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最早的“科幻片”是什么
根据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中国科幻大片《三体》宣布电影定档2016年7月。这一消息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无疑是一针强心剂。看惯了好莱坞式的科幻大片,中国的科幻大片能否满足我们的胃口呢?无论如何,科幻电影都是引爆沉寂的本土影坛的关键力量。那么,科幻电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魔力,关于它,有哪些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呢?
科幻电影的诞生时间比你想象的早很多
从法国里昂市中心的白莱果广场出发,向东南方向走上大约4千米,便是电影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的故居。1895年,这对兄弟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拍摄了他们的第一卷电影胶片《卢米埃尔工厂大门》。
电影能够在法国诞生并不是偶然的。19世纪末的法国,诞生了诸多令人“脑洞大开”的技术成果,比如以蒸汽动力驱动的“蝙蝠飞机”、模块化建造的埃菲尔铁塔,以及电影这种有效记录人与物活动的手段。在最早的一批电影胶片中,我们已经找到些许带有科幻色彩的元素。
科技成果为科幻电影创造奇迹
随着电影科技的进步,科幻片导演往往会尝试将最新的科技成果整合到影片当中,或者以此为基石研究影片所需的特技,如此这般,科幻片的技术含量一日千里,并时常成为整个电影产业的“开路先锋”。在《2001:太空奥德赛》里,反派角色超级电脑HAL9000奏出的关机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首由电脑演奏的歌曲。为了拍摄《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创立了工业光魔公司,奠定了电脑动画在影视制作中的位置。《终结者》里的绿幕特效,《阿凡达》里的动作捕捉技术等,将这些重要的电影特技推向了新的高度。为了给计划于2017年年底上映的《阿凡达2》搜集素材,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甚至打造了深海潜水器,进入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为这部影片增添了更多科学色彩。
但电影特技的进步,也为科幻片带来了另一种隐忧:炫目的特效,有时也会暂时掩盖影片本身的空洞,《侏罗纪公园3》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于科幻片来说,在视觉效果之外,影片的“灵魂”仍是不可或缺的、更为重要的元素。
看科幻名作与电影如何相互“接驳”
科幻电影的成功,与优秀的科幻作品是相辅相成的。100多年来,被搬上银幕的经典科幻作品数不胜数,而电影的卖座,又反推原著小说的流行。
将文字转化成不失作品原意的图像,也是电影人面临的挑战。从早期科幻电影人改编《弗兰肯斯坦》的尝试,到《三体》的电影化,这些挑战一直存在。毕竟,玛丽·雪莱并没有描述那个利用人类尸块制造的怪物的每一处细节,而刘慈欣更没有精确塑造“三体人”的形象。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然而呈现在大银幕上的形象,难免会削弱作者苦心营造的神秘感,如何最多地保留“原汁原味”,显然需要更多的思量。科幻作品如何搬上银幕,着实是让电影人“烧脑”的问题,但正是不断解决这些棘手问题,才使他们灵感迸发,倒推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和优秀科幻作品的涌现。
(作者:苗若玖)
Ⅱ 《登月第一人》的视觉效果有何特别之处
京时间2月25日,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举行,电影《登月第一人》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与该电影一同提名最佳视觉效果奖的电影还有《头号玩家》及《复仇者联盟3》等大热电影。
除了配乐和灯光,影片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它把一位英雄当成一名普通人拍,展现出来的依然是是一位英雄,甚至,比英雄更英雄。
Ⅲ 独行月球有彩蛋吗
独行月球有彩蛋。
1、致敬经典科幻小说
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独孤月开车去找必要的发动机,由于车使用的是太阳能,所以必须在白昼中行进。但如果按常规的最短距离开到目的地,很快就会入夜,那时候车会失去动力,不仅不能长时间行进,而且在寒冷中没有保暖系统。
所以独孤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绕月球行驶一大圈,让自己始终处于白昼。根据科幻迷们的解读,这个梗不是影片原著漫画里的,那应该来自于1995年《科幻世界》里的一篇著名小说《追赶太阳》,小说主角也是为了获得太阳能而绕月一圈。
2、致敬传统神话
作为本土科幻电影,自然也少不了加入自己的文化。比如上文说的独孤月追着太阳在白昼中行进,也有传统神话“夸父逐日”的意味。
此外,独孤月为了炸掉陨石、拯救地球,举着“宇宙之锤”冲向陨石也被视为很有“女娲补天”的精神。这一幕也让整部电影升华了。
3、音乐也暗藏情绪
这部电影中的音乐其实也起到了很有趣的作用,有效烘托了情绪。比如独孤月一个人在月球上目睹小行星撞地球,响起了腾格尔唱的《黄河的水干了》。这首歌脱胎于宁夏民歌,唱的是对故土的怀念。
片中用这首歌来替独孤月怀念地球也挺贴切,而且歌词还改成了独孤月以为从此失去马蓝星的崩溃:“早知道指挥长她不在了,写那个情书是做啥呢?”喜剧效果拉满。
插曲《FlyMeToTheMoon》也和月球紧密相关。这首创作于1954年的歌曲不仅内容表达的是人类对月亮的浪漫幻想,而且歌曲本身也通过阿波罗飞船送上了月球,成为人类第一次登月播放的歌曲。至今NASA的纪念音乐会也一直会演奏这首歌。
最后,李玟在片尾演唱的主题曲《你留下的爱》也明确指出了独孤月的结局:留下的爱化作星海,永远陪伴所有人。
Ⅳ 求登月第一人电影中8分40秒主角唱的歌曲名字,谢谢
你好好啊你
Ⅳ 跪求,登月第一人,电影中8分40秒主角唱的歌曲名字,谢谢
楼上的都乱回答,应该是Radioactive,Imagine Dragons唱的,很激情的一首歌。
威廉约瑟夫由此制作的水上钢琴演奏视频,非常棒,唯美的
Ⅵ 登月50年:人类登上月球的故事和一首情歌
如今,全人类都在纪念这个五十年前的登月故事: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 , 阿姆斯特朗 打开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舱门,挤出去,小心翼翼地把梯子竖下月面,他带着电视摄像机慢慢走下梯子,踏上了人们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
他说: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
却代表着全人类的一大步。
19分钟后, 奥尔德林 紧步阿姆斯特朗的后尘,走出登月舱。当他走到月面上时,第一句话就赞叹说:
“啊,太美了!”
他也像阿姆斯特朗一样,很快学会了地球人不习惯的移动方法:跳跃。他俩时而用单脚蹦,时而又用双脚跳,有些像袋鼠。
两人首先在月球上放置了一块金属纪念牌,上面镶刻着:
“1969年7月。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的地方。我们代表全人类平安地到达这里” 。
不过有人却质疑登月的故事是假的,故事总是美好,但或许我们从未登上月球。
一个叫 戈尔多夫 的人在阿波罗登月计划30年后,公开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摄像记录,可能都是在 好莱坞摄影棚 中制造的。他质疑的 “证据” 有很多:
质疑1: 月球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介质对光的散射, 漆黑的天空中却没有明亮的星星。
质疑2: 图像上物品留下 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 ,而太阳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阴影应是一个方向的。
质疑3: 摄影记录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 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
质疑4: 从摄影记录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 因而 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了5至6米长。
质疑5: 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同一现象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 慢6倍。
戈尔多夫表示自己虽然质疑30多年前美国宇航员“拍摄”的登月照片和摄像记录,但并不是否定当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壮举。他认为,美国宇航员当时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于当时美国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摄影记录片,蒙蔽和欺骗了世人几十年。
另一位自称参与了阿波罗计划工作的比尔·凯恩教授曾写了一本名为 《我们从未登上月球》 的书,他在书中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 南极 ,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最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
2007年发射的日本月球探测卫星“月亮女神”探测器在经过阿波罗15号和17号着陆区的上空时,没有发现阿波罗15号和17号遗留在月面上的月球车和着陆器,也没有发现任何人为活动的痕迹,似乎也“证明”了阿波罗15号和17号飞船根本没有登陆过月球。
就连棱镜门事件的 斯诺登 也曾发博客表示:“我相信是俄罗斯首先探索月球”。
NASA 很少正面回答这些质疑,所以人们也会疑惑“阿波罗是不是真的登上过月球?”,不过阿伟更愿意相信它是真的。
据说,以前地球上有个地方的人们告白时也不太说“我喜欢你”这样的话,如果喜欢一个人时就会说:
“今夜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如果正好那个人也喜欢你,便会回答:
“就算在这里死去也没关系。 ”
无论历史是怎样,在登月的故事里,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却是阿伟心里十分钟意的。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候, 阿波罗 飞船还带去了一首抒情歌曲: Fly me to the moon:
fly me to the moon
带我飞上月亮
let me play among the stars.
带我在星际间翱翔
let me see what spring is like
让我亲眼看看
on Jupiter and Mars.
在木星与火星上,春天是什么样
in other words
言下之意
hold my hand.
请紧紧握住我的手
in other words
言下之意
darling kiss me.
亲爱的,予我以吻
fill my heart with song
让我的内心充满歌声
and let me sing forevermore.
让我永远放声歌唱
you're all i long for.
你是我唯一的向往
all i worship and adore.
我倾慕仰望的一切
in other words
言下之意
please be true.
可要真心待我
in other words
言下之意
I love you.
我爱你
这是第一首在月球播放的人类歌曲,由 Bart Howard 创作于1954年,他从华尔兹曲式中得到灵感写下了这首民谣,歌唱“和我一起飞向月球”的浪漫憧憬,言下之意却是发自内心的爱,所以最初的歌名也叫 "In other word"(言下之意) 不过由于那句Fly me to the moon太过深入人心,便成为了它最广为流传的歌名。
轻快的旋律,简单的和弦,几句抒情歌词,相似于 “今晚月色真美” 的顾左右而言他,却道出了心中的无限爱意。后来Frank Sinatra翻唱的爵士版本大受欢迎,这首歌的知名度提升到无法形容的地步。 第一次登月时尼尔阿姆斯特朗带去的也是Frank Sinatra爵士版本的唱片。
阿伟第一次听到首歌,则是在看 EVA (新世纪福音战士)时的片尾曲,初听时就被它浪漫的音律所捕获,慢慢有了一种情绪沉浸其中的感受,像是内心被歌中唱着的真挚爱慕所打动,随之产生了同样渴望被人所爱的共鸣。
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其他生物,或许他们也不一定听得懂人类所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即使词不达意,人类一旦浪漫起来,就是那么一厢情愿,这首歌就像是人类写给月球的情书,人类一直都在宇宙中孤独地存在着,却也爱慕着未知,也渴望被拥抱。
我们是否真正的登上过月亮,或许也没那么重要。
end.
轻听情感/轻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