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观看以红色为主题的电影意义
通过观看红色影片,让我们记住幸福生活来的不易,是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给我们换来的,特别是,抗美援朝纪录片让我们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不容易。
红色影片有:
1、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海外部分由李少红执导,五四运动时期部分由陆川执导,战争场面由沈东执导),由刘烨、陈坤、张嘉益、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该片于2011年6月15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最终票房约为4.12亿元人民币。
❷ 如何赏析一部电影赏析电影时要从哪些方面去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呢
正所谓,看电影,所以当然是从“看”,眼睛开始。动作片,那就紧紧的盯住他们的动作,情节片,那就要看他们的表情。但是,还要看到一点,那就是他们每个人物心。看上去很深奥,可其实并不难。电影为了表达出人物,演员们都会把表情尽可能的真实。好的演员,会把那个人物塑造得就像你身边一个朋友一样。通过他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人物的内心。是痛苦?挣扎?还是开心?幸福?跟着人物的内心,一起体验电影的精彩,是再美妙不过的事了。
2
电影,不仅仅只是想让我们看,还需要我们听。倾听什么呢?配乐,人物说话的语气,还有出现在其中细微的声音。配乐可以说是一部电影的一大亮点,(比如宫崎骏电影中就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欢的配乐,也让我们记住了久石让。)配乐,主要为了烘托气氛的,成功的电影中成功的配乐,总能带着大家一起进入电影,配合着人物说话的语气,混合出或者悲伤,或者搞笑的情境。
3
我们要带着我们的心去看电影,说的高雅些,就是欣赏。看懂了情节,听着音乐,了解每个人物的心之后,总会有一些感慨。走马观花的同志会评价这是部好片还是烂片,而真的用心去体会的,会从电影中的人物看到一些社会现实,或者——自己的影子。也许是自己从前的梦想,也许是和其中某个人物相似的生活经历。接着——会感情汹涌。那看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给我们有些麻木的生活一些波澜,一些感动,或鼓舞,或安慰的情感。记住一些事,忘记一些人,然后轻装信心满满的继续生活。
❸ 《飞驰人生》:韩寒导演喜剧电影价值体现和对梦想情怀的思考感悟是什么
《飞驰人生》是由韩寒执导兼编剧的一部励志喜剧片,于2019年2月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作为2019年春节档贺岁电影,又是出自自带流量且站在风口浪尖的作家导演韩寒之手,该片在上映之前就已经吸引无数目光。
同年,影片斩获第十七届平壤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及最佳摄影大奖,并入围第三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在2019年一众极具话题性和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当中,《飞驰人生》的表现毫不逊色,电影上映首日票房即破3亿,累计票房超17亿,也因此成为了韩寒执导第二部破10亿票房的电影,奠定了韩寒在导演业界的地位。
电影《飞驰人生》讲述的故事内容很简单,甚至略带俗套:曾经叱咤风云的赛车手张弛为解决儿子户口问题非法飙车,被判禁赛五年。五年后穷困潦倒的他决心重返车坛并挑战新一代天才林臻东。在经历重考驾照、改装赛车、苦拉赞助等等挑战和挫折以后,张弛重新踏上巴音布鲁克赛道为梦想驰骋。
很多人评价这部作品只立足于表面剧情:落魄英雄重出江湖的励志故事,创作市场上比比皆是。然而,在俗套的剧情背后,我却看到了韩寒鲜明的导演风格和个性转变。对于这部电影,网上关于剧情探讨已经很多,今天我们就来换个角度,从电影本身出发结合韩寒过往经历和作品来综合分析这部电影。本文我将从戏里戏外的“互文”人生、韩寒导演水准的突破、电影本身主题思考和电影导演技巧等四个角度来分析这部口碑分化极端的影片背后的意蕴和深度。
01、戏里戏外的“互文”人生:由轻狂叛逆到和解妥协,是戏里张弛的人生,也是戏外韩寒的人生
提及韩寒,近几年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和解”、“妥协”,自其导演作品《乘风破浪》上映以后,戏中徐太浪与父亲的和解,被大众解读为韩寒与自己、与世界、与父权社会的和解。但在我看来,《乘风破浪》秉承了其作品一贯以来文艺与现实并存、残酷和温情融合的作风。
从《乘风破浪》电影主人公徐太浪与父亲联手杀害帮派老大,母亲不堪重负跳楼自杀的结局来看,韩寒与这个世界的和解程度甚浅,只是相对来说,他不再用过激行为表示叛逆,而是选择接受和妥协。我认为,电影《飞驰人生》才是韩寒作品里首部真正彰显和解意味的作品。戏里、戏外,我们都能看见韩寒的巨大转变。
1、以“互文”手法看张弛和韩寒的重叠人生
如果我们以“互文”手法看张弛和韩寒的重叠人生,我们会发现,除去两人都共同拥有的“赛车手”身份,两人的人生经历和处事风格的转变居然也如出一辙地相似:
戏里,张弛曾经是叱咤风云的金牌赛车手,一度是赛车场上的无冕之王,风头一时无两。为人处世虽无恶意,但终究沾上自傲气息,对待其他赛车手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轻视。戏外,韩寒年少成名,轻狂叛逆。他高中退学,拒绝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中打量世界的目光多少带着轻狂意味,一度被贴上“80后叛逆”的标签。后来,戏里的张弛因非法飙车被判禁赛五年,成为落魄的中年大叔,昔日好友不复存在,只剩下冷嘲热讽。为了生计,为了复出,张弛一次次放下昔日自傲向生活低头。相比于戏里的张弛,戏外张扬的韩寒虽不至于落魄,但也变得更加沉稳成熟。2018年,筹备《飞驰人生》期间,韩寒一句承认“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标志着他对世界的妥协,完成了叛逆少年的转身离场。
戏里戏外的人生,何其相似。从自傲到谦卑,从张扬到收敛,张弛花了5年时间,韩寒花了15年。由轻狂叛逆到和解妥协,是戏里张弛的人生,也是戏外韩寒的人生。《飞驰人生》借电影让观众见证到韩寒本人与主人公共同的成长经历,这种来自实际生活的记录使影片更具吸引力。
②聚焦衰败贫困的角落,突显底层人民的困窘和努力
韩寒三部电影中反复出现华东衰败贫困的角落,使影片时刻笼罩着底层小人物的无奈感。《后会无期》影片开端将镜头聚焦在浙江省发展落后的东极岛;《乘风破浪》则把故事架构于上海金山区逐步衰败的亭林镇;《飞驰人生》张弛落魄后定居在东方明珠下的一个贫民区。
导演将故事定位于老旧衰败的贫民区,接近底层生活,更能让无数小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在逼仄简陋却充满人烟气息的困窘生活中,困于底层、备尝辛酸的小人物在追逐光芒和信仰。这种自我超越的崇高和现实的强烈冲突极易打动人心,给予观众情感上的震颤。
写在最后
作为一部贺岁档电影,导演韩寒为《飞驰人生》这部电影浇筑了很多喜剧元素和商业气息,可以说这是韩寒导演作品一次巨大的转变。在众多幽默元素的衬托下,影片厚重的主题相对应地被冲淡,这也导致影片两极分化的呼声很高。
但在我看来,想要深刻解读这部电影,需要结合韩寒以往导演作品及其成长经历共同探讨。因此在本文,我特意从多个维度出发围绕这部电影挖掘韩寒导演喜剧电影价值体现及其对梦想情怀的感悟。
❹ 《当幸福来临的时候》这电影表达了什么主题,什么价值观
唐人街料想是最便宜的华人托儿所,门口拼错的“Happiness”。也许谁也没有注意,为什么Chris会这么在意一个小小的拼写错误。当把这句话拎出来的时候,你会不会全身一震,原来,这就是电影的Theme,原来,他所有要讲的都只是这一句话而已。
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 there is “I”.
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们常常都在问,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往往多动了嘴却让人停下了脚步。
幸福真的不会从天而降。突然来临的幸福会那样地不真实,美丽而易碎。
Will Smith真的不是盖的,小Smith也真是虎父无犬子。
在被当作和儿子一起游戏的cave实则是地铁公共厕所里和衣而睡,外面的人在拼命地敲门拼命地敲,Chris好怕被儿子听见而轻易打破他的根本一攻而破的谎言,他就这样捂着儿子的耳朵,拼命地捂着,然后,泪流满面。
这真的是他的极限了。我可以没有钱,也可以没有妻子,可我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我最起码得有个家啊……
所以他和流氓吵架,所以他和女士抢车,所以他甚至让儿子丢了他的American Captain,为的就是能争得一个教堂的贫民床铺,一张床而已,他就可以撑起整个家。
在那台唯一可以救活他的所谓骨质扫描仪经历了一夜被修好后,微弱的灯光打开,却照亮了整个房间。儿子在灯光下安然地睡着。看到了没有,希望。也许,紧跟着就是幸福。
我怎么也忘不了Chris在接到工作时那一刻的表情。想象着究竟要经历多少才会有那样的百转千回。
看励志电影的好处就是,它至少不会让你没有斗志。它至少让你知道,你不是最惨的那一个。
Knock, knock!
Who’s there?
Happiness…
❺ 中国的电影主要弘扬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
电影是一种要在市场上流通的大众文化产品,如果在文化价值取向上脱离了时代的普遍要求,在文化心理上偏离了社会的共同认可,其市场前景必定黯淡
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与一般的商品相比,其特殊性在于它的内容层面必定会涉及人类的情感、道德、文化、精神等诸多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又都涉及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基于电影产业的这种特殊属性,我们必须对电影产业的发展设定相应的价值传导目标,这个目标既应当包括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植入”电影的叙事体系之中,同时,也包括将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渗透进电影的故事情节之中。
不尊崇“丛林法则”——
表现正义与人性的世界才能得到观众认同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所体现的关于生活方式、社会理想、精神信仰的基本取向,它决定着人们在政治、社会、伦理、艺术领域对于是非、善恶、正邪、美丑的基本判断。什么样的东西值得珍惜,什么样的东西不值得珍惜,什么样的生活有意义,什么样的生活没有意义,什么样的思想能被认同,什么样的思想不能被认同,都是由人们的文化价值观所决定的。
一部影片不管讲述的是什么时代的历史故事,不论采取的是什么种类的叙述方式,文化价值观都会深深地“嵌入”影片的叙事内容中,都会“浸入”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许多情况下,电影所承载的价值观是从观众并不在意的故事情节中流露出来的。就像影片《赵氏孤儿》,在孤儿从屋顶上纵身跳下的那一刻,屠岸贾收回了他张开的双臂,故意让孩子重重地跌在地上,让他从肉体的痛苦中明白:这个世界上谁都不能相信——自己的干爹也不例外——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手中的刀剑,这就是屠岸贾灌输给孩子的以“丛林法则”为核心的价值观。他要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种冷酷的功利哲学,并以此作为他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此后,在孩子重新回到屋顶上想拿回宝剑并且再次从屋顶跳下来的时候,程婴走上前牢牢接住了他!程婴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刀剑更值得信赖的力量,这就是父爱!赵氏孤儿没有信奉其干爹的功利哲学,因此在人生的价值路口没有选择强权,而是选择了人性。他体现出中国电影所向往的人类理想是一个与“丛林法则”的价值体系相背弃的正义的人性的世界。
现在,我们不能将人性视为好莱坞电影的专利,在人类价值观的天平上,中国电影同样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如果说,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叙事主题是为了让一个普通的士兵在惨烈的战争中活下来,那么,中国电影《集结号》的叙事主题则是为了让那些死去的普通士兵拥有生命尊严;一个关注的是普通人存在的生命价值,一个关注的是普通人牺牲的意义;一个是通过防止人的自然死亡来强调生命的意义,一个则是通过拒绝人的符号性死亡,来强调人的精神价值。
不信奉“娱乐至上”——
电影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价值观的被接受度
电影体现的价值观,归根究底要落实到作者对于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的表现上。《岁岁清明》中富家子弟尹逸白与农民的女儿阿敏之间的情感是这部影片最成功的叙事玄机。在尹逸白牺牲后,阿敏与父亲厚葬了这位抗日英雄,这里看似并没有什么令人震惊的举动——令人震惊的是这厚葬的仪式竟然整整延续了阿敏的一生!从17岁的阿敏在坟茔前深深默哀,到中年的阿敏在墓地旁静静陪护,一直到弓腰驼背的阿敏在坟前的默默敬守……影片用十几秒钟的镜头语言展示的是阿敏用其一生守护着的感情。在此之前,他们连手都没有拉过,可是,他们之间朦胧的个人感情在尹逸白为国捐躯的瞬间得到了骤然的升华!他们对真情的忠诚使我们从内心为之感到骄傲。
一部电影的价值观能不能被观众所广泛接受,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竞争的关键。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电影在叙事逻辑方面的差异,叙事逻辑的差异又形成了心理认同机制的差异,而不同的观众心理认同机制则造成了不同的文化消费取向,不同的文化消费取向最终导致了电影观众市场的分流。在这个由文化价值观所造成的市场格局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观众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这种价值取向主导的审美趣味。为此,处于市场竞争中心地带的电影产业必然同时处于文化价值表达的核心地带。
在影片《画皮2》中,妖狐小唯曾经为了救人而自毁妖灵,违反妖界的禁令,被冷冻在寒冰之中达五百年,这表明她在影片叙述的前史中已经站在了与人类相同的价值基准线上。在神雀儿将她从冰天雪地中救出来后,她一直都梦想变成人。小唯曾经问雀儿:“你有过人的体温吗,有过心跳吗,闻过花香吗,看得出天空的颜色吗,流过眼泪吗,世上有人爱你、情愿为你去死吗?”这些只有人才能拥有的感觉,是小唯最想得到的生活。她最后不惜用自己美艳的皮肤换得靖公主的人心,下嫁到天狼国与虎狼为伍,就是想要体验那种虽然短暂但却幸福的人类生活。对人类世界的神往成为影片突出的叙事主旨,也成为影片着意表达的一种价值取向。由此可见,就是在娱乐功能占主流的商业电影中,中国电影依然在讲述着自己珍视的价值观念,而没有完全信奉“娱乐至上”的商业取向。
一部影片在文化价值观方面的正确与否,对于这部电影市场营销的成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设定一部电影的文化趣味,如何确定一部影片的文化主题,这些其实都是影响一部影片市场盈亏的重要因素。电影,归根究底是一种要在市场上流通的大众文化产品,如果它在文化价值取向上脱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要求,在文化心理上偏离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共同认可,其经济市场的前景必定黯淡。所以,建构中国电影强国的时代使命,并不仅仅是一个电影的经济学命题,同样也是一个电影的文化价值建构与传播的命题。
❻ 《我的姐姐》票房破五亿,该部电影传递了怎样的价值观
千呼万唤始出来。由导演殷若昕编排的电影我的姐姐终于在前些时间上映了,让广大看过它的观众和甚至只看过其预告的很多观众泪流不止。对影片当中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安然感觉到非常的心疼。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使得姐姐安然为了弟弟放弃了一切,也付出了自己的所有,让我们感受到了她们深切的姐弟情。同时也有很多网友对电影当中,剧情设计感到非常的愤怒,凭什么女生不能拥有自己的人生?这就涉及到这部电影给我们传递的价值观了——关于男女平等问题。
❼ 如何理解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价值输出
作为美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莱坞电影不仅体现了鲜明的美国文化色彩,而且还蕴涵着以美国文化方式表现出来的,极具时代性和普泛性,且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其中主要包括“美国梦”、个人英雄主义、宗教文化和普世主义等。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好莱坞部分影片的详细解读,试对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进行深入阐释,以期对好莱坞电影和美国文化价值观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美国主流价值观溯源和构建
美国,当初仅仅是英国的一块殖民地,却在短短的几百年岁月中从建立到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人将其成功的原因归结于文化的优越性。追本溯源,美国主流价值观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一统天下的清教文化(Puritan Culture)。早期的美国精神是对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机会平等、劳动致富的信仰和推崇。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美国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移民文化也就诞生了。在美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及其大熔炉般宽容的理念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在美国处于上升时期的历史阶段,这一表现尤为明显。美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指的是“民主政体、自由原则、个人主义。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关于人的政治、文化权利和种种价值观等等”。在美国占主导的文化是白人的文化传统,也即“WASP”文化(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Culture,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的新教文化)。美国的主流文化其实就是“基督教、资本主义和民主的特别混合物”①。源自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则及对个人自主的追求的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成了美国思想的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的精髓。而“美国梦”是足以支撑起美国人奋斗中的失落与迷惘的力量,它不仅仅指人生中最渴望追求的一种美好事物,更意味着一种崇高的信仰和价值观。宗教是影响美国人信念、态度和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它深深支配着美国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西化的普世主义在美国文化的传播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美国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得以在全世界范围传播。以上构建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综合体系。
二、美国主流价值观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体现
作为宣扬美国文化价值观的载体,无论电影工业如何发展,好莱坞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文化色彩不会改变。好莱坞电影坚守的文化价值体系在一部又一部电影作品中传承发展。
(一)“美国梦”(American Dream)
“美国梦”是一个在特定时期出现的特定术语,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量欧洲人前往美洲探险殖民,当17世纪第一批移民登上美洲大陆之日起,“新世界”便被赋予了一种梦想的色彩,任何人都有权利开垦占有,他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克服了巨大困难,幸存下来的都是一些异常能干、勇敢、有进取精神的人。正是这些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促成了“美国梦”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美国梦”是指“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从狭义来看,“美国梦”是指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美国梦”也可以是和成功、幸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具体目标——享受高等教育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一群可爱的孩子,拥有昂贵的汽车和豪华的住宅,等等。“美国梦”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人们常把好莱坞称作“梦工厂”(DreamWorks),许多好莱坞的电影就是将“美国梦”作为主题,它们揭示了普通人、动物甚至是卡通形象依靠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的故事。虽然叙事角度不尽相同,但都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反映了“美国梦”的理念。美国文化中特别强调机会平等而并非结果的平等,强调政治权利的平等而不是经济结果的平等。正因为这样,无数普通人才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这一理念在《阿甘正传》中得到了充分反映。电影成功塑造了阿甘这一经典形象,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一个低能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功。正如电影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那样:“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电影的开始和结束都用一片飘飞的羽毛来象征命运的无常,然而主人公的经历却告诉我们不要向命运低头,任何人都有机会成功。人物和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影片恰到好处地宣扬了“美国梦”的理念,体现了命运给每个人均等机会的文化内涵。
(二)个人英雄主义(Heroism)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它所包含的独立奋斗、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美国人的生命基调,同时也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英雄是个人主义的化身,英雄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形式。英雄主义其实是来源于我们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恐惧。当个人自由被束缚、个人利益遭到损害,对权威、灾难的抗争随之爆发,英雄便顺应而生。在美国文化里,个人英雄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认同,渴望自己受到关注,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体现。②
“英雄就是超越自我,在杰出的行动中证明他们的勇气、才智和领导才能。”③美国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模式是单枪匹马拯救国家、人民于危难之中,在排除万难的过程中得到成长,找寻到自我的价值。其英雄人物的典型特征为:(1)拥有绝对强壮的身体或者强大的特异功能;(2)拥有卓越的聪明才智、冷静的头脑和超强的意志力;(3)拥有完美男性或女性的所有优点,并且多数英雄都是与美国政府抗争的斗士。从1939年的《关山飞度》中灵果一个人拖住一群阿巴虚人,使得驿车里的人得救,到《终结者》中来自未来,组织核战争的机器人,好莱坞电影人给现代英雄神话披上一层传统的、简单的、普遍性的崇高思想外衣。 (三)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其中,绝大多数的美国白人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非洲裔的黑人则主要信仰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巫术。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督教是大多数美国人信仰的宗教,上帝在他们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19世纪20年代,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就说过:“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基督教对其国民的灵魂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美国,宗教对法律和社会舆论产生不了多大影响,但是宗教支配社会风貌,并且通过家庭生活而控制国家。”宗教信仰通过影响美国人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支配着美国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
大部分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人对全人类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责任,要负责把世界上所有人从苦海当中拯救出来。这种思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白人文化中,影响着美国社会大众对外部世界的看法。电影《阿甘正传》蕴涵的宗教意识十分丰富。在影片当中,带有宗教色彩的桥段有很多,比如在珍妮遭受家庭暴力的时候,她拉着阿甘向上帝做祈祷,祈求上帝给她一双翅膀帮她逃离现在的痛苦;阿甘刚开始捕虾的生活时,总是一无所获,丹中尉提醒他可以去教堂祈祷,等等。
(四)普世主义(Universalism)
普世主义起源于欧洲,作为哲学上的一个分支,它强调普遍的事实能够被发现且被理解;在伦理上,普世性就是指能够应用在所有人身上的价值观或事物。美国的普世主义价值观是建立在继承欧洲普世主义的基础上的,同时在殖民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有显著美国地域特征的普世主义观念。④“上帝选民论”和“天定命运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普世主义重要内容。
在此,我们不能不提及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在多部影片中集中阐释了普世主义的内涵。2010年上映的电影《阿凡达》以科幻与魔幻相融合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以“爱与永恒”为主题的故事。这部影片不仅在技术和艺术上震撼了我们,更让我们体会到电影背后西方化的普世主义思想。在潘多拉星球上,当伊娃选择部落首领和精神首领之后,实际上这星球上的各种族就成了外化的美国人,而入侵的地球生物则成了美国之外的异族,萨利所代表的美国人和潘多拉星球就是美国普世精神的化身,只不过潘多拉星球是物化了的美国领土,萨利所代表的潘多拉之魂是内化了的美国普世精神。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存在价值,世上的一切生灵应该平等对待。故而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中,美国民众本着平等、尊重的心态,开始接受外来人,并不遗余力地将本民族的一切成就交给外来者,允许异于本族的声音存在。这也是美国作为文化大熔炉的文化态度的精髓之所在,在吸收和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输出本国文明,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谋求人类共同的发展,正是普世价值观的精髓。
三、结 语
作为美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莱坞电影对于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使文化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其直观性和生动性不仅为美国本土观众所追捧,同时也被其他国家观众所接受。可以说,好莱坞电影为全世界了解美国文化价值观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参考。通过对美国主流电影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全面了解到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各个层面。同时,在美国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下,需要用好莱坞电影的感官冲击,帮助他们重拾那些宝贵的民族精神和美德,向世界传达美国国家的良好形象,以求受到更多关注和认同。
❽ 电影的主题有哪些
1,动作主题
动作片(Action Films)又称为惊险动作片(Action-Adventure Films),是以强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的影片类型。具备巨大的冲击力、持续的高效动能、一系列外在惊险动作和事件。
2,奇幻主题
奇幻电影,这类型的电影都大量的包含魔法、超自然现实事件、或是幻想生物如龙、半兽人以及幻想世界如魔戒中的中土。
3,喜剧主题
喜剧片是电影的一种类型,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幽默。《电影艺术词典》对喜剧片的定义是:“以产生结果是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
4,恐怖主题
恐怖电影,以制造恐怖为目的的一种影片。故事内容荒诞离奇,引起恐怖。如描写鬼怪作祟、勾魂摄魄,描写凶猛动物噬人等等,使观众毛骨悚然。
5,爱情主题
爱情电影指的是那些中心剧情主要围绕着故事主角恋爱关系发展的电影。该类电影常见的主题是,电影中的角色们基于相互间新发现的魅力而作出相应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