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游击队之歌的历史背景
1、历史背景:这首歌的作者是贺绿汀,创作于1937年。当时日寇轰炸进攻,上海沦陷。贺绿汀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辗转南京、武汉到达山西临汾的八路军办事处。连队火热的战斗生活激发了贺绿汀的创作热情,经过长时间酝酿,《游击队歌》的词曲终于在煤油灯下跃然纸上。他将这首歌以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的名义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
2、1938 年初,在八路军总司令部召开的一次高级将领会议的晚会上首演。朱德司令等领导人一致赞扬说:战士需要这样的歌。这首节奏跳脱,音律时尚,风格清新激越的《游击队歌》迅速流传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激励了全国军民捍卫国土,痛击日寇的斗志,并跨时代的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3、《游击队之歌》贺绿汀 词曲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Ⅱ 铁路游击队之歌是谁唱的
《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歌名叫《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原唱是陈景熹。
1、歌手资料:
陈景熹,1936年9月出生, 9岁时,母亲病逝;11岁时,父亲被捕。坎坷的经历并没有影响他对知识的渴求。从1951年就独自在上海生活,在教会学校圣芳济中学读书期间还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在业余合唱团里,他是个活跃分子。1956年夏天,中学毕业,在一个同样喜欢唱歌的同学的提议下报考了上海市文化艺术干部学校,以一首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在全国五六百考生中脱颖而出,被学校录取。由他领唱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成为红极一时的抗战影视歌曲。
2、歌曲简介: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于1956 年,是故事片《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故事片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枣庄临山一带的铁道游击队的战斗生活。曲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
中文名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填 词:芦芒、何彬
谱 曲:吕其明
编 曲:吕其明
原 唱:陈景熹
备 注:故事片《铁道游击队》插曲
创 作:1956 年
歌 词: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
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撞火车那个炸桥梁,
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哎……嗨……嗨……
Ⅲ 有首歌的歌词开头“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这首歌是什么
《游击队歌》
上海乐团合唱的歌曲、贺绿汀作词及编曲,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曲。
歌词:
第一段: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那高高的山岗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第二段:
哪怕日本强盗凶
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
哪怕敌人枪炮狠
找不到我们人和影
让敌人乱冲撞
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
敌人战线越延长
我们的队伍愈扩张
不分穷,不分富
四万万同胞齐武装
不论党,不论派
大家都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
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
看最后胜利日
世界和平现曙光
(3)游击队之歌是哪幅电影的主题曲扩展阅读:
中国建立以后,《游击队歌》一直在全军中广泛传唱,并多次列入总政治部向全军推荐的歌曲,成为红军歌咏活动的必唱曲目。《游击队歌》也曾有其各种改编曲,其中作为军乐曲的《游击队歌》更为动人。
在1964年首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根据《游击队歌》编排的《游击队舞》无疑是这首军旅歌曲最形象的阐释。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延安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时,郑重地提出:“在这里应该挂上一幅《游击队歌》曲谱照片。”由此可见《游击队歌》的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Ⅳ 游击队之歌到底是哪部抗日电影的插曲
游击队之歌压根就不是专门为某一部电影创作的歌曲
象网上说的青年中国,东方红,也都是借用一下这个歌曲作为插曲,东方红本身就是一个纪录片,应该连插曲都谈不上
因为这首歌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创作的歌曲,最初是1937年这首歌以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的名义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
Ⅳ 游击队歌的介绍速度谢谢
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和兄弟
在高高的山冈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抢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诞生于山西的《游击队之歌》
太原新闻网 2005-06-21 11:40 太原晚报
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上海举行了“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当《游击队之歌》的旋律响起时,全场听众激情难抑,热烈鼓掌,向这首歌的词曲作者贺绿汀表示敬意。那年,已92岁高龄的贺老在听众期盼的目光下站起来,老人的眼睛湿润了。那个熔铸在歌曲中的急风暴雨的年代,通过跳动的旋
律,再一次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唤醒了老人半个世纪前的回忆……
1937年,“八·一三”松沪抗战事件后,贺老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就在老乡土炕上的油灯下,写出了这首《游击队之歌》。这首歌在临汾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演,当时虽然没有钢琴,没有乐队,只有剧作家欧阳山尊吹着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词、曲作者均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贺绿汀生于1903年,湖南邵阳东乡人。他不仅自幼热爱音乐,而且1927年就参加了广州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他被国民党逮捕,度过两年铁窗生涯后才被释放。1931年,他为《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左翼进步影片谱写音乐,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为广大群众所熟悉。1934年,他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是较早把中国旋律和西洋复调音乐写作技巧成功结合的作品。抗战爆发后,贺老创作了许多歌曲和合唱曲,其中《游击队之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广为流传。1943年,贺老奔赴延安,筹建中央管弦乐队。建国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及音协上海分会主席。现为中国音协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据贺老回忆,这首作品是先写曲调后填词的。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图,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刻画,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仍保持着激昂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和革命的自豪感!《游击队之歌》描绘出的岂止是游击健儿神出鬼没的身影,它也是不畏强敌、不怕艰难困苦的民族精神的最生动的写照。由于它轻快活泼和琅琅上口的旋律,当时就受到了八路军全体将士和全国抗日民众的欢迎。直到今天,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这首歌曲的前八小节为第一乐段,后八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乐段在节奏上模仿小军鼓的鼓点,奏出了军队行进时的感觉;第二乐段在节奏上有所变化,曲调也用同音反复,以近似数板的音调,刻画了游击队战士风趣、乐观的性格和对敌人的蔑视。这段音乐从节奏变化、旋律进行、调式色彩都与前一乐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后半拍弱起的节奏音型贯穿全曲,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游击队之歌》是贺绿汀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景象,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用鲜明的音乐形象,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游击健儿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是我国歌曲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贺绿汀的音乐艺术是不朽的,到今天人们依然热爱他,这种热爱来自他的音乐那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我们从他创造的那些动听的旋律中,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美的享受。
Ⅵ 游击队之歌的歌词
《游击队之歌》
年代:现代
作词:贺绿汀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岗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 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 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抢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游击队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所作。《游击队歌》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
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游击队之歌》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游击队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1938年初,在八路军总司令部召开的一次高级将领会议的晚会上首演。朱德司令等领导人一致赞扬说:“战士需要这样的歌。”以后,这首清新激越的《游击队之歌》迅速流传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激励了全国军民捍卫国土,痛击日寇的斗志,至今仍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贺绿汀,著名音乐家。1903年生,原名贺楷,邵东县人。1926年入党,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34年以《牧童短笛》获“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第一奖。抗战爆发后,参加救亡演剧一队。1937年创作著名歌曲《游击队歌》。
1938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总干事。1941年赴延安,在鲁艺执教。毛泽东对他说:“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1949年,任北师大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Ⅶ 《游击队歌》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
在电影《扑不灭的火焰》的52:34分,原唱:长影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