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模仿游戏》影评
影片拥有一个让所有电影人看了都为之心动的绝好题材。阿兰·图灵的传奇人生,以及这个人物本身所具有的诸多特质,都天然地构成了一部好戏所应有的诸多因素。阿兰·图灵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图灵机的发明人,被誉为AI(人工智能)之父及计算机之父。他最早发明的能进行逻辑运算的计算机帮助盟军解除了德国人的英格玛密码机,为盟军取得二战胜利功不可没。当然,他还是个著名的同性恋,因为不容于社会被强行化学阉割。后又因为吃了浸有氰化物的苹果中毒身亡。据说乔布斯苹果公司的灵感便来源于此。
就阿兰·图灵的 故事 而言,首先他是个天才的科学家,计算机学科的奠基人,仅此一点就已经是一部相当有料的传记故事了,再加上他另一个著名的同性恋身份,被当时的世俗社会所不容所糟受的迫害更为他的悲剧故事锦上添花。更重要的,他还解除了二战时德国的英格玛密码机,为英国的军情六处工作过……科学天才、著名同性恋、神秘间谍,诸多身份让阿兰·图灵的故事充满了悲情和悬念。难怪在2011年好莱坞评选的未拍摄的最优秀剧本中,本片剧本排名第一。
只可惜《美丽心灵》珠玉在前,又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纵使阿兰·图灵的故事再精彩,要取得《美丽心灵》当年的成就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两个故事确有很多类同之处,两部影片都是关于天才数学家的故事,而且都患有身体或精神上的“疾病”,约翰·纳什有妄想症,阿兰·图灵是个同性恋;纳什妄想自己一直为军方破译密码,而图灵确实在为军方破译密码;纳什和图灵都在很年轻时就完成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科学成就,而他们的成就又都在很晚才受到人们的重视且发扬光大。将两部影片相对照,《美丽心灵》着重演绎了纳什的妄想症故事,由此为一部普通的传记影片增加了诸多悬疑成份,你可以说影片的悬疑气质多多少少遮盖了影片作为传记电影的严肃性,但不可否认,影片在忠于真实故事的情况下确实将纳什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我们甚至忽略了纳什患病的痛苦以至于沉浸于影片所营造的解谜氛围中。虽然图灵的故事在悬疑性上比纳什的故事不知强出多少倍,但在影片的整体观感上,《模仿游戏》的悬疑精彩程度并不比《美丽心灵》强,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导演对于故事的掌控能力的问题,莫腾·泰杜姆在玩弄剧情上的功夫是无法与朗·霍华德相抗衡的。但并不能说《模仿游戏》的可看性就弱于《美丽心灵》,前者更具有英国片的稳重特质,不夸张,不卖弄,让悬念暗流涌动,完全不似好莱坞的浮夸气质。
虽然图灵的真实故事远远比纳什的精彩,但我们仍可看到导演在剧情方面的力不从心。影片虚构了一个酒吧的场景,让图灵在未婚妻闺蜜的身上找到了解除英格玛密码的灵感,这个桥断跟《美丽心灵》中纳什从美女身上获得纳什均衡的灵感如出一辙。不管是否抄袭,不知有意无意,前者珠玉在前,导演都应该避免相似桥断的产生,而这种生涩的模仿并不能成为“模仿游戏”的戒口。
再者,影片基于史实拍摄,但导演为了增加戏剧性却作出了很多有违史实的情节设置。在当时的布莱切利园,各部门完全分开,当时的苏联间谍确实存在,但跟图灵并不属于一个部门,图灵压根儿可能都没见过这个苏联间谍,更谈不上如影片所讲,图灵跟苏联间谍作了一个交易,图灵帮助隐瞒同事的间谍身份,而同事则隐瞒他的同性恋身份。可以说,这个无中生有的虚构情节是导演所强加于影片,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影片的悬疑程度。但另一方面却对阿兰·图灵本人造成了一定的曲解,甚至可以说是人身污辱。因为真实的图灵是一个极其勇敢又勇于担当的人,他并没有特意掩饰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在1950年代因性侵向问题受审时,他明知自己将要受刑,却在所写的陈诉材料中对于性细节露骨而直接。对于同性恋身份,真实的图灵并不似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软弱,更何况隐瞒苏联间谍的事实等同于叛国罪,现实中的图灵真有那么胆小吗?影片在某种程度上对图灵是一种污蔑。而更可笑的是,影片中的图灵团队居然在解除密码之余居然代替军方处理德军密电,一群科学家居然可以决定哪条密电可以上报,哪条不报,甚至跟军情六处一起代替军方作出战略布局。更可笑的是军情六处的长官居然对图灵说“你终于成了我一直期待的那个人”硬生生地将一个科学天才演绎成了007。稍有常识的人也会知道这段有违史实了。
电影对史实的合理演绎是可以的,但影片有些地方确实显得夸张了些。导演为了增加影片的戏剧冲突而对史实的歪曲为影片减分不少。不过也有些相当出彩的虚构情节,比如将图灵的计算机命名为“克里斯托弗”由此勾连出图灵对初恋男友的思念。
无论如何,在成片上看起来,影片都是上成之作,尤其突出的是影片齐头并进的三条故事线,互为应照避免了单线叙事的乏味也为我们较为完整地演绎了图灵的一生。再就是影片的表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图灵,既天才霸道,又呆萌可怜,较快的语速加上略微口吃的毛病将图灵的性格描画得丝丝入扣。
能获得这么多奥斯卡提名,相信《模仿游戏》这部电影一定很精彩!
Ⅱ 模仿游戏的影片评价
模仿游戏的影片评价是:《模仿游戏》有着厚重历史背景的人物故事,破解英格玛的传奇被精彩呈现。节奏紧张,三条时间线反复穿插,没有一个浪费的镜头。
《模仿游戏》真实地再现了艾伦·图灵,表现了他对英国历史的贡献和短暂的一生。无论是图灵的人物视角、心理活动及生活经历,还是图灵对英国历史和当代社会的持久影响力,《模仿游戏》都正确地塑造出了这两个方面的人物形象。
这是一部令人全神贯注的影片,细节丰富。强大,激动人心,既带有胜利感又充满悲剧性。《模仿游戏》中,一个人改变了世界,同时世界也毁掉了这个人。这是一部具有娱乐性,手法高超的电影,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电影能够更加尖锐和勇敢些
Ⅲ 刚看完了 电影《模仿游戏》 很震惊 是真实故事吗 如果是真的 那么就意味着第二次世界
是真实的,讲的就是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的事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应召到英国外交部通信处从事军事工作,主要是破译敌方密码的工作。由于破译工作的需要,他参与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电影中的主要事件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但也有一些夸张处理。片中,图灵将他研发的机器命名为“Christopher(图灵初恋情人的名字)”。
而现实中,那台机器的名字是Bombe,编剧虚构了这个桥段。因为原著作者安德鲁·霍奇斯及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图灵对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热爱与他和Morcom之间的感情密不可分。
加入这段情节,是为了充分表现图灵这份真实存在的绵长痴迷而做的艺术夸张。
创作背景:
影片编剧格拉汉姆·摩尔是艾伦·图灵的狂热粉丝,在他青少年时期参加的美国太空营和计算机编程夏令营里,这位数学家的影响无处不在。
意识到图灵对自己的巨大启发后,摩尔就一直在寻找将图灵搬上银幕的机会。当《艾伦·图灵传》的版权被制作人Nora Grossman和Ido Ostrowsky拿下后,摩尔马上签了剧本合约,而且一分钱酬劳都不要。
创作时,“还原一个真实的图灵”成为了他创作的动力。但准确并不容易,图灵的大量工作记录都在二战中被销毁,仅存的残片也成为了高度机密。
摩尔只好从外部寻找细节以及这些组织对他造成的影响。结果令人颇为吃惊的是,关于图灵在破解密码后与军情六局间的工作,能找到的最有力的资料来源于《007》作者伊安·弗兰明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