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曾沛慈是怎样入道的
沛慈是参加2007年超级星光大道比赛出来的,是星光二班的成员,不过参加完比赛之后2008年就沉寂了,直到2009年3月才正式签约出道图为沛慈在星光的好朋友
『贰』 无间道所有背景音乐
无间道的主题曲为《无间道》,其余背景音乐共13首,具体分别如下:
01、《无间》
02、《跟他交换》
03、《再见...警察》
04、《标》
05、《三年又三年》
06、《我在梦中见过你》
07、《我是一个好警察》
08、《有内鬼,行动取消》
09、《我是警察》
10、《我最新的是你》
11、《我柬做个好人》
12、《再见...警察...再见》
13、《道》
(2)入道电影主题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991年,18岁的三合会会员刘建明(刘德华饰)听从大哥韩琛(曾志伟饰)的指示进入警校学习,成为警方卧底。而同时警校中的另一名学生陈永仁(梁朝伟饰),受警方安排表面上将其强迫退学,实际上则是让他进入三合会当卧底。
刘建明从警校毕业后顺利的进入警局,并且职位步步高升,已成为刑事情报科A队的一员,在此期间他利用各种机会为韩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而陈永仁在这些年以来已经得到了韩琛的初步信任,但由于韩琛的案件始终没有破,他永远只能呆在黑帮,只有黄警督(黄秋生饰)与他单线联系。
2002年的一个晚上,根据陈永仁卧底情报,获知一批毒品即将交易,而交易的一方为韩琛,但由于当时刘建明及时将消息传给了韩琛使其成功逃脱,不过因此双方发现各自的内部俱有“内鬼”,于是一场激烈的角斗由此展开。
在最后的结局中,双方“内鬼”都认出了自己的身份,不过刘建明抢先一步,已经将陈永仁在警察局的档案删除,但在删除之前,保留了一个备份,密码是女朋友Mary的生日。
经过深思,刘建明决定做一个好人,请求陈永仁给他一次机会,陈永仁没有信,拷上了刘建明。最后陈永仁死在了韩琛的另一个警方卧底枪下,刘建明也杀死了那个开枪的卧底。
『叁』 入道的剧情简介
戛纳电影节获奖微电影
刘凤武是村里一个拉扯,生活比较困苦。因为一直赚不到钱甚至交不了电费被人追债到家门口,刘凤武的妻子为此感到不满和他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在广州做生意的朝凡希望刘凤武可以跟他一起干,刘凤武喝的酩酊大醉回到家,开始骂朝凡是个骗子,说他仅干些缺德事情,然后又和妻子产生了口角,为了生活刘凤武还是跟着朝凡走上了不归路……这是一个农民变成扒手的故事,一个所谓的好人变成所谓的坏人的过程。既然现实经常荒诞的像一个编造的故事,那就把现实当作一个故事来讲,它偏离了道德逻辑,遵循是“现实”的逻辑。
『肆』 哪个网站有刘德华入道以来所有拍的电影与图片
你也是华仔谜啊,我也是,他的电影我基本上都收集全了,哪个网站有你说的那些我不知道,但是以前有一期电影世界里有,我记得当时介绍的是120部左右,有图片和简短剧情,还有出品年份
刘德华历年电影作品 【1981-1985】
1. 《投奔怒海》
2. 《彩云曲》
3. 《毁灭号地车》
4. 《家在香港》
5. 《夏日福星》
6. 《唐人街的故事》
7. 《上海滩十三太保》
8. 《停不了的爱》
【1986-1987】
9. 《法外情》
10.《最佳福星》
11.《魔翡翠》
12.《肝胆相照》
13.《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14.《英雄好汉》
15.《江湖情》
16.《群龙夺宝》
17.《法内情》
18.《猎鹰行动》
19.《精装追女仔之二》
20.《神探父子兵》
【1988】
21.《最佳损友》
22.《旺角卡门》
23.《飙城》
24.《龙之家族》
25.《第一茧》
26.《最佳损友闯情关》
27.《同根生》
28.《神行太保》
29.《省港旗兵第三集》
30.《傲气雄鹰》
31.《人海孤鸿》
【1989】
32.《至尊无上》
33.《最佳男朋友》
34.《专钓大鳄》
35.《再战江湖》
36.《爱人同志》
37.《法内情大结局》
38.《精装追女仔之
III 狼之一族》
39.《赌神》
40.《富贵兵团》
41.《轰天龙虎会》
42.《天若有情》
43.《小小小警察》
【1990】
44.《川岛芳子》
45.《阿飞正专》
46.《狱中龙》
47.《至尊计状元才》
48.《异城》
49.《摩登如来神掌》
50.《义胆雄心》
51.《赌侠》
52.《至尊无上II永霸天下》
53.《中环英雄》
54.《整蛊专家》
【1991】
55.《惊天12小时》
56.《极道追踪》
57.《五虎将之决裂》
58.《火烧岛》
59.《五亿探长雷洛传I 雷老虎》
60.《五亿探长雷洛传II
父子情仇》
61.《冲击天子门生》
62.《91神雕侠侣》
63.《反斗马骝》
64.《与龙共舞》
65.《机Boy小子真假威龙》
66.《豪门夜宴》
67.《哗!英雄》
68.《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I》
69.《龙腾四海》
【1992】
70.《赌城大亨之至尊无敌2》
71.《92神雕侠侣之痴心情长剑》
72.《庙街12少》
73.《侠圣》
74.《绝代双骄》
75.《战神传说》
【1993】
76.《超级学校霸王》
77.《天长地久》
78.《至尊36计之偷天换日
79.《醉拳II》
80.《杀手的童话》
81.《醉拳III》
【1994】
82.《刀剑笑》
83.《天与地》
84.《烈火战车》
85.《大冒险家》
【1995】
86.《奇异旅程之真心爱生命》
87.《天若有情III烽火人》
【1996】
88.《1/2次同床》
89.《新上海滩》
90.《天地雄心》
【1997】
91.《黑金》
【1998】
92.《龙在江湖》
93.《赌侠1999》
【1999-2000】
94.《爱情梦幻号》
95.《黑马王子》
96.《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
97.《暗战》
98.《龙在边缘》
99.《蓝血人》
100.《决战紫禁城》
参考资料:http://www.chunjun.com/renwu/liudehuadianying100bu.htm
『伍』 急需《无间道》所有插曲,片尾曲名称,谢谢
1、插曲《被遗忘的时光》是一首由陈宏铭谱曲,陈宏铭填词,蔡琴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民歌蔡琴》中,由金牌大风公司发行于1996-01-05。
2、插曲《再见警察》是一首由佚名谱曲,冯曦妤编曲,冯曦妤演奏的纯音乐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如果...阳光.雨(新曲+精选)》中,2010-01-29发行。
3、插曲《秘密》是一首由王珺谱曲,王珺编曲,王珺演奏的纯音乐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一尘不染》中,2006-04-01发行。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4、粤语片尾曲/主题曲《无间道》是一首由伍乐城谱曲,林夕填词,刘德华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继续谈情》中,由East Asia Music (Holdings) Limited公司发行于2005-12-01。
5、国语片尾曲/主题曲《无间道》是一首由伍乐城谱曲,林夕填词,梁朝伟/刘德华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风沙》中,2002-12-01发行。
『陆』 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一下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威尼斯、柏林)
有需要就要市场,有市场就有经济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而三大电影节正好给这一群体创造了一个社交的机会。
也给得奖和入围的电影很好的分了等级和镀了一层金。
而得奖人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得到了自我的实现,广告商也找到了他们喜欢的金子。
而有广告商的宣传,自然有也想找金子的赞助商,....................之后不说了~
『柒』 电影过年<天下江湖>
“电影过年”之《天下江湖》
江湖,是一个萦绕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情结,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概念,我们熟稔它,可它离我们似近还远,我们明白它,可它却让我们感觉似是而非。在众多的电影中,都常常涉及此一题材,王家卫在电影中,以一句独白表明了他对江湖的理解:江湖在哪里?江湖在心里。
说不完的江湖故事,道不尽的百味人生。年三十到年初六,《电影过年》将为您奉献《天下江湖》系列,与您观江湖风雨、叹恩怨情仇,在波澜起伏的电影江湖世界中过一个有滋有味的中国年。
《电影过年》在节日的气氛中,让你感受万古江湖,滚滚而来。精彩起伏的故事,妙趣横生的解说,以电影文化的方式,七天七部七个角度,为你解构一个气势磅礴的江湖世界。
2 缘篇
江湖是人的江湖,人是江湖的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关于江湖的那些故事说到底是一个关于人和命运的母题。这个母题里面,“缘”是首先要涉及的内容。机缘巧合也好,因缘报应也罢,这些成语讲的无非都是人在一开始是如何被卷入命运的洪流的,而这个洪流就是江湖本身。具体而言,“缘”在许多江湖故事中更多的同“初涉江湖”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所谓“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衰”,人总是要怀念和感叹他的过去,尤其是“入道之初”这个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也就是我们现而今的所谓刚刚“步入社会”的这个概念,在一个更为广大的江湖概念之下,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江湖之中。而在电影里,人为何进入江湖这个问题,则必定扯会出一连串的爱恨情仇,缘起、缘因,我们所知的那些江湖故事是大都从“缘”字开始的。
3 第一回:沧海横流大任天降 风云际会英雄试手
江湖故事的开场、英雄人物落草江湖,多是因缘际会、机缘巧合,缘来缘去缘无尽。这缘之一字,差不多就构成了所有江湖故事的开端。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如同是命运的符咒一般,故事还未开始,它就已经悬在了七尺之上。电影中的江湖世界,无常轮转,谁也不知道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在流云一般的世事中飘向何处。“天降大任”这个说法虽然是一个含有褒义的概念,但对于江湖故事的主角而言,却大都是被动的。
天降大任,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显然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不同的理解。其实,江湖本来就是复杂万变的。谁又能够真正的将之定义呢?或许我们只能通过不同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那对江湖的不同理解来映证江湖的本质吧。
4 第二回:世道不平远走江湖 壮士无奈逼上梁山
俗话讲“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意外事件在生活中就已经比比皆是,在江湖故事中更是屡见不鲜。节外生枝、逼上梁山的故事大都以一个意外事件作为核心,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这个意外事件而被卷入江湖风云之中,并且从此踏上闯荡江湖的道路。这一类事件最能够体现人生中所谓“机缘巧合”这个概念。同时也最为符合电影类型片的创作规律,通过一个强有力的外部突发事件,统领整个故事的走向。
电影,以光影的方式呈现出别样的人生,既能使得观众获得充分的娱乐,同时又在最本质上涉及善与恶、罪与罚的主题。电影的江湖中,同样有着光明和阴暗的不同侧面,感知一个世界、感知一个江湖,就必须从不同的侧面去立体的看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尽可能的了解到真实的生活。
5 第三回:江头已是风波险恶 人间别有行路艰难
世上有这一类人,他们投入江湖的过程却是完全主动的。你可以说,他们都是野心家、是处心积虑想在江湖中扬名立万的人。这种人费尽心机、挖空心思,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关于他们的故事主题是“目的”,无论为的是名利还是恩仇,他们都是在欲望的燃烧中迷失自我的羔羊。在他们处心积虑实现目的的同时,失去的反而是他们纯真的本我。然而即使是这样的故事,一般结尾也往往会让主人公重新回归善良的本性。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江湖,虽然我们所经历的人生的江湖并不像电影那样传奇。在不停的奔波忙碌之间,某一刻我们或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的过去,回想刚刚踏入社会之初。那也是一个“初涉江湖”的故事吧,有笨拙、有伤感、有欢乐。或许它不象电影那样精彩,但它却是只属于你自己,属于你那无可替代的青春。
6 术篇
“术”的古体字颇似两列路人夹一道而行;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则将其解释为“技术、技艺、方法等”。引至“江湖”,“术”则意味着某种常人所不能的特殊技能。在中国传统的江湖文化中,“术”是一个实用主义色彩颇为浓厚的概念。“武术、密术、法术、医术,种种江湖之术都脱离不了实用主义色彩。江湖侠客们运用这些不同的“术”来获得知识与技能、利益与地位。正因为江湖中的这种实用主义,每当江湖风波乍起之时,那些具有能力运用“术”的江湖豪侠就会不顾种种江湖规则,而是将“利益追求”视为惟一目标,从而营造出新的江湖风波,以及新的江湖利益格局。
7 第四回:外功内力各立山头 铁臂铜身独步海内
通常意义上的“武术”是指如何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技能。而在传统的“小十八般”中,拳术也列在其中。因此“武术”一词既包括使用器械搏斗,也包括以拳、掌、脚、爪、指等方式进行的徒手搏斗。在武侠电影中,对于武术的描写有一个由实向虚转变的过程,早期的武侠电影中,演员都是有真功夫的武林高手;而到了后期,由于有技术的支持,一般的演员也能被塑造成一个武打高手了。
而与这些外家功夫相对应的,则被称为“内力”。内力的概念,更能够完美地展示中国传统武侠的意境。相信观赏到此类段落时,每位观众都格外会被激起血液中所流淌和蕴藏的文化遗传,再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江湖和武侠的激情。
8 第五回:秘籍神功惹乱江湖 独门奇技纷现武林
密术,即江湖中流传的武功秘籍。在这些武功秘籍中,记载着绝世武功的修炼方法,得到武功秘籍的人就可以获得绝世神功,就可以称霸江湖。所以有无数江湖中人都在不惜代价地寻找着武功秘籍。无论是《葵花宝典》、吸星大法,还是独孤九剑、如来神掌,都是数辈江湖人士追逐的目标。围绕着这些神功奇技,不知又引发了多少纷争的江湖事端。
然而得到这些独门秘籍,也并不一定就是幸运的事。江湖中,既有张无忌学成奇技、为父报仇,亦有东方不败练就神功而心性大乱、丢掉性命。或许,即使是在江湖中,能得到什么样的生活也还是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吧。
9 第六回:神出鬼没兵道诡异 伏波斩浪阵势奇绝
江湖中的“法术”通常是指阵法机关,其中牵涉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哲学概念。
比如,五行原指金、木、水、火、土,这五个构成万物的元素,它们的相生与相克说明了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然而在武侠文化中,五行的原理则构成了一个强大的阵法,后来还衍生出了八卦镇作为辅佐。
又如,六合,以精、气、神相合为内三合,手、眼、身统一为外三合,统称“六合”。在实际应用中,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身合、身与手合、手与脚合、脚与胯合,也叫“六合”。六合阵,进退变化均按照五行八卦的方法,六人彼此呼应,轮番进攻,威力不凡。
10 第七回: 起死回生医行天下 点石成金法乎自然
中国传统的江湖概念中,医术一直是江湖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湖中的名医也大都是江湖中的武学名家。江湖侠客每天的生活都是刀光剑影,受伤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武侠电影中,金疮药往往是江湖侠客们随身必备物品。
另外,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人体上分布着经脉和由经脉横向分出的络脉,统称为十二经络。十二经络内贯脏腑、外达肌表,四肢、躯干、内脏无所不到。是气血运行转注的通道;同时,人体信息也通过经络传递到身体各部, 使外感传于内、内状表于外,从而保持人体协调平衡。因此十二经络之才发展出了江湖中最著名、也是最神秘的功夫——点穴。
11 器篇
江湖的岁月中,一直陪伴在江湖侠客们身边的,非敌非友,而是手中的兵器。无论江湖怎样波澜起伏、无论豪侠怎样纵横驰骋,“器”的身影都会永远出现在天下江湖中的每一寸角落。对于那些行走江湖,时时都要依靠手中兵器以命相博的江湖侠客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坚固耐用、能够适应个人身体特点,以便发挥最大威力的兵器;同时,由于江湖人士流动性大、有时又需要隐蔽行事,因此这兵器还必须方便携带和隐藏。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电影江湖中,那许许多多“人”与“器”的故事。
12 第八回:华山论剑剑气横秋 东海骑鲸鲸饮吞海
剑,号称“百兵之君”,又称“短兵之祖”,脱胎于上古时期的矛形兵器,是内涵最为丰富的兵器之一。在中国传统的江湖文化中,剑不但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礼仪中显示地位等级的标志。
然而正是这种“象征”,却带给赢得“天下第一”名号的江湖剑客们无尽的烦恼。因为“天下第一”只能有一个,所有的江湖后起之秀都在梦想着争夺这个虚无但又诱人的名号。江湖与剑的关系就是这样荒诞,当新的天下第一剑客体验到独孤求败的寂寞时,也体验到了江湖的无奈。
13 第九回:寒光利刃谁与争锋 横刀立马我为中流
刀,“十八般兵器”中排名第一的兵器,号称“百兵之王”。作为一种最实用的武器,在江湖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但江湖中同时也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剑是君子所佩,刀乃侠盗所使”,用刀与用剑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功能上,还直接传达出使用者在江湖中的身份地位。
相比剑而言,刀的学习和使用相对简单,所以龙蛇混杂的江湖帮派自然喜欢以刀为主要武器;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刀客在江湖中的地位才一直比较低下。其实,刀作为一种勇猛彪悍、雄健有力的武器,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占据更大的优势。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摆脱江湖偏见,给“刀”平平反呢?
14 第十回:银枪斜刺横空出世 木棍横扫蛟龙入海
枪矛棍棒都属于长兵器,在功能上和刀剑互有辅助。但是,在讲究门派出身的江湖里,稍有身份的名门正派弟子都是耻于使用剑以外的兵器的,所以枪矛棍棒也一直都是江湖里的小角色。
事实上,枪的攻击性很强、杀伤力很大、取胜方法很多,和十八般兵器中的任何一样对打都不会在器械上吃亏, “百兵之贼” 的称号决非浪得虚名。少林棍僧的飒爽英姿令我们倾慕,丐帮打狗棒功夫让我们佩服,而李小龙的双截棍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外影迷。正是由于这位一代武学宗师,双节棍才得以发扬广大、风靡世界;而他精湛的双截棍功夫更在世界影坛为华语片赢得了一片天下。
15 第十一回:利镖纷飞龙战于野 暗箭奇袭虎落平阳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江湖之器中,暗器因为其隐蔽性和杀伤力,在使用上一直受到诸多江湖规则的约束。大多数江湖侠客都讲究依靠功夫取胜,反对背后暗算他人;如果以暗器偷袭对手、或在暗器上带毒,那就是违背江湖道义,必将激起江湖公愤了。
暗器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飞镖、飞刀、飞石、峨嵋刺、袖箭、梅花针等,主要靠投掷后脱手伤人,一般由金属制成,形状长短轻重各不相同,一般都在近距离使用。这些“兵器”名字好听,却依然无法改变自身的卑劣本性,看来江湖中似乎更讲究胜利的光明正大呢。
『捌』 2007年,欧洲三大电影节柏林,嘎纳,威尼斯上,华语电影一共拿了几个奖
柏林
金熊奖 《图雅的婚事》
泰迪奖 《刺青》(中国台湾)
普通评委会奖(竞赛) 《图雅的婚事》
普通评委会奖(全景) 《落叶归根》
嘎纳
电影基石单元二等奖 《入道》
威尼斯
圣马克金狮奖 《色,戒》
杰出技术贡献奖(摄影) 《色,戒 》
威尼斯地平线奖(纪录片) 《无用》
『玖』 《桃花扇》背景与悲剧内涵是什么
悲剧《桃花扇》历史背景非常特殊,那是在明代末年,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
这一时期时局十分动荡,在明末崇祯皇帝时,东林党人曾经进享入阁待遇。后来东林党人失败了,继之而起是一群复社青年的活动,他们以诗文方式讥讽议论朝政,在历史危亡之际表现出充分政治热情和忧患意识。
后来,在危急时刻,被举立为弘光皇帝的福王还在排演阮大铖的《燕子笺》传奇。同时,反对马士英、阮大铖集团,呼吁复社的文人侯方域、左良玉等人也遭到搜捕,而《桃花扇》反映的就是这段史事。
《桃花扇》是明代末期,反映南明一代的历史剧,内容写的是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由于是历史剧,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都是明末清初的真人真事。
侯方域,字朝宗,是明末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侯方域少年时已经有才名,与东南名士交游,并参加继东林党人之后的爱国文学社团。这些参加复社的青年大都出于明末官宦之家,各个都有才华有气节,在当时合称为“复社四公子”,也叫“金陵四公子”。
“金陵四公子”分别是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和冒辟疆。其中,侯方域和陈贞慧交往颇深。入清代后,侯方域曾参加顺治时期科举考试,应河南乡试为副贡生,不过晚年后悔此举,著有《壮悔堂文集》用以明志。侯方域擅长散文,他以写作古文雄视当世。他早期所作文章较浅薄,功力不深,后期日趋成熟。
还有,感伤历史兴废更替是悲剧《桃花扇》一大主题,正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历史上有许多感叹民族兴亡的作品,而古典悲剧《桃花扇》堪称把这一主题抒发得最为痛快,它是把爱情主题镶嵌在历史背景中凸现出来的。这也是《桃花扇》在我国文学宝库中闪耀的原因。
《桃花扇》成型时期,正是清初考据学极盛时期,因此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所写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的精确甚至可以考证到某月某日,但由于并不是历史书籍,剧中又加入故事情节,使得当事人的爱情富有浪漫传奇的人情味。
《桃花扇》艺术特色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剧中人物、事件均具有很大程度的历史真实性等。剧作较为真实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而且,《桃花扇》全剧所写人物,共有39人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同时,《桃花扇》不拘泥于历史,作出必要艺术加工与提炼。
其次侯方域忠于爱情,一开始就是真心对待香君的。两人定情后,侯方域成了典型多情公子,这在《逢舟》、《题画》中表现尤为突出。
第三是戏剧结构严谨。该剧以道具桃花扇为贯穿全剧的线索,以中间人物穿针引线,借男女主人公的离合之情写作者自己的兴亡之感。
《桃花扇》剧从侯方域、李香君以桃花扇定情开始,侯方域、李香君由此分离,线索一分为二。通过侯方域这一线索,引出史可法拥立福王等内容。
通过李香君这条线索,又引出福王、马士英、阮大铖等人物,写出他们偷安宴游的内容。其中,两线虽分,但又用香君面血溅扇,由杨文聪点染后寄扇,侯方域接扇后寻找香君的情节使两条线索不分不离,相互照应。
最后,侯方域、李香君分别逃出,《桃花扇》两个主人公重新相会栖霞山,两条线索又合二为一。但是因为张道士启示,侯方域、李香君双双入道,而桃花扇则被张道士撕碎于斋坛之上。
就整个剧作看,线索经历了“合”、“离”、“合”三个阶段,而作者正是巧妙地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离合之情,传达出所谓的兴亡之感。
这种艺术手法充分显示了孔尚任戏剧创作才华,也使得《桃花扇》情节更加生动逼真和感人,正是别致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桃花扇》才会兴盛不衰。
在《桃花扇》中,孔尚任表彰李香君,就必须维护侯方域,以入道作为悲剧的结局,便是作者对侯方域正面形象的肯定,这也是孔尚任潜在民族感情的一种表现。
隐与道的结合,原本是元明时期戏曲创作主题之一。孔尚任借“林泉丘壑”的传统意境为《桃花扇》的政治主题服务,创造性地在第四十出《入道》,以后又增写了续四出《余韵》,巧妙地通过山林隐逸的描绘,大发故国之思。
《桃花扇》剧中一套北曲,是抒发作者感情的重要词曲,词曲记载道: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这不仅诉说了舆图变色的痛楚,而且宣泄了强烈民族情绪,提升了《桃花扇》美学意义。
孔尚任在《桃花扇》创作中运用历史题材,总结国家兴亡的历史教训,创作了一部传奇历史剧作,成为清代传奇戏剧的压卷之作。《桃花扇》作为一部成熟的传奇历史剧,并为古典历史剧的创作提供了典范。
《桃花扇》通过复社文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女李香君的爱情始末,串演了南明弘光王朝的历史,可谓一部结构宏伟的历史悲剧,融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炉,对我国戏剧发展影响很深。
《桃花扇》剧中爱情故事包含着家国兴亡之感和人生悲剧之感两重意义。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例证,后者是前者宗教和哲学的引申和归纳,具有很高艺术成就。
《桃花扇》艺术成就,首先是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桃花扇》人物个性鲜明,决不重复。
《桃花扇》中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艺人歌妓,有姓名可考者就达39人之多。这些人物之间既有主次之分,也有褒贬之别,即使是同一部的人物,作者也注意写出其性格差异。
如马士英和阮大铖,一个贪鄙而无才略,一个却狡猾而富有才情;柳敬亭和苏昆生同是江湖艺人,一个机智、诙谐而锋芒毕露,一个憨厚而又含蓄。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起陪衬作用的次要人物,作者都精心设计,细笔勾勒。
《桃花扇》结构艺术可谓精美绝伦。全剧以主要人物的爱情悲欢作为铺演全剧情节的基点,分上、下两本,侯方域一线连接史可法、江北四镇,以及驻扎在武昌的左良玉;李香君一线则以南京为中心,牵动弘光王朝及朝臣和秦淮歌妓艺人。虽然情节起伏多变,结构却浑然一体,不枝不蔓。
全剧以典型道具为贯穿主线,情节纷繁复杂,却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定情物桃花扇贯串始终,一线到底。孔尚任在他所写的《桃花扇凡例》中说:
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
可见,桃花扇经历了一个从赠扇、溅扇、到画扇、寄扇,最后撕扇的过程,由此串联起各色人物和诸多事件。
全剧还以中介人物作为联结正邪双方纽带,这个中介人物就是杨龙友。从身份上说,杨龙友既是马士英的亲戚,阮大铖的盟弟,又是侯方域的好友。从立场上说,杨龙友与阮大铖类似,但与之又有不同,他有怜香惜玉之心,有时也良心发现。
杨龙友身份和性格上的二重性,这也使他左右逢源,往返于尖锐矛盾的两派人物之间,在人物关系中起着穿插的作用。
此外,《桃花扇》在体制上颇有创新。在全剧正文40出以外,孔尚任特意添加了4出戏,上本开头试一出《先声》,下本开头加一出《孤吟》,代替副末开场,这是上下本的序幕;上本末尾闰一出《闲话》,是上本的小收结,下本末尾续一出《余韵》,是全本的大收结。
这4出戏各有起讫,又统一连贯,揭示出“那热闹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牵缠的枝叶”的哲理,表达了孔尚任对历史上盛衰兴亡逆转的深刻认识。
最后,典雅亮丽的语言风格成为该剧最大艺术成就。《桃花扇》曲词刻意求工,典雅亮丽,以淋漓酣畅,悲凉沉郁见长。说白整练自然,雅饬顺畅,均极见功力,是一部古往今来的难得之作。
《桃花扇》一剧形象地刻画出明代末年的情景,我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剧本脱稿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舞台上经常演出。
《桃花扇》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是我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民族主义精神。《桃花扇》如今已成为古典戏曲的压卷之作,是我国的四大悲剧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文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