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主角 > 宫崎骏动画电影主题思想

宫崎骏动画电影主题思想

发布时间:2023-01-01 15:49:50

⑴ 请问宫崎骏的作品都是围绕什么主题的

主题都是有关人类和人类之间友好相处。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反对战争的。可以从每一部电影中看出来,这与日本所宣扬的战争思想是完全相反的。或许真的是我OUT了…,更多信息见内→
ARISE

⑵ 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千与千寻原日文名是千与千寻的神隐,就是失踪的意思。千寻是她在现实世界的名字:获野千寻,但在那个魔法的世界汤婆婆为了让千寻失去自我,给她千这个名字,而让她忘却自己的千寻这名字,暗喻失去了自我。千寻在一系列的经历后找回了自我。找回了自己的名字。我们翻译过来给了千与千寻这个名字。其实都是一个人。

“这是一个没有武器和超能力打斗的冒险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义和邪恶的斗争,而是在善恶交错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学习人类的友爱,发挥人本身的智慧,最终千寻回到了人类社会,但这并非因为她彻底打败了恶势力,而是由于她挖掘出了自身蕴涵的生命力的缘故。现在的日本社会越来越暧昧,好恶难辨,用动画世界里的人物来讲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这就是我制作电影时所考虑的。”——本片导演宫崎骏

论《千与千寻》中的象征手法及其生态人类学内涵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英语系 杜一炜摘要:在《千与千寻》这部电影当中,宫崎骏仍然延续了其一贯的风格,即善于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进行探讨。但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作者多采用了不易让人察觉的象征手法来表现这一生态人类学主题。千寻与白龙象征着人与自然,千寻与白龙之间的故事,也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在探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宫崎骏还从人类自身的角度进行了反思,其中两个角度便是“贪婪”和“迷失”,并囊括进了其他一些微观的主题思想,如儿童的教育等。关键词:象征;关系;贪婪;迷失1. 引言宫崎骏本人曾说:“动画电影应该有较低的入口(什么人都能看懂)和较高的出口(有讨论的余地,有挖掘的价值)”,并认为美国迪斯尼动画让他觉得入口和出口一样低,“有愚弄观众之嫌,这大概就是我不喜欢它们的原因吧。”从低入口这方面来看,在《千与千寻》这部电影里有活灵活现的人物,美丽精致的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随时让人惊讶的想象力。这些元素都是不太需要讨论和挖掘的,大部分人都会喜欢。所以,即便不去管电影当中蕴含着的深刻主题,千与千寻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看的电影。而另一方面,电影的高出口(准确地说是在较低入口基础上的高出口),则是使宫崎骏的作品蜚声世界的根本所在。但究竟是什么把观众从低入口带到了最终的高出口呢?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曾经有人评论说,《千与千寻》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能在日本社会中找到原型。这一说法虽无从确切考证,却也能从某个方面说明象征手法在这部电影中的作用(见下文所述)。象征这个手法之所以能够把观众从低入口带到高出口,就在于象征的主体很容易让人接受,是一般人生活中存在或者都能想象出的意象,比如一棵树,一条龙,而这些东西究竟象征什么则可以表达得很抽象。2. 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宫崎骏表达了深刻的生态人类学内涵。所谓生态人类学:“不仅局限于研究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研究人类与对这种相互关系施加影响,相反地也接受其影响的文化(观念)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1]体现到这部电影当中来,作者首先探究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次也从人类本身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片中的主角之一小白(白),实际上是由千寻年幼时住处附近的一条小河化身而成的河神(这条小河后来因填河建房而消失),也就是说小白象征着自然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说代表着整个自然。如果把千寻与小白之间的故事看成一个10岁女孩与一条小河的故事,整个电影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意义。在千寻与小白之间,作者想表达的,或者说他期待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就像10岁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互相喜欢的那种感情一般。 可以举一个很久以前的事例:一个德国的小男孩从幼儿园回来对妈妈说有个中国的小女孩很漂亮,长大后想娶她,这个德国妈妈的回答是“如果你想娶她,那就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有所成就,再去娶那个中国姑娘吧。”,而中国的父母肯定要责骂孩子一顿了。当时引用这个例子的用意是对比中西儿童教育, 现在放在这里看,宫崎骏想在千与千寻里想表达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指的也就是这种孩童之间单纯的互相喜爱之情。片尾两人曾有反复确认再相见的对话,也表达了宫崎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期望,即期望千寻能再见到幼年时的那条小河。如果在了解到这一点的基础上回头审视整部电影的情节,会发现这部电影与宫崎骏之前的作品相比,并没有降低对环保主题的重视。不同的是,在这部电影当中,环保主题被作者用象征这一手法掩盖得更不易察觉罢了。在之前的作品,比如《风之谷》、《狸猫大战》、《天空之城》当中,环保的主题非常突出,而在《千与千寻》中,作为主要人物的小白却并不能让人很容易地联想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除了表现理想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外,影片也着力表现了现实中的这一关系,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汤婆婆和小白之间的纠葛。汤婆婆在小白面前,无疑象征着贪婪的人类。而片中小白是一个听命于汤婆婆,甚至会做一些坏事的角色。他受汤婆婆之命去钱婆婆处偷取魔法印章,玲在向千寻描述小白的时候也说:“听说他替汤婆婆做一些不法勾当。”在汤婆婆和小白之间,即人与自然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种不合理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恶化。可以看出小白表面上服从汤婆婆,心里却并不情愿。而且他也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如同影片中其他失去了名字的角色一般,象征小河的小白也帮着人类做了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名字的象征意义见下文所述)。但最终这种对现实关系的反映又回归了理想主义。小白最终也没有为象征贪婪的人类的汤婆婆带来魔法印章,并且也不愿再做汤婆婆的徒弟。汤婆婆并没有对小白的独立暴跳如雷,加以惩罚或强制,小白也没有因之前被利用而报复汤婆婆。人类与自然之间最终趋向宽容与和解。这一点在宫崎骏另一些主题鲜明的电影中也能找到影子。比如在早先的作品《风之谷》中,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也是:虽然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无视甚至恣意破坏,但是自然还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宽容和保护着人类。河之主(河の主)事件也体现了宫崎骏对现实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河之主以一种令人极其恶心和厌恶的形象出场,而这并不是它本来的面目。在千寻的善良和努力,以及在场所有人的帮助下,大家从河之主体内拽出大量垃圾,才让河之主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一个慈祥老人的形象。这部分的情节指出:正是贪婪的人类自己使得自然变得如此令人厌恶。从手法的运用上来看,河之主事件并没有过多采用象征手法,能够让人明显地联想到环保这一主题,这在整部电影中并不多见。3. 对人类自身的反思宣扬了环保的主题,或者严格地说探究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影片也许可以说已经意义深远了,但《千与千寻》当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还不止这些。在探究人与自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作者对人类本身的思考在片中也是表现得相当深刻的。这个问题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3.1 贪婪这是作者表达得比较直接的一个方面,也并没有采用过多的象征手法遮掩或者隐藏。造成一切问题的根源,是人类内心的贪婪。故事的发生就源自千寻父母对美食的贪欲,此外片中还随时对人类的贪婪进行描绘,如汤婆婆对魔力的贪婪,油屋中某些职员对炭烧的贪婪,以及整个油屋从上至下对金子的贪婪等等。 从整体上来看,人类的贪婪更多是通过油屋来表现的。油屋象征的是一个企业、公司、团体、机构或者组织。我们可以把很多词集合起来表示油屋的象征含义,小到只有几人的团队,大到整个社会,都可以看作油屋。总之,一群人因为某种目的集合在一起,有着明确而复杂的分工合作,有着上下的权利、等级和相互之间的利害关系,就是油屋。而这里的“某种目的”就是利益,即每个人为谋求自己的利益在油屋工作。无止境的对利益的欲望,即是贪婪这个词的解释。总之,对贪婪的描述在片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正是贪婪。此外,在赤裸裸地反映贪婪的同时,作者也让人类实现了对贪婪的自我救赎。片中很多有着明显缺点的人物都经历了一定的转变,坊变得懂事;汤婆婆变得明理,不再霸道,并最终宽容千寻并与自然和解;小白变回有名字、有自我的河神;还有无面人的转变、河之主的转变等等。而有趣的是造成这些转变的,甚至可以说拯救整个世界的,却是一个10岁的单纯、不谙世事的孩子。难道成年人不会比孩子更明事理、更懂得把握自己吗?这也是宫在片中提出的一个问题:造成所有是是非非的是心智成熟的大人,而解决问题的却是一个懵懂单纯的孩子,解决问题靠的也是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回到贪婪这个词上来,孩子单纯的心反而是经得起诱惑,没有贪欲的心。 片中反映贪婪的另一个重要意象就是“吃”(完整的说包括“吃”、“被吃”和“吐”)。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而变成猪,而变成猪之后就要被宰给其他的人吃;无面人不停地吃,在吃下河神丸之后又不停地吐。片中对各种食物的描绘也极尽奢华多样。通过参照宫崎骏对之前作品的评论可以发现,这些对“吃”和食物的描绘反映了生态人类学家中尾佐助提出的照叶树林文化论的思想:作者把整个世界都理解为吃与被吃的食物链关系。宫崎骏在对之前的作品《风之谷》和《幽灵公主》的访谈中分别说道:“在这个世界吃与被吃是同一回事,因为整个森林就是同一个生命个体。”(关于《风之谷》的访谈)“例如蒙古人就是靠草为生的,各种生物吃了草,然后人再从生物身上取得盐分、肉和皮。死亡的生物尸体也归给其他生物,归于土而滋养了草。蒙古人在这个巨大的食物链和生命循环体系中生存,也看到自己的存在。”(关于《幽灵公主》的访谈))“做与吃。不仅是公平,而且是谁来做,谁来吃,或者讲劳方和资方间的关系。” (关于《幽灵公主》的访谈)“要活着就要吃,而要吃就必须要做。贪婪是什么?只想吃不想做。” (关于《幽灵公主》的访谈)虽然相比之前的作品而言,作者在《千与千寻》中基本摆脱了森林这个意象,在之前的作品如《风之谷》、《幽灵公主》、《百变狸猫》当中,都有着大量森林的意象,森林或为故事的发生地,或为各方争夺的焦点等[2],但电影在吃与被吃的问题上仍然体现了照叶树林文化论的思想。3.2 迷失迷失与贪婪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性格特征。失去了自我就容易禁不起诱惑而变得贪婪,禁不起诱惑也会使人丧失对自己的认识。这里要提到的就是名字的象征意义,即自我、身份、或者对自己的认识。在日常生活当中,每个人的名字是确认一个人身份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失去了真正的名字意味着不知道自己原本是什么人,即不知道自己应有的身份。油屋中所有的角色都被剥夺了真正的名字。这种普遍性的迷失也非常能够反映现实中的社会,即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自己的存在,每天只是无谓地重复着一些工作,为了利益忙忙碌碌。翻看哲学、进化论和部分文学作品也可以发现,“我们到底是谁?”,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片中千寻和小白互相为对方记住了名字,使两人都找回了自我。在对迷失这个主题的表现中,无面人(颜无し)可以说是一个特例。首先,他也没有名字,无面人也只是无法称呼而不得已的办法,在这一点上他与其他油屋中的角色没有太大差别。而与别的角色不同的是,他连脸也没有。相比名字而言,脸是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更加重要的方式。我们想起某个特定的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想起他的脸(当然,也包括其他的特征比如身材、举止、说话方式等等,但想起脸是所有这些方式当中最直接的一种。而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被作者用来象征能够使一个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所有特征的集合)如果一个人没有名字,那么别人在这个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很难指称他。描述出他的特征会非常麻烦,也容易造成误解。但在这个人在场的情况下我们至少还可以用这个人所处的位置等特征来指称,比如“这里这个人”、“那位”,或者用各种方式指定位置,比如用手指指向目标等。而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可以供人确认的特征,那他参与社会生活,与人打交道,甚至被人谈论都是很困难的。如果有脸,至少自己还能够认识自己,与人面对面打交道的时候也能互相指称。根据心理学的自我意识理论,自我意识分为逐步发展的三个阶段:1. 生理的自我意识2. 心理的自我意识3. 社会的自我意识[3]按照这一理论,无面人连最基本的生理的自我意识都没能达到,更不要说后两个阶段。油屋中的其他人都有脸,有一个假的名字,还能完成普通的交际,而无面人缺少了脸这个最重要的方式,他的怯弱、吞吞吐吐等等表现,包括要吃掉别人才能用别人的声音说话以及吃人这种疯狂的行为就都可以理解了。试想如果一个灵魂活在一个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躯壳里,要如何开口跟别人交流呢?一个既没有名字也没有脸的人,就好像一张既没有名字也没有照片的身份证一样。他很想说话,但只能发出一个音。他想说的话,在心的深处鲜活,等到送达语言,早就枯死。他不可能表达,更不可能沟通。大千世界里,他一个听众也没有。但转念一想,他所面对的这个困境,不也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吗?其次,无面人是一个完全迷失了自我的人,他完全为了别人的认同而存在。别人对他的认同可以让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只要他吃东西,并且给钱,那么所有的人都尊敬他,崇拜他,甚至对他趋之若鹜。然而这种建立在金钱上的满足感又是无比空虚的,他越吃越强大,越被人追捧,但是这种追捧并非发自人们内心,人们只不过是想要他的钱罢了,这一点他自己也清楚。千寻这种单纯而真实的人能够认同他,才是他真正希望的。无面人不停的吃,而他造出来的黄金最后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而变成了粪土。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存在,哪怕创造再多的财富,恐怕最终还是无用的。再次,这个角色的形象是一个戴着面具的黑影。戴着面具是因为没有脸,这一点不再赘述,而关于代表他身体的黑影则仍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在没有吃任何东西的状态下,无面人的身体是长条型、半透明、模糊的黑影。单从形状上来看,与其说长条形还不如说没有形状,总之就是为了尽量少地表现出体型上的特征。而在吃了食物和人之后,无面人的身体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颜色也有了反光的真实质感。这个由虚到实的转变可以看作是从描绘自我的迷失到表现贪婪的丑恶。在无面人吐出了所有东西之后,他又变回了模糊黑影的形象,紧接着在列车上和站台上出现了很多有着普通人的外形,但身体和无面人一样模糊透明的角色。也就是说,无面人很多。宫崎骏自己也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无面人。”指的也是每个人乃至整个人类对于“自己到底是什么?”的迷茫。4. 微观主题 在探究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反思了人类自己的贪婪与迷失这些宏观的主题之外,作者还将其他一些微观主题囊括到了电影当中。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角色说明这些局部的象征手法和对主题意义的影响,也试着探讨前文所述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在日本社会中找到原型。”这一观点。4.1 千寻千寻在一开始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角色。宫崎骏自己在访谈中也说过:“她不是一个漂亮的可人儿,也没有特别吸引之处,而她那怯懦的性格,没精打采的神态,更是惹人生厌。最初创造这角色时,我还真有点替她忧心呢;但到故事将近完结时,我却深信她会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举一个例子,片头千寻在极度惊恐中冲下没有扶手的长长楼梯;而到影片过了大半时,千寻发现受伤的小白飞上了楼顶,自己又无路可走,面对同样高而危险的失修管道,千寻选择了扎紧腰带冲过去。4.2 小白表面上冷漠,内心又很人性化的角色。在整部影片当中,小白只在千寻面前展现过笑容,除此以外几乎都是以严肃的面目示人。作者心中的自然也是如此,表面上冷峻而无情,内心却拥有像人一样的情感。4.3 汤婆婆这个角色的方方面面笔者在前文已有所阐述,这里仅在其基础上探讨几点细节。(1)如同《天空之城》里的强盗婆婆一样,她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反面角色。宫崎骏在访谈中说:“故事里的汤婆婆,看似是个坏人,但背后却也有她辛酸的一面。”在宫崎骏的电影中很少像迪斯尼的动画片一样出现完全的大反派角色,反面人物性格往往非常复杂。(2)小白受重伤之后醒来得知千寻去了汤婆婆处,然后上楼找汤,见面就说汤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还浑然不知,这时汤的第一个反应是去看无面人留下的金子是否有问题,然后才发现原来是坊被调换了。但是她对于失去金子和失去坊的表现却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她本身还是明白,其实坊对她来说才更重要。(3)像以前的作品一样,《千》中描绘了精彩的飞翔的意象。(彭修银,郝娟:2007:53)但同样是会飞,汤婆婆裹得严严实实,在阴郁的天空中飞行。这样的景象与小白和千寻在片尾的飞行,河之主的飞行对比起来,象征自然的这些角色飞行起来更加自由驰骋、无拘无束,更能体现作者的理想。4.4 煤球和锅炉爷爷煤球从事着繁重而又危险的体力劳动,性情淳朴,但思想比较单纯或者用不恰当的贬义可以说思想愚昧,性格狡猾而怯弱,让人联想起著名电影《七武士》当中的农民形象。他们成群结队,本应拥有强大的集体力量,却慑于管理者的权威而惟命是从,即便心存不满也逆来顺受(见影片中煤球受到锅炉爷爷呵斥时的表现)。幼稚地追求眼前利益,例如千寻在帮其中一个完成任务之后,所有的煤球都会假装无力来骗取帮助。锅炉爷爷的6只手同时要承担多项任务,这象征的是一个管理者的忙碌。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会造成焦躁和不知所措的情绪,而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则是常态,这一点在电影中表现得极富想象力。4.5 坊在坊身上体现的,基本是儿童教育这个主题。坊在汤婆婆的照顾下,自私而霸道,无理取闹地哭,认为油屋外面只有细菌、会让人生病。而真的身处外面的世界时却无比的兴奋,意识到了独立的重要并辛勤地参与了发带的编制。一个细节就是,原本不走路的坊在蚊子飞不动时开始自己走路,并拒绝了千寻背它的好意。4.6 钱婆婆钱婆婆象征着作者理想中人类的状态:品性善良,生活俭朴,从事简单自然的劳动,与自然为善,这些可以通过对比钱婆婆与汤婆婆的住处也可以窥见一斑。而象征真正权力的魔法印章却掌握在她的手中。这种处世方式才是理想中整个人类应有的处世方式,换言之,世界应该由这样的人来掌控。片中的各种魔法象征着人类的科技,而科技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人类的归宿,只能使人更加远离自然和迷失。4.7 汤婆婆处的三个人头象征着善于阿谀逢迎的势利小人。这些人对上司唯唯诺诺,他们只能发出一种毫无意义声音。这象征着他们说的话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只不过是上司话的重复。他们基本没有实际的权力,但是一旦让其掌握权力,他们所作的事情便是报复和滥用职权(他们被钱婆婆变成坊的样子之后对变成老鼠的坊以及蚊子采取报复;即便在汤婆婆眼皮底下也大吃大喝,直到被发现才灰溜溜地跑开)。5. 结语、象征与模糊性作者采用象征的手法把影片内容抽象化之后,影片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模糊朦胧的意识。而正是在这种模糊朦胧当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身份、人类社会等深刻的主题被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杂糅在了一起,成就了一部动画电影史上的杰作。例如,片尾处被救出的父母对油屋的一切浑然不知,影片被带回到现实世界。到底哪边才是真实的呢?片中父母被蒙在了鼓里,对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而作为观众的普通人就如同这对父母一样,对作者的理想或无知或无视,可以说影片把作者的理想描绘成现实,而把正常的人描绘成了被蒙蔽的人。在片头走进油屋的世界和片尾走出油屋的世界时,千寻都抓紧了她的母亲,作者还特意用了相同的对白,为的就是强调千寻在两种情况下不同的心理状态。之前,胆小的千寻是因为害怕才抓紧了母亲的手,而之后则是因为对油屋的不舍、对两个迥异世界的不安等种种情绪。最后时刻还闪烁在千寻发间的发带,仿佛是在告诫观众,那个千寻曾经身处其中的,理想能够成为现实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在这里,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对立变得模糊了起来。此外,片中赋予了自然以人性,自然与人一样成为了有感情,有思想的个体。如果不说赋予,作者可能认为自然本来就是有人性的。如果再提高一个层次说,人性与自然性本身就不是两种不同的性质。片中对人与自然的区分非常模糊,人即是自然,自然亦有人形。在这种思维下,人类当然可以实现与自然之间的,如10岁孩子般的互相喜欢,至少在影片中,宫表达出了这种期望。而人类与自然身份的模糊性,可以说是与以往的作品大不相同的一点。在以往的作品中,人类与自然,往往是对立而分明的两个方面的。“发生过的事情其实不会忘记,只是一时没有想起来罢了。”钱婆婆的这句话本意是在说千寻在“屏忆”[4]中其实没有忘记小白的名字。但如果回想一下,千寻的名字也是因小白才不至失去的,即小白也没有忘记千寻。换言之是不是可以说成:“自然也不会忘记人类对它他做了什么的”呢? 注[1] 绫部横雄. 1988.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M].贵州人民出版社:145.[2] 彭修银, 郝娟. 2007. 宫崎骏动画中意象体现的日本民族审美特质[J], 日语学习与研究(第四期): 53-57.[3] 杨燕. 2007. 社交心理学[M].天津人民出版社:56.[4] 戴锦华. 2007. 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9.参考文献[1] 戴锦华. 2007. 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9. [2] 彭修银, 郝娟. 2007. 宫崎骏动画中意象体现的日本民族审美特质[J], 日语学习与研究(第四期): 53-57. [3] 理查德•格里格. 2003. 心理学与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4] 杨燕. 2007. 社交心理学[M].天津人民出版社:56.[5] 绫部横雄. 1988.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M].贵州人民出版社:145.[6] 中尾佐助. 2006. 照叶树林文化论[M].(札幌)北海道大学出版会.

⑶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的意义代表着些什么

宫崎骏的作品,多是天马行空之作,但含有深远寓意。这份寓意,其实都是始自对现实的不满。宫崎骏就曾表示,东京(日本)都是拜金主义者,人们根本不肯放弃“金钱万能”的意识。为此,宫崎骏说:“我希望能够再次藉着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坠落的灵魂。”所以,宫崎骏的每部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讯息,融合其中。宫崎骏这份执著,不单止令全球人产生共呜,更令到日本动画,受到全世界所重视,连美国动画王国迪士尼,都要斟介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发行版权(亚洲地区除外)。宫崎骏令到日本动画举世触目,绝对功不可没。

⑷ 千与千寻的主题思想

一,依然是宫崎骏动画片永恒的主题——人类与自然的纠葛。在之前的作品当中,比如《风之谷》、《幽灵公主》、《龙猫》等,可以说是简单明了地表达了人与自然这个主题。但是在《千与干寻》当中,宫崎骏并没有直接将这个主题呈现在大家眼前,而是将一个个小小的细节渗透在片中的多个角落,使其整体上依然唤起观众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环境污染和大自然的破坏等事件的担忧。比如小白的产生,原本就是由于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另外,本来是河主人的神仙却变成了肮脏无比的腐烂神,在经过干寻等人的帮助之后,被清洗出了许多垃圾。我们在惊叹河流被污染程度的同时,仔细观察这些垃圾就不难发现,其中有白行车,还有各种各样的金属,基本上都是工业时代产生的废物。这非常明确地表现了工业社会的发达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致命的侵害。

⑸ 宫崎骏的所有动画电影中体现了什么




  • 宫崎骏本人多次表达反战主张,他的作品始终秉承着感人的故事、温暖的画风以及反战和平思想(中国日报评)。宫崎骏对电影情节的构思,一方面反映了他自身的历史认识与现实思考;另一方面,也代言了一部分战前出生的日本人对于历史问题的负疚感,以及希望历史问题早日得到解决的愿望(作家秦刚评)

  • 或许宫崎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他明白要想让世人警醒,那他的语言反而要温和,因为过分刺耳的呐喊有时会让脆弱的人类掩起耳朵。其次,他完美的把握了现实和想象的平衡,他让人知道想象世界的美好,一切如天花乱坠。看他的作品,就好像在人类狭窄的后脑上开了一扇广阔的天窗,让人不由自主的相信梦想的力量,因为梦想的存在是借以人与神比肩的理由。从开始到现在的所有作品,宫崎骏思想是一以贯之且辩证发展着的,他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都有着明晰的脉络,最终都为了构建那个完美的宫崎骏世界而努力(第十放映室评)

  • ⑹ 宫崎骏的作品表达了什么文化

    每次重新看的时候,在不同年龄段看的时候,都能想到新的东西,学到新的东西,看到新的事物,这类作品最为牛逼,也是所有人公认的好作品,而这类作品,在现代社会是少之又少。

    但奇妙的是,宫崎骏的每部作品,都能达到这个境界,当初你看透表像剧情的时候,似乎这部作品又有弦外之音,却又表达不出来,语言不可表达的内涵,永远深藏在宫崎骏的作品中。

    相关信息:

    宫崎骏也是如今这个大数据CG时代,唯一一个崛强始终坚持手绘制作动画的人,不过他最近好像又对3DCG技术有个兴趣,这个就暂不评论。

    手绘虽然费劲,但是从各个方面讲,手绘对画面更好把控,包括细节方面也能够一直监督着,而宫崎骏动画牛逼的地方在于,他用手绘动画,做出了电脑CG永远做不出来的效果。

    ⑺ 宫崎骏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宫崎骏创作的影片背景的画风始终是清新浪漫的,总有一种能让人想要回归自然的感觉。

    宫崎峻的动画片是能够和迪士尼、梦工厂共分天下的一支重要的东方力量。宫崎峻的每部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讯息,融合其中。

    他这份执著,不单令全球人产生共鸣,更受到全世界所重视,连美国动画王国迪士尼,都要斟介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发行版权(亚洲地区除外)。宫崎峻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迪士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人民网评)。

    创办吉卜力工作室部分作品:

    1983年,宫崎骏将从创作《太阳王子》就一起合作的高田勋、铃木敏夫等人集合起来,开始首次执导电影动画《风之谷》。宫崎骏一人担任导演、脚本、分镜表的全部工作。

    1986年,宫崎骏执导动画电影《天空之城》开始制作,漫画《风之谷》休刊。之后《风之谷》也一直随着吉卜力工作室动画的制作而断断续续的休刊和再开,一直到1994年为止。

    1988年,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龙猫》放映。后吉卜力工作室将工作室logo以该片中的登场角色龙猫来设计。

    ⑻ 宫崎骏大师,所做的动漫主旨是什么!!~

    宫崎骏是享誉世界的动漫大师,由他的工作室“吉卜力”出品的动漫电影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能与美国迪士尼、梦工厂的作品相比肩,受到全世界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文化的各类观众的一致好评,是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东方动漫界、电影界的一朵奇葩,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国同行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作为艺术品,它们的美是大家公认的,但是这种美从何而来呢?这应该是我们思考的中心问题。这些作品的美虽然是从一种浑融的境界中生发出来的,但我们还是能够通过更详尽的分析,找出这些作品中能够生发这种美的各个层面,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些美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一、故事层面
    任何一部优秀的电影都是由一个优秀的故事来支撑的,而故事是否优秀在很大程度上讲并不在于故事本身,而是在于讲故事的人,同一个故事由不同的人来讲,效果是大大不同的,而宫崎骏无疑是一个优秀的故事讲述者。
    宫崎骏的故事有几个小小的特点,每一个故事不一定全都具有这些特点,但每一个特点却一定是大多数故事具有的。
    首先是故事背景。宫崎骏总是很喜欢把故事放具有蒸汽时代风情的背景中,比如《风の谷のナウシカ》、《天空の城ラピュタ》、《となりのトトロ》、《魔女の宅急便》、《红の豚》、《もののけ姫》、《千と千寻の神隠し》、《ハウルの动く城》等。本身就发生在蒸汽时代的故事就不用说了,但在这些故事中有很多并不是发生在蒸汽时代的,比如《もののけ姫》的故事背景显然是蒸汽时代之前的,但作者却将故事中由“幻姬”带领穷苦人建立的矿业小镇处理成颇具蒸汽时代工人聚居地的样子;而《风の谷のナウシカ》、《となりのトトロ》、《千と千寻の神隠し》等的故事背景显然是蒸汽时代之后的,但剧中的种种风情,如《风の谷のナウシカ》中的机械、《となりのトトロ》中的风光、《千と千寻の神隠し》中的电车都是具有浓郁蒸汽时代风情的。这是为什么呢?蒸汽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大解放,人类从此开始拥有强大的力量,开始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一步步取得自由之后进而希望征服甚至奴役自然,因此这是一个既充满信心又充满野心的时代,是一个既狂放又狂妄的时代,人类悄然走到一个岔路口,何去何从都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毫无疑问,许多我们当年的选择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我们今天的许多工作其实都是在为当年的选择进行补救,这个方面我们将在下面的主题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再者,蒸汽时代是我们没有经历但又离我们最近,且留有余绪在我们生活中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可以造成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亲近又疏离的艺术效果,使得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既不会因为离得太近而感到无味,又不会因为太远而感到不解。
    其次是故事人物。宫崎骏故事的主人公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一男一女两个少年,例子多到根本不需要列举的地步,这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这和刚讨论过的蒸汽时代有着极其相似的作用。其实蒸汽时代就是人类的青少年时代,而少年时代是人生中关键的转折点,是人生路上重要的岔路口,每个人都是在从这时开始的一个个选择中走向成熟的,这一个个接踵而来的选择本身就是故事。同时,少年时代又是每个人纯真的结束、世故的开始,是每个人一生中故事最多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相互交织,故事就能够在这样的纠结中从容展开。
    第三是故事情节。在宫崎骏的故事中,无论情节简单还是复杂,诙谐还是严肃,一定都是以男女主人公之间那种介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纯美感情为线索展开的。少年时代的爱情是青涩的、傻呼呼的,但一定是纯洁而美丽的。这样的爱情是直击心灵深处的,无论有无结果都会影响人的一生。以这样的感情为线索,故事就会更有生色。

    二、主题层面
    一部电影好不好看取决于故事能否打动人,但耐不耐看则往往取决于故事的主题是否耐人寻味。故事可以多种多样、多姿多彩,但故事的主题一般只是有限的几个。
    宫崎骏故事的主题主要有这样三个:反战、感情和环保。
    首先是反战。无论是《风の谷のナウシカ》、《天空の城ラピュタ》,还是《红の豚》、《On Your Mark》和《ハウルの动く城》,宫崎骏把这些电影中的武器设计得都是异常丑陋的,无论是军舰还是飞机,无论是坦克还是大炮,无一例外都是庞大、漆黑、沉闷、呆板且没有生命力的,让人看了就会产生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厌恶,尤其是在《天空の城ラピュタ》中对“雷帕特”的刻画,俨然就是现实中的核武器。日本作为唯一一个曾经受到过核打击的国家,对这种武器的畏惧和憎恨是可想而知的,而宫崎骏就是通过这样的设计来表达他的反战主题。但需要指出的是,宫崎骏并不是一个反技术者,他不是那种不怪人只怪刀的和平主义者,在他的电影里,凡是掌握在善良人手中的武器——或者称为器械更合适——都是小巧、鲜亮、昂扬而富有生命力的,比如《风の谷のナウシカ》中的风车、《天空の城ラピュタ》中海盗们的飞行器、《红の豚》中红猪的飞机等等,他的和平不是建立在人类需要倒退到没有武器的时代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人们心中充满爱而自动放弃武器的基础上的,这一点也许与托尔斯泰和甘地的主张血脉相通。
    其次是感情。爱情在有关故事层面的论述中已经谈到了,我们来看三部集中表现了亲情的作品。一部是宫崎骏亲自创作的《となりのトトロ》,另一部是高畑勋创作、吉卜力出品的《火垂るの墓》,还有一部是石井寿一创作,吉卜力出品的《ホーホケキョとなりの山田くん》。前者讲述了姐妹俩和父母之间的亲情,第二部讲述了兄弟之间的亲情,第三部讲述了传统的日本家庭的温暖亲情。我想,每一个看过这三部作品的人都不会不为影片中那种浓浓的亲情所感动,因为这是人性的根本,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感情主题的优越在于,观众无论什么时候看这样的影片,都会和自己当下的生活相联系,电影虽然是不变的,但生活是不断变化的,观众观看电影的感受就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电影就会拥有使观众觉得常看常新的效果了。
    第三是环保。在这里用环保其实是不够的,这只是通行的一种说法,在我看来,宫崎骏故事中的主题是涵盖了环保内容的东方传统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把这一点表现得最为充分的无疑是宫崎骏的杰作《もののけ姫》。这是一套宏伟的,充满了哲学气息的,试图讲解人和自然、天性和权力、罪恶和善良以及仇恨和宽恕的华丽的象征体系,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和谐是如何被打破的,失去了和谐的世界是如何变得四分五裂的,分裂的世界是如何培育仇恨的,仇恨是如何吞噬人性、甚至神性从而使仇恨的主体变成魔鬼的,而这样看似不可救药的世界又是如何在善良的宽恕下获得重生的。如果仅仅用环保来概括这部作品的主题,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它的主题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不朽的。当然,也有单纯表现环保主题的,比如高畑勋创作、吉卜力出品的《平成狸和战》,就是借助了日本传统故事中关于狸猫的传说来表现环保主题的。无论狸猫有多大的能耐,最终还是不得不融入了人类社会,这是一部充满了喜剧氛围的悲剧,会使人留下笑着的眼泪。

    三、文化层面
    无论是无限的故事还是有限的故事主题,他们背后的支撑都是文化,故事是文化中的故事,主题也是文化中的主题。一部电影能否成为经典,就在于它背后是否有一种既独特但又能被其他人所认同的文化作为支撑。
    日本文化在历史上曾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强烈影响,但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她必定会有自己独特性,把日本文化圈作为中国儒家文化圈之外的一种独立文化是有道理的。
    我们经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实这句话是需要详加分析的,情况并非总是这样。想达到这句话所说的效果,往往需要一些让步,不是在形式上就是在内容上,否则基本不大可能。这是文化交流中不得不做的牺牲,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例外。我们往往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或者理解了、接受了又不能实际运用于实践当中,不是盲目地倾向于所谓的和国际接轨,就是固执地倾向于所谓的坚守国粹,其实这都是极端的做法,能够把这个度拿捏到位,是我们能否复兴中国文化的关键。而宫崎骏在这一点上,或者说日本人在这一点上做的是很好的。
    有些人总是很不屑,认为日本文化本来就是杂种文化,是没有核儿的洋葱,一层层剥下去,最后一定是子虚乌有。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日本文化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杂糅性”才得以取得其独特性,正是因为她具有这个特性,才决定了日本人在坚守和融合中能够拿捏到位、游刃有余,而我们恰恰相反,真是因为过于“纯粹”,才会过于“迷茫”。宫崎骏的作品是一个恰当而有力的说明。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往往会出现很欧化的因素,比如欧洲风格的建筑、欧洲风格的服饰、欧洲风格的用具,甚至具有欧洲人特征的人物,但这些都不会影响观看者的基本判断,无论是欧美观众还是中国观众,他们都能很容易地判断出这不是欧美人的作品,这是日本起码是东方人的作品,这说明宫崎骏的作品是具有的日本灵魂的。这些灵魂在哪呢?这需要细心地寻找。
    首先是绘画。宫崎骏是坚定的二维平面制作者,他没有采用先进而且流行的3D技术,这使得他的动漫有很强的美术感,而不仅仅是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而且,宫崎骏的动画画面往往具有写意的味道,这不同于西方绘画尚实的特点,往往更强调一种虚的意境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もののけ姫》中表现得都很明显。还有,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宫崎骏的人物常常会有浮世绘的特征,尤其是在表达人物强烈感情的时候,这种蓄势待发、千钧一发的浮世绘式人物表情是很明显的,《もののけ姫》、《千と千寻の神隠し》中的男主人公阿西塔卡和小白表现的最为突出。
    其次是精神。宫崎骏作品的日本精神是很饱满的,这是一种能将执着推向固执、将坚忍推向残忍,但同时又能将美丽发展到令人颤抖的民族精神。《もののけ姫》一开头,就是阿西塔卡、卡雅等一群人受到由野猪神变成的魔鬼的袭击,当卡雅一行三人中的一个因为绊倒而眼看就要被魔鬼追上的时候,作为这个部落的公主,卡雅毫不犹豫地抽出腰刀,一个果断而潇洒的转身,直面魔鬼来袭。她只是个小女孩子,却能这样的沉着冷静、勇武果敢,我想除了日本人,是没有别的什么民族能够而且希望做到的。
    第三是音乐。宫崎骏在音乐创作上的老搭档是久石让,这是天才之间的合作,注定会成就伟大的作品。在这里我想做一个比较,前些年我们花大力气做了一个《宝莲灯》,而且也开了邀请著名歌星加盟音乐创作的先河,效果也还算可以,但是如果和宫崎骏的作品相比,那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音乐创作很刻意地向流行靠拢,认为只有这样才是面向市场,但久石让为宫崎骏作品做的音乐却很古典,大段大段的交响乐,大段大段的美声,这些音乐不仅没有使作品显得沉闷苍老,反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作品深沉而有内涵。这些音乐在形式上大胆地向西方靠拢,但任何一个接触过日本文化的人都不难听出里面浸润着的日本气息,那是一种醇美的、沁人心脾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无怪乎这些音乐可以脱离宫崎骏而单独流传,无怪乎人们在看宫崎骏的电影时记住的是作曲家久石让、而在看《宝莲灯》时记住的却是李玟和刘欢这些演唱者,这就是差距。

    宫崎骏的动漫电影之所以能具有如此强烈的美感,就是因为他能够在一个熟悉但又和我们有距离的背景中,讲述着具有很强可变性的少年人的纠结但感人的情感故事;而这些故事的主题又是具有很强生发性、启发性的;而且他还能够在民族性和国际化之间找到最为合适的平衡点,在一些有原则让步的基础上取得最广泛的接受群体。这些无疑都是宫崎骏成功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我们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

    阅读全文

    与宫崎骏动画电影主题思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