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甘正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阿甘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小城市,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他从小就因为腿部的疾病带着腿部矫形支架,他的智商不高,按入学标准只能上为弱智儿童设立的专门学校,这些都使阿甘和同龄人显得那么的不同。所幸阿甘有一个爱他的母亲,她知道阿甘有种种缺陷,但对阿甘抱着殷切的期望,希望他接受正常的教育,过和其它人一样的生活。阿甘有非凡的运动天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使他能够上大学,能够在越战中立功,能够参加国家乒乓球队,能够攒下一笔存款让他开始捕虾生意去实现他对死去战友的诺言。阿甘智商虽低,但他心地单纯,信念坚定,做到了很多正常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在运动、战场、商场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阿甘的人生历程中穿插着美国战后的一些重大事件,如猫王、披头士乐队、种族问题、越战与反战、水门事件、乒乓外交等等。阿甘的故事象一面多棱镜一样折射出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发观众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虽然此片人气非常高,但并不是人见人爱,尤其是美国之外的地区对其有各种批评。在一些认为美国人天真、无知、幼稚的地区(比如欧洲),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过分赞扬“无知便是福”的人生观,将残酷的真实生活解决得过於简单。很多影评人也指岀,阿甘虽然坚强、单纯,但他从来没有自己主动选择过人生道路,不曾自己独立思索,从小就是别人告诉他应该如何生活、工作、打仗;相反,在小说原著里的思想独立、敢於抗争、奋力争取自由的珍妮却被写得失魂落魄最后去世。
❷ 《阿甘正传》的主题是什么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理解,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迹。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你都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这其实是影片在暗示: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幼年的阿甘腿有残疾,阿甘的母亲不得不为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子,以辅助行走。放学后,同伴们在路上讥笑他,玩弄他,追赶着扔石头。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不在束缚着他,他奔跑如飞。同伴们追不上他,眼睁睁的束手无策。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们却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可笑。有的人常感觉生活负担过重,面前困难重重,因此整天垂头丧气,郁郁不欢。阿甘的信念这样的单纯,目标这样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穷山恶水,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并不是说愚人之福,保持这种态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减轻他许多关于生命的重负,而使他达到生命之巅。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可以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话)。。。。。。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目标的完成,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中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会引导你去羡慕他,你只会欣赏和阿甘一起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个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❸ 《阿甘正传》想要表达一种什么理念
电影是一种很类似书籍的艺术,观众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回味起来也可能有不同体会。
其次我认为电影讽刺美国社会结构,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人,即便他是公认的智障,也能获取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讽刺这个词用的不好,应该是一种描述吧。美国总统遇刺,越南战争结束,中美建交,个人力量的薄弱与历史洪流的强大形成强烈对比,有时看似个人力量左右的事件,只不过是顺着历史浪潮漂流的一叶孤舟罢了。
在我看来,导演和原著作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十分有限,真正好的影视作品应该是在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给观众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依靠观众丰富其内涵。
❹ 《阿甘正传》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阿甘正传》作者温斯顿灵活运用与人物性格相适应的语言策略,从用法、句法及语用层面上独具匠心,充分而生动地展示小说主人公。
“傻癫”的心理风格和率真的个性色彩,结合以常人苦心孤诣往往都难以企及的“人生辉煌”,巨大的反差成就了作品令人拍案叫绝的喜剧和讽刺效果。小说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批判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实现了人物语言与心理风格的统一、文本形式与思想内容的题合,体现出作品特有的文学内涵和文学价值。
(4)阿甘正传电影的主题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阿甘是常人眼中的弱智和白痴,但他天性善良单纯,加上天赋异禀,使他先后成为大学美式橄榄球明星、越战英雄、世界级乒乓球运动员、摔跤选手、国际象棋大师和商业大亨,获得肯尼迪总统的接见,约翰逊总统的授勋,甚至还无意间发现了水门事件的真相。
阿甘“轰轰烈烈”的传奇一生,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正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历史与社会的缩影,透过阿甘的眼睛,也让我们看到了世态的险恶复杂与庸俗市侩,而更觉人性真诚的可贵。
❺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阿甘正传》的这一根本性人生观启发我做出这样的思考:虽然大多数人都有梦想,但是往往只有少数人会用一生坚持不懈的付出行动去努力实现它,所以最后成功的总是少数人。因为多数人都太在意结果,他们是因有结果才会有行动,而不是因为有了足够正确的行动才造就了那样的结果,他们不明白结果是通过行动创造出来了,而不是自动掉下来的或是预先就存在的,我们真正要关心的是行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本身。许多人就是因为太在意结果而很少有行动,总是在用一种复杂的眼光面对人生,思考和埋怨大大多于行动,对待人生养成了这种颠倒的逻辑习惯,才一生无所作为的。这也是阿甘精神所要揭示的核心问题:坦荡而诚实地面对现实的问题,简单而直白地面对人生的过程,人生往往是这样的:你想要的东西总是同你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人要学会“珍惜”和“改变”。
❻ 阿甘正传 的主题
阿甘是一个出生很不幸的人,通常人们总是认为这种人不能成功, 在做任何事情过程中。 但是,相反,这个不幸的人已经取得许多难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个足球明星,一名战争英雄和一个百万富翁!
1995年的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传》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等六项大奖。影片通过对一个存在智力障碍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只不过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揭露讽刺意味,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温情。这无疑使影片更合观众和评委的口味,但却牺牲了原著的叛逆斗争精神,使影片成为了一种理想化道德的象征。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而珍妮则成了堕落的象征。这与原著有着极大的出入。对于所叙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影片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使影片变得易为人们所接受,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影片的内容为影片商业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而导演艺术上的处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
❼ 阿甘正传这部经典巨作,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想必大家应该都看过阿甘正传吧,关注影视电影应该没有几个没看过,就算没看过肯定也听说过,因为它的评分实在太高了,也获得了许多喜爱认可的观众。时隔了二十几年的影片,依然在现在的影视里能排行前几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获得这么好的热评,那我们就来讲讲它详述了什么故事?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最后看完《阿甘正传》我觉得主要影片的主题最终就是要表达,爱情和人生,通过阿甘这个普通小角色,也告诉了我们面对人生我们应该积极向上乐观、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即使你是个简单的人,你也可以拥有像阿甘这样励志成功的人生,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力量,过了不管多少年,它依然是经典,依然鼓舞着像阿甘这样的,价值和艺术是最值得大家去珍藏的,永远都活在大家的心里,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❽ 阿甘正传的主题及内涵
阿甘正传电影版的主要内容是: 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脚下,阿甘坐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长椅上,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亚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在学校里,阿甘与金发女孩珍妮相遇,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学时,阿甘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动下,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撒腿就跑,他的飞毛腿救了他一命。在越战中,阿甘交了两个好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邓·泰勒上尉。 战争结束后,阿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和平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而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阿甘还到中国参加过乒乓球比赛,并为中美建交立了功。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教“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里学跳舞;帮约翰·列农创作歌曲;在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中,他瓦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规模种族冲突;他甚至在无意中迫使潜入水门大厦的窃贼落入法网,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的垮台。 因为“傻人有傻福”,阿甘还阴差阳错地发了大财,成了亿万富翁。而阿甘不愿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园丁。阿甘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1年以后,阿甘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阿甘同珍妮和儿子一起回到了家乡,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天,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这时,从儿子的书中落下了一根羽毛,一阵风吹来,它又开始迎风飘舞。
它的主题是: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❾ "阿甘正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要懂得坚持自己认定的东西,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影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揭露讽刺意味,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温情。这无疑使影片更合观众和评委的口味,但却牺牲了原著的叛逆斗争精神,使影片成为了一种理想化道德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