❶ 清平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气概,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作品原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1)电影红旗漫卷西风主题思想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文学赏析:
上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境界辽阔,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两句词紧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净朗,云层疏淡,大雁往南飞。“望断”二字涵义丰富,寄意尤深。
“望断”,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见还望。因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过冬。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军民和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断的神情。这两句虽是写景,但景中寓情。
接下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两句,抒情显得十分自豪。
“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去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下阕的结构同上阕一样,也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六盘山上高峰”,点明六盘山题意,并告诉读者,作者当时是在六盘山高峰之上。“红旗漫卷西风”。红军的红旗漫卷于西风之中,这个特别的景物,象征着胜利。
从画面中能体现出红军将士的豪壮之情,这就是景中寓情。“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直接抒情。意思是长征胜利了,革命的主动权已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缚住苍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作者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❷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意思是
六盘山高峰挺拔烈烈西风吹卷着红旗!!
就是这个啦!
❸ 红旗漫卷西风描述是哪个历史事件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1935年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935年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如火的红旗,飘扬在高高的六盘山顶,烘托出红军将士的胜利喜悦。“红旗”作为革命的象征,在毛泽东诗词中反复出现:“山下旌旗在望”;“红旗跃过汀江”;“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心画”;“风卷红旗过大关”;“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毛泽东及其率领的工农红军扛着这面红旗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胜利,今天,这面红旗历经枪林弹雨,更加鲜艳地招展在六盘山顶,它预示着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将翻开新的一页
❹ 《解放》观后感
写作思路:认真观看影片,将影片的主题思想详细地描述一下,把自己观看之后的感受以及体会详细地阐述依稀。
正文:
一段尘封69年的珍贵历史影像,首次公开,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数千条胶片素材里,我们找到一段珍贵的历史影像。
当“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声音响起,当解放战争胜利的号角遍布祖国大地,当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夙愿即将实现。在祖国的边疆,在未解放的地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呼声也如烈火燎原,势不可挡。
在新疆,毛泽东对三区革命的高度评价,让一个维吾尔族年轻人激动不已。又是怎样的契机,让他在开国大典时,登上了天安门的城楼。解放前夕,美国驻乌鲁木齐副领事曾这样预言,共产党的军队将会饿死在新疆。然而究竟是怎样的动力,让进驻新疆的解放军战士们不仅没有饿死,还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记录?百岁维族老人连自己的岁数都记不清,却为何一辈子没有忘怀共产党的恩情?
在云南,“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已进入到同签誓词的最后环节,为何会场突然陷入一片沉寂,又是怎样的一个青年打破了困局,促成誓词的顺利签署。身处封建领主巅峰阶层的他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共产党,甚至不惜和自己的阶级决裂?“扬威橄榄坝,胜利回家乡”的背后又有一段怎样激动人心的故事?
看红旗漫卷西风,五亿人民如何真正团圆。在西藏,是什么让贵族出身的阿沛·阿旺晋美做出惊世骇俗之举,毅然减掉身份象征的发辫?第一块农田的变迁,百万农奴的翻身,健康和文明,进步与秩序逐渐在西藏确立起来。背后又有多少动人的故事?
没有人民的解放,何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势之下,人民的选择,又包含了多少深意?
❺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意思是什么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意思是:六盘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出自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清平乐·六盘山》,写于1935年10月。
全诗原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5)电影红旗漫卷西风主题思想扩展阅读:
六盘山:宁夏南部固原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毛泽东在1935年九月中旬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省南部,10月上旬,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地越过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是现代思想家、革命家、诗人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到的北国清秋的景色,回顾了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下阕则写近处,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烘托了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
上下两阕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在表现手法上,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
❻ 红旗漫卷西风的电视剧
作品名:红旗漫卷西风
电导演:王好为
类型:战争、历史
对白:普通话
颜色:彩色
地区:中国、内地
时间:1999
集数:12
演员:孙涛、吴京安、郑强、
内容概述
1949年我军挺进西北,和平解放新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空间跨度大,相关人物多,构成事件发展的因素纵横交叉,可以说 是“剪不断,理还乱”。而这部片子却很短,只有十二集,再加一个尾声。
不过这部电视剧出现了历史事实与艺术表现的矛盾。如果取材不全,就不能完整地再现这段历史;如果艺术表现力不强,就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同。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导演确立了这样一个思路:简化事件过程,腾出空间写人物。
根据这个思路,导演设置了两条主要线索:一条是我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残匪在大西北地区的较量,一条是我党领导的和平民主势力与国内外分裂主义势力及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前者推动后者,如果没有我军在西北战场上的节节胜利,马呈祥、叶成、罗恕人等国民党顽固派就不可能放下武器,就不可能使分裂主义势力越来越陷于孤立;后者呼应前者,如果没有我党在新疆领导的和平民主势力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也不可能在解放军进疆之前使新疆获得和平解放。
历史的逻辑与艺术的逻辑是一致的。编导抓住了这两条线索,就抓住了历史事件的本质真实,同时也就抓住了艺术创造的纲。 抓住了这个纲,就能删繁就简,为描写人物腾出足够的空间。应当说,片子对于人物的塑造是比较成功的。如王震的粗中有细、武中有文,陶峙岳的儒雅深沉、处变不惊,刘长胜的忠诚质朴以及克服小农意识的心灵轨迹,都塑造得栩 栩如生,颇见光彩。而人物的生动丰满,在很大程度上则得力于细节的精心刻 画。例如第九集,王震向二、六两军的领导讲述他与毛主席一起观看京剧《古城会》的情形,它不但揭示了王震热爱士兵、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来源,而且 烘托了毛主席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迷人魅力。这就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叙述事 件与塑造人物的统一,也是作品的真实性、思想性与情感性的统一。
❼ 红旗漫卷西风主题曲是什么,《爱的信仰》歌词介绍
《爱的信仰》歌词
歌词 [00:22.85]时间像游乐场 排着队等遗忘 [00:30.59]某段烦恼 某段忧伤 将单纯再次播放 [00:38.30]想把那些时光 反锁住记得它 [00:45.40]放在心上 变成太阳 每秒钟都晴朗 [00:52.72]我永远信仰 昨天的愿望 会实现 [00:59.93]就从这一天 让我的肩膀 [01:04.14]撑起这 美好的世界 [01:08.15]我永远信仰 明天的天堂 [01:11.79]会出现 绝对不远 [01:15.96]就...
❽ 清平乐·六盘山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急现在
《清平乐·六盘山》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红军彻底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此词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到的北国清秋的景色,回顾了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
下阕则写近处,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烘托了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上下两阕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在表现手法上,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
下阕的结构同上阕一样,也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六盘山上高峰”,点明六盘山题意,并告诉读者,作者当时是在六盘山高峰之上。
高峰是作者描写的一个大的背景,这个背景前面的景物很特别:“红旗漫卷西风”。红军的红旗漫卷于西风之中,这个特别的景物,象征着胜利。
从画面中能体现出红军将士的豪壮之情,这就是景中寓情。
❾ 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释义: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原诗:
《清平乐·六盘山》近现代: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简介:
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9)电影红旗漫卷西风主题思想扩展阅读: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清平乐·六盘山》是红军摧毁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胜利在望时写下的词章。这首词既抒发了毛泽东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气概,又表达了他们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
上阕表明当时的战斗决心。“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秋高气爽,万里晴空飘浮着几缕淡淡的白云,伫立山顶,极目凝望着南飞的大雁直到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两句词看似写景,实则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情怀,既有登高望远吞吐山河的豪迈,又有追随大雁,遥想战友、亲人的柔情。
因为雁阵飞往的地方,正是诗人刚离开不久的革命摇篮——井冈山,那里有几经战斗开辟出来的广大革命根据地,有和红军心连心的革命人民,有留在那里继续斗争的战友何叔衡、瞿秋白、陈毅等,也有诗人的亲人毛泽覃,他心爱的幼子也寄养在那里,后来不知去向。
所有这一切,足以令人魂牵梦绕,南飞的大雁啊,你能带去诗人的问候与思念吗?你能把长征胜利的喜悦带回南方吗?这两句词可谓触景生情,在对自然景物的白描中,蕴藏着诗人对战友和亲人的款款深情,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