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搜索》观后感
电影《搜索》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电影《搜索》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搜索》:扭曲世界的真实写照一个妙龄女子,坐公交车不给老爷爷让座。别的乘客指责她,她冷冷地回了一两句。这个事被路人拿手机拍下来放到了网上。在媒体的一番炒作,网民的一番人肉搜索之后,这个妙龄女子成了道德败坏的典型,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以上就是目前热映的电影《搜索》中的主要情节。对电影本身的评论已经有很多了,我们关注的是这个过程。从坐公交车不让座这么一件小事,到最后主人公跳楼惨死的悲剧结局,这中间经历了什么?都有哪些人参与其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电影中呈现的那个扭曲的世界,是否是我们现实的真实写照?一个个心存善念的网民,是怎样一步步杀死剧中人的?扭曲的互联网:从自由平台到泄愤通道互联网的自由、交互属性,易激发人的正义感。
还记得佛山小悦悦事件吗?当时小悦悦被车撞伤,奄奄一息,先后有18个人路过她,却或有意或无意地都没救她,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此时被披露后,网友义愤填膺。某网站做过一个调查,如果你是18路人之一,你会怎么做?有超过90%的人选择了亲自施救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只有不到2%的网友选择了“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当作没看见”。网友在网上的群情激奋,与路人在现实中的冷漠残酷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么,真的是佛山路过小悦悦的那18个人,恰好都是那2%的不愿救人者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如《搜索》这部电影里,女主人公叶蓝秋一个不让座的举动,让几乎所有网友对她群起而攻之。互联网的自由、交互属性,让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向“圣人”靠拢。每个人在网上都可以自由地发言,与别人交流。而爱惜羽毛,想展示阳光的一面给别人看,这是人之常情。如今微博的实名制,更是让每个人都更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因为在网上,标榜道德高尚要比坦白道德低下容易得多,阻力也要小得多。即使你真是道德高尚之人,也有一个词叫做“知易行难”:你知道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和你真的在身处那个环境时能按预想的方式把事情做到,这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就像你知道每天背100个单词,迟早能把英语学好,但你坚持得住吗?你知道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但你戒得了吗?如果把网友的正义感,等同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充满正义感,无疑是不明智的。网络泄愤,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排遣。
中国网民的两个重要属性,一个是几乎人人都充满正义感,另一个则是几乎人人都怒气冲天。论坛、微博上罕见平和坦诚的对话,往往是三五句过后即破口大骂。很多人上网的目的首先在于泄愤,其次在于浏览信息和与人交流。简单说,上来骂两句出出气是最重要的,至于因为什么事而骂,骂的是谁,骂的有没有道理,则都不是优先要考虑的。在这个网络泄愤的过程中,互联网和被骂的人都是无辜的。举个例子,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如果从同事、同学、老师、领导那里受了委屈,常干的一个事就是抓起什么东西(比如花瓶)往地上一砸,用以排遣心中的怨气。而用网络泄愤时,互联网就是我们手里的花瓶,而被骂的人则是被砸的地板。在地板看来,那个人举起花瓶恶狠狠用尽全身力气向它砸来,好像它犯了多大错误。其实,那个以泄愤为目的的人,砸东西是他的主要目的,地板只是无辜的牺牲品。当大多数网友都怒气冲冲时,再去埋怨他们不该生气,就显得没什么意义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学业事业上的不顺利,感情生活的不稳定,日常生活的艰辛,都会成为怨气的来源。一句话,中国人活得太不容易了,网络恰在此时出现,成了每个想摔东西的人抓住的那只花瓶,如此而已。
扭曲的价值观:从传统美德到道德绑架
从“让座”看传统美德:应以自愿为前提
电影《搜索》中,让女主人公引起争议,乃至身败名裂的导火索,是她坐公交车不愿给旁边站着的老年人让座。尊老爱幼,这是中国人一直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也听了不少类似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之类尊重师长,扶助弱小的历史故事。渐渐地,这些传统美德就成了我们血液中的一部分,成了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细究起来,其实问题不小。
尊老爱幼,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是我们一直提倡的。这没有错,但前提应该是每个人自愿遵守。也就是说,遵守这些美德是每个人的权利,而并非义务。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提倡,但不应强制每个人必须奉行。坐公交车是否让座,别人有困难是否帮助,是否无私地奉献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这些都是个人选择,而不应是在某种强制力的要挟之下必须要做的事。传统美德本来是使我们变得更好的一种营养,如果反倒变成禁锢我们的枷锁,那恐怕也并非古人所愿。
德治中国:抛开法律空谈道德,极易形成道德绑架
一般来说,我们平时喊哪种口号越多,往往就表示我们在这方面欠缺很多。比如国家一直强调我们是法治国家,要以法治国。之所以这么提,恰恰是因为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太多不依照法律,而依照道德、情感、关系来决断的事。当然不是说道德不重要,在我们个人修养与学识积累的过程中,道德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我们在这里想讨论的是,不要在抛开法律的情况下空谈道德,因为这与道德绑架只有一线之隔。
现代国家之所以大多选择以法治国,不是说他们的国民道德有多么糟糕——而且往往高度的法律社会,是需要公民具有高度的道德标准才可以构建起来的——而是因为法治国家是保障人权,限制公共权力的滥用,限制国家权力同时赋予公民权利的最佳途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就是说,一些我们看不惯的行为,甚至是传统道德所鄙视的行为,只要不违反法律,就没有做错,同时也不应受到谴责。如果抛开法律谈道德,很容易出现重视了A道德,却忽视了B道德的情况。例如文革时候的抄家,现在看来是严重违反法律的私闯民宅行为,但在当时看来,被抄家的大都是“反动学术权威”,是需要被“改造”的人。于是抄家的人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抄家的行为就合理了。这种抛开法律,以道德绑架他人的事,我国历史上并不罕见。所以,在表面上倡导依法治国,私下里处处以德治人的中国,警惕道德绑架,实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扭曲的陈凯歌:从"端装"大师到"电视剧"导演
凯爷被逼“接地气”:管窥中国电影现状
让我们回到电影本身。这样一部纯正的当代年轻人题材,“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影片,如果不告诉你导演是谁,恐怕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是陈凯歌这位爷。在电影圈,被公认为“爷”的没有几个,而“凯爷”则叫得很响。用电影迷的话来说,这是一位“端庄”大师:永远端着一个大师的`架子,显得有点装。然而近几年,这位熟读古诗词,用笔写剧本,不用电脑,不用手机,每日都要研读佛经的老古董导演,在不知不觉中,变了。
单从《搜索》这部电影来看,可以说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还不错的作品,很接地气,对时下热门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媒体边界等问题做了一番探讨。可如果考虑到导演是陈凯歌,那又有了另一层的意义。众所周知,陈凯歌擅长的是文化底蕴深厚的题材,《霸王别姬》已成影史经典自不必说,《黄土地》、《孩子王》、《荆轲刺秦王》等也是古朴有力,给人迎面一击的震撼。然而再牛的导演也要面对投资商的压力,没票房,再好的戏也出不来。渐渐地,他开始用大明星,他的策划团队开始用绯闻、花边等手段炒作。一直对记者高高在上的凯爷,居然在宣传影片时当着记者的面热吻妻子陈红。这种炒作的手段,就如同让郭德纲讲佛学一样,怎么看也不是那么回事。从《无极》被胡戈恶搞后的出离愤怒,到如今自己拍摄影片反思网络“暴行”,清高的陈凯歌在市场的督导下完成了自我蜕变。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导演,都需要为迎合市场而做出180度的大转变,其他电影人的处境可见一斑。
“电视剧”充斥大银幕:电影分级制是症结所在
《搜索》为人诟病的地方之一,是拍得太浅显。明星演员不少,镜头语言朴实,故事线性发展,加足了感情戏,高圆圆饰演的女主角美艳的脸部特写无数次??总之,是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的,比较商业化的影片,甚至可以说,这很像一集加长版的电视剧。如果这是一部菜鸟导演的作品,浅显流畅可能是优点;然而这部“电视剧型”的电影出自凯爷之手,这就多少有点说不通了。然而我们放眼电影院,这种“电视剧型”的电影几乎充斥了中国的每一家电影院。所有的银幕上都在放着通俗易懂,不费脑子,可以一边嚼着爆米花一边看的口水片,稍有晦涩的艺术电影则难觅踪影。这种现象很值得深思。
我们并不是说电影不应该通俗易懂,而是说,一个国家的几乎所有电影院都在放映着浅显明了,一看就懂的“电视剧”,而艰深晦涩的艺术电影不仅无处播放,甚至几乎没人投拍,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所谓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任何事物如果品种之间同质化过于严重,是很不利于这种事物的正常发展的。电影也是一样。投资商一股脑地投拍大众喜闻乐见,不费脑子的电影,肯定有他们的道理。严苛的审查制度直接就使一批题材不能触碰。而院线、影院出于自身盈利的考虑,也会优先放映通俗易懂、明星扎堆、看着不累的大片、商业类型片。院线的这种拍片方式又会反作用于电影投资商,使他们的钱更集中于“电视剧”型的影片上,加大了国内影院上映电影的同质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分级制。大电影院继续放那些老少皆宜的通俗大片,小众的影片也会在专门的艺术院线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有保住了影片的多样性,才有继续发展壮大的可能,否则中国电影就是死路一条。
;Ⅱ 电影《搜索》:以“人肉搜索”之名寻找“人间至善”!
《搜索》是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叶蓝秋去续医保时检查出自己是淋已经是淋巴癌晚期,失魂落魄的她在公交上没给一位老年人让座,一句无心的话语“要座座腿上”让自己迅速上了网络的热搜。一件“美女不让座”的事被网民放大了千千万万倍,彻底改写了牵连其中的数人的命运!
叶蓝秋(高圆圆 饰),董事长的第一秘书,一个干净的女孩, 除了白天上班晚上回家 ,可以说在这个城市里没什么熟人。
她也是一个患淋巴癌晚期的病人,生命昙花一现。因公交车上不让座,成了人肉搜索的对象,心里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和社会舆论的双重打击,最后选择跳楼自杀。
叶蓝秋最后选择跳楼自杀是因为对疾病的恐惧还是网络的暴力呢?身患癌症的叶蓝秋不想活吗,她是想活命的,她跟老板借钱100万,拿这钱是想去治病的。成了人肉搜索的对象后,她不做出回应吗,她是想向通过媒体向老人家道歉,澄清她当时并没有调戏那位老人家,那只是当时的一时气话。奈何媒体没给他机会,将道歉视频公之于众。
曾经一度优秀的女孩,面对网络的流言蜚语,她的生活已是落魄不堪。断绝与外界的往来,退房子的时候,说什么都不要了,哭着跪到地上;看着网络上自己被各种谩骂;曾经的以她为荣的老师,在不知道实情的情况下,态度一度转变为引以为耻;想请一个保姆照顾自己的病情时,因自己是叶蓝秋,而遭到拒绝并遭到众人围观,狼狈逃跑,此时的内心是崩溃的。
在这段日子里,叶蓝秋的日子过得很是凄美。在生命的最后7天时间里,杨守诚以情感救助的名义陪伴着她,陪着她去蹦极,陪着她去去芦苇地里看日出,叶蓝秋也遇到了一份爱,只是为什么这份爱来得这样迟。
叶蓝秋一直在挣扎,一面是癌症,一面是网络暴力,最后她选择安静的死去,她并不想影响任何一个人。好在叶蓝秋是个孤女,不然她的家人也会让水军给逼个家破人亡。
陈若兮(姚晨 饰),资深电视人,其工作是记录生活中的真实,努力还原事实真相。什么是真实呢,同一件事,你看我看就是不一样?
“叶蓝秋公交车不让座事件”对于陈若兮而言,她可因为此事件红极一时,网友对此事件的关注是热火朝天;对于叶蓝秋而言,她想极力澄清事实真相,想通过媒体给那位老伯道歉。可为什么道歉视频没有播,电视人不就是记录生活中的真实,还原事实的真相吗?道歉视频是真实的,不让座事件给电视台带来十三万的短信收益是真实的,两件真实的事件摆在你面前,你做什么选择,陈若兮选择了利益至上,未让叶蓝秋喊冤叫屈。
对于工作,陈若兮可谓尽心尽力。对于爱情,陈若兮也算得上是掏心掏肺。"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伤的时候,我会想到它",这是陈若兮在外独自打拼多年,内心的一个期盼。在爱情上,每天坚持给给爱人做三明治早餐;想办法买房子,想办法赚首付款,最坏的打算是“大不了啊 ,与杨守诚一辈子租房住”。
“我没想和谁过不去,我做社会新闻的,这是我的工作,对事不对人",这是陈若兮作为新闻人一直信奉的准则。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一道心理防线,当陈若兮知道自己的男友的情感救助对象是叶蓝秋,并陪她看日出时,悉心照料,此时她内心是崩溃的,什么新闻人准则都抛之脑后,动用公共资源,以“叶蓝秋是小三,勾引我男友”的名义,使事件推向了高潮。
杨守诚 (赵又廷 饰),一家婚庆公司的打工仔,一个诚恳的男人。因在一次婚礼上吐露真言,而被老板炒了鱿鱼,并背负了一身债务。
他也是一个情感救助者,意外接到叶蓝秋的情感救助工作,工作时间是7天。在这7天里,杨守诚照顾了她生活起居,陪她去蹦极,陪她去芦苇地里看日出,他让叶蓝秋感受到了爱与被爱。
说到情感救助,到底是谁救助谁?他与陈若兮的感情是三年,期间受若兮的处处照顾;他与叶蓝秋的感情是7天,期间是处处照顾叶蓝秋。一个3年的感情,对于一个7天的爱情,哪个更加珍贵,哪个更加正确?这个世界很多东西是说不清楚的,很多东西是没有道理的。
假使他对两人都是深爱的,那叶蓝秋死后,为什么会和陈若兮分手呢,其实这并不是一份真正的爱,这也是叶蓝秋对杨守诚的一次情感救助。
Ⅲ 电影《搜索》讲的是什么﹖
《搜索》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FD5vtuMEMbKkfriEgNt1lQ
《搜索》是由陈凯歌自编自导的剧情电影,由高圆圆、姚晨、赵又廷、陈红、王学圻、王珞丹、陈燃、张译主演,于2012年7月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改编自小说《请你原谅我》,讲述都市白领叶蓝秋因为一件公车不让座的小事,而引发了蝴蝶效应般的网络暴力,以致最终被逼到生活的死角的故事。
Ⅳ 电影《搜索》的基本主题是什么
信息传播虽然快却还是不能接触最近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一种反衬。
名为《搜索》,表面上搜索叶蓝秋,实际上在搜索人性。
基本主题还是讲人性的,搜索人性的回归和真善美。
Ⅳ 电影《搜索》揭露了什么社会现象
电影《搜索》揭露了当今社会人们,为了工作、为了升职、为了金钱,帮他人陷入不利,体现了当今人类的冷漠,社会的黑暗。恶性循环。
都市白领叶蓝秋(高圆圆饰),在一个如常的早上,因为没有在公车上为一位老大爷让座,彻底改写了牵连其中的数人的命运。上市集团老总城中富豪沈流舒(王学圻饰)因此陷入不安的漩涡;阔太太莫小渝(陈红饰)因此勇敢地从被人羡慕嫉妒恨的婚姻家庭中落荒而逃。
媒体新鲜人杨佳琪(王珞丹饰)因此看透职场冷漠并借机成功上位;资深电视人陈若兮(姚晨饰)因此红极一时却又急转直下职场情场两失意;失业且负债累累的杨守诚(赵又廷饰)因此获得一笔意外之财,却也因此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意外旅行”。
叶蓝秋宛若南美洲丛林中得一只蝴蝶,煽动翅膀,引发了一场发生在中国南方都市里的“南太平洋风暴”。七天时间,因为一件公车上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十几个人被卷入其中,生活被迫推离既有的轨道,甚至命运都被彻底改写。 然而,这一切都不是真相。
(5)以搜索为主题的电影扩展阅读:
《搜索》的整个剧本结构很完整,片中的每个角色的铺排很均匀,也有着各自的使命,每场戏的力度都拿捏得很好。
该片根据小说改编,但原著对于为什么一个简简单单的“不让座”会弄得那么大,变成一个社会话题,其实剧情细节的铺排并不具备说服力,但陈凯歌却在电影中将之合情合理化,提升了原著最为薄弱的环节。
故事的发展能否合情合理,让观众信服,很重要。在这一点上陈凯歌做得不错,每次转折、剧情的推进都具备充分理由,但又让观众意想不到,达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戏剧性。
Ⅵ 电影《搜索》观后感
每个人都听说过蝴蝶效应吧?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电影《搜索》所讲的便是这样一个蝴蝶效应引发的悲剧。2012年陈凯歌自编自导了电影《搜索》,观众对此褒贬不一。而我觉得,这是一部反映现实的好电影,折射出了人生百态。
在一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网络成为传递信息最大的集散地,真假不论,发言自由。一个个真实的人隐藏在陌生的ip之下,不必为话语承担责任。一句话或许不算什么,但积毁销骨,众口铄金。女主叶蓝秋的故事足以让我们在按“发表”的时候多问心一句:会不会有一天,你也将成为“搜索”中的主角?
整部电影看下来,高圆圆美的让我难以呼吸,姚晨的演技干净不拖泥带水,王珞丹前后角色的变化不得不让人感叹现实的力量。
对于叶蓝秋这个角色,我充满了心疼、遗憾、痛快、等等复杂的情绪。我心疼她在承受癌症的巨大伤痛下还要去面对网络上一边倒的舆论谴责,我遗憾她和男主杨守诚终究没有发生戏剧性的结尾在一起,我痛快,是因为我欣赏叶蓝秋在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即使面对巨大的社会上声讨,也选择了生命的最后放纵。
看到最后,我疑惑过为什么叶蓝秋已经得到了杨守诚的爱,但不选择活下来呢?选择治疗,选择和杨守诚在一起。但仔细想想,怎么可能呢?就算治疗了,xx癌晚期,医疗真的进步到可以治愈的程度了吗?我记得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叶蓝秋上网搜了xx癌后期的图片,整个脖子上大大小小的.疱疹,对于这个一个美丽自信、心比天高的叶蓝秋,怎么能忍受自己变得这样丑陋?更何况,她怎么可能允许这样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出现在杨守诚面前呢?抛开这些不谈,其实叶蓝秋最后和杨守诚在一起的这些日子,就是叶蓝秋对自己最后的放纵。不去在乎舆论,只遵从自己的内心。这样一想,若是她活了下来,她还要去面对一群不懂她的人,以及已经有女朋友的杨守诚。或许,死亡是最好的选择让自己的生命,停留在最美的时候。
同时,不得不说,除了叶蓝秋的悲剧,姚晨所饰演的陈若兮也让我看透了职场的本质。为了上位,不择手段。或许每个人入职时,都觉得自己就是公平的使者,正义的化身。但当你真的到了一定的年纪以及被升职加薪买房压得喘不过气时,你真的还会记得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吗?
如果陈若兮不是为了买房,她怎么会忘了作为记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而去片段式的报道叶蓝秋的事件,并且把叶蓝秋一开始最初的道歉视频减掉不予播出,并在叶蓝秋最后的那段时间,出于私情,利用公共资源,彻底引导了舆论走向呢?
叶蓝秋的死,凶手是她自己,帮凶却是社会上所有被舆论引导了的人。
21世纪最可怕的就是那些自以为正义的键盘侠。被别人牵了鼻子走还不自知,这样的事,在现实中屡次得见。我们既然动不了别人的键盘,那为何不管理好自己的思想,在你每次点下“发表”这个选项时,扪心问一下自己,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也成了搜索里的“主角”?
Ⅶ 电影《搜索》讲的是什么﹖
电影《搜索》讲述了都市白领叶蓝秋(高圆圆饰演),在医院续医保的过程中一次检查,意外查出淋巴癌晚期。当天在公交车上上演了一幕拒不与老大爷(常宝华饰演)让座,并因为一时之气话“要坐坐这儿”-叶蓝秋的大腿,彻底改写了牵连其中的数人的命运。上市集团老总——城中富豪沈流舒(王学圻饰演)因此陷入不安的漩涡;阔太太莫小渝(陈红饰演)勇敢地从被人羡慕嫉妒恨的婚姻家庭中落荒而逃;媒体新鲜人杨佳琪(王珞丹饰演)因此看透职场冷漠并借机成功上位;资深电视人陈若兮(姚晨饰演)因此红极一时却又急转直下职场情场两失意;失业且负债累累的杨守诚(赵又廷饰演)因此获得一笔意外之财,却也因此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意外旅行”。
叶蓝秋宛若南美洲丛林中的一只蝴蝶,煽动翅膀,引发了一场发生在中国南方都市里的“南太平洋风暴”。七天时间,因为一件公车上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十几个人被卷入其中,生活被迫推离既有的轨道,甚至命运都被彻底改写[1]
。
Ⅷ 名字中含搜索的国内外电影
《搜索》。
《搜索》是由陈凯歌自编自导的剧情电影,由高圆圆、姚晨、赵又廷、陈红、王学圻、王珞丹、陈燃、张译主演,于2012年7月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改编自小说《请你原谅我》,讲述都市白领叶蓝秋因为一件公车不让座的小事,而引发了蝴蝶效应般的网络暴力,以致最终被逼到生活的死角的故事。
主要角色:
1、叶蓝秋
叶蓝秋是思拓公司总裁沈流舒的第一秘书,无论工作中还是私下,她都尤为受宠。在一次体检后,叶蓝秋被查出患上淋巴癌晚期。之后她因为一起公交车不让座的事件,遭电视台王牌栏目曝光,成为全城热议的对象。
此后,一通匿名电话又让叶蓝秋背负了“小三”之名,此时,申辩无力的叶蓝秋偶然结识了刚刚失业的杨守诚。
2、陈若兮
世故圆滑、精明干练的陈若兮是电视台王牌栏目《今日事件》的主编。为了抢到独家新闻,她有着自己的一套媒体标准。
新闻嗅觉极其敏锐的她,把一件原本简单的公车不让座事件,硬是通过网络助推变成了一场全城热议的焦点事件。然而在家中,她女王式的生活作风、强势姿态,促使她与男友杨守诚的关系亮起了红灯。
Ⅸ 无人之夜:玫瑰葬歌——浅析影片《搜索》女主角叶蓝秋之死
生命短暂,我比烟花灿烂;妄加言辞,人比黑夜惊悚。
——《搜索》
2012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搜索》因切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现象红极一时。该片讲述的是职场白领叶蓝秋在诊断出淋巴癌的当天因情绪低落于公交车上拒绝给老人让座,不经意间触动了敏感的社会神经,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遭到“人肉搜索”的故事,快节奏的叙述最终在叶蓝秋的自杀中戛然而止。虽然影片的时间跨度仅是短短的7天,但这7天却启示了影片中的每个人和影片外的每位观众对网络化时代重新定义思考。在这里,我有意对女主角叶蓝秋之死做出些许浅薄的分析,以略抒情怀,稍表拙见。
首先,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真正的“凶手”到底是谁?他是如何逼死叶蓝秋的?是致命的淋巴癌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影片中,“杀死”叶蓝秋的“凶手”是一心想做大新闻的记者陈若兮,是不谙世事的实习生杨佳琪,是把成功放在人生首要地位的大老板沈流舒,是疑神疑鬼的富太莫小渝,是嫉妒成性的同事唐小华,是小家政公司的老板娘,是街头采访的“吃瓜群众”,是热血沸腾的“键盘侠”——没错,就是一个个发光的电脑屏幕背后的你我他。然而细细想来,陈若兮只是个有事业心的女强人,杨佳琪、唐小华也不过是初入社会怀揣梦想的小姑娘,沈流舒只是有对成功过于执着的追求,莫小渝只想守住自己的家庭,“吃瓜群众”和“键盘侠”充其量不过是想伸张一下“社会正义”……这些“凶手”有罪吗?——并没有——起码出发点都没有错。可他们却纷纷在不知不觉中将实现利益、宣泄自我的刀刃指向了无辜可怜的叶蓝秋。100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曾以笔为剑讨伐过此等“看客”,而当时光齿轮转动了100年后,这些人死了吗?——并没有——中国人特有的劣根性仍盘虬根植于国民心底。影片中乘公交车的众人、网络上的“键盘侠”同鲁迅《祝福》中河边洗衣的女人们、《孔乙己》中的长工、《阿Q正传》中的刑场围观者何其相似——一样的平凡普通、软弱无能,一样的自私自利、无动于衷!而当这些人心头积聚的压抑无处释放时,最柔弱最无力反抗的祥林嫂、孔乙己、阿Q、叶蓝秋式的人物就成了众矢之的,
其次,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是否还有人还有良知,有机会将叶蓝秋从绝望悬崖中拉回来?——也许是不忍心让观众直面鲜血淋漓的社会现实,抑或是为了更加反衬现实的黑暗,“杨守诚”这一角色成了电影的亮点——他是唯一一个不人云亦云,在舆论压力下愿意对叶蓝秋笑的人。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唯一的“救世主”也是个彻头彻尾的“弱者”。哪怕他曾尝试帮助叶蓝秋走出困境,可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无业游民,作为叶蓝秋口中“软弱的男人”,他没有资本和整个变形的社会、妖魔化的人群发生哪怕一丝一毫的碰撞。毕竟,在庞大的社会人群基数面前,蝼蚁的行为无异于“荆轲刺秦王”的不自量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着叶蓝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渊。就像《祝福》里那个稍有良知的“我”,因无力扭转既定的局势,也只能在祥林嫂死后感到一丁点的愧疚和惋惜。
最后,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叶蓝秋是否自救?她是否存在得到救赎的可能性?其实,导演对叶蓝秋“父亲早亡,母亲改嫁,在大城市里无依无靠,生活在公司和家的两点一线中”的人物设定在影片的一开始就为其埋下了悲剧性伏笔。而在众叛亲离的逆境中,“杨守诚”的出现如同残酷的黑夜刹那间照进一丝光亮,叶蓝秋也几乎是下意识地抓住了这唯一一棵“救命稻草”。只可惜,稻草毕竟不是大树。哪怕叶蓝秋并不是一个相信宿命的人,尽管她向老板借钱治病反被其妻子误会,她也没有放弃本能的求生意识。可当在那个阴暗仄逼的小家政介绍所,当所有的保姆月嫂们对她指指点点、恶语相加而杨守诚却退缩时,她终于看清了社会的真面目——如果无人的黑夜没有尽头,那再美的玫瑰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更何况,叶蓝秋是个太过于自尊甚至有些偏执的人,与其毫无尊严地在与病魔的斗争中苟延残喘,她更倾向于将懵懂的情感铸成短短的7天,让一切在最美好的时候凝成永恒。
第7天的玫瑰旅店似乎有着某种象征意义——于叶蓝秋而言,那是连接现实与梦境的中转站。叶蓝秋本人,也像是本就生长于其中的一株玫瑰——然而,就如同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中的那株玫瑰就算长满了刺也会被小羊吃掉,叶蓝秋也逃不过既定的命运。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叶蓝秋背对镜头,坐在“玫瑰旅店”的门槛上,身后是漫长无尽的幽暗,眼前是初升太阳的光明,成群的白鹭自由自在地拍着翅膀飞向高远的天。可以说,整部影片中,只有叶蓝秋一人内心澄澈清明,她生命最后的7天也活得足够淋漓尽致,这瞬间的光芒是碌碌无为、内心扭曲的人们终其一生也不可觊觎的。所以,既然叶蓝秋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那么死亡于她而言就是最好的结局——玫瑰本就属于天堂,就连“心狠手辣“的导演也不忍心再让黑夜侵吞玫瑰的美。
在这个“真相”遍地的网络时代,我们在热衷“真相”的同时却逐渐偏离“真实”的轨迹,反而对片面化、碎片化的言论情有独钟。正如陈若兮在影片中所说的那样:“作为记者,我们的工作是要记录生活中的真实,努力还原事实真相,可生活中的真实往往是最不好理解的。”当叶蓝秋拒绝让座时,周围的人只看到了她的“傲慢”,而没有看到她此时所处的人生窘境。就像今天某些网页我随便拍段“全程实拍”的小视频,绞尽脑汁添加个危言耸听的标题,“键盘侠们”再发表些义愤填膺的评论,鼠标的点击和键盘的敲击就创造了分分钟要上热点的欢快节奏。可是,我们是否能静心想想——140字的微博,一分钟的秒拍视屏,几张模糊不清的图片,一群人的饭后闲谈真的是我们心中所追求的“真相”吗?我们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两只眼睛所看到的就是事件各个维度的全貌吗?当我们不能对这些问题作出肯定的答复前,我们也就没有资格声称自己有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站在媒体和舆论堆砌的“道德高地”上,打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旗号,以“言论自由权”为靠山,用所谓的“批判性眼光”将指责的手指伸向毫无反抗之力的“叶蓝秋们”。
黑夜总在人们高傲睥睨的时候侵蚀人心,我们空洞的双眼在黑夜中永远折射不出人性的光辉,这世间也就没有了“人”的概念。至于黑夜中娇嫩的玫瑰,更不会有人懂得呵护怜惜。如果你还有一丝游移的善念,就请别让无人的黑夜成为玫瑰的葬歌。
“……如此浩瀚的星空/容不下一颗小小的星辰/如果不能/让这一切触及心灵/别问这丧钟为谁而鸣……”——电影《搜索》主题曲《如果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