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法国电影《蓝》从色彩造型角度分析
法国人那棕色的卷发和美妙的法语发音就像是巧克力遇上了交响乐,庄重洒脱搅拌着温柔浪漫,让人久久品味其中。法国的电影是生活气息十分浓郁的,在法国人的生活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爱情和哲理交织,爱情和道德碰撞,爱情是法国的味道和香气。“骨灰级”的殿堂大师基斯洛夫斯基用爱情为我们的法国电影之旅开辟了新的视角——爱是哲理的载体和人性深刻的反思。基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影片恰好代表了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蓝、白、红,分别寓意了自由、平等、博爱。 《白》中地铁隧道里,小伙子拿出了枪,你确定要死吗?确定!真的确定?确定!碰!一声枪响(空),老男人哆嗦着倒下了。你真的确定要死吗?老男人摇了摇头,小伙子哆嗦着出了汗。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谈到白色的平等主题时说:“我们了解平等的理念,人人都向往平等的地位,但我认为这完全不是真的。我不认为有哪个人真的想平等,每个人都想‘更平等’”。妓女在酒吧里跳脱衣舞,但是谁都有尊严。当她看到自己贫穷的父亲在酒吧时,她求女主人公将自己的父亲劝走。当女主人公将自己的遗产留给自己丈夫的情人时我看到了自由。给别人自由自己也得到了自由,这是生命的解脱。我忘不了《蓝》给我的震撼和对我的启迪。有偷窥欲的老男人听到女主人公乘坐的船出了事,瞪着电视看幸存几个人的画面,当看到女主人公还活着,可是她跟她的男朋友在一起时,老男人流下了眼泪……泪水是复杂的是发自内心的是纯洁的。那就是爱。那是人生的意义,灵魂因为有爱而满足。《红》是他的封箱之作,在一部部对生命破碎和背离的描绘之后,基斯洛夫斯基终于表达了他对爱的肯定和盼望。在静静的夜晚,当我品着微甜的咖啡欣赏着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时,内心感受到丝丝的苦楚和焦虑。然而《蓝》、《白》、《红》却已经在我记忆的深处留下这来自法国电影的浓郁的纯香。
❷ 什么是蓝色电影
红白蓝之蓝红白蓝之蓝
◎译名蓝色情挑/蓝·白·红三色之蓝色/三色:蓝
◎片名TroiscouleursBleu
◎年代1993
◎国家法国/波兰/瑞士/英国
◎类别剧情/音乐
◎片长99Min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希洛夫斯基KrzysztofKieslowski
◎主演茱丽叶·比诺什JulietteBinoche....JulieVignon(deCourcy)
朱莉·德培JulieDelpy....Dominique(uncredited)
◎简介
剧情: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爱着他并一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协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驱车外出,但祸从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间夺去了她丈夫与爱女的生命。残酷的现实使幸免于难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与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运为何对她做出如此的安排。
在家庭被毁灭的同时,她又无可奈何地面临一次新的选择,但是命运之神又会给她怎样的选择呢?听着丈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时时浮现在眼前,痛苦总是缠绕在她心头,使她无法超脱。但是,她又必须摆脱痛苦,于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乐稿,以期抹去种种回忆,其中也包括着一份她一直心存着的疑问。
偶然的机会中,一份乐谱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奥利弗的手中。他出于好意将此乐谱在媒体中广为传播,并无意中将这乐谱创作的原由告诉了朱莉。朱莉得知了这份乐谱确与一名女子相关,自己多年的怀疑终于得到了证实。知晓逝去的丈夫生前对她有不忠行为,朱莉痛创的心头更是雪上加霜。
那么,今后的信念又在哪里呢?奥利弗并未料到自己的好心会给朱莉带来这样的恶果,心中百分歉疚,他也因此而更想帮助朱莉重新面对人生。但是对于朱莉来讲,奥利弗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于是,两个人的关系在猜测中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展开了……
评论:
《蓝》是一部法国影片,获十项国际大奖。在我们的心目中,法国影片都是非常浪漫的,有众多出身平微灰姑娘的美梦成真,有频繁的约会热爱场面。但是,蓝绝对没有这些,蓝自始至终都基调低沉,沉得令人发闷。但在这极度的沉闷之中,却有一条有关生命的主线,非常模糊,时隐时现。
这部片子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如此细腻传神的人物心理刻画。我们看到在如此非常环境中一个人如此真实坦露的心理过程。
这部片子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成功之处在于:语言很少、气氛低沉情况下的人物心理刻画。通过很多无声的动作和细微的表情,将心理活动展示出来。整片没有一句诉说心理的语言,譬如“您不要太难过”等。
另外在制作上,本片有许多优秀的细节。我们看到,当一部片子主题、形象、风格都定位之后,优秀导演可在这个框架之下可做很多有意义的手法创新,这些能加强片子的表现力。
❸ 电影《蓝色大门》想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首先说“蓝色”吧!
蓝色,是游泳馆大门的颜色(网络里这样说,但我没发现),是晚上游泳池池水的颜色,在傍晚昏暗光芒下闪着迷人的色泽。蓝色,代表着温暖、明媚、阳光,很美好的颜色。但同时,它又夹杂着一些忧郁、感伤,就像我们的青春,很符合张士豪、孟克柔他们这样17岁男生女生的生活和心境。虽然他们很年轻正值花季,但却有很多的无奈,现实并不像他们想像得那样美好。就像蓝色,温暖中亦包含了忧伤。
再来说说“大门”吧!
“大门”很像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坎坷,是每个人成长历程中所必经的阶段和过渡。一扇大门包含着未知、陌生,是每一个处在成长阶段的人所无法预知的。只有真正地去推开那扇门才会知道门后是什么,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而我们在勇敢地推开那扇门的同时,消除了心中疑虑、芥蒂和好奇,从一个领域跨入了另一个领域,并真正地作别青春,真正地成长起来。
❹ 什么电影的基调是蓝色的
《你好,之华》的基调是蓝色的。
基调色是电影创作者以最准确的色彩基调,赋予整部影片以代表性的观念特征。一部电影的色彩基调,是影片主题的外在表现,影响影片的总体风格,也反映导演的创作思想和色彩思维意识。
岩井俊二的影片《你好,之华》基调色是淡蓝色。正如之华的指甲油颜色一样,周迅在金马奖的采访中也谈到当时她拿了不同颜色的指甲油,但是最终她和岩井俊二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淡蓝色。因此这种蓝也被称为“之华蓝”。
之华这个人,像她自己在信里形容的一样,在人群里不是很显眼,可能不是很容易被人记住。但就是这一抹淡淡的指甲油色,说明之华也是个有小心思、有小幸福的人呐。围绕着这个颜色,片中所有人物的穿搭也都意外和谐起来了。
与之华关系越近的人,就越显现出“之华蓝”。 不仅衣服,片中许多场景也被刷上了深浅不一的蓝色,比如之华父母家的栅栏,之华之南小时候家里的门,学校里的围墙,帮之华收信的老人家的门等等,都是蓝色的。整部电影多数时候的色调也是偏清冷的。
《你好,之华》剧情
袁之华(周迅饰)代替去世的姐姐之南参加初中同学会,遇见了彼时倾慕的学长尹川(秦昊饰)。阴错阳差地,之华开始透过没留地址的书信重拾失落的年少岁月,向尹川倾诉心事。另一厢,收到信的尹川把回信寄往之南的老家,被之南女儿睦睦收到。
睦睦也以之南的名义回信,希望探寻母亲的青春时代。一连串错位的倾诉与追忆,尘封往事在字里行间慢慢苏醒,渐渐揭开了两姐妹、三世代之间交相缠绕的故事。
❺ 求原创电影《蓝》影评 1000字 必须原创啊 救命的
淘宝上巴巴拉萨带餐粉有效果吗?有副作用吗
❻ 什么叫做蓝色调的电影
第一,影片主色彩为蓝色;第二,蓝色在英语中有忧郁之意,因此带有忧伤色彩的电影也可被称为蓝色调电影。
❼ 蓝白红三部曲蓝的影评
三色之蓝(本影评纯属复制粘贴、楼主勿怪)
《蓝》、《白》、《红》是波兰大师级导演、“道德焦虑派”代表人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遗作。三部影片的颜色排列取自法国国旗色,因此其原始主题分别定义为自由、平等和博爱。 三色三部曲在93至94年陆续公映期间,以高度风格化的色彩映像、精妙的情景贯穿、深邃的寓意内涵引发了全球性的文艺骚动。且分别在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中获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殊荣。以自由为主题的《蓝》讲述了因一次意外突然失去音乐家丈夫和五岁女儿的茱莉在往后的生活中复杂的心路历程。此片所表达的不是行动意义上的自由,也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而是情感自由与灵魂自由的相互角逐。情感自由即人与外界事物情感上的联系,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信任、对路人的怜悯、对敌人的仇恨等等都是一种情感自由。它对于人们来讲即是一种享用也是一种负担。比如,对家人的爱一方面会使你感受到幸福,另一方面,在家人身陷困境时,你会焦急担心的无法入眠。这就是说,与外界的情感联系,在你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无形的压负着你。因此,我们可以说情感自由是一种昆德拉式的“重”。
而灵魂自由则是完全失去任何负担的存在形式。也就是昆德拉式的“轻”。茱莉在失去家人后,显然已被情感自由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自杀未遂后,她认识到了造成自己彻骨伤痛的就是情感自由。于是,她卖掉了别墅,告别了园丁和女佣,毁掉了丈夫未完成的遗作,甚至还用一夜情的方式回绝了曾是丈夫助手且深爱着她的奥利佛。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茱莉禁锢了感情自由,唯一留下的,便是一盏蓝水晶吊灯。而这盏灯正是灵魂自由的象征。至此,朱丽完成了从“重”到“轻”的转换。接下来的黄昏、咖啡和雪糕、悠扬的笛声、斗殴、阳光下的静坐……都透露着“轻”的意味。然而,即使一个人生活,也不可能杜绝所有外界的联系。此后,导演安排了四个人与茱莉见面,第一个出场的是归还项链的男孩,项链又把她与“重”联系起来,但茱莉拒绝了,她宁愿活在灵魂自由中。接着她遇到了同楼的舞女露丝,当露丝看到蓝水晶吊灯时,便羡慕的问道“你是怎么找到这盏灯的”朱丽回答说“我就是找到了”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茱莉已实现了灵魂自由。第三个出场的是奥利佛,他在咖啡馆找到了茱莉,依然没将她拉回情感自由。最后,朱丽去看望老年痴呆的母亲,她很羡慕母亲什么都记不清,真正脱离了情感的重负,“现在我只剩下一件事要做,就是什么也不要,我不要拥有任何东西,也不要回忆,不要朋友和爱情,他们都是陷阱。”而母亲呆呆答道“你不可能什么也不要的”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此还是忍不住解释了茱莉的内心状态,同时母亲的话也预示着导演开始安排茱莉渐渐向情感自由作回归。之后,茱莉因负罪感(用猫杀幼鼠)控制不住与露丝沟通,又因强烈的求证欲去找了丈夫的情人。这两段描写表明了人是不可能完全禁锢住情感的。就如同舞女露丝,一个仅凭自己喜欢就去跳脱衣舞的女孩,显然是灵魂自由的人。可当她在自己工作的艳舞酒吧遇见父亲时,还是慌了心神,不知所措以至于半夜向朱莉求助。这同样也表明了灵魂自由与情感自由的相生相克。影片的结尾,茱莉将原先的别墅送给了丈夫的情人,并接受了奥利佛的爱,与之共同创作完成了丈夫的遗作《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朱丽又完全置身于情感自由之中,她从“轻”再次回归到了“重”。在影片最后约一分钟的长镜头里,朱丽抑郁的面颊默默滑落两行清泪正反映了她对生命中“轻”与“重”的难以承受和对两种自由的无从抉择。《蓝》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或是深邃的语言,整片的意境只靠朱丽叶比诺什的表情和交替的音乐贯穿始终。作为当今欧洲影坛屈指可数的实力派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将女主人公的痛苦和抑郁表现的无懈可击。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进行到28分钟左右时,需要她握紧拳头沿着墙面摩擦。为了表现朱丽痛苦的感觉,同时也为了自己找到朱丽的感觉。比诺什拒绝任何保护措施完成了这个镜头。至于本片的音乐,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音乐家未完成的遗作《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从朱丽心奏的单手旋律到乐谱的合唱部分,从管弦乐队齐奏到强声的开头主旋律,从交响乐到长笛独奏,它在片中的出现也是自身不断成长和完善的过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它最后出现的那一段,朱丽和奥利佛共同续谱时,朱丽将原先奥利佛的谱曲不断削减。“轻一点,不要敲击乐部分……不如不要小号吧……钢琴稍稍低沉……不用钢琴的话……长笛,有这里开始吧。”这段情节的画面随着朱丽的话语渐渐转为失焦状态,其含义象征着朱丽由“重”转“轻”的心路历程。而最后仅保留长笛这一概念自然让人联想起朱丽和奥利佛在咖啡馆相遇时对笛声产生的共鸣。朱丽在丈夫的遗作上舍弃了一切只留下与奥利佛相互会意的笛声,这也进一步表明了朱丽对爱的重新接纳。第二类音乐是一种猛然而至的厚重的管弦协奏段落,它在全片出现过三次,象征着朱丽对死去家人的伤痛不时地闪现和爆发。第三类音乐可以说和第二类是相对应的,那就是悠扬的笛声,它主要用来渲染朱丽灵魂自由的意境,强调“轻”的生存状态。除了表情和音乐的意境延伸,《蓝》中许多细节也不得不重申其精妙。在导演自述中,基耶斯洛夫斯基提到了两处有趣的情景,一是当影片进行到29分钟时,朱丽抱着个箱子,导演用了个特写镜头拍出箱子上的字母“blanco”,西班牙语白色的意思。在接下来的镜头,她走在三岔口稍停时,有个男人穿着蓝色的衣服从她左边经,有个女人穿着红色的衣服从她右边经过。这微妙的暗号正好对应了蓝、白、红的排列。还有在咖啡馆朱丽将糖块浸入咖啡时,有一个特写镜头是咖啡在迅速上窜将糖块变色。导演在这里想要表现朱丽只专注于小东西,对身边的任何人事都漠不关心。她想一直将自己封闭起来,忘掉对面的奥利佛,忘掉耳边的使他们共鸣的笛声。而女主角的这些念头在导演看来只需五秒钟。那么这就要求从糖块接触到咖啡到其全部变色必须是五秒钟。为此,剧组忙了大半天才找到可以五秒钟变色的糖块。除了导演刻意安排的细节外,还有很多隐喻性镜像也十分值得一提,比如,朱丽每次游泳的情节,水上象征着情感自由,是“重”,水下象征着灵魂自由,是“轻”。因此,一次朱丽刚要上岸,便突然响起了“重”的音乐。于是她整个人缩到了水下,静静地如胎儿般漂浮,代表回归到了原始状态。这就是对朱丽在“轻”与“ 重”之间交替的完美隐喻。这种隐喻镜头在全片中不胜枚举,包括结尾处的一组意识流般的串联镜头更将整个故事的意境做了高层次的回归。
《蓝》的色彩风格相当鲜明,以水晶灯为核心,窗户、墙壁、糖纸、泳池等都以一种沉静的蓝色出现,主导着观众的视觉,让人本能从代表自由的颜色中感受到阵阵抑郁,并由此透射着本片的核心——不同自由之间的相互压抑。
❽ 细节的深意: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
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一块方糖的精神,让我深深感到了大师的最执著的地方。之前的那一次观赏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蓝》,懵懂无知,只知道这是某位大师的名片,看完之后若有所知,又仿佛仍是不知。只看到那影像之美,只知道影调是蓝色的。在心中留下的映像,方糖的镜头并不在内,而只将几个乐谱的小景深镜头印入脑海。
方糖的镜头是一种关于细节的精神,细节的精神,也就是电影的精神。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拍摄《蓝》里有一个朱莉将一块方糖放入咖啡的镜头,一共五秒,那块方糖从刚刚浸水到完全溶化用了五秒,恰恰是五秒。基耶斯洛夫斯基为了这恰恰五秒的溶化,找了一块又一块的方糖来试验,试验了很多次,只是要这方糖溶化要达到五秒。按照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说法,朱莉这种情绪的表达,这种情绪在空气中所要弥漫的程度,正依靠这恰恰的五秒。多了一秒,少了一秒,那情绪就会像化学反应过度或是不足一样,变了味道。
这就是细节的精神。
之前看《蓝》不要说这种细节精神,我连这电影主题的表达都似懂非懂。有些电影并非人人都可以看明白的,像读蕴了哲学道理的书,首先你自己要有一个有深意的头脑,否则你无法沉浸,更无法去感受,你只能说你看不懂这电影,将之归入艺术片,将导演视为不可及之人。实际上这正是不懂艺术电影之处,艺术电影的内涵,正在于那份哲学或美学深意的感受。你首先需要有知,你才能去知这电影。先有知,你才能在观赏电影时忘记这电影是艺术电影,忘记这是一部有大知的电影。因为你的知遇到电影中蕴含的知,才能完满结合出对这电影的感受,而并没有刻意地要去知。如果你无知,你就想刻意地去看出有知电影里的深意,而实际上不论你怎么研究电影介绍或者评论,由于你本身的无知,你根本无法从这声画结合的形式中读出真意,因为你的无知无法和电影中的知结合或碰撞,即使你如此如彼的刻意,仍犹如水中望月---望影而已。
《蓝》里的细节都是为了完美的诠释自由的蓝色。蓝色代表自由,实际上不是法国国旗上那一条蓝色代表的大自由,是那个大自由照耀世间,所存于人人心中的小自由。《蓝》里,是寻求一种要摆脱感情的自由,朱莉的丈夫死了,她却无法摆脱丈夫和女儿留下的影子,这种感情在心中投下的影子。朱莉试图解脱,卖掉丈夫的房子、扔掉丈夫的乐谱、找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租房子。但她忘不掉,所有的细节都会勾起她的感情波澜。这一切死死的束缚着她,她刻意要摆脱却得不到自由。直到他知道了他丈夫的情人。在与这个丈夫的情人看似和解之后,朱莉望见了自由。但我的生活感情经验还不足以使我对这种自由产生共鸣。
最有深意的细节往往很简单。一颦一笑、一抬手一投足而已。《蓝》里,最具深意的细节是那几场短暂的黑幕。那黑幕代表女主角思想振颤、感情激动的瞬间。朱莉死去的丈夫是个音乐家,丈夫的音乐从影片一开始便弥散于整部影片,弥散于朱莉的心中。每当一些事一些物刺激到朱莉的神经,丈夫的音乐便在朱莉脑中回荡,这时便出现了黑幕。音乐作为黑幕的注脚,提示着一种悲鸣的情绪。实际上这黑幕也很想是在模仿我们的主观思维,我们在看到一些东西时,思维常常会暂停而记起往事,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闭起眼。这便是黑幕。黑幕是一种无,但这无是一种复杂情绪的综合,此时,无便胜于有。
在朱莉回到丈夫的房子里时,她看到一串挂着的蓝色水晶风铃,她急于摆脱这种死去亲人的感情阴影的心情使她狠狠撕扯这风铃,她颓废的坐到台阶上,手里攥着扯下来的蓝色水晶状饰物。阳光透过这水晶把一块小小的蓝色光斑投射在朱莉脸上。可以看出导演的精心,那光斑是自由的蓝色,在朱莉眼旁缓缓游移。显然,这寓意着朱莉的寻求自由感情的愿望。这是一个极具想象的细节,也很简单,却具有深意。
对一个乐谱镜头的拍摄,这种细节成为了细腻。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精致让人陶醉。镜头主色调是蓝色,这象征自由的颜色,乐谱是朱莉丈夫写的音乐,特写镜头,景深很小,几乎只能看到一个音符,音乐起,乐谱便开始被拉动,在景深之中的音符也随音乐而变化。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细节,但唯其形式才能深刻的体现人物心理那缓慢而复杂的情绪流和思维流。细腻唯美之中,见出感情的庄重。
还有许多无法言说,而只能由影像和声音来展现的细节。
《蓝》的细节是安静的、唯美的、是一种暗潮的力量。了解和体会了这细节,你就了解了大师的电影心灵的一角。
灰土豆,2006.4
❾ 一部电影 叫做蓝色
这是一部意大利的电影,蓝色是这个红白蓝系列的其中一部,这个系列的电影其实都很好,但建议你看红色,是最感人的一部!
❿ 请问谁能帮我分析下法国电影<蓝色>的色彩应用
<蓝色》对影片的基调色最强调,蓝色的游泳池,蓝色的棒棒糖纸,缀着蓝色水晶珠子的灯饰,能一施笔墨的地方都不放过。然而漆成蓝色的房间显然最惹眼,并且他也多次渲染不同的光映在朱丽叶特·比诺什脸上的效果,表达她深陷于失去丈夫和女儿的悲痛中无法自拔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