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知音》中主题曲《知音》的词作者是谁
这支歌曲80年代由华而实作词、王立平作曲,的确是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十分帖合影片主题,而不失古风古韵,曲调优美。
词作者华而实,原名潘耀麟。一级编剧。祖籍山东济宁市,1932年出生于北京。早年即从事戏剧和电影创作,1956年发表和出版了电影文学剧本《汉衣冠》,获中央文化部和中国作协颁发的优秀电影剧本奖。
1978年后问世的作品有:电影《知音》、戏曲艺术影片《智收姜维》、电影文学剧本《梅兰芳与程砚秋》《赛金花绿皮书》,晋剧《红娘子》、京剧《海王魂》、《蔡锷与小凤仙》、《湖畔双碑》,电视剧《上党战役》、》《评梅女士》、《大敌当前》、《鲜卑骄子》等,曾在全国及省内获奖多次。现任政协山西省委员会常委。山西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1991年7月任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B. 蒋大为是《牡丹之歌》原唱吗
歌曲《牡丹之歌》原唱是蒋大为,歌曲的创作背景如下:
1980年,电影《红牡丹》开拍,导演找到词作家乔羽创作影片主题歌的歌词,乔羽按照要求,一个晚上就写了出来。
作曲家唐诃和吕远为了使这首歌更贴近电影的主角,经常去上海观看马戏团的演出,了解民间艺人的各种生活细节。歌曲四易其稿,之后邀请蒋大为从北京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录音,这便是《牡丹之歌》。
1989年,该歌曲获得中国金唱片奖的奖项。
另外该歌曲有众多的翻唱版本,其中杨曼莉、红苹果女子合唱团、金海心等人都进行过翻唱。
歌曲《牡丹之歌》的歌曲信息:
歌手:蒋大为
作词:乔羽
作曲:吕远、唐诃
歌词: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啊牡丹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啊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冰封大地的时候
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啊牡丹
啊牡丹,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C. 泉水叮咚响是什么电影主题曲
泉水叮咚响是《黑三角》电影主题曲。《泉水叮咚响》是词作家马金星与作曲家吕远合作创作的一首歌曲,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将其与这个电影想到一起,但实际上并没有在电影里出现,称其是电影《泉水叮咚》的插曲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泉水叮咚响创作背景
1970年代末期,吕远和马金星一个作词,一个谱曲,团里只要有任务,必定是两个人合作。长期的共同打磨,让两个人渐渐滋生了一份难得的默契,但当有一天,马金星把《泉水叮咚响》的歌词放在吕远面前的时候,吕远却陷入了沉思。新的思潮还没有广泛推广,而马金星的《泉水叮咚响》描写的恰恰就是海军战士与女孩间纯洁的爱情。
最终改变吕远的是马金星勇敢的创作态度和极其新颖、清新的歌词创作,经过吕远的谱曲,《泉水叮咚响》一经唱出,便获得了极佳的反响,很受人们的喜爱。歌曲距今已经40多年,久唱不衰,百听不厌,影响了我国几代人。
D. 有谁知道如何写一首电影主题曲吗
我觉得得好好看几遍剧情,把剧中的人物关系、悲欢离合捋清楚,把自己当成主角,然后带入到故事中去,觉得那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你自己的感情经历,设身处地的了解了人物的感受才会更好的填词、更饱满的演唱出那个感情。
E. 蒋大为的《牡丹之歌》中,说牡丹“曾历尽贫寒”的深层寓意是什么,有什么出处吗
这首歌应该有两层寓意,我先来介绍一下这首歌。
1980年,电影《红牡丹》开拍,导演找到词作家乔羽创作影片主题歌的歌词,乔羽按照要求,一个晚上就写了出来。作曲家唐诃和吕远为了使这首歌更贴近电影的主角,经常去上海观看马戏团的演出,了解民间艺人的各种生活细节。歌曲四易其稿,之后邀请蒋大为从北京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录音,这便是《牡丹之歌》。
另一层面:“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其花红故谓“丹”。”
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
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
观点粗糙,欢迎评论、互动。
F. 《牡丹之歌》是什么电影的主题曲
《牡丹之歌》是《红牡丹》电影的主题曲。
《牡丹之歌》是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曲和插曲。《红牡丹》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阎丰乐编剧,薛彦东 张圆联合执导,姜黎黎、孙树林等领衔主演。1980年,电影《红牡丹》开拍,导演找到词作家乔羽创作影片主题歌的歌词,乔羽按照要求,一个晚上就写了出来。
歌曲鉴赏
《牡丹之歌》的词独辟蹊径,从牡丹历尽贫寒,把美丽带给人间着笔,为“国花”写出了不同凡响的赞誉之词。唐诃和吕远的谱曲新颖别致、雅俗共赏,其旋律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充满新鲜的时代气息。
《牡丹之歌》成了各地牡丹节中的主旋律,延伸了“牡丹之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