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美电影有什么差异
中美电影的差异不好说,但我借助两部同样题材的电影,说说中国和韩国电影的差异。
一部是中国的《逃出生天》,另外一部是韩国的《摩天楼》
1
同样是灾难片,都是一样的的高楼火灾,拿中国的《逃出生天》比之于韩国的《摩天楼》,真的差了好几条街。第一,《逃出生天》的特技太假了,着火的大楼像个扔在地上的火柴盒。熊熊大火完全是复制粘贴的一样。第二,《逃》片里没有喜感。这一点对于看灾难片的我太重要了。能在使人不松一口气的时候,还能让人笑出来,真的很难做。韩片以它专有的特质在灾难片里打入幽默的楔子。举个例子,男的托举着女的想让她逃出电梯门,却偏偏卡在屁股那儿了:屁股太大了——屁股太大了!
3
再说说两部片子里火灾的起因吧。《逃》把事故的发生时间安排在了高温时节;《摩天楼》把事故的发生安排在平安夜。从这一点上看它们的差别。在高温的天气里发生火灾,因为有了外界环境的诱导,反而没有太多的悬念。但是影片在开头的十多分钟里,对外部环境的反复渲染,强化了影片的紧张气氛。便在紧张过后,压抑的氛围突然变得缓和了。而《摩天楼》却与此相反,一步步地铺垫,针角缜密,银灰蛇线。影片开头女儿和爸爸关于雪花的对话,埋伏下了大楼的高层管理在响晴的平安夜里制造浪漫的隐线,却也种下了灾难的因子。因为上升的强烈气流导致直升飞机撞上大楼,发生在第33分钟。《逃》片里两个疏忽大意的焊工,随手甩下的烟头,引起了灾难的发生。这是在影片的第18分钟。这时,还特意对两个衰神的动作做了特写处理,给烟头的火星做了持技。如此安排怎能使我等信服?而《摩天楼》里高层管理者的一意孤行,反倒更合乎事情的发展。把事故的发生,归结于外部的偶然事件,而不是缠绕在其中的人,是舍本逐末。目中无人的背后,折射的是电影人的浅白和急功近利。
Ⅱ 求一部关于中美核战争的电影
中文名称: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别名:密码一一四,斯特伦奇洛夫博士,密码114,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发行时间:1964年01月29日
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电影演员:詹姆斯·厄尔·琼斯 James Earl Jones
彼得·塞勒斯 Peter Sellers
斯特林·海登 Sterling Hayden
斯利姆·皮肯斯 Slim Pickens
乔治·斯科特 George C. Scott
Glenn Beck
Frank Berry
Peter Bull
类 型: 喜剧 / 科幻 / 战争
故事大纲:
美国空军将领杰克·瑞朋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他把他的轰炸机派去摧毁了苏联,因为他怀疑共产党正密谋侵害美国人民,美国总统接到了杰克的建议。与此同时,苏维埃的大使威胁总统,如果苏联遭到任何不明武器的攻击的话,苏联政府都将按下“世界末日装置”。这个装置的威力之大,足以毁灭地球上包括动植物在内的所有生命体。彼得·塞勒斯在电影中一人分饰三个有可能改变这一悲剧的角色:英国代表团领队里昂努·曼德拉,他是唯一能够接近疯狂将军的人;美国总统 墨尔金·马夫雷,他对这一灾难所做的最有效的努力就只是安抚喝得醉醺醺的苏维埃总理;前纳粹天才核战争狂博士,他认为“因为现在看来因该非常明显的原因,一个这样的装置是不可能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的”。炸弹在这三个荒诞、滑稽的小丑推动之下,是否还会如期投向苏联?苏联又是否会启动“世界末日装置”?世界又将会变成怎样?
这部电影是根据彼得·乔治的1958年小说《红色警戒(Red Alert)》改编的。在小说中,并没有核战争狂博士这个角色。但是库布里克和与他合作编剧的泰瑞为了更好地表达他们的反战争理念而一起创作了这个人物,并让他成为主角之一。
为了完成电影中所需的各机械设定,库布里克请来了肯·亚当,他因为在第一部007电影《007大战NO博士》中富有现代科幻气息的机械设定而名声大噪。尽管当时的美国空军因为电影的讽刺挖苦主题而拒绝为电影拍摄提供协助,肯·亚当凭着相关照片、文章和科学杂志成功地再现了B52炸弹的内部构造。
这是库布里克创作的经典黑色喜剧。纽约评论界因为这部影片而称库布里克为最优秀的导演,同时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
Ⅲ 中国、日本、欧美的影视作品各自都有什么特色主题
我个人觉得欧美电影主题他比较突出,比较明显,可以显而易见。日本的相对来说比较平淡,而且较少。中国的主题普遍都是一些接地气的主题,所以说都比较大众化。
Ⅳ 《您好,北京》入围第十八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不同的人在北京生活奋斗的经历,取材于后疫情时代劳动者们真实故事改编而来,通过不同的职业和角色来阐述他们努力生活的精神,《您好,北京》不仅斩获23个国际电影奖项,还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展映开幕片的身份与观众见面,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内容也非常期待,这是一部温情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相信总有一个人的经历会感动到你,这次电影的主题就是为了彰显生活中的这些美好温情瞬间,让我们对于生活和未来更有动力。
这部电影由安泽豪、刘犇、李斐然等人领衔主演,电影的内容取景与疫情时代劳动者,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展开的故事显得格外具有代入感,这次疫情劳动者们的工作影响巨大,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梦想依旧。
Ⅳ 中美之间的战争影片
一、《钢盔》(Steel Helmet,1951年,台译《南韩血战记》)
【导演】塞缪尔.富勒(Samuel Fuller)。【主要演员】罗伯特.赫顿(Robert Hutton)、斯蒂夫.布罗狄 (Steve Brodie)。【剧情简介】扎克中士所在的美军一个排都被朝鲜人民军枪决了,唯有他一个人侥幸活了下来。他在逃出敌占区的途中,一个10岁的韩国男孩子救了他。在小男孩子的帮助下,扎克中士联系上了美军一个被打散的步兵班。这个班里还剩下一个黑人卫生兵、一个反战者、一个参加了二战的日裔美国老兵、一个哑巴、一个新兵。然而,他们在中士的指挥下,躲在一个破庙里,在炮兵的支援下,给予北朝鲜军事据点以沉重打击,最后胜利归队。
这部影片是公开发行的第一部有关朝鲜战争的好莱坞大片。虽然预算有限,但该影片真实再现了朝鲜战场的残酷显示。与其说该片是表现朝鲜战争,倒不如说是表现了美军内部的各种种族背景的人在战争中如何处理相互关系。因此,该片曾经被批评为“批判美军”。
Ⅵ 中美电影里的英雄主义探讨!
简单的说,美国的英雄是拯救世界的,中国的英雄拯救一小部分他周围的人。可能与强国特质有关,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国,参与各种国际事物,并发挥主导力量。大国形象很容易深入人心,并被国民接受而蔓延到电影里面。中国目前国际地位不如美国高,国际事务还起不到关键作用。其实反应了国家心态与民族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