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告白》的主要含义
影片用不同人的告白来串联整个故事,用每个人的角度去诠释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之中涵盖的东西很多,也揭示了一些现在社会中所存在的弊病、教育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理解,所以不能够单纯的用对与错,善与恶来衡量。我们可以说上演这出悲剧的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缩影,最后也没有一个是胜利者,每个人都是痛苦的。少年A把妈妈看作是生命的全部,活着的意义。他也曾经想要用自己的天份和努力去赢得妈妈的关注和肯定,可是现实却是残忍的,现实告诉他,人们似乎对他的发明和努力创造出的成就不感兴趣,而当他上传虐待小猫的视频后却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扭曲一个孩子的心灵,让“恶之花”萌发的,是一个母亲的冷漠,是社会的冷漠。少年B从小在母亲的溺爱中长大,却总是被人欺负,瞧不起。最初的心愿,也只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胆小如鼠的他为了证明自己生命的意义却夺走了另一个无辜的生命,当所有人都责骂他的时候,母亲非但不怪他,反而去责怪别人对儿子的不公平。最后这位母亲也死在神志不清的儿子手中。也许当初人们的一句肯定的话语就能改变这一切,也许母亲不是一味的纵容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还有这部电影中的那位“阳光”的老师,他所做的一切,家访,大声地宣扬着所谓的“善”、“乐观”、“积极向上”,也许更多地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好老师的存在。也只是这场惨剧的催化剂。最可悲的是,明明所有人都知道少年所做的一切是错的,却因为一个“少年法”,让他们逃脱法律的制裁。这些孩子本身想得到母亲的爱,得到他人的肯定并没有错,悲剧的根源是这个社会的冷漠与畸形的纵容。影片的最后,依然没有留给我们一缕的阳光。森口老师用最残忍的方法,完成了她的复仇,教会了少年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这才是重生的第一步……告诉他也告诉我们,当我们真正感到痛的时候,才会知道“痛”到底是什么。电影以最黑暗阴冷的方式,一段段告白为线索,浅层面上探究生命的意义,实则通过上演一个个社会中“我们”的缩影,告诉我们真正的光明,必定来自最深的黑暗处,善恶有时只在一念之间。比起批判,我认为影片更多地是在呼唤黑暗中的一缕阳光,呼吁人性的温暖与光明。这就是我的理解了。
2. 告白电影观后感
电影告白观后感
《告白》
经同学介绍,看了《告白》,抱着很大的期待去看的,刚看的时候只见一女老师在那里独白,很诧异为什么同学会觉得这部片子好看,后来再静下心继续看完时,呵呵,觉得挺不错的,有些小感触,尤其在教育方面。它的剧情不是像现在很多中国电影那么肤浅,情结的跌宕起伏令人在看的过程中很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剧情,曾经听影评家说过,好的剧情,电影也就成功了一半,很明显《告白》就做到了这一点,情结的离奇曲折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会很渴望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部电影总共才一个多小时,当观众对未来故事的渴望多了,就会集中精神看下去,决不会觉得无聊,从而就留下了好评。
下面是我对剧中主要角色的分析:
1悠子老师:是《告白》中绝对的主角,她的告白贯穿着电影绝大部分,她是剧中的核心人物,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她的一次一次的告白,让人一次一次对她很惊讶,对她的性格迷惑不解,她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在看电影时,由对她的同情、可怜变成恐怖、可怕,确实,她的这种报仇方式实在是有点过激了,自己身为一个老师,口口声声说着生命很重要,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但是为了他所谓报仇,却在无形之中伤害了很多人,美月、小直妈妈、、、这让我更加不相信孟子所倡导的“性本善”了。
2修哉:很典型的一个因为父母冷漠而走入歧途的孩子,他所犯的错父母亲教子无方的“杰作”,生下他,却把他抛弃,无情替代了本该对孩子的关怀,在故事的母亲被炸死也算是对自己所犯的错的一种惩罚吧,不过最可怜的还是修哉,虽然冷漠,但是一直还是很崇拜的母亲永远离自己而去了,再也见不到了,活在这个世界更寂寞了。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悠子老师在故事结尾时说的一句“开玩笑的”,这隐喻着修哉母亲没死,但是我还是确信修哉的母亲是已经被炸死了,因为在修哉演讲完作文后要按下炸弹是也说了一句“我开玩笑的”,况且悠子老师连美月和小直妈妈这些无辜的生命都不会在乎,更何况是杀她女儿的妈妈-----间接凶手呢?总之,修哉的人生是可怜的,其实他也不想过这样的人生,他也很想得到父母亲的爱,但是年幼的他,又能怎么猜塌办呢?只能让黑暗的火苗在他内心渐渐滋生,愈长愈旺。。。。
3小直:小直的人生也是悲哀的,从小到大一直被同学骂他笨,从来没有得到肯定,当第一次被修哉肯定时,修哉成了他内心的英雄,于是他决心要帮助修哉,最后犯下大错,杀死了悠子老师的小孩,以致当老师在同学面前揭穿他时,他不敢面对同学,得了心病,终日忏悔中度过,内心的阴影是他受尽折磨。。。
4美月:悠子老师离开班级后,期间有很多部分一直是美月的独白,本以为她是老师心中善良的乖女孩,当知道她是露西娜事穗亏圆件的制造者时,让我大吃一惊,这无疑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不过,当看到她知道修哉的事情并不排斥,而且还很理解,并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给修哉走出黑暗,她又是很善良的。但是上天最终没有因为她的善良而怜悯她,女孩命运是不幸的,死在了阴谋之下,最可恨的是这个阴谋还是她最尊敬的悠子老师制造的。
4小直妈妈:当悠子老师拜访她家,指出小直的是杀人凶手,她义无反顾的说,不是小直的错,看着备受内心折磨的小直,身为母亲的她也很痛苦,于是选择带着儿子去天国,帮他解除痛苦。为了儿子不惜牺牲自己自己的宝贵生
命,表现出了母爱的伟大,当然这种方式过于极端,最后也使她落的不幸的下场,惨死在自己儿子的刀下。。。
对于拍摄技巧的一些愚见:
1一开场时,女老师的很大一短独白来的有点突兀,观众在刚看电影时,精神不死很集中,还要很费力的去听懂老师的独白,尤其是语言不通,还要费力地去理解文字,容易使人走神,但是慢慢地空漏,看懂之后,会消除这种乏味感,尤其是故事发生的结果一次一次的出乎我们的意料。。。
2剧中的灯光一直是阴暗、黑白的。在我的印象中,这是日剧所惯用的手法,整个画面就一直笼照在压抑、沉闷之中,以前看过的一些日本拍的偶像剧也都是用这种灯光。这种方法有好有坏,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这种氛围的,尤其是整部剧看下来都是阴森森、比较沉闷。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韩剧的轻松、清新的画面。当然对于这部剧来说,这种技法配合其剧情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3剧中有很多慢动作的部分,但是显得有点多了,尤其在开场时,教室的混乱的慢动作让人看得时候会觉得很不舒服,有点假,
感触:
小孩的教育很重要,父母对小孩的关怀与孩子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剧中修哉就是很好的例子,母亲对小孩过分的强求,完全不顾及小孩的年龄所能承受的范围,当发现小孩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目标后,最终选择抛弃孩子,这对孩子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小孩需要关怀时,身边却空无一人,渴望得到关怀却又害怕被再一次拒绝绝,日复一日,造成了性格上的扭曲,犯下一些大错,使自己珍贵生命显得毫无价值,随其而来的是无边的痛苦。。。
篇二:《告白》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马海贝同学在班会课上给我们介绍的。虽然在班会课上她把影片从头到尾都讲得很详细,但是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办法抓到影片真正的要点,所以当我因为好奇去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对这部电影还算是一无所知。
在完全没有看影评剧透的前提下,我被《告白》的开头深深吸引了。
画面美得像精致的MV,各种物体的崩坏和人物的动作在慢镜头下、在开头那配合得天衣无缝的背景乐下、即使很微不足道的动作都变得那么华丽彰显。
此片整体的基调是阴沉的,如同一直积云阴霾的天空,时而有雨。
从女老师的第一场告白开始,一直到每个人各自的告白,隐约感到它一刀切开人们内心底层对世界的困惑,将所有黑暗的秘密沿著人性底层,一层又一层的切开。 电影中,每个人的告白不约而同掀开了人性底层最阴暗且最脆弱的一面:以自己的方式制裁学生的女老师,从不懂得尊重生命的天才少年修哉,胆小如鼠的小直,一味溺爱儿子的母亲等等。导演赤裸裸的将现状跟整片冰冷无情的风格划等号,片中宣泄的氛围叫人绝望和抑郁。被奥斯卡提名的《告白》,以独特的视觉魅力和多层次的情节渐进的方式让人倍感新鲜。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提名佳片。
一、 影片四部分及人物性格分析
剧中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森口老师对全班学生的告白,她所在班的两个学生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在课上老师告诉学生们自己要离校了,但是她在那两个人的牛奶里面加了从她丈夫樱宫身上抽取的HIV病毒的血液,同学们就这样知道了杀害老师女儿的凶手,从此他们两个人要被独立了,他们是少年A——修哉,少年B——直树。
修哉,则是很典型的一个因为父母冷漠而走入歧途的孩子,他所犯的错父母亲教子无方的“杰作”,生下他,却把他抛弃,无情替代了本该对孩子的关怀,在故事里的母亲被炸死也算是对自己所犯的错的一种惩罚吧,不过最可怜的还是修哉,虽然冷漠,但是一直还是很崇拜的母亲永远离自己而去了,再也见不到了,活在这个世界更寂寞了。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悠子老师在故事结尾时说的一句“开玩笑的”,这隐喻着修哉母亲没死,但是我还是确信修哉的母亲是已经被炸死了,因为在修哉演讲完作文后要按下炸弹是也说了一句“我开玩笑的”。总之,修哉的人生是可怜的,其实他也不想过这样的人生,他也很想得到父母亲的爱,但是年幼的他,又能怎么办呢?只能让黑暗的火苗在他内心渐渐滋生,愈长愈旺。
说到小直,我觉得他的人生也是悲哀的。从小到大一直被同学骂他笨,从来没有得到肯定,当第一次被修哉肯定时,修哉成了他内心的英雄,于是他决心要帮助修哉,最后犯下大错,杀死了悠子老师的小孩,以致当老师在同学面前揭穿他时,他不敢面对同学,得了心病,终日忏悔中度过,内心的阴影是他受尽折磨。
第二部分是班长——月美的告白。月美因为被同学误会向老师打小报告而和修哉成为了朋友。在一段时间的相处下,月美知道了修哉其实是一个有严重恋母情结的人。但是他怕被自己的妈妈拒绝所以就没有胆子去见她。在月美向修哉说出自己的心声时,修哉却恼羞成怒杀死了月美。
月美,本以为她是老师心中善良的乖女孩,当知道她是露西娜事件的制造者时,让我大吃一惊,这无疑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不过,当看到她知道修哉的事情并不排斥,而且还很理解,并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给修哉走出黑暗,她又是很善良的。但是上天最终没有因为她的善良而怜悯她,女孩命运是不幸的,死在了阴谋之下,而这个阴谋还是她最尊敬的悠子老师制造的。
最后一部分还是森口老师的告白,森口老师从修哉的网站上了解到了他将在下一次的演讲结束时,用自己研制的炸药炸死全校的学生,森口老师把炸弹放到了修哉妈妈的研究室,在按下按钮的瞬间,学校礼堂没有被炸掉,但是修哉妈妈却在实验室被炸死了。
面对悠子老师,我有许许多多的不解与疑惑。她是《告白》中绝对的主角,她的告白贯穿着电影绝大部分,她是剧中的核心人物,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她的一次一次的告白,让人一次一次对她很惊讶,对她的性格迷惑不解,她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在看电影时,由对她的同情、可怜变成恐怖、可怕,确
实,她的这种报仇方式实在是有点过激了,自己身为一个老师,口口声声说着生命很重要,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但是为了他所谓报仇,却在无形之中伤害了很多人,美月、小直妈妈??这让我更加不相信孟子所倡导的“性本善”了。
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与常人无异,内心的告白却都如此惊人,这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阴暗,阴暗包含了所有大大小小的伤口:童年的创伤,成长过程的阴影,以及被人残酷对待的烙印。当阴暗毫无遮掩的被摊在阳光下,心中的弱点也将一览无遗,赫然发现残酷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受伤的灵魂。无法接受自己不被爱的事实,因而夺人所爱,伤人所爱。然而,受伤并不能变成伤人的借口,一个必须借由伤害别人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人,只是更加突显了他的自私与脆弱。
森口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命”字时,提示同学们,生命很重要,但她知道,他们不懂,也正因为她太了解她的学生们,所以她的计划能进行下去。当美好的事物消失时,不是“啪”的一声,而是“砰”地轰然倒塌无情摧毁,于是一连串追问便应声而发,生命该如何得到尊重,亲子师生的关系该如何相处,少年的人格教育、预防犯罪及少年犯罪在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惩罚该如何衡量等等。
二、从影片谈教育
影片结束了,但是其中向我们阐述的问题却是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为什么会有这些悲剧的发生?其实这中间包含了很多社会问题。我将就教育这个话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学校教育。在日本,14岁以下的人杀人是不会被判死刑的,这就促成了一些年轻易冲动的学生禁不住犯罪。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学校就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生命意识的教育。我们需要教育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校纪校规,不能欺负同学,要尊重生命,不管是自己的生命还是别人的,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高校都频频传出自杀或者是被杀的案例,而其中自杀的人一般是因为学业压力和情感问题。他们因为自己学习无法跟上或者是跟恋人分手就无法接受,不想活在世上了,这种轻视生命的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
而对于学校教育中的法制教育这块,我觉得我以前就读的初中就做得很不错。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学校就举行过一次公审公判大会,在大会上警察宣布了好几例因为抢劫,偷窃等案件的处理,其中有一个还是因为蓄意杀人被判了死刑。在宣判时我们就很震惊,因为那个死刑是宣判后立即执行的。还有一个是一个监狱组织的义演。在演出中他们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犯罪的原因,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起了犯罪的心态。在这些关于法治的教育下我们学校也没有出现过什么严重的案件。因为大家都知道犯罪是不会被原谅的,需要付出代价的。
但是在片中老师并没有强调过法制观念和生命意识。一开始就强调的是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比如让他们喝牛奶。在学校里,恃强凌弱的事情也常有发生。就像影片一开始一个男生就被叫到天台去,被网球砸到晕倒,后来,月美和修哉也因为不受班级其他人喜欢而被欺负,直树也因为班级画的诅咒图画而更加神志不清了。在影片最后修哉认为自己的妈妈已经忘记自己了,所以想和学校的人同归于尽,这些现象揭示着我们的学校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然后是家庭教育。家长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一个人在一出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如果在我们年幼时就不在我们身边,那我们的家庭教育就不会完整。爷爷奶奶代替不了父母,因为爷爷奶奶的思想毕竟会与时代有点脱节,而且又不愿意教训自己的'孙子孙女,小孩很容易就会变坏。而爸爸不能代替妈妈的角色,妈妈不能代替爸爸的角色,妈妈在小孩的教育中一般是比较注重小孩的心里想法,有什么心事小孩都喜欢跟妈妈讲,妈妈在小孩眼里一般是温柔的,善解人意的。而爸爸在小孩眼里一般是很凶的,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爸爸往往是唱黑脸的,惩罚孩子。这样,妈妈的善解人意与爸爸的严肃相结合,小孩才能健康地成长。
在修哉小的时候妈妈就嫌弃他,认为他和自己的丈夫都妨碍到了自己的发展,相对于拥有家庭她更希望有事业,所以最后她还是抛弃了家庭,毅然出走。在修哉眼里妈妈是最完美的,但是完美的妈妈却在他那么小的时候离开他了。时间的累积,他产生了很强烈的恋母情结。之后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想引起母亲的注意,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牺牲了那么多相信他和爱他的人。
最后我要讲的是教育者本身。在影片中那个让我又同情又恨的森口老师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影片能进行下去就是因为她的复仇计划。班级的两个学生害死了自己的女儿,她也以牙还牙,借这两个人的手杀死了最爱他们的和他们最爱的人。这样的痛苦她不仅想自己承受还想让那两个杀人凶手承受。如果作为一个单纯的母亲,我觉得她这样做我还是会同情多于恨意。但是她的角色特殊——她是一个教师,她的任务是教育学生,保护学生。但是在她却利用了维特老师对她的信任间接地让直树杀死了自己的妈妈,利用修哉的心理缺陷害死了月美和修哉的妈妈。这样的一个老师简直就成了一个变态的杀手。
我们对于老师的要求是有专业的素质修养,高尚的道德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灵魂工程师,我们要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学生犯错时应该予以教育,如果真的是伤害到自己了也不能像森口老师一样给予这样的报复,这对于学生来说太残忍了。我还是深刻地记着森口老师最后说的一句话:“这就是我的复仇,这才是活生生的地狱。从今开始是你重生的第一步,开玩笑的!”。我把这部电影推荐给了我的好朋友们,看过的人都会觉得这位老师太变态了,不为别的,就为教师这个职业。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老师也是存在的,他们身为老师根本没有保护好学生,而是伤害了学生后还想掩藏自己的过错。就像我看过的一个报道,说是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不小心把一个小朋友给打死了,老师并没有报警或者是送医院而是他小孩的尸体藏到了储藏室,过了几天尸体腐烂才被人发现,在警方调查的时候幼儿园园长还谎称小孩是自己意外死掉的,真是让人为之汗颜。从整体上来看,现在这些教育者里面素质不高的还有不好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素质教育。
三.小结
这部影片对我的触动很大,《告白》最终要传递的主题其实是“爱”。它讲爱的方式与常规恰恰相反——常规思路是用人性本身中的善来表现,以爱表达爱、以爱体现爱。《告白》却是以爱的反面(仇恨、屠杀、反人性)颠覆纲常,却是殊途同归。
3. 每一次剧情发展都包涵深意,《告白》这部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
乍一听,“告白”这两个字似乎和小清新的文艺爱情片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告白》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一个母亲的复仇”就再合适不过了。
森口是一位中学老师,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可是她的女儿却溺水身亡了,施暴者正是森口班里的学生。
当然了,影片中的告白,不止这些,美月的告白,维特老师的告白……导演借影片中各色各样的人,来表达他的内心,展现我们这个社会。
不管观众是否愿意接受,其实导演就是想透过镜头,给观众展示一个没有美化过的残酷世界,来赤裸地展现人性的善恶,这就是影片的深意,也是导演的告白。
4. 《告白》电影影评解析是什么
本片试图隐藏的思想主题的根底是对现实的真实描述,对倾斜的社会进行警告,对乳臭未干的人文主义进行冷嘲热讽,令人体会到现实生活的彻骨寒意。
全片结尾处,转暗的银幕中,松隆子所讲述的最后的话语正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体现,可以说,这是为傲慢的官能感觉渲染上颓废色彩的名句。
基本信息
《告白》是一部2010年日本电影,根据小说《告白》改编而成。中岛哲也执导,女演员松隆子主演。电影讲述了某一天森口悠子发现其爱女被杀害在学校的游泳池中。尽管该起事件被断定为意外死亡,但森口却向学生们宣告犯人就在班中,并展开了自己的复仇。
2011年,该片获得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
5. 日本电影《告白》导演中岛哲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部剧表达了什么思想
中岛哲也不是一个多产的导演,平均两年才出一部新片。中岛哲也善于在电影中营造童话世界的氛围,即使是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样悲惨的故事也能拍得如喜剧一般轻松,似乎中岛的电影都会在片头就给出一个鲜明的风格取向。
用十分唯美的镜头去表现残酷的,甚至是暴力的镜头。可以利用慢镜头清楚地看见人物死亡鲜血飞溅的细节,物品的分崩离析。这些镜头在提醒人们这部阴郁作品本质的同时,表现出了一种崩坏的美学,很让人感动。导演精致的构图以及独树一帜的美学品味带来了一种奇异的视觉享受
对于色调的把握也十分精准,冷色调作为主色调一直存在着,引领全片的氛围。中间穿插的暖色的片段与现实相对比是多么的讽刺。
6. 《告白》这部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 剧情发展有哪些深意看了一遍没看懂。
早在千八百年前,孔自老人家就告诉我们,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但很多人理解为做人应该以德报怨。即便是不必要的牺牲也应该原谅和理解。日本《告白》这部电影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做错了就是做错了,别把世界想象的那么美好,要用正义进行惩罚。
剧情的发展是很慢的张开的,就像一张网,慢慢地裹紧裹紧。每个人都分段式的诉说他们的故事,让整部电影的脉络一点一点清晰,但又无可奈何。剧情之所以这样写,或许是作者想让别人看到一个恶意是如何产出的,家庭和社会对此有着怎样的责任。
7. 电影《告白》是对生命的深刻讨论和震撼,它究竟讲述女主怎样复仇的故事
《告白》这部电影,并非如人们常规见到这个词的意思那样,而是每个人心声的告白,影片是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来将故事拼凑完整的,我们不但能从中还原事情的真相,也可以看到每个角色的心理活动。那些自私,残忍,阴毒,痛苦和失落因而都可以清晰呈现出来,不得不让人细思极恐。下面就来简单梳理一下剧情。
身为中学班主任的单身母亲森口悠子发现自己4岁的女儿森口爱美在学校游泳池忽然溺亡,尽管警方调查的结论是属于意外,但细心的悠子经过自己一番调查之后还是发现了女儿真正的死因,并查出来凶手就是自己班上的两个学生。囿于少年法的保护,悠子清楚的知道两个未成年的犯人即使被检举也不会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经过一番设计,悠子决定利用班上的同学展开自己的报复。
8. 《告白》这部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剧情有哪些深意
《告白》是一部2010年日本电影,根据小说《告白》改编而成。电影讲述了某一天森口悠子发现其爱女被杀害在学校的游泳池中。尽管该起事件被断定为意外死亡,但森口却向学生们宣告犯人就在班中,并展开了自己的复仇。剧情深意在于人之私欲究竟有多可怕,谁也说不清楚,越是内心软弱的人越是会欺负弱小以欺骗自己的人格。
在电影《告白》中,镜头的移转似乎不曾停歇,也不聚焦在特定人物身上,偶出现在某些冲击性的关键时刻的面部特写尽头,似乎就象征着复仇的杀人预告。在故事的行进中,整部电影似乎紧紧扣着报复和背弃这两个暧昧的主题。
中岛并不预设立场去判断孰是孰非,而是有意去除原著中较为带有西方宗教意味的段落标题,让故事一段段地连结着所有人物的自白以及对于他人的报复,反覆地让被害者成为加害者又成为被害者,就这么绕了一圈再回到原点。
9. 每一次剧情发展都包涵深意,《告白》这部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
《告白》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日本电影,讲述了一个母亲的复仇故事。
如果不妥善对待自己心中的阴暗,一切都将变得难以控制,这也是《告白》用跌宕起伏的剧情搭筑起来的,想要让观众领会的真意。
10. 日本电影《告白》到底讲什么有点看不懂
以前看过,只属于比较暗黑的电影了,老师的孩子被她班里学生两个学生恶作剧给害死了,然后她就利用人的恐惧心理,虽然没有正面报复,但是最后这两个学生的下场都超级惨。。。
1、《告白》说的是少年们的自我意识膨胀到无法自控的程度,而失去了犯罪意识。由此带出了一个小群体中的集体式疯狂以及扭曲的母子关系等等。
2、 这是根据同名小说投拍,电影基本没有多大改动,不能用电影镜头表现出来的,也用独白表现了。人物的精神状况啊,起因发展结果都很连贯,而且刻画的很有说服力。
3.、导演也是个很能用镜头说话的人,这跟他是从广告出身有关。背景音乐用了Boris、Radiohead等乐队的歌曲,OST太出彩了,没法用言语表达。首推电台司令的last flowers。其次是日本摇滚乐队Boris的那首《にじむ残像》,近乎惊艳了。
4、37名学生,平均13岁,一直很佩服日本的童星在如此小的年纪都能挑大梁出演而且演技不俗(譬如mother里的芦田爱菜)。尤其这个电影里,37个学生在知道同学杀了人后,依然能在阳光下嬉戏打闹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
总结:这是部典型的日本电影,暴力美学趋于极致,极其小清新的表达了一个极端压抑的故事。你会有看着惊悚片里的青春片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