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评价杰森·斯坦森主演的犯罪动作片《人之怒》这部电影
一部反好莱坞的电影。看惯了好莱坞系统的商业违法片的观众,会觉得这样叙事/拍法,有着十分新鲜的体会。话也说回来,《人之怒》也会让习气好莱坞电影的朋友,初尝也会觉得怪味,所以这儿需要捋顺一下,把这个多视角,打乱时间的故事,按照时间次第顺一遍,应该就能get到导演的内核。
故作业节起初觉得这个劫案/复仇的故事,过分于好莱坞了,不像盖里奇擅长拍的那种电影,反倒更像是杰森·斯坦森那种B级动作片。看完之后才发现,老Guy可以啊,把这样一个干流商业的类型片故事,用自己独树一帜的导演方法展示出来:了解的多股力量交汇,不同视角、打乱时间次第的叙事,前卫与保守派彼此缠绕的主题,忧郁的色彩,暴力美学,透的骨子里面的“酷”。
这便是完全反好莱坞式的结局啊,一般好莱坞电影里那些义侠终究会浪子回头,一般主角会一路开挂到底,终究亲手结束复仇,一般英雄主义终究一刻醒悟,会把那些阳奉阴违的内鬼亲手处理,以此显现创作者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但这部电影里完全相反,与好莱坞电影所营造的普世价值观完全对立,主角也不是什么johnwick。
② 怎样才能绝世高手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凌睿(来自豆瓣)
评价本片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一部喜剧片的好坏,到底是看它好不好笑,还是有没有深度?
下面举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
《王牌贱谍:格林斯比》很好笑但没深度,评分7.2
《白头神探》很好笑但没深度,评分7.6
《杰出公民》一般好笑但有深度,评分8.4
《让子弹飞》一般好笑但有深度,评分8.7
《三傻大闹宝莱坞》很好笑也有深度,评分9.1
《大话西游》很好笑也有深度,评分9.2
根据评分反映出来的现象是,评分高的喜剧片往往并不是最好笑的,而是有深度的,它们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喜剧片,而是优秀的剧情片附带了一点喜剧效果。
比如《美丽人生》描写的爱情和亲情、《触不可及》中两个世界和谐相处带来的感动、卓别林电影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如果把它们当做单纯的喜剧片来看,就浪费了创作者的一番心血。
而纯粹的喜剧片往往是评分不高的,比如《夏洛特烦恼》《情圣》《澳门风云2》《撒娇女人最好命》《港囧》《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分手大师》《微爱之渐入佳境》,这几部电影评分一部比一部低,难道它们不好笑吗,恐怕并不见得,实际上问题还是出在剧情方面。
(以上结论也有特例,纯粹的喜剧片也可以有很高的评分,但是这样的例子不多。)
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迷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了,如果因为电影好笑就打高分,那我们怎么区别两部喜剧片的好坏?而且剧情平庸的喜剧片的确很难让人给高分。不过剧情平庸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没什么剧情,笑完就完了;第二种是剧情弱智,比如《摆渡人》。
第一种还好,观众可能会一笑而过;第二种就容易让人反弹,哪怕电影再好笑,观众也不愿意给你打高分。
也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开始打造“笑中带泪”的“高级喜剧”。倘若煽情到位,可能出奇制胜,比如《银河护卫队2》;倘若功力不够或者用力过猛,就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泰囧》。
《绝世高手》也是试图打造“高级喜剧”,所以它并不是纯粹的喜剧片。尽管拍得并不完美,也能看出导演卢正雨的用心之处。
卢正雨拍了多年的喜剧片,显然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拍喜剧片,开始追求故事的内核。
就剧情而言还有所欠缺,但喜剧效果我可以毫无保留地给满分,个人认为导演的无厘头水平已经非常不错了。
范伟的鞋子,赵英俊尬唱,烧菜与体操的结合、辣椒粉丝的基因重组、毛线连起来绕地球一圈、菜品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再通过卫星传输回来……都是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体现,无不让人捧腹大笑。看过电影的朋友想必已经有所体会,这里就不赘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笑点的原创性很高,很少有网络段子,这点值得表扬。
除此之外,这些笑点并非都是服务笑点本身,也有不少前后呼应的桥段,比如和郭采洁在钻小树林的时候被唱歌的大爷打断,后来男主就对“说句实在话”产生了心理阴影;再比如蔡老板在开头唱了一首《三百六十五》个祝福,最后又唱了《同一首歌》……
本片作为卢正雨大银幕处女作,当然也少不了“夹藏私货”,或者说隐藏的彩蛋:
1.片名梗
卢正雨的处女作是2005年的动作喜剧短片《高手》,2013年拍了网络微电影《嘻哈三部曲》之一《绝世高手》,2014年又拍了网络剧《绝世高手之大侠卢小鱼》,今年这部大电影再次以“绝世高手”为片名,可见他对“绝世高手”的感情之深。
2.人名梗
这和第1点类似,2013年的微电影《绝世高手》、2014年的网络剧《绝世高手之大侠卢小鱼》、以及今天这部《绝世高手》,卢正雨都担任主角一职,并且都叫“卢小鱼”,“卢小鱼”之于“卢正雨”,和“周星星”之于“周星驰”有异曲同工之妙。
3.配乐梗
电影后半段曾采用《无耻混蛋》的电影原声《Un Amico》,早在2013年他拍的《婚纱照》中就曾用过。
看过卢正雨以前的作品,你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十足的昆汀粉。《嘻哈三部曲》之三《幽浮目击者》也曾使用《杀死比尔》的BGM《That Certain Female》。
根据我的猜测,《婚纱照》使用《Un Amico》是非法使用,这次是付了版权费的合法使用,也算是以正当的方式支持了自己喜欢的粉丝,想想还有点励志。
4.唱歌梗
本片的蔡老板多次一展歌喉,小树林的练歌大爷也是一大亮点。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夏洛特烦恼》中自带BGM的同学,以及《蝙蝠侠大战超人》自带BGM的神奇女侠。
其实2013年的《绝世高手》就有这样的设计,要说《夏洛特烦恼》从中吸取了灵感也并非没有可能。
5.师父梗
无论是2013年的《绝世高手》,还是2014年的《绝世高手之大侠卢小鱼》,抑或是本片,都有对师父的调侃和恶搞,可以想象导演一定和师父有很好是私交,这个“师父”说不定就是指周星驰。
6.邵氏梗
2013年的《绝世高手》画风复古,布景简陋,色调浓郁,这是在向邵氏电影致敬。
今年的这部《绝世高手》,仓田保昭想象的片段也是邵氏风格,导演特意把饱和度调到了失真的程度。
关于片中的彩蛋还有很多很多,这里仅仅是抛砖引玉,期待网友有更全面的见解。
介于是处女作,也自然少不了不足之处。比如“江浙沪包邮”“完美地诠释了碰瓷这个行业”等笑点个人觉得比较尴尬。不过每个人的笑点不同,我觉得不好笑的,说不定别人觉得好笑,况且任何喜剧片也无法做到每个笑点都符合每个人的口味,相对而言《绝世高手》已经比近期大部分喜剧片优秀了。
而剧情和内核方面,不难看出有致敬《食神》和《功夫》影子。比如堕落街和猪笼城寨,和膳集团和斧头帮,柯达、黄龄、杨迪和五郎八卦棍、洪家铁线拳、十二路谭腿、杰瑞、汤母柯露丝和包租公、包租婆……
至于卢正雨和孔连顺,个人认为对应的是《功夫》中的周星驰和林子聪。卢正雨从郭采洁口中套出汤母柯露丝的下落时的神情,和周星驰抢走黄圣依的钱如出一辙。
卢正雨误以为自己是因为有钱了而高兴,后来他才知道自己是因为女主喜欢他才高兴。虽然这种剧情已经不新颖,但是比当下莫名其妙就相爱的爱情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郭采洁因为母亲离开而变得很能打,卢正雨则因母亲的离开选择关闭自己的感官,相似的经历和环境最终造成了不同的结果,一个成了无坚不摧的“矛”,一个成了坚不可摧的“盾”,因此只有他俩能产生共鸣,能理解对方,从而阴阳调和,相辅相成。
而对于郭采洁而言,喜欢的男生伤害了他,她宁愿把气撒在蔡老板身上,这一幕看似好笑,实际上戳中了我的泪点。
现实不就是这样吗?男人为了面子、为了工作、或者说就是为了自己,而去做一些伤害爱人的事情,爱人能怎么办,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咯。郭采洁在病床上独自承受内心的煎熬和痛苦,又在最后既往不咎,继续支持男主,这体现了女生即便受伤,也愿意义无反顾地相信对方的勇气,毕竟情侣之间太较真就没法过日子了。
电影中杰瑞和汤母柯露丝的另一段爱情则是因误会而分别几十年,他们之间的冲突和男女主角迥然不同,看来男女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
(顺便在此祝汤母柯露丝55岁生日快乐)
而杰瑞和汤母柯露丝的经历,似乎也是在告诉我们:你要不选择原谅对方,就只能几十年后再握手言和了。
电影之中,卢正雨作为社会底层小人物,从被小朋友欺负,到成为蔡老板的跟班,再到成为一名绝世高手,经历了无数挫折和打击,当然也少不了艺术的润色,毕竟电影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
电影之外,卢正雨的经历也是一段励志史。他早年的经历网上一搜一大堆,这里主要讲讲他和周星驰的渊源。
2007,周星驰参加《鲁豫有约》节目宣传新片《长江七号》时,现场播放了卢正雨制作的短片《我们的故事》,不仅有致敬《长江七号》的父子故事,也有无厘头的风格,从而让周星驰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1年,周星驰邀请卢正雨参与《西游降魔篇》编剧,并在其中演了一个小角色,该片已与2013年春节上映。
后来,周星驰又邀请卢正雨担任《西游降魔篇》的编剧和副导演,其中邓超的助手也是他演的,该片已于2016年春季上映。
再后来,卢正雨宣布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大银幕处女作《绝世高手》定档2017年春节,和《西游伏妖篇》同天上映,将谱写一曲师生同台竞技的乐章,也算是一段传奇了。
《绝世高手》中屡屡出现《食神》和《功夫》的影子,甚至有人说这是粉丝写给偶像的一封情书,粉丝能做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粉丝的最高境界了。
希望下一部电影,卢正雨能少一点致敬,多一点自己的东西,这样就更好了。
不过本片并没能在春节档如期上映,而是改到暑假档,可能是卢正雨不够自信,也可能是对作品不够满意,无论是哪种原因,可能都错失了一次良机。
回顾春节档电影的票房成绩,《功夫瑜伽》17.53亿,《西游伏妖篇》16.57亿,《乘风破浪》10.49亿,《大闹天竺》7.58亿。
个人认为《绝世高手》比以上4部电影都好,如果在春节档上映,票房超过10亿还不是小菜一碟。
当然,这个世界没有“如果”。既然《绝世高手》质量上乘,良好的口碑必然让它成为7月的黑马,卖个五六七八亿,甚至雄霸暑假档卖个十多亿也绝非难事。
卢正雨戏里戏外都通过努力拼搏从而获得成功。电影之中,卢小鱼在生活的打击下不断成长的经历,说不定也是我们的经历;而电影之外,卢正雨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故事,说不定也将是我们的故事。
只要有爱和梦想,每个人都是绝世高手。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我仿佛看到十年之后,一个喜剧之王的诞生。
③ 如何评价电影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中有一句反复出现的台词——“站着把钱挣了”,这句话用在这部电影本身也非常合适。
《让子弹飞》和姜文之前的几部作品不同,这部作品不再仅仅是姜文个性化自我表达的产物,而是包裹了精心的商业策划和市场包装,但电影依然还是带着姜文浓郁的个人风格,商业化的同时夹带私货,最后拿下了近七亿票房,在当时足以引起影坛轰动。
影片就是在不断隐喻中讲故事,但这一次,观众们都跟上了姜文的节奏。
如果说姜文以往是一个固执的自我表达者,那么这一次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华丽转型,不仅创作出广为大众接受的作品,也依然没有放弃自我对电影的追求。
④ 《八佰》被评为撼动中国影界之作,这部剧对电影产业有何影响
八佰这部电影,从上映之初,就引来了很多的关注和争议,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国内少有的能称之为经典的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有人批评这部电影精致到矫情,把历史上一笔带过的一件事拍成了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有太多傻狗血的地方,有太多与史实有很大出入的地方,但是这部电影确实是赢得了口碑和票房,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我们没有办法去,忽视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对于电影产业会有什么样重大的影响。
战争电影的另类拍法战争电影,未必所有的主角都要高大上,我国以前的电影当中就存在这样的毛病,只要是正面角色就一定是高大上高大全,那种毫无缺点毫无瑕疵的英雄人物,但是在战争面前,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的英雄,每一个人都会有人性的弱点,这部电影就是真实的告诉我们了,这个残酷的现实,这也将是对,以后再拍战争电影的一个重大影响,我们要拍的是战争,我们要拍的也是人。
⑤ 再看《兵临城下》磅礴气势中夹带了太多“私货”
这是所有战争片中最经典的狙击手题材电影。故事讲述的是真人真事——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成名之初的一段故事。故事发生在二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曾经,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扣人心弦的对战环节让我不禁手心冒汗,紧张的氛围和真实还原的场景都堪称二战片中的佳作,我还曾为其写了一首歌。我仍然不会否认这是一部好作品,可是我们对 历史 对 社会 的认知绝不该被电影左右。
长大以后,我又看过两遍,不同的环境下让我对电影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尽管电影已经下映了近20年,但也不得不承认,影片中确确实实夹带了“私货”。一种急于否定苏联一切的思想,这种思想与 历史 上所有战争胜利的核心思想极其不符,甚至可以肯定,这和故事所处背景的 历史 也完全不符。
在瓦西里还是一位无名小卒之时,他要在随机死亡且不能跳河逃走的情况下,越过重重艰险登陆,然后面对两人只有一人可以领到枪,每人都只有几发子弹的可怜处境。可这并非结束,他和无数新兵一样,就这样被强推上战场,然后甘当“敢死队”送人头,直至真正令人作恶的一幕出现。败退之际,他们无路可退,撤退的后果就是被身后的战友疯狂扫射,要知道短短几分钟前,子弹还被强调是何等珍贵。
这样拍摄的 历史 依据是什么?这样的军队最终真的能战胜强大的法西斯德国?不知多少年过去,主流电影国家还在抹黑苏联。不可否认,苏联已经解体近20年,苏联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但苏联绝不是这些电影中所谓的残暴政权。可怕的是,这样的电影在苏联解体疯狂连拍了近十年……
真实的苏联最初是怎样的?一场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解放压迫活动的伟大胜果,相比同时期的欧美,苏联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工业化,当时是海明威、高尔基、罗曼罗兰、毕加索等无数大家们向往的天堂,甚至可以说是世界意识形态的中心。即使苏联后期出现了许多问题,纠错改正能力也不如美国,但是其成就是不可否认的。
导演让-雅克-阿诺的祖国法国在二战时表现如何,想必不用我多说。相比之下,电影上映约十年后,俄罗斯拍摄的《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布列斯特要塞战役或许更全映了二战的真实:泥泞混杂着血迹,伤口印记着战斗,寒冷饥饿中的突然死亡。十年之后,我突然发现,真正好的战争片是让人看完之后一度会再也不想看战争片的作品,而不是忍不住想重复体验这种紧张刺激快感的作品。当然,这样的好作品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曾经的苏联,都有不少。
或许,直至今日,当以美英为首的西方资本将矛头指向我国后,他们仍然对苏联心有余悸,这种心理并不只是他们胜利后的张狂放荡,也有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不安。于是,直至近年还有诸如《切尔诺贝利》这样的作品,剧是好剧,但夹带私货则是必然。讴歌自由的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还没有妇女投票选举权,60年代仍然实施种族区分管理。更何况,真实的战争远比任何二战电影都要更残酷,在战胜时期,普通人认为生命的延续远高于一切,于是才有千百年来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转头重来再说一点,好莱坞大片中宣扬最多的个人英雄主义真的能取胜一场大规模作战?如果没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意志,斯大林格勒可以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我不信。
如果美国全部是白,苏联全部是黑,那么美国的胜利还值得让他们骄傲至今吗?在我看来这种思想和抗日神剧并无不同。可事实上,苏联电影如《战胜与和平》、《士兵之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丑八怪》都是经典之作,整个苏联的艺术、 体育 、工业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着完整的发展轨迹,在 历史 上留下过强大的一笔。
无论你是否喜欢苏联,都无法抹杀 历史 的真实。所以,我不会再看西方拍摄的苏联电影,并非我傲慢,而是我看不惯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