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八百观后感怎么写
八百壮士》观后感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 “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啊。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
❷ 电影八佰观后感怎么写
电影《八佰》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1937年,是中国风雨飘摇的一年;1937年,是中国山河破碎的一年。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对华全面侵略战争。正面战场上,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正规军,面对日军节节败退,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在布鲁塞尔会议上的外交失败更是让中华民国成了一叶飘荡在汹涌大海上的小船,随着海浪起起伏伏,毫无反抗之力。没人知道中华民国的未来怎样,也没人知道中华民国的未来在哪。
9月1日,新丰热电公司组织我们这些学员观看了刚刚上映的电影《八佰》。故事就发生在1937年的中国上海。沪松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在与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面对日军多次狂风暴雨般的进攻,524团在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像是一颗坚韧的小草。无论怎样的风雨,也无法让它真正低头。524团的坚守就像是灯塔穿过海雾里的一点点灯光,为大海上飘摇的小船指出方向,为山河日下的旧中国送来了一丝希望。
顾炎武在三百多年前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有力的呐喊。今天的《八佰》便是对这句话的再次演绎。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爱我祖国,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身体力行:战争年代,那些爱国的仁人志士为心中的大义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便是对“国人当如此”最好的践行。
我从懵懵懂懂的入职,到现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各种培训学习,在领队和集控师傅们的带领下,我们正在慢慢的寻找自己的定位,也正在一点点习惯自己电厂人的身份。生活在当下的我们需要一种坚守——在现在的学习中,坚持每个分分秒秒,用心学习运行相关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守护好每个日日夜夜,坚守在汽轮机旁;坚守在锅炉边;坚守在电厂的每一个设备、每一个阀门、每一根管道旁,保证值好每一班岗,就是我们电厂人对“国人当如此”的最好践行
❸ 《八佰》这部剧的影评怎么样看过的人都是怎么评价的
口碑很好。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八佰》没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从片名开始,导演就将焦点设定在“人”身上“古时行军,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百人为佰”。
人,才是最重要的。该片从人性出发,既描绘了投身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也刻画了怕死畏战的普通人。
《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
剧情: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
“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❹ 八佰影评
《八佰》是一部拥有超越其电影本身意义的作品,甚至借由“戏”的意象引出了对电影本质的思考,拓宽到观众对电影态度的边界,观看和目光所蓄积而突破荧幕内外的潜在价值,荧幕前的观众也参与其中,将要继续完成这场戏最后一个环扣。
《八佰》也许不会在世界影史上留名,但相信在中国的战争电影中是可以拥有很大分量的。追根究底,《八佰》从来没有放弃作为它作为电影的存在,这也是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大多只能供国人自我高潮的原因。
首先,从过硬的技术上看,《八佰》的摄影师曹郁对两岸的落差氛围是有很明确清晰的把控的,南岸的灯红酒绿人的衣着皆是高饱和度,而北岸却是灰淡黄绿的末世降临。作为亚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片子也达到了其追求的宏大质感。
除了上述“戏”的意象之外,白马的出现也贡献了很多神性的瞬间,它几乎伴随也代表了那一群守在四行仓库中的人们。从初始的惊慌失措妄图逃窜,到顺从本性开始奔跑,想要逃脱又不愿离去,成全了自己,但最后又重新被拉回既定的路线,判断不了的未来。
比较令人感动的细节是影片对个人结果的呈现方式。与此相辅的是演员的阵容都是老熟人了,因此当观众陷入对主角光环的信任中,而陈树生的自爆,端午的死亡,老铁的破相......他们受到的伤害清脆又不可置信。
影片也从不吝于给早走的英雄戏份。包括最后选出来的敢死队的结局也在被日本兵发现时戛然而止,冲刺过桥的人们下场又如何呢,历史早已给我们更残酷的解答。
❺ 八百电影评价
电影中没有呈现的结局,比《八佰》更令人悲痛唏嘘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八佰》的上映可谓是一波三折。 时隔一年,再次观看这部电影,过程并不轻松,或许用“痛苦”二字形容更为贴切——疼痛、震撼,却忍不住想要推荐身...
9528 有用
八百的来龙去脉(根据电影扩展更新)
根据观影印象修订、增删和补充。 淞沪会战到四行仓库之战的历史考据,以供参考。 综合整理于淞沪会战相关著作和资料,由于信息量很大,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还望指正! ...
3008 有用
学走路中试图踩单车
不涉及任何历史问题。 《八佰》叙事完全不及格。 举个例子,如果是二战电影,你问这个电影里,特定的人物/士兵的目的是什么,回答打德国佬,或者世界和平,那是不及格的...
3234 有用
心平气和说《八佰》:一场炮火淬炼出的人生戏台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岛赏(j_movie),欢迎关注。 作者:连城易脆 战争的背后可能都是政治, 但是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们无疑都是英雄! 想要尝试评价这部《八佰》其...
2713 有用
对于「八佰」我无法保持理智
———————————更新于8.25中午 在接收了评论后。大部分的支持与少部分对我死爹死妈死智商的谩骂之后想就电影与电影评论本身说上两句。 首先电影和电影评论二者...
1996 有用
《八佰》的三重暧昧
从2019年7月撤档到2020年8月重新定档,管虎终于将他野心勃勃的《八佰》带进影院,这部讲述淞沪会战的电影耗资约8000万美元,是近年来最受期待的国产战争片之一。久别重...
1025 有用
做个勇敢的中国人 评《八佰》
做个勇敢的中国人 评《八佰》 我之前曾经写过一篇名叫《做个勇敢的中国人》的影评,那是写给《金陵十三钗》,在那篇评论中,我质疑我们是否为了歌颂的目的而刻意美化了...
1614 有用
模糊的旗帜与不在场的谢团长
很多年后,当我回忆起那夜《八佰》的放映现场时,将会萦绕着一股香油味。好吧,是我旁边一位女士的食物增添了另一种感官维度。趁着这股意犹未尽的味道,我散漫地谈谈脑...
612 有用
其实《八佰》没有你们说得那么好看!
《八佰》上映的消息一传出,豆瓣和知乎两大精英平台,完全是不一样的声音。 豆瓣网友如同过年,知乎网友一片骂声。 当然这一切都是电影上映前的猜想。 如今电影上映后,...
900 有用
《八佰》演技排行榜
终于看完《八佰》了。 关于这个片子,相关的影评分析比比皆是,那么我就不再凑热闹给大家分享我那通常来说不太主流的电影观点了。 我给大家来点实在的吧—— 既然《八佰...
525 有用
到底是谁的八佰?
这个评论在观察者网有一个语气更客气,行文更别扭的版本,请点[这里]。 我从来没体验过一个国产片,在上映之前让我如此期望,但是最终结果却让我如此愤怒。管虎导演的最...
212 有用
【春天的放牛班】观影团周限定——《八佰》
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 影院复工一个月了,在几部重量级老片重映之后,市场终于迎来了一针强心剂,从去年等到今年的《八佰》作为影院复工后第一部公映的华语大制作,在经...
79 有用
八佰:在残酷的战争中,贪生怕死是一种常态,视死如归也是
推开客厅那扇朝北的窗,我能看见一座白色的大型公路桥。写稿累了的时候,我喜欢盯着上面来来往往的小汽车。偶尔,也会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开车从这座桥上疾驰而过,这时...
223 有用
南岸刀子,《八佰》第801位壮士
《八佰》,两把刀子,一把陈树生,一把刀子。 一个是军人,绑着满身手榴弹,跳进日军钢板阵,炸得小鬼子血肉横飞。 血书一封: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这把刀子,剜心窝的...
78 有用
本有饱满的美学风格,终被平庸叙述击溃
当代影像作品,充斥着大量雷同的创作现象,着实令人苦恼。因为对于讨论而言,这意味着同一话语和观点不得不被重复讲述。比如《八佰》,就与近年的许多热门作品一样,技...
250 有用
冰冷的政治,盖不住滚烫的血
几年前去南京,我从中山陵出来以后,特意去了1.5公里外的灵谷寺,想看看那里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相较于中山陵的人山人海,名为“正气堂”的国军阵亡将士祭殿,...
274 有用
劫波渡尽 | 《八佰》之外的“四行孤军”
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的事迹,是中国抗战史上最震动人心的一幕之一。从10月27日孤军奉令留守闸北开始,到10月30日接到命令撤入租界,四天惨烈的战斗,让苏州河畔的四...
110 有用
二刷《八佰》,解读20个你最该注意的细节
作为影院复工后的首部国产重磅,《八佰》没有辜负市场对它的期待,超过两亿的点映票房无疑给沉寂已久的电影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今天影片正式上映,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
293 有用
壮士八佰归何处,将军孤愤几人知?
相比凝练、恢弘的叙述,令我沉迷的将永远是细节,无尽的细节。 那么,退守租界之后,壮士经历了怎样的凶险和磨难?英雄又为何命丧宵小之手? 请看—— 缴械 四行仓库易...
143 有用
华语战争片的一个新标杆
看完《八佰》的点映,基本可以确定的一件事是,这将是华语战争片的一个新标杆。过去我们当然也拍过很多根据史实改编的战争电影,但是在还原一场战争的真实质感,直面并...
214 有用
八佰:制作挺大,问题也挺大
(下文含有一定程度剧透,慎读) 8月14日起,电影《八佰》开启了大规模点映。作为中国历史上制作规模最大(制作经费高达五亿人民币)的战争片之一,同时也是疫情之后上...
82 有用
管虎《八佰》的文眼:冒着敌人的炮火,逃跑!!
我裤子差点毁在这部电影上了。 电影上映前上就诸多言之有物的差评,今天亲身看完电影的感觉,所言非虚!! 比起八佰这个题材,我本人对管虎导演的个人能力怀疑更大。他...
155 有用
剧情不好
非常期待的一部电影、但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画面精良,是大制作,但是依然掩盖不了剧情的硬伤。 槽点: 1.扶旗。牺牲几十个士兵的性命去扶旗,最后旗还是倒了。本身就...
263 有用
聊聊《八佰》观感、争议以及台湾版本(加更,谈谈死了几十人的战斗,为什么值得花5亿拍大片,加更2谈谈电影前后割裂感和战争片的困境)
加更2如下:(原测评部分在后面) 上周凭借超过5亿元的收入《八佰》蝉联全球周末票房冠军,总票房即将于今日迈进20亿元人民币大关。可以说是中国首部取得如此成绩的商业...
97 有用
不是《八佰》,是四百廿!真实历史的四行孤军,比电影更震动人心
不是最辉煌的时刻,才配写入历史。那些最惨痛的记忆,将成为史诗万世传唱。 “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的事迹,是中国抗战史上最震动人心的一幕之一。从10月27日孤军奉令...
40 有用
❻ 八佰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八佰观后感
郝瑞兆
这部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为守上海最后防线四行仓库,仅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孤军奋战4个昼夜,营造了罕见的被围观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佰人。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在于一河之隔两种不同的景象,一半繁华景象和一半的战争场面给人带来视觉冲击。感触最深的一幕是每个晚上四行仓库的军人们看着对面的繁华景象,那是他们向往的、想要的生活环境;对面的学生想要去到对面和军人们为了这个国家去奋斗;一根电缆线看似平凡却是用一个个人的尸体趟过去的,他是四行仓库的军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他是托起后半段剧情的重要纽带。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淞沪会战便是这部电影的原型。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就加快侵略中华的步伐,并且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从真实的角度上这部电影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事件,让人们真实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情形和人们苦难的生活环境,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19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然而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据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我想每个为了这场战争牺牲的人,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的强大,他们为了现在的繁华生活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些阻碍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事情,我们总会努力的跨过它,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我们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我们再也不是那个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中国。
❼ 《八佰》影评怎么写
写该影评时可以先简要概括一下故事内容,然后分析一下人物形象,然后挑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或者片段进行细写,然后再升华主题。
以下是《八佰》的相关介绍: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八佰》
❽ 八百影评
《八佰》讲述淞了沪会战末期谢晋元所率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的历史故事。影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为深刻!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战士们做好准备,将炸弹绑在自己身上,一个接着一个报着自己的名字和家乡,往下跳的那一幕,眼泪就止不住的流。太惨烈了,他们血肉唤醒的不止是苏州河对岸的国人。
还有银幕前的观众,国难当头民族气节显得尤为重要。电影拍出的战争临场感带来的最直观的震撼尤为强烈,很难想象自己身处这样环境下的时候,能不能做出这种牺牲自己的决定!看完以后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
看看这安逸的社会,都是血与泪保卫而来的!中国崛起!人民团结!珍惜生活!勇敢面对!我敬佩的是在这个国家一盘散沙时每一颗冲上去粉身碎骨的沙子。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8)电影八百的主题分析影评扩展阅读
《八佰》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彼时,这场中日首次正面交锋已持续近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奉命死守最后的防线——四行仓库。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谢晋元对外宣称有800人,这便是“八百壮士”的由来。
预告呈现了震撼的战争场面,日寇从地面到空中轮番进犯,4天4夜战火硝烟弥漫不休。在武器装备、参战人数均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四行孤军明知获胜希望渺茫,仍选择正面迎战。
为了最真实还原抗日战场的残酷,据烟火指导尹星云透露,本片仅地面子弹点便设置近5万个,超过10部大型战争剧集的总和;每个战斗场景,一般也会设置60个以上炸点。
而为了将这一切以最好的视觉效果呈现在银幕上,摄影指导曹郁使用了业内最顶尖的ALEXA IMAX摄影机,本片也成为亚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
❾ 八佰的观后感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影片一经上映票房就破亿,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
《八佰》中的人物并不是单单纯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幻景,他们的“白”在于愿意为八佰壮士捐物资,在于企盼出现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不能死,我娘还等着我回家呢。”这是剧中的一个人物端午说过的一句话。由此可见,他们所令人愤怒的“黑”其实是由每个人对团圆尽孝这一期望的“白”所产生的。每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
影片中的苏州河(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后被上海人称为苏州河)隔开了租界和四行仓库,隔开了浮于表面的繁华与令人战栗的荒芜。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这一句台词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真正被唤醒了。
电影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日本军官和谢晋元团长的会面。身骑黑马的日本军官和身骑白驹的谢团座无疑是影片中一大冲击波,黑暗和光明、绝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转化成日本军官的黑马以及八佰壮士的白驹。而当河对岸租界的民众们看到奔驰的白驹时的兴奋,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则是对希望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对中华民族会重新站起来的坚定。
而影片最后在废墟中踏出的带着血红色的伤口的白驹,则意味着中华民族遭受重重磨难,早已千疮百孔却仍然充满希望仍大步昂扬地向未来驰骋而去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那匹白驹,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重新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中华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
❿ 如何评价八百这部电影
怀着很大的期待去看的这部电影,抖音炒的如此火。但真的没有想象中的完美。感觉达不到影评所给的9.2分。估计好多人是因为是爱国电影所以给的这么高的评价。当然我也是只对这部电影做个评价。剧情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本来很好的题材,故事逻辑和细节处理实在不敢恭维。全局唯一感动的地方就是排队跳楼自爆的时候,其他就是把国军拍的犹如丧家之犬,打架毫无章法。
总之来讲一句话。这部电影就是卖的情怀,不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