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英雄>>的主题
主要就是改编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英雄》电影,张艺谋导演--武侠巨片.
片名:英雄
英文片名:Hero
又名:
国家/地区:中国
区域:中国大陆
出品: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 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精英娱乐有限公司
发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
类型:武侠 爱情
导演:张艺谋
编剧:李冯 张艺谋 王斌
制片:李冯 张艺谋 王斌
主演:李连杰 梁朝伟 张曼玉 陈道明 章子怡 甄子丹
分级:美国PG-13
片长:96分钟
上映时间:2002年12月14日
全部剧组成员:故事原创: 张艺谋, 李冯, 王斌
编剧: 李冯, 张艺谋, 王斌
文学策划: 王斌
摄影指导: 杜可风
武术导演: 程小东
美术: 霍廷霄 , 易振洲
服装-人物设计: 和田惠美
录音: 陶经
剪揖: 翟茹
作曲: 谭盾
制片主任: 张震燕
剧情: 一、秦宫,黑色。开篇。
战国末期,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王嬴政(陈道明饰)怀着一统天下的抱负,却成为众多刺客的刺杀目标。
这一天,嬴政将要召见一位名叫无名的小官吏(李连杰饰)。无名一袭黑衣,气宇轩昂,走进青黑色的大殿。
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空的一座皇宫。没有宫女侍卫,没有任何装饰,一派肃杀之气。嬴政一人高居王座,与无名遥遥相对。
自从三年前的某一天,两名刺客冲破三千侍卫的阻挡,杀入殿内,嬴政就一直处于深深的恐惧之中。为了不给刺客以藏身之处,这个大殿成了世界上最空的一座皇宫。甚至侍卫,也只能守候在殿门之外。
除非,谁能够像无名这样,杀死嬴政的心腹大患。
[无名,与嬴政遥遥相对,开始讲述他如何杀死嬴政的第一个心腹大患,刺客长空(甄子丹饰)。]
二、棋馆,黑色。无名的讲述。
雨天,棋馆里,在盲人老者的抚琴声中,长空击败秦国七大高手,正待走出棋馆,无名一声断喝留住了他。"慢!"
古筝声中,雨水顺着棋馆青黑的屋檐流淌,两个黑衣人上下翻飞。状如舞蹈,然而却是一场生死角逐。
无名一剑刺出。与剑的快速相比,雨珠的滴落变成了缓慢的滑行。
长空倒地。
【杀死刺客长空者,能近秦王百步。重赏之余,无名获准与嬴政相隔百步。他开始讲述如何杀死令嬴政三年不能安寝的另外两个心腹大患,刺客残剑(梁朝伟饰)与飞雪(张曼玉饰)。】
三、赵国,红色。无名的讲述。
无名一身红衣,以向残剑求字为名来到残剑飞雪隐居地,赵国书馆。残剑正在沙地练习书法。尽管一身红衣,却掩不住他一脸的落寞。如月也是一身红衣,侍奉在旁。此时,秦军大兵压境,箭如飞蝗般扑来。藏书阁众人纷纷中箭,未中箭者却依然坚持练习书法。赵国书法正是以刚烈而著称的。
箭中,残剑奋笔疾书。
飞雪无名奋力挡箭。
箭阵停了。残剑写完了他的字,是一个血红的"剑"字。
为对付两大顶尖高手,无名决定采取离间计。他与二人相约比武时说,长空在被自己杀死之前,托他转交给飞雪一样东西。
在把那样东西交给飞雪的同时,无名把嫉妒也放在了残剑心里。
是夜,残剑撕开如月的衣裳。如月放肆地笑着,仿佛笑给飞雪听。
嫉妒是拌着蜜汁的烈性毒药,这种毒药没有解药。当无名精心炮制的这份毒药终于发作时,飞雪的剑穿过木门,残剑颓然倒地。
凄美的黄叶林,如月向飞雪寻仇。她们仿佛在刀刃上踮起足尖,展开绝望的舞蹈。黄叶在飞旋,扑打着她们,仿佛那令人窒息的爱情。只有当她们在黄叶林之巅飞行时,蓝天偶然呈现,却更快地被她们或将她们抛弃。
如月一次次发出绝望的攻击,她惨淡的青春,曾经只被一个男人而照亮了一瞬间。而现在,她只想让这所谓的青春被仇恨全部点燃,然后烧尽。
她只是个侍女,她只能拥有一个侍女的武功以及全部的悲哀。
她被结果了。
一切都变得血红,那曾经的黄叶,那曾经的蓝天,都沉浸在一片血色之中。
飞雪也因此心神大乱,被无名一剑刺死。
【无名讲完,将巨幅"剑"字献予秦王。嬴政宣布更丰厚的重赏。同时,无名获准与嬴政相隔十步。在他们之间,烛火向着嬴政燃烧着,呼呼作响,嬴政突然说,无名,你在撒谎。】
四、蓝色。嬴政的猜想。
三年前,嬴政曾与残剑飞雪有过难忘的较量。在嬴政的印象之中,残剑、飞雪颇有侠者风范,怎么可能如无名描述得那样狭隘,受情欲所困?而最大的可能是:
无名也是一名刺客!
无名练下一门"十步一杀"的独门武功,这种武功可以在十步之内迅速致对方以死地。但是秦宫戒备森严,只有杀死著名的刺客长空、残剑、飞雪,才能够获得近嬴政十步的机会。
长空,其实是无名的朋友,甘愿自杀。棋馆一幕,其实是两人商量好,在秦国捕快面前上演的一场好戏。
残剑与飞雪为保全对方,争先赴死,而终于被飞雪偷袭成功,飞雪偷袭刺伤残剑,孤身赴死。
嬴政还猜想,残剑与无名在九寨沟的湖畔还有过一次真正点到即止的君子间的比武。
湖面飘浮着小亭,飞雪的尸体躺在那里。两个男子,轻柔地飞过湖面,有如翩翩惊鸿。他们仿佛是在水面上进行着忧伤的舞蹈。为了不得不的使命,必须让爱与柔情漂流。
【巨大的"剑"字下面,嬴政讲着他的猜测,还有他将要统一天下的抱负。"那将是一片大大的疆土。"在他与无名的十步之间,烛火呼呼作响。嬴政接着说,"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出来的吗?我从这烛火中感觉到了杀气。可是,"他又怀疑地问,"为什么,它又开始摇摆?"】
五、绿色,白色。无名讲述真实故事。
三年前,残剑飞雪联手刺秦。
那时的秦宫,还有着巨大的绿色幔帐。然而,当他们闯入这绿色幔帐的秦宫,见到嬴政时,残剑却放弃了。在漫长的练习书法修习武功的过程中,残剑领悟了什么。
飞雪为此三年未同残剑讲一句话,她不肯原谅,他那功亏一溃的收手。
现在,无名又一次在他们面前提起"刺秦"两个字。
藏书阁,无名演示着他精准的剑法。他的剑精确地剖开一杆纤细的毛笔,穿过笔尖。他的剑能够准确地穿过人体的两个穴位,从而保证被刺者当时的倒地只是一时的假死状态。事实上,长空并没有死。而残剑和飞雪也可以不必死。
然而,毕竟这仍然是冒险。
次日,残剑飞雪赴约。路上,两人都准备动手,但到底是飞雪抢了先,残剑眼睁睁地看着飞雪赴死。
在无名奔赴刺秦之路时,残剑拦住了他,在地上写了两个大字。
六、秦宫,黑色。
是哪两个字?
"天下。"
在这两个字面前,个人的仇恨似乎显得微不足道。这正是无名与嬴政之间的烛火摇摆不定的原因。
嬴政将剑掷在无名桌前,说:"你选择吧。"
而当他背过身去,面对残剑写下的那个巨大的"剑"字时,嬴政忽然明白了残剑在三年前领悟到的东西:
"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
"第二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第三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
无名垂下了双手。
他转过身去。
他走出大殿。
他来到黑色的宫门前。
而三千黑衣侍卫皆已涌来。一片涌动的黑色中,他们的红色的帽缨星星点点,分外醒目。
"杀,还是不杀,请大王定夺。"
嬴政沉呤着。
"若不杀,则有违大秦律令,有碍统一大业。"
声潮汹涌。
嬴政手向下一挥。
万箭齐发。
七、雅丹地貌,白色。结局。
消息终于传来。飞雪恼怒地挥剑与残剑比拼。终于,飞雪一剑刺出,残剑却并不躲避,坦然承受。
没有鲜血流出,因为一切都是那样洁白。
飞雪自杀。
"残剑飞雪,人不离人,剑不离剑。"
那里,帝王实践了"天下"的理想。无名被隆重其事地厚葬;
这里,他们实践了不离不弃的诺言。风吹动了他们洁白的衣袂。
㈡ 如何评价民族英雄如何评价影片《英雄》的主题思想
所谓民族英雄,应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受到外来侵犯(包括主权,经济等方面),为捍卫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为了同胞而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比如说为台湾驱走荷兰人的郑成功。但是对于古代抵御不同政权,民族的优秀人物是否属于民族英雄争议颇大,比如近年来有人称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理由是他所抵御的金国仍然是我华夏子孙。
不知道你说的《英雄》是不是指张艺谋拍的电影而不是别的,这部电影突出的事真正的大义——和平。秦王虽然暴戾嗜杀,惨灭六国,弄得华夏民族伤痕累累,可这却是结束春秋战国几百年纷争不断的唯一方法,只有一统才能真正的换来和平。也表达了无名,残剑等人为了天下和平,苍生的希望而放弃自己的复仇,尤其是无名更是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换来将来的大一统和平的大义精神。
㈢ 张艺谋英雄中心思想是什么
《英雄》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TIX2l1rceFs1qaydQ3Z8zA
《英雄》是张艺谋执导的武侠电影,由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于2002年12月14日上映。电影主要讲述战国末期,七雄并起,惟秦国最为强大,急欲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为对抗秦国的吞并,六国各地侠客欲刺杀秦王的故事。该片中国内地票房达2.5亿元人民币,是2002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全球票房共计1.77亿美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
㈣ 急求!!张艺谋《英雄》影评
毋庸置疑,《英雄》是张艺谋最具争议的电影作品。最有意思的是,《英雄》在国内外之大相径庭的评价和口碑。国内的影评人和观众对这部电影多持负面态度,统一的认为这部电影缺少内在精神价值判断,充斥艺术灵魂的空洞,华丽有余而内容不足;而西方媒体和观众却视这部电影为神作,例如我一个画画的美国朋友认为此片是他看过最好的非英语电影,用“无尽的诗意”和“纯粹的艺术想象”去赞誉它。
官方信息来看,美国《纽约时报》曾用整整两个版面报道这部电影,称“《英雄》这部电影经典得就像中国的《红楼梦》,也是我们美国奥斯卡的无冕之王。” 而在2005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2004年全球十大最佳电影”里,《英雄》更是排名第一,成就了华语电影首次问榜登顶的神话。
这样的口碑差异是值得研究的。张艺谋曾在一次访谈里说,从《英雄》开始,他的大部分电影都不叫观众满意,而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张艺谋。用他自己的原话就是,“这电影搁在别人那儿,都是好电影”。
这句话也很令人回味,道出了观众对于大导演的艺术期待,你是张艺谋,你就应该水平比别人高;同时,也反映出观众对于导演“人艺合一”的期待,超生风波,包括接手奥运会开幕式,都让张艺谋的影迷对于一个艺术导演的纯粹性打了折扣。
但话说回来,就《英雄》这部电影本身而言,它真的有国人批判的那么差劲吗?
首先,我认为有几点是可以作为客观评价这部电影的基础。
第一,“武侠”的概念是主观的。没有一个今天的人是真的生活过在一个“武侠”的世界里的,也有没有一个字典或一本教课书来给出“武侠”这一含义的标准解释。所以,人们对于武侠的理解都是基于文学、美术、影视等人为创造的、间接建构的信息,那么,这个“武侠”的概念和观点就是绝对主观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武侠”,一千个“江湖”。张艺谋拍的是一个自己臆想里的“武侠”精神,所以,有人叫好,有人批评,是很正常的。
第二,“武侠”不是张艺谋成长的世界,也不是他骨子里的精神。张艺谋是个典型的“中国式”导演,他的成长环境、审美品位、艺术理念,都是很传统的,中国式的大红大绿,透露着人多、地大、黄土高坡的壮美和豪情。所以,类似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传统文化的、乡土环境的、内陆气息的、现实主义的电影题材才是张艺谋根子里的东西。他深有体会,包含情怀,所以这类题材的电影他拿捏得当,立意深刻,饱受好评。较徐克这样的导演而言,《英雄》想表达的武侠世界绝对不是张艺谋的主场,也不是他的专长,所以电影拍得不进油盐滋味,可以理解。
第三,《英雄》是张艺谋的野心之作。不可否认的,张艺谋拍《英雄》是受到了李安的《卧虎藏龙》的影响,他也想拍一个叫西方人大开眼界的视觉奇观,并进军好莱坞,最好能拿个奥斯卡。新千年后的张艺谋,已经凭借《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包括《我的父亲母亲》在国内获得了无数的声誉,已经是国内一线大导演,于是野心放大,想征服国外市场,也是情理之中。这种国内大导演想在国际市场获得认可的心态在后来的冯小刚身上体现的更明显。作为一个卖座但不得奖的导演,冯小刚自己也坦言,《夜宴》算是他进军国外、企图得奖的野心之作,最有趣的是《卧虎藏龙》、《英雄》、《夜宴》有一些一以贯之的元素,例如章子怡的形象,谭盾的电影音乐(这三部电影音乐完成了谭盾自己的“武侠三部曲”)。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明确,张艺谋拍《英雄》的主要目的是给外国人看的。他选择了一条自己不擅长走的题材道路,目的是证明自己的视觉艺术控制力,至于结果怎么样,我们细细来看。
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内地有一整个时代的电影观众都是在张艺谋那写意又写实的电影里成长的。例如我爹,是绝对的张艺谋脑残粉,视巩俐为心中的第一女神。他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等电影,叙事风格充满了中原文化的豪气,讲究的色彩和构图形成了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的电影注重寓意、象征意味丰富,这个陕西汉子用朴实的独白和激情的画面讲述了一些我们文化“根”里的东西,剖析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命运。所以,当2002年,这个黄土地导演用巨星云集的商业大片描述一个虚幻的“武侠”故事时,人们都惊讶了。无论是题材,还是制作,《英雄》都一反张艺谋电影的常规,打破了人们的预期。
这部电影斥资3000万美元,成为了当年投资最高的中国电影。在演员阵容上,此片汇集了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陈道明、甄子丹这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当红影星,就连电影主题曲的演唱者也是天后王菲。这种制作阵容放在今天也是十分可观的。最终,这部电影在国内的票房高达2.5亿人民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票房过亿的影片,创下了无数个历史奇迹。两年之后,电影于2004年八月在北美地区上映,连续两周夺得票房冠军,全球票房达到1.77亿美元,这种华语电影在好莱坞地区的骄傲成绩至今也非常可观。
所以,就中国电影进程来看,《英雄》毫无疑问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自此之后,中国电影拉开了商业大片的时代帷幕。砸投资,拼明星,狂宣传,这开始成为一种商业操作的模式。
于是,电影观众在大量的“大投资”、“大明星”、“大烂片”的恶性循环里感到失望,也开始埋怨起这种大片模式的怨始作俑者,张艺谋的《英雄》。
我个人就十分怀念八十年代末中国电影的诚挚时期。有张照片我记得清楚,画面里有三个光着膀子站在高粱地里的男人,分别是莫言、姜文,还有一个带着一身黄土、笑眯了眼睛的导演张艺谋。
但话又说回来,撇开导演的个人野心和商业大片的操作,《英雄》作为一部电影又如何呢?
《英雄》的故事情节简单得几乎可以不用复述,张艺谋版的“荆轲刺秦王”,在电影语言里描写了一个“讲故事”的故事:刺客无名背负着刺秦的使命来到秦王面前,为了完成自己十年练就的“十步一杀”的绝技,他需要长空、飞雪、残剑三位刺客的牺牲而接近秦王。电影的整个架构就在无名与秦王二人的对话中产生,回忆和现实不断交织,真实和谎言相互交错。几位刺客的形象在风格化的色彩叙述分支中不断丰满成型,秦王的回忆和猜想也推进了故事的进展。最后,无名受到残剑“天下”概念的启发,在与秦王面对面的交涉之后,决定为了天下的大一统而放弃刺秦的任务,牺牲自己,最终完成了故事对于历史上秦国统一天下的结局对接。
这种电影构成和叙事模式展现了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西方世界颇为流行的多视角、分段式叙事,展现了同一故事的不同角度,刻画了不同人物在同一事件中的各自经历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叙事模式给予了观众多元化体验的可能,完整了单一叙事中的情感缺口;同时,在哲学思想上,也表达了艺术家对于“真实”和“体验”的辩证关系、复杂结构的反思,试图用多人、多角度的私人化体验去拼贴一个集体事件的“真实”外衣,从现象学的角度去考量个体和群体的联系。
所以,《英雄》的电影模式虽谈不上新奇,但却是中国电影在传统叙事模式上的突破,也展现了中国导演在西方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产生的艺术实验。
这种多线多角度的分段叙事成为了《英雄》故事本身的情节矛盾,到底哪里是真实、哪里是谎言成为了无名和秦王斗智斗勇的交锋,它们的互补和互斥也成为了观众思考的主题。
西方导演在使用分段叙事、多角度回忆的电影创作时,多习惯于用文字标题来提醒观众,最著名的例子要算鬼才导演昆丁·塔仑蒂诺的《低俗小说》。这部电影由“文森特和玛莎的妻子”、“金表”、“邦妮的处境”三个故事,加上序幕和尾声这五个部分组成。风格化的字体和标题的运用把这五个环环相扣的小故事分隔开来。这种由标题统领的“环形叙事”的结构成为了电影史中的经典,其中标题的运用也影响了好莱坞的类型化影片的发展。这种文字标题的使用既体现了导演的个人风格,更体现出了美国主流文化里受到自六十年代后的“波普艺术”的影响,文字和语言在视觉艺术里的直接参与表达了以广告为主的大众文化和商品经济对于流行文化的入侵。
而张艺谋作为中国导演,在进行风格化的分段叙事时,没有采用“文字标题”的手段而是使用“色彩”这一元素对不同主体的故事进行分割。这既符合中国文化里内敛写意的气质,点到为止而不必点破,也符合导演个人的审美喜好和一贯创作风格。张艺谋的色彩美学在这部电影里发挥到了极致:色彩不仅仅成为了渲染电影情绪、人物心情的元素,色彩更是成为了电影情节推动和故事逻辑构成的主角。所以,色彩分段叙事成为了《英雄》的巨大视觉标识,让人们记住了张曼玉和章子怡在黄色树林里决斗时的红衣飘飘,也让人们记住了李连杰和梁朝伟在碧水山峦上对战时的侠气青衣。
电影的色彩分段叙事主要分为四大色块:
第一块是黑色主题,主要为无名和秦王在现实主线中的色调,这个黑色的主线贯穿电影始终,从二人的衣服发饰,到秦宫大殿内的摆设,到卫兵大臣们的一众黑色,都象征了那个铁器时代的风貌,秦国的威严和历史的残酷;
第二块是无名讲述的第一个故事,以飞雪、残剑在赵国书馆的红色基调为主,红色映照着这个故事中对于爱欲的描写,体现着爱、恨、占有、嫉妒等激烈的人类情感;在另一方面又伴随着秦军大部队的箭雨腥风,红色象征着历史兴衰灭亡的血液,而与朱砂这一书写材料的颜色相呼应,又在情感上体现了导演对于文化血脉这一重要情怀的暗指;
第三块叙事主要由秦王的回忆和想象讲出,以三位刺客的蓝绿色调为主,刻画了一个仙气十足的境界,水蓝色既表现出秦王内心世界的缜密心思、镇静强大,又在气质上体现了残剑飞雪这一对侠义眷侣的超脱世俗的气质,在形式上模仿山川、江河的流动与飘逸,也包含了秦王对于侠情义胆的崇敬,对于胸怀坦荡的剑客精神的尊重;
而最后一个色块是表现真实世界的白色叙述,白色在本意上体现出真实,本质,干净,统一,既是最简单的存在,也是最难得的纯粹。光可以看作是白色的,水可看作是白色的,风可看作是白色的,白色构成了这个复杂世界的基本元素,导演在赋予真实以“白色”的外衣之时,也在对这个意义复杂的存在基本付诸个人化的思考。
这种极其风格化的叙事方法给张艺谋带来了两极式的评价。热爱这种极度写意化、舞台化表现手法的人对这部电影的赞美滔滔不绝,称《英雄》成就了电影视觉世界的空前美景,其色彩的运用媲美黑泽明的电影经典《乱》。而习惯于张导早期电影的观众则失望于美丽的视觉世界里缺少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对于这种虚无武侠世界的浅层诠释也让他们无法在所谓的“天下”概念里找到人物转变的合理解释。
而这种“所见”与“所感”之间产生的巨大不平衡正是《英雄》这部电影饱受争议的原因。
西方观众因为缺少对于秦国大一统历史的了解,抱着对于武侠世界的无尽想象,惊叹于这个诗意暴力美学里的世界。面对这个他们并不了解、少有熟悉的东方环境和侠义精神,他们选择完全的相信,赋予充足的尊重。可以说,西方观众多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去观看这部影片,选择沉浸和融化在那个美丽而遥远的精神世界里。
而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人们本着对于“荆轲刺秦”的个人历史观,对于“武侠”精神的自我理解,对于张艺谋电影的心理期待,都是带着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去观看这部电影的。还是那句话,西方世界里,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英雄》放在中国观众的眼光里,也正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武侠”,一千个秦始皇,一千个无名,一千个“英雄”的定义,一千个“天下”的价值观。这种丰富的背景知识和情理常识让中国观众很难在张艺谋给出的唯一答案里找到最让自己信服的解释。
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尼采曾将古代艺术分为两类,一类是阿波罗式的艺术,指的是理智的、规则的、文雅的艺术;第二类是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所指的是混乱的、无序的、疯狂的艺术。
而阿波罗式的艺术代表着知识分子理智的反思,而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则源自于人类的心理潜意识。这两种艺术形式与代表它们的神一样,都是宙斯的儿子,彼此互不相容,但又无法分割。
尼采认为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含有这两种基本的表现性质。而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狄俄尼索斯式的:在视觉表现上,它们突出地呈现了鲜艳的色彩、扭曲的形式;在技巧上,注重形式的表意、表情绪,创作基于感觉,而不基于理性。所以,广义的讲,表现主义是指任何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而从这点看来,张艺谋的《英雄》确实用他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表现主义的内涵。
电影的浓烈而分明色彩风格化叙事尤其体现了此片的表现主义手法,而这几段小故事都源自于单一人物的回忆或是想象,这又符合了表现主义的感性特征,反映了一个私人化的潜意识视角。
所以,从某一层面上说,基于这种私人化叙事的语言要求,逻辑思维和现实反思并不是电影镜头要表达的中心,在这种写意抒情的语言环境下,苛求表现主义电影的现实反思功能是有些多余的了。就如同其他表现主义电影那样,张艺谋在《英雄》的故事里强调的是观众的直觉感受和他艺术的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不对现实理性做出评价,崇尚的是一种类似原始艺术的非实在性的、装饰性的美,并求在浓烈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中创造出一种极端纯粹的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的艺术风格更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这种基于尼采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作本身就是会遭受到社会质疑的。
这种只表现私人内心、体现情感宣泄的作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体现了虚无主义精神的本质,在影像世界里只关注异化精神的表象而不去反思现实世界的矛盾。虽然人类的共性是企图在现实中找到精神的安慰,逃亡不可避免的冲突,但这种类似精神鸦片般的艺术手法无法揭示生活的真谛,无法给我们的真实世界提出有力的反思。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觉得《英雄》这一电影,只有华丽夺目的外表,但无深刻的精神内核的根本原因。
但是,这种源自于表现主义本身的界限不能完全否定《英雄》作为电影的艺术价值。相反,《英雄》这部影片之所以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历史性的成功,正是源于此片对于表现主义影像的较好诠释。在这种创作精神下,故事的文化内涵和人物的精神世界跨越了语言障碍和东西文化的差异,感染了处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中的生命个体。
通常说,表现主义电影的导演都在创作中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和视觉安排,在构图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这一点在《英雄》中体现的极其明显。
总的来说,四大色彩板块的安排就体现了四条人物主线的情绪和意义,这种通过颜色完成的精神暗指是超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的,让中西方的观众在情绪和心理上都能读懂人物的发展和情节的走向。电影的移动影像被设计平面艺术一般地精心对待,对于居中、对称、平铺等画面结构的安排也展现了视觉语言的力量。
例如秦王大殿内的完全对称象征了秦王的严谨和画面情绪的紧张,秦王在镜头里的居中体现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威,凝聚了剧情的张力。
而表现主义电影里常用的人物特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镜头也在《英雄》中有突出的表现。在许多打戏中,导演刻意放缓了电影的镜头速度,用慢镜头去特写人物表情,中国功夫在如梦如幻的服饰帮助下成为了令人沉醉的舞蹈,而主要人物的一颦一笑更是让人记忆深刻,这种放大式的表演增强了影片的风格化和戏剧性。
而对于环境的渲染则可以看做是对于人物行为和人物内心灵魂的解释,力图揭示人物行为背后的情绪和社会原因。这一点从导演对于“沙漠”、“山水”、“树林”等几个重要场景的安排就可读出。在大漠中出现的那几次交锋,包括最后残剑飞雪的殉情,都展现了人物个体在大环境里的渺小和悲剧意味,体现了中原历史的残酷,人物心境的苍凉之态。
而在那场无名和残剑在意念中进行的湖中大战里,九寨沟的迷人景色更是把这种意念之态推向了极致。在这种如梦如幻的画面中进行的打斗更多的是一种礼仪,一种对话,一种对于逝者的尊敬,和一种对于武侠精神的致意。那片山水呈现出永恒的宁静之态,超脱了个体生命的爱恨情仇,展现了自然之超越人类的广阔和纯粹,这是对武侠意境和中国山水写意的重要体现。
在这些导演艺术化处理的主观镜头里,客观的写实已经不是电影叙述的主要目的,情节和逻辑的分析让位于情绪和意识的描绘。《英雄》的故事本身就是在探讨“讲故事”的私人化和主观性,而电影镜头展现的也正是这种艺术处理后的“主观的现实”。
这种主观的现实让西方观众简单易懂地看到了中国山水诗意的美,武侠世界的潇洒和无奈,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远。在剧情的推进中,还顺带介绍了武功与琴韵的相通,让西方看到了“大音希声之境界”;揭示了书法和剑法的相似,传达了“靠手腕之力与胸中之气”的统一;同时还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秦国统一度量、统一文字、最后统一天下的文化结果,等等这些内容都让西方观众在看得着迷的同时看到了点中华文化的皮毛。
所以说《英雄》作为一部拍给外国人看的电影,我认为它的使命是完成了的。
形式的壮美附带着中华文明的情韵被西方人欣然接受,这个结果是理想的。如果真的能让所有中国观众也能在这个表现主义的主观世界里读出点现实主义批判的深刻含义,那么《英雄》也许真的可以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完美的作品了吧。
㈤ 如何评价张艺谋电影《英雄》
《英雄》在国内外之大相径庭的评价和口碑。国内的影评人和观众对这部电影多持负面态度,统一的认为这部电影缺少内在精神价值判断,充斥艺术灵魂的空洞,华丽有余而内容不足;而西方媒体和观众却视这部电影为神作,例如我一个画画的美国朋友认为此片是他看过最好的非英语电影,用“无尽的诗意”和“纯粹的艺术想象”去赞誉它。
第一,“武侠”的概念是主观的。没有一个今天的人是真的生活过在一个“武侠”的世界里的,也有没有一个字典或一本教科书来给出“武侠”这一含义的标准解释。所以,人们对于武侠的理解都是基于文学、美术、影视等人为创造的、间接建构的信息,那么,这个“武侠”的概念和观点就是绝对主观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武侠”,一千个“江湖”。张艺谋拍的是一个自己臆想里的“武侠”精神,所以,有人叫好,有人批评,是很正常的。
第二,“武侠”不是张艺谋成长的世界,也不是他骨子里的精神。张艺谋是个典型的“中国式”导演,他的成长环境、审美品位、艺术理念,都是很传统的,中国式的大红大绿,透露着人多、地大、黄土高坡的壮美和豪情。所以,类似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传统文化的、乡土环境的、内陆气息的、现实主义的电影题材才是张艺谋根子里的东西。他深有体会,包含情怀,所以这类题材的电影他拿捏得当,立意深刻,饱受好评。较徐克这样的导演而言,《英雄》想表达的武侠世界绝对不是张艺谋的主场,也不是他的专长,所以电影拍得不进油盐滋味,可以理解。
第三,《英雄》是张艺谋的野心之作。不可否认的,张艺谋拍《英雄》是受到了李安的《卧虎藏龙》的影响,他也想拍一个叫西方人大开眼界的视觉奇观,并进军好莱坞,最好能拿个奥斯卡。新千年后的张艺谋,已经凭借《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包括《我的父亲母亲》在国内获得了无数的声誉,已经是国内一线大导演,于是野心放大,想征服国外市场,也是情理之中。这种国内大导演想在国际市场获得认可的心态在后来的冯小刚身上体现的更明显。作为一个卖座但不得奖的导演,冯小刚自己也坦言,《夜宴》算是他进军国外、企图得奖的野心之作,最有趣的是《卧虎藏龙》、《英雄》、《夜宴》有一些一以贯之的元素,例如章子怡的形象,谭盾的电影音乐(这三部电影音乐完成了谭盾自己的“武侠三部曲”)。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明确,张艺谋拍《英雄》的主要目的是给外国人看的。他选择了一条自己不擅长走的题材道路,目的是证明自己的视觉艺术控制力,至于结果怎么样,我们细细来看。
就中国电影进程来看,《英雄》毫无疑问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自此之后,中国电影拉开了商业大片的时代帷幕。砸投资,拼明星,狂宣传,这开始成为一种商业操作的模式。
㈥ 张艺谋电影《英雄》 三次打斗的视听语言分析
张艺谋的《英雄》题材来自“荆柯刺秦”,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古典美,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气质的精神大携李餐。当时七国争霸天下,而秦国势力最强,有一统天下之势,所以秦王成了众多刺客行刺的对象,其中对他构成威胁最大的是赵国的四名刺客:无名、残剑、飞雪、长空。他们是对荆轲之类专为豪门贵族卖命的亡命之徒。而在电影中,他们是一种新的身份示人,是士与侠的综合。在短短的电影《英雄》中穿插了友情、亲情和爱情以及大情大义。赵国大将的女儿(飞雪)为报家国之仇,与心爱之人(残剑)历经艰辛,苦练剑法,终有所手隐型成,即便决定刺秦,奈何在最后即将成功的一刻,残剑却领悟到了更深的大义——天下苍生。与天下苍生相比,个人的得失便不再称得上什么得失,个人的爱恨、苦于众人的不理解,只能背下懦夫的骂名,然而在无名天下独一无二的剑法前,他也只能申明大义,竭力相助。长空本着对无名莫大的信任,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来左右,更是所谓难得的知己吧!在朋友、家人、祖国与天下苍生之间,无名不得不狠下心做出抉择,然而正是这个抉择,决定了“英雄”这个称号。 在即将取得成功时选择了放弃,那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啊!要经历怎样的思想斗争才能做到啊!毕猜“无名”之路,是否值得我们效仿?作为无名之人,当我们在追寻一个自身无法实现的目标之时,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学会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举世瞩目的雕塑艺术品——维纳斯像,就是因为没有了双臂,才给人以无穷的魅力,就是因为以未完成的形体留给后代,才给后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所以放弃便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由此看来,学会放弃,也需要懂得辩证法的道理。这里,进与退,拼搏与放弃,也是对立统一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在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勇于放弃,就是明智的选择。这里没有绝对分明的,一成不变的答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没有争议的历史发展过程记录下来,把有争议的历史发展过程留给后人,这便是明智的选择。这样说来,无名选择了放弃乃是英雄的壮举。放弃年轻时的追求,采取更加适应市场的务实策略走无名之路,把更多一点精神财富留给人间,这样保持了自己的信仰,保持了追求。《英雄》——指引了你前进的方向。
㈦ 电影《英雄》的主题曲是什么歌词
《英雄》主题歌:颂英雄--王菲
王菲《颂英雄》
电影《英雄》主题曲
曲:张亚东 词:林夕
在很久或者不久以前在传诵
人影憧憧
有人倒下来获得光荣
一个人跌倒总有旁人为他而心痛
你的英勇是他的残忍
谁能够为所有人效忠
看谁看懂想谁想通
谁都忘记了宽容
只想着自己的英勇
谁提着灯笼看左看右都有他苦衷
坚持执迷顽固说到底
每个人只为自己效忠
我们等待改变世界的英雄
看谁在最后成功
染红整个天空成全了谁的梦
这世界需要有人被歌颂
我们等待保护自己的英雄
轰动好让自己感动
染红整个天空成全个人的梦
这世界需要有人被歌颂
我们等了一个又一个英雄
看谁在最后成功
染红了谁天空成全了谁的梦
只是为了叫千万人鞠躬
㈧ 有一篇和电影《英雄》思想情节相似的高考满分作文,有谁知道,
记者(以下简称记):《英雄》握旦的主题是片中梁朝伟在大漠里所书写的“天下”二字吗?
张艺谋(以下简称张):在我看来,《英雄》首先是一个类型电影,是一个动作片或者武侠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我的本意是打市场,在另一个角度上验证自己的能力,同时在另外一个角度上拓展中国电影的市场空间,这个空间指的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我没有多么大的野心在这种类型的电影里表达多么深邃的思想,而且《英雄》也不是靠主题取胜,更关键的是《英雄》是不是好看、精彩。但是为什么又要去谈一些思想呢?这都是长期的创作习惯使我们这些被俗称为文艺片导演的人,在拍片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启动点。
我奉劝大家不必深入讨论这个主题,而是考虑“你是不是在现场的90分钟被完全吸引?”“陵缓如果不带任何偏见,这部尺皮模电影是不是达到了制作精良、美轮美奂这八个字?”因为《英雄》只是一个主流类型电影,它的思想深度、人文深度以及对人物深度的纵深开掘,是不能跟两个小时的文艺片相比的。所以在《英雄》这部电影里,有超过3处能让观众几年后还能记住的点,这就行了。
记:您的下一部片子好像还是武侠片?
张:有这可能。现在同时有几部电影在筹备,但我倾向于武侠片,还没有过足瘾。因为我本身喜欢武侠片,喜欢这种有想像力的电影。武侠不等于武功,我自己总结侠是一种独特的人,不受任何人的束缚,只受自己的束缚,他敢挑战一切,但他又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来做。拍侠客的时候比较过瘾,能满足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愿望。
《英雄》花了3000万美元,只剪出了90分钟
记:投资3000万美元的《英雄》在时间长度上并没有两到三个小时,为什么?
张:说实话,我们更多的时间是花在色彩、画面、故事的风格、故事的吸引力、效果、如何做得更好看等方面了。为什么我把这部电影剪到了90分钟,我就是想让它集中、短、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没有任何闷的感觉,一直吸引你,令你顾不上想,电影就完了。
㈨ 关于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综合影评
吊足了的胃最终吃了一顿饱饭。在一片狼籍的中国电影饭桌,英雄是一道真正的招牌菜。
集中了华人乃至世界顶尖的制作群体,投入3000万美金,英雄成为我所见过制作最为精良的中国电影。很久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让眼睛,耳朵如此兴奋了。张艺谋的专业精神令人敬佩,如果谁要向张艺谋竖中指,还是先鞠个躬再说。
看过片子绝对同意这种评价: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我觉得如果早些时候拍出来,英雄还可以拿去做申奥片。所有关于中国的符号,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简,弓箭,威威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英雄电影的画面,极具中国画的意境。如果不去做申奥片,英雄还可以去做中国旅游的广告片,或是爱国主义教育范本,的确,我相信每个看过电影的都会为我大好江山,我泱泱大国击节赞叹,相信这部电影全球放映后,会加快留学人员归国效力,加大各国人民来华旅游观光力度。
有几个镜头给人留下强烈印像:李连杰一剑刺中甄子丹,为描述剑之快,镜头在李连杰的脸一点点穿破雨水的画面中一一定格。李连杰与梁朝伟在九寨沟一场对决戏,二人蜻蜓点水,水面及水下的镜头,绝对可以写入武侠片视觉经典。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章子怡和张曼玉比剑那段漫天黄叶的戏中瞠目结舌,尽管那段戏倒更像属于日本人的意境。
在听觉方面,英雄把武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不再像以往武侠片强调刀剑,拳脚,飞行的强烈夸张表现,相反,英雄的录音和拟音方面都相当克制,他们更重视体现"绵长""幽远"的意境,更强调声音的质感。这些克制后表达出的竟境令人大开"耳"界。在影院,正对画面,背景声安静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袍挥舞和鼓声的中低音中,剑声划破空气的锐响,配合人影腾挪的声音,枪剑相撞后的渐弱的震颤声,极富韧性极具质感。让人印像深刻的是为描述李连杰剑法之准,他一剑横贯毛笔,从劈裂笔杆竹质到笔尖毛质声音的变化。还有在九寨沟对决的剑戏,人脚踏在平静的水面声,剑挑破水,震开的一圈圈涟漪声,人耳闷在水里到跃出水面后扑面而来的空气感。影片配乐依然是谭盾,看到最后,我几乎有点迷乎了,那鼓声,琴声,包括伊扎特帕尔曼的小提琴,都真的很像《卧虎藏龙》。
编剧李冯和张艺谋用红,兰,白,黄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段讲述,还加了不少辩析的色彩,这让人想起《罗生门》。这个故事讲得很别致而且基本能自圆其说。再一想到电影的短短的拍摄周期,让人对老谋子心生敬意。而画面上,英难更像一部部精美的MTV或广告片的联播。
英雄是一部符号化的电影,所有的符号都在传达一个标识:"MADE IN CHINA"。在这样的视觉听觉轰炸中,演员的表演成为影片中最为弱化的环节,如果不是出于商业的考虑,估计谁来演都可以完成任务。大牌明星们的表演徘徊在扮酷或更好的扮酷之间,说狠一点,剧本给他们的空间,无法演出"人味儿",他们的内心活动,表情都不再重要,重要是他们要服从服装颜色变化的需要,电影的主角是服装,布景,道具,这些符号代表着忠,义,情。演员是人,但是有一群神一样的摄影舞美灯光,人便不再是人,是英雄,于是一个历史故事最终变成一个超现实故事。
=============================
看《英雄》,我们不能拿港台武侠片的模式去看,《英雄》是一部表现主义的电影,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如果你看过现代西方的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你就能接受《英雄》的这种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并会由衷地敬佩张艺谋导演在艺术上的创新能力。 1. 主题:英雄影评张艺谋对这部影片的主题——" 天下刺秦,又 天下放弃了刺
秦".那 何放弃呢,因 那刺客听到了自己要刺杀的暴君,宣称
自己要建立伟大的国家,於是被人家的梦想打动了.
我印象裏的秦始皇,是 手瘟疫,挥袖雷霆,只施行统治,只借
助暴力,从不弘扬梦想的人.他不提自己要把祖国以及祖国之外的新
疆土,建设成什 样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跟个普通的黑道老
大没什 区别.
《英雄》裏的秦始皇,可就不一样,是新的人物,开口就谈天国
将要近了,天国是什 样子.在一统江山阁裏,他看著满噙亡国之泪
的韩国画工父子,可以从容谈起自己 什 要统一天下, 什 要让
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和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都连在一起,成 一个伟大
的国家,最后让父子二人眼中重生希冀——这就不是一般人物了.
我们这些后人,自然知道这位非一般人物,接下来干的就是焚书
坑儒役使天下,所以听他这一刻还这 诚挚深情地谈天下大同,脊梁
沟裏不可能不冒凉气.
我觉得这片是过份赞颂公认的暴君秦始皇.秦王明显是一位暴
君,由秦始皇焚书坑儒,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可知.影片的主题说
穿了无非就是国家利益高於一切的翻版,只不过在张的文本那裏,国
家的利益被置换成「天下」罢了.如是这样,被秦始皇杀害的人遗下
的孤儿寡母也当像无名剑客那样理解秦王的一番苦心才对.因为他们
今天个人的苦难恰恰是为了明天更多人的和平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很多人会死,而大王会活著」.只是「死去的人请大王记住」.我
实在不认同这奴才逻辑
而这片中的英雄也不算是真英雄,影片中侠士们之所以被宣扬成
悲剧英雄,无非在於他们甘愿为天下人免於战乱之苦而放弃个人的恩
怨和家国之恨.所谓通过对个人一己之私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大公的道
德灌输,从而把对个体精神和利益的剥夺上升为一种天然的正义.在
这样的「正义」下,当然就是谁自觉地舍生取义,以「小我」献身於
「大我」,谁就是英雄.然而这里的问题偏偏在於,「天下」是天下
人的「天下」,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血肉生命所组成的「天下」.如
果为了「天下」而可以是人人都应当为之牺牲自己的理由,那麼这样
的「天下」又将如何具体落实到天下人的身上 这不正是一种自相矛
盾
真正的英雄应像岳飞,文天祥一样.还有岳飞的"满江红",岳母刺
字,岳飞大败金兵,秦桧夫妇永跪岳飞墓前供人啐吐;文天祥的词"正
气歌"和"过零丁洋"都是世代流传的.
张艺谋对影像的调度太单一了.每一个武戏的高潮都是高速摄影和
特技做成的效果,像一部部广告片堆砌的风光长片.
我觉得统一并不是英雄的充分理由,因为真正的英雄无疑应当是正
义和美德的使者.当英雄的人他应悲天悯人,以仁爱为怀,不是去夺
取天下人的权利集於一身而是真心实意地解放天下,造福人民.照这
个标准秦王至多只能算个奸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个杀人犯.杀人犯
不管他曾有多大的历史成就,在法律面前都不会因此就不再是杀人
犯,而反成了历史英雄.这太不公平了,也对死在秦王手下的人侮
辱.
在片尾出现了荒唐得让人合不拢嘴巴的一幕:历尽千难万险才走
到距离秦王仅有十步之遥的位置的大剑客无名,在刺杀行动成功在实
时,居然被这位「胸怀天下」,而又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倡导永久「和
平」的济世豪情所感动,受到启发后幡然悔悟,主动放弃了行刺计
划,结果转身离去,落了个万箭穿心尚面带欣慰之色的「圆满」结
局.这结局也太不合理了,以无名的武功应可以全身而退的.这裏也
说了一些主题.张艺谋在《英雄》中生硬表态支持秦始皇,糟踏掉一
个本来可以拍成一部宏大诗史的难得题材.
㈩ 甄子丹在《英雄》中的表现怎么样
我觉得甄子丹在《英雄》中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英雄》所缔结的价值观虽然是值得商榷的,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是一部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大片的里程碑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不仅让人看到了众多演员们的绝佳演技,而且这部影片中,张艺谋更是将自己对色彩的善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电影有着一种如同黑泽明式大片的史诗感与意境。很值得一看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