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龙门客栈》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龙门客栈》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67 彩色片 111分钟
中国香港联邦影业公司摄制
编导:胡金铨 摄影:做渣华慧英 武术指导:韩英杰 主要演员:石隽 (饰萧少兹) 上官灵凤(饰朱辉) 薛汉(饰朱骥) 徐枫(饰于欣) 白鹰(饰曹少钦) 苗天(饰大档头皮绍棠) 韩英杰(饰二档头毛宗宪)
【剧情简介】
明朝景泰八年,太监专权,包揽朝政。他们控制了朝廷两个最大的特务组织:着黑衣的东厂和着红袍的锦衣卫。百姓都知道东厂的番子(密探)和锦衣卫个个心狠手辣,武艺高强。二档头是毛宗宪,大档头叫皮绍棠,总头目曹少钦,其人不但权势显赫,而且精通剑术,武功已达登峰造极的境界。朝中的大臣见了他都畏如蛇蝎。
为了铲除异己,曹少钦在锦衣卫和番子的簇拥下出任监斩官。被杀的是兵部尚书于谦。其人是当时爱国保民的忠臣,被奸臣贼子诬陷以“欲迎外番”之罪,判处死判,家属充军龙门。
烈日炎炎,几个佩刀的差人押着于谦的子女于冕、于广、于欣到边荒。他们身戴枷,脚带铁镣。突然,山坡上、山口旁冲出了东厂番子。他们是奉其主曹少钦之命来“斩草除根”的。就在他们杀死差人,正要屠杀孩子之时,被树丛中走出来的一位义士阻拦。此人是于谦的旧部朱骥。他头戴斗笠,腰佩宝剑,一身布衣,他让差人带着孩子先走,自己一人留下来手刃了东厂的番子。
曹少钦得知派出的人在中途被杀,立即派人到龙门堵截。大队骑兵在纯正悄大档头皮绍棠、二档头毛宗宪带领下直奔龙门。他们翻山越岭,昼夜兼程,化装来到处于出关必经之路的龙门客栈。掌柜的碰巧下山不在家。大档头叫来账房,包下了整个客栈。并命令在此期间不能留宿任何人。东厂的番子杀了一路上为他们挑行李的挑夫;又杀害了驻扎在龙门的边防守军,把尸体扔下了山崖。然后,除了留了几个人在客栈外,便兵分三路截杀于谦的后代。
平民装束的义士萧少兹应邀到客栈找清败吴掌柜,见到店里的伙计大都是东厂的人装扮的。他要了一碗羊肉汤面、四两白干,坐下时无意中发现了地上的血迹。他警惕地打量着围坐在四周的人。东厂的番子见来人不善,便在伙计端上的酒壶里下了毒。伙计故意不小心弄翻了酒杯,可还是未能阻止萧少兹把酒喝下去。萧假装中毒倒在了桌上。番子上前来准备收尸。顷刻间萧又将藏在嘴里的毒酒吐了出来,并抓住前来的番子让他喝了剩下的毒酒。萧坐下来,继续喝酒。番子持刀上来寻衅,被萧用雨伞击退,番子吓得抱头鼠窜。
二档头闻讯带人包围了客栈。见到仍在喝酒的萧和被酒毒死的部下。二档头前来让萧讲个究竟,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二档头暗示藏在窗外的弓箭手射箭。被萧用酒壶接住,反掷窗外,弓箭手应声倒下。番子又用飞镖投射,又被萧用筷子夹住。眼看一场刀剑拼杀即将展开。这时,大档头带着人走进了客栈。他对萧倍加恭敬。称自己是刑部的人,出京来办的是密案。暗示萧最好离开此地,与此同时,整个客栈已布满了杀手。肃和颜悦色地答应了他,离开客栈。大档头立即派两名弓箭手跟上了萧少兹。
萧少兹在路上遇到了客栈的吴掌柜,此人原来是于谦的部下吴参军。萧向他说明了发生在客栈里的事情。吴得知后与萧赶忙回到了客栈。原来吴掌柜、萧少兹都是来迎接保护忠良之后的。他们在客栈会合之后便分两路出发。
被东厂番子把守的山口阴森恐怖。可于谦后代一行人并没有走山口,而是从河滩来到客栈。账房赶忙出来招呼客人,这时门已被在里面的番子反锁上,并派人向大档头通报。在路边等待的萧少兹等人看到大批东厂的人撤走了,得知情况有变,便抄小路迅速回到客栈。
客栈里的番子见有人相救,拔刀上前,此时二档头也带兵赶回客栈。朱骥义士见对方人多,连忙护着孩子们上楼,躲进粮仓。萧和吴等人来到客栈外接应。此刻,于谦的部下义女朱辉独自一人持刀向客栈走来。躲在墙后的杀手向她连射数箭,被其避过。番子纷纷围了上来,有的还未及出刀已被她刺中。二档头呵退众人,上来假装与朱辉讲和,但趁其不备,猛然出手,谁知朱辉早有防范。两人连战数回合,二档头的刀被朱辉挑落在地,转头就跑。朱辉紧随其后。二档头回身飞出两只暗器。朱辉疾速闪过。二档头借机带人逃跑。朱辉刚要追杀,被赶来的萧少兹叫住。萧与朱进屋后,萧让她带着孩子快从粮仓撤走,自己留下来对付番子。
大档头派兵围住客栈后,将萧请出来,再次对其“好言相劝”,让萧不要为于家的后代卖命。大档头称他愿出比官价高一倍的银子请萧“帮忙”。萧此时看到于家一行人还没跑远,故意与大档头周旋,以此拖延时间。大档头看出萧在耍花招儿,拔出利剑,让其他人缠住萧,自己去追杀于家后代。萧从伞把中拔出剑来,以一当十,打退了众多番子的围杀,并了结了东厂二档头。
大档头追上了护卫孩子的朱骥和朱辉,朱骥上前迎战,拼杀中头部受伤。萧少兹也赶来助战,重创了大档头,朱辉在激战中被大档头用飞剑刺伤。
在客栈内假装受伤的多刺兄弟二人弃暗投明,决定跟随义士一起抑恶扬善。原来二人本是鞑靼人,当年是受于谦大人感召,仰慕中国的文化,不远千里来投效。于谦死后,曹少钦对二人下了宫刑,并将他们编进东厂番子。
戍边守军归玉章总旗率部来到龙门客栈。由于守军被杀,他们怀疑与吴掌柜有关,正要将他看管起来,外面乱箭射进,原来客栈已被围住。曹少钦大队人马来到山口。看到大档头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将其呵斥一旁。曹得知吴掌柜叫吴宁,是于谦的参军,曹用箭传信让吴交出于谦之子于冕、于欣、于广。归玉章总旗对曹的嚣张极为不满,外出怒斥曹,曹谎称带有“符牌”,并趁总旗不备将其杀害。
曹少钦率番子包围了客栈。刚一撞开门,里面数箭齐发,几个番子中箭倒下。曹少钦一把抓住射来的一支箭。令大档头往里冲。大档头到门口一看,里面预先布好了暗箭机关。在屋里还有一封吴宁留给曹少钦的信。
这时,萧与吴已带着于谦的后代走到离边塞不远的地方。突然,大档头率兵出现在前面,他们先放乱箭,射死了吴掌柜。朱辉与多剌兄弟一起联手杀了大档头。一行人继续往前走,在山路上遇到了曹少钦大队人马的三面堵截。萧少兹让大家分兵防卫,朱辉杀出了一条血路。可前面依然敌兵密布。这时曹少钦从一座茅草屋里走了出来。他先是用谗言想收买萧少兹,失策后假装离去,但却突然转身跃起,萧少兹猝不及防,被其打伤。
山风呼啸,杀气昭彰。曹少钦吩咐手下去找于谦的后代,自己决定和萧决一死战。双方横刀怒目,剑拔弩张。曹少钦先下毒手,飞身向萧刺来,萧不甘示弱,与曹少钦展开血战。几个回合下来,曹少钦由于身患气喘病,体力不支。朱骥和多剌兄弟二人轮番出战,曹少钦的手下也想上前助阵,被其呵退。一个回合下来,几人都受轻伤,萧等四人决定一齐克敌制胜。四人围着曹转圈,而且越转越快。曹被弄得头昏目眩,不知所措。他的手下连忙给他喂药,曹少钦此时身带剑伤,心力已显不足,而萧四人同仇敌忾,步步紧逼。曹少钦砍倒一棵枯树,趁势以轻功飞身上树,几下跳到山下,正好遇到在此守护孩子的朱辉,五人将曹少钦团团围住。二兄弟率先冲上去,身中曹一剑的多剌屏住气,使曹无法将剑从体中拔出,其他人趁机而上,曹使尽全身力气,打伤了三人。朱骥忍住伤痛在背对曹时用剑刺伤了曹,曹用插在腹中的刀剑又刺中身后的多剌之弟,这位鞑靼人的后裔用尽最后的力气,将曹少钦罪恶的头砍了下来,自己也支撑不住跌落山崖。
萧少兹、朱辉、朱骥肩并着肩,迎着朝霞信步向前。
【鉴赏】
作为中国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是其整个电影创作生涯中的杰作,也是中国武侠电影史上的经典。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胡金铨,历来注重传统艺术形式、尤其是京剧对电影创作的借鉴作用。他认为传统戏剧是“舞蹈、歌唱与戏剧混合为一的表现艺术”。他将这种传统艺术“混合为一”的原则,运用到现代的电影艺术中。他“利用精确的节奏速度、夸张的服饰与动作、模拟的动作如摔倒、翻斛斗、顿足、及利用烟幕制造的效果来强调空间,尖锐而刺耳的胡琴与海笛、动人心弦而戏剧化的敲击乐与动作配合,这些元素全都来自京剧与其他地方戏剧”。他导演的影片《怒》就是直接根据评剧《三岔口》改编而成。《龙门客栈》的京剧韵味同样很浓,片中的音乐几乎全部采用京剧曲式,场面调度带有很强的戏剧性程式,人物的动作常伴有京剧的鼓点。各色人物在客栈内你来我往,仿佛就是在戏剧的舞台自由穿梭。演员的表演也带有京剧程式:曹少钦在与萧少兹决战前,一转身,一亮相,脱去斗篷的造型,与京戏中的人物出场如出一辙。片中的许多武戏,更是带着明显的戏剧舞台的武打“印记”,有的几乎就是由评剧的“开打”变化而来。它比那种声嘶力竭的武打场面远远要技高一筹。胡金铨在这部影片中所设计的许多武打场面不仅成为中国武侠电影中的经典历史画面,而且还被后世的许多武侠电影创作者反复借用。
胡金铨曾说过:“我对‘表现方法’的兴趣大于故事及主题。所谓表现方法,是如何用电影语言,最经济、最有效的技巧来表达编导的意念。”他所创立的“阶梯式”的剧情结构,是他对中国武侠电影叙事方式的独特贡献。这种结构从影片开始所蕴聚的矛盾冲突,会随着剧情的一步一步发展而不断升级,最后成为一场惊天动地的、正义与邪恶的大决战。无论是《龙门客栈》还是《侠女》都是运用这种结构的典型样式。
在影像语言上,《龙门客栈》运用了大量的中长镜头来表现武打的场面。如在客栈中二档头见诸多手下都不是朱辉的对手,便上前喝退众人,上来假装与朱辉讲和,但趁其不备,猛然出手,朱辉其实早有防范。两人连战数回合是在一个镜头内完成的。这种表述方式真实而又完整地展现出双方武术技击的精彩动作。比起那些靠剪辑、靠后期制作来完成的武打效果,这种方式无疑更真实、也更具艺术的感染力。胡金铨在许多武戏中还加上呼啸的山风作为武打场面的背景音响,更突出了整个搏击场面惊心动魄的紧张气氛。这些都是武侠电影中极具个性的笔法。
胡金铨在影片中对人物性格的描写是鲜明的,而对人物身份的描写则时常是“隐匿的”:萧少兹刚一出场并没有显露他的真实身份,他时而像个云游四方的剑客,时而像个出入江湖的豪侠,时而又像个不问是非的“赏金杀手”。他作为义士的真正身份是在他与吴掌柜和朱骥、朱辉会合之后才真正明了。这种“明写性格暗写身份”的叙事方法,使原本就杀机重重的龙门客栈更多了一层悬疑。
对反派人物的刻画也是胡金铨电影的精彩之笔:恶势力的首领曹少钦,他不仅权势显赫,精通剑术,武功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而且工于心计,善于调遣兵马。在“两军”对垒之时,他先以谗言相诱,然后趁对方不备突然手出阴招,致使萧少兹受伤。与其他影片中的恶势力的首脑人物不同的是,《龙门客栈》中的曹少钦并不是等着手下的走卒纷纷丧命之后才出来迎战,而是在决战之际,让自己的手下在一旁观战,自己来迎接武侠高手的挑战。
胡金铨影片中善/恶、正/邪的冲突历来是“敌强我弱式”的对立结构。恶势力从来就没有因为其恶、其邪就显得愚蠢、软弱;正义者也从来没有因为其善良而占尽天时地利。胡金铨总是让恶势力处于“优势”:他们在政治上有当权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军事上有千军万马的兵力,在经济上有无数的金钱任其使用;而正义者总是在诸多方面处于劣势:除了他们手中的刀剑和一身武艺外在许多物质性力量方面都无法与对手相比。即使就个人的武功而言,东厂的首领曹少钦也在义士萧少兹、朱辉之上。这种悬殊的力量对比,使原来就处于被追杀状态的正义一方的人物命运更加危机四伏,善恶双方的争战为此也更为惊心动魄。特别是在生死存亡的决战时刻,武功处于劣势的义士,只有依靠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依靠更为顽强的毅力和无畏的精神才能最终克敌制胜。为此,才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正义者的精神品质,更加鲜明地塑造出他们英勇豪迈的英雄性格。
胡金铨的作品一贯注重描写的是人物之间的 “大仁大义”。如《龙门客栈》中,萧少兹与朱辉之间的男女之情,朱辉与兄长之间的兄妹之情,大多只是点到为止,而并没有对这些情感做更深的抒发。特别是朱辉与萧少兹之间原本可以在逆境中升华的男女之爱,也没有着意“落笔”,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萧少兹只是目送着朱辉冲向战场,并没有情意绵绵的道别。显然,胡金铨尽情挥写的是豪侠义士的凛然大义,而不是他们的所谓儿女私情。
在胡金铨的武侠影片中,正面人物所信奉的是搏击进取的人生哲学。“问天下英雄,谁不想笑傲江湖?”他勇于正视血淋淋的现实: 正所谓“无风浪不成江湖,无恩怨不出豪杰”。他影片中的英雄不仅武艺高强,勇猛过人,而且在关键时刻会将生死置之度外。《龙门客栈》中被曹少钦刺伤的多剌,为了牵制对手,自己忍住伤痛,屏住呼吸,使剑无法从体中拔出。其他的人这时才趁机而上,最终砍下了曹少钦罪恶的头颅。《笑傲江湖》中,顺风堂堂主为了保护日月神教的曲长老,而与东厂鹰犬做殊死搏斗,不幸被奸贼所杀。日月神教的曲长老为了报救命之恩,在将琴谱交给他人后,自己荡起轻舟,甘愿与顺风堂主一起引酒焚身,葬身于清波碧湖之中……这种生死同心的侠义精神往往是胡金铨武侠电影中最为动人的情景。
1992年,一部以《龙门客栈》为原型的影片《新龙门客栈》(中国潇湘电影制片厂、中国香港思远影业公司出品。编剧:苏叔阳、张炭,导演:徐克、李惠民,武术指导:程小东、元彬、张耀星,出品人:吴思远、雷鸣、胡健,主演:张曼玉饰金镶玉、林青霞饰邱莫言、梁家辉饰周淮安、甄子丹饰曹少钦、徐锦江饰千户)问世了。该剧依然保留了《龙门客栈》的历史背景和善恶对立的剧情结构。
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新龙门客栈》里的金镶玉《张曼玉饰》取代了1967年原版《龙门客栈》客栈老板的正剧角色。作为一个喜剧化的形象,她的出现使《新龙门客栈》里异常惊险紧张的气氛,常常会被嬉闹、喜剧的情趣所冲淡,从而改变了武侠电影的传统样式,在增强了影片喜剧性的前提下使其观赏性大为增加。这位 *** 入骨的老板娘,在善恶两方剑拔弩张之际,拿着茶杯在一旁悠然“戏水”。她张口一个老娘闭口一个老娘,一会儿与侠女邱莫言斗法;一会儿和戍边的千户调情;一会儿和东厂的官兵周旋,在杀机重重的龙门客栈中,这种喜剧角色无疑是缓和凶残暴力情景的最有效的观赏元素。而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善恶两大对立集团的冲突不断加剧,金镶玉喜剧化的性格表演已不能继续保持住她在整个影片价值体系中的人物定位,这时她又逐渐转向了正剧的表演风格。她开始拿起刀剑,与周淮安和邱莫言一起在大漠中与曹少钦做生死决斗。
《龙门客栈》里的朱辉是一位武艺高强的义女。在敌众我寡的危难之际,她以一当十,与萧少兹等一起解救被东厂鹰犬追杀的忠良后代,其奋力拼杀的勇武之气足以与东厂的高手一决雌雄。《新龙门客栈》中的身怀绝技的侠女邱莫言可以说是原版《龙门客栈》中朱辉的“现代形象”。她一出场就显示出高强的武功,她身轻如燕,飞身于悬崖绝壁之间,她敢于只身与东厂群魔作殊死搏斗,在刀丛与乱剑之中营救被东厂追杀的孩子,邱莫言在沙漠中迎风持剑保护孩子的形象已成为侠女的一种典型造型,留驻在武侠电影史的历史画面中……最后邱莫言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曹少钦锋利的宝剑,保护周淮安脱离险境,为最后战胜顽敌创造了决定性的战机,而自己却葬身于茫茫的沙海之中……显示出女性在武侠王国飒爽的英姿!除此之外,她与《龙门客栈》中朱辉有所不同的是,她与周淮安不仅并肩作战,而且在出生入死的沙场上始终怀着一份生死不渝的挚爱真情。周淮安与邱莫言在客栈相见,二人携手并肩、迈着轻盈步履,眉目言语间传送着无限深情的情景,是原版《龙门客栈》中从未有过的段落。
毫无疑问,女性在武侠影片中通常是被妖艳化、性感化的观赏对象。她们扮演的形象比现实中的女人更具有女性的特征,表面上看这是对女性的美化,但由于这种美化的叙事动机是建立在特定的商业主义价值取向上,即要取悦于电影观众的观赏欲望。为此,这种美化就必然偏离于女性自身的立场:她们必然要随着市场需求而变化,致使她们所扮演的角色时而是体贴入微的娇妻(《英雄本色》); 时而是生死不渝的侣伴(《龙门客栈》); 时而是争风吃醋的“第三者”(《新龙门客栈》),时而是阴差阳错的同性恋(《东方不败》) ……如果我们承认电影的叙事方式是有性别特征的话,那么主流电影中的女性无疑都是围绕着男性的世界而塑造的;《新龙门客栈》里的金镶玉,一个 *** 入骨的老板娘,她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对男性的挑逗和诱惑。在整个影片的叙事结构中,男性角色对她的反映是其存在的基础,即便是在与侠女邱莫言“比美”之时,金镶玉炫耀的依然是她对男性的魅力。邱莫言虽然带着侠女的风度和倩女的柔情,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她为男人含泪饮下苦酒,最终又为男人身陷黄沙……她与金镶玉不同的只是一个袒露,一个内敛;一个疯狂,一个执拗;两人都是为观众的观赏所制造的“欲望客体”,都是身不由己的“女性符号”;通过主人公周淮安的视线与行为,她们分别满足了男性潜意识中对女性的想像。女性对男性的这种人身依附或人身归属关系是女性作为主流电影认同对象的基本属性。
武侠影片中武术的舞台同时也是暴力的舞台。只不过与其他影片中的暴力影像相比,武侠影片中的暴力是高度风格化、程式化的。即便同样是以暴力的方式惩处凶顽,就像《龙门客栈》里萧少兹用雨伞迎乱箭;就像《新龙门客栈》中“伙计”用尖刀剔脚骨——武侠电影中的暴力呈现总有一种神韵融贯其中,而不像好莱坞影片那样人被打得血肉横飞,浑身颤抖,几乎全然都是机械暴力的渲染。武侠影片这种风格化的暴力呈现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武侠电影与讲究章法、注重门派的中国武术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武侠电影与中国传统戏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中国许多武侠影片的空间形态都是“脱胎”于京剧舞台 (胡金铨的影片最为明显)。为此,中国武侠影片更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制造出奇异精彩的视觉效果,如《龙门客栈》和《新龙门客栈》中“最佳武戏”都是在“客栈”(内景) 中完成的。龙门客栈不仅是这两部影片的景地,而且也成为中国武侠电影中一处呈现中国武术的经典空间。
武侠影片中的舞台道具也在不断翻新:从昔日《龙门客栈》的扇子、筷子、酒坛、板凳、雨伞样样都有神奇的魔力;到今天《新龙门客栈》里的铜钱、飞镖、碎剑,件件都是致人于死地的利器。飞檐走壁,腾云驾雾在武侠影片中本来就是常事,《新龙门客栈》的制作者借助于不断完善的电影特技,更是把武术之舞拍得出人入化、触目惊心。为此,武术技击的表演不仅来自于演员本身的武术技能,更多的是来自于影片特技所造成的奇特的视觉效果,而不再是拳脚对拳脚、刀剑对刀剑式的“搏击”,其主要的“搏击”场景是依靠种种特技神奇莫测的力量所造成的非凡效果,武(舞)者的风采这时多少是依靠武器(特技)的威力来呈现的。
《新龙门客栈》不仅增加了爱情的故事线索,而且在书写爱情笔法上已由传统“一对一”式的爱情故事,演变成为在刀光剑影中的情感传奇。《新龙门客栈》里的侠女邱莫言在影片中是一位忠肝义胆的女豪杰。她与义士周淮安的恋情,一方面受到东厂鹰犬的捕杀,另一方面还要抵御客栈老板金镶玉的“骚扰”。在关键时刻,邱莫言为了完成解救忠良之后的大任,舍私情谋大义,在危难之中保护周淮安与金镶玉的“婚礼”如期举行,最后在大漠的搏杀之中身负重伤。周淮安精心为其疗治的场面表现得楚楚动人,此时周淮安的关怀无疑成了这无情的杀场上的一股暖流,荡涤着龙门客栈内的冷酷的血腥气息。
《龙门客栈》和《新龙门客栈》的结尾即其最后的胜利都不是靠某一个英雄孤身作战,而是靠由几个“英雄”组成的群体共同对敌。不论是《龙门客栈》里的萧少兹、朱辉、朱骥,还是《新龙门客栈》里的周淮安、金镶玉、邱莫言,他们单枪匹马都不是曹少钦的对手。《新龙门客栈》里在危机关头,金镶玉、邱莫言、周淮安三人联剑大战曹少钦。周淮安最后靠的是厨子刁不遇的剔骨奇术和金镶玉的一臂之力(拿到子母剑)才杀死了奸贼曹少钦。可见,叙事本文的“潜台词”在此突出的是群体的力量,强调的是统一、整合,乃至牺牲自我——就像鞑靼二兄弟舍生取义,就像侠女邱莫言血浸黄沙。作为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这种同心合力的叙事策略,是超越正义法则之上的道德法则。武侠电影就是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完成了它作为意识形态的教化职能。
所有的武侠电影都无法回避对暴力乃至杀戮的展现,但是一味地肯定暴力、无休止地宣扬暴力的决定作用无疑是武侠电影的“毒药”。而出色的武侠影片是在肯定暴力作用的同时,尤其注重正义一方在实施暴力时所“依托”的道德依据和历史依据。《新龙门客栈》和《龙门客栈》都采用了忠良后代(二子一女)作为被恶势力追杀的目标。这种人物身份的设置,使一场争权夺利的政治谋杀和称霸武林的江湖争斗高度地伦理化、人性化了。背上的孩子永远是无辜的,谁要杀害他们谁就无异食人的恶魔。本来家、国同体,就是最容易被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文化观念。武侠电影以家庭破碎喻示国家的危亡,使反抗罪恶势力、恢复国家正常秩序的一切行为,可以在维护人伦道德的名义下“合情合理”地进行。特别是在影片的结尾,作者对暴力进行了终极意义上的消解。《龙门客栈》里善恶双方经过生死决战,东厂首领曹少钦恶有恶报、死于乱剑之下。获胜的义士萧少兹等并没有入江湖寻机复仇,或是杀人官府去夺回昔日的江山。他们选择的是远离了纷争不息的世界,走入茫茫的山林之间。这种人物的归宿,显然带着一种“出世”的情结。与它相类似的是《新龙门客栈》的“闭幕式”,它也不再是一个爱情与搏杀双重胜利的虚幻团圆。在一场血腥的屠杀结束之后,大漠上一片寂静,斜阳残照,周淮安告别金镶玉怅惘出关。金镶玉用烈酒烧毁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客栈,也烧毁了那个充满血腥气味的人生经历,她远离了大漠,也远离了那个杀人取命的生涯。她向往的是一处没有欺诈的精神寓所,一个没有杀戮的情感的归宿。其间表露出作者对无休止的暴力的遗弃。
胡金铨对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性贡献还表现在:他是第一个创立“武术指导”这个电影专业职务的人。武打演员韩英杰则是第一个(《大醉侠》)担任这个职位的武师。
胡金铨武侠影片兴起之时,正是日本的武士电影充斥海外电影市场之际。“当时武士电影以低价入口,由邵氏发行,配上国语后倾销到东南亚和香港的市场。香港的电影公司看到这类电影大行其道,于是也开始大量生产武打片,希望在观众心目中占一席之地”。然而,其间大部分作品都已随着历史长河的荡涤而消逝,而胡金铨的武侠影片《龙门客栈》、《侠女》不仅在当时名躁影坛,与日本的武士影片在市场上一争高下,而且在今天也称得上是中国武侠电影史上的经典巨作。
Ⅱ 山中传奇的影片评价
1977年,对于胡金铨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节点,他与作家钟玲结婚,不久宣布赴韩同时开拍《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两部影片。1978年他获选当年英国《国际电影指南》世界五大导演之一。然而,本应处在事业巅峰的他,却因为1979年两片票房的相继失利,陡然间遭受严重挫折,继而严重地影响到他未来的电影创作生涯。尤其是《山中传奇》曾被剪辑出多个不同版本,有的甚至支离破碎,严重偏离了作者的原意,这无疑是令胡金铨万分痛心的。《山中传奇》商业失败的主因,是影片由始至终弥漫着的悲观遁世的消极气息。
今天来看,《山中传奇》是胡金铨个人意志极度膨胀的产物,是一件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也是一件完全背离电影制片规律、不合格的大众文化产品——它无法被纳入某种既定的类型中,并与胡金铨过往的侠义经典拉开了鸿沟。
1.阴阳恋:文本互涉与交响音画
创作《山》之前,胡金铨曾拍摄了两部广受赞誉的影片《迎春阁之风波》和《忠烈图》,但从《山》完成后的形态来看,它与较早之前的《侠女》更有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法上的共通性。这或许是因为《侠》1975年在戛纳获得技术大奖,1976年在台湾重新剪辑复映后再获佳绩令胡金铨倍感振奋的缘故。《山》与《侠》一样,取材于古代文学,并进行了大量的删改。其原型《西山一窟鬼》存于宋元时期的《京本通俗小说》之中,后来也被辑入明冯梦龙所编的《警世通言》,易名为《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山》中,像乐娘、王婆的姓氏角色便是直接来自原作,男主人公也同为落第举子,只不过身份从教书先生变成了替寺院誊写降魔经的抄经人,地点则从临安熙攘的市井街头直接搬到了边塞的荒凉屯堡。正是在这鬼域人寰的一片闭塞环境中,儒生何云青的奇幻之旅缓缓展开。
影片一如《侠》般由行走段落开篇,这已被视为最“胡金铨式”的视觉标签。行走,往往意味着人生前路之多艰,参禅悟道之苦旅,也是胡金铨个人艺术创作的自我指涉(为拍摄《山》,胡的摄制组几乎走遍了韩国全境采景,并探访了很多人迹罕至、深隐山中的古刹)。这种沉沐于山水之情的生命体验让《山》中的行走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借由着何云青的视点,大自然的壮美、灵韵飘然于影片的主体叙事线之外,在影片的前二十分钟内成为了真正的主角。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山水之美与摄影机运动以及观众视点之间,达到了天人合一般的默契。编剧钟玲曾在《鬼气、美感与文化》一文中指出,作为书法家和水墨画家的胡金铨在展现风景时多采用观画者看手卷的方式,“银幕上出现书生在大自然中徒步长途行走,他大多从银幕的左方出场,走向右方。此时,壮丽的风景即随着书生的移动以水平方向呈现在观众面前”。像众多的水墨画一样,《山》中的人物往往从属于自然,在构图中居于远方一隅,却使整个画面无形间变得气韵生动。另外,国画里“无中生有”的留白技巧也在影片中得到广泛使用,如何云青第一次看到庄依云的著名一幕:山色溪光,风雾迷蒙,白衣女子于远方持笛吹奏,声音婉转之处倩影绰绰,似真似幻惹人遐想,可谓美不胜收。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何云青目睹此番情景后再次上路,影片的爱情音乐主题开始适时地接入,预示着这位原本想找个清净地方抄经的书生终究无法逃脱凡间情欲的罗网。很快,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何云青便堕入到与乐娘、庄依云两位女鬼之间的三角恋中,并陷于一场意在夺经的阴谋中无法自拔。胡金铨在描述何与二女之间阴阳恋时,音画关系的差异性处理是非常值得玩味的。何与乐娘拜堂成亲后, 在高墙深宅里整日沉溺流连于床笫之欢,在表现二人肉体的欢愉同时,胡金铨用很多象征的手法(如炽热的阳光、奔放的花朵,交配的昆虫、池底旖旎的锦鲤)来强化躁动亢奋的生命力;而当何结识依云后,二人去后山采醒酒草的段落,却是另一番清丽脱俗的自然景象——烟雾、云霭、怪石、激流和点染其间的秀木,两人之间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交流。我们应该注意到,衬托这两个段落的音乐实际上是相同的爱情主题,但是在情感色彩上却是截然不同的:前一个段落使用西洋管弦乐队和钢琴的交响演奏,热烈而充满律动;后一个段落则使用民乐队演奏,舒缓而含蓄悠长(音乐声常被溪水声所掩盖)。除了相同主题的变奏处理之外,在前一个段落中间胡金铨还突然插入了一个13个短镜头组成“蜘蛛结网捕食”的华彩章节,配以女鬼凄厉得意的笑声,这宿命般的一幕令人不由地想起《侠》片首相同的艺术处理(那部影片同样由石隽和徐枫主演,但两人间的关系却与《山》里大相径庭)。
因此,在叙事表意的层面,《山中传奇》里除了依托瑰丽高超的摄影技巧,作曲家吴大江的配乐是十分突出的亮点。正如黄沾之于徐克那样,吴大江和胡金铨之间也早已超出了一般的搭档关系,他的音乐圆融地与画面纠缠在一起,相互阐释定义。而且,相较于两人早期的合作(如60年代的《龙门客栈》),《山中传奇》中音乐的手法和功能要重要得多,这既是吴70年代中期之后对于“中乐交响化”理念的一次重要实践【“中乐交响化”(又称“中乐西化”)较早成功的实践,是吴大江1975年创作的《新加坡啦》交响组曲,这首40分钟的乐曲融合了数十种中西乐器及人声。1977年吴返港成立香港中乐团,将“中乐交响化”作为乐团的艺术路线。其后20多年间,这一理念不断引起音乐界人士的激辩。但无论如何,《山中传奇》是“中乐交响化”在电影配乐中最成功的实践,吴也凭借此在1979年底击败李泰祥的《欢颜》和翁清溪的《小城故事》夺得第16届金马奖最佳配乐奖。】,更关键的是,音乐在《山中传奇》中部分地取代了胡金铨赖以成名的、以剪辑技巧诠释武功招式的功能。譬如影片上半段的高潮戏,也就是吴明才饰演的番僧与乐娘击鼓过招时,音乐由稀疏的鼓声渐入,随着两人斗法的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打击乐元素(包括钱鼓、罐鼓、狮鼓、大、中、小钹、小锣、武锣、梆板等等)逐渐汇聚在一起,时急时缓,最后冲向疾风骤雨般的高潮。在这约10分钟的段落中,音乐突破了传统的艺术使命,以抽象的韵律带给了观众比画面更画面的具象感。胡金铨与吴大江“合导”的这首令人叹为观止的“群鬼交响曲”,实在堪称是世界最一流的大师手笔。
2.无题诗:胡金铨的禅机与危机
胡金铨在《山中传奇》中以极其缓慢悠长的步调来描述其唯一的内容“情欲”(更确切地说,应为“情狱”),其手法曾引发很多研究者的讨论。譬如,张建德便认为,在上文所述的何云青与乐娘间的那段激情场景中“过分的象征意味叫人尴尬”,黄清霞也指出《山中传奇》的叙事不足以持续观众的兴趣,影片“迷失在太富噱头、太丰富的景色场面中,或是在迪士尼式纯装饰的自然画面中,像蜘蛛捕食、鲤鱼戏水或飞鸟等等”。胡金铨在《山中传奇》中似乎在刻意地强调一种道家的阴阳相生观点。其实对于“道”的阐述,他在《大醉侠》以来的很多影片中都多少有所涉及,但从没有《山中传奇》里这般突出和风格化。《一窟鬼癞道人除怪》的故事里原本并没有庄依云这个角色,胡金铨增加了这个角色,并在视觉呈现上赋予其与乐娘之间的对立关系,如钟玲所说:“个性上,依云柔和,乐娘刚强;衣着上,依云都穿白色或蓝色的衣裳,乐娘则着红色或艳黄色,两人衣着的象征意义,不言自喻。”同时,体现在音乐赋予的色彩上,何与依云是清丽脱俗,与乐娘则是浓墨重彩。然而,从某种角度上看,这两位女性又是统一的,她们与阳间的儒生何云青又构成了一种相生关系。因此当她们彼此之间爆发激烈冲突时,只能打破原本中正平和的戏剧布局。
正如胡金铨可以让摄影机模拟出观者品画的神韵,对于阴阳相生,也不仅体现在表面的符号设置上,更深植于高度技巧化的剪接技巧中,这是胡金铨《山中传奇》最突出的价值所在。我们以番僧向道长学习打鼓的一段情节为例,这个5分钟的段落可以粗略地分解成下面12个子段:
⑴何誊抄《大手印》;
⑵僧道达成共识;
⑶何与乐娘喂鱼;
⑷僧道比试棋艺;
⑸何与乐娘下棋;
⑹道长输棋,答应传授击鼓术,关屋门取对象;
⑺何开橱门,放誊好的经稿;
⑻道长开屋门;
⑼道长变出大鼓、番僧变出小鼓;
⑽何与乐娘、小青笙箫笛合奏;
⑾道长向番僧传授钹术;
⑿何誊抄【大手印】。
在这个不长的段落中,始于抄经,落于抄经,浑然自成一体。其间更包含各种阴阳的对立关系,如世俗与禅悟、幸福与危机、胜与败、开与关、大与小、害人与救人等等,都通过精妙的段落剪辑技融为一炉,其联系的纽带便是沟通阴阳两界的西土秘典《大手印》。而纵观整部影片,由何临海一场起,最终以同景收尾,因此打鼓这个段落也便与影片整体形成了一种精妙呼应的同心结构。
这正是《山中传奇》的野心所在,因为胡金铨希望借此表明他对儒佛道三界的态度。显然,胡金铨对提倡入 世的儒是颇为忧虑的,正像片中的何云青,鬼迷心窍、见异思迁还技能有限,差点因色心死于非命;而对于道家的宇宙观和佛家的空镜救心,胡金铨却是相当地认同。我甚至认为,他不仅是在通过《山中传奇》表现人鬼沟通的“传奇”,而是根本就相信、认同阴阳相通之理;他在片中着力表现的一切“所为”,根本上却都是为了“无为”。当年很多观众在看《山中传奇》后都糊里糊涂,不明白影片的“中心思想”(主题)是想表现什么,胡金铨对此回答是影片“没有主题”。这让我想起《一窟鬼癞道人除怪》最后的批语来:“一心办道绝凡尘,众魅如何敢触人?邪正尽从心剖判,西山鬼窟早翻身。”想免遭鬼魅的加害,关键在于“绝凡尘”,万物皆空——看来,虽然胡金铨、钟玲夫妇在剧本创作时对原始的话本小说进行大量的改编,但其核心精神却是一贯不变的。“无题”(亦或言“空”)便是领悟《山中传奇》的禅机奥秘。
胡金铨是从何时变得如此“念念皆禅”?据他自己说是在拍摄《侠女》期间受到一位笃信佛教的老先生的启发,“禅只能感觉,不能解释”,于是胡金铨余生的努力,便是将它的概念转变为电影语言,“注入电影中”。既然胡金铨自己都说他的影片只能禅悟而不能阐释,笔者在此也不再纠缠于《山中传奇》的“主题”到底为何;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于“空”的追求极大地影响了影片的人物塑造和表现技巧,使它与胡过往的任何电影都陡生差异。首先,胡金铨完全放弃了个人赖以成名的戏曲风味元素,如《大醉侠》和《迎春阁之风波》中的客栈戏(受京剧深刻影响)在《山中传奇》中不再出现;其次,胡金铨弱化了广受赞誉的动作剪辑方式(部分功能被音乐所取代),《山中传奇》成为他“唯一一部不是以动作片为目标开拍的电影”;最重要的,胡金铨放弃了对人物道德合法性的界定。以往,观众至少对胡武侠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忠奸一目了然,然而拍摄《山中传奇》时,胡金铨却对此有所反思,他认为过去中国的叙事一向偏向“载道”和“说教”,反映在人物上就是“简单化”——“好人做的都是好事;而坏人做的都是坏事。这可能与我国的传统剧的脸谱、既是以化装将角色类型化的传统有很深的关系”,也即是说“合自己意的就是好的;不合自己意的就是坏的。本质上是没有分别的”。对于这一点,我认为胡金铨的勇气十分可嘉,但无形间也会对那些将电影视为通俗娱乐产品的受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胡金铨为追求禅悟而将《山中传奇》导入一种令人不安的历史虚无主义,这为影片的商业惨败提早便埋下了伏笔。
3.南柯梦:再评胡金铨的作者意识
钟玲曾将中国鬼怪故事的特点概括为“人情、幽美“,意思大概是说,中国的鬼魂们常会染上人类的气质行为。具体表现为:女鬼常现身为美女,她们或者美艳动人,或者楚楚可怜,容易动心爱上人类,甚至为人类怀孕产子。然而,凡是看过《山》的观众,却发现胡金铨的处理非常“不近人情”。尤其是在影片结尾的决斗中,当何云青扔出降魔的蜜蜡念珠,数声轰隆巨响过后,无论是意欲害他的乐娘、王婆、小青,抑或是一直保护他的番僧、依云、崔参军,竟然无一例外地死光光!对比程小东在《倩女幽魂》(1987)中的处理,聂小倩和宁采臣虽然阴阳两隔、无法厮守,但至少还为她保留了入土为安、下辈子顺利投胎做人的补偿性结尾。可胡金铨为了追求个人精神上的圆满,竟要求观众同他一道“绝凡尘”,斩断情欲,结果可想而知。正如黄清霞所言:“在电影中,胡金铨没有提出答案——连一星希望的火花或丝毫安慰也没有,而观众来戏院看的,或不是正胜邪,至少也是我们寄望的价值:正义、忠实和牺牲这些。胡金铨坚毅地接受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电影有一种哲学的、差不多密封的完美感觉,但却要付出代价。”
没有哪一部胡金铨的影片像《山》那般拥有如此多的衍生版本(这似乎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发行商的困惑)。影片的完整版长达183分钟,但是在台湾最初的放映却是115分钟;1998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胡金铨回顾展上放映的是125分钟版,据说是胡亲自剪辑的;此后在日本发行的DVD则为117分钟,封底称胡是“香港的黑泽明”,《山》是他的“最高杰作”。对于内地的研究者来说,《山》的完整版很长时期内芳踪难觅,幸而台湾地区于2009年出版了影碟,笔者这才得偿所愿。比较一下112分钟短版与完整版,主要差别在:缩短了开头的行走部分(无海天一色、悄立山崖……诸景,何三次见到依云减为两次)、删去第一次番僧与乐娘的斗法(即上文所言的“群鬼交响乐”)、删除小青半路袭击云青、依云的情节(本来这段最具胡金铨过往快速剪辑的神韵);删除一窟鬼的前世回忆(孙越的戏份完全不见)、删除了乐娘杀害道长、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审的情节,此外还删除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等等。但最令人无法忍受的,是删节版去掉了完整版结尾“南柯一梦”的情节设置(观众到最后会发现,何云青的山中传奇似乎是一场“梦境”,这恰有“镜花水月、一切皆空”之意),如此便让影片原本前后呼应、头尾衔接的圆形封闭结构无法自圆其说。对此,身在香港的胡金铨虽然怒不可遏,却也无可奈何。
那么,该如何评价胡金铨这个人和他的作品呢?似乎站在不同的角度,当有不同的答案。对于研究者而言,绝大多数视其为一个不世出的电影作者和艺术大师。而站在投资者和制片人的角度,他们往往苦乐参半。如曾投资《龙门客栈》和《侠女》的台湾“联邦”老板沙荣峰便在回忆录里大吐苦水,说胡金铨完全不考虑电影工业的制片规律,费工费时,超支无度,更视违约为家常便饭,实在不够仗义;可在同时,他也坦言,也正是胡金铨让“联邦”的大名彪炳史册,因此虽然在合作中摩擦不断,但在过尽千帆之后终是无怨无悔。《空山灵雨》的制片人胡树儒也说:“当年罗开睦和我找胡金铨拍电影,是出于对他的崇敬;明知他会超支超时也大力支持他,没有加以制肘,只想还一个心愿,拍一部好片出来,……胡导演对理想的执着,对完美的要求是中国导演中少见的。站在制片人的立场来说,如果不是心中有数,加上财力充足,等闲不敢找他拍片。”事实上正是如此,客观地说,1978年诞生的《山中传奇》便是胡金铨“最后的杰作”,也是他精神圆满的标志。此后他虽也拍过几部影片,但再也没能实现对影片的自由掌控,暮年十几载的生命,他几乎便是在困惑自哀和壮志难酬中度过。
那些将胡金铨视为电影作者的观点,我认为没有问题,但还需要在两个维度上加以强调。因为胡金铨的电影风格并不统一,至少《山》便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异数,这也是它不像《大醉侠》、《侠》那般经常被学术界讨论的原因。首先,我认为胡金铨所一以贯之的,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表现技巧,而是一种追求纯粹和完美的“旧文人”作风。他早就有机会开拍《华工血泪史》,却总想再筹些钱,让影片能有更出色的表现,为此他不仅与机遇擦肩而过,还牺牲了与钟玲的婚姻。他的徒弟、也是为他投资《画皮之阴阳法王》的吴明才说:“我们的想法是既然请他拍片,就应绝对信任及支持他,可能他某些手法已经过时,但不能要求他模仿别人的手法,例如徐克、程小东那种快速的画面剪接法就绝不是胡导演的风格。”无论电影潮流如何变化,胡金铨“我自岿然不动”,他那固执、力求完美的旧派作风仍然驱使着他不急不缓地在愈发狭窄的电影之路走下去。如同《山中传奇》,不卖座,但足以传世。
其次,是胡金铨电影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故土情结。日本人称他“香港的黑泽明”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他的摄影技术便颇有偷师宫川一夫的影子;波德维尔也指出,胡金铨的剪辑技巧基本因循了好莱坞的古典经验(除了为数不多的实验性尝试)。可令人惊叹地是,当他把上述技巧纳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时,一切突然都变成了“中国的”,不仅仅止于历史、音乐、镜语与片头字幕,连影片的叙事节奏和观赏过程都成了民族化的独特体验。大多时候,这种独特体验并不是香港的,而是内地的,更具体地说,是他的故乡北京的,如《山中传奇》里那个亦恶亦谐的王婆,满口的京片子便让人倍感亲切。我们需得承认,在70年代末期香港本土意识高涨、国语片下滑的时节,胡金铨这种对个体离散经验的强调一定更为加剧了他的困惑和落寞。正像那个在山中独自背负前行的何云青,不经意间经历了一场翻江倒海般精彩绝伦的春秋大梦,醒来却无人知晓,也无法说于人听,于是只好拍去身上的尘土,兀自前行。胡金铨无疑是孤决的,但也正是这份遗世独立的孤决,让他——这位20世纪中国电影艺术的先行者永垂不朽。
——沙丹《大匠的困惑:『山中传奇』与胡金铨的心灵世界》 在我看来,胡导演一直企图要表达一种氛围或一个哲理,他的作品还是比较内敛,他希望多一点空间让观众自己去想。就像《山中传奇》是一个聊斋故事,他就用一种聊斋的方式去写,到底是真还是假?人生有多少事情发生过后,你去回想,难辨真假。
——张艾嘉《侠义浪漫 最终仍在》
胡金铨的片子,画面美,节奏够,但又不够好。(做影评人真舒服,左也不够,右也不够。)有时候咚咚咚的让我心烦。(你烦他不烦。)他的影片进行(节奏)速度快过一般同辈导演。(拍片速度超慢,嘻!)我喜欢他的《山中传奇》,白天的鬼,(四个好字。)很特殊的表现手法。
——三毛《送你一匹马》学期作业报告『五、我最喜欢的戏剧种类』
胡金铨导演的电影中,鬼是有人性、有情趣,是可爱的,他是把中国鬼的正确观念充分表达了。他塑造了张艾嘉所扮的依云,是那样淸纯可喜,即使真是鬼,也会让人著迷的。所以我并不觉得「山中传奇」是一个鬼片,藉着鬼,它表达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也表达了命运的不可抗衡,更表达了情爱的不可解。胡金铨虽然没有为我们提出答案,我相信,他精美的构图和流畅的剪接最能表现鬼的凄美和浪漫的世界,而他对人世的观念也就溶铸在其中了。
——林清玄《山中传奇》前言
看了《山中传奇》《侠女》,一开始也有点进不去,因为它的电影语言已经是70年代的语言了,但是慢慢进去以后就会觉得,它在美学上非常完整,整体氛围的把握和动作的节制让我非常佩服。
——贾樟柯 有关超自然恋爱的观念,西方的认识架构与中国人的架构完全不同。因此《山中传奇》中人鬼相恋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视为自然,而西方人则会莫名所以。中国观众认为书生够憨,但是他认为依云是人,而会隐身术这一点,却是可以接受的想法。至于西方观众则会认为这种人鬼相恋的故事匪夷所思,而且男主角实在是太笨了,那些鬼个个心怀鬼胎要抢他的经,那么明显,他居然完全看不出来。此外电影中还与许多情节与特定中国文化传统有关,西方观众怕也无法理解。
虽说《山中传奇》在欧洲与美国的影展上没有获得大奖,西方的影展却争相邀请这部片子展出『参加欧美影展如下:英国伦敦(1979)、苏格兰爱丁堡(1979)、奥地利维也纳(1979)、澳大利亚悉尼(1979)、比利时根德(1980)、新西兰惠灵顿(1980)、澳大利亚阿德雷德(1980)、德沙龙尼奇等国际影展,及二十八届孟罕影展(1979)、多伦多影展之「庆祝节目」(1979)等』,此片也在西德的电视上放映过。为什么西方的影展单位与观众居然那么喜爱这部难以理解的片子呢?吸引他们的至少有亮点:
一是纯视觉、纯电影艺术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象征的、属原始基形的内容。
如文人画中有位隐士,而溪边丽人一场戏中也有一位男性观看者,即书生;但是不同于文人画的是,在画面中央有位女性,成为男性观者瞩目的焦点,可以将其视为道家「阴」的象征,即阴柔的象征,也象征人的内在自我,人的潜意识。「溪边丽人」一系列镜头里,书生与丽人都没有说话,用的是纯电影语言。用电影剪辑的手法,这位白衣飘飘、灵异动人的女子突然消失,溶入云雾腾腾的山水风景之中,可以将这个电影语言理解为人类的潜意识融入了原始的大自然。然后下一个镜头是书生入镜,接着是他上半身的近景,然后用伸缩镜头拉开,我们不懂看见书生站在那云雾腾腾山林溪畔寻觅丽人, 而且他站的地方刚巧就是那个白衣女子站过的地方。这个拉开镜头的电影语言可以象征人的自我意识原来可以很强,但却觉悟大自然很玄秘,人在大自然之中无限地渺小。更由于这跳接表现丽人与书生都站在水边同一个地方,呈现两种人与自然的关系——潜意识层的与意识层的——这两种关系又彼此形成了对话。
也许就因为如「溪边丽人」这样的场景的丰富的象征意义,所以能把观众的心神紧紧吸住,不论是东方或西方的观众都会运用想象,或多或少心生领悟。
——原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教授暨文学院院长、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院长钟玲《鬼气、美感与文化——论胡金铨的『山中传奇』》
Ⅲ 空山灵雨的影片评价
薛兴国的原话是这么说的:“胡金铨的武侠电影不仅有一种‘禅’的味道,而且整个都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连配乐都是湖南梆子。”
《空》片不及《侠女》盛名在外,影片介绍含含糊糊地提到“本片与胡金铨以往拍过的武侠片不太一样”,大约是找不到合适的说法了。
一些影评颇不客气,指出《空山灵雨》太注重“禅”意,导演似乎想将其升华到哲学电影的境界,过为高深的意境和缓慢情节、均匀的节奏却只起到相反的作用,或者说,导演把他的技巧炫过头了——说到炫过头忽然就想起了托那多雷的《海上钢琴师》,对于这部影片专业人士可谓劣评如潮,但它的商业煽情却仍然感动了一大批观众。《空山灵雨》绝不商业,不说它的知名度微乎其微,就算摆电影院里肯定能睡倒一半的人——但我仍深深激动,激动不已。
情节很简单,线索很清晰,当邱明这个人物出场时我已感觉到住持之争已无悬念,即使老住持的三个亲传弟子并非都是贪财爱势之辈。一方面来说,早期电影的情节都无甚悬疑,很容易就猜到结局;而从另一方面来讲,禅意是很难理解的东西,透过表象往往还含有常人所未能发觉的深义。
影片人物较多,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入木三分,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相互利用的心理刻画得十分细腻。我比较注意悟外、邱明、白狐这三个人物,这三者形成某种逐渐过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胡金铨电影“禅学”的发展。我们知道,佛学有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此为做人基础。邱明被张诚诬陷盗窃充军、买了度碟来到三宝寺时,老住持便说他犯了偷戒。然而片中悟外法师的出现却打破了以往常规中世外高人的形象,他没有出家,却是连皇帝都敬他两分的佛学大师;他吃荤腥,而佛家认为“如果修行人不断肉食,不管智慧如何现前,仍要依因果律往罗刹鬼道里去受报一番”;他近女色,佛经谈人身有十二种病,贪爱色欲是病,同合法妻子之外的女子发生性关系更是犯了邪淫戒,难怪当他带着大批侍女出场时白狐嘲笑他为“老色迷”。
影片中悟外讲经那一段颇为精彩:清丽的山谷、悟外一袭红袍高高坐在大石头上、身下俱是盘腿颂经的灰衣僧人,一旁烟雾迷离的碧水潭中,悟外的侍女们却旁若无人地嬉戏、洗澡。从大弟子到小沙弥,莫能把持,纷纷斜眼偷窥。几个镜头,已将众僧心理赤裸裸地呈现在悟外法师和观众们的莞尔一笑间,同时,在一旁打水的邱明固然是面露不解地看见此情此景,与众僧相教下竟表现得毫无杂念,或多或少也为影片此后发展、邱明当上住持做了铺垫。
若说悟外能达到入佛境界,那么在邱明身上所能看见的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形象。他有慧根、善良、能忍耐,但他不是完人。他遭到张诚陷害,悟外问他:你恨他吗?他答不恨。他同悟外的侍女们收拾地上跌散的佛珠,却被张诚不分青红皂白地毒打,我们看见一个怒目相视、掩面哭泣的邱明——说不怨恨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因为邱明究竟还是个凡人。
藏经阁中,张诚差一点掐死邱明,此刻的他已能忍耐,含笑的面容同张诚的紧张、心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到张诚掏出刀来,邱明终于忍不住将他掷下藏经阁——这时候观众豁然发现邱明原来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物,对付武艺高强的张诚仅单手便能掷他出去,以往那个受到陷害、欺侮始终保持沉默的懦弱男人的形象刹那间转变。佛学以为:“忍辱是一种美德,可以增长福报,所以如果有人欺负你、冤枉你,你不必伤心,而且要感到欢喜,因为它能为你送来福德。”我想,这真的是普通人很难理解,更难做到的,因为乍听上去很“阿Q”。
邱明的蜕变是迅速的,一个接一个身份的转换,虽然是电影夸张的艺术手法,仍能教好地、完整地刻画出导演所想表现的入禅境界。得到住持衣钵后,宽袍大袖的邱明忽又焕发出某种出世的睿智和气魄,这种气魄震撼住了被大师兄煽动闹事的僧人,这种气魄更在他处理镇寺之宝时深刻地展现——“这卷《大乘起信录》千百年来为本寺惹了不少祸端,现在我把它还给玄藏法师。”于是整部影片争执的中心、奸商贪官梦寐以求的无价之宝便被焚之一炬,干干净净,简简单单。
白狐又差邱明一个层次,但她确实是影片中的一个亮点。白狐的身份是女飞贼,受全安雇佣偷盗经书。她没有邱明忍辱负重的脾气,她的本质是善良的、敢爱敢恨,路见不平也会拔刀相助,全安对她动手动脚她也会怒发冲冠。初出场时她的对话将她作为一个俗人的价值观暴露无疑:全安介绍这是三宝寺时她问“寺里有哪三件宝贝啊?”聊起《大乘起信录》她又问“那得值多少钱啊?”——乍出场,庸俗而贪婪。随着影片情节的移动和发展,才渐渐发现这个女子的天真和鲁莽比之那些君子、官爷伪善的嘴脸,不知清澈了多少倍,因此最终她选择了看破红尘、出家修行而我并不觉得奇怪。我没有看到相关的导演手记,不知导演有否想表达这个意思,就是一切的结局殊途同归,修佛是万物的终点。
还有一个可爱的人物便是老住持的三弟子慧思。或许因为扮演他的演员是我们常在港剧中见到的某某黑社会老大某某奸商,乍打一照面便以为又是个勾心斗角的角色。不料这位仁兄年轻时代绝对是正义凛然,悟外不是完人,邱明不是完人,白狐更不是完人,而慧思却几乎可以以完人相称。慧思在佛学上有很深的修为、荣辱不惊、随遇而安、缜密严谨,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新住持最佳的人选。印象颇深在老住持和悟外法师考验三个徒弟的那场戏中,老住持要他们三人每人提一桶水,又问他们那水是怎么打来的,大徒弟慧通答曰:“千溪万水同归大海,才能照出一轮明月。”二徒弟慧文答曰:“修行有恒,澄清俗虑,才能返本归真。”轮到慧思,简单道:“听其自然,心清水自清。”
胡金铨是武侠片巨匠,《空》虽已不能完全称为武侠片,但打斗场景仍是着墨甚多、气魄十足。有人认为片中交手镜头“韵律感”太强,简直像在做广播体操。窃以为若要欣赏精彩的武打镜头,《空山灵雨》不是首选,强烈推荐同为胡金铨导演的《笑傲江湖》、《侠女》、《大醉侠》、《迎春阁风波》。上述影片虽是早在中小学时代看的,印象深刻至极。看到今天的一些武侠影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哪里不太对劲,直到重看胡金铨的电影、直到白狐一身玄色劲装出没在宽阔的三宝寺里,猛然才发现这才是武侠。武侠不是起重机不是快镜头不是眼花缭乱的特技和名目繁多的灯光。在《空》中既没有高手也没有绝招,每一次交手都是简单而扎实的,没有震退人的内功甚至连拉带咬,真实得无以复加。看惯了天桥把式的人们或许无法习惯胡金铨的风格,当武侠电影进入了巴洛克时代,当《卧虎藏龙》以东方情调驰名中外,再来回顾胡金铨的影像美学,忽然发现继续以电影这种方式诠释武侠已毫无意义。
李安没有选择徐克那样频繁地使用高科技终于使《新蜀山》成了试验田。李安的镜头迷漫着清澈的气质,使故事的叙述始终保持神秘感、高贵和浪漫。当然挑战传统的男欢女爱是不可少的、飞天遁地的诡异武功是不能缺的,澹然的是山水、是天空,不是光芒灿烂的小金人和风情万种的玉骄龙。有人称他是“书生造反”,有人叹服惟导演具备何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拍出如此中国的电影——看到这里我笑了,因为我想起了胡金铨。
似乎胡金铨之后,可以不必再拍武侠片了。很有林黛玉烧螃蟹诗的架式。但说这话确实是认真的。我之所以举出《卧虎藏龙》同胡金铨做比较——这本是两种层次的电影,本是没法比较的——但一来《卧》片盛名在外,二来《卧》片从某种角度上来简直就是胡金铨电影大杂烩:玉娇龙在酒楼那一段,有人看完之后说,咦,这不是《迎春阁之风波》吗?竹林打斗那一段,胡金铨《侠女》也有场竹林戏,当时还没现在的起重机,可是他拍侠女从天而降,劈开竹林从中间飞过去,那种感觉好极了。
最后想提一下《空山灵雨》的画面。在这部影片中,环境是影片阐述性主题之一。胡金铨的镜头充满中国绘画的意境,每一个画面截下来,便是一张出彩的风景照或中国画。或许因为老一辈导演是严谨的,每一处选景、每一个镜头似乎都经过摄影师的反复推敲,终于使故事情节、使演员观众同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在看《空山灵雨》的时候我不禁会想起许多电影,不仅武侠片,甚至一些镜头还令我想起2002年大热的《寻枪》,不知陆川有否借鉴。其实胡金铨的电影感动、影响过许多大导演,比如徐克、许鞍华、李安,但可惜作为首位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殊荣的中国导演,他在大陆远没有上述导演知名。
2011年,导演贾樟柯担任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评委会主席(华人执掌该单元,是威尼斯电影节史上的第一次),新京报推出“知名导演推荐10部电影”活动,这位被视作用影像忠实记录当下时代的导演,挑选的所有电影都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其中排在第八位的就是《空山灵雨》(10部依次是美国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前苏联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袁牧之的《马路天使》,意大利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日本小津安二郎的《晚春》,意大利费里尼的《大路》,法国罗伯特·布列松的《死囚越狱》,胡金铨的《空山灵雨》,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陈凯歌的《黄土地》,其对《空山灵雨》给出的评价是:
轻、节制。走、奔、跳、跃、身形的美丽。
Ⅳ 有哪些与禅有关的电影
《空山灵雨》
《空山灵雨》几乎是胡金铨最负有禅意,艺术性最强的一部电影了。片中的情节几乎与《六祖坛经》里六祖求法的经历如出一辙。没有过多的语言,情节也简单的几能预料,比起他其他的电影,武打场面也不多见,胡金铨导演更多的是用他的镜头来表达他的禅意。
胡金铨导演是北京人,1949年后流落到了香港,由于胡金铨出身书香门第,学养极好,对待艺术一丝不苟,因此与香港的电影界格格不入,后来又来到台湾,完成了中国武打电影里的经典之作《龙门客栈》。比起后来的武打电影,胡金铨的电影透露出一股浓重的文气,影片中的人物说的都是49年以前的北京话,后来北岛回忆见到胡金铨时,听到的是一口没有经过49年后污染的北京话。
胡的电影不变的主题是明朝那些事 禅 和武侠。对于胡,拍电影只是他读书后的释放,他在电影界无疑是个另类,即不像艺术大师的电影,又不像玩转眼球的商业电影,因此卖盗版盘的小贩们总是很难给它归类而找不到他应有的货架。
《 春去春又来 》
金基德导演在韩国电影界无疑是个异类,和近几年韩国光怪陆离的电影相比,他总保持了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克制,从他早期的《漂流浴室》到后来的《弓》以及《空房子》,电影总是在展现一种残酷的美,以及美中的禅意。
《春去春又来》给人展现了人生的春夏秋冬如轮回一般,在湖中心飘荡的寺庙隐藏着人性的贪 嗔 痴,也就是在贪 嗔 痴中蕴藏着人类的觉悟。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当金基德扮演的僧人背着沉重的石佛登上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俯视湖中心如豌豆大小的寺庙时,此时的一切都如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小活佛》
不太清楚贝托鲁奇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拍《小活佛》,可能正如他想在《末代皇帝》中满足西方人对东方的想象,其实本片并非全部出于贝托鲁奇之手,而是出自他背后的蒋杨钦哲,片中释迦牟尼的传记基本是蒋杨钦哲在《正见》里的描写。蒋杨钦哲不仅是藏传佛教里一位重要的活佛,同时也是一位导演。
片中寻找转世灵童的情节也是有原型的,故事来自于1985年耶喜喇嘛的转世来到了一家普通的西班牙夫妇家,经各方认证为第一个白人活佛的情节。当然片中还有另外两个转世,不过这在藏传佛教里也颇为常见,他们分别代表身 语 意的化身。
出演本片的演员也都来头不小,其中有扮演喇嘛天津的索甲仁波切(著有《西藏生死书》),扮演喇嘛诺布的英若诚(因参与此片而在国内遭到贬黜),还有扮演释迦牟尼的基努 里维斯(日后《the matrix》里的救世主),还有参与客串的蒋杨钦哲仁波切。
作为佛教常识的普及《小活佛》恐怕是最好的教材了。
《喜马拉雅星》
主演:张柏芝 刘青云 应采儿 吴镇宇
类型:喜剧
学佛启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大块头有大智慧》
主演:刘德华 张柏芝
故事:一部搞笑而不失深意的功夫片。开始刘德华认为自己在帮张柏芝;中间刘德华认为张柏芝是自己在帮自己,自己的出现只是个因缘;最后刘德华醒悟,张柏芝从始至终一直在帮刘德华。
学佛启示: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你以为你在度人,却不知是人在度你!
Ⅳ 两个人在牢里打,房顶向下压,最后一个跑出来的是什么电影
很明确告诉你就是《力王》根据漫画改编,力王(樊少皇)为挽救其女友莹莹(叶蕴仪)脱离魔掌,发怒杀死一群坏人而被判入国分监狱,可惜莹莹仍伤重不治。这私营监狱大狂魔狱长(何家驹)是身体能膨胀的巨人且常迫害囚犯。力王在狱中被单眼蛇(樊梅生)迫害,替溽弱但心地善良的老囚犯老马伸张正义,力王屡挫屡战的打不死精神,吓退单眼蛇。于是单眼蛇纠合狱中东南西北四仓之四大天王联合起来陷害对抗力王……
中文名: 力王
外文名: The Story Of Ricky
其它译名: 监狱力王
出品时间: 1991
出品公司: 大路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香港/日本
导演: 蓝乃才
制片人: 夏泽信
主演: 樊少皇,樊梅生,何家驹,大岛由加利
类型: 恐怖,惊悚,科幻,暴力,血腥
片长: 87 Mins
上映时间: 1992年4月9日
目录
影片信息
职员表
演员表
简介
影评血腥
差距
报仇
思考
自由
香港电影
HONG KONG LEGENDS
导演
樊少皇
评价
漫画版影片信息
职员表
演员表
简介
影评 血腥
差距
报仇
思考
自由
香港电影
HONG KONG LEGENDS
导演
樊少皇
评价
漫画版
展开 编辑本段影片信息
香港暴力电影《力王》
◎片名:力王 ◎译名:The Story Of Ricky ◎又名:监狱力王 ◎全名:力王之监狱力王 ◎年代:1991 ◎首映:1992年4月9日 ◎地区:中国香港/日本 ◎类别:犯罪/幻想/恐怖/惊悚/科幻/动作/暴力/血腥 ◎级别:三级 ◎语言:粤语 ◎片 长:87 Mins ◎导 演:蓝乃才 ◎监 制:蔡澜 ◎鸣 谢:澳门路环监狱
编辑本段职员表
影片名称: 力王The Story Of Ricky 制作公司: 大路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出品人:蔡澜 《力王》海报
领衔主演:樊少皇 特别客串:丹波哲郎 叶蕴仪 摄影:李海文 灯光:阮定邦 美术:何剑声 形象设计:Karen Sandhu 原创音乐:陈斐列 动作指导:郭振锋 剪接:张耀宗 姜全德 副导演:苏静雯 邓竹君 统筹:詹伟伟 制片:夏泽信 监制:周震东 编导:蓝乃才 电影开场白:公元2001年,资本主义国家将一切政府机关私营化,监狱也像停车场一样,被大机构包起来做生意……
编辑本段演员表
樊少皇 饰 贺力王 樊梅生 饰 单眼蛇 何家驹 饰 典狱长 大岛由加利 饰 黄泉 丹波哲郎 饰 善鬼 叶蕴仪 饰 莹莹 郭振锋 林雪 杉崎浩一 饰:泰山 陈治良 饰 鸣海 陈敬 陈国邦 饰 阿沙 曾近荣 饰 老马 林启荣 黄智强 刘崇峰 《力王》海报2
黄国梁 饰 监狱长的儿子 黄贵雄 饰 白神 龙彪 江浪 凌志雄 张耀星 蔡国平 何永祥 张旭燊 赵志诚
编辑本段简介
漫画《力王》
根据漫画改编,力王(樊少皇)为挽救其女友莹莹(叶蕴仪)脱离魔掌,发怒杀死一群坏人而被判入国分监狱,可惜莹莹仍伤重不治。这私营监狱大狂魔狱长(何家驹)是身体能膨胀的巨人且常迫害囚犯。力王在狱中被单眼蛇(樊梅生)迫害,替溽弱但心地善良的老囚犯老马伸张正义,力王屡挫屡战的打不死精神,吓退单眼蛇。于是单眼蛇纠合狱中东南西北四仓之四大天王联合起来陷害对抗力王……
编辑本段影评
血腥
通常,血浆卖多了或者导演想象过于疯狂会让恐怖片产生强烈的搞笑效果,因为观众提醒自己“这是电影、这不是真的、红色的液体只是番茄酱”的过程就是否定“银幕真实”的过程,着力渲染血腥的结果只能是观众更加坚定了“不信”立场,如此,即使是《群尸玩过界》那样血雨滂沱、烂肉横飞的电影看起来也无异于闹剧一场吓唬吓唬小孩儿罢了--塑胶破裂、粘液流淌、番茄酱成吨,不管有多少人为此发抖,理性多点的观众看到这些东西往往嘴角含笑,一边感叹任何时代的恐怖电影都会有技术缺陷,一边怀疑: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能令自己捂上眼睛不敢看的电影? 迄今为止我真正害怕的是用手术刀杀人的汉尼拔博士(《沉默的羔羊2》),感觉《沉默的羔羊前传》中汉尼拔刺伤联邦调查局特工威尔·格雷厄姆的小刀比《人玩鬼》男主角砍掉女友脑袋的铁锹吓人多了,这一刀所选择的位置、刺出的力度有医生做手术一样的精确,肉体将会遭受怎样的痛楚,不敢想象!《纽约黑帮》,屠夫比尔教导后辈阿姆斯特丹如何刺中肝脏,他的杀人方法较比中国功夫片里武林前辈传授给门徒的各种招数简单实用、真实可信,所以这短短几组镜头比用几十分钟的长度描述某某十年如一日苦练武功然后下山报仇的情节更有震撼性--只有那些了解动物身体组织结构的人干起杀人勾当才最令人害怕。 《魔戒》中的勇士们杀敌成百上千,我们非但不怕还觉赏心悦目,因为死的是妖魔鬼怪。人怕杀人。如果电影讲杀人故事逼真到你不能不信的程度,真正的恐怖感就来临了!个人以为《魔界追魂》、《午夜凶铃2》、《沉默的羔羊》系列的恐怖展览成就最高,这些电影解剖人体兴趣之浓厚,法医看了都要给电检处写信。
差距
香港电影《力王》(1991)和上述三部影片的差距,也就在特技水平,肢体碎片塑胶模型痕迹明显了些,但我一厢情愿地以为并非香港电影人做不好特技,而是这部改编自日本漫画的电影有意突出原著的漫画感,使影片不至于残忍到观众无法适应,毕竟和以往的功夫题材电影比起来《力王》太特别了!特别到史无前例、独此一家。特技水平虽低,《力王》仍然血腥。因为导演蓝乃才和世界级恐怖电影导演有着共同的爱好,单是摧残肉体的方法就足以令你恶梦连床,看《力王》,只领会其精神便会毛骨悚然!
最初看《力王》是LD,头一回对高品质影音介质没了感恩戴德心情,恐怖语言因清楚而见锋利,在观者心头划出一道流淌黑血的伤口,留下永不消失的暗影和痛觉。只要想起《力王》,眼前就会浮现出阴冷的死亡色调,肚破肠流、血肉模糊的画面,残酷、丑恶、怪异……原来以为只有香港罪案题材第一导演邓衍成嗜血如狂,想不到蓝乃才更绝,不仅仅要你胆战心惊,还要你恶心、呕吐!片中,头破血流、残肢断臂实属小菜一碟,一拳打透躯干、眼球被拳力震出眼眶,拉出肠子当绞索、筋折了自己用牙齿帮手打个结儿接上、脑浆在碎裂的颅骨中摇荡、肢体被绞肉机绞碎才显作者非凡才华,片中,法西斯式的肉体折磨随处可见。 在这血腥的暴力世界唯一让人感到温暖的就是90年代初著名花瓶叶蕴仪,她的存在和《人肉叉烧包》中完美的女性裸体发挥着同样作用:当你瞳孔放大、心醉神迷的时候,突来一种邪恶力量将其毁灭,痛失佳丽、情感波动,经此超强刺激,观众想不疯也难!剧中,力王的美好记忆非常短暂,残酷的导演让力王的女友死得极惨,冷漠的鸟瞰镜头,观众目击美丽生命从楼顶摔落在街头--从此,为了报仇,再血腥再残忍的武力打击也是合情合理、大快人心的!
报仇
为给女友报仇,力王立誓铲除毒魔,在监狱演出一场力拔山兮气盖世摧枯拉朽反抗压制的武剧,该片和所有监狱题材电影一样寓含争取自由的母题,因为力王之力源自“天人合一、人即宇宙”的中国气功理论,作者顺理成章地将中国功夫的能量夸大到极致:主人公力大无穷、无坚不摧,血肉之躯抗击钢筋水泥--尽管难以置信,但那份冲破压迫后所获得的解放感却是空前绝后的。片尾力王一拳打破监狱高墙的奇迹和“大家可以回家了!”的呼喊,令无数现实中遭遇囚禁的观众精神一振!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幻想中扮演着“力王”演绎了“力王传奇”,理同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力王》并非简单的靠卖弄血腥暴力讨好变态观众的变态电影,画面固然惨不忍睹,但至少我个人拒绝闭上眼睛,因为我很清楚作者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该片的理性和严谨需要用心灵去发现。如果你不想躲开鲜血淋淋的现实,如果你不曾放弃精神上的反抗,那么,请你睁开眼睛看《力王》。
思考
片头,天光清冽、寒意逼人,囚车将力王一行载入某未来社会的监狱。狱中,力王反抗黑暗势力和狱方压迫,力克群雄、无所不能,但有多次他屈服于监狱制度,未用拳头换来最后的自由,老老实实地被狱警羁押,铁链加身,这多么耐人寻味!斗争矛头直指监狱长之后,观众方才领悟需要打破的是专制。有专制就会暴政,只有粉碎专制粉碎暴政,生命才有自由,所以结尾大决战中力王的愤怒已经无关个人恩怨,上升到解放众生的高度,看到力王施展拳威,观众一次次为之喝彩。 最动人的监狱故事应该发生在林岭东的《监狱风云》,但这部戏的第一集中各种力量斗争只停留在黑白两道的层面,怎么看怎么像江湖片。直到第二集《逃犯》主题才有所深入,将统治者引为反抗对象。剧中周润发和陈松勇叛狱后,狱友所赌的并非他们能否逃脱而是多少天后才能被抓回来,在他们看来,逃走是不可能的,被抓回来是早晚的!所谓的监狱暴动亦是困兽在笼中的挣扎,最后,囚徒们继续着日复一日的监狱生活。无所逃遁、没有未来的孤岛情绪在包围陆地的惊涛骇浪和铁丝网里高高飘扬的港英政府旗帜中体现,读来虽令人倍感郁闷,却显示出香港电影中少有的反叛意志,成为一种类型电影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自由
浴血奋战的《力王》的将监狱片争取自由的主题提升到新高度。结尾,力王给予专制者毁灭性打击,将监狱长按在绞肉机里绞成肉酱!香港电影的现代暴力美学始于《英雄本色》的周润发流鼻血止于《力王》的绞碎人肉。力王的反抗,唤起人们心底野兽般的欲望,不要被囚禁不要被压迫!
近来反抗意识较强的电影当然是马丁·斯科塞斯的《纽约黑帮》,本来以为这部大制作黑帮电影,会有阿姆斯特丹在大庭广众之下痛报杀父之仇的完结--这样很好看,也对得起开篇嗷嗷煽情的黑帮械斗--但最后导演却将理应做重头戏的复仇情节淹没于纽约动乱的宏大背景,在军队屠杀暴徒的全景画中,对比国家的暴力和人民的愤怒,帮恨家仇已然微不足道。此时,真正该死的恶棍并非屠夫比尔而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政客。故事从人民谋杀人民开始,到军队谋杀人民结束,最终对国家行为进行了指控!紧要关头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国家操纵者及其不可告人的幕后勾当,揭露了国家行为的伪善和残暴本质,由典型的商业叙事过渡到大胆的政治批判,类型突变之奇异、主题开掘之深刻,出人意料。 可笑的是王晶在构架所谓的翻身之作《黑白森林》时盗用了《纽约黑帮》的“儿子报杀父之仇”故事,当然,香港导演一向是善于偷的,拿来主义、洋为中用,本无可非议,只是对照好莱坞电影人书写的厚重史诗,这次王晶的偷显得极不高明,故事看似类乎《无间道》,实则胡编乱造、故弄玄虚、破绽百出,不能自圆其说到了荒唐地步,更不要说有什么思想延伸--《黑白森林》是香港电影的回光返照,号称暑期最强档,不过如此,群体的走向穷途末路,无可挽回。
香港电影
必须承认,香港电影的辉煌,已成历史,只有目光回溯才能找到自尊。但近来香港三区DVD在制作上表现优异的多为新片,相当多的旧片画面质量不能令人满意,胶片上常有划痕、污迹,所获得的画质评价往往是“一般”、“较差”充其量“超强VCD”而已,表现出众的昔日经典尤为难寻,总体上给人一种“第三世界”的感觉。所幸有HKL(英国二区)、HKV(法国二区DVD)对香港电影中的经典作品进行数码修复后重新发行,造福碟迷。吴宇森、徐克、成龙、周星驰、刘镇伟等人的经典作品经修复拷贝推出后,众碟友趋之若鹜、重拾旧梦,品碟佳话风传九州,精典制造万人追捧,碟迷的幸福时光就这样不期然地开始了。
HONG KONG LEGENDS
HONG KONG LEGENDS(简称:HKL)是意大利传媒托拉斯MEDDUSA和香港寰亚合作在英国二区发行的系列香港影片的名称。原来看过一区的《英雄本色》、《江湖情》、《英雄好汉》,感觉图像清晰度和色彩表现力较比一区欧美电影DVD有很大差距,所以对香港电影DVD走出“第三世界”本来信心不足,但HKL的数字化图像修复技术令我大喜过望,从我已经拿到的《A计划》、《城市猎人》、《黄飞鸿》看,绝对令人扬眉吐气!《力王》堪为佼佼者,画质表现和当年的LD不相上下,正确的银幕比例更给讨厌4:3的碟迷带来一份惊喜。目前看,HKL致力于经典影片修复,《力王》的推出,证明该片在香港电影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制作者还将片中多个恐怖形象集合于DVD动态菜单中,这部影片给外国观众留下怎样的印象,可以想象。
导演
《力王》导演蓝乃才1950年生于香港,曾师从日本摄影师西本正(又名贺兰山),在胡金铨、李翰祥作品中担任过摄影师。他擅长以特殊摄影手法结合声、光、电技术拍摄科幻奇情场面,导演风格独具一格,主要作品有《原振侠与卫斯理》、《俾捉鬼》、《不夜天》、《孔雀王子》、《聊斋艳谭》、《阿修罗》、《一眉道人》等。
樊少皇
最后说一下《力王》的主演樊少皇,当年《执法先锋》中的少年长成魔鬼筋肉人之后让人不敢认了,拍完《力王》,再无打炮作品问世,确实遗憾!其实他可以成为香港的史泰龙的--呵呵,《力王》中扮演海哥的演员也可以说是香港阿诺啊--香港电影界并不缺少好的演员,堕落的是编剧和导演。
评价
《力王》偶滴评价是“史上最牛的动作片!!!”,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两个。『一是』“主角的服装和发型极符合他的性格,主角的内心中充满无限的正义感,老马在狱中因假释未被批准而自杀,力王看到此景后,在狂雨中痛恨老天为什么那么不公平,无奈后只得挥拳掀泻心中的怒火;再者就是力王被带去见副狱长单眼蛇时,当时单眼蛇拿着力王女友莹莹的照片时,以此来引诱力王说出来狱中的目的时,力王的左手被单眼蛇的假手给插在桌上时,力王眼见女友莹莹的照片被单眼蛇揉在手里,心里的痛那自不用说了,力王当时只是眯了一下眼睛后,回忆了一下女友莹莹的相貌,然后睁眼力压桌子,力王满腔的怒火,意想挥拳把单眼蛇给解决掉,但是可惜的是力王并没有,不知是什么原因促使力王不敢一拳把单眼蛇给解决掉,可能是时机还未到吧?力王他仍然选择了屈服这条路,编剧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使剧情具有更多跌宕起伏的感觉,使人越看越有劲,想想看:如果副狱长单眼蛇都挂了,就只剩下力王PK监狱长,那还看屁。”『二是』“力王的力气之大,夸张得那是天花乱坠啊!一拳就把那胖子的肚子给打穿了,在下实是佩服啊! 但是夸张带来的视觉效果却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动作片就应该那样,越能打越经打就越好看!此片中,力王的动作也千变万化,打不同的对手所使用的拳术也不同,力王在和西仓打的时候,差点被封穴而致死,但是力王回想起善鬼叔叔的话:你要把自己当作是地狱的使者,力王因这句话才解了穴;再有就是结局是和狱长决战时,以柔克刚才反败为胜;力王在击墙时那股超牛劲不知是哪来的,一拳竟然能够把一堵那么厚的围墙给击穿,真是太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