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 《孔子》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剧情简介 · · · · · ·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 饰)受到鲁定公(姚鲁 饰)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独霸朝纲,也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陈建斌 饰)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马精武 饰)和大夫黎鉏(王绘春 饰)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从此,孔子率颜回(任泉 饰)、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获俸粟6万石.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饰),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本片主题曲《幽兰操》为歌后王菲息声多年后复出之作.
② 《孔子》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孔子》就是把他的主张用最浅显的方式,直接的演绎出来了,而其中最重要的 我想孔子本人成名不仅仅是学问,而且还有矢志不渝的那份精神!
③ 电影(孔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首先是一种崇敬、敬仰之情。
再者是从人性的本源试图剖析、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通过真实的历史轨迹,展现现代人举头景仰的孔子在当时其实是不得志的,但他一直非常专一、执着。并且知道外部环境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但从未熄灭自己内心的希望、未改变自己的初衷和做人的原则。
最后,通过孔子一生坎坷、周游列国的历史场景的重现,表达孔子从一个普通人到圣人的质变过程。教每个现代人从中体味,“日三省乎已。”
也有,通过影片引导人们对现代社会的浮华、急功近利、原则易失的反省和自省。
④ 电影 《孔子》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电影《孔子》的开篇,是从孔子中年为官开始讲起的。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战乱连连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热血和斗志,想借助鲁国的君上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不想君上只是个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国家机器——军-队。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边耍猴人的把戏,跳的最欢的时候却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个人不着边际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仿佛空中飞舞的风筝,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控,线一断便没有了踪影。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过低则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后都经历了,直到两个弟子先后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纪,于是思想方才变得稳重务实。孔子回鲁国后,不涉足政治的决定实在是难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后人传颂的《春秋》。
看孔子的成败得失,缘于他有三个知音人。
其一,弟子颜回。颜回誓死一辈子追随无论贫穷与富贵的孔子。在孔子被迫离开鲁国的时候,颜回和众弟子的追随给了孔子最大的精神动力。孔子周游列国,如果没有弟子们的追随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说不定早客死他乡了。颜回跳入冰水中上下几次徒手打捞书简,是因为太在乎老师的书简了,可惜聪明的颜回没有想到人脑远比书简更重要。颜回的死,让孔子伤心欲绝,一个贴心的知音走了。
其二,卫国南子。周迅饰演的南子,并没有传说中的色和荡,可能这无关演技,导演用错人了。卫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机会施展个人才能和影响力的外国。而给他这个机会的是南子,没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机会在他国施展自己的学识和抱负。所以讲究礼节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众人的劝诫,去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轻-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预料之中,可是南子却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句话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一拜,恐怕不只是仰慕孔子的学识和人品,所以孔子真有些相逢恨晚感激涕零的味道。南子在戏中,不过短短几分钟,却是神来之笔,她的言语拔高了孔子的历史形象。
其三,鲁国大相国季恒子。季恒子的扮演者陈建斌,其演技可圈可点。季恒子虽然跋扈不仁,但是他识时务懂谋略。季恒子,既是阻止孔子在鲁国改革的主要对手,又是迫使孔子周游列国的推动人,最后还是让孔子还归故里的邀请人。造化弄人,季恒子的所作所为成就了孔子在德仁礼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季恒子还是最了解孔子心思的人之一,致死不忘迎孔子回国。
邀请周润发扮演孔子,可能是导演胡玫经过反复思考后的决定,发哥的形象和演技都是一流的,特别是眼神无人能及。能够有机会饰演孔子我相信是发哥的一种荣耀,但是戏中的情节未必吻合发哥的想法。不知是出于商业的考量,还是编辑的能力有限,电影中的孔子与历史中的孔子相去甚远。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军,让人想到诸葛亮和墨者革离,不知道这和宣扬孔子思想的主旋律有什么相关联的?有人说,看了电影《孔子》就像在看“丧家犬”。悲哉,可怜一代圣人,让后人如此诠释!
⑤ 有人记得电影《孔子》的主题区的没有
幽兰操
为电影《孔子》主题曲。词作者杏林春熙法兰文化沙龙,曲作者讴歌。孔子一生,所著经典有二,一为有字之书,是为儒家经典;二为无字之书,兰是为其要。今杏坛春熙试改韩愈之作,而重修《幽兰操》以表孔子所遗天书之理。
《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⑥ 电影孔子的内容简介
孔子抢先版
http://www.teng56.com/item_dz_13479.aspx
内容
东周末年,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经朝不报夕,各个诸侯国均割据一放,为了达到称霸的母的而相互征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势磅礴的时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有战争、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绝粮,也曾被卷入阴谋的漩涡,甚至被世人误解……知道麒麟现世,悲痛辍笔,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创造与支撑了泱泱大国两千年的辉煌。
⑦ 电影孔子的文化内涵
电影孔子颂扬了儒家文化思想,表现了当时尊师重道的优良文化传统。
⑧ 电影孔子内容简介
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势磅礴的时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有战争、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中国史称为"春秋"时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
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
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殁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8)电影孔子的主题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孔子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全片的核心。也是正反双方争斗交战的焦点。
从51岁官仕鲁国开始,胸怀伟大抱负、矢志匡平乱世的孔子,对鲁定公的知遇之恩尽心图报,与鲁国霸道的“三桓”之间或敌或友地明争暗斗,与敌国君主齐景公、大夫黎鉏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片中人物矛盾纠结迭起、斗争紧张激烈。
孔子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温情和睦的家人,也有紧紧追随生死相伴的众多弟子门生。更有一位被传为“圣人绯闻”的卫国艳后“南子”。影片时间跨度20余年,涉及到春秋诸国的故事,于乱世的冲折与混乱中,唯见旷世一人——孔子。
季孙斯
春秋鲁国大夫,“三桓”之一。谥号桓子。季孙氏一支为鲁桓公子季友后裔。鲁定公五年(前505),父季平子死后,继任为卿。实权一度被家臣阳虎掌控。鲁定公九年平定“阳虎之乱”后,开始掌握国相实权。鲁定公十二年,接受孔子“堕三都”计划,让孔子代理国相,任子路为家臣。
同年,接受齐景公所赠乐女、文马,冷落孔子,使孔子出走。鲁哀公三年(前492)临终前,嘱其子季孙肥召回孔子相鲁。事迹见于《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
颜回
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又称颜渊、颜子。生活箪食瓢饮,贫居陋巷。13 岁拜孔子为师,终身追随孔子。在三千弟子中,只有他最得孔子“仁”的真传。鲁定公十年(前500),随孔子参加夹谷之会。鲁定公十二年,支持孔子“堕三都”计划。
后从孔子周游列国。在旁人眼里,出身寒门的颜回未免有点迂腐,甚至是呆头呆脑,但孔子在他身上看见了当年的自己。视他为最佳衣钵传人,然而造化弄人,颜回英年早逝。孔子悲叹:“天丧予!天丧予!”。
南子
春秋时期卫灵公夫人。宋国贵族女。又称釐夫人,姓子。原与宋国公子朝相好,受卫灵公宠幸。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告发太子蒯聩谋图行刺,蒯聩出逃。同年召见孔子,子路获知后不悦。鲁定公十五年,与卫灵公同车出游,孔子被安排乘车随后,孔子认为受辱离开卫国。
鲁哀公三年(前492),灵公病亡,她立蒯聩之子蒯辄( 即卫出公),后蒯聩与蒯辄争位,卫国大乱。事迹见于《史记·卫世家》《史记·孔子世家》等。
鲁定公
春秋鲁国国君。姓姬,名宋。鲁昭公之弟,一说鲁昭公之子。前509 ~前495在位。政权由“三桓”掌控。定公八年(前502)“阳虎之乱”时,一度被阳虎劫持。次年起先后任命孔子为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小司空、大司寇。定公十年,与齐景公相会于夹谷,取得外交上的胜利。
定公十二年,接受孔子“堕三都”计划,因孟孙氏抵抗而失败。次年,接受齐景公所赠乐女、文马,怠于政事,孔子自此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曾多次向孔子问政。事迹见于《左传》《史记·鲁世家》等。
子贡
春秋末期卫国人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孔子的弟子们为其服桑三年,唯独子贡在孔子墓旁建茅屋,住了六年,而后又去他国游历,卒于齐国。
⑨ 电影孔子的主要内容和孔子的品质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