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主角 > 十二怒汉电影主题

十二怒汉电影主题

发布时间:2022-04-25 19:57:02

Ⅰ 十二怒汉剧情介绍 演员表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12怒 电影彩色版海报
汉 分级:阿根廷:Atp 、瑞典:15 、英国:U 、美国:Approved 、芬兰:K-8 、澳大利亚:G 、西德:12 制作成本:$350,000(估计)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编辑本段演职人员
〖导 演〗 西德尼·吕美特(Sidney Lumet) 〖编 剧〗 雷基纳德·罗斯(Reginald Rose) 〖制 片〗 亨利·方达(Henry Fonda) 〖主 演〗 亨利·方达 马丁·鲍尔萨姆(Martin Balsam) 杰克·克卢格曼(Jack Klugman) 李·科布(Lee J. Cobb) 埃德·贝格利(Ed Begley Ed Binns) 鲁迪·邦德(Rudy Bond) 约翰·费德勒(John Fiedler) 获奖:1960年丹麦Bodil奖最佳美国电影、1958年英国电影电视奖最佳外国男演员、1957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十二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以前素不相识,以后可能也没有什么打交道的机会。为了一桩杀人案件,他们坐在了一起。就是这十二个人,被这个司法制度挑选了出来,组成了一个名叫“陪审团”的神圣组织,要开始决定另外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他是有罪还是无罪,是活着还是死亡。他们本来不懂法律,似乎也没必要懂得法律,因为他们不过是在法律强加的义务之下而被迫来到法庭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和生活背景,从事不同的职业,有自身更关心的利益,有不同的人生经验,有自己的偏好和性格。 在经过六天冗长枯燥的听审之后,法官终于对陪审团发布裁决指示了。被告是一名年仅18岁的男子,被控在午夜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法庭上提供的证据也极具说服力:居住在对面的妇女透过卧室及飞驶的火车窗户,看到被告举刀杀人;楼下的老人听到被告高喊“我要杀了你”及身体倒地声音,并发现被告跑下楼梯;刺进父亲胸膛的刀子和被告曾经购买的弹簧刀一模一样。而被告声称从午夜11点到凌晨3点之间在看电影的证词极不可信,因为他连刚看过的电影名字也说不出来。 全片只有一个房间的场景,对白中一共出现了五个合理怀疑(reasonable doubt),分别为: 1. 住在对面的女证人说她亲眼看见男孩将刀举过头狠狠往其父亲胸口刺下,当时正有一辆六节的火车经过,她透过火车最后两节看到此情景。但八号陪审员曾经住在铁轨旁,他认为火车噪音极大,跛脚老伯不可能清楚听到少年说“我要杀死你!”这句话。 2. 跛脚老伯说他听到少年说“我要杀死你!”后隔了一秒,听到有物体倒下(研判是其父亲),他花了15秒从卧室穿过走廊到大门后,看见少年仓皇逃逸。但经由八号陪审员模拟发现,跛脚老伯根本无法奔跑,以他的走路速度,大约需41秒才能达成,他却谎称15秒。九号陪审员是十二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最了解老人,他的见解为:跛脚老伯穿着破烂,这辈子一事无成,没人在意他,但他在这案子中却是主要证人,他享受这种被瞩目的感觉,因此他说了谎。 3. 少年说去看电影但却什么都记不得,因此众人研判少年说谎。但八号陪审员认为,少年与父亲争吵后,情绪不稳定,回家后发现父亲已身亡,警察已守株待兔,父亲的尸体在前,警察在旁,少年情绪太过紧张,才会脑袋一片空白。为了证明这点,八号陪审员一直询问四号陪审员这几天晚上做了什么,结果四号陪审员前几天也去看了电影,却记错片名,也记错演员名字;四号陪审员是在没有压力之下回答,就错误连篇了,更何况是少年呢? 4. 少年的父亲身高较少年高七吋,若是要杀一个比自己高的人,一般人是不会高举刀子再刺下。有位陪审员幼时常看人械斗,他清楚知道,拿弹弓刀砍人时一定不是高举刺下,少年本身对刀子极为了解,也不可能用这种手法杀人。 5. 对面的女证人说他晚上辗转难眠一个小时,在午夜十二点十分正好瞥见少年行凶;但该女证人有戴眼镜,出庭时鼻梁上也有眼镜压痕,正常人不会戴眼镜睡觉,合理推断她瞥见少年行凶也是在没戴眼镜的情况,只能看到模糊的身影。 剧照:法庭上激烈的争吵
对于这个铁证如山的案件,裁决有罪应该是板上钉钉。根据法律,他们只要一致表决通过有罪,就可以完成使命。驱使他们尽快作出裁决的更重要的理由是:这些陪审员实在已受够这拖沓的审判了;他们被锁在这间闷热的小屋里,汗流浃背,焦躁不安;有人还惦记着自己的生意或晚上的球赛。总之,这些更重要的理由归结到一点就是,这时的他们还没有真正进入“陪审员”的角色,所谓以公正法律的名义、所谓根据证据,不过是他们只想例行公事,然后赶快回家的托辞。 已经有十一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觉得事态可疑,坚持已见提出异议,并且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推翻原意。整个过程跌宕起伏,中间经历了七次表决,表决方式有写纸条、举手、口头表示,其结果分别是:11比1;10比2;8比4;6比6;3比9;4比8;1比11,同意有罪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顽固坚持被告有罪的陪审员终于放弃立场。被告终于被宣判无罪。[2]
编辑本段影片简评
1957年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亨利·方达主演的《十二怒汉》是一部分以陪审团为主角的法庭戏,是探讨美国陪审员制度和法律正义的经典之作。一部从头至尾几乎在一个场景里拍摄的电影,却能够做到节奏利落,结构紧凑,主题严肃,丝毫不因故事场景的局限性而显得沉闷,反而将一个深入探讨陪审团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浓厚的戏剧性和吸引力。 整部影片通过演员精细的表演和精彩的台词,折射出人性的高贵、责任、正直,同时也无情地的鞭挞了人性的脆弱、阴暗和自私。这部获柏林金熊奖的影片是西德尼的电影处女作,它将出身自电视界的纽约派导演特有的写实和知性风格带入美国电影中,成绩卓越。它形象地说明了陪审团制度的特点:即不是证明嫌疑人无罪,而是证明该案子证据不够充分,无法定罪,这也是西方法律制度“宁可放走一万,不可错杀一个”的例子。该片先后两次被重拍:1997年,由Wiliam Friedkin执导,反响平平。2007年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加入车臣背景重演了该经典。[3] 英文简评 Life Is In Their Hands -- Death Is On Their Minds! ...it explodes like twelve sticks of dynamite! they have twelve scraps of paper... twelve chances to kill!
编辑本段影片细赏
西德尼·吕美特的处女作《十二怒汉》虽然请来了牛气十足的亨利·方达担当主演,但是它仍然不是一部大手笔的电影。该片的场景单调得离奇--全片只有一个场景,可以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个能让所有观众痴痴地看上一个半小时的场景,就是一间陪审团的休息室,把旁边的小厕所计算在内都不会超过40平方米。 西德尼用他魔术般的艺术表现力让这间不足40平房米的房子展现了耐人寻味的感人故事:一个在平民窟中长大的男孩被指控谋杀生父,旁观者和凶器均以呈堂铁证如山。担任此案陪审团的12个人要与案件结案前在陪审团休息室里讨论案情,并要一致通过讨论结果,才能正式结案。 《十二怒汉》的节奏安排很巧妙。要知道,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只有一个房间的场景,要让观众坐得住,不分段是不行的,但是如果有明显的分段又会有机会让观众分批地溜走。所以本片采用了两种分段的方式:一种是演员的身体活动状况,另一种是整个案件的思维活动状况。思维活动状况是指陪审团成员们对这个案件的思考、推理的进程,这个进程是时时受阻的,案情分析到一定的地方就会被卡住,所有的人都没有主意了。此时需要一段时间来等待新的案情突破点在某个人物的脑子里蹦出来,但是这需要时间。所以这个时候就插入一些演员的身体活动状况的变化,比如中场休息上厕所的时候,不同的人在厕所中的互相嘲讽;被说到伤心处的人暴跳如雷,愤然起身要去打人;外面突然下起大雨,大家起身关窗子等等。交错出现的这两种状况变化使剧情层层递进,而又浑然一体。 十二怒汉“合影”
最难得的是片中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个演员都演出了自己的味道。然而更绝的是在第一次表决中唯一提出异议的建筑师,自己也没有清晰的为男孩洗脱冤屈的思路,它只是提出了一种会冤枉嫌疑犯的可能性。所以每一个角色不但有自己的性格,而且他们自己的内心都是矛盾的。在整部影片过程中大多数角色都反复地思考着自己的立场,自己跟自己的思想斗争,直到最后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神圣的权利。 《十二怒汉》是亨利·方达鼎盛时期的代表作,也是悉尼·吕美特的基石。众演员出色的表演,和导演对电影节奏的准确把握使本片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不败经典。

Ⅱ 《十二怒汉》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十二怒汉》并没有告诉观众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十二怒汉》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少年被告杀死了他的生父,颠末法庭辩说之后,十二个陪审团成员要开会会商被告能否无功,其外十一位陪审团成员认为被告无功,只要一位成员认为目前的证据存正在灭信点,他通过度析推理,逐步觅到未无证据和证人证词外的不合理成分,而且逐渐说服了其缺十一位成员,最末鉴定被告无功。

找出凶手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导演通过电影来讲述这个故事,主要想要表达的观点有二: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程序正义至关重要;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存权的尊重。

疑罪从无,是刑事诉讼中的一条重要准则,这与“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非人道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这代表的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

角色介绍

1、马丁·鲍尔萨姆饰演1号陪审员

1号陪审员,一所高中的球队教练,会议的主持。负责主持会议并维持秩序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几乎没有发表任何个人观点;但他对整个讨论过程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讨论展开后几乎所有人都处于一种愤怒或焦躁不安的状态,在几次讨论可能出现僵局的情况下都是他使得会议继续进展

2、约翰·菲尔德饰演2号陪审员

2号陪审员,戴着眼镜,小小个子,有些害羞的中年人。第一次参加这种陪审,是个善良的老好人,在讨论进行时还热心地给大家发喉糖吃。在主角(8号陪审员)开始对证据进行质疑时,他应该是有所怀疑的,但并没有马上追随主角对抗其他人的勇气。在讨论中途赞成被告无罪,促成了6比6平局的转折点

Ⅲ 欧美电影都喜欢准备多个结局,有反转比较大的吗

好莱坞大片的另类暗黑结局,当年你可能会哭着从电影院回家!

说起女性主义的公路电影,第一部跃上心头的电影大概就是《末路狂花》了。

特别是结尾处,两人开车冲过悬崖的那一幕,真的让人心酸,为她们说一句:“她们确实没得选了!”

其实《末路狂花》原本可以从最后的那个镜头中获得很大的利润,向大家说明塞尔玛和路易斯是不是真的死了,让每个观众看完之后心里有个数,而最初的结尾确实也是这么打算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摄了最后一个镜头,在这个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人飞跃悬崖的后果,而不是在心里假设车子如何坠落。

那么问题就来了,要拍两人真的坠下的结局,就必定要通过侦探哈尔的视角去拍,那么最后的结局是哈尔俯视峡谷,看到雷鸟被撞后的残骸。

可如果真的以悬崖边上的哈尔作为电影最后一幕的话,塞尔玛和路易斯的命运感就被抢戏,不会让人有太多反思,整个电影的主题瞬间弱了!


现在想想,这些电影的结局其实已经很完美了,真的被改的话,我们当年可能会哭着从电影院回家!

Ⅳ 《十二怒汉》演绎出了韩国新花样,众多版本中你看好哪一部

推荐你看中国版的。

由经典电影改编的《十二公民》已于今日上映。这里简单评价一下美版《十二怒汉》、俄版《12》、日版《12个温柔善良的日本人》和中国版《十二公民》几个版本的异同。

1957年版的《十二怒汉》,至今仍位列imdb top250第7名。实际上,如果你事先看过俄国版的《十二怒汉·大审判》(集合了12位俄国老戏骨)以及中国版《十二公民》(集合了12位北京人艺演员),你会觉得这个堆满特写的版本真是朴实无华乃至土得掉渣,尤其是每当有陪审员发表了什么不受待见的言论(比如3号陪审员载入史册的“他就是做了!他就是做了!怎么你们都看不出来呢?”)

偶尔甚至会让我想到《春苗》

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法律电影——所以在分析各版《12怒汉》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厘清“经典”为什么是“经典”。很多经典其实都不怎么好看(当然《12怒汉》是相当好看的),比如《魔戒》的原著,相比现如今的畅销书,人物不生动、对白很枯燥,基本上是一部边走边唱的公路流水账。它是经典的理由很简单:作为一部完整的架空作品,它集前人之大成,开后人之先河,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语言、种族、世界观,在真正意义上开创了“奇幻小说”这种文学类型。

《十二怒汉》同理。它有个空前伟大的戏剧前提:一个贫民窟的小混混被控谋杀了他的养父,11名陪审员未经讨论便认定他有罪,只有8号陪审员坚持“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研究一下案情”——随着讨论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疑点浮出水面,最终8号将其余11人逐一说服,所有人均将判决改成“无罪”。

这里,随便拎出来一个点都可供影评人和公知大做文章:贫民窟的小混混,是社会的边缘人、少数派;陪审员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因此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案情,这就制造了很多讨论社会问题的空间;更别提还有陪审团的原则、法的精神,等等等等。

正是因为“12个男人”、“全部都是有关法律的对话戏”、“全部情节都发生在一间烟雾缭绕的小会议室里”这些元素实在是很无聊,所以“1个人说服11个人”、“全程跌宕起伏无尿点”、“空前绝后的好口碑”听到观众耳朵里,才格外地有吸引力。

其实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版本,就是中国版的《十二公民》,它可以说是美版、俄版的综合,比美版更丰满,比俄版更紧凑。

因为目前国内没有陪审团制度,编导只好给它改了个看起来挺雷的设定:政法大学家长组成的模拟陪审团。不过在何冰韩童生等人艺老戏骨的演绎下,这场讨论仍然被呈现得非常真实可信。

而且由于并不涉及人命,讨论更多地转向了对陪审员内心的审视,加入了不少比较本土化的情节,比如仇富、地域歧视等等;除此以外,更多了一个特别有中国特色的关键词“为了孩子”——所以不妨将之视作是在借鉴了俄版剧作构思的基础上,对美版情节的补完。可能是因为这场讨论完全是虚拟的,《十二公民》对各位陪审员的内心世界、以及这背后的社会现实的挖掘,才会尤其深刻、震撼。

Ⅳ 十二怒汉剧情解析

剧情解析:

法庭上,对一个被指控杀害父亲的十八岁男孩的宣判正在进行,而最后的审判还需要考虑此次由十二个人组成的陪审团的意见。

这十二个人各有自己的职业与生活,他们当中有巧舌如簧的广告商、仗义执言的建筑师、正义勇敢的上班族、歧视平民的新贵族、追求真相的的钟表匠、精明冷静的银行家、只赶时间的推销员。

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和说话的方式,但是除了亨利·方达扮演的建筑师之外,其余的人都对这个案子不屑一顾,在还未进行讨论之前就早早认定男孩就是杀人凶手。

一切的证据都显示男孩是有罪的,大家觉得似乎毫无讨论的必要。但第一次的表决结果是11对1认为男孩有罪,按照法律程序,必须是一致的意见、也就是12对0的表决结果才会被法庭所采纳。

首先站出来赞成无罪的是8号,由于8号的坚持,也随着对三个关键证据的科学推测,赞成无罪的氛围开始在其他十一个陪审员之间扩散。

对男孩是否有罪的表决也开始出现戏剧性的改变:11对1、9对3、8对4、6对6、3对9、1对11。

最后,通过了各种不同人生观的冲突,各种思维方式的较量,所有的陪审团员都负责任地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终于,12个陪审员都达成了一致意见:无罪!

影片介绍:

《十二怒汉》(12 Angry Men)是由米高梅公司制作的一部黑白电影,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瑞吉诺·罗斯(Reginald Rose)编剧,亨利·方达、李·科布、马丁·鲍尔萨姆等人主演。

该片于1957年4月10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一个在贫民窟中长大的男孩被指控谋杀生父,案件的旁观者和凶器均以呈堂铁证如山,而担任此案陪审团的12个人要于案件结案前在陪审团休息室里讨论案情,而讨论结果必须要一致通过才能正式结案的故事。

Ⅵ 《十二怒汉》,上个世纪的惊悚悬疑片,真正的凶手你猜对了吗

首先可以肯定一点的是,这个片中要审判的那个少年肯定不是凶手。

我们可以来简单的理清一下电影的剧情。一个18岁的男孩被控诉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在案发现场,楼下的瘸腿老头听到少年对父亲说:“我要杀了你!”,随后他又听到扑倒一个在地的声音,这被所有人认为是少年父亲摔倒在地。住在父子对面的女证人说,当时正有一辆六节的电车,她通过最后两节车厢的窗口,亲眼看见男孩举过头狠狠往其父亲胸口刺下,当然,还有那把所有人都认为是凶器的匕首。

有没有凶手这件事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部悬疑侦探电影。《十二怒汉》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个对社会的拷问。其实凶手从来不是一个人,在面对一个人生命,即便这个人是即将判刑的囚徒,如果一个国家的司法变得愚目,如果所有公民开始视若无睹的时候,那么,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凶手。

Ⅶ 电影《十二公民》编剧和导演想表达什么的思想呢

电影《十二公民》是徐阳执导,2015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电影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经典片《十二怒汉》。有人早已给改编电影订上了烂片的标签,但是改变的电影中好电影也比比皆是,《十二公民》就是其中的一部。《十二怒汉》的票房失误了,而《十二公民》的豆瓣评分却为8.4的高分,可以说是电影中的极品了。

电影讲述了十二位陪审员组成模拟西方法庭

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的正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这些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他们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将对本案做出最终“判决。这12名陪审员互不相识,但按照规则,他们必须达成一致,才能结束审判。

《十二公民》,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导演和编剧安排了十二个人,十二种相,是不能呈于人面前的故事。每次看都对自己是一种提醒:追逐真理,合理质疑,通过有理有据的质疑推理,找出真相。我们不放过一个坏人,也决不错判一个好人!这才是一个健康社会应该有的态度!

Ⅷ 十二怒汉的影片评价

这部影片的法庭戏节奏利落,结构紧凑,主题严肃,丝毫不因故事场景的局限性而显得沉闷,而且众多演员均有精彩表演,将一个深入探讨陪审团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浓厚的戏剧性和吸引力。
该片的场景单调得离奇—全片只有一个场景,可以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个能让所有观众痴痴地看上一个半小时的场景,就是一间陪审团的休息室,把旁边的小厕所计算在内都不会超过40平方米。导演用他魔术般的艺术表现力,在这间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里展现了耐人寻味的感人故事。(今晚网-今晚报评)
《十二怒汉》通常被认为是导演西德尼·吕美特的巅峰之作,而我以为,影片的剧本才是它杰出的关键。编剧雷金纳德·罗斯在缜密、理性、充满力量的剧作中,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命题:在民主社会中,人们应当如何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隐藏其后的是更高层面的哲学思考:在艰难的环境下,我们仍应力图保持对生命的尊重。罗斯的剧本,人物刻画饱满,悬念冲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细流,中段是波涛汹涌,最后排山倒海一般的戏剧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击着半个世纪后的观众。(北京日报评)

Ⅸ 十二怒汉想表达什么

《十二怒汉》讲述的是12位陪审员对一个凶杀案进行反复争论的故事,最终因被告人杀父的指控疑点太多做出了无罪的认定。作为电影,该作品知名度极高,最近终于有了中译版文本。

文本阅读所带来的思考我以为是远胜于电影画面“走马观花”的,细心的文本斟酌、反复阅读推敲,除了案情故事和犯罪与否的推定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不止于从陪审制的角度进行讨论,也不止于从刑事辩护的角度展开,您还可以收获更多的启示。

首先,是要有生活的常识。在12个陪审员里,有几位陪审员尤其是8号陪审员对生活的常识了解得非常透彻,所以他们能对庭审中看似铁定的事实提出怀疑。

譬如,有证人作证听到了被告人对被害人说:“我要杀了你!”有陪审员指出,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气急之下往往就会脱口而出:“我要杀了你!”或“我要宰了你!”但是,这并不表示真的打算杀人,更不代表要着手实施杀人的行为,只是一种愤怒心情的夸张表达而已。一位陪审员还指出,电车从身边经过时声音震耳欲聋,不可能听清一段距离外别人的说话。所以如果有人作证说他在电车经过时听到了被告人对被害人的威胁以及被害人倒地的声音,是非常可疑的。这让案中老人的证言有了更多的疑点。

还有陪审员知道当地人尤其是“问题少年”的用刀习惯,也发现被告人比被害人矮一头,因此根本不可能形成被告人身上那样的伤口。

其次,要有求实的精神。8号陪审员自己到案发现场附近一家店里买了一把刀,发现它和被害人身上的刀以及被告人自述购买的刀异常相似,从而感到被害人身上的刀很可能不是被告人拥有的那把——这样的刀很多且任何人都能够容易得到。同时依据日常的经验,他质疑腿脚不便的老人从床边穿过卧室、走过40多英尺长的走廊再打开门应该远不止用“15秒钟”。于是他要法庭工作人员送来老人住房的示意图,请其他陪审员拿着秒表,现场模拟老人的行动,结果发现用了40多秒钟。

此外,求实的考证,证明即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忆也不会准确全面,“记不清”或者“记不得”并不一定是犯罪后有了心理压力的结果,更不等于撒谎。

再就是要有细密合理的推理。有陪审员指出,如果真的是被告人杀了自己的父亲,,一般会逃之夭夭,绝不会几个小时后又返回现场。既然被告人能镇定地抹去指纹,那就不应该忘记带走作案工具。

还有就是要有仔细的观察。陪审员发现自称目击了凶杀的女证人不断地揉鼻梁,并且鼻梁上有戴过眼镜的印痕,从而肯定她应该平时是戴眼镜的,有视力障碍,不戴眼镜时绝对看不清远处别人的相貌。

《十二怒汉》表达的是要有尊重和保护被告人权利的高尚职业道德,要有捍卫刑事辩护制度价值的高度责任意识,要真正把被告人当“人”看,这样才会将自己的潜力激发出来,将自己的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是从法律层面的梳理,但其中的道理并不止于法治领域,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很多道理何尝不是如此。

Ⅹ 十二公民主题思想是什么

十二公民主题思想是由富二代“杀人案”引发了最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

《十二公民》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影片《十二怒汉》,是由北京聚本传媒出品,由徐昂执导,何冰、韩童生、钱波、赵龙豪联袂主演的犯罪悬疑片。影片于2015年5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评

《十二公民》借法律题材探讨通识,以群像的方式真实反映了中国社会现状,展现偏见的同时又表达对于公义的追求,以的法律戏剧文本去试练当下的中国社会,使得每一位观众都能够和它产生共鸣,对影片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阅读全文

与十二怒汉电影主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