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疯狂的石头》让我们看懂了什么呢
也许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其中王薄(刘德华饰)和黎叔(葛优饰)两伙盗贼都是靠技术吃饭的,实实在在是江湖中人,缺乏技术又缺乏智商的抢劫犯(范伟饰)不仅被王薄鄙视,刚出手就栽在假警察手里。如果不是电影局的傻B硬要塞两个比盗贼“高明”的警察,电影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大得多,因为我们不知道冯小刚原来想用什么来阻截傻根被劫的命运。从公映的影片来看,王薄最后不是败在功夫不到家和对手身上,而是真情成了他的障碍。从故事设置的被偷对象来看,江湖盗贼已经丧失“盗亦有道”的原则和侠义,只能靠一个女人来坚守最后的“盗德”。影片表达了冯小刚对江湖道义堕落的一声叹息。
相对于北京的庙堂文化、香港的江湖文化,四川文化的地域色彩和民间色彩(人们蔑视庙堂又不相信江湖)都非常浓厚。因此,宁浩选择在山城重庆来讲述这个故事恰到好处(此处的意思不包括四川方言的“笑果”)。可以这样说,《疯狂的石头》的“笨贼娃子”故事是对对庙堂文化和江湖文化中“盗贼故事”的颠覆和反叛,同时也是向民间文化的回归。
影片中警察在这场反盗窃活动中完全是失职的,虽然包世宏是从警校毕业的,学的是刑侦专业,不属于国家暴力机构成员,仅仅是一家即将倒闭的国营企业(市工艺品厂)的保卫科长,但自始至终与大盗小偷斗智斗勇的都是他,而且最后也是他用最不“文明的执法”把麦克捉住。影片中有四处出现警察,一处是交警处理道哥三贼以搬家之名行盗窃之实时的违章停车,交警无法识破盗贼的伎俩,后来我们在公车上播报的新闻画面上也没有看见那个交警的介入。二是消防警察发现是谎报火警后对包世宏一本正经的质问。三是包世宏到警局报告谢小萌被绑架之事,他们的侦察却被谢小萌的父亲“卡”掉了。最后一次是包世宏捉住麦克时警察的出现,警察举枪对准电梯的结局与香港流行警匪片一样,总是在“战争”结束时才到达横尸遍野的现场打扫清洁。这与主旋律的电影也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同时,江湖侠义盗贼在这部影片中也不复存在。从国际大盗麦克走出机场的至酷至型的行状,导演的定格拍摄差不多把他给模特化了。这个专业大盗一遇见小偷时,吃亏的总是他。他出机场顷刻间就被小偷“使诈”偷走高科技的作案工具,又被小偷捷足先登拿走翡翠,最后还傻不拉叽地把自己的雇主给毙了,着实是对香港的“神偷”的调侃和颠覆。
② 电影疯狂的石头的主题分析
电影《疯狂的石头》,我认为这部电影拍得很好,因为在这部电影里,艺术手法和传统主题实现了趋于完美的结合。
先看一下它采用的艺术手法。它们大多具现代主义特征。
一是形象思维,比如在电影的开头,镜头对准了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其实这个镜头代表着电影中的主人公——工厂保安科长包哥身患的前列腺炎病症的严重程度。
二是人物形象,电影中的人物大多都是一群反英雄,三个骗子、小偷——道哥、黑皮和小军,先后靠行骗和盗窃为生;一个屡遭前述三个小人物玩弄的“国际大盗”;厂长的儿子谢小盟是个“专攻人体艺术”的流氓“艺术家”;包哥的助手三宝是个穷困潦倒的彩票迷;唯一有正义感的保安科长开始也是个小人物,他虽毕业于警校但只不过是个保安,且身患前列腺炎,八个月没领工资,撞了别人的宝马没钱赔,只好求助于开公交车的女友,将她的一口袋硬币都拿来了,可还是不够。
三是人物的语言,多采用方言和俚语,这比较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增加了电影的新颖性,从而使情节贴近生活而缩短了观众和艺术的距离。
四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化。电影中的时空不是直线形的,也不是通过倒叙等手法来打破这种直线性。主要有以下三点:A是时空的延异,就是将正常的时间拉长。如厂长的儿子在吊车上因耍流氓被人猛踩了一脚,易拉罐脱手而飞,电影并没有马上就告诉观众它飞向何方,而是在电影又放了两三分钟后,这个易拉罐才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砸在保安科长包哥那蹒跚而行的老爷车上。B是时空的分解,就是将一个时空场面从不同的角度切分成几个切面。包哥开的车没有刹住,空档滑行撞向了宝马,这个镜头被分解成了三个切片。1.三个小偷正在被交警盘问架照,他们听/看见了撞车,2.是车主正在墙上写“拆”字,听见撞车声骂着向回跑,3.是包哥和他的同伴三宝正在思考易拉罐的不胫而至,蓦然回首却发现车空档滑行撞向宝马。C是时空的并置,就是将两个异地空间同时展现在观众眼前,比如小偷中的老大道哥给他的女友打电话和他要包哥拿玉石换人后他们出发的场景。
另外,电影重点描述了反英雄们生活的世界——破旧的旅馆、下水道、马桶和他们不修边幅的外表,这些特征都是反英雄们身份标志。
③ 疯狂的石头的主题与影评
这部影片“给漆黑一片的中国低成本电影市场,照个大亮。《石头》的语感完全是电影化的、视听化的,而不是中国电影擅长并牢牢抓住不放的‘小说、散文甚至诗歌’的传统范式。它有意调动了方言的特殊幽默感,讲的都是动荡大都会里的小人物喜剧,都有着密集而生动的闪光细节。中国电影需要更多的宁浩。(北京影评人老晃评)
《疯狂的石头》对中国电影界的意义绝对大于这部影片本身的价值。且不论影片艺术上的优缺点,单看电影呈现给观众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具有气势的,一种鲜活的生命感觉;这种感觉是用金钱、名气、资历、政绩工程、边缘题材等等急功近利的手段所无法获取的,而上述这些浮躁的名词正在覆盖着中国电影的方方面面,迫使普通观众对中国电影渐行渐远。(凤凰网特约撰稿人张啸涛评)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它并没有想表达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相比之下,中国电影长久以来相当缺乏趣味性,电影人大都固步自封,多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影片的唯一标准,而大大忽视了电影的产业特性。多年来中国电影只有一个冯小刚能够适时推出合乎观众口味的电影,用低成本换回大收益,事实证明中国已经不缺少能够拍摄高水准艺术片的人才,而恰恰缺少的是能把握市场脉络拍出成功商业电影的人才。不要以为商业片比文艺片好拍,拍一部垃圾商业片自然很容易,但要拍出一部能让观众喜欢的商业片决非这么简单。(腾讯网眉间尺评)
同行评价
《疯狂的石头》不像是一部内地电影,宁浩对幽默的把握在香港电影中都极少出现。(陈可辛评)
想做到聪明需要的是智慧和经年的积累,宁浩有非常出色的驾驭细节的能力,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和昆汀的黑色影片都在这里有所体现,导演将这种当代流行的拼贴艺术方式运动得十分到位。(黄建新评)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非常自由的影片。(陆川评)
④ 疯狂的石头影片分析
《疯狂的石头》自2006年6月30日上映以来,票房成绩一路飙升,在这个大片越大,小片越小的年代,导演宁浩创造了一个小片的票房神话。
此后很多记者对于此片在民间火热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人提出,《疯》的出现是中国大制作的结束和小制作电影的开始。对此电影学院的郑洞天教授回应道:"大片我们拍了十几部,大部分赚了钱;小片拍了几千部,现在头一回取得了票房。"
小制作的电影取得不同凡响的票房,这是《疯》引起轰动的根本。导演冯小刚曾经评价小制作电影导演为"以赔钱为己任"。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李安的片子十几倍的收回成本都没有如此强烈地被人们所关注。
宁浩只身一人从山西来到北京,他尝过作一个"北飘"几乎所有的苦和累,干过影视圈里所有的活计。所以单从生活经历来看,拍出一部很多地方很贴近平民的电影,而且实力不俗,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石头》好看,我们不能否认宁浩的才华。但是也有很多人说他抄袭了98年英国的片子《两杆大烟枪》,不说别的,就算是抄袭出来的,能够抄袭到这个地步,这不是一个电影故事或者结构的问题,而是导演功底扎实,磨练出来的,没有很强的基础,就算让你抄,就算让你遇到国产片保护月,你也取得不了两千万的票房。更何况《疯》有很强的本土化印记。导演宁浩说,当初考虑要本土化,很刻意地追求什么,但是后来发现把自己身边的人拿出来就行了,很自然的。比如徐峥扮演的房地产商,这是一个负面角色,而给老百姓看的片子在中国只有房地产商是挨骂也没人心疼的角色。
虽然片中有很多并不是符合逻辑,有些夸张的运用,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它是喜剧的前提。
影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尽了黑色幽默,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我想这正是影片的主题所在:混沌的世界上,心灵至善,好人好报。
下面我们以片中石头的去向以及围绕石头出现的人物为线索,按照原片的顺序对本片进行分析。
玉器厂厂长大概是出现在石头旁边的第一个人,正是他的细心才发现了石头。也正是他为了拯救工厂才想出要展出石头去拉动经济。当然如果有人在这里对厂长的做法表示怀疑就没意思了。很多人会说,既然厂长要积极拯救工厂,为什么不去卖石头,反而搞什么展览?其实我们看宁浩导演的片子不难看出一个特点来,他和冯小刚导演做喜剧的手法是一样的,让边缘人物去一脸正经地做一件滑稽的事情,从而达到喜剧的效果。只不过冯小刚更加注重语言。
内容来源:
⑤ 疯狂的石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真正让《疯狂的石头》超越了喜剧片局限的,我觉得应该是它的寓言含义。西方电影中反映盗贼的电影,可谓汗牛充栋,显摆贼们技高一筹,往往令我们叹为观止,本片即顺手牵羊致敬了一回贼题材名片《碟中谍》中的著名场景。但是,即使在好莱坞影片中,在演绎贼们的高超技术的同时,还有一个盗也有道的主题,提升着贼们奋斗的意义,最常见的是贼们劫富济贫,或者通过一番搏斗,认识到更可贵的是人间真情,使这些影片超越了纯粹贼片的诲淫诲盗功能。本片也抓住了中国题材向来不缺乏的针砭现实、以小见大、春秋笔法的敏感主题。影片的故事前景是保安与两拔贼合成的三股力量犬牙交错地摸黑较量,最富戏剧性的就是翡翠阴错阳差、真作假来假亦真地掉了一个包,使得真翡翠得来全不费功夫完璧归赵,影片中那一番曲折离奇的过程,颇带上了几分黑色幽默的悖论意义。但是,这些花言巧语式的情节,如果纯粹依此组成影片的全部的话,那么,整个影片就不过是一个小品式的主题而已,但电影恰恰在这一主题上作出了中国电影经常善于表达出的升化内涵。与《天下无贼》中深藏着的对于时代命题的影射一样,本片也同样从珠宝的保护与盗窃的对立之间,折射出中国当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影片中的包世宏殚精竭虑、含心茹苦、带病工作,保护了翡翠,最后还是不敌厂长的幕后交易,暗箱操作,使翡翠拱手相让,轻飘飘地易手他人。说明白一点,翡翠在影片中我们完全可以用来喻示国有资产流失这一中国转型期频发易见的症结。包世宏作为现有体制中的一分子,他恪尽职守,有效地堵截了任何伸向目标物的黑手,但是他的九死无悔的努力,却败绩于位高权重的上司的私下交易,一番辛苦,白白付之于流水,多少国有资产,未沦丧于贼手,却在觥筹交错之间落入冯董这样的衣冠楚楚的大盗腰包。当包世宏愤而向厂长痛加斥责的时候,我们感到,他面对的真正敌人,不是那些外来的贼们,而是可以视着家贼的上司。回想一下,中国历史上,匹夫有责,保家卫国,不为不壮,但庙堂之上,翻云覆雨,丧权卖国,却让前功尽弃,教训不可谓不深。《疯狂的石头》立足的社会层面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工厂,瞄准的故事发展空间也是一个门可罗雀的罗汉寺,但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却可以放大到整个中国国土,中国电影人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的功力,实在要让老天也要喟然而叹了。中国电影的希望就蕴蓄在这种小处见大的切中时弊而又羞羞答答的努力中?
⑥ 《疯狂的石头》到底想表达什么
一个疯狂荒诞的喜剧。
人生有多波折?警察、骗子、老板,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遇见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人,即便是神偷,也不知道自己会被什么样的人坑。所以说生活即便如此,坎坷却又充满惊喜,永远也猜不到结果。电影这样的表现带着讥讽却又让人乐在其中,隐意为不论如何,要保持本心且乐观,因为下一个路口或许就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