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部日本电影,男的用听诊器听墙壁,隔壁是住着一个女孩,听隔壁女孩在干吗,幻想隔壁女孩房间里的样子,
嘿嘿,看来没人知道,不好意思,鄙人恰好知道,《色欲迷墙》苍老师难得一见的普通电影
『贰』 一步韩国电影 一个男孩带听诊器偷听 还捡卫生巾
《一夜情》女的带墨镜,男孩视力有问题。
『叁』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欣赏
当我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这个电影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无尽的黑白,影片从开头和故事的背景就预示着讲述的这个故事将是悲壮的,而看完本片在脑海里只出现了这几个词,杀戮、生存、人性,最后回归到一个词,救赎。
在我们欢声笑语的现在,已经早早远离了战争的喧嚣和恐慌,或许我们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去身在那样一个惨绝人寰的战争年代。即使没有了那种生活,我们也不可能忘记了那段黑暗的历史。比如二战时期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比如二战时期德国的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整个影片我看下来没有哭过一次,但是我却是湿着眼眶看下来的,并不是因为感人,而是感到了愤怒,看到了电影里的犹太人,我总能不自然的想起来中国的南京大屠杀,但是又开心于犹太人的幸福,战争真会让人露出最狰狞的面孔,也会激发出人内心最深处的善良,开心于他们所幸还有奥斯卡辛德勒。
生命的颜色:黑与白之间的那一抹红色
影片的开头便是一个微弱的烛光,那红色的烛光在黑与白之间的背景燃烧着,伴随着犹太人低声吟唱着的圣咏曲,烛光渐渐熄灭,一丝白烟缓缓升入空中,拉开故事的帷幕。这并不是除了结尾电影中出现的唯一的颜色,在山头上与情人骑马驻足的辛德勒的脚下,在犹太人“自由区”中,在黑白世界里,有一名穿红色裙子的小女孩在其中漫无目的的穿梭在街区中。镜头跟随着小女孩的脚步穿越过一个个街区,在这充满哀嚎的地狱里,小女孩像是一个旁观者,又像是一个诉说者,天地之间唯有她才是这场屠宰场的主角。¹她是一个穿鲜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她的出现绝对有她的意义,或者说,是一种符号。红色,鲜血的颜色(在这里当然不是性欲),但又代表着生命与希望。辛德勒的眼神在随着小女孩移动的同时,内心的某种东西似乎也在悄悄的变化着,辛德勒的内心同样燃起了救赎的火焰。此时电影响起低沉的童声合唱,伴随着小女孩被纳粹党无情的杀害一同消失了,消失的那条生命,仅仅是那样的脆弱,仅仅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完美的和弦:法西斯的死亡催眠曲
影片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其音乐的运用,电影自开头就加入了犹太人祝福祷告的音乐,这首乐曲预示着电影的悲惨,也不乏带有生命的希望。²影片中最为动听的无疑是主题曲main theme了,这首曲虽然不长,但却有着电影配乐的完整结构,长笛的简洁序曲之后,帕尔曼的小提琴演奏出了主旋律,那琴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忧伤的旋律仿似倾诉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但细听之后,流畅的旋律中又有一些亮色和希望,并非是完全的悲伤,正如片头中黑暗的一点烛光,这是善良如辛德勒之人给予这些曾经灾难深重的人们,在这里,帕尔曼的琴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时而明亮;时而低回,但都充满激情,让人感动不已,这当然是和帕尔曼身为犹太人,对这段历史感同身受的缘故。
在电影的中期,纳粹军官焚烧犹太人尸骨的那个场景,在黑白的电影里却拍出了别样的画面:被焚烧的尸骨灰尘飞扬好似寒冬腊月时空中飘着的鹅毛大雪,如若不是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或许就真的当做了影片中的季节已经进入了冬天,纳粹军官命令那些活着的犹太人去焚烧、掩埋自己的族人,一个个尸骨在地上被随意抛弃。电影虽是黑白色,但是一堆堆被死人堆成的小山、半掩埋的人头骨在影片当中却是如此的乍眼。而此时片中所配的音乐是一首合唱曲,前半段是弦乐为主的铺陈,其后则是气势非凡的一段合唱,歌声此时却显得有些超然,像是在做弥撒,愿逝者安息。
接着的故事发展,则是我最震惊的场面。纳粹军在居民区里搜查侥幸活下来的犹太人,他们用听诊器来着这些无辜的人们,听诊器是医生专用,原本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用来救死扶伤的器具,而在这里却是用来传达灭绝犹太人生的希望的信息。聪明的犹太人钻到了钢琴里想要得此生存,残酷的纳粹军冲着钢琴就是一阵扫射,⁴此时在一个房间里居然想起了巴赫的《平均律赋格曲7号》,这是一个德军军官在演奏,技法很娴熟,旋律在流淌,而另两个士兵则在争论这是巴赫还是莫扎特,此时漆黑的城市到处都是火光和枪声,这场戏是那么的荒谬,又如此的真实,纳粹对巴赫、贝多芬,莫扎特们的喜好是确定无疑的,令我震惊的则是他们在作恶的同时,还有闲情逸致演奏和欣赏美妙的古典音乐,这是怎样的一种性情?后来我看了《发条橙》、《现代启示录》才明白,其实音乐并不是 “好人”的专利,所谓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之类的说法根本就是扯淡。
在电影下期的时候,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女人和孩子们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未来。⁵Auschwitz-Birkenau(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影片中最为阴郁的乐曲,出现在奥斯维辛犹太女人洗澡的那场戏,小提琴在中低音区反复游走,营造出一种极其不安和恐慌的气氛,配合画面上女人的尖叫和惊恐的表情,产生极其沉重的效果。
⁶Making The List出现在辛德勒和他的秘书策划挽救犹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单”场面,此段音乐是比较典型的好莱坞式交响配乐,起伏很大,具有极其强烈的戏剧感。曲中反复出现了主题的变奏,歌颂这人性最为光辉的时候。这也是约翰·威廉姆斯专门为影片作了一首曲子,我能够想象出演奏者演奏这首曲子时的神态表情——一个守望者站在被战火、哭泣、死亡包围的黑色的天空下无语哽咽。
辛德勒的名单:凡救一个人,便是救了全世界
这里才讲到了辛德勒,他是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个纳粹党员,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商人,是一个爱好美色的人,同样,也是一个救了一千多条生命的人。
他的开场华丽但是并不光芒四射,他风度翩翩,善于交际,与纳粹上层人士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看重的更多的是个人奋斗下来的商业利益,这让他做起因为战争而获取利益的事情来毫无愧疚,但是同时也让他对纳粹的反犹价值观不以为然。⁷斯皮尔伯格并没有因为辛德勒此后的伟大举动,而刻意掩饰他的道德缺陷,在犹太人被驱逐的时候,此时的他并没有帮助他们什么,倒是更乐于趁机榨取些商业价值。他让犹太人进入他的工厂也更多看中的是其低廉的成本,甚至只要他愿意可以任意处置的权力,这是一桩多么完美的买卖,一场多么残酷的“圈地运动”,夺去犹太人的一切财产,在此基础上建立工厂,再让这些一无所有的犹太人进入工厂工作,辛德勒显然也很享受自己超越父亲的业绩。 然而依扎克史登既是影片中或缺不少的角色,也是辛德勒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辛德勒内心改变的过程离不开史登,史登努力在德国人和犹太人之间周旋,给了辛德勒一个发财的机会,无意间同时也让辛德勒开启了一道挽救犹太人生命之门。辛德勒是自私的,最起初的他只想着自己谋利,但是史登的一次次的请求、纳粹党军人一次次惨绝人寰的举动渐渐影响着本欲置身事外的辛德勒。人的举动源自于一种习惯,辛德勒这个习惯来源于因为一块手表而让一对老夫妻远离了死亡的喧嚣,他或许是尝到了拯救的满足,但是我觉得他得到了本身的释然。辛德勒渐渐地让拯救犹太人变成了自己的一种习惯,以至于到影片的末尾处,辛德勒还在懊悔没有因为一辆车、一个领针去换取十多个人的生命,他大声痛哭着,像个孩子一样,工人们抱住了他,紧紧的抱住了他。
很多时候。人类善和恶的一面都会潜伏在内心里,影片中不仅仅在辛德勒身上体现,同样有这种善良的还有阿蒙·葛斯。辛德勒交给了他救赎,同样也窥视到了阿蒙心里的那一点点没有泯灭的人性,但是这一点点没有泯灭的人性很快的就随着阿蒙给的里谢克那一枪结束了。他对犹太女子海伦的爱无可奈何,当他见了海伦第一面的时候,他因为感冒并不想传染给海伦让我看到了他内心其实也存有怜爱,他在酒窖里对海伦施暴,呐喊的表白,在我的眼中当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愤怒的、坠入爱河的一个年轻人,当黎明再次升起的时候他便又变回了那个冷酷无情以射杀犹太人为乐的阿蒙了。
辛德勒被犹太人尊为"义人,""辛德勒的名单"上在册的犹太人亦把自己称为"辛德勒的犹太人"。名单,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成为不被遗忘的记忆。犹太人至今每年仍以诵读名单的方式悼念在二战中死难的同胞,在特定的场合许多人轮流诵读一读就是好几天。名单,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不被遗忘的墓碑。出身为犹太人的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将他族的故事以电影的方式讲述给我们,不仅仅让我们记住了这历史性的一段黑暗,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有好多“更应该”!我们就应该不只着眼于眼前的富贵与贫困、成功与失败、悲伤与喜悦……我们就该鼓起我们的勇气,给自己信心去面对我们现在或以后要面对的困境与挫折!
生命不以缅怀得到升华,却以一个人名而得以提升价值所在。辛德勒先生,我也愿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肆』 电影<<铁人>>(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王进喜的演讲台词
《铁人》王进喜誓师大会演讲台词:
同志们,念稿子真累,出汗了,我觉着,比他妈的打井还累。稿子不念了。有几句话卡在嗓子眼儿,我得把它抠出来。我跟人发过誓,五天打一口井。有人说过,萨尔图风大,都是这家伙给吹的,吹牛皮吹漏了。现在井打完了,五天零四个小时。萨尔图风大,老子顺风跑得快,是个第一的速度吧。
还有人说,没有吊车,你用自己的脊梁骨当吊车,你王进喜就是一个二百五。你小子傻呀,不知道自己的胳膊腿是肉长的?我还真是个傻瓜。五零年的冬天,石油师的军医给检查身体,用听诊器冰我肋骨。我就跟人叫唤,漏电了、你电着我了。检查完了,军医跟我说,你贫血。
家里的老老少少咋指望你呀!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做啥的,共产党员是家里的孝顺儿子,是下地干活的壮劳力,上有老下有小,风里来雨里去的,你就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认了吧同志们!我,王进喜,代表我的井队发个誓,为了国家永远不贫血,我们自己的血已经备下来了,已经烧热了。
为了家里的所有人,能够过上好日子,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宁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同志们,胳膊粗的都把胳膊举起来,拧成一股劲,把落后的穷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吧,让那些欺负我们的人,瞧不起我们的人,统统见他妈的鬼去吧!
(4)以听诊器为主题的电影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铁人》是由尹力执导,吴刚、刘烨领衔主演的电影。该片于2009年5月22日上映。
故事在现代的沙漠石油钻探作业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庆"石油大会战"之间交替进行。“铁人”王进喜和现代“铁人”刘思成分别进行着他们“铁”的故事。
故事在现代的沙漠石油钻探作业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庆"石油大会战"之间交替进行。
年轻的石油工人刘思成是"铁人"王进喜战友的儿子,从小背负着父亲的殷切希望。然而随着事实的被揭开,刘思成原本的世界轰然倒塌。他经历了思想认识的巨大转变,重新认识了过去的那个时代和那些人,对自己进行了重新定位,也重新构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伍』 佳片赏影(6)-《辛德勒的名单》
我一直在想《辛德勒名单》这样的电影没有必要分析,它对我自己情感上的冲撞只有自己懂,任何用文字来做分析的语言都很苍白浅薄。但是我还是想说点什么,没有什么理由,只有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的感情来说说自己的思考和后劲无穷的历史冲撞。奥斯卡.辛德勒,一个德国商人,刚开始出场时就是一个典型的商人形象,和政客拉关系,圆滑慷慨善于交际,一张张和高管的合影,周旋于纳粹军官周围的辛德勒那时候大概只有一个目标,发战争财。就像一个善于包装自己的老板,决定利用战争空手套白狼。当他找到犹太人史丹时说的是自己不出钱不出力,只负责公司的公关宣传,自己专长是形象设计搞门面功夫而不是工作,像不像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当辛德勒的搪瓷厂开起来后会计史丹想办法让犹太同胞进入工厂工作免受迫害,史丹无疑是个智慧而伟大的人,他想办法帮学者伪造蓝卡,给了教授一份生机,为犹太民族保留了知识和希望。当他带着独臂老人来感谢辛德勒时,那个时候辛德勒还是个商人本色的人,他事后大声对史丹怒吼:“他是独臂的,有什么用?”当独臂老人被一枪击毙,血流在雪上,周围的犹太人继续埋头为纳粹军人铲雪,那一刻我全身寒冷,这种宛如纪录片一样真实的无差别屠杀就这样展现,甚至你来不及思考,生命就已经消亡,我想那是人性最黑暗的时刻。
伪造身份逃过一劫的犹太女人出现在辛德勒面前,希望辛德勒救救自己的父母,她说所有人都知道辛德勒的工厂是能获救的地方,那一刻辛德勒勃然大怒,他威胁要举报这个女人,吓得这个女人夺门而逃。我想那一刻辛德勒的愤怒来源于大家赋予他的拯救者身份和他的商人身份背道而驰,他并不想要这个拯救者的身份而只是想当个商人,可是转头他就让史丹把女孩父母弄进了工厂,我想辛德勒的善意在那一刻不由自主的觉醒了。让辛德勒完全开始偏离商人身份慢慢转变为拯救者的应该是他骑着马在高处看到了一场犹太区扫荡般的屠杀,死亡的炼狱在眼前,那一抹红色的小女孩身影走在屠杀和尸体中间,我本以为小女孩能躲过一劫,可是在电影的后面我和辛德勒一样看到女孩的尸体在车上。最污秽的淤泥里能开出淤泥而不洞档念染的莲花,最黑暗的时刻总会有人性的光辉和希望闪烁。后来我们看到辛德勒亲吻给他送生日祝福的犹太女孩,哪怕为此进监狱也那么坦荡,因为那时候我相信在辛德勒心里,犹太人也是人,和任何一个德国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他安慰恐惧的犹太女仆海伦,并且尝试影响纳粹军官歌德,告诉他:“宽恕是最高权力”。可惜,在黑暗中,不是每个人的光明都会觉醒。我看到军官歌德饶恕了给他马鞍的小男孩,也让给他清洁浴缸的小男孩离开了,我一度以为歌德受到辛德勒的影响能变化,但是现实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下一秒他就射杀了小男孩,他终究没有让自己的善良觉醒。歌德爱上了自己的犹太女仆,他无法面对这点,他对海伦的那段独白,也是他的矛盾所在,当矛盾蠢悄找不到出口时,他用暴力毒打这个自己爱的女人。
看电影时我的心一直是揪着的,我期待那些躲藏起来的人能逃过一劫,但是我也明白真实的历史中屠杀的人数那么多,那时候生的希望是那么渺茫。我看到本来用来诊断病人的听诊器成了寻找躲藏犹太人的杀人利器,还是止不住的颤抖,被黑暗笼罩的感觉扑面而来,不敢想象经历过这一切的犹太民族是何等痛苦,我只希望,再也不要再有这种事情发生在地球上了,哪怕有伤害的苗头也应该被扼杀在摇篮里。我想这才是导演希望每个观众能感受到的,不是单单表现犹太民族的苦难,而是对纳粹对法西斯对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屠杀有深刻反思。人性应该被引导成光明的,向上的,应该有人的基本良心,否则,我们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音乐声伴随着机枪的扫射,而纳粹士兵还在讨论是谁的曲子,太可怕了。当知道工厂里的犹太人即将有什么命运时,此时纳困成为一个有良心的人的辛德勒做出了一个不符合商人本性的决定,他要用自己的钱买下一个又一个犹太人的性命。当一个又一个的名字被念出,这就是《辛德勒名单》,就像史丹说的那样,这个名单就是生命。他们都是不幸中的幸运者,他们跟随辛德勒去他老家的工厂,实际上是免除了被屠杀的命运。男人和女人被分为两列车,男人们顺利抵达,女人们在途中看到一个小孩的割喉礼,那种自上而下洗脑出的对犹太人的仇恨,连孩童也不能幸免,本是最纯真的孩子也被这个割喉礼沾染了邪恶。所以每当我看到新闻中有恐怖组织培养儿童当人肉炸弹时我总是不寒而栗。看到这个割喉礼,我和列车中的犹太女工她们一样,都开始感到不安,果然出了差错,她们被送到了集中营,当我看到集中营里的浴室,烟囱,我比她们更清楚,那是毒气室,那是被火化的灰烬。仿佛之前有女工讲过的故事现在在眼前成了现实,每个人都感到绝望。还好,我和她们一样劫后重生,她们免受了这样的命运,我看到辛德勒来把她们带走,和她们肩并肩走在一起,到达工厂,那一刻非常感人,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辛德勒已经不再是一个商人了,当字幕上缓缓打出他散尽家财贿赂官员让这家工厂在战火中免受灾难,让身处这家工厂的犹太人能免受死亡的威胁。他没有造出合格的武器,因为不想让造出的武器去杀害一个人的生命。我想,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义人”,终于,德国投降的消息传来,战争要结束了,辛德勒让看守的士兵回家,让犹太人默哀,他也要准备自己的出逃,因为他是一个纳粹,但是我们和在他庇护下免受伤害的犹太人一样,都知道他是什么人,他是辛德勒。最让我感动的是受尽磨难的犹太人把金牙融掉打造出一枚戒指送给了辛德勒表达感激。我会在一些文学作品里看到在西方对犹太人有偏见,大概因为他们是最会创造财富的民族,但是他们也常常被刻画成贪婪卑鄙的人,比如名剧《威尼斯商人》里面的犹太人形象是那么反面。在这部影片里导演也没有回避什么,有一个镜头既有他们对财富的尊重,也有屠杀如此突然如此反人性可能那时犹太人还没有意识到死亡已经如此迫近。比如门外是持枪的士兵,妇女孩子会把金饰塞进馒头里吞下去保护自己的家庭财产。也许那时候她们还以为自己有机会重新回来,财产不能被掠夺所以需要保护。但是此刻离别一向被刻画描述成贪财的犹太人他们倾其所有送给了辛德勒这个绝无仅有的戒指,我既为辛德勒伟大的善举感动,也为犹太人的这种感恩行为感动。后面看到辛德勒失控的说自己应该把汽车和领针拿去再救几个人,我完全能理解,这是一个伟大的人觉得自己做的太少了并为此而哭泣,这时候的辛德勒已经不是那个商人辛德勒,他是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辛德勒。战争结束了,幸存的辛德勒犹太人徒步走向远方,他们没有家乡,他们很多亲人朋友都不在了,他们走向新的城镇,这种徒步像极了这个民族的漂泊,不知道为什么那画面让我想起了出埃及记,想起了以色列建国。时至今日犹太人散落在各个国家,他们中不乏各个领域头脑绝顶聪明的人,犹太人几乎成了头脑聪明会赚钱的成功代名词,但是我们也不会忘记这个民族的苦难和坚韧。
电影的最后黑白画面变成了彩色,这已经是和平年代了,当初幸存的人来祭奠辛德勒,他们按照犹太的习俗每个人往辛德勒墓碑上放一块石头,他们的名字由字幕缓缓打出,他们是被拯救的辛德勒犹太人,是屠杀中幸存的为数不多的犹太人。就像那枚戒指上的塔木德箴言: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我是一个俗人,只会歌颂伟大和愿世界和平,但是我想如果人人都心怀这个俗念,世界会不会好一点呢,我们能不能从身边开始就反对暴力,就像唐山殴打女性的暴徒理应受到所有人的谴责。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这不是圣母行为而是对每个生命的敬畏。有一次看节目,节目在以色列拍的,我看到耶路撒冷那些建筑,看到战争的痕迹,那种复杂的宗教和历史渊源让普通人很难厘清,我常在想我这样一个普通人为世界和平能做什么,也许什么都做不了,但是我希望电影里面的惨绝人寰黑白影像再也不要在现实中发生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的使命。一点点日记写给我看过的《辛德勒名单》。
『陆』 电影父亲的遗赠剧情
马蒂厄已经35岁,却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解释缘由时只推托说他是一夜情的结果。一天,他接到一个陌生来电,这个电话告诉他,他的亲生父亲刚刚过世。
于是马蒂厄暂别妻子和孩子,决定飞去加拿大参加葬礼,并见见他那两个素未谋面的兄弟。在蒙特利尔,除了父亲的好友皮埃尔,没人知道他的存在与真实身份。但与此同时,马蒂厄也意识到他似乎进入了一个充满敌意的地方。
(6)以听诊器为主题的电影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父亲的遗赠》又名《约翰之子》,是由Philippe Lioret执导,2017年4月23日,获得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配:加布里埃尔阿坎德。
影片里,皮埃尔的女儿,贝蒂娜,无意间看见之前皮埃尔给马修的一幅画,问他在哪里得到的,马修说这算是他死去父亲的遗物。马修问贝蒂娜是在他死去的父亲哪里看到的么,贝蒂娜说不是,自己是和父亲皮埃尔去一个画廊里看见的,当时皮埃尔还伫立着看了好久。
马修开始疑惑,之后找皮埃尔的妻子,安琪,要有死去的父亲的相册一看。结果发现,一张照片上,皮埃尔先前给自己的,称是自己父亲遗物的听诊器,却戴在皮埃尔身上。真相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