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个电影名字,迈克尔凯恩演的。
命运先生
中文片名:命运先生
外文片名:Mr. Destiny
导 演: James Orr
主 演:
琳达·汉密尔顿 Linda Hamilton
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蕾妮·罗素 Rene Russo
詹姆斯·布鲁斯 James Belushi
哈特·波切内尔 Hart Bochner
寇特妮·考克斯 Courteney Cox Kathy Ireland
乔恩·拉威茨 Jon Lovitz
上 映: 1990年10月12日 ( 美国 )
地 区: 美国 ( 拍摄地 )
对 白: 英语
评 分: 5.9/10( 1890票 )
颜 色: 彩色
时 长: 110 分钟
类 型: 喜剧 奇幻
分 级: 西德:6 美国:PG-13
简 介:
命运的安排有时比想象的还要重要,如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有一两件事情没处理好,命运就可能因此而随之改变。这是三十五岁的拉里在他生日那天发出的感慨。在拉里看来,自己和妻子艾伦的生活过于平淡,已经三十五岁了,但生活却还是一团糟。今天是自己三十五岁生日,本该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可自己不但被老板炒了鱿鱼,就连妻子也因忙于工作忘记了他的生日,现在自己的车又在路上熄火了。
懊恼之余,拉里走进了附近一家宇宙酒吧给救援公司打电话,并向酒吧老板迈克诉说着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件事:如果当年击中那个决定胜负的球,现在生活一定会好得多。听完拉里的诉说,迈克请他喝了一杯名叫“覆水”的自制饮料,并说喝了它就会明白“覆水难收”的道理。
半信半疑间,拉里喝下了迈克这杯自制的“覆水”饮料。走出酒吧,拉里发现身边的事物突然变得陌生起来,此时自己不但拥有香车美人、豪华公寓,而且已经成为在供职机构的行政副总裁。然而,在得到这一切的同时,拉里发现自己深爱的妻子艾伦已经成了别人的妻子,曾经恩爱的父母也已经离婚了,多年的老朋友和同事已经成了自己的部下。虽然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但拉里却未曾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于是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就出现了许多的不谐调,最终导致自己竟然被一个叫尼尔斯的高级职员所陷害,妻子艾伦也断然拒绝了自己渴望能和她一块离开这里的请求。在逃避警察追捕时,无路可走的拉里再次进入了先前的宇宙酒吧,情急之下的拉里又喝下一杯“覆水”饮料,企图回到以前的生活……
具体可以网络。迅雷狗狗有下
2. 有一部科幻电影 里面男主叫凯恩 有个小女孩叫茵蒂的是什么电影
电影《未来世界》
有图有真相求采纳
3. 电影《湮灭 》里男主角凯恩为什么要自杀
是毁灭也是重生
文/梦里诗书
用外星生物入侵构建起的哲思,成为了《湮灭》独树一帜的所在,电影透过大量新颖科幻概念的抛出,即打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奇观,同样构建起了层次丰富的内在纵深,虽然贯穿始终的意思流手法,不仅令剧情变的晦涩,逻辑也上存在着一定的诟病,但仍旧难挡电影自身所散发科幻魅力。
同亚历克斯·嘉兰的另一部电影《机械姬》类似,《湮灭》透过科幻所诱发的是对本我的思考,只不过这次切入点不再是人造智能,而是天外来客,电影以三年前外星生物入侵地球,并制造了不断侵蚀人类土地的“闪光”结界背景为引,在结界内,不仅无线电信号会折射,无法对外发出任何消息,所有动植物的DNA都发生了折射变异,鹿角开花,人变植物,熊在吃掉人后会发出人的声音等等,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的衔尾蛇纹也暗示着这一世界的变异重生。
主线上,面对这样的问题,政府先是派出了了无数部队前去探查,全军覆没,唯有生物学家莉娜的丈夫凯恩突然回家,然而他却已经失忆,并且突然晕倒,就在莉娜送凯恩去医院的路上被政府部队拦下,并告诉了莉娜他的丈夫凯恩为何会失联的原因,知道了神秘之地“闪光”的存在,为了一探真相,莉娜加入了下一批的派遣队,由此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自然面对这个有去无回的“闪光”,莉娜虽然有主角光环,但她的四位队友却并没有这样的幸运,电影的故事以最后幸存下来的莉娜的倒叙为展开,透过她的视角,一个细思恐极,却又模凌两可的结局成为了电影的底牌,最后走出“闪光”的莉娜还是不是真的是她?电影在此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其实已经变的并没有那么重要了,此时的莉娜永远都不再会是进入“闪光”前的那个她,而莉娜的丈夫凯恩则外星生物假扮的,一场外星生物对人类的入侵已经成功。
这部电影的独树一帜之处也正在于此,全片没有我们在很多科幻片中所见的外星人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宽泛的思考,我初看此片时,总觉得“闪光”是外星人侵占地球的方式,在“闪光”中一定会存在着外星人,然而电影最终所抛出的概念则是,外星人的存在可能不需要我们人类认知中生命组成所必须的成分,甚至于他们都不需要具象化的生命肉体,湮灭之下对人类与万物间关联的思考,以及毁灭之后的重生,如此深邃。
外星生物入侵地球,是电影表现的物种湮灭,于此同时透过这一新颖的科幻构思,《湮灭》同样也建立起了人性上的泯灭内涵,在故事中,随着女主的回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在“闪光”中的回溯,也展现了她与丈夫在伊始看似情深义重下所暗藏的背叛与隔阂,而其他的四位队友同样也存在着自身的困局,由此他们在“闪光”中的种种遭遇,所一展的人性泯灭同样令人唏嘘。
《湮灭》是一部全然超出我想象的作品,他的构思立意,以及可多重解构的哲学内核。都在不断扩展着我们自身对于生命的认知,湮灭,既是毁灭也是重生。
4. 外国电影,主角叫怀斯凯恩
《公民凯恩》是由奥森·威尔斯于1940年拍摄的一部传记体影片,由奥森·威尔斯担任导演、制片、编剧以及主演。曾获得1941年奥斯卡奖七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
影片讲述了报业大王凯恩的一生。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
5. 电影《公民凯恩》讲的是什么事情
黎明时分,犹如帝宫般威严的桑那都庄园的剪影,屹立在佛罗里达州海滨的一座山顶上。
摄影机镜头缓缓推近庄园的大铁门,铁门顶端镶嵌着硕大的字母“K”。镜头穿过铁门,推近宫堡式的建筑,又越过窗户,逼近卧榻上一个垂危的白发老人。只见他双唇翕动,喃喃地吐出“玫瑰花蕾”几个字;他手上握着一个水晶球镇纸,球心带有雪花纷扬中的农舍景物——蓦地,手松了,水晶球滚落于地,“呯”然碎裂。
被人称作“美国忽必烈”的报业巨头查尔斯·福斯特·凯恩,在76岁时孤寂地死去。
一组新闻纪录片画面,展示了凯恩传奇般的生平,一帧带黑框的凯恩的照片,占满整个银幕。各种报纸头版通栏报道了这位权势人物的死讯。解说词称:“凯恩的帝国在其昌盛时期,曾经控制着37家报纸,13家杂志和一个无线电广播网。它是帝国中的帝国。”新闻镜头追溯了凯恩发迹致富的缘起,其后创办《问事报》,涉足政界,成为风云人物。他曾两度结婚,两度离婚,一次是与总统的侄女爱米丽成婚,青云直上;一次是与“女歌星”苏珊成婚,轰动一时。恰恰是他与苏珊的桃色丑闻被揭露,导致他在竞选州长的政治生涯中一败涂地,从此一蹶不振。在经济大萧条之后,“凯恩帝国”迅速走向衰落。到晚年,凯恩在桑那都庄园,深居简出,孑然一身,直到病逝。
一家杂志的主笔若尔斯东,对这部仓促剪辑、止于皮相的新闻片并不满意,便委托青年记者汤姆逊对凯恩生平作深入调查,并要他弄清凯恩临终遗言“玫瑰花蕾”的真实含义,以揭示这个“美国忽必烈”作为人的真实形象。
汤姆逊访问的第一个对象,是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她现在是亚特兰大城一家低级酒吧的歌女,年近50仍浓妆艳抹,但断然拒绝接受采访,一声“滚出去”的逐客令,或许正隐藏着这位当年红伶的人生痛楚。
在费城的赛切尔纪念图书馆,汤姆逊获准进入档案室,查阅了已故银行家赛切尔未经披露的回忆录手稿。1870年大雪纷扬的冬天,小凯恩年仅六岁。他母亲经营一座家庭式膳宿公寓,早几年有个房客拖欠房租,便用一张废矿井的产权契约作抵押,不料这个废矿井后来被确认竟是富矿,凯恩一家顿时发迹。当赛切尔与凯恩母亲签署财产委托书时,小凯恩正在窗外雪地上堆雪人,掷雪球。凯恩母亲将他连同财产托付给赛切尔,要送他去大都市受教育。小凯恩对于要他成人后做什么“美国最阔的人”毫不理解,不肯离开妈妈和这个乡野小镇,就用雪橇猛撞赛切尔。但他最终还是被带走了,雪地上留下那副孩子玩耍的雪橇。凯恩成年获得财产权后,便自作主张买下第一家报社,出版《问事报》。他公然与赛切尔作对,兴之所至时还大谈维护社会正义,假惺惺地要保护穷人不受大公司剥削(他拥有这家公司的巨额股票)。赛切尔手稿上写着这样的结语:凯恩只不过是一个走运的流氓,被惯坏了的、没有责任感的无耻之徒。
在纽约《问事报》的摩天大楼里,汤姆逊会见了当年同凯恩合作办报的总经理伯恩斯坦。这位犹太老头回忆起1890年凯恩第一天接管报社的情景,凯恩年轻气盛,不可一世。他主张制造轰动性新闻而不问事实真相确否,以此与《纪实报》争夺读者。但凯恩在向公众发表的“原则宣言”里则义正辞严地写道:“我要向本市居民提供一份日报,它要忠实地报道新闻……不允许有任何特殊的利益来干预这些新闻的真实性。”凯恩信奉实用主义,革故鼎新,从办报而投身政治,还把对手《纪实报》的全班人马拉进了自己的报社,甚至制造舆论鼓动美国卷入1897年的美西战争。他还怀着政治野心,实现了与总统侄女爱米丽的婚姻。至于问到“玫瑰花蕾”,伯恩斯坦则无法破解,只说,那或许是一个他爱过的姑娘,或许是“他失去的什么东西”。最后,伯恩斯坦建议汤姆逊去找凯恩的大学好友、后来当上戏剧专栏评论员的里兰,并说此人对凯恩的私生活占有第一手材料。
在一家医院里,汤姆逊终于找到了坐在轮椅里的里兰。穷途潦倒的里兰对他说,凯恩是靠权力来生活的,他是个蹩脚的办报人,“他使自己的读者得到消遣,但从来没有跟他们讲过实话”。他与总统侄女爱米丽纯属政治联姻,其破裂是必然的;后来,他与歌女苏珊邂逅,一见钟情,干出“金屋藏娇”的风流韵事。当凯恩投身政治、竞选州长之际,其政敌盖蒂斯便以“凯恩的爱巢中和‘歌女’双双被捉”的丑闻将他击败。凯恩为苏珊修建了歌剧院,但天分有限的苏珊首场演出便告失败。里兰撰文如实批评,说苏珊不过是“一位漂亮的,然而是力不从心的票友”。这篇批评文章,里兰因酒醉未能卒篇,由凯恩代笔完成。文章见报,里兰旋即被凯恩解雇,他们的友谊也就破裂了。凯恩在政治与爱情两方面均遭挫折,自此,便隐居于桑那都如帝宫般的庄园。
汤姆逊再度访问苏珊,苏珊向他道出了内心的隐痛。那次芝加哥大剧院首场失利,苏珊在绝望中吞服安眠药,被抢救过来后,发誓不再登台演出。在桑那都这座为她而建、极尽帝王豪华的大庄园里,苏珊整日与凯恩相伴,犹如被囚禁在冷冰冰的墓穴里。她常常独自在空荡荡的大厅里,靠壁炉里的火取暖,以玩拼图游戏消磨时光。一年年过去,苏珊实在不堪忍受,终于愤而出走。临行前,她对暴君凯恩吐出心中的愤懑:“我对于按你的意思来支配我的生活,感到腻味透了。”凯恩被激怒,给了她一记重重的耳光。苏珊穿过层层深锁的门,毅然离去,凯恩的晚景则愈发孤独而悲凉。
最后接受汤姆逊访问的是凯恩的老管家雷蒙,他叙述了凯恩生命最后几年的经历。苏珊出走后,凯恩狂怒地砸毁了苏珊卧室里的全部陈设,惟独保留了那个带有农舍雪景的水晶球。凯恩死后,桑那都庄园所有珍贵的东西都被拍卖,剩下的家什杂物则被投入炉火焚毁。当问到“玫瑰花蕾”的含义时,这位跟随凯恩劳碌一生的老管家,也只能含糊地以凯恩暮年“脑子有些不正常”来搪塞。
汤姆逊依次访问了五个人,得到五个不同的故事,但始终无法解开“玫瑰花蕾”之谜。汤姆逊的结论是:“凯恩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然后,又失去了这一切。玫瑰花蕾也许是他没有得到的,或者是失去了的东西。不过,它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我不相信一两个字能解释一个人的一生。”
当汤姆逊和赶来抢拍“桑那都帝宫大拍卖”新闻的记者、摄影师一一离去时,却见一个带有玫瑰花蕾商标的雪橇被投进炉火,火焰一口口将它吞噬,烟囱冒出黑烟,凝滞于天空。
6. 《公民凯恩》电影中的主人公"凯恩"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是谁
威廉·兰道尔夫·赫斯特
7. 美国片《选美小姐1》里面那个老头是谁
那个是 非常 著名 的 英国演员
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作为英国六十年代的“劲酷”偶像、七十年代的首席动作影星并在1993年被授予荣誉爵位,迈克尔-凯恩漫长的一生丰富多彩,成就卓越,令人艳羡。尽管在八十年代也曾有过几部电影惨败的经历,但凯恩仍旧是英国影坛最富盛名的演员 之一,他成为许多年轻和年老演员及影坛人士心中的偶像。
迈克尔-凯恩1933年5月14日生于伦敦南郊脏乱的伯芒德赛地区,他出身寒门,父亲以运鱼为生、母亲是个女佣。凯恩对生活和世界的第一次体味便是在二战期间躲避德军的轰炸而撤向英国乡间。凯恩最初似乎一事无成,学校、军队和工作都没有他合适的位置,直到后来凯恩在霍斯海姆剧团应聘了舞台助理的职位,才终于找到了事业的起点。
在此之前凯恩总到电影院里看电影,也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明星,加入剧团后使得他离梦想的距离越来越近。尽管当时身为一位英国的地区演员注定要过贫穷的生活,但凯恩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他甚至将自己的名字也由迈克尔-米考怀特改成了迈克尔-凯恩,以纪念他最喜爱的一部电影《凯恩号哗变》(Caine Mutiny,1954)。
1956年至1962年间,凯恩出演了一些并不赚钱的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小角色,偶尔也能在由艾德加-华莱士的神秘故事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中演个主角,但却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这种状况直到1963年凯恩拍摄了史诗探险影片《祖鲁》(Zulu)后才发生了根本变化,凯恩在众星云集的影片当中担任了主要角色,这使他在英国影坛开始小有名气。凯恩接下来又在1965年拍摄了影片《The Ipcress File》,他在片中饰演一位带着眼镜的英国特工,与银幕上以往的特工形象大相径庭。后来,凯恩又在1966年的影片《柏林葬礼》(Funeral in Berlin)和19 67年的《千金大脑》(The Billion Dollar Brain)中接连扮演了特工。
经过了12年的默默无闻和星途暗淡,迈克尔-凯恩终于闯入了观众的视野,不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观众无不把他当做一夜成名的影星。影片《Ipcress Files》不仅奠定了凯恩在英国影坛的地位,而且使他在1967年拍摄的影片《阿尔菲》(Alfie) 赢得了国际声誉。在影片中凯恩塑造了一个伦敦花花公子的形象,由于成功地扮演了阿尔菲这个人物,凯恩获得了金球奖而且得到了奥斯卡奖提名。
作为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初期世界影坛的风云人物,凯恩主演了1969年的经典动作喜剧《意大利工作》(I talian Job),被公认为英国电影的巅峰佳作。此外他还在1972年主演了《侦探》(Sleuth),他在片 中与劳伦斯-奥利弗演对手戏,这部影片为凯恩赢得了第二次奥斯卡奖提名。1976年他又与肖恩-康纳利共同主演了影片《王者》(Man Who Would Be King)。凯恩在1978年演出了另外一部倍受好评的影片《加州套房》(California Suite),这部影片由他与著名女影星简-方达、麦基-史密斯、沃特-麦特霍、比尔-考斯比和艾伦-梅共同主演,并奠定了凯恩在国际影坛的地位。
八十年代,凯恩凭借1983年的影片《教导丽塔》(Ecating Rita)又一次获奥斯卡奖提名,1986年他以影片《汉娜和她的姐妹们》(Hannah and Her Sisters)而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两年之后凯恩再次证明他喜剧表演的天赋,他与史蒂夫-马丁演出了爆笑喜剧《偷心大少》(Dirty Rotten Scoundrels),两人在片中扮演了两位诡计多端的艺术家。
进入九十年代,迈克尔-凯恩拍片的数量下降,并且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令人失望的影片包括《血和酒》(Blo od and Wine,1997)和1996年他与杰克-尼科尔森与朱迪-戴维斯共同拍摄的一部恐怖影片。不过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凯恩的演艺事业重新走出低谷,1998年他出演了独立制片的电影《哑巴歌手》(Little Voice),并因此片而再次荣获金球奖。
除此之外,凯恩还在1993年因在英国影坛的杰出表现而被授予爵位头衔。1997年,凯恩被《帝国》杂志选入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男影星”之列,位居第55位。晚年的迈克尔-凯恩成功地经营着伦敦一间餐馆,并受到年轻一代影人的尊敬,人们无不把他视作魅力永恒的英国影坛偶像。
麦克尔-凯恩参演影片:
1999年 《苹果酒屋的规则》(Cider House Rules)
1998年 《哑巴歌手》(Little Voice)
1997年 《血与酒》(Blood and Wine)
1988年 《偷心大少》(Dirty Rotten Scoundrels)
1986年 《蒙娜丽莎》(Mona Lisa)
1986年 《汉娜和她的姐妹们》(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3年 《教导丽塔》(Ecating Rita)
1978年 《加州套房》(California Suite)
1977年 《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
1975年 《王者》(Man Who Would Be King)
1972年 《侦探》(Sleuth)
1969年 《意大利工作》(Italian Job)
1967年 《千金大脑》(Billion Dollar Brain)
1966年 《阿尔菲》(Alfie)
1966年 《柏林葬礼》(Funeral in Berlin)
1965年 《Ipcress File》
1964年 《祖鲁》(Zulu)
8. 辛克莱,米勒,凯恩是哪部电影里的人物
《末日侵袭》,是2008年由英国导演尼尔·马歇尔自导自演的一部科幻片。故事讲述了在2008年,一种靠皮肤接触就能够传染的致命病毒在英国肆虐,英国政府机构对此无能为力,为了阻止病毒扩散而危及到全人类的生存,政府痛下决心将苏格兰地区隔离。而主人公,需要在这种绝境中寻求生存的希望。
9. 《公民凯恩》为什么在电影史上的地位那么高
洋葱似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很成功,在这方面采用了多种技巧,而其中有一些在电影艺术中达到罕见的高度。公民凯恩是一部全方面都上升到了新高度的影片,在后来的时候都被人模仿到泛滥,可是仍然有的地方是无法突破的。
公民凯恩是由奥森·威尔斯于1940年拍摄的一部纪传体影片,由奥森·威尔斯担任导演、制片、编剧,奥逊·威尔斯、约瑟夫·科顿、阿格妮丝·摩尔海德、多萝西·康明戈尔等主演。该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孤独地在豪宅中死去为序幕,围绕他临死前说出的“玫瑰花蕾”一词,讲述了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
平行叙事结构。影片开头,出现了关于凯恩的大量新闻短片,这些新闻短片与整部影片内容在形式上结构相似。接着是一个关于庄园的镜头,这些镜头与开场相吻合,镜头缓缓向上,移摇进入庄园,展现其壮观。影片开头的死亡,而新闻短片紧接着也出现凯恩的葬礼镜头,这是平行对应。
该片于1941年5月1日在美国上映,曾获得第十四届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公民凯恩
10. 公民凯恩是部什么样的电影
《公民凯恩》又名《大国民》,是一部传记体影片,也是当时年仅25岁的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自编、自导、自演的成名代表作。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影片以20世纪初叶美国新闻业巨头威廉·兰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用新颖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一位报业大王的一生。
概述
影片以20世纪初叶美国新闻业巨头威廉·兰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用新颖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一位报业大王的一生。凯恩在桑拿都庄园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遗言”后死去。一位青年记者受新闻报刊委托调查这几个字的含义。通过查阅有关回忆资料了解凯恩青年时代的经历及其母亲的艰难身世。报社董事长伯恩施坦介绍了凯恩的发迹历程以及制造舆论使国家卷入一八九七年美西战争的往事。凯恩的生前好友利兰讲述了他与美国总统侄女爱米丽的婚姻;他与第二个妻子、歌手苏珊的邂逅以及他在总统竞选中的失败。苏珊则在夜总会中介绍了她和凯恩由情人到夫妻生活的变迁;她在凯恩的支持下想饮誉歌坛,失利后便与凯恩一起生活在仙境般的桑那都庄园隐居。直到最后焚烧凯恩旧家具时,才发现“玫瑰花蕾”原来是刻在他童年时代曾珍爱的雪撬上的字。
详细
黎明时分,犹如帝宫般威严的桑那都庄园的剪影,屹立在佛罗里达州海滨一座山顶上。
摄影机的镜头缓缓推近庄园的大铁门,铁门顶端镶嵌着硕大的字母“K”。镜头穿过铁门推近宫堡式的建筑,又越过窗户,逼近卧榻上的一垂危的白发老人。只见他嘴唇翕动,喃喃地吐出“玫瑰花蕾”几个字;他手上握着一个水晶球镇纸,球心带有雪花纷扬中的农舍景物——蓦地,手松了,水晶球滚落于地,砰然碎裂。
被人称作“美国忽必烈”的报业巨子查尔斯·福斯特·凯恩,在76岁时孤寂地死去。
一部新闻纪录片画面,展示了凯恩传奇的生平,一幅黑框的凯恩的照片,占满整个银幕。各种报纸头版通栏报导了这位权势人物的死讯。解说词称:“凯恩的帝国在其昌盛时期,曾经控制着37家报纸,13家杂志和一个无线电广播网。它是帝国中的帝国。”新闻镜状追溯了凯恩发迹致富的缘起,其后创办《问事报》,涉足政界,成为风云人物。他曾两度结婚两度离婚,一次是与总统的侄女爱米丽成婚,青云直上;一次是与“女歌星”苏珊成婚,轰动一时。恰恰是他与苏珊桃色丑闻被揭露,导致他在竞选州长的政治生涯中一败涂地,从此一蹶不振。在经济大萧条之后,“凯恩帝国”迅速走向衰落。到晚年,凯恩在桑那都庄园,深居简出,孑然一身,直到病逝。
一家杂志的主笔若斯东,对这部仓促剪辑、止于皮相的新闻片并不满意,便委托青年记者汤姆逊对凯恩生平作深入调查,并要他弄清凯恩临终遗言“玫瑰花蕾”的真实含义,以揭示这个“美国忽必烈”作为人的真实形象。
汤姆逊访问的第一个对象,是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她现 在是亚特兰大城一家低级酒吧的歌女,年近50仍浓妆艳抹,但断然拒绝接受采访,一声“滚出去”的逐客令,或许正隐藏着这位当年红伶的人生痛楚。
在费城的赛切尔纪念图书馆,汤姆逊获准进入档案室,查阅了已故银行家赛切尔未经披露的回忆录手稿。1870年大雪纷飞的冬天,小凯恩的母亲经营着一座家庭式膳宿公寓,早几年有个房客拖欠房租,便用一张废矿井的产权契约作抵押,不料这个废矿井后来被确认竟是富矿,凯恩一家顿时发迹。当凯恩母亲将他连同财产托付给赛切尔,要送他去大都市受教育。小凯恩对于要他成人后做什么“美国最阔的人”毫不理解,不肯离开妈妈和这个乡野小镇,就用雪橇猛撞赛切尔。但他最终还是被带走了,雪地上留下那副孩子玩耍的雪橇。凯恩成年获得财产权后,便自作主张买下第一家报社,出版《问事报》。他公然与赛切尔作对,兴之所至时还大谈维护社会正义,假惺惺地要保护穷人不受大公司剥削(他拥有这家公司的巨额股标)。赛切尔手稿上写着这样的结语:凯恩只不过是一个走运的流氓,被惯坏了的、没有责任感的无耻之徒。
在纽约《问事报》的摩天大楼里,汤姆逊会见了当年同凯恩合作办报的总经理伯恩斯坦。这位老人回忆起1890年凯恩第一天接管报社的情景,凯恩年轻气盛,不可一世。他主张制造轰动新闻而不问事实真相确否,以此与《纪实报》争夺读者。但凯恩在向公众发表的“原则宣言”里则义正辞严写道:“我要向本市居民提供一份日报,它要忠实地报导新闻…… 不允许有任何特殊的利益来干预这些新闻的真实性。”凯恩信奉实用主义,革故鼎新,从办报而投身政治,还把对手《纪实报》的全班人马拉进了自己的报社,甚至制造舆论鼓动美国卷入1897年的美西战争。他还怀着政治野心,实现了与总统侄女爱米丽的婚姻。至于问到“ 玫瑰花蕾”,作何解释伯恩斯坦则无法破解,只说,那或许是一个他爱过的姑娘,或许是“他失去什么东西”。最后,伯恩斯坦建议汤姆逊去找凯恩的大学好友、后来当上戏剧专栏员的里兰,并说此人对凯恩的私生活占有一手材料。
在一家医院里,汤姆逊找到了坐在轮椅里的里兰。穷途潦倒的里兰对他说,凯恩是靠权力来生活的,他是个蹩脚的办报人,“他使自己的读者得到消遣,但从来没有跟他们讲过实话”。他与总统侄女爱米丽纯属政治联姻,其破裂是必然的;后来,他与歌女苏珊邂逅,一见钟情,干出“金屋藏娇”的风流韵事。当凯恩投身政治、况选州长之际,其政敌盖蒂斯便以“凯恩在爱巢中和‘歌女’双双被捉”的丑闻将他击败。凯恩为苏珊修建了歌剧院,但天分有限的苏珊首场演出便告失败。里兰撰文如实批评,说苏珊不过是“一位漂亮的,然而是力不从心的票友”。这篇批评文章,里兰因酒未能卒篇,由凯恩代笔完成。文章见报,里兰旋即被凯恩解雇,他们的友谊也就破裂了。凯恩在政治与爱情两方面均遭挫折,自此,便隐居于桑那都如帝宫的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