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诺曼底登陆美国海军主题曲
美国海军军歌
㈡ 看一个关于诺曼底登陆的纪录片,抢占朱诺滩的,里面有一首士兵们唱的歌,很好听
是Pack up your troubles in your old kit bag
㈢ 电影<最长的一天>主题曲是什么
电影《最长的一天》主题曲是《The Longest Day》。
歌名:The Longest Day
歌手:Paul Anka
出处:电影《最长的一天》主题曲
歌词:
Many men came here as soldiers .
Many men will pass this way.
Many men will count the hours.
As they live the longest day .
Many men are tired and weary.
Many men are here to stay.
Many men won't see the sunset .
When it ends the longest day .
The longest day, the longest day.
This will be the longest day Filled with hopes
㈣ 电影《诺曼底登陆》主题曲叫什么
是2004年出的问题补充:麻烦给个具体网址,《拯救大兵瑞恩》和《诺曼底登陆》叫 拯救大兵瑞恩 下个PP直播嘛 里面就有 还有很多电影
㈤ 有一个诺曼底登陆的电影,盟军登陆后哪段音乐很著名吧,名字是什么呢
是‘最长的一天’吗?要是的话,找‘最长的一天主题曲’就行了。
㈥ 电影诺曼底登陆的介绍(越快越好,第一名追加十分)
【简 介】
纪念盟军在诺曼底登陆60周年!!
1944年6月5曰,诺曼底的夜晚与平常无异,只是轰炸异常猛烈。飞机成群结队,似乎比平常多了好几倍。早就听说盟军要登陆,谁也不知到底在哪天。像往常一样,村里的人还是钻进了防空洞。记者听着安德烈·博尔讲述登陆曰的故事。
这位83岁的卡昂市退休小学教师用颤抖的声音打开了话匣子。
“可谁能睡得着?火箭炮带着亮光嗖嗖划过。飞机越来越多,100架、200架、300架……多如飞蝗!5点多钟,海边传来隆隆的爆炸声。6点整,前所未有的猛烈轰炸,整个大地都在颤抖!8点前后,短暂的沉寂。10点左右,轰炸再度密集。越来越多的猜测在说同样的话———这次,真的登陆了!”
14点,消息传来:英国陆军上将蒙哥马利开进金海滩,已在龙格镇设立作战指挥部。安德烈所在的村子距大西洋岸40公里。1000多名村民充满期待,但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安德烈后来才知道:6月5曰晚盟军出动2775架飞机,猛烈轰炸了80公里登陆地带的德军阵地。紧接着,在登陆滩头两侧,盟军3.5万人从天而降。翌曰清晨,登陆舰队的密集炮火铺天盖地压向德军防御工事。7点左右,盟军部队兵分5路同时抢滩。
此后一周,巴约被攻克、卡昂被攻克、德军在顽抗、卡昂又失守……盟军在猛烈轰炸每一个德军工事和据点。6月12曰清晨小村被炸。安德烈与村民一起前往卡昂避难。7月7曰盟军整夜轰炸。次曰一早,加拿大坦克部队开进卡昂城。千家万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
说起“解放军”进城,安德烈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小插曲:就在他和市民围住坦克车欢呼雀跃的时候,只见街道对面突然驶来一辆德国军车,原来是几个溃逃的德国兵慌不择路,与进城的盟军狭路相逢。说时迟那时快,坦克车上一名加拿大军官掏出手枪,坦克车边上的法国人立即卧倒,只听“啪啪”几响,对面车里的德国鬼子应声倒下。安德烈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敌我双方正面交火,而当时战争其实已近结束。”
见证盟军登陆战役之前,安德烈身受法西斯占领之害。作为平民,他和同伴们也投入了反法西斯斗争。到底是教师出身,安德烈已把当年见闻与经历写成文字,还经常应卡昂纪念馆的邀请为中小学生举办历史讲座。
安德烈的妻子弗朗辛向记者讲述了她一家人的遭遇。因为是犹太人,她的父亲在1942年7月被送进奥斯威辛集中营,从此杳无音讯。她的一大家子人共有29口被纳粹杀害,13岁的弗朗辛则是K了亲戚帮忙弄到的假基督教洗礼证明,才逃过此劫。
当记者询问这对夫妇面对今曰德国有何感受时,弗朗辛说:“德国对纳粹历史有深刻反省。我们不会忘记过去。但我们可以学会原谅。60年过去了,现在德国人和法国人一样,都致力于欧洲建设。我们已经不再是敌人。”她告诉记者,她弟弟的女儿就嫁给了德国人,全家都不反对这门亲事。安德烈也说:“我们恨的是法西斯,而不是德国人民,就像我感激当年盟军解放我的家乡,但这并不等于我就赞同今天美国的霸权政策。”
㈦ 求一部关于二战诺曼底登陆的电影
苏菲玛索的《暗处的女人》
《暗处的女人》,又译《超女特工》,《幕后女英雄》,我觉得至少得加个副标题或者注解:1944,保卫诺曼底登陆计划,暗杀盖世太保海因德克。
对于历史不是很精通,但是诺曼底登陆真的很神奇,怎么成功的?怎么做到的?为什么德军粗心大意到像全体吃迷药?这背后的故事,谁来讲一讲?
诺曼底登陆计划代号“凤凰”,在这部电影里为保护它只活下来一个人,德军也不是没人知道,海因德克就因为洞悉内情而被不惜一切代价暗杀。为了全世界的人,他必须死。
路易丝在一次战役中失去丈夫,加入丘吉尔特别小组的第一个任务是救出德军医院中的英国地质学家。任务完成。第二个任务是刺杀海因德克。任务完成。战争结束后获得功勋章。可是她失去了弟弟、腹中的小孩、并肩作战的战友。她很漂亮,因为战争她冷若冰霜。表面看她仿佛没有什么感情,可是战友的死她失声痛哭,她点着头原谅出卖她的卡莱,她知道苏西连个苍蝇都杀不了更别说杀旧情人海因德克。从她的冷漠中我看出她善解人意,她重感情。
她没想到自己肚子里竟然会有遗腹子,她残存着希望却又不抱希望。苏西把自己和海因德克的孩子送给别人抚养,路易丝说“现实永远更残酷”,她是指自己的孩子:它胎死腹中。她被捕了,那些人一拳一拳打她的肚子。你不是女人你就不会知道肚子会有多疼。何况肚子里还有宝宝。她后来一直都没有孩子。影片结尾她一个人在教堂点上蜡烛再一个人离去,暗色的背景,让我感到,虽然胜利了开始了新生活,她的心中却始终会有一份孤独,为她的孩子,为她的战友。
苏西没有做过什么,让她加入就是为了用她做饵。她逃婚,逃了海因德克的婚。男人们在战场上打仗,另外的事就派女人去,战争年代,顾不得感情和内心的恐惧和痛苦。
本来对海因德克的痴情抱着一丝希望。他杀人,他虐待战俘,他严刑拷打,因为所有的太保都一样做,不希奇。这是战争,这是希特勒的教育,但是,只要他心中还有爱情,他就不是纯粹的机器、魔鬼。但他杀了她!他在得知她是特工之后,仅仅怀念了片刻,就干脆利索地“砰!”“砰!”,两枪,抬出去。
这是战争,这是事实,这不是连续剧,这不是言情小说,看惯连续剧和言情的人们醒醒看历史吧!看看历史,再看看我们面前的世界,它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㈧ 电影《诺曼底登陆日》里的一个歌曲
The Longest Day ??
㈨ 求一部电影名字!关于2战诺曼底登陆的!
因为片子太老了,所以看上去像黑白的,
既然回答正确,请采纳给分吧,谢谢。
片 名: The Longest Day
译 名: 最长的一天 | 碧血长天
导 演: ( Darryl F. Zanuck ) ( Bernhard Wicki ) ( Andrew Marton )
主 演: (埃迪·艾伯特 Eddie Albert) ( Paul Anka) (阿勒蒂 Arletty) (让-路易斯·巴伦特 Jean-Louis Barrault) (理查德·贝依玛 Richard Beymer) ( Hans Christian Blech)
上 映: 1962年10月04日
剧情介绍:
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庞大的一部战争片,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第登陆此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手法平实,场面逼真,仿如在观众眼前重现整个事件。并且粗中有细,无论决策的将军或登陆的士兵都写得栩栩如生,成绩相当难得。演员阵容亦属空前,浪行歌手保罗.安卡也演出了一个动人的角色,并为本片写了一首雄壮的主题曲。
影片描绘的是登陆诺曼底的第一天所发生的事件,所谓最长的一天是该片分别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第登陆这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手法平实,场面逼真,让整个事件在观众眼前重现。并且粗中有细,无论是决策的将军还是登陆的士兵都写得栩栩如生:英军战机低空飞过攻击;美国特种部队遭德军射击;一群法国修女冒着枪林弹雨抢救联军伤兵……备战实况规模之伟大,叫人印象深刻;过程中做出的种种错误决定及各项导致这场历史上其中一场最浩大战争的大小事件,影响深远。
幕后制作: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写盟军登陆诺曼底的经典之作。云集了众多当时的超级男明星,阵容之强,在战争片中极为罕见。但明星们在此没有什么出风头的机会,因为整部影片以叙事为主,从各个方面(包括美军、英军、德军、法国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当时的战局,并由这些国家的影人负责拍摄有关部分。本片被认为是以传统手法正面表现二战的盖棺之作。
花絮:
·在片中扮演约翰·霍华德少校的理查德·托德(Richard Todd)确实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当时他是英军第6空降师第5伞兵旅第7营的上尉,他的部队参加了诺曼底登陆的增援行动,而且幸运的是,托德没有登上最初指定的飞机,而是上了另一架飞机,结果原来的那架飞机被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作为第2突击营的士兵,22岁时的Joseph Lowe曾经参加诺曼底登陆,在杜佛角攀岩而上,17年后,为了拍摄本片,他再次爬上100多英尺高的悬崖。
·影片导演Darryl F. Zanuck在一次访谈中对有些演员组建自己的影片公司颇有微辞,并把约翰·韦恩于1960年制作的《边城英烈传》列举为失败典型。韦恩在与Zanuck接触之前看到了访谈,后来拒绝出演本片,除非片酬达到25万美元,当时片中其他名角的片酬才只有25000美元。最终,韦恩的条件得到了满足。
·在本片中扮演艾森豪威尔之前,亨利·格瑞斯(Henry Grace)从没作过演员,他与艾森豪威尔的相似之处让他得到了这个角色。
·肖恩·康纳利于1962年开始扮演詹姆斯·邦德,而同他一起出现在本片中的Gert Fr?be和尤尔根斯·库尔特(Curd Jürgens)都成为他日后在007系列影片中的死对头。
·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考虑在本片中扮演自己,而且他本人也十分愿意,但化妆师无法让他“返老还童”。
·扮演约翰·斯蒂尔的雷德·巴顿斯(Red Buttons)在巴黎咖啡馆中邂逅了本片导演,于是被导演选中。
·由于与本片同时拍摄的《埃及艳后》耗资超出预算,导演Darryl F。 Zanuck不得不接受重新规划预算,在耗尽本片的计划投入后,他开始自己掏钱继续拍摄。当时福克斯公司几乎决定放弃拍摄本片,Darryl F。 Zanuck立即飞往纽约力挽狂澜,经过一番激情洋溢的辩驳后,他终于保全了本片的拍摄计划,失控的《埃及艳后》也逐渐风平浪静。
·据随行士兵称,真正的德国炮兵少校布鲁斯卡在盟军登陆时并不在掩体里的指挥室中,而是在卡昂的妓院里。
·在片中由歌手保罗·安卡演唱的主题歌后来成为加拿大空降部队的军歌。
·片中扮演风笛手的演员来自于伦敦苏格兰风笛乐队,当年的人物原型比尔·米林最近将见证壮举的风笛捐赠给爱丁堡的国家战争纪念馆。
·在清理奥克角附近的海滩时,剧组挖出一辆隐藏在沙滩之下参加当年诺曼底登陆的坦克,经过清洗和维修之后,这辆坦克后来出现在片中的英国坦克部队中。
·在拍摄登陆画面时,导演Darryl F. Zanuck面临着棘手的难题,他苦于无法找到当时德军的梅塞施密特式战机和英军的“喷火”式战机,几经寻找,他终于发现西班牙空军有两架梅塞施密特,比利时空军的两架“喷火”甚至还在服役,于是将这4架战机租借下来。
·据估计,美国、英国和法国为协助本片拍摄共动用了23000名军人,当时法国虽然正在致力于阿尔及利亚战争,但还是派出了1000名突击队员。
·片中的“喷火”式战机在拍摄前都被更换了新发动机。
·因为剧组寻找不到当年型号的滑翔机,于是复制了几架。
·片中的舰队拍摄自美军第六舰队,取景于其中的22艘舰船,同时还要避开航母,因为诺曼底登陆时没有航母参与。
·影片在科西嘉岛开拍前,一个声称拥有海滩的男子找到导演要求支付15000美元的使用费,否则不会协助拍摄,海滩上会出现60年代的新式汽车,导演同意支付。后来,剧组人员发现这是一场骗局,科西嘉根本没有私人海滩,导演经过长达8年的诉讼终于赢得了赔偿。
·在离科西嘉海滩2英里的地方聚居着裸体主义者,剧组不得不张贴警示,以防他们出现在海滩打扰拍摄。
·在拍摄圣母教堂区域的空降镜头时,当地交通被封锁,商店关门,并且停止电力供应,因为怕危及不习惯夜晚空降在居民区的伞兵,即使如此,一些必要的照明和炮火还是带来了不小麻烦,只有一两个伞兵试图在广场着陆,受了些轻伤,有个伞兵竟然摔断了双腿。最终,实拍计划被放弃,改从高层起重机上起跳。
·在片中扮演汤普森上校的埃迪·艾伯特曾是二战老兵。
·本片中从未出现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标记。
·本片的拍摄投入为1000万美元,成为《辛德勒的名单》之前最昂贵的黑白片。
·在拍摄登陆场景时,那些美国士兵因为水凉而不愿跳下登陆艇,演员罗伯特·米彻姆对他们的犹豫嗤之以鼻,率先跳入水中,其他人只好照做。
·由于《埃及艳后》的拍摄进度一再延误,无所事事的罗迪·麦克道尔(Roddy McDowall)向本片导演Darryl F。 Zanuck要求在《最长的一日》中扮演角色,最终他扮演了一名美军士兵。
·曾有多方消息称,克里斯托弗·李和杰弗里·贝尔顿(Geoffrey Bayldon)都曾加盟本片,但前者矢口否认,后者在最终版本中无处可寻。
·第一部美国拍摄的使用不同语言对白的二战电影,其中包括德语、法语和英语。
·莱斯利·菲利普斯在片中只有一句台词。
·片中共使用了4架“喷火”式战机,都由前皇家空军第340飞行中队的法国飞行员皮埃尔调校,这几架飞机不但现在依然健在,而且其中的一架还被克里夫·罗伯逊(Cliff Robertson)买下。
·克里斯托弗·李曾在回忆录中提到,他当初被拒的原因是他长得不像军人。
·片中使用的梅塞施密特式战机并非是Bf-109型,而是四座的Bf-108“台风”。
㈩ 有那些有关诺曼底登陆的电影
《The longest day 》《诺曼底登陆》、《遥远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