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0----60年代的歌曲
1,《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是一首爱国歌曲。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歌曲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1989年,歌曲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
2,《打靶归来》
《打靶归来》这支歌曲是音乐家王永泉于1960年在部队期间创作的。它诞生的经过也很有意思。当时王永泉正在准备为全军文艺汇演创作一首歌曲,偶然瞥见一首作者为“牛宝源”的四句小诗,由此受到启发,改编了小诗,并谱上了曲。使其成为了一首广为传唱的军旅歌曲。
3,《草原之夜》
《草原之夜》诞生于1959年,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田歌谱曲、张加毅填词。这首歌被称为“东方小夜曲”,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著名小夜曲,也是中国民歌经典。
4,《草原赞歌》
《草原赞歌》是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插曲,《草原赞歌》 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音乐三等奖; 2005年12月入选 “感动我们的100首金曲”(《生活日报》); 2009年9月入选《歌声飘过六十年——献给祖国的歌》(央视《中国音乐电视》特别制作系列歌曲演唱会)。
5,《绣红旗》
《绣红旗》是一首歌曲,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等谱曲。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空政歌剧团创作的歌剧作品《江姐》,收录在专辑《江姐》中,被大家广为传唱。
Ⅱ 五六十年代的经典老歌有哪些,歌名最好是全称,多一点,谢啦
歌曲有:《唱支山歌给党听》《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
1、《唱支山歌给党听》
1963年,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高潮。《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在这次高潮中产生的一首优秀歌曲。它的歌词节录于《雷锋日记》,是雷锋从报上摘记的一首诗。
作者为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职工姚晓舟(笔名蕉萍)。作曲家朱践耳将其谱成山歌风味的独唱曲,作为故事片《雷锋》的插曲,由胡松华首唱。
2、《学习雷锋好榜样》
由作曲生茂、作词洪源二人共同创造的歌曲,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影响较深的歌曲。歌曲激昂、振奋。
3、《让我们荡起双桨》
是乔羽先生作词,刘炽先生作曲,刘惠芳演唱的歌曲。该曲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2002年,该歌曲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上被选为课文。
4、《我的祖国》
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1989年,乔羽、刘炽、郭兰英凭借该曲获得第一届金唱片奖。
5、《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作于1956年,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电影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枣庄临山一带的铁道游击队的战斗生活。曲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
(2)五十年代电影主题歌扩展阅读:
1955年,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祖国的花朵》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1955年7月的一天,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和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电影中的小演员和群众)来北海公园体验生活,作曲者刘炽也跟着一起来了并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途中突发灵感,于是就在这“犀牛望月”小小的半岛一块大石头上,刘炽以腿为桌开始了他的写作。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部分和童声二部合唱部分完成,又用了十几分钟加以修改,将歌曲逐渐完善。刘炽让导演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后唱给大家听,孩子们听后拍着手说:“真好,唱出了我们刚才在船上的心情。”乐曲真切的表现了孩子们的心情,趣味和欢乐与幸福,刘炽这才感到满意。
Ⅲ 我想找50年代的歌曲
你在网络上搜这些歌,应该都有吧~!??都是老上海的~!!!
(1)经典老上海-(其它)
【50.25MB】
HEHE.MP3
(2.54MB)
陈娟娟-心儿跳.MP3
(2.89MB)
)
晚风.MP3
(3.32MB)
张帆-村姑之恋.MP3
(2.07MB)
张帆-贺新年.MP3
(0.82MB)
张帆-针线本相连.MP3
(2.71MB)
张露-满天星.MP3
(2.29MB)
张仲文-尽情欢娱.MP3
(1.01MB)
(2)经典老上海-白光
【118.31MB】
白光-爱似浮云.MP3
(2.48MB)
白光-春.MP3
(2.83MB)
白光-劝酒歌.MP3
(2.75MB)
恨不钟情在当年.MP3
(2.45MB)
红灯绿酒夜.MP3
(2.36MB)
今宵多珍重.MP3
(1.91MB)
陇上一朵玫瑰.MP3
(2.27MB)
莽莽神州.MP3
(2.69MB)
明月千里寄相思.MP3
(2.69MB)
南风.MP3
(2.63MB)
你还不走过来.MP3
(2.53MB)
奇怪的晚上.MP3
(2.30MB)
送郎一朵牵牛花.MP3
(2.73MB)
听我细诉.MP3
(2.75MB)
我有一段情.MP3
(3.03MB)
香格里拉.MP3
(2.84MB)
小冤家.MP3
(2.29MB)
月落乌啼.MP3
(2.45MB)
岷江夜曲.MP3
(2.47MB)
(5)经典老上海-姚莉
【25.28MB】
姚莉-得不到的爱情.MP3
(2.78MB)
姚莉-蓝色的悠思.MP3
(6.61MB)
姚莉-马来风光(与姚敏).MP3
(2.24MB)
姚莉-玫瑰玫瑰我爱你.MP3
(2.24MB)
姚莉-人隔万重山.MP3
(2.40MB)
姚莉-雪人不见了.MP3
(2.33MB)
姚莉-月桃花.MP3
(1.49MB)
姚莉-站在高岗上(与杨光).MP3
(2.58MB)
姚莉-重逢.MP3
(2.62MB)
(6)群星-夜上海精选
【53.30MB】
01.夜上海(周璇).MP3
(4.27MB)
02.我有一段情(吴莺音).MP3
(5.28MB)
03.梦(周璇).MP3
(3.68MB)
04.郎是春日风(白虹).MP3
(4.54MB)
05.说不出的快活(葛兰).MP3
(4.45MB)
06.给我一个吻(张露).MP3
(4.38MB)
07.如果没有你(白光).MP3
(3.76MB)
08.我要你的爱(葛兰).MP3
(4.44MB)
09.小癞麻(张露).MP3
(4.29MB)
10.恨不相逢未嫁时(李香兰).MP3
(5.25MB)
11.魂萦旧梦(白光).MP3
(4.10MB)
12.断肠红(吴莺音).MP3
(4.85MB)
Ⅳ 中国50、60年代的经典歌曲
1、赞歌
《赞歌》是1964年胡松华受命于周总理和《东方红》大歌舞指挥部委派,一夜间作词、编曲创作而成的。这首《赞歌》是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作品之一,也是胡松华的代表作之一。 音乐方面是原创了前半部四句“无词新长调”与后段“多元短调民歌”间进行了全新的“联姻结合”性汇唱。
2、东方红
《东方红》由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这首最早在陕北传唱的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因此流传极广。
3、红梅赞
《红梅赞》是由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的爱国歌曲、歌剧《江姐》的主题歌。2009年5月25日,《红梅赞》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4、回娘家
《回娘家》是著名歌唱家朱明瑛翻唱邓丽君的一首歌曲。该曲原版名为《小媳妇回娘家》 ,首次收录于邓丽君1982年的专辑《初次尝到寂寞》之中,由孙仪作词、汤尼作曲。朱明瑛将此曲曲名简化为《回娘家》,并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翻唱,使此曲在大陆走红。
5、老司机
《老司机》是一首男低音独唱歌曲,曾刊登在1964年音乐出版社出版《革命歌曲大家唱》(革命歌曲选集)上。
Ⅳ 让我们荡起双桨表现的是哪个历史年代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深刻贯彻落实了毛泽东主席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与政治、人民和生活等的关系。而为了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方方面面的巨变,以及对各阶层、各民族、各年龄段人民的关注,当时的电影界也投拍了大量表现这方面内容的电影,作为祖国未来的少年儿童,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电影主角,并有了《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的问世!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正式决定投拍《祖国的花朵》,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电影《祖国的花朵》海报首部以少年儿童为题材的电影,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1955年7月的一天,天气晴朗,北海公园的蓝天碧波、绿树红墙格外明媚。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和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电影中的小演员和群众)来体验生活,作曲者刘炽也跟着一起来了,孩子们和刘炽一块儿在北海公园内,上了岸后,刘炽对孩子们说:"你们划你们的,继续去玩,我现在就写,歌儿写出来第一个给你们听。你们喜欢,就用它;你们不喜欢,我再写!"就在这"犀牛望月"小小的半岛上,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刘炽以腿为桌开始了他的写作,回忆起刚才和小朋友们泛舟,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部分和童声二部合唱部分完成,哼起了刚写完的歌曲,一遍,两遍……仔细地品味着,检查着,有几处不大好,便立即进行修改,又用了十几分钟,用孩子们的口气和心理,在心中默唱着,揣摩着,将歌曲逐渐完善。刘炽让导演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把刚写好的曲子唱给大家听,孩子们反应强烈,拍着手说:"真好,唱出了我们刚才在船上的心情。"乐曲真切的表现了孩子们的心情,趣味和欢乐与幸福,刘炽这才感到满意。
Ⅵ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歌是哪部电影的插曲(或主题歌)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五十年代拍的电影《北大荒》的插曲。
Ⅶ 急求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经典电影歌曲,插曲,主题曲,分年代举例
50年代01.崖畔上开花电影《陕北牧歌》插曲02.敖包相会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03.山间铃响马帮来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主题歌04.缅桂花开十里香电影《神秘的旅伴》插曲05.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06.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07.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08.九九艳阳天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09.婚誓电影《芦笙恋歌》插曲10.共产儿童团歌电影《红孩子》插曲11.红军桥电
Ⅷ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什么电影的歌曲
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刘炽先生作曲,乔羽先生作词,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横跨半个世纪,影响了足足三代少先队员。
Ⅸ 50年代有什么经典的老歌
1、《浏阳河》
《浏阳河》是一首中国经典民歌,由徐叔华作词朱立奇、唐璧光作曲,创作于1951年。这首歌自创作以来,广为流传,分别有多位演唱家,如蒋大为,李谷一,宋祖英等,以不同方式及风格进行演绎。
2、《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浪打浪》是王玉珍演唱的歌曲, 创作于1958年,先是1959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中一个场次的主题曲,1961年歌剧改编成同名电影后成为电影主题曲,很快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3、《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于1956年,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曲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
4、《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1956年发行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
5、《九九艳阳天》
《九九艳阳天》是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由胡石言、黄宗江作词,高如星作曲,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孙佩华演唱。
Ⅹ 求中国各个年代有典型特色的流行歌
1,《我的祖国》,五十年代。
《我的祖国》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1989年,乔羽、刘炽、郭兰英凭借该曲获得第一届金唱片奖。
2,《歌唱祖国》,五十年代。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是一首爱国歌曲。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歌曲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
3,《我爱北京天安门》,七十年代。
《我爱北京天安门》(I Love Beijing Tiananmen)是一首颂赞毛主席的歌曲。创作于1970年,于1971年正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
4,《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七十年代。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是由林煌坤作词,李俊雄作曲,邓丽君演唱的一首歌,收录于专辑《少年爱姑娘》中。
5,《我爱你,塞北的雪》,八十年代。
《我爱你,塞北的雪》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由王德作词,刘锡津作曲,歌曲创作于1980年,原唱是中国著名盲人歌唱家周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