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林俊杰<零度的亲吻>微电影感觉好有深度,到底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呢。。。。。。
一对恋人,深爱对方,却无法一起走下去,最后,男孩出走,只剩下女孩一个人,女孩很难过,希望一切可以重新来过,却也无可奈何。过些日子,男孩回来,女孩却离开了。男孩买了一面镜子,从镜子中,回忆曾经和女孩一起走过的岁月,也仿佛看到自己走后女孩一个人的日子。他多想再亲吻她!可是,他亲吻的只能是镜子了……
个人认为,影片表达了一种伤感到无可奈何的情绪,现在的年轻人只是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我们需要静下来,认真的看一看自己。找到一面适合自己的镜子不容易,找到一个能让你看清自己的人更不容易。
B. 微电影《镜子》是怎么拍出来的
制作花絮里交待了不少内容,看一看就知道了。可能有的朋友觉得眼花缭乱,我把一些关键信息解释一下。首先,关于长镜头,这个其实是最容易的部分,镜头运动中留了很多剪辑点,一弯腰,一看手,就可以轻松切镜头了。最玄妙的地方,在于玩「镜子」这个电影魔术。首先,如果你仔细观看,会发现镜子外和镜子里的动作其实是不同步的,比如,青年戴戒指的时候,镜子里已经戴到手指根部了,镜子外戒指才碰到手指头。中年去拿安眠药的时候,镜子内外手形不同。跟食指比较,中指的位置有明显区别。镜子外,中指内收;镜子内,中指外伸。所以,真实情况是这样的:「镜子里的」其实是「洞里的」。那个位置并没有镜子,成片里,是角色扶墙。实拍时,布景是这样的:中间一堵墙,在应该是镜子的位置,挖出一个洞,以墙为镜象对称轴,墙两边的布景是一模一样的。反而是拍摄测试的画面更容易说明布景的方法……拍摄的时候,若墙算中间,出镜演员在墙左边,则墙右边有一名(手的样子和出镜演员的手比较像的)演员跟出镜演员做同步的动作(如上所述,其实也不是那么同步)。对了,抱婴儿的时候,镜中人,也就是洞后面的人,也就是出镜演员,抱的其实是一个假人。拍电影有时候真的是像在玩魔术。每一个镜头都需要仔细琢磨。
C. 苏联老电影“镜子”到底在讲什么就是一开始催眠治结巴的,越看越难受
伊万的童年you的呢,帮你找到了,你想要的电影,看看我ོ简ོ戒ོ。~!就可以了
D. 《魔镜3D》:惊悚题材电影上乘之作 魔镜见证善恶有报
镜,在世界历史文明中有着特殊的一层意义。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中,就有不少关于镜的神化功能描写。在西方神话童话里,也有不少关于魔镜的情节。当礼崩乐坏,法律与道德齐齐沦陷时,镜便被赋予了一种可以透视灵魂的重要功能,即将于9月25日上映的电影《魔镜3D》便将这个道具用到极致,将人性的善与恶“照”了出来。有个成语叫明镜高悬,那在这部电影中,其实镜的作用就是“魔镜高悬”,以镜为载体实现善恶终有报的主题。
影片以三个小故事为结构,分别以韩国、泰国、中国香港为三种风格,中泰韩三位顶级导演执导。这样的故事结构非常冒险,要睁族将一个惊悚故事通过一部微电影的时长讲出来,还要讲得好,圆得妙,这很考验编剧的功底与导演对于节奏的把握。好在《魔镜3D》完美得做到了,且做到了三次。第一个故事发生在韩国,年轻女孩因酒后驾车撞人致死,逃逸后养伤在家长达三个月。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一个神秘包裹:魔镜。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陌生男人成为她的微信好友,这个男人对自己的生活了如指掌,制造了一系列的诡异事件,并直言来要找自己……
这个故事用了典型的韩国悬疑电影的拍摄手法,注重细腻的画面表达,具有击溃观众心理防线的音效和光线的明暗层次运用,然后通过空间上的设计,如幽暗的长走廊(中国风水学称之为:枪煞),幽深的楼梯设计以及时间上的紧迫感,完全将观众的惊悚感调至上限。从开始时,长达近20分钟的慢节奏微信对话,到后来的节奏渐快,再到最终女主崩溃,在情节的推进上导演金成浩功不可没。而镜的运用,是影片三个故事中戏份最重的,也是植入最成悉局弊功的。如果说做梦、小孩和镜子是惊悚片的硬性标配,那在镜的运用上(下文还会出现本片如何对孩子的元素进行成功运用),《魔镜3D》真的值得太多国产惊悚片学习。
如果第一个故事是腊唤画面精致、故事性占优的话,那第二个发生在泰国的故事则是以亲情、现实感取胜。在观影结束后,笔者曾问几位影评人,结果是普遍对此故事青睐有加。这个故事更符合中国受众的传统审美,父母因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奶奶则对这位孙子溺爱有加,这种隔辈亲的现象其实在中国更甚。有天奶奶去世,围绕孩子出现的悬疑情节成为这个故事的迷点所在……
用有身体残疾的角色为重要人物线索,是中国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题材影视剧惯用的,类似于《红楼梦》中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而这个故事中的孩子则是一个半哑儿童,只会讲:呀!呀!这样的人物设计更加突出了人物神秘感和不确定性,可以起到增加剧情张力,又不失合理性的作用。整个故事在悬疑手法使用上,同样是幽深的街道来体现空间压迫感,增加的铁门帘和一层底商,则是人性的禁锢和近在咫尺的自由形成了鲜明反差,其中镜子在其中更像是一个传播信息的载体。有温情、有感动又不乏现实主义色彩,逻辑完整、故事精彩,画面虽然没有上个故事精致,但更加能打动人。此外,必须为影片中的奶奶饰演者点赞,表演非常好,是整部影片中最为出彩的人物。
第三个故事,是以香港电影风格为主,其实更像一部上世纪90年代香港鬼片颠覆时期的作品,不算出彩但也中规中矩。可以说,《魔镜3D》这部影片集东亚惊悚题材电影之精华,绝对是今年迄今为止惊悚题材电影的上乘之作。
相关明星:
E. 如何看懂盛一伦微电影《镜像效应》
今天在翻看NLP大师罗伯特.迪尔茨的《信念:健康和幸福之路》,看到他说“思想病毒”提到“镜像神经元”时,突然想到盛一伦之前唯一演过的微电影《镜像效应》。
由此可见,侣皓吉吉之所以在《太子妃升职记》和《ESP超能》选角时看中盛一伦,也是因为看过《镜像效应》,而《镜像效应》是典型的心理小剧本。
此剧剧情很简单,只有16分钟的长度,拍于2012年,至今4年。但剧中蕴涵的意义还是蛮有看点的,阿伟因为小时侯意外摔倒,从此看东西是左右颠倒,不想被人误为脑子有病,于是外表装作正常的他内心是很痛苦的,因为和别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生活学习都很艰难。
生活却往往喜欢和人开大玩笑,在左右颠倒的视界里,阴差阳错,大学里,他以为追错的女朋友,正是他因为喜欢一幅画而欣赏其才气的作者。到了社会,因为左右颠倒设计错客户的LOGO,意外了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但是,在外人看来事业爱情双丰收的他,内心却痛苦不已,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活在镜中的人,别人看到的是表面正常的他其实是一种镜中像的反转。
医生对视神经的研究项目帮他回归了正常视界,但我们可以看到布扯开的瞬间,阿伟的眼神是迷茫的。虽然医生口口声声说已经帮助他回复到正常的世界,这时他已经不能确定什么是左什么是右,长久以来的左右颠倒的生活体验和突如其来的改变,让他迷茫并不知所措。
阿伟觉得一切都回复正常,视力回复正常,生活也就该回复正常,所以一切都可以重来,他会努力让自己和正常人一样。
最后的镜头是,貌似他的视界回复了正常,但是,一切又都不一样了,他没有成功的事业,给老婆的印象是除了爱喝个酒一事无成。
更诡异的是,他老婆也不再是他当初心仪的那个女孩。
因为,当他的视界是正常之后,他不会因为左右颠倒追错女孩。当初他因为胆怯自卑,不敢去追自己心仪的女孩,只好迂回路线去接近她身边的朋友,结果他追的是真正那个优秀的女孩。
而当他正常的时候,重新来过他追到的自然是心仪女孩的朋友。工作后,也因为视力正常,没弄客户的LOGO自然也没有后面的提拔。
挺有意思的,这个世界有时候也是很颠倒的,外面看起来像是赢家的时候,你的内心世界是扭曲的反常的。当你回复正常时,你也就和普通大众一样,因为内心的懦弱自卑什么也不可能得到。
感觉导演像是给了一个选择题,你是要世人眼中光鲜内心纠结痛苦的成功人士,还是平平淡淡过正常人的生活。
换句话说,你是要错误的却拥有一切的视界,还是正常的却平庸至斯的人生。
而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我们眼中的世界,是否和别人一样。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中,人们把由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并由此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印象,在这里,别人就是我们的镜子。
在自我意识心理学,这种现象称之为镜象效应(mirror effect 或 image effect)。
所以我们平时会觉得镜子中的自己会比照片中的美,甚至有人意识到自拍出来的效果感觉也和我们平时对自己的印象大不相同,因为左右脸的反向。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自己的形象,真就是真实的形象吗,或者来说,在别人心目中的我们,真和我们心目中的自身形象是重合的吗。
所以,《镜像效应》也好,侣皓吉吉后来拍的《太子妃升职记》结局也好,都是对我们内心自我的探索。
学过物理原子理论的人都知道,物质内部的原子结构图,在中子和质子构成的原子核外部绕着一层又一层的电子云。这和我们所熟知的宇宙银河系图,是多么的神似啊。
人类花了那么大的精力去探索外在的世界,却不知我们自己的内在构造就已经神奇到如此地步,我们真的是自己身体,大脑,甚至心灵的主人吗?
在《太子妃升职记》结局分析时,有看官留言导演没想那么多,那请你看看侣皓吉吉在2015年拍的电视剧《ESP超能力》。
ESP超能力是什么意思?ESP(Extra Sensual Perception)一般是心电感应、透视力、触觉感应力和预知能力的总称,正式的语译应为“超感觉”。
片名很神,科学点说法,它讲的是人类的潜意识。
所以说,你还想告诉我,导演没有想那么多吗。
哎,这个世道,看个电影和电视剧都不容易。其实也没关系嘛,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好了,简单快乐也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