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条女主杀了反派为什么没事
因为信条女主代表得是正义,而正义必当战胜邪恶,这是该片的主题,所以她会没有事
Ⅱ 电影《信条》最后印度女军火商为什么要杀女主
所有知道信条的非组织成员都是不能活下去的,而女主知道这一切,军火商觉得是自己在善后,所以要杀掉女主。
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可能超越自己的主观认知。所以当我们从主角的角度去体验经过的时间,或者当我们看到熵值被逆转的物体的运动时,就是在挑战我们的主观世界。观众第一次观看时很难快速调整自己的观感。看的时候有种想按暂停键或者倒著看电影无数次的冲动。可以说,这一部电影要想看懂就得多看几次。
Ⅲ 电影《信条》中五个最关键人物是谁他们都有什么动机
《信条》的故事主线一共有五个关键人物,了解他们是谁、出现的动机和目标是什么,对看懂电影帮助很大。
第一,萨特:生于核武之地,目标重启世界
影片放映半小时后,大反派萨特才出现。
他是一位买900万美元的假画也毫不手软的巨富,也是因为得不到妻子凯特的爱而想毁掉她的疯子,表面上是巨富俄罗斯天然气商人,其实是靠贩卖钚元素发家。
雇佣男主的人告诉他:只有“信条”,才是他们的终极武器。因为这是一场即使透彻本质依然有可能失败的战争。
害!这不就是人生吗?
Ⅳ 《信条》里的感情线呢为什么说里面真正的女主角其实是罗伯特帕丁森
《信条》里是有感情线的,但是男女主总给人一种有点牵强的感觉,可以说这道感情线,在电影中仿佛不是那种重要一般。至于为何作为男二的罗伯特帕丁森能够成为女主,首先镜头比较多是她成为女主的一个原因,其次,男主和女主没有什么感情上的互动,而和男二的互动很多,在这样一部烧脑影片中,非要找女主,那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寻找了不是吗?
嗑CP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虽然感觉嗑男男CP有点怪怪的,但是没有办法,这部电影里,关于女主的描述真的不够格不是吗?或许诺兰本人真的并不喜欢描述感情线,强行加入只是为了升华一下,让电影不尴尬。但是罗伯特帕丁森在电影中的表现真的很棒,对于角色的诠释很到位,和主角比,有的时候甚至比主角还要有英雄气魄不是吗?因为这部电影又拉了一大波好感的他,在女主光环非常弱的这部电影中,成功挤掉女主,从男二上位为女主,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是观众的恶搞,但是也证明了,他在这部电影中的存在感真的很强。
Ⅳ 电影《信条》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1.剧院全景镜头,半圆形顺时针运镜,这与钟表顺时针方向相同,代表正时间。
2.虚焦镜头,警察的红蓝灯交替闪烁。代表真警察的想要杀掉所有观众,而混入其中的假警察主角,却想救全部观众,形成了身份的反差。
3.主角迅速拆枪是身份伏笔。同后面第一次,第二次正反时间自己对打时,均有逆时间主角迅速去拆正时间主角枪的镜头。
4.装算法的袋子是蓝色的。
5.整个剧院,蓝色地毯,红色座椅。红色座椅上的广大群众被迷晕,反派和主角在蓝色逆时间上枪战。代表信条组织和反派的博弈,最后炸弹爆炸,群众被保护,但群众对信条完全不知情。
6.尼尔逆时间子弹时,给了蓝色地板特写。
7.尼尔背包的挂饰,是身份伏笔。
Ⅵ 如何评价诺兰导演的《信条》
盼了大半年,终于盼到《信条》开画,有多少观众看完了电影走出放映厅的时候,觉得自己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总觉得身边居然没人倒着走?难道我才是倒着走的那个!?
诺兰,一个挑战了电影艺术表达和商业价值结合规律的创作者。《信条》,值得五颗星,这部电影的价值,在酷炫的视觉效果、在震撼的配音配乐、在充满幻想的世界观、更在于它给电影发展提出的全新方向和参考价值!
《信条》,本年度最不应该错过的五星佳作。
Ⅶ 《信条》是什么样的电影
看的《信条》凌晨场,再次感慨诺兰导演的脑洞之大。本文将用图解的形式来解析《信条》中的四个问题:
①歌剧院混战一共有几组势力参与?
②高速飙车夺取钚241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时间钳形战略夺取钚241?
④加州鹰山之战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先简单科普电影里的几个设定:
1. 本片依旧是诺兰导演最为擅长的操控时空的戏码,从《盗梦空间》的嵌套,到《星际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条》的逆转,时空的玩法,斧凿的花样越来越新奇,设定也愈发的具有深度。尤其是这次的正向时间线和逆向时间线两者重叠,多线结合在一条线中叙事,真的可以说让观众大开眼界。
2. 本片的逆转时间,是来自于熵增熵减的设定,可以理解为熵减的(逆向)物体它的时间线是和我们正常正向世界的时间线相反的,熵减的子弹是从墙壁上往枪里射回,爆炸是从爆炸后的废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筑,人身处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体,车是逆行,语言是倒过来发出的。
3. 除了逆转时间,这部电影还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转时间的同时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个经典的祖父悖论:你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没有父亲,父亲没有了也就没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够去杀死祖父呢。
这一个悖论其实也预示着反派安德烈对于人类存亡的看法其实是有偏执的,导演还是寄希望于另一个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发展的宿命,不可强求。
4. 因为逆转时空的存在,那么战争除了在场面让奇幻得让人震撼和惊艳,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时间钳形战略,普通的钳形战略是兵分两路击败敌方,而在本片中,则是分为正向逆向两个部队,利用时间差来进行情报共享和战略打击,也就是一个正向的队伍从白天走向黑夜,另一个逆向的队伍从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队伍将黑夜的结果不断告诉正向的部队,正向部队则将白天正发生的事情告诉逆向,从而达到情报共享和一定的预知未来的上帝视角。
再来和大家解析一下四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乌克兰歌剧院混战的势力划分
在歌剧院混战中,一共有三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是中情局特工,面包车里的乌克兰人司机和包括男主角在内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处歌剧院包厢中的美国外交官,他们之间是用暗号交头的,这股势力参与混战的目的:营救已经被乌克兰军方发现身份的外交官同伙,以及拿回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二股势力是恐怖分子,他们一开始出现在歌剧院制造出极大的混乱,他们的背后应该就是俄罗斯寡头安德烈,因为之后男主角在餐桌上仅仅提到歌剧两个字,就让安德烈回心转意,说明安德烈参与其中,这股势力的目的也很简单:抢夺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三股势力是乌克兰官方势力,包括军方和特警,乌克兰军方实际上已经在包厢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乌克兰特警前往歌剧院的目的:一个是对抗恐怖分子,另一个则是趁机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况下,设置炸药炸毁乌克兰歌剧院毁灭现场。
理清楚这三股势力划分,即可知道歌剧院混战的整个过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剧院,乌克兰军方前往对抗,并要趁乱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队伪装特警进入包厢,除掉了乌克兰军人,营救出外交官并取得金属盒子钚241。
在撤退过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决定回去取走炸药拯救歌剧院无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带着金属盒子离开歌剧院。
带着金属盒子的特工最后肯定是被乌克兰官方给拦住了,金属盒子在混战中被乌克兰官方所获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乌克兰军方特警发现了伪装,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弹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剧院,回到车里却发现司机乌克兰人反水,将他们带到偏僻地方进行拷问,最后男主角服药自尽,后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过考验,正式邀请他加入组织“信条”。
最后提一句,通过发射逆向子弹的特警队友背包的挂饰可以推测,这个时候救走男主角的应该是逆向的尼尔。
最后,还是准备二刷《信条》的,这部电影的信息量和细节太丰富了,不光是主创斧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们多去挖掘。
Ⅷ 信条结局
信条结局是以无名氏、尼尔和凯特为首的队伍们来到萨特的基地,利用逆时间完成了任务,毁掉了萨特手中的时间炸弹,最终阻止了人类世界在逆时间中灭亡。
一群蒙面匪徒闯入乌克兰一个歌剧院劫持人质,真实目标是要抢夺一个装有神秘物质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抢夺手提箱,但任务离奇失败,主角为保护秘密“被假死”。
主角在假死被救后,被赋予新的更大的任务,通过女科学家的帮助,主角从射出的子弹倒着回到枪膛的实验中了解到“逆转时间”的概念,并被告知整个世界可能因为逆时间技术消失。主角从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条”组织,成为无名氏,他的任务是保护全世界不要被逆时间毁灭。
为了阻止萨特企图毁灭人类的行为,以无名氏、尼尔和凯特为首的队伍们来到萨特的基地,利用逆时间完成了任务,毁掉了萨特手中的时间炸弹,最终阻止了人类世界在逆时间中灭亡。
(8)信条电影反派和女主角扩展阅读:
剧中重要人物:
1、主角(无名氏)
一名顶尖的美国特工,此前一直为美国中情局工作。在一次失败的任务中服下了死亡胶囊逃过一劫。从死亡状态恢复过来,主角经过训练加入第二次任务,他的任务不是为了哪一个国家,而是全人类。
2、尼尔
英国特工,协助参与了主角间谍行动。其实尼尔有另一种神秘的身份。在任务尼尔多次拯救主角,尼尔一切准备,都是为了最后的牺牲,帮助主角,完成交给自己的使命。
3、安德烈·萨特
俄罗斯政治家,行事凶悍,雷厉风行。被莫斯科驱逐并定居伦敦。表面通过做天然气发家,萨特其实是靠贩卖钚元素发家,而非天然气,天然气生意只是洗白。萨特有个疯狂的意志,打算完成这个不可能的计划,引爆地球,逆转时间。
4、凯特
萨特的妻子,是名画鉴定师。对极其稀有艺术品十分感兴趣。她和丈夫的婚姻已经渐渐走向终点,因为丈夫经常虐待她,还以儿子为威胁,强迫将凯特留在家庭中,所以凯特非常恨丈夫。
5、迈克尔·克罗斯比
英国情报部门高级长官,迈克尔此前一直收集俄罗斯军火的动向,萨特与其妻子凯特就是重点监视对象,迈克尔掌握不少了萨特的情报,对萨特的癖好和兴趣了解甚多。
6、劳拉
一名研究逆时间的科学家。劳拉认为逆时技术引发危机迫在眉睫,整个世界将因为逆时间技术而消失殆尽,但利用逆时技术可以改变未来的走向。同时劳拉帮助主角理解和体会,顺时和逆时是什么。
Ⅸ 在电影《信条》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看完电影,节奏很紧凑,音乐渲染气氛很到位,各种大场面看得很爽,但是发现2个地方逻辑有问题。
在公路追逐逆向回来的反派,一直逆到越南度假的时间。以逆反派当时的知识,他知道越南度假时,基地发生了什么导致爆炸了,所以逆回来看看,顺便拿到了最后的算法。但此时他不应该有自杀的想法,因为在他的知识里,这个时候世界并没有被毁灭,果导致因,世界没毁灭是果,那么他要么没有自杀是因,要么自杀了世界没毁灭是因。2种因来看,逆反派如果智商正常,他就不应该有自杀的想法。
反派的知识永远是快过主角方的,他有9种方法体面。但凡反派有点智商,都不至于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干自杀这种事。
但是尼尔解释过,富人们总是认为自己能改变过去,指的是发明时间门的未来人和反派。跟时间穿越有关的影片,总是逃脱不了祖父悖论,所以本电影的反派选择无视,主角团选择感受(听从导演安排),只有观众选择理解(然而理解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