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三大看点
图为2019年5月14日,在法国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委出席第72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式。(新华社/路透)
中国元素闪耀
戛纳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以兼容并蓄和开放著称,兼顾影片的商业性和艺术性,与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和德国柏林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电影节。每年5月,戛纳的滨海大道上都会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和电影艺术爱好者。
继去年贾樟柯携《江湖儿女》入围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之后,今年中国导演刁亦男执导的新作《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主竞赛单元,将与其他20部入围影片一起角逐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
《南方车站的聚会》由胡歌、桂纶镁、廖凡等出演,讲述了一名小偷在绝望的逃亡路上自我救赎的故事。该片在电影节期间的表现值得期待。
戛纳电影节组委会11日发布消息说,中国演员章子怡获邀与美国演员史泰龙、法国影星阿兰·德隆和丹麦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组成大师班,他们将在电影节期间与观众及专业人士分享自己的电影生涯及感悟。
组委会13日还宣布,曾担任过戛纳电影节评委的华人演员巩俐将获颁卓越女性电影人奖——“跃动她影”奖。
此外,戛纳电影节国际村中国馆还将在电影节期间举办中国青年电影制片人推介会、长片展映、导演论坛等多项华语电影活动。
女性导演抢眼
电影节组委会表示,本届电影节注重平衡电影节团队及入围电影导演的男女性别比例。
图为2019年5月14日,在法国南部城市戛纳,法国演员夏洛特·甘斯堡(左)和西班牙演员哈维尔·巴尔德姆亮相开幕式红毯。(新华社/法新)
本届电影节还首次对报名电影的导演性别比例进行了统计。据统计,在长片、短片和电影基金奖单元的报名影片中,由女性执导影片的比例分别为26%、32%和44%。组委会认为,这些数据表明女性导演将在未来电影界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此外,本届电影节主办方团队亦注重性别比例平衡,在共计974名工作人员中,女性为468人。
老将新秀同台
在本届电影节上,不仅有多位影坛“老面孔”携作品亮相,也有不少新人带着处女作在戛纳首秀。
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21部影片中,多部影片的导演是戛纳“常客”并斩获过金棕榈奖。比利时导演让-皮埃尔·达尔代纳和吕克·达尔代纳两兄弟此前曾凭借《美丽罗塞塔》和《孩子》两摘金棕榈,这次他们的参赛影片为《年轻的阿迈德》。年过八旬的英国导演肯·洛克更是戛纳“熟客”,曾凭借《我是布莱克》捧回2016年的金棕榈奖,今年他携新片《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参赛。
影坛传奇人物史泰龙将在本届电影节期间发布其新片《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的独家照片,届时还将播放介绍其职业生涯的视频短片。
此外,本届电影节组委会此前宣布授予83岁的阿兰·德隆戛纳电影节荣誉金棕榈奖,以表彰他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向经典致敬。
此外,据电影节组委会介绍,今年入围主竞赛和影评人周等单元的26部影片还将角逐旨在发掘、鼓励新导演的“金摄影机奖”。
2. 求第59届法国戛纳电影节详细介绍。
59届戛纳电影节因由香港导演王家卫担任主席,评委会成员有章子怡、卢西亚·马特尔(Lucrecia Martel)、海伦娜·邦汉·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伊利亚·苏雷曼(Elia Suleiman)、帕特利斯·勒孔特(Patrice Leconte)、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蒂姆·拉夫(Tim Roth)。
第59届戛纳电影节闭幕:五帝六后出炉 史无前例
59届戛纳电影节闭幕,英国老导演肯·罗奇的《风吹稻浪》摘下金棕榈大奖,而本届共有11位演员同获男女演员奖。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巴别塔》拿下了最佳导演奖,先前一致看好的阿莫多瓦新作《回归》,里面六位女演员包括佩内洛普·克鲁兹一起夺得最佳女演员奖,而阿莫多瓦本人则凭该片拿下最佳编剧奖,也算是个安慰,借此《回归》在夺奖数量上成为本届戛纳电影节的赢家。而索非亚·科波拉的野心之作《玛丽皇后》颗粒无收。
获奖全名单
金棕榈奖 《风吹稻浪》 英国
评委会大奖 《弗朗德勒》 法国
评审团奖 《红色之路》 英国
最佳导演奖 《巴别塔》导演 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美国
最佳男演员奖 《光荣之路》5位男星
Jamel Debbouze, Sami Bouajila, Roschdy Zem, Samy Naceri, Bernard Blancan 法国
最佳女演员奖 《回归》6位女星
Penélope Cruz、Carmen Maura、Lola Duenas、Blanca Portillo、Yohana Cobo、Chus Lampreave 西班牙
最佳编剧奖 《回归》阿尔莫多瓦 西班牙
最佳金摄影机奖 《布达佩斯岛》
短片部分金棕榈奖 《sniffer》导演:Bobbie Peers 挪威
费比西奖
《气候》/土耳其
《巴拉圭树吊床》/巴拉圭
《BUG》/英国
“一种关注”单元
最佳影片 《江城夏日》导演:王超 中国
3.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介绍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是创办了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1946年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其最高奖是“棕榈奖”。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5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
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从1951年开始戛纳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的“金鸭奖”在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
4.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历史沿革
创办初期
20世纪30年代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1936年,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大力运作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当年的柏林奥运会;1938年,德国纪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夺下最佳外国影片“墨索里尼杯”。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全名为“国际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选择戛纳作为举办地点是因为气候舒适。
1939年6月,路易·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担任“国际电影节”主席,电影节自9月1日进行到9月30日。
1939年8月开始,美国片商米高梅(Metro Goldwyn Mayer)用豪华邮轮载着好莱坞明星来到法国戛纳举办派对、庆宴,一时之间吸引不少影迷驻足;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电影节随即宣布取消;9月3日,法国、英国对德国宣战。
二战之后
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下,由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再办戛纳国际电影节,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第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是在戛纳的一家旧赌场举办,后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
1948年、1950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因财政困难停止举办;194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在“电影节大楼”(Palais des festivals)举办,法国人称之为“红地毯大楼”。
5. 戛纳电影节介绍
戛纳电影节介绍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当前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迄今为止,华语电影只有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金棕榈奖)和张艺谋《活着》(评委会大奖)、《鬼子来了》(评委会大奖)获得过有分量的大奖。
1发展历史
戛纳国际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 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办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2创办历程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除了1981年第34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在戛纳50岁的大典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专程从巴黎飞抵戛纳致贺。这是戛纳半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统大驾光临。
戛纳电影节是历时逾60载的电影界盛事,一般于每年5月在法国戛纳举行,为期十天。在电影节期间,各类竞赛影片奖项包括:金棕榈奖、评审团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男/女演员奖、一种注目奖、电影基金会奖等。
戛纳电影节 - 发展历史
创办初期
戛纳电影节
1930年代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特别是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1936年大力运作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当年的柏林奥运,之后便成为1938年的纪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强势入围1938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并还夺下最佳外国影片“穆索里尼奖”;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
的国际电影节;第一届电影节全名为“国际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film)。选择戛纳是因为那边气候舒适。
1939年6月,路易·卢米埃(Louis Lumière)担任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主席,第一届电影节自9月1日进行到9月30日。
1939年8月开始,美国片商米高梅(Metro Goldwyn Mayer)用豪华邮轮载着好莱坞明星如 Tyrone Power、贾利·古柏(Gary Cooper)、Annabella、Norman Shearer、George Raft 来到戛纳办派对、庆宴,一时之间吸引不少影迷驻足。但是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电影节随即宣布取消;9月3日法国、英国对德国宣战。
二战之后
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下由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再办戛纳电影节,这是实实在在的第一届。第一届戛纳电影节是在戛纳的一家旧赌场举办。后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
自1946年第一届以来,1948年跟1950年因财政困难停止举办。但是在1949年,电影节在新的大楼“电影节大楼”(Palais des festivals)举办;法国人亦称之为“红地毯大楼”。
1968年5月19日因为受到“五月风暴”的影响被迫中断。前一天5月18日,评审之一路易·马卢辞职,楚浮、克劳德·贝黎(Claude Berri)、尚-盖布里耶·艾比柯寇(Jean-Gabriel Albicocco)、克劳德·勒路许(Claude Lelouche)、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跟尚卢·高达冲进“电影节大楼”的大厅,坚持要中断影片的放映,目的是要“跟罢工的学生、劳工站在一起”。
2002年之后
一直到2002年,电影节才把官方名称定为“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
;6. 戛纳电影节一共分为哪几个单元
戛纳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一种关注”、“短片竞赛”、“电影基石”、“导演双周”、“国际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等单元。
1、主竞赛单元
主竞赛单元是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主要的竞赛单元,也是决定“金棕榈奖”等主要奖项归属的评奖单元。
2、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单元诞生于1972年,与主竞赛单元的大师云集不同,这个单元旨在介绍国际新晋影人带来的原创性和不同的作品。
3、短片竞赛单元
短片竞赛单元是戛纳国际电影节官方正式竞赛单元之一,与电影基石单元“共用”同一个评审团。
4、电影基石单元
电影基石单元是1998年由主席吉尔·雅各布创立的学生作品单元,与短片竞赛单元“共用”同一个评审团。
5、导演双周单元
导演双周单元被称为导演专业单元,1968年由法国新浪潮电影主将特吕弗创立。1969年,革新过后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接纳了导演双周单元。导演双周单元由法国导演协会主办,是戛纳国际电影节最纯粹、最具创新意义和探索精神的一个单元。
6、国际影评人周单元
国际影评人周单元诞生于1962年,是戛纳国际电影节引入“法国全国评论家协会”的力量后创立的第一个次生单元,被称为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大女儿”。
国际影评人周单元为期10天,比主竞赛单元提前一天结束。国际影评人周单元设有单独奖项,包括国际影评人周大奖、最佳剧本奖(SACD)、发行支持奖(ACID)等。
参加该单元展映和竞赛的影片必须是导演执导的首部或第二部长片或短片,类似于其他电影节设立的“处女作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电影节
7. 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基本介绍
来自比利时的《孩子》摘得金棕榈枝,美国独立导演大师吉姆·贾木许的《破碎之花》则荣获“评审团大奖”,令法国电影18年来“国货夺标”的热切愿望再度落空。不过,迈克尔·汉尼克的《躲避》还是为法兰西挽回了面子,继4年前探讨受虐畸恋的《钢琴女教师》囊括了评审团大奖、最佳男女主角3项荣誉后,这位戛纳的常客、法兰西本土的大师终于问鼎最佳导演的桂冠。备受关注的由王小帅执导的《青红》则获得了评委会奖。
而汤米·李·琼斯《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一举斩获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转身导演的李·琼斯不仅问鼎影帝,而且处女作即或如此盛誉,可谓本届戛纳最大的惊喜。而《自由地带》的汉娜·拉斯洛以配角身份登上影后的宝座,更是戛纳“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慧眼又一次显灵。
众所周知,戛纳电影节有两大传统。一是法兰西出品的热情奔放,宛如地中海畔的棕榈树和金沙滩上的比基尼;二是褒贬不一的特立独行,有人指责是商业炒作的噱头掩盖了艺术的光芒,有人总结为每年格调迥异的评委会成员跳跃性的审美作祟。
如果说77岁的奥斯卡是位年届耄耋的老人,那么,58岁的戛纳绝对是更年期的主妇,想给她把脉比登天还难。敢预测奥斯卡的媒体,几乎没谁有勇气在戛纳影展面前造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影帝、影后——能蒙上一个就了不得,而通常处心积虑的算计都不免“四大皆空”,更不要提“金棕榈奖”和“评委会大奖”——在戛纳影展参赛的作品,千万别获得当地媒体的一致追捧,否则100%颗粒无收。
不过,本届戛纳电影节似乎在库斯图里卡大师的带领下,对评论界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妥协示好之态。在大师扎堆的今年,两个大奖都显得波澜不惊,3位早已被业界公认的大师再次披荆斩棘、脱颖而出。
金棕榈奖得主《孩子》的导演来自比利时的达内兄弟,6年前他们曾凭《罗塞塔》勇夺金棕榈奖,当时,媒体一片感恩戴德地称颂戛纳总算给了与兄弟俩非凡的才华相匹配的名誉和声望。本片是继《儿子》(英文版标题“The Son”)之后的新作(《孩子》的英文版标题“The Child”),达内兄弟将半纪录片风格的、晃动的、肩扛镜头的真实感,顽固地追求到底,不仅在展映期间,获得了当地观众的一致认可,更成为有史以来第5位入主“双金棕榈”俱乐部的成员(绝对比2000万美元片酬俱乐部的门槛要高得多),堪称天时、地利、人和,无可争议。
而评委会大奖得主吉姆·贾木许的《破碎之花》,则是另一次众望所归的结果。比尔·莫瑞扮演的男主人公某日突然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声称他有个儿子,已被抚养成人——为了找出答案,他不得不开始思考并处理与曾经交往的女人们混乱、纠缠的关系。比尔·莫瑞、杰西卡·朗格、莎朗·斯通、茱莉·德尔佩、蒂尔达·斯文顿……豪华的演技派阵容锦上添花的同时,平凡的情节再次因贾木许的原创力而化腐朽为神奇。老贾独特的世界观,多年来在戛纳影展屡试不爽,此次虽再度与金棕榈(最佳长片)相距咫尺擦身而过,但评委会大奖也足以说明其成就之不凡。
同样,评委们依然为媒体准备了充分的噱头:
《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本是似曾相识的故事——为实现对已故知己的承诺,男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将其尸体运抵墨西哥。本剧是2年前令人惊异的佳片《21克》(让坏小子西恩·潘二度称帝水城威尼斯,并为娜奥米·瓦茨赢得了首个奥斯卡提名)的编剧吉列莫·阿里加的新成果,作为奥斯卡金像男配角(93年的《亡命天涯》)汤米·李·琼斯的导演处女作,登陆戛纳本来已是看点十足。结果“演而优则导”的老汤不仅成就了吉列莫·阿里加勇夺最佳编剧奖的神话,更以台前幕后万能双栖的姿态,问鼎戛纳影帝。恐怕,再没哪个电影节如此对“新人”(我指导演)不遗余力地大力扶植了:斯蒂文·索德伯格、拉斯·冯·特利尔……现在又多了个汤米·李·琼斯,恭喜发财!
而阿莫斯·吉达的《自由地带》居然捧出了影后汉娜·拉斯洛,则更令人惊掉了下巴。原以为本片最大的卖点是请到了圣城耶路撒冷出生的娜塔丽·波特曼领衔;另外,在犹太教圣地“叹息之壁”拍摄接吻戏,遭到教徒们激烈指责的爆料也是绝佳炒作。但已过中年的拉斯洛居然凭借片中出镜不多的配角位置一鸣惊人,一方面朴实无华的演技无懈可击(这与去年威尼斯电影节因《维拉·德雷克》上位的艾美达·斯丹顿相似);另一方面,之前的大热门丹尼尔·奥特尤尔因媒体的过分吹捧终于引发了评委会的逆反心理(这与前年戛纳影展上,《狗镇》的妮可·基德曼的遭遇雷同),也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客观原因。
至于《青红》获得评委会奖,并不意外。描述我国当今城市与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巨大的社会现实,堪称王小帅的看家本领,而上海的梦与现实云云,正好能将王小帅的锋芒完全展示出来。当然,我之前曾预言过,本片无竞争力染指大奖(金棕榈/评委会大奖),特别是在今年,各路大师们多年密制的烈药面前,即使是一杯浓茶,依然显不出分量。不过,对中国电影不可等闲视之的心态,似乎在全世界电影人的心中泛滥开来,不仅是章子怡成为首次出席慈善酒会的亚洲明星并有幸继奥斯卡之后颁奖戛纳——《青红》、《黑社会》、《最好的时光》,两岸三地不同风味、不同性格分别进入竞争单元,本身已是中国电影获得的至高礼遇。加之,评委会成员中有我们的“华人标签”名导吴宇森,因此,本就品质不俗的《青红》虽不算极出类拔萃,凭其实力夺得“评委会奖”仍属情理之中、水到渠成。连贾木许都谦称自己是侯孝贤的学生,这当然是恭维和客套,但同样也是不折不扣的称赞和敬意。
姜文曾经说影评人对电影的指指点点就像太监评论做爱,也许戛纳电影节正是听见了这番话,才死心塌地地邀请他在前年做了一回评委。无独有偶,姜文那一届评委对《狗镇》的态度,与去年《花样年华》的冷遇几乎如出一辙,影评人推崇什么,评委会就对什么不予理睬,套用金庸先生的《白马啸西风》:“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不过,第58届戛纳电影节,却在喧嚣浮华背后,给了影迷更多的欣喜——不仅是在一蟹不如一蟹的电影节衰退潜流中逆水行舟的品质,更是不哗众取宠、不矫揉造作的中肯的结果。
8. 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基本简介
金棕榈大奖最终由“英伦知性导演”肯·洛奇先生的《风吹稻浪》问鼎。这位年届古稀的老将,在过去几十年里,曾与戛纳电影节有过数度纠葛,每次均是功败垂成。虽有两度评审团奖及一次最佳编剧奖的犒慰,但有口皆碑的电影前辈洛奇先生,与金棕榈的羁绊却始终未能了结。今朝笑到最后,老人家终偿夙愿。
《风吹稻浪》以20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与爱尔兰之间的冲突为背景,通过三位青年的不同际遇,再现了当地人值此特殊历史阶段的真实经历。哥哥为“祖国的大一统”,不惜放弃医生这份极有前途的职业;而弟弟却全身心投入独立的革命浪潮,与英国侵略者对抗到底;战争的最终代价是亲情破灭,除去永恒的创伤,人类一无所获。
肯·洛奇虽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却以完全中立的姿态,平静讲述了这样一出悲剧。虽有被好事娱记质疑“涉嫌叛国”的插曲,但影片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严肃写实的风格,还是让恳切的摄制初衷与厚重的人文关怀不言自明。
继去年法国导演迈克尔·汉尼克折桂最佳导演奖后,今年,法兰西本土势力再接再厉、更进一步——同样涉及战争内容的电影《弗朗德勒》荣膺评委会大奖。与正面描绘战争对人性摧残的《风吹稻浪》南辕北辙,《弗朗德勒》通过一场绝恋,以战争后方为主要着眼点,通过等待离人还乡的女性无助的心路历程,阐释战争的残酷。当历尽战火洗礼而完全判若两人的丈夫再次回到她身边时,这对情侣才意识到彼此的改变已无法挽回。同样的悲剧,同样的反战,两项大奖的得主殊途同归。
在亚洲电影青黄不接的断档境地里,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王家卫,以纯熟的太极技法,完成了对欧洲电影人的致敬。英国影评界在票选“20世纪十位最伟大导演”时,曾将王家卫排在黑泽明、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等大师之前,墨镜老王则以“还英国巨匠一个公道”的身体力行,回馈了大不列颠。
至于东道主法国,血脉里沉淀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祖训的王老师,自然不会怠慢。尽管《弗朗德勒》的脱颖而出不乏过誉之嫌,但评委会大奖这个名目仍显得十分靠谱——既对得起高傲的法国人民,又让挑剔的媒体无法过分指责。福茂先生肯定在偷着乐:邀请老王做客,真乃明智之举。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赢、乃至多赢,是一项各大电影节或电影奖的不可能的任务。不过,王家卫在这方面算是做得巧夺天工。既然成全了一位大师(肯·洛奇),那么,另一位该如何安抚呢?
“伊比利亚电影之神”佩德罗·阿莫多瓦执导的《回归》,获得最佳编剧和影后两项大奖。众所周知,自编自导是阿莫多瓦的招牌动作,当年在奥斯卡上,老瓦斩获的便是一尊最佳原创剧本的小金人(《对她说》),于是,此番的最佳编剧奖,堪称顺理成章。
但创造了高达3.6的综合评分(4分满)的《回归》,若仅以剧本奖对付,未免草菅人命。所以,影后殊荣便呼之欲出。本来,阿莫多瓦就是女权电影的资深“党代表”,而《回归》则迎来了卡门·莫拉、佩内洛普·克鲁兹等六位“阿莫多瓦御用女优”的集体回归,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与其艰难取舍,不如一蹴而就。何况,欧洲人在并列获奖方面早就颇有心得——《八美千娇》在柏林电影节和欧洲电影奖上,实现过“八女同台”的领奖盛况;《时时刻刻》的三代好莱坞演技女星也曾携手封后柏林。因此,《回归》的六位女演员重演上述光景,便不足为奇了。
再来看影帝部门。我事前预测的五位候选中,法国演员占据三席:布诺瓦·迈奇梅尔(《查理的意见》)、努里·比格·锡兰(《气候》)、萨米·布阿吉亚(《光荣岁月》)。之所以有如是结论,原因在于金棕榈奖、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奖上,东道主的机会不大(当时没料到争议作品《弗朗德勒》“勇夺”评委会大奖),自然要在表演奖上多分些羹。果然,影帝最终由《光荣岁月》的萨米·布阿吉亚等五位男星集体胜出,与《回归》的六大女优相映成趣,再次证明了欧洲演员的表演水平,以及亚洲导演的操作功力——王家卫将“见者有份”原则发挥得登峰造极,令人感服。
还差谁没照顾到呢?众所周知,好莱坞。
墨西哥出品、好莱坞招安的青年才俊——亚历桑德罗·冈萨莱斯·伊纳里图执导的群戏《通天塔》赢得最佳导演奖。这位出身中美洲的后起之秀,自成名作《爱情是狗娘》起,便擅长以平行故事错综交织的形式,通过出场人物间细枝末节的连带关系,完成支流汇总,令人恍然大悟,进而升华主题、镌刻人性。
这次的《通天塔》,搭档上届戛纳最佳编剧奖得主吉列莫·阿里加(《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奉献了布拉德·皮特、凯特·布兰切特、役所广司、盖尔·加西亚·伯纳尔四大实力派飙戏的盛宴。无论精妙绝伦的剧本,抑或火花四散的演技,都值得相应奖项的肯定。参考上述分配结果,最好的办法便是表彰导演伊纳里图。此君完美调度了故事、演员这两把利刃,使之有力整合,刺向一点,入木三分。
评审团奖的归属亦具匠心。《红色之路》虽是英国电影,但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却是奥斯卡奖得主(去年,凭设计精巧的小品《美国异教徒》荣膺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红色之路》的惊悚题材并不符合戛纳的一贯审美,但必须指出,该片是女导演阿诺德讲述女性故事的长片处女作。由是,评审团奖选择《红色之路》,实际上在欧洲与好莱坞之间、突破与保守之间、男权与女权之间、成就大师与发现新人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怎么能让人不为王家卫喝彩呢!
综上所述,故事在“多赢”的局面中圆满谢幕。王家卫主席以优雅、唯美的方式,温柔、轻巧的手腕,通过获奖作品的反战属性与颁奖方式的多赢策略这两个方面,构建了“和谐电影节”。换言之,第59届戛纳电影节本身就是一部电影——一部为数不多的王家卫执导的皆大欢喜的作品。
9. 历届戛纳电影节中国获奖影片大盘点,你最喜欢哪
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第71届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中国军团的存在感也是相当高,章明新片入选平行单元“导演双周”;魏书均的短片《延边少年》获得“短片特别提及奖”;担任主竞赛评委的张震;以及第五次入围主竞赛单元的贾樟柯和他的《江湖儿女》。虽然《江湖儿女》颗粒无收,但在首映时,呼声很高。
1993年陈凯歌凭《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电影可谓是华语电影巅峰之作,至今无电影可以媲美。该片改编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你若问,这部电影到底有多好看?我只能告诉你,百看不厌,此片不止征服了戛纳,还征服了世界。曾被称为东方版的《乱世佳人》。
5、《戏梦人生》
10. 介绍一下戛纳电影节
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每年盛事期间,在著名的海滨大道及附近的海滩上都会有众多美女云集,期待着影界大腕、星探们的发掘,一圆她们的明星梦。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除了1981年第34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在戛纳50岁的大典上,法国总统希拉克专程从巴黎飞抵戛纳致贺。这是戛纳半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统大驾光临。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洩》,入选影展竞赛单元,王家卫并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2002年伍仕贤导演的电影短片《车四十四》成了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首部华语短片。第60届法国戛纳电影节将于5月16日开幕,组委会19日公布了角逐“金棕榈奖”竞赛单元的21部入围影片名单,王家卫导演的英语新片《蓝莓之夜》成为唯一入围的华人导演作品,这部影片也同时获邀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在16日举行全球首映,这是戛纳电影节60年来第一次由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遗憾的是,在今年这份大牌导演作品云集的参赛名单上,曾经热炒有望入围的姜文新作《太阳再次升起》,以及侯孝贤的《红气球》均抱憾出局,华语影片提前告别本届“金棕榈”竞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