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娱乐至死的作品鉴赏
一本精彩、有力而重要的书,这是波兹曼抛出的严厉的控诉书,而且就我看来,他是无可辩驳的。
——乔纳森·亚德雷《华盛顿邮报》
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它是一把刀,让我们在全面的带有颠覆性的娱乐化语境当中,有了一点点最后的权利。
——黄集伟
它是声讨电视文化的檄文: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声喝问绝非危言耸听,我深信它是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的警告。
——周国平
该书的观点既有创见,也相当重要。但读的时候,要有清醒的头脑和问题意识。
——徐友渔
这本书很适合我们一起领悟生活。
——许日平
《娱乐至死》:杂耍、化妆术的盛宴/黄集伟
在本书作者波兹曼看来,刘晓庆为出演一部新片而在自己的脸蛋上大动干戈之类,八卦之外,其实了无新意。如果允许选择“头条”,波兹曼多半会“聚焦”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年,某次竞选失败,气急败坏的尼克松拒绝检讨自己,反倒跟自己的化妆师大发其火,一口咬定该次失手,原因全在于化妆师蓄意破坏……
如你所知,事实上如此“聚焦”依旧难逃八卦嫌疑,但其含义却已非常。至少,它让我们在听说当下任何一位政客在如火如荼的竞选热浪中亦不忘为自己特聘“笑话”参谋这样的新闻时,不再惊诧……与尼克松对化妆师的“谴责”一脉相承,此类细节让我们懂得,“政治”正演变为一种“娱乐”———尽管春晚、范伟、赵本山、周杰伦的绯闻女友等其实无关政治。
这其中隐含的意思是说,就当下文化而言,“娱乐”已赢取我们这个时代“元媒介”的地位。尤其在大众文化语境中,由印刷机开创并延续经年的所谓“阐释时代”已然让位于由电视机开创的“娱乐业时代”。由此,一个平头百姓或一名身价过亿的名主持其内在品德是否“诚恳”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看”上去是否“诚恳”?
而也正是这似乎简单到家的一“看”,证明电视及其文化如今既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为此,波兹曼说:“电视在安排我们交流环境方面的能力是其他媒介根本无法企及的”。而罗兰.巴特则说:“电视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
以是观之,赵薇、赵忠祥、张艺谋、冯小刚、崔永元等原本即以“镜头”为生的繁多“著名人士”的任何闪失,其实都无足轻重。以波兹曼之见,比演艺圈、电影圈、电视圈中的无穷纷争与龌龊更糟糕的,是“娱乐”的泛化乃至深入人心。
波兹曼的这一判断语调平和,但却内含绝望之心———电视1900年诞生至今不过百年,但它已将政治、新闻、教育乃至整个世界变成了一场喧哗缤纷的“杂耍”。在那张壮阔无比的“电视”屏幕上,无论多么残忍的谋杀,多么恐怖的地震,多么荒诞的政治丑闻,只要主持人温柔地说一声“接下来”,一切便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得干干净净……
于是,如今我们每日沉浸其中的所谓“信息环境”事实上已成为“电视”的一面镜子———在这个类似于“欢乐总动员”、“非常6+1”式的信息环境中,不仅失败的文化已成为一种文化,而且,新闻的价值也仅仅取决于它能带来多少笑声或嘘声……更有甚者,非凡品德、完美的人格之类,也仅仅取决于“化妆术”的高下……
为此,波兹曼的忧心绝望之至,感人之至:“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书中提到马歇尔·麦克卢汉的一句著名的话语:“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把握了传播媒介,就会把握传播信息的主动权,例如我们的文化正从文字向形象发展,电视取代了报纸的地位。波兹曼把这个分到“媒介即隐喻”这一章,他想说明媒介再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这种“愚民政策”来的消无声息却又不可小觑,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被他左右,我们的道德思想,人生观价值观都因媒介的改变而变化。
❷ 谁能告诉我电影《七宗罪》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这是天主教教义所指的人性七宗罪。 这是一部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片子,看到片名,就想起与之相似的《第七封印》。如果说伯格曼在《第七封印》中对信仰的根源和上帝的存在进行了追问和探讨,那么《七宗罪》展示的就是如果丢掉信仰,世界将会怎样。
影片中的纽约,灰暗、潮湿、肮脏、混乱,接连不断的命案,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开头是老少两代警官追查杀人凶手,感觉好像一部侦探片。被杀者的惨象和阴森的作案现场在影片开头就让人心理紧张。在案子进行到第三个时,他们突然领悟到凶手是以杀戮的方式进行传道,在以上帝之名惩罚被天主教认为遭永劫的七种大罪: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嫉妒。片子的宗教意义也就从这里开始显现,并在剧情行进中愈加强调,特别是将近影片最后,凶手极力控诉的一段话,他说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来惩罚那些有罪的人。
影片似乎只是在向世人展示:人性堕落,有罪之人会遭惩罚。这样片子就有种道德劝诫的警世意味,让人看后可能反省自身是否有罪。然而,什么原因让这些人产生罪恶,让凶手不可忍受而以上帝之名以杀戮的方式来进行惩戒,影片好像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是因为信仰的缺失吗?在西方,启蒙运动发现了理性,自此,理性被逐渐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充分肯定了人类的理智,开始蔑视上帝。到了近代,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理性摧毁了宗教信仰精神,认为科学技术万能的人类觉得理性可以实现一切。不错,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的确推动了西方社会的飞速进步,促其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可是,理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束缚自身的枷锁。依照齐美尔的看法,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诸如效率、计算、守时这些“理性化”的东西,这样的理性化其实就是一种“物化”,金钱和商业价值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唯一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金钱的厉害变得日益冷漠。影片中,对现代城市的冷漠现实不断被展示。比如威廉提到遇到强奸犯的女士不要喊救命要喊救火才会有人关注;受到房东欺骗的大卫和tracy住着一栋不断受地铁震颤的房子;房东把被折磨成活鬼的房客当做最好的房客,因为他会定期收到放在邮箱的房租.
老威廉的态度其实就是现代城市人的代表,他对这个世界很是厌恶,在目睹一场街边的抢劫案后钻进出租车,司机问他去哪里,他说:“far far away…I don't know this place any more……。”他选择的态度是逃避。他这种心理在一次和大卫的酒吧谈话中被大卫揭穿,大卫还表示自己不会如此,知道这个世界的罪恶,但仍然坚持下去与它斗争。威廉没有反对,他的想法的确如此,他意识到自己也应该积极面对这个世界,不能再逃避,所以他回家后砸掉了那个让他更感孤独的闹表。并且最后警官问他退休后将要去哪里时,他说:“around,I’ll be around。”可是,大卫的坚持不是盲目乐观,是因为他有动力有信念,那就是对妻子的爱。片子中,可以看到大卫结束和威廉的内心对话回到家后,抱着妻子说:I love you,very much…但是威廉的坚持就有些不得已,而且仅仅是种个人行为。
这是部绝望的片子,它向人们展示了世界的罪恶和冷漠,但是没有告诉人们怎样避免这种境况的恶化。是保持人性的善和对上帝的皈依吗?可是片子塑造的拥有美好人性的tracy最后也被凶手残忍杀害。片中展示的是世界最为阴暗的一面,对于美好光明温暖的一面完全遮蔽,大卫与tracy的爱情尚且算作这个黑暗底色的一束光线,最后也由于tracy的被杀而消逝。人的出路在哪里?影片最后老警官威廉援引了海明威的一句话: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and worth fighting for。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这个结尾太没有说服力,这个世界不是个好世界,如何值得人们去奋斗?
此外,在这个片子中还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波兹曼在《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中反复论述的观点,新媒介的出现对人们认知世界方式的改变。老少警官威廉和大卫,代表了受不同媒介影响的两代人。老威廉是在印刷媒介的环境里成长的,他应该出生在20,30年代,那个时代电视还没有普及。而大卫显然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所以他们处理案件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印刷品是有字符构成的,阅读时需要大脑不断的解码、记忆、呼应、总结、抽象,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思维过程,老威廉正是秉承印刷媒介造就的逻辑的、缜密的、深刻的思维方式,善于发现细节,并以此为线索进行逻辑推理,遇到问题甚至会翻阅古典著作,表现了沉着谨慎的侦案风格。电视是光影和声音组合物,看电视不需要动脑子,人们不费任何力气就能理解电视上的通俗语言和画面,从小就看惯图像偏向视觉体验的大卫的表现是狂噪、冲动、易怒、油腔滑调、满嘴脏话,侦案时也是对着几副现场图片翻来覆去没完没了的看个不停。老威廉给他的几本但丁的书,被他诅咒并扔进抽屉里。
另外,老威廉去图书馆查资料时,遭遇一拨无所事事的同事。他们整年呆在图书馆,只知道喝酒、打牌,威廉责问他们为什么不学习知识时,他们自嘲自己有文化,随即打开唱机,播出的曲子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在静谧平和的旋律中,老威廉在思考,他们继续打牌取乐。先贤的知识高雅的音乐被人们漠视,在这样的情节中,这个曲子就像文明退化的哀乐。
还有,就是morgan freeman这个老黑人演技实在太棒了,尤其最后回答警官提问退休后将去哪里,他说““around,I’ll be around”时的表情和声音。第一次看见他是在《肖申克的救赎》,当时就觉得他演的那个黑人犯人真特别好。听说他还演过《冒牌天神》,以后一定找机会看。再有就是pitt啦,狠帅,虽然扮演的年轻警官冲动鲁莽。
❸ 电影《记忆大师》中有哪些搞笑的情节
在我个人看来,《记忆大师》搞笑的情节我不记得了,我倒是记住很多细思极恐的情节。
为什么剧中黄渤要和徐静蕾离婚?看问题首先要理清思路:是谁提出要离婚?为什么?她真心要离婚吗?首先是徐静蕾首先提出离婚,通过后面的情节我们知道。因为自身原因,两人不能生小孩。即便丈夫说不要了,但婆婆的压力以及自我对丈夫的愧意,让她充满矛盾。这点在女性身上很常见,男性可能不理解,这女的不是“作”吗?都说不要了,还要去打针吃药受这苦头。
怎么样?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给我留言点赞哦~
❹ 有哪些豆瓣高分的电影
豆瓣排名top500的电影有战狼2、流浪地球、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神偷奶爸3、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哪吒之魔童降世、红海行动、摔跤吧!爸爸、悟空传、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速度与激情7等。
豆瓣排名top500的电影合集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e6Q1zPR2A7Nx_Z4DrT8yVA
推荐电影:
1、战狼2
《战狼Ⅱ》是吴京执导的动作军事电影,由吴京、弗兰克·格里罗、吴刚、张翰、卢靖姗、淳于珊珊、丁海峰等主演。该片于2017年7月2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2020年3月20日,《战狼Ⅱ》重映。
该片讲述了脱下军装的冷锋被卷入了一场非洲国家的叛乱,本来能够安全撤离的他无法忘记军人的职责,重回战场展开救援的故事。
2、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郭帆执导,屈楚萧、赵今麦、李光洁、吴孟达等领衔主演,吴京特别出演的科幻冒险电影。
影片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背景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3、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
《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是《变形金刚》系列第五部电影,是由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科幻动作片,由迈克尔·贝执导,马克·沃尔伯格、乔什·杜哈明、斯坦利·图齐、安东尼·霍普金斯、劳拉·哈德克、杰洛·卡迈克尔、伊莎贝拉·莫奈、约翰·特托罗联合主演。
4、神偷奶爸3
《神偷奶爸3》是由环球影业及照明娱乐公司联合制作,凯尔·巴尔达、皮艾尔·柯芬、埃里克·吉隆联合执导,史蒂夫·卡瑞尔、克里斯汀·韦格、崔·帕克等主要配音的3D动画电影。该片讲述了格鲁因一次行动失利被反坏蛋联盟开除后,意外得知自己有个孪生兄弟,在亲兄弟德鲁的劝说下,重新开始坏蛋生涯的故事。
6、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由饺子执导兼编剧,吕艳婷、囧森瑟夫、瀚墨、陈浩、绿绮、张珈铭、杨卫担任主要配音。
该片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的故事。该片于2019年7月2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❺ 《一步之遥》电影表达什么
《一步之遥》电影表达是的娱乐至死和消费至上的精神,历史真相往往掩盖在谎言之中。
《一步之遥》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kPZqozQZcSACYWH_3sBaUg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盘踞上海的军阀武大帅之子武七(文章 饰)为洗刷耻辱,辗转找到了前清遗老马走日(姜文 饰)求助。
❻ 《越光宝盒》影评
本来就是搞笑片,能到达到娱乐大作的目的就行了。如果硬要求内涵之类的其他东西,不是有意为难人家呢么。
影评:
《越光宝盒》不是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但却是一部很纯粹的无厘头恶搞电影,即便是把它放到“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港片黄金岁月,其颠覆性的恶搞程度也绝对称得上是首屈一指。恶搞热门影片的经典桥段本是刘镇伟的拿手绝活,这位人送外号“葡萄“、偶尔化名为“技安”、“菩提老祖”的香港鬼才导演经常在其作品中肆无忌惮的大玩戏仿恶搞的小把戏。其中,将恶搞运用的最为成功最为著名的两部影片是被影迷奉为CULT经典的《回魂夜》和《大话西游》,《回魂夜》中的周星星同学始终以一幅山寨版“杀手莱昂”的形象示人,《大话西游》中戏仿篡改《重庆森林》的“0.01公分”、“一万年”台词则成为华语影史上的不二经典。在最近几年执导的影片中,刘镇伟的无厘头恶搞功力逐渐升级,开始在一部电影中大面积的山寨恶搞N部热门影片,2005年推出的《情癫大圣》就集中戏仿恶搞了包括《蜘蛛侠》、《黑客帝国》、《魔戒》、《星球大战》、《花样年华》、《功夫》等在内的多部大片。
《越光宝盒》在《情癫大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山寨恶搞《赤壁》、《大话西游》为主线,以戏仿颠覆《长江七号》、《功夫》、《功夫熊猫》、《十面埋伏》、《英雄》、《泰坦尼克号》等为副线,以戏谑嘲讽诸如三鹿奶粉、泼墨门等热点社会话题为作料,为观众烹制了一道五颜六色、癫狂至极的开怀大餐。影片笑点分布的密集程度之高,几乎令观众在每时每刻都感受着颠覆戏谑所带来的新鲜感与畅快感。郭德纲版的曹操、曾志伟版的诸葛亮、黄渤版的周瑜等山寨角色一出场,不需要任何台词与动作,单靠这山寨版与原版之间的巨大反差,就足够令观众忍俊不禁,更别提这些山寨角色在片中上演的大量的雷人桥段。可见,只要有一定的创意,这种颠覆戏谑的山寨恶搞手段,不啻为一条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喜剧表现手段。
在大洋彼岸的好莱坞,山寨恶搞热门商业大片的无厘头电影长期以来也是一种很有市场的类型片种,从早先的《反斗神鹰》、《白头神探》系列,到后来的《惊声尖笑》系列,再到这几年的《灾难大电影》、《史诗大电影》、《超级英雄大电影》、《这不是斯巴达》,好莱坞的癫狂喜剧电影也有着戏仿恶搞的光荣传统,据说最新的《这不是阿凡达》已经在筹备之中。以此对照的话,《越光宝盒》完全可以更名为“这不是赤壁”或者“宝盒大电影”。
其实,在《越光宝盒》之前,国内曾经出现过这种以山寨恶搞热门影片经典桥段为主要搞笑手段的影片,代表作就是2006年的《大电影之数百亿》。不过,与《大电影之数百亿》以及那些没心没肺的好莱坞癫狂恶搞喜剧相比,《越光宝盒》要显得有血有肉许多。这主要得益于刘镇伟十几年如一日在其电影中经营“爱情”主题所练就的独门煽情功夫,纵观刘镇伟所导演的这些癫狂喜剧,其实内核都是一个个爱情悲剧,无论是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佛仙恋”,还是唐三藏与岳美艳的“佛妖恋”,抑或是机器人K1与女警官的“人机恋,都被刘镇伟处理的哀怨婉转、荡气回肠。《越光宝盒》中山贼清一色与玫瑰仙子之间一波三折的情感经历秉承了刘氏爱情的传统,在癫狂戏谑的无厘头搞笑中,令观众在心底感受到一丝丝的感动与温暖。
在当今“娱乐至死“的时代环境中,《越光宝盒》可谓“全心全意、娱乐人民”的优质代表,以肆无忌惮的无厘头恶搞,仿佛将观众带回了“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港片辉煌岁月。虽然影片的整体质量实属一般,但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一众当红明星集体抽风耍宝,也实为相当不错的娱乐消遣。
❼ 充满值得隐藏的暗喻,如何评价电影《黄金罗盘》
总的来说,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黄金罗盘》是一部奇幻、惊悚、动作电影。故事设定和演员演技都挺好的,制作效果也确实挺棒。十分适合儿童和青少年观看,但对于成人来说还是算了吧。
最后,虽说本片我只推荐给儿童和青少年们看,但得承认其中寓意无穷,值得青少年们观影和认真思索。
❽ 读《娱乐至死》的部分理解
我相信这篇文章很多人看不下去,因为这不是好玩的故事,精彩的八卦,实用的技术。不过,当你看下去了,并且懂了,那真是我的幸运,因为我们的思维在一条线上了。
“话语”
如果一个教授上课时表现幽默,人们就会带着记忆下课。这在教学或者演讲中的确是个事实,在我所经历的事件中,让人发笑的演讲,电影,课程总能让人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对其的认可。幽默的力量可见非同一般。但轻松一笑之后,人们记住了什么?书中说,在美国最让人乏味的是那些专业演员。这让我想到了“刻板”“正经”等代表正式或专业的词语,现在的大多数人更喜欢那些浮于表面的用来娱乐的事情,比如喜剧电影,综艺节目,言情小说等等。
“会话”
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在电视时代,电视上的会话表现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就如现在这个信息量爆棚的时代,你更愿意看美女演的电视剧一样。形象成为一种会话形式,甚至代替了“语言”的功能,因为你一定因为喜欢某个高颜值明星而去追ta的剧,且不论ta到底有多少内涵和实力。
“文字”
文字不只是简单的提醒物,它在现实中创造了过去,并且给我们震撼人心的浓缩的想象。无论你所看到的文字是什么,我相信你所理解的仅仅是你从文字中看到的隐喻而已。这也是文字的局限性。写文字的人很厉害,因为他面对的是无法想象的无形的读者,甚至要做好准备,准备着接受这些无形的读者的反对或误解。所以,是否也可以这样说,人类创造了文字,并且在用这些自创的符号与自己对话?就像人类创造了钟表,将“时间”具体在一个表盘上,然后,人通过自己发明的计时技术与自己对话。那我们所认识的自然万物,可能并不是它本来的面目,而是他们在语言或者技术中的表现形式。这个问题真的需要哲学家来解释。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西部非洲一个部落曾用谚语解决纠纷,这大概就像两个孩子抢东西,你告诉他们"先到先得".你一定知道这种方式在成人严肃的世界里是行不通的。几乎所有人更依赖书面语言表达的"真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你考上大学要有录取通知书,比口头表述"我真的考上了"更有说服力。我们的书面语代表的是“事实”,而口头语代表的是“传言”。这两者的不同在于是否可变,同样在外力作用下,还是书面语言更加坚固。
“铅字”
有多少人还有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当铅字变为一种残余的认识论,它凭借着电视和电脑继续存活,可功能已经大不相同。甚至在被认为铅字具有绝对统治地位的学校,也不例外。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平板教学了,当我拿着平板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看着整个教室的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的时候,我为铅字的命运和精神担忧。文化的符号变质了。我并不想攻击现代信息技术,我只是想以坦诚的态度来为我所真挚热爱的那一笔一划正位。
❾ 《娱乐至死》书摘
[美]尼尔·波兹曼/著 章艳/译
中信出版社 2015.5
表达思想的方式将要影响表达思想的内容。
摘录:
1.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2.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成了化妆术。
3.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4.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我们的媒介,包括那些使会话得以实现的符号,却没有这个功能。它们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不管我们是通过言语还是印刷的文字或是电视摄影机来感受这个世界,这种媒介—隐喻的关系帮我们将这个世界进行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和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
5.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我们读书、看电视或看手表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大脑如何被这些行为所左右并不感兴趣,更别说思考一下书、电视或手表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有怎样的影响了。
6.在制造分秒的时候,钟表把时间从人类的活动中分离开来,并且使人们相信时间是可以以精确而可计量的单位独立存在的。分分秒秒的存在不是上帝的意图,也不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运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机械和自己对话的结果。
7.用书面文字记录哲学观点,不是这些观点的终结,而是这些观点的起点。没有批评,哲学就无法存在,书面文字使思想能够方便地接受他人持续而严格的审查。
8.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9.我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因为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不管一种媒介原来的语境是怎样的,它都有能力越过这个语境并延伸到新的未知的语境中。由于它能够引导我们组织思想和总结生活经历,所以总是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和不同的社会结构。它有时影响着我们对于真善美的看法,并且一直左右着我们理解真理和定义真理的方法。
10.对于真理的认识是同表达方式密切相连的。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地存在。它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这也正说明了“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一种文化认为用某种象征形式表达的真理是最真实的,而另一种文化却可能认为这样的象征形式是琐碎无聊的。
11.忘记一些事该怎样说或怎样做,对于社会是一件危险的事,也是愚蠢的表现。
12.读者往往是孤独地面对文本的。在阅读的时候,读者的反应是孤立的,他只能依靠自己的智力。面对印在纸上的句子,读者看见的是一些冷静的抽象符号,没有美感或归属感。所以,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然也是一项理性的活动。
13.美国的前15位总统如果走在街上,没有人会认出他们是谁。那个时期的著名律师、牧师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到那些人就是想到他们的著作,他们的社会地位、观点和知识都是在印刷文字中得到体现的。如果想想那些近年来成为公众人物的总统、牧师、律师和科学家,你也许会意识到现在的情况有多么不同。想想尼克松或吉米·卡特,或比利·格雷厄姆,或爱因斯坦,首先进入你脑海的是一个图像、一张图片上的脸,或一张电视屏幕上的脸(对于爱因斯坦来说,则是一张照片上的脸)。而至于他们说过些什么,你可能一无所知。这就是思维方法在以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和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中的不同体现。
14.对于印刷机统治美国人思想的那个时期,我给了它一个名称,叫“阐释年代”。阐释是一种思想的模式,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表达的途径。所有成熟话语所拥有的特征,都被偏爱阐释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到了19世纪末期,由于某些我急于解释的原因,“阐释年代”开始逐渐逝去,另一个时代出现的早期迹象已经显现。这个新的时代就是“娱乐业时代”。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入电子对话的每一种媒介,都步步紧随电报和摄影术,并且在表现形式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些媒介,例如电影,从本质上就具有这样的潜能。其他的媒介,比如广播,比较倾向于理性的话语,但在新的认识论的冲击之下也转而成为新认识论的俘虏。所有这些电子技术的合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躲躲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然后又很快消失。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躲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但和躲躲猫一样,也是其乐无穷的。
16.电子和图像革命所产生的最令人不安的后果是:电视呈现出来的世界在我们眼里已经不再是奇怪的,而是自然的。这种陌生感的丧失是我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标志,而且我们的适应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变化程度。我们的文化对于电视认识论的适应非常彻底,我们已经完全接受了电视对于真理、知识和现实的定义,无聊的东西在我们眼里充满了意义,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如果我们中的某些人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模式,那么在我们看来,是这些人不合时宜、行为乖张,而绝不是这个时代有什么问题。
17.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
18.电视屏幕希望你记住的是,它的图像是你娱乐的源泉。
19.历史的消失根本不需要如此残酷的手段,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通过为民众提供一种政治形象、瞬间快乐和安慰疗法,能够同样有效地让历史销声匿迹,也许还更恒久,并且不会遭到任何反对。
20.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21.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❿ 《死侍deadpool》娱乐至死,颓废之美,另类的韦德
《死侍》一群废物,一个电脑特效,一个矮子,一个性感辣妹,一个穿红色紧身衣的变态不死男组成的科幻爱情动作惊悚片。污到极致,绝对超R级限制电影,不只是少儿不宜,成人看到后都会被震精!
一向正经的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中,悲情的死老爸老妈的,全家死光的情节,然后英雄角色本身也遭遇极大痛苦被虐成狗的剧情展开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猎奇心,更无法吸引眼球,唯有变成韦德威尔森这样的变态的,另类的,满嘴粗口荤段子,暴力杀戮狂的污妖王,才能在漫威扎堆的英雄中冲出蜘蛛侠和金刚狼的束缚脱颖而出。
死侍大概是唯一一个知道自己是漫画人物的英雄角色,因为他时不时地跳出屏幕和观众对话,还列出一份超级英雄利和弊的清单!还有影片一边倒叙,一边插叙着不断补充他的身世和他成为红衣紧身男的由来,他那张嘴的确令人又爱又恨,一个这么骚这么强悍的汉子是很容易撩妹的,主要是那场本来是2分37秒的床戏,然后上演了长达365天之久,实在令人印象深刻,然后狗血韩剧剧情模式来袭!他得了癌症,然后为了女友自愿献身人造人的黑作坊接受虐待,那个黑作坊老板就是大反派,一个失去痛觉的变种人。
说起超级英雄,死侍大概是所有英雄当中最悲催的一个,首先都有一个阴暗童年是肯定的,然后父母双亡,被各种蹂躏,之后去了特种部队,影片一开始已经是个正义特种退役雇佣兵加痞子英雄,然后因为去了黑作坊做了一个实验被毁容,其实整部影片的主题应该围绕着他如何想办法整容展开,前面的铺垫和后面的发展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变回以前那个英俊潇洒的韦德回去和他的辣妹滚床单。所以在最后得知了一生都只能如此巨丑,到死都泡不到妹子的时候,他绝望地杀了黑作坊老板,然后再愉快地和女友回去滚床单,弗兰西斯应该感谢红衣变态没有再打爆他的脑袋后在他的脑洞中来一发……
最后说说,死侍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是由 于影片本身比较随性,但是制作和编排方面却非常之有诚意,另一方面这样低俗却又接地气的英雄角色恰恰是我们不曾接触过的,这种夸张的,超自然的表现主义极大满足了观众对于超级英雄日常的种种意淫。在这一点上,死侍抛开种种限制,什么火爆来什么,因为这是一个代表着大美利坚奢靡,腐坏和堕落的非主流文化中绽放的一朵奇葩,一个淫荡耍贱狂狼极骚的多重人格的抖m变态,但其本质是善良的,其内心是没有腐坏的,其爱人之心还是存在,撩妹还是得心应手的,这点极大戳中其他英雄的痛处了。
之后他还不忘调侃一番制作方只请的起两个X战警,因为他非常想念他的老友罗根和彼得帕克……什么?你说拍成这样没人敢看?太多限制镜头和少儿不宜?等着把死侍扑倒或者被他推倒的妹子和汉子多了去了,爱看不看!因为贱贱只在乎能和和瓦泥垭在一起滚床单时间的长度,还有他的老二的宽度!
一个广角镜头慢慢地拉开,正如他所说,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个镜头越拉越远,最后拉出了贱贱的老二,这是他自己说的…额,最后看着他们两人相拥而吻身影在那残败的废墟中,竟然是如此地相衬,那种颓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