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第九名电子音乐大师是谁啊
ATB ATB从业了11年,发行了5张专辑,后四张专辑都进入了德国TOP 10排行榜,这使得他成为了音乐人中的佼佼者。除此之外,他还参与很多国际巨星的专辑制作,其中包括Heather Nova, Moby, William Orbit and Michael Cretu from Enigma,并曾与Bryan Adams合作,为流行音乐组合A-ha等混音,还经常进行全球巡演。
ATB有他独特的混音技巧,他可以将现场的气氛与不同的音乐风格相结合。他的音乐是迷醉的,异常的和谐,平滑,轻松,使人不禁沉醉其中。André在酒吧音乐中不断树立自己的丰碑,1999年他曾凭借一首单曲《9 PM (Till I Come)》,在欧洲地区狂销150万张、并拿下英国舞曲榜冠军。随后,接连发行的单曲《Killer 2000、Summer》使他的声名持续如日中天、并且将“European pop-trance master”的版图,迅速扩展至大西洋对岸的美国,这首单曲顺利闯进告示排行舞曲榜[Billboard Dance Chart]的前四十名。
在这之后的第五张专辑《No Silence》中,他与不同的音乐人合作,首支单曲《Marrakech》是与英国歌手Tiff Lacey合作灌录的,运用了全新的音乐元素,但仍旧清晰地烙上了ATB一贯的风格。这是一首相当棒的舞曲作品,它将假日阳光海滩的感觉带给了听众。同年,好莱坞电影《Mindhunters》便将这首歌选为了主题曲。
Ⅱ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电影最后吉姆.普利多杀比尔.海顿时放的那首歌叫什么
法文歌:海(la mer)
Ⅲ 哆来咪的歌怎么办
《哆来咪》是电影《音乐之声》主题曲。《音乐之声》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于1965年上映。改编自玛利亚·冯·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中文歌词如下:让我们从头开始一起来学。念书你就先学ABC。唱歌你就先唱哆来咪,哆来咪,哆来咪。这三个音符正好是哆来咪,哆来咪,哆来咪发索拉梯。
Ⅳ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作品的演奏形式(跪求,很急)
从音乐史的角度而言,能同海顿相提并论的并不多。他确立了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交响曲的规范,新时期的清唱剧,室内乐形式……将罗可可时期的审美情趣和作曲方式更明确地典范化进而开创了古典主义的巅峰时代。他最伟大贡献是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海顿有“交响乐之父”的美称,为后经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开花结果的古曲乐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规矩的和声和转调,自然音阶的旋律写作,分散和弦基础上的动机与主题,均匀对称的乐句和平衡的曲式,这些是大部分海顿作品的特征,也是古典时期中庸限制的审美典范。
莫扎特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
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四十一部交响曲,为交响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六十年代的交响曲明显地受到J.S.巴赫的影响,都是些稚气幼嫩的作品。七十年代他在访问维也纳、米兰、慕尼黑、曼海姆、巴黎时,接触了当时欧洲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从而使他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了交响乐的特点。八十年代在维也纳是他交响乐创作的成熟时期。这些作品同海顿的四乐章套曲形式的古典范式一致,但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两主题的对比被大大加强,有时甚至同一主题的内部也有对比性的乐思,从而使主题的发挥更具戏剧性;另外,他还在整部曲子风格统一的前景下,突出了各乐章之间的对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从而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莫扎特的交响曲首先吸收了他歌剧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曲调和其戏剧对比的因素;其次在以主调和声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了复调手法;第三是旋律灵活,但不失宏大的气魄;第四是肌体透明,纯净而富有表情。
贝多芬一生只有九部交响乐。但要论及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就一定得看看他的交响乐。交响乐是他的最高的创作成就。他的九部交响曲的风格发展恰好体现了他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体现。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这在当时最能激动人心。他的创作的构思之宽广,形象之宏伟,感情之深邃,对比之鲜明,都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形式;同时,他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鸣曲形式又各有其特点。他对奏鸣曲形式的处理,在音调和形象上都达到了内在的统一——他不仅在一个乐章的范围内使各个主题形成相互间的统一,而且在整个套曲的不同乐章中也是这样。例如,《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英雄性号角式的音调,也在其他乐章中出现,《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甚至起了主导动机的作用。。他还把歌剧创作的戏剧性手法应用到他的交响乐创作中去,使交响曲成为一种深具戏剧性的器乐体裁;他把交响曲中原来的小步舞曲乐章改为诙谐曲,扩大了表现力的范围。
小结:莫扎特和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风格比较表现为:
1. 曲式上:两者都采用奏鸣曲式,但贝多芬使之大大扩充发展,并且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2. 结构上:莫扎特采用的是海顿的古典式的三乐章或四乐章结构,小巧玲珑,规范精致。贝多芬保留了古典四乐章形式,但把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式”改为悲壮深刻的“诙谐曲”(名称上如此称呼而已,其实并不幽默诙谐);首度创作了五乐章的《田园交响曲》,并赋予每个乐章一个小标题;音乐史上第一次在交响乐中引入人声(《合唱交响曲》)。
3. 配器上:莫扎特使用了十八世纪后半叶的交响乐队一般采用的双管编制,即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法国号和小号各两只(有时他连这样的乐队编制都没全部采用),这样的编制特点使音乐的音响格外纯净,透明而富有表情,如同使乐器发出人的声音一般。贝多芬的交响曲使用的乐队以完整的双管编制为基础。木管方面,本来在海顿和莫扎特的交响曲中还难得看到的单簧管已经确立了他的牢固地位,铜管乐器声部不用长号,由两个法国号和两个小号组成。他只是在个别交响曲中,才添加了短笛、低音大管和长号,在《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甚至用到四个长号。他很重视木管乐器,让它演奏十分重要的声部,他的《第一交响曲》已经明显表露出这个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配器上的不同处理,他的《第一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虽然都是双管编制,但其音响效果却迥然不同。
4. 精神内涵上:由于莫扎特的交响乐创作时间跨度较长,所以很难找出其中同一的精神线索。然而莫扎特的交响曲虽然有时具有一些悲剧性因素,但更多的是抒情歌唱,灵动活泼,调皮嬉戏。贝多芬则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的交响曲中的首位,赋予他所表现的英雄以哲学家与战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头脑。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间,把为人民争取自由作为生活的目的,他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奋斗,他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甚至牺牲了自己,直至赢得了斗争的胜利。贝多芬曾说过:“我们的时代需要精神健壮的人物。”因此,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莫扎特是少年维特,贝多芬是埃格蒙特;莫扎特是调皮的苏珊娜,贝多芬则是勇敢的列奥诺拉;莫扎特是机智的费加罗,而贝多芬则是革命斗争的英雄
Ⅳ 电影《夜奔》片头小提琴曲名
这首是
巴赫: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前奏曲(JS Bach Cello Suite No 1 in G / BWV 1007, Prelude)
音乐链接:
http://music..com/song/18867143#
还有部电影里的也不错,你可以试试看,日本电影-入殓师里--大提琴独奏《memory》
链接顺便给你
http://music..com/song/18867143#
另外还有些
大提琴名曲:
梁祝
圣-桑斯《天鹅》
罗伯特-舒曼 《梦幻曲》
安东宁-德沃
夏克 《母亲教我的歌》
巴赫 《无伴奏组曲》
爱德华-埃尔加 《爱的问候》
安东宁-德沃夏克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彼得-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圣-桑斯 《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罗伯特-舒曼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爱德华-拉洛 《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爱德华-艾尔加 《大提琴协奏曲》
约瑟夫-海顿 《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约瑟夫-海顿 《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Ⅵ 从菜单传达亲民形象!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的晚宴背后的秘密
1981 年7 月29 日,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的喜宴。皇家婚礼近看是王子与公主交换誓约的场合,退一步观之,会发现里面充满象征讯息,诉说着这个国家以及皇室与国民的关系。
本篇要介绍的是英国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的喜宴,而这场婚礼在松绑正规礼仪之余,兼顾了对传统的尊重,从婚礼配乐的选曲就可以见得:威尔斯卫队(Welsh Guards)的乐团先后演奏了电影《爱的故事》(Love Story)主题曲与海顿的〈公牛小步舞曲〉(Oxen Minuet)。
查尔斯王子的祖父与母亲分别在1923 年与1947 年成婚,相较之下,查尔斯王子的婚礼菜单不无相似之处,三场喜宴都有根据皇家夫妇与家庭命名的菜肴。
1981 年的宾客享用了「威尔斯亲王上选鸡肉」(Suprême de Volaille Princesse de Galles),1923 年的喜宴则端出「玛丽皇后上选鲑鱼」(Suprême de Saumon Reine Mary)和「阿尔伯特王子小羊肋排」(Côtelettes d'Agneau Prince Albert)。
而在1947 年的喜宴上,鱼肉料理叫做「蒙巴顿龙利鱼排」(Filetde Sole Mountbatten),甜点是「伊莉莎白公主冰淇淋蛋糕」(BombeGlacee Princesse Elizabeth)。遵循这类传统有助于创造延续传承的意义,也是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来庆祝两家联姻、恭贺皇家配偶新晋高位。
不过这种作法有失委婉,也不禁令人纳闷:玛丽皇后真希望有人拿她的名字为一道鱼肉料理命名吗?在1981 年,对于一场在高尔夫球俱乐部举办的中产阶级婚礼来说,一份有四道菜的餐点并不算过分。
即使当时失业人口高达250 万人,这对夫妇的婚礼也很难惹来过度铺张的非议。反观查尔斯王子的祖父阿尔伯特王子(后来登基为英王乔治六世),他享用就的是一场有九道菜的隆重喜宴了─远远超出1923 年英国一般国民的财力与生活经验。查尔斯王子的菜单昭告了世人:他的家庭与平民还是有点类似之处。他的祖父则让人民体认到皇室与普通人家的天壤之别。
一场英国皇家婚礼的菜单却以法文书写,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不过法文自十九世纪起就是饮食与正式文书的代表语言,而1981 年,英国对自家食物还没那么有信心。从前的英国人老是自惭形秽,觉得法国人不只比较会做菜,也更懂得说一口好菜。
就连草莓配凝脂鲜奶油(Strawberries and clotted cream)这个再英国不过的组合,在这份菜单上都以法文写成「Fraises and CrèmeCaillée」。等到30 年后,查尔斯与戴安娜的长子威廉(William)与凯特.密道顿(Kate Middleton)结婚时,情况才有所改观。这一回,他们的喜宴菜单以英文书写,并且自豪地宣扬食物的英国本土根源:
苏格兰北高地梅(Mey)地区上选有机小羊背脊肉
海格洛夫(Highgrove)春蔬
英格兰芦笋
泽西岛皇家马铃薯佐温莎酱汁
轮到查尔斯与戴安娜的次子哈利于2017 年结婚时,喜宴准备的是「碗装轻食」(Bowl food),也就是形式介于开胃小点和主餐之间的餐点,菜色包括豌豆薄荷炖饭、法式炖鸡、慢烤猪五花肉佐苹果泥与脆猪皮,而且宾客要站着吃。历代皇室成员想与国民建立怎样的关系,全写在他们的喜宴菜单上。
【作者简介】
文森‧富兰克林(Vincent Franklin)
在父亲位于哈沃斯(Haworth)的小餐馆长大。他是剧场和影视演员,扮演过最知名的角色是政治惊悚剧《内政保镳》(Bodyguard)里的麦克‧崔维斯(Mike Travis),和政治喜剧《幕后危机》(The Thick of It)里的公关达人史都华‧皮尔森(Stewart Pearson)。他也曾演出罗素‧戴维斯(Russell T Davis)荣获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剧情影集《小黄瓜》(Cucumber)。
亚力‧强森(Alex Johnson)
自2007 年起任职于《独立报》网路团队,并着有多本书籍,包括《作家的宠物》(Writer's Pets),《书单之书》(The Book of Book Lists),《架上人生》(Shelf Life),《绕着世界逛书镇》(Book Towns),《书架的世界》(Bookshelf),《图书馆不思议》(Improbable Libraries),以及《小屋工作法:另类工作空间革命》( Shedworking: The Alternative Workplace Revolution),和文学纸牌桌游《作家游戏》(The Writers Game)。
文森和亚力住在同一条街上,每逢星期三,他们都一起打撞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