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疯狂的石头”片尾曲歌名是
《疯狂的石头》片尾曲《我是重庆崽儿》歌词
[00:01.00]词曲/编曲/制作:润土
[00:02.03]女声:胡子
[00:03.26]合声:辽崽 土狗 河马(白果林动物园部分成员)
[00:04.12]吉他/贝司/监制:重田真佑
[00:05.00]古筝:张威(布衣乐队)
[00:05.84]录音: Funky末吉 重田真佑
[00:06.62]混音:刘宇
[00:07.23]录音地点:Funky Studio,Beijing
[00:07.97]混音及母带处理地点:声音制作录音室
[00:09.17]
[00:10.19]从前有座山
[00:11.75]山上有座城
[00:13.05]城头没得神住了一群重庆人
[00:15.52]男的黑梗直
[00:16.73]女的黑巴适
[00:17.99]火锅没得海椒他们从来不得吃
[00:19.73]
[00:20.55]从前有座山
[00:21.77]山上有座城
[00:23.00]城里面的人脾气大得黑死人
[00:25.47]手来了手断
[00:26.73]脚来了脚断
[00:27.94]脑壳来了七卟咙耸稀啪烂
[00:29.56]
[00:30.49]乱皮要财划起
[00:31.75]山城啤酒喝起
[00:33.00]喝不得的醉起
[00:34.24]着不住的趴起
[00:35.46]反正回到家头大家都是要把耳朵弄起来耷起
[00:37.99]所以兄弟伙在外面打死都要雄起
[00:40.47]你不晓得,我不晓得,没得哪个晓得
[00:42.92]那个朝天门的坎坎到底有个好多格
[00:45.33]棒棒从来不怕热
[00:46.49]贼娃子从来不怕黑
[00:47.76]解放碑的美女再多没得一个是我堂客
[00:49.86]
[00:50.54]解放碑的钟声还是按时敲响
[00:52.92]码头的船再小也会荡起波浪
[00:55.47]船没有桥多
[00:56.49]雾也没有雨多
[00:57.75]看着汽车从那屋顶上的公路经过
[01:00.48]冬天有着夏天路边时的甘露
[01:02.94]夏天有着冬天烤火时的温度
[01:05.48]男的不服输
[01:06.48]女的也不会哭
[01:08.10]所有麻辣调料到了这里都是大补
[01:09.55]
[01:10.50]从前有座山
[01:11.78]山上有座城
[01:13.05]城头没得神住了一群重庆人
[01:15.50]男的黑梗直
[01:16.73]女的黑巴适
[01:18.03]火锅没得海椒他们从来不得吃
[01:19.79]
[01:20.54]从前有座山
[01:21.73]山上有座城
[01:23.02]城里面的人脾气大得黑死人
[01:25.50]手来了手断
[01:26.73]脚来了脚断
[01:28.01]脑壳来了七卟咙耸稀啪烂
[01:29.77]
[01:30.54]耍得黑好的
[01:31.65]我们喊他兄弟伙
[01:32.78]从小成绩不好的
[01:34.03]同学们喊他莽拓
[01:35.48]女娃儿只找帊耳朵
[01:36.49]男娃儿不当方脑壳
[01:37.82]惹毛了我的人有危险我从后面飞起一脚
[01:40.49]吃饭的时候上菜要喊小妹儿
[01:42.71]我从小到大妈妈喊我只喊幺儿
[01:45.24]不当猫儿
[01:46.46]不当狗儿
[01:47.64]不当哈儿
[01:47.99]我是黑闷黑闷黑闷耿直的重庆崽儿
[01:49.91]
[01:51.02]解放碑的钟声还是按时敲响
[01:52.87]码头的船再小也会荡起波浪
[01:55.40]船没有桥多
[01:56.39]雾也没有雨多
[01:57.66]看着汽车从那屋顶上的公路经过
[02:00.17]冬天有着夏天路边时的甘露
[02:02.84]夏天有着冬天烤火时的温度
[02:05.36]男的不服输
[02:06.39]女的也不会哭
[02:07.73]所有麻辣调料到了这里都是大补
[02:09.61]
[02:10.42]从前有座山
[02:11.67]山上有座城
[02:12.96]城头没得神住了一群重庆人
[02:15.41]男的黑梗直
[02:16.64]女的黑巴适
[02:17.93]火锅没得海椒他们从来不得吃
[02:19.62]
[02:20.46]从前有座山
[02:21.66]山上有座城
[02:22.93]城里面的人脾气大得黑死人
[02:25.36]手来了手断
[02:26.58]脚来了脚断
[02:27.82]脑壳来了七卟咙耸稀啪烂
[02:29.33]
[02:30.48]嘿作嘿作嘿作嘿作……
[02:35.47]
[02:37.72]EVER BODY 再来一遍!!!
[02:39.51]
[02:40.39]从前有座山
[02:41.69]山上有座城
[02:42.96]城头没得神住了一群重庆人
[02:45.40]男的黑梗直
[02:46.66]女的黑巴适
[02:47.94]火锅没得海椒他们从来不得吃
[02:50.42]
[02:51.04]从前有座山
[02:51.64]山上有座城
[02:52.94]城里面的人脾气大得黑死人
[02:55.43]手来了手断
[02:56.65]脚来了脚断
[02:57.97]脑壳来了七卟咙耸稀啪烂
[02:59.96]
[03:02.88]辽崽:哎,弟兄们,弟兄们,猪肉好象最近涨价了哦
[03:06.20]土狗:是不是哦,哎,润土,你屋头花椒不是黑麻的嘛
[03:09.32]润土:那像恁个嘛,土狗,我给你二斤花椒,你把猪麻晕了,
[03:12.29] 我们几个把它拖到菜市场去卖了嘛。
[03:14.82]齐:走,麻猪,走……兄弟们,麻猪……
❷ 唐克是什么官职
你好。有4位叫【唐克】的名人,其官职如下:
【唐克】——红军烈士、红八军政治学校大队长
1930年3月率军校学员去龙州以西发动农民,开展分田斗争;3月18日率学员返回龙州,参加同进犯的国民党桂军作战,在突围战斗中负伤被俘;3月19日于龙州北门外英勇就义。
【唐克】——革命烈士、冀东军区侦察科副科长
1945年5月在丰润县大松林战斗中英勇牺牲。
【唐克】——原冶金工业部部长、石油工业部部长
曾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副局长,石油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地质勘探司司长、副部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部长,石油工业部部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党组书记、第一副董事长。是党的第11、12届中央委员。现仍健在。
【唐克】——电影导演、曾任汕头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初期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电影导演,参加过《战上海》、《岸边激浪》等十余部电影的拍摄。1992年调入汕头军分区任政治部主任,主要抓地方部队建设和民兵工作。现仍健在。
❸ 谁有《疯狂的石头》的歌词啊
《疯狂的石头》片尾曲《我是重庆崽儿》歌词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城,城头没得神住了(读lăo)一群重庆人。
男的黑耿直,女的黑巴适,火锅没得海椒他们从来不得吃。
乱皮要财划起,山城啤酒喝起,喝不得的醉起,着不住的趴起。
反正回到家头都是要把那个耳朵弄起来耷起,所以兄弟伙在外面打死都要雄起。
你不晓得,我不晓得,没得哪个晓得,那个朝天门的坎坎到底有个好多格。
棒棒从来不怕热,贼娃子从来不怕黑,解放碑的美女再多没得一个是我堂客
解放碑的钟声还是按时敲响,码头的船再小也会荡起波浪。
船没有桥多,雾也没有雨多,看着汽车从那屋顶上的公路经过。
冬天有着夏天路边时的甘露,夏天有着冬天烤火时的温度。
男的不服输,女的也不会哭,所有麻辣调料到了这里都是大补。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城,城头没得神住老一群重庆人。
男的黑耿直,女的黑巴适,火锅没得海椒他们从来不得吃。
耍得黑好的,我们喊他兄弟伙。从小成绩不好的,同学们喊他莽拓。女娃儿只找耙耳朵,男娃儿不当方脑壳,惹毛了我的人有危险我从后面飞起一脚。吃饭的时候上菜要喊小妹儿,我的妈妈喊我从小到大只喊幺儿。不当狗儿,不当猫儿,不当哈儿,我是黑闷黑闷黑闷耿直的重庆崽儿。
辽崽:兄弟们听说猪肉最近又涨价了。
土狗:润土,你不是说你家里的花椒很麻吗。
润土:那这样,土狗我给你二斤花椒你去把猪麻晕,然后我们把它拖到菜市场去卖了。齐:要得,要得,走,麻猪……
累斗累 (疯狂的石头 电影主题曲)
扮善意假装风趣无时无地扮进取
又骂我诸多不对样样事泼我冷水
蠢o既就有罪精o既就冇罪一切未判罪
好一个诸葛后裔heyheyhey拒绝认罪
*为甚黱找点根据时时撩我去斗咀
若遇到身心交瘁为自卫我愿弃车
想过累斗累想过累斗累谂下又有罪
蠢一世不算犯罪heyheyhey我信错会降罪*
#日日夜夜尽力闹丫不惧自问做人从不心虚
总有乐趣我是对我是对
最终显示边个有罪
日日夜夜尽力做丫不累日后便能求得安居
敢去面对我是对我是对
每种奖罚只按以后谁主宰有罪(而)被判有罪悭点眼泪
(你最终是堕进废墟)#
❹ 好看的微电影有哪些 10部好看的微电影推荐
调音师
笙长
河龙川岗
堂客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泳池
❺ 成都有什么好吃的
1、串串香:
起源于四川成都,不仅是四川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之一,也是草根美食最大众化的体现,串串香实际上是火锅的另一种形式,所以人们又往往称其为小火锅。
2、鸳鸯火锅:
是以传统毛肚火锅的红汤卤和宴席菊花火锅的清汤卤,两者合并改制而成的四川创新火锅。此品原名“双味火锅”。为1983年重庆队参加全国第一届烹饪大赛的参赛菜品,由阎文俊取名设计、特级厨师陈志刚制作。这种火锅用铜片隔成两半,造成一个太极图形,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入锅烫涮。
3、担担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
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担担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数陈包包担担面了,它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
4、龙抄手:
创始于本世纪40年代。当时春熙路“浓花茶社”的张光武等几位伙计商量合资开一个抄手店,取店名时就谐“浓”字音,也取“龙凤呈祥”之意,定名为“龙抄手”。龙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馅嫩、汤鲜。抄手皮用的是特级面粉加少许配料,细搓慢揉,擀制成“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
5、夫妻肺片:
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款风味名菜。相传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为区别一般肺片摊店,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肺片”。
(5)堂客微电影主题扩展阅读: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和北纬30°05 ′~31°26′之间,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46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8万亩。
东北与德阳、东南与资阳毗邻,南面与眉山相连,西南与雅安、西北与阿坝州接壤。距东海1600公里,南海1090公里,属内陆地带
参考资料:成都-网络
❻ 粮食的故事 王愿坚原文
原文:
小时候家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因而关于粮食的故事就特别多。
那时候,每个月最重要的日子就是分口粮的日子。生产队长在村头的山梁上发一声喊,每家的人就都挑着谷箩,聚集到老祠堂里,等着挑回属于自己的粮食。口粮是按照每家的工分计算的,家里如果壮劳力比较多,工分自然就多,就可以挑完一担后再挑另外一担,让别人家眼红不已。
我伯父家有四个男丁,几个女儿也基本上出全勤,所以总是分粮大户。当然也有惨的,像我隔山的四叔家就很可怜,一到分口粮的日子,四婶总是抱着希望去到老祠堂里,却又每每空手而归,因为四叔在外乡鬼混,孩子又都小,工分根本就不够基本线,所以口粮就没她的份。
天黑的时候,四婶就搬一架木梯,登上自家墙头,一边痛哭流涕一边呼唤自己丈夫的名字,哭得每家的炊烟都飘不起来,村子里的妇人少不了要到梯子下一通苦劝。不知是什么人出的主意,说是只要做堂客的每天这样哭着呼唤一阵,男人在外面就会心慌意乱,非回乡不可。
这样一来,四婶的嗓子固然很是遭罪,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也颇为凄惶了一阵,我更是每到天黑就躲到离四婶家远远的地方去。后来四婶哭累了,四叔也不见回来,口粮也没多出一颗,四婶就收了声,改在家里打孩子出气。
再到后来,四叔很荣耀地回来了,带回来一身硬气功,开砖劈石无所不能,据说还是打通了大小周天的,他的几个孩子马上就忘了饥饿这么一回事,变得神气起来。
最早听说皮蛋和蛋糕这两个词,就是从四叔家的孩子嘴里。因为四叔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所以他毫无疑问见多识广,那么他家的孩子吃过蛋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尽管我和小伙伴们有时有点不屑。
我还记得他家孩子说到皮蛋时,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在他家低矮的房脊下面,那时太阳带点玫瑰红的颜色,没什么温度但感觉很暖。我们踢着小石头,怀着饥饿开始炫耀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时,四叔的大儿子提到了皮蛋,他神采飞扬的样子让我们的灵魂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那时,我的心里有一个严重的困惑:皮做的蛋应该很硬,怎么能好吃呢?但是,当时我没好意思问,我怕四叔家见多识广的儿子笑话。不过,那个早晨我倒是记住了,我不能忘掉的还有冬天早晨的玫瑰色的阳光。
我父亲那时在中学当老师,家里的三个主要劳动力都是女人,所以工分也总是很低,听我母亲说,我家的基本粮总要被抽掉几十斤,所以,饿肚子是经常的事。
有一次,家里粮食短缺得太厉害,我父亲到边街买回一担有点变烂的红薯,皮都没刮,就煮给我们吃。据说,我们家几个孩子吃得都很香。
比较糟糕的粮食里,我还吃过沤黄的米煮的米饭。南方雨水足,收割季节也经常下雨,有时,一大片稻子被热火朝天的青壮劳力们割倒了,老天爷就哗哗下起雨来,稻米就那样在泥水里失去了透明的光泽,有时甚至发了芽。
沤米煮的饭难吃极了,到底有多难吃,我倒是说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大人们总是声讨沤米饭,把它当作万恶之源。有一年,大概是队长决策失误,种了太多的糯谷,而这些糯谷又不幸被雨水泡成了沤糯,这下子村里的大小们可算遭了殃。
那年,我的肠胃似乎从不曾清爽过,我认为整个世界就是那么黏糊而又寡淡的。
当然,贫下中农也有自己的美食。因为大米永远紧缺,所以母亲总要在米饭里加上红薯之类的东西。把红薯去皮,切成一块块的,和大米放在一起,米饭蒸熟的时候,红薯也变得金灿灿。我很喜欢吃红薯的,一点没有因为它是粗粮就看不起它。
红薯生吃也很不错,很脆,那种红色肉质的红薯特别甜,被我们称做南瓜苕,我们这些偷惯了红薯的小贼们一眼就能从秧子的形状上认出南瓜苕来。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伙伴因为偷扒了人家的南瓜苕,被家里的大人追得满河滩乱窜。红薯还有一样好,就是能熬糖。
把红薯切碎,与大米一起煮熟,和以麦芽,然后用豆包布滤出满满一大锅汁水,不断地熬啊熬啊,汁水烧干的时候,粘粘的糖稀就出来了。熬糖的时候多半都在年跟前,我们这些孩子围着熬糖的大锅团团转,就为了能够舔一舔甜得要命的锅铲。
红薯糖可是一样好东西。熬好之后,盛在陶土钵子里,放在碗柜的上格,有时我馋了,会偷偷用筷子挑起一些来,放到嘴里细细品尝。
到了临近除夕的时候,母亲会把盛红薯糖的钵子浸在温水里,让糖稀变得更加稀软,再炒上很多的泡米,用糖稀把泡米粘住,用刀背把它拍成方块,仔细地切成一片一片的,那就是上好的米花糖了。倘若把它揉成一团呢?那就是糖粑了,可以拿在手里,一边吃一边在山间水畔疯玩疯闹的。
做泡米也有讲究,好象是在天气晴好的日子把米煮得半熟,放到偌大的竹篾簸箕上暴晒,直到晒成米干。别看米干非常硬,但炒过之后却是很松脆的。
还有一种想起来就要流口水的东西是南瓜煮汤圆。大概就是九月初吧,绿豆熟了,南瓜在屋里存了一些日子,细长的糯米在罐子里等得不耐烦,这个季节就该进补了。
用糯米粉捏好了汤圆,与切好的南瓜块、绿豆和油面头一起煮,能看见金黄的南瓜块、莹白的汤圆在沸水里起舞,升腾起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好味道。
这时,母亲总会给每个人盛满满一大碗,丝毫不像平时吃饭一样有限制。滚烫的南瓜汤圆又甜又咸,又糯又爽口,又温补又去火,实在是难以忘却的童年大餐。
新麦熟了的时节,家家还要蒸一次馒头。南方人不会做面食,偶尔蒸一次馒头就像过大节似的。应该就是端午前后,新面的气味在村子里飘散,也会让我们兴奋好一阵。有一年端午节,我记得我和姐姐们到河里捞鱼,还颇有收获,于是那天家里的餐桌上就多了一样可口的菜。
那时,公社每年要搞一两次“交流”,实际上就是组织一次大集,其中一次就在新麦出世的日子,在“交流”时,农民们能买到一些平时不容易买到的日常用品。有一年交流时,不知从哪里请来一个会炸油条的师傅,他炸的油条能让老人吃了起死回生——有点夸张是吧?
但是我仍然记得人们买油条时的疯狂劲儿,说是人踩着人一点都不过分。大家疯了一般扑向飘着油条气味的铁栅栏,那景象让我无法形容。
吃东西最奢侈大概要算过年的时候吧,但过年时实在没有什么胃口,所以不提也罢。就在过年前的不久,家里的大肥猪卖到了供销社,父母照例把猪下水和大油什么的留给了自家的孩子和老人。满满的一大锅猪肠、肺头、猪肝什么的,冒着腾腾热气,我想那就是所谓美好生活的象征了。
无论别人会怎么想,我在回想到这一景象时,觉得人生全部的幻觉都能在这个意象里得到充分的阐释。无论挨过多少饿,流过多少眼泪,因为偷吃东西遭过多少打,只要这个意象还在,只要还有一口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铁锅,就不应该对生活失望。
也许是因为粮食紧张,偷窃就不时发生。我自己就跟小伙伴一切偷过红薯和花生。还没有长大的红薯捏在手里,在破裤子上蹭蹭泥,就嘎吱嘎吱吃起来,比吃什么都香甜。花生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火煨熟了吃。
经常是一帮小孩到山上拣柴火,另一帮小孩到河滩地上偷河对面大队的花生,然后生了火,把花生煨得热气腾腾地,就可以剥开来吃了。有的花生还很嫩,经火煨过之后,只是一包甜水,倘若剥的时候没小心,那很烫的水被挤了出来,是会烫得脸上生疼的。
如果说小孩偷点零嘴还没什么大不了的话,那大人偷东西可是会惹来大祸的。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村子里的人抓住了一个偷山药的贼,他们把那贼捆住双手吊在房梁上,还在脚下坠了几块砖头。人整人总是弄得花样百出。队长抽打那贼时,他发出可怕的叫声。
听大人说,那段时间,山药地里经常发现死山药藤,查看之后,原来是有人把山药偷走了,却把秧子还埋起来,这样头几天看不出异样,但天气放晴时,那回埋的山药藤就会打蔫,直至最后死掉。
于是村里的人夜夜在田里设伏,终于抓住了偷山药的,却是不远处一个村子里的人,据说和我们村的什么人还是远亲。我和小伙伴们到吊贼的地方玩过,我看那贼一点也不可恶,还非常可怜,但是大人们都说他坏,我也就半信半疑地接受了。
但我仍然不喜欢打人,就像从来也不喜欢看到婶婶们烧香拜佛磕头念经一样,我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我讨厌把一个过去的地主、我同学的父亲吊在大樟树上批斗,我讨厌邻居用柔韧而锋利的竹枝抽打我的玩伴,我讨厌老师打我成绩差的同学耳光。
那个偷山药的贼被吊了多长时间,我已经记不得了,最后怎么了局的,我也不清楚,我不敢再去那间屋子里。
有时候,村子里的人也互相偷。谁家的南瓜不见了,谁家的豇豆被人摘了,是经常发生的事。妇人们对自家的东西特别清楚,架子上有几根豆子,长了有多长,南瓜藤上有几朵花,哪朵是公花,哪朵是母花,有几只南瓜,长个什么模样,都记得分分明明。
如果快要成熟的南瓜被人偷摘了,那种痛苦犹如撕心裂肺。痛苦的女人会在黄昏放工时分,在西边的山梁上对着村子哭骂一个时辰,内容主要是咒那偷南瓜的人如何不得好死,吃了那南瓜如何拉不出屎,生了孩子如何没屁眼之类,极尽恶毒之能事。
每当遇到这种时候,我看着黄昏稀薄的光线,在鸟儿归巢的鸣叫声里忍受着冰雹般的唾骂,我总是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离开这个狭窄而恐怖的地方。
为了能让家里的口粮多一些,所有的小孩都是要干活的,尤其是在暑期双抢季节。小时候,我主要是捡稻子,就是把干活的大人遗漏的稻穗捡起来,交到小队上,按斤两记工分。
米勒好象画过一幅画,名字似乎叫《拾穗者》,说的就是这回事,但画上的人是一些胖得很生活或者说很物质的女人,而不是孩子。我干的最多的是看稻场。村子背后的山梁上有一块水泥平地,也是那时唯一的一块水泥地,是用来晒公家粮食的。
村里的老保管每个晴天都要把祠堂里的粮食挑出来,平摊在水泥地上晾晒,由于麻雀、鸡、猪都喜欢偷吃公粮,甚至连人都不时捞点油水,这就需要有个孩子看着。我因为比较负责任,而且学习成绩一向很好,所以就经常被委以看稻场的重任。
我管那个老保管叫老水爷。太阳刚出来时,他就把谷子挑到稻场上,我用趟耙把一堆一堆的谷子摊平了,用趟耙的木把在谷子面上划出道道波浪,好让谷子有更多的受阳面。然后,一整天我都得呆在稻场边一间小屋子的屋檐下,瞪着大眼睛看着阳光在稻谷上炫耀着金黄。
有时我会打瞌睡,汗水从黑黑的皮肤上滑过,梦见一只山麂在泥田里无法自拔。突然,一声断喝把我惊醒,老水爷的眼睛里好象要跑出狼来一样——在瞌睡的工夫,鸡和猪已经光顾过好几回了。
如果老天爷突降大雨,村里的壮劳力就是从田里跑来帮我们收粮。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能作到颗粒归仓。天气好时,一到傍晚,我就得把平摊着的粮食拢成稻子堆,收进谷箩里,由老水爷把它挑进祠堂。
木制的谷铲、谷子还有水泥地摩擦在一起时,发出一种极难听的锐叫,但给我安慰的是,夏天的夕阳有一种响亮的柠檬黄,它缓缓落下时,把我的影子映在稻场下面一堵白色的墙壁上,就像是电影一般。我的影子那么清晰,那么柔和,那么久远,仿佛我已经那样表演过好几辈子。
(6)堂客微电影主题扩展阅读:
课文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用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卢进勇活动的环境也是无名战士活动的环境,所以这段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为无名战士的出场和他的英雄行为做铺垫,烘托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顽强的品质。
正"民以食为天",这话我深有感触。小时候,在爷爷的怀里,就得知粮食对人的重要。饭桌上,爷爷见我们兄妹拔饭丢了饭粒,他便心疼地一颗颗拣起往嘴里送,一边讲起他缺粮少米的那些日子:"我娃,爷像你们大时,你祖公哪养得活你爷,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讨饭吃去啦!那时一斗米能买一大坝田呢!"
往后,父亲的唠叨里依然还夹杂着一些共和国饥饿的历史,三年的自然灾害不知饿死了多少人,那险些饿死而又活过来的人们自是把粮食看得格外珍贵,对粮食自有一份特殊感情。
20世纪50年代,年轻的部队作家王愿坚,曾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采访。由此激发,他写出了一批红色主题的作品,产生了一定反响。可是,在最初几篇如《党费》、《粮食的故事》、《小游击队员》……发表之后,无论作者王愿坚,或者评论界,却有些许不满足。
在王愿坚,由于这几篇作品讲故事的味道还比较浓,就人物写人物,“对故事所蕴蓄的思想意义体察得不深,思索得不透。只能平平淡淡地复述个故事,不能给读者以新的东西”(作者言)。再是在表现形式上。
王愿坚感到有些单调:总是第一人称的写法,“开头几篇这样写倒也能表达意思,抒发感情,用起来也方便些,但是再写下去就不得劲了”。于是,还想在表现形式上尝试一点新的东西。尝试的收获之一,是《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故事很简单。一个正追赶大部队的长征战士,在草地遇上了一场夹着冰雹的暴雨。大雨过后,一切皆湿,这时,火的温暖便成了大家的希冀。这时,他发现了一位重伤的战友。战友已经完全不能动了,卧在泥水里。可他却招呼这位战士,在自己的腋窝下,取出一个纸包。
纸包中是党证,党证中“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火柴有七根。在漫长的征途上,火是有重大作用的东西,而火种,更稀罕到应该用生命去养护的。战友牺牲了,他留下的七根火柴,鼓舞了这位战士。
他加快速度,赶上大部队。用一根火柴,引燃了一簇簇篝火,使在风雨、烂泥中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可以吃到一口热饭,可以烘干透湿的衣裳……余下的六根火柴,他仔细、郑重地,一根一根数着交给指导员。
《七根火柴》写出后,很快发表在1958年初天津《新港》杂志上。小说写得不错,可产生的反响却并不大。
王愿坚的小说极具特色,以弘扬革命传统为主要题材,精心地、集中地、富有创意地刻画人物心灵的闪光点。他运用生花之笔,把主人公放在尖锐的斗争环境中突出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忠贞品质。无论是人物刻画或情节描绘,都充满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气息。
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在有的片断里,人物精神的美只是光华的一闪;这一闪虽短,却光辉耀眼,令人心惊目眩,蕴育着充沛的激情和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王愿坚为人诚朴、谦逊、儒雅,人缘极好。他在与我的交往中,从不宣扬自己,总是习惯于赞美他人的成就。
王愿坚与茅盾这位文学前辈有了亲见的机会。1961年初春之际,王愿坚与几位年轻作家,正在作家协会的茶座谈天,忽然,茅盾和老作家叶圣陶走了过来。《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将王愿坚等介绍给两位长者,两位前辈都亲切地与他招呼。
王愿坚还没想出答话来,茅盾接着对他说了一句:“你写得好,写得比我们好!”一句话把王愿坚说愣了。茅盾带点感慨,又有些欣慰的补充道:“比我们像这个年纪时写得好!”
❼ 请问酷六拍客视频里“6岁娃乞讨养父 不知六一是个啥”的小梦豪,现在情况如何,怎么才能帮助他
别悲观,别忘了你们是个家庭呀!</pre>
<div class="replyask-box u-353034180-e " id="replyask-4184695">
<h4 class="ask">追问</h4>
<div class="replyask-content">
<pre class="replyask-text" id="content-4184695">他父母又没钱住烂蓬蓬又没得钱,还古道要的2的个娃儿,我堂客也还听他们的话得很,一家·疯子</pre>
</div>
<div class="replyask-data" id="data-4184695">
<input type="hidden" name="raid" value="4184695" />
<input type="hidden" name="mapUrl" value="" />
<input type="hidden" name="refer" value="" />
<input type="hidden" name="pid" value="" />
</div>
</div>
<div class="replyask-box u-309812931-e " id="replyask-4185924">
<h4 class="reply">回答</h4>
<div class="replyask-content">
<pre class="replyask-text" id="content-4185924">你是一家之主,很多事就取决于你了,要想不再要孩子了,你不配合,她一个人也不行呀?我觉得2个孩子正好,别再失落了,毕竟你们还要厮守一生的?她的父母也不可能陪你们一辈子,对吧?如果真离婚了,到时候说不定你会更痛苦?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暂时性的。</pre>
</div>
<div class="replyask-data" id="data-4185924">
<input type="hidden" name="raid" value="4185924" />
<input type="hidden" name="mapUrl" value="" />
<input type="hidden" name="refer" value="" />
<input type="hidden" name="pid" value="" />
</div>
</div>
<div class="replyask-box u-353034180-e " id="replyask-4186515">
<h4 class="ask">追问</h4>
<div class="replyask-content">
<pre class="replyask-text" id="content-4186515">她太听她父母话了,悄悄打钱给他父母。他父母说1她不敢说2.经常为她父母吵架。2的个孩子也是他父母要的,他老汉是酒疯子一天要喝1斤多。又没得钱 又喜欢冒大,你遇到了这事你也脑壳大</pre>
</div>
<div class="replyask-data" id="data-4186515">
<input type="hidden" name="raid" value="4186515" />
<input type="hidden" name="mapUrl" value="" />
<input type="hidden" name="refer" value="" />
<input type="hidden" name="pid" value="" />
</div>
</div>
<div class="replyask-box u-309812931-e last" id="replyask-4187127">
<h4 class="reply">回答</h4>
<div class="replyask-content">
<pre class="replyask-text" id="content-4187127">两口子好好谈一下。给父母钱可以,但是要两人要都知道,不能瞒着对方,这是婚姻的基础—信任,对于钱你们可以有个规划,譬如哪部分用作孩子身上,哪部分用作自己开销,哪部分用作孝敬老人,双方父母一视同仁,就可以了?
❽ 重庆话,疯堂客的意思。
这是重庆本地言子,话的意思要看在什么场合,什么人和什么事而得当,有开玩笑的意思,也有骂人的意思,堂客的话语意思:傻婆娘,傻老婆,傻女人,还有疯女人。他们在开玩笑时会用此话,在生气和让某个女性惹火了的时候,这句话就会冲口而出。
❾ 描写西湖的诗有那些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题磻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岳鄂王墓
【元】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忆西湖
【明】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西湖杂诗
【清】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
【清】康有为
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
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南游吟草
【现当代】郁达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