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81岁阿尔·帕西诺近照曝光,“教父”变沧桑,身形佝偻发型凌乱
阿尔·帕西诺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全身穿着以休闲为主,竖迟穿着运动鞋。已陵塌经80多岁的阿尔·帕西诺穿的这一身,也可以说是非常潮流了。同样,他在黑色大衣里搭配了一条围巾,既有抓住亮点的细心小搭配,同时又能够看到他穿着上依旧保持着绅士的特点。
他边在马路上散步,边戴着耳机在打着电话。也不知道阿尔·帕西诺正在跟谁聊天,看上去聊得挺开心的,精神状态也非常好。
阿尔·帕西诺聊天聊得很起劲,一边走路一边比划着手,从这张阿尔·帕西诺的正面照片中能够看到,曾经意气风发的“教父”,确实苍老了很多,身形佝偻,再加上他凌乱的发型,整个人看上去沧桑了很多。
不过现在的阿尔·帕西诺已经81岁了,没有人能逃得过岁月带来的变化。不过他在80多岁,还能保持这样的体格与好的精神状态,已经是很好的了。
有网友在看到阿尔·帕西诺的近况之后,会觉得好像还不太能够接受,曾经的一代“教父”变老了,毕竟阿尔·帕西诺在《教父》中给我们留下太令人深刻的印象了。
不仅是因为他年轻时候帅气的外表,更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一种男性荷尔蒙的魅力,深深地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呐。同时阿尔·帕西诺在《教父》中的角色,也可以余汪李说造就了他的精彩一生,是《教父》让他的演艺事业,走上了顶峰甚至巅峰。
电影《教父》在1972年美国上映,并成为了当年票房最高的电影,同时这部电影也让阿尔·帕西诺名垂影史,让全球各地的人们都记住了这个实力派演员。
甚至曾经有影迷评价过,说如果把全世界的演员都看成是一座金字塔的话,那么阿尔·帕西诺一定是处在最顶尖的那一个,可见他在电影圈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高啊。
除了《教父》,阿尔·帕西诺的《闻香识女人》也非常受影迷们的欢迎,也许大家没有看过他演的这部电影,但是电影里面的配乐《一步之遥》,相信很多人们都听过。
现在在很多的影视剧作品以及综艺节目中,这首配乐都会经常出现。电影中阿尔·帕西诺饰演的盲人与美女在跳探戈的那一段,画面场景真的是太美了。
阿尔·帕西诺给我们塑造了太多经典的作品,和深刻的人物形象了。他现在的地位在电影圈里是不可撼动的,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不再有帅气的外表,但是他曾经的辉煌与成就,是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
㈡ 《教父》的男主角叫什么
《教父》、《教父II》《教父III》:阿尔帕西诺 《教父》:马龙-白兰度
中文名:阿尔·帕西诺
英文名:Al Pacino
性 别: 男
生 日:1940-4-25
星 座:金牛座
身 高:170CM
格 言:在戏台上,我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为生气盎然,但我带上台的一切都得自街头。——引自1984年,好莱坞报导(The Hollywood Reporter)
掘 起:在意大利帮派传奇电影《教父》、《教父II》以及《教父III》中饰演麦可柯里昂(他在演第一集时还只是个年轻小伙子)
代表作:
《教父》 1972 《The Godfather》
《教父2》 1974 《The Godfather part Ⅱ》
《疤面煞星》 1983 《Scar Face》
《教父3》 1990 《The Godfather part Ⅲ》
《闻香识女人》 1992 《Scent of a woman》
《盗火线》 1996 《Heat》
《市政厅》 1996 《City Hall》
马龙白兰度简介·
1924年4月3日出生美国
1950年:银幕处女作《男儿本色》上映,饰演下半身麻痹的退伍军人。
1951年:主演《欲望号街车》,首度获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1954年:主演《码头风云》封为奥斯卡影帝之后转走喜剧路线。
1972年:凭《教父》及《巴黎最后的探戈》奠定美国最伟大演员的地位,前者令他再夺奥斯卡影帝
主要作品
1 1950年出演《男儿本色》(The Men)
2 1951年出演《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3 1952年出演《Viva Zapata!》(萨巴达万岁)
4 1957年出演《红男绿女》(Guys and Dolls)
5 1957年出演《樱花恋》(Sayanara)
6 1962年出演《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7 1967年出演《黄金眼中的镜象》(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
8 1968年出演《第二天的夜晚》(The Night of the Following Day)
9 1972年出演《教父》(The Godfather)
10 1976年出演《密苏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
11 1978年出演《超人》(Superman)
12 2001年出演《大买卖》(The Score)
㈢ 教父简介及详细资料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党柯里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柯里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兆辩好大的婚礼。“教父”有三个儿子:暴躁好色的长子桑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刚从海军服役归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桑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
“教父”是黑手党首领,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他拒绝了毒枭索拉索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圣诞前夕,索洛佐劫持了“教父”的养子、家族顾问汤姆哈根,并派人暗杀“教父”。 这是教父一生中遭遇的第二次袭击.第一袭击在电影中只用几句话就草草带过,而在小说中却是这样叙述的:一个小刺客抱着必死的决心冲进教父的房子并向教父投出了炸弹,教父因此受了伤而那刺客也被乱枪打死.
“教父”中枪入院。索拉索要汤姆设法使桑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桑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却发现医院里没有一个人,原来是警方和索洛佐串通一气,把医院的保镖全部赶走。于是在医院里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的斗争,最终保住了他父亲的性命。各家族间的火拼一触即发。索拉索和警长要求和迈克谈判。因此迈克趁机想出计画杀掉索拉索和警长。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灶尺的手枪击毙了索拉索和警长。
资料来源
维托·唐·科莱昂|演员马龙·白兰度
义大利裔,第一任教父,少年生活在西西里,后逃到美国建立起黑手党帝国。五大黑帮家族柯里昂家族的一家之主,黑帮教父。为人绅士,却自有慑人的威严。与妻子卡梅拉育有三子:桑尼、弗雷多、麦可,以及一女康妮,另外收养汤姆·海根为养子。
艾尔·帕西诺迈克族铅·柯里昂|演员艾尔·帕西诺
维托的小儿子,继承了父亲沉着、冷静、精明、坚强的性格。刺杀索拉索及麦考斯基后,到西西里避风头,结识当地美丽女孩而结婚。当妻子遭谋杀后,返回美国接掌家族事业,成为第二代教父。并且一次清扫家族内奸及敌人。
詹姆士·肯恩山提诺·桑尼·柯里昂|演员詹姆士·肯恩
维托的大儿子,弗雷多与麦可的哥哥,性格火爆凶猛。但对于家族事业卖力打拼。因妹妹遭到家暴多次与妹夫卡洛有过节,后遭到妹夫出卖,在收费站时落入巴西尼家族的陷阱,遭到乱枪扫射惨死。
罗伯特·杜瓦尔汤姆·海根|演员罗伯特·杜瓦尔
教父收养的孤儿,与迈克情同手足,担任柯里昂家族的顾问角色,为人冷静理智,是柯里昂家族深为仰赖的军师
黛安·基顿凯·亚当斯|演员黛安·基顿
迈克的大学同学和女友,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生下一子安东尼。她相当于整个柯里昂家族中的外来者。
创作背景
《教父》根据马里奥·普佐于1969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小说中有些主要情节没能出现在影片中,比如维托·唐·科莱昂对早年生活的倒叙,包括他如何移居美国、先前的家庭生活、怎样杀死唐·法努奇以及如何成为黑手党的教父。
教父导演选择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并非是执导《教父》的最初人选,在他担纲导演之前,制片方至少与两位导演接洽过此事,其中包括义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但是对黑手党故事不感兴趣的莱翁回绝了制片方的邀请。科波拉起初不愿执导这部电影,因为他惟恐影片有宣扬黑手党和暴力之嫌,从而有损于他的西西里血统。后来科波拉发现可以让影片成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隐喻时,开始对影片充满热情,同意担纲执导。
角色选择
制片方派拉蒙影业公司起初并不认同导演科波拉选定的演员。制片方极力反对白兰度扮演维托·唐·科莱昂,希望劳伦斯·奥利弗担纲,但奥利弗因健康问题而无法出演。派拉蒙影业公司的一位主管又建议请丹尼·托马斯扮演维托·唐·科莱昂,后来经过科波拉的一再恳求,制片方终于同意与白兰度签约,但前提是片酬必须远远低于以往,而且务必参加试镜和签署绝不延误拍摄进度的协定。在试镜中,白兰度击败了竞争对手欧内斯特·博格宁,并获得了派拉蒙公司上层的认可。
除去片中的主角外,其他角色也竞争激烈。布鲁斯·邓恩、保罗·纽曼和史蒂夫·麦奎因都是扮演汤姆·哈根的最初人选。安东尼·博金斯和米亚·法罗也分别参加了桑尼和凯伊角色的试镜。罗伯特·德尼罗参加了麦可、桑尼、卡洛和鲍利四个角色的试镜,并得到了鲍利的角色,可科波拉选择用他完成“交易”,因为在制片方无法确定是否该让阿尔·帕西诺扮演迈克时,帕西诺已经签约出演《我的子弹会拐弯》,科波拉为了得到帕西诺,就必须用德尼罗交换。
拍摄过程
《教父》于1971年3月29日开拍,大多外景在纽约拍摄完成。为拍摄麦可和凯伊在圣诞节的购物场景,剧组特地将已经关闭的Best Company旗舰店重新装扮。片中沃尔兹住所的外景取自洛杉矶,由于罗伯特·杜瓦尔和约翰·马利无法到场,所以剧组只好物色临时演员作两人的替身。
在影片拍摄期间,科波拉与制片方派拉蒙影业公司发生了激烈冲突,以致制片方考虑过将他换掉。制片方之所以对科波拉持怀疑态度,是因为影片制作出师不利,制片方认为科波拉总是进度滞后、频频出错,而且坚持增加不必要开支,而科波拉却认为拍摄首周非常顺利。科波拉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制片方甚至已经找好了替代人选,一旦他被解雇,另外一名导演将立即接替。
获奖
罗伯特·杜瓦尔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 阿尔·帕西诺 1973年 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演员 阿尔·帕西诺 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 《教父》 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 马龙·白兰度 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 马里奥·普佐、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 詹姆斯·卡安 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 罗伯特·杜瓦尔 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服装设计 Anna Hill Johnstone 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剪辑 William Reynolds、Peter Zinner 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音效 Charles Grenzbach 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音效 Richard Portman 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音效 Chrisher Newman 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配乐 尼诺·罗塔 第3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电影获奖
《教父》 第3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 马龙·白兰度 第3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第3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编剧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马里奥·普佐 第3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 尼诺·罗塔 第3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 提名 阿尔·帕西诺 第3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配角 詹姆斯·卡安 第2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电影音乐 获奖 尼诺·罗塔 第2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男主角 提名 马龙·白兰度 第2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男配角 罗伯特·杜瓦尔 第2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服装 Anna Hill Johnstone 第26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新人 阿尔·帕西诺 义大利大卫奖大卫特别奖 获奖 阿尔·帕西诺《教父》于1972年在美国上映,上映首周票房就超过了524万美元,首轮上映的票房达到8150万美元,恰好是其拍摄和宣传投入的14倍。影片重新上映后,北美票房总额达到1亿3400万美元。截止到1997年5月,影片全球票房累计超过了2亿4500万美元。
2013年12月,中国首次引进《教父》系列电影,并由泰盛文化发行《教父三部曲》BD四碟套装珍藏版以及DVD三碟套装珍藏版。
《教父》以沉郁冷静的风格讲述了一段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黑帮史诗。它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黑帮电影之一,被誉为男人的圣经。该片不但在评论、艺术和票房上都取得了成功,而且它还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典范,是一部众口称赞的经典电影,它在权威电影网站上的好评率高达百分之百。美国权威电影组织美国电影学院将其评为“美国最伟大的黑帮经典电影”。(时光网、新浪网评)
《教父》对电影史、黑帮类型片、流行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它是很多导演心中的影史最佳电影,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等演员的出色演绎,加上故事本身的史诗性,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部杰作。《教父》作为黑帮题材的电影,不是虚无主义地淡化宗教意味,相反这部电影有着深深的基督教烙印,它很少讨论善恶,也很少用主观镜头表现宗教的道德观,但就是在几个节点,集中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煎熬,举重若轻地表达了这一层内涵(《南方周末》评)。
《教父》以精细的笔墨描述了黑手党全盛时期的家族恩怨。虽然影片的格局庞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是导演科波拉却把整部影片处理得有条不紊、扣人心弦,展现了高超的专业技巧(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评)。
《教父》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为美国电影史上的犯罪片开拓了宽广的前景。这部电影不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现领域,其思想意义和内涵也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并将主题升华为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权力交替中的深层意义——权力与罪恶的关系(《合肥晚报》评)。
《教父》对宗教的讨论若隐若现,善恶的界限被优雅、温馨、仁慈、家庭所模糊。片中教父的形象颠覆了人们对黑帮大佬的传统认知,影片里的黑帮大佬不再一脸横肉飞扬跋扈,他可以温和仁慈,可以体面优雅。导演在电影里安排了大规模的刺杀场景,娴熟地运用交叉蒙太奇表现复仇情节。当马龙·白兰度以极其平和的口气说出他会提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时,黑社会的暴力行径被最大化地消解,并由此产生出巨大的美学张力(《南方周末》评)。
《教父》在叙事上很圆熟,婚礼半小时的伏线密集,对庞大的人物关系网、情节发展起著关键作用。影片开头埋下的几处伏笔,在后来的剧情中全有呼应,而且令人感到新颖的是这几处呼应并不决定情节走向,而是草灰伏线式连线。比如殡仪馆老板第二次出现,是在教父长子桑尼被枪杀后,教父拜托他来为爱子整理遗容。蛋糕店老板的女婿恩佐第二次出现是在教父被枪击后,在医院里和麦可假扮保镖护卫教父。这几处情节,都没有决定剧情的走向,而是连线了前后剧情,将复杂的人物关系网融为紧密的整体;而且这种呼应是古典叙事中常见的“受恩-回报”式呼应,叙事节奏绵劲,对人物塑造的本身也是一种渲染(《南方周末》评)。
《教父》有多处极其经典的镜头运用,比如开场老教父背对镜头,听着殡仪馆老板讲话,光线很暗,等耳语过后,突然正打,然后慢慢拉开镜头,呈现全屋的场景,将教父威严的一面烘托得非常成功。影片结尾处,景深镜头的运用也堪称经典,凯站在近景,远远看着麦可接受手下表示臣服的吻手礼,之后门缓缓关上,象征意味十足。影片的打光是极为革命性的,在之前几乎没有人敢尝试如此暗的光线,殡仪馆一段,是这种黑白对比光最为强烈的一幕,教父从黑影中走出来,五官轮廓分明,阴影的处理非常考究,出色地烘托了这一桥段的悲伤情绪(《南方周末》评)。
作为名传史册的经典黑帮电影,《教父》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将人带入了惊心动魄的时代,领略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故事,当然还有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杜瓦尔等演员的伟大表演,尤其是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扮演的新旧两代“教父”,早已是电影史上经典角色。《教父》使得马龙·白兰度再度辉煌,也使得阿尔·帕西诺自此登上绚烂的影坛,他们共同演绎了新旧教父之间的角色传承,虽然直接面对的戏份并不多,但在医院中简单的一句对白、一个亲吻、一个微笑,已经不动声色地预示了终将到来的改朝换代(时光网评)。
㈣ 《教父》好在哪里为什么说是男人必看的影片
《教父》好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男主角:马龙白兰度,第45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其次是导演好编剧好,其实最好的还是剧情。说是男人必看的影片的主要原因是故事的教育意义大于娱乐意义。
首先说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这个人虽然是一个美国人,但是却是意大利移民,所以说才能拍出《教父》中如此浓厚的西西里风格。也正因为他,才能将意大利风俗和美国黑手党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教父》这部电影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当你年轻的时候看,也许并不感觉什么,甚至都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当你历经千帆,经历了很多难忘的心酸,回过头来再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㈤ 好莱坞的狂放“教父” ——马龙•白兰度
本文关键词:电影、历史人物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没有哪个演员像马龙·白兰度一样被人奉若影坛神灵,却又不屑于表演。他被尊为好莱坞的“教父”,可是却痛恨好莱坞。他的一生写满了狂放不羁,可离去时却以最安静方式消逝。但是无论狂放还是安静,马龙都显得孤独而神秘。难怪他的自传电影导演Behi说:“我想取得白兰度的友谊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甚至有评价说:“他是天才的演员,但做人却是失败者。”
你可以模仿马龙,可以像他一样穿着牛仔、T恤,怒发冲冠,用鼻音说话,可是他传神的演技却没人可以超越。从 “教父”这一形象诞生开始,他便无人能及的排在了最佳电影形象的第一位,而且经久不衰。马龙·白兰度是伟大的演员,同时他也是个真实的人。“我从来都不喜欢当一个电影明星,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人们总是把我神化了。”虽然电影造就了他辉煌的一生,可是直到最后他仍然坚持:“电影对我来说不过是工作而已。”
也许他更愿意做一个平凡的人,所以他可以向拜金的好莱坞宣战,可以从来不背台词,可以为了爱情放弃电影生涯。可惜的是马龙的生活又少有平静,他狂放的性格和超强的魅力使他饱受感情的纠葛,甚至有6个女人燃销因他而自杀。
这就是马龙·白兰度,一个30岁之前就四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标杆,一个跨越18年两度获得影帝桂冠的长青树,一个孤僻不羁的性感男人,一个在矛盾中挣扎的狂放“教父”。
永远第一的“教父”
马龙·白兰度1924年4月3日出生于美国纳布拉斯加州欧马哈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自小性格倔强,不服管教,从不好好学习。多次被学校开除,其中包括一所军校。后来他到纽约,进了一家戏剧学校攻读表演艺术。他的老师看出白兰度的天赋,并预言他不出几年定会成为美国最优秀的演员。这个预言真的应验了。
在他的演员生涯中,七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并两次称帝。马龙·白兰度的才华无可争议的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闪烁。
1972年马龙在福特·克波拉的电影《教父》中扮演“教父”维多·科莱昂,从而奠定了他不容质疑的影坛“教父”的地位。而电影中的“教父”形象也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形象,并且在最近的评选中“教父”仍然是排名第一。从这个形象的经久不衰便可看出马龙·白兰度的功力,作为方法派的代表,马龙的演技象征皮蠢游了一个时代。
《纽约时报》称其为“电影界的异教徒,这位极具叛逆色彩的巨星用他的演艺才华照亮了整整一个时代,甚至永远地改变了电影表演艺术的风格。”是的,马龙是叛逆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教父”的地位。
马龙生前的好友, 詹姆斯·凯恩( 与马龙·白兰度在《教父》中合作过)说:“他对我这一代年轻演员的影响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一点。”包括后来的“二代教父”阿尔·帕西诺、“黑帮传人”罗伯特·德尼罗等著名演员都是受马龙的影响极大,一直延续着马龙的风格。
其实“教父”对于马龙来说有着双重含义,一是电影中永恒的“教父”形象,二便是他如“教父”般的颠峰演技对后来者的影响。他虽然也遭到像卓别林这样著名的导演的非议,但是他仍然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拥有伟大演员的时代。罗伯特·杜瓦尔的话也许最能代表马龙的另一面:“他就像是全世界年轻演员的‘教父’,在美国尤其如此。”
导演眼中的“问题演员”
马龙·白兰度是天才,可是每个被他“伺候”的导演,实际上都是在伺候他。“我痛恨背诵台词,很多都是现场发挥,或者依赖提词板。”这个提词板就成了导演的“功课”。如果不是拥有卓绝演技,恐怕他早就被踢出好莱坞了。
1954年的《码头风云》使他获得奥斯卡影帝,得意的他又接拍了《埃及事件》,拍摄中途他因为和女演员发生冲突而退出拍摄,并被迫与福克斯公司对簿公堂。经过这场官司之后的马龙变得怪僻孤独,开始不给人打电话,不与人交往,几乎与世隔绝。后来,又自组公司,但不久便解体了。于是他更加放荡不羁,傲慢无礼,成了真正的“浪子”演员。
对他又爱有恨的著名导演福特·克波拉,算是比较了解马龙的,得知他辞世的消息,克波拉说:“以我对马龙的了解,他是不想看到人们纷纷对他的逝世发表评论,所以我能说的只有:对于他的离去,我感到万分的惋惜和档李悲伤。”虽然《教父》给克波拉带来了辉煌,可是他精心的巨做《现代启示录》却饱经风霜。马龙在后者里出场不多,而切表现的很不合作,要求先拍完他所有的戏。搞的焦头烂额的克波拉更加焦虑,而且最终在票房上惨败。可是就算这样马龙在该片中的表演同样得到了好评。
可以说他是“问题演员”,可是如此的马龙·白兰度,才是真正的他,并非说狂放不羁就是优点,但马龙如果失去了狂放的性格,也就不再是“教父”了。好在他狂放一生,所以始终魅力四射。
狂放不羁,口无遮拦
马龙·白兰度第二次问鼎奥斯卡影帝的时候,没有去领奖,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位印地安女孩打扮的代表,宣布了他的一项声明:因为美国印第安人在电影和电视中受到歧视以及最近发生的迫害印地安人事件,他拒绝接受这份荣誉。虽然这件事情最后以他的一份“懊悔”声明告终,可是他的斗争性还是明显暴露。
1948年的马龙·白兰度曾经如是评价好莱坞:“他们就没拍出什么好片,以后也拍不出什么好片。”但此后他的声名还是成就于电影,他是好莱坞星光大道上闪烁的金星,但却一直拒绝融入其中。他曾公开说过:“拜金的好莱坞充满恐惧,但我不怕好莱坞,因为我不爱钱。”他可以向任何事物宣战,包括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可是马龙在让无数人对他怀恨在心的同时,又不得不向他顶礼膜拜。
“我就是我,如果需要以头撞墙保持我的真实,我会这么干的。”充满斗争性的同时,马龙更多的率真的、矛盾的,对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他从来就有着很深的无奈:“我本可能是另外一个人,只要不是现在的我。”在外界眼中狂放不羁的“教父”,内心的落寞却难有人理解,除了他身边的人。在他们眼中,马龙是个“常常一个人静静地思考问题,印象有些忧郁但人格高尚的人。”这和人们印象中口无遮拦的马龙截然不同。
渴望独处,却纷扰百出
1962年拍摄《叛舰喋血记》的时候马龙的不为人了解的性情表现的由为强烈一点。他因为这部电影迷恋上了大海,而且毫不犹豫的买下一座叫塔希提的小岛;并且狂热的爱上了一位19岁的夏威夷少女泰丽塔,他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归宿,曾一度息影,从好莱坞消失了。可以看出他憨直的性情,和追求安静平和的心愿。
可是人事八九都难以遂愿,前半生的狂放“教父”,注定了后半生也难以静养天年。和几任妻子的各种纠纷,不断暴光的情人和子女,让他官司不断,甚至债台高筑。尤其是为了大儿子克里斯汀开枪射杀其妹妹男友的官司,马龙不惜变卖家产,甚至贷款。可克里斯汀还是被判刑入狱。
这一系列的事件给马龙·白兰度的晚年造成很大的影响,他的邻居,好朋友杰克·尼克尔森是他遗嘱中指定的葬礼主持,尼克尔森眼中的马龙:“他喜欢独处,不太喜欢别人的打扰。我在自家的院子里经常听到他在家里放古典音乐,他很喜欢将音乐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是个充满了歌剧气质的人。”这样的马龙·白兰度可能才是真实的。
马龙的另一个邻居曾经促成了马龙与中国电影人难得的一次接触,中国的电影人就是中国的影帝——葛优。回顾当时的情形葛优印象最深刻的是马龙对他的建议:“应该要个孩子。”可见狂放的马龙·白兰度对生活朴实真诚的希望。而葛优与这个“大腕”的“约会”也最终因为马龙的身体状况而化为泡影。
安静的离去,永恒的怀念
美国西部时间2004年7月1日18点,璀璨的巨星陨落。80岁的马龙·白兰度,安静的离去;狂放的“教父”,没有引起波澜。他的密友杰·坎特回忆说:“他去世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安详。在他最后的时刻,周围仅有一些家庭成员。一贯低调的他不喜欢太张扬,根据他的嘱咐,他的葬礼将会秘密进行。”人们除了知道他离去了,别的一无所知,正如坎特眼中的他,最后的时刻他不再狂放是狂放的“教父”,而是真正的马龙·白兰度。
坎特说:“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我依然能够被他的幽默和乐观所感染。我们曾经在一起回忆他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马龙·白兰度希望自己的葬礼低调举行。另外,他还透露了自己长眠最理想的地点,那就是把骨灰撒在大溪地群岛风景优美的塔希提小岛。他不想像其他好莱坞明星一样,把墓园变成观光景点”。
临行的马龙·白兰度不是怀念辉煌的“教父”,而是向往他那安静的小岛。无论他在意于否,他永远是世人眼中狂放的“教父”;也无论世人如何评价他的一生,最终他都选择了安静的离去。他收敛了俯瞰的姿态,留下的是人们对他永恒的怀念。
马龙·白兰度经典回顾:
——END——
我是削寒,非典型80后。现在只做两件事儿: 思考未来&践行当下 。
如果这个分享对你有用,可以 关注并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