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烈火中永生》的男女主角的名字
江雪琴(江姐),许云峰、普志高、猩猩、徐鹏飞、刘思扬、孙明霞
Ⅱ 林则徐,聂耳,在烈火中永生的男主演是谁
著名演员——赵丹。
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祖籍山东肥城,出生于江苏扬州,生长于江苏南通。
赵丹,原名赵凤翱,祖籍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贺庄村前贺庄,出生于江苏扬州,居江苏南通,赵丹于1915年6月27日诞生于扬州,父亲赵子超,时任北洋军阀营长,公馆在东关街,母亲黄秀芝,是当时出名的扬州美女,与个园黄家关系很近。1916年赵丹两岁时随父母迁居于南通。赵丹的父亲在南通开设影戏院,少时受家庭熏陶,酷爱艺术。中学时代,曾与好友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等组织“小小剧社”,演出过一些进步话剧;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专攻山水。其间参加了美专剧团、新地剧社和拓声剧社,并积极参与“左翼剧联”的活动,改名“赵丹”,深入工厂、市井、学校,演出抗日救亡剧目;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著名导演李萍倩看中,在无声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纨绔子弟,从此成为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员。先后参加拍摄了《上海二十四小时》(1933)、《时代的女儿》(1933)、《三姐妹》(1934)、《到西北去》(1934)、《女儿经》(1934)、《空谷兰》(1934)、《乡愁》(1934)、《落花时节》(1935)、《热血忠魂》(1935)、《小玲子》(1936)、《清明时节》(1936)等二十多部影片;由于他热爱表演艺术,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加之形象好,极有表演天才,很快成为引人注目的“明星”。
与此同时,他还活跃在舞台上,曾在世界名剧《娜拉》中饰演海尔茂、《大雷雨》中饰演吉洪、《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罗密欧。在影、剧两个方面,均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成为一名引人注目的话剧演员和电影明星。
1936年—1937年,主演了中国电影史上经典影片《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在《十字街头》中扮演失业大学生老赵,刻画了这个天真、纯朴、热情,并带有几分傻气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在《马路天使》里,赵丹在表演上有了新的突破,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从生活出发,经过概括提炼,真实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淳厚质朴、又爱自作聪明的吹鼓手小陈的形象,受到广泛赞许,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大师的坚实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丹加入抗日救亡演剧三队,辗转各地,宣传抗日,并于1939年参加影片《中华儿女》的拍摄。1939年6月,他与徐韬、王为一等前往新疆开拓进步戏剧工作,后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监禁,系狱5年。 抗日
辛勤工作的赵丹
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主演了影片《遥远的爱》和《幸福狂想曲》,并导演了一部讽刺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下山摘桃”进行掠夺,标榜接收,实为“劫收”的影片《衣锦荣归》。
1948年后,在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了《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乌鸦与麻雀》等影片。他在《乌鸦与麻雀》中饰演的“小广播”肖老板最负盛名,他把这个生活在旧社会都市里的小市民典型,刻划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建国后,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和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并于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他先后主演了《为了和平》(1956)、《李时珍》(1956)、《海魂》(1957)、《林则徐》(1958)、《聂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创造了李时珍、聂耳、林则徐、许云峰等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代表了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的水平。
赵丹与夫人、女儿在长城合影
他饰演李时珍,付出了艰巨而创造性的劳动,准确地把握了李时珍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随着年龄的递增和环境的变迁,把角色青年时的稚真倔强,中年时的执著追求和进入老年后的敦厚深沉,表演得细致入微,形神毕肖;他饰演的林则徐,在表演上吸收了中国写意画中大落笔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全局在胸,张弛有致,感情真挚浓烈,气势宏伟磅礴,创造了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反帝爱国的民族英雄形象;他所塑造的聂耳,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性格鲜明,时代感强,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
电影《烈火中永生》谱写了一曲缅怀、歌颂革命烈士的悲壮颂歌,也是他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他塑造的革命烈士许云峰,是一个坚毅沉着、正气凛然,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这些形象,都是镶嵌在社会主义电影银幕上的明珠,具有征服观众的力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被囚禁达5年之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热情地为高等学府讲授表演艺术,并不顾重病缠身,于1979年完成了《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等著作。
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大量书画作品受到中国书画界的珍视,《赵丹书画选》相继问世。
不幸的是,1980年10月10日,赵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终年65岁。
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孜孜以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不断探索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体系,强调趣在法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意境;他的表演,主张用体验和体现的和谐统一,洒脱自如,形神兼备,意境深邃,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Ⅲ 红岩中的两位主人公是谁
1、许云峰
许云峰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地下党的领导者,在他身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才干、品质和气魄。他在作品中一出现就是一个坚定、勇敢、老练、机智的地下党领导者。
2、江姐
江姐是《红岩》中比较丰满的艺术典型。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警惕。在重庆的朝阳码头,她看到甫志高穿着西装给她掮行李,当即识破了甫志高好表现的心理,表现了她高度的党性。“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一席话,充分展示了江姐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生死观。
(3)电影烈火中永生男女主角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里。他们先后写了《圣洁的鲜花》《江姐》《小萝卜头》等报告文学与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接着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从准备到成书,前后费时十年之久,写了三百多万字稿子,彻底返工过三次,大改过五六次。
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学时代,因为与一个家境贫穷的女同学恋爱,遭到封建地主家庭的反对,愤然出走,去昆明求学。1958至1961年,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1962年调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创作员。“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
杨益言(1925—2017),原籍四川省武胜县,生于重庆市。曾在同济大学读书。因参加反对美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在“文化大革命”中,杨益言被诬陷为“叛徒” “特务” “反革命” , 粉碎“四人帮”后,杨益言才彻底平反,后担任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业作家。
Ⅳ 我想知道烈火中永生的主要人物
烈火中永生的主要人物有:
1、许云峰:
在《烈火中永生》中蒲志高是中共叛徒。抗战期间,在重庆任国民党中央印刷厂工人,失业后被发展为军统的通讯员,介绍到《民主报》工作,负责监视民盟机关的活动。
曾接受过军统渝组李克昌的领导。1945年他混入党内,1948年4月被捕后即交出领导他的上级和其他党员,并带领特务抓捕到负责工运的中共党员许建业,造成中共重庆地下市委机关报《挺进报》的严重破坏。
Ⅳ 成名后抛弃原配,下嫁渣男被辜负,“小萝卜头”方舒现状如何
娱乐圈中的婚姻真是让人一言难尽,被粉丝支持的大多都不长久,而不被看好的反而恩爱非常,许多明星更是将自己的感情演成了一部情感大剧,哪是一句爱恨痴缠就能说明白的呢,看来有些明星不仅拍戏实力高超,就连剧情都带到了现实生活中,十分狗血,在娱乐圈中离婚已经习以为常,许多明星见怪不怪,今天我们就说一位女明星,她为爱抛妻弃女,最后被屠洪刚抛弃,现在她怎么样了?
如果当初的方舒能擦亮眼睛,不受屠洪刚的蒙骗,找一个踏踏实实的人过安稳的日子,继续发展自己的演艺事业,现在或许会过得更好。或许方舒也很喜欢现在专心陪女儿的日子,但她的一生在大众看来仍然是遗憾的。
Ⅵ 烈火中永生的男主角是谁
许云峰
Ⅶ 于蓝是谁,个人简介如何
于蓝我国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49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白衣战士》,她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
1、演艺经历
1951年,在剧情电影《翠岗红旗》中饰演红军家属向五儿。
1952年,主演剧情电影《龙须沟》 。
1959年,在剧情电影《林家铺子》中饰演张寡妇 。
1965年,主演剧情电影《烈火中永生》。
1974年,主演战争电影《侦察兵》 。
2009年,出演喜剧电影《寻找成龙》。
2018年,出演剧情电影《那些女人》。
2019年,主演家庭电影《一切如你》。
2、获得荣誉
1961年,凭借剧情电影《革命家庭》获得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62年,当选中国文化部推选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
1992年,获得广播电影电视部“劳动模范”称号 。
1993年,获得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 。
1995年,获得中国文化部、广电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世纪奖”优秀女演员奖。
2005年,于蓝获得第10届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2009年,于蓝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2019年9月“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
(7)电影烈火中永生男女主角扩展阅读
于蓝老师去世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老师昨天(2020年6月27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她的小儿子,著名导演田壮壮在朋友圈确认了这个消息。
田壮壮导演在朋友圈写道:妈妈走了,现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你的心独立,赤裸,清明且处于当下,你以前从未经历过,现在经历的一切,这即是佛。
田壮壮导演表示:感谢所有关心妈妈的人,我想独自安静今天。”
Ⅷ 老电影《烈火中永生》中小萝卜头的扮演者是谁他后来的还演过电影吗他的近况如何
方舒
女,生于1957年9月8日,中国天津
星座: 处女座
生平:
方舒,原藉辽宁黑山,1957年9月8日生于天津。1964年她6岁时在影片《烈火中永生》中成功地扮演了“小萝卜头”的形象,成为全国瞩目的童星。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1979年主演了中央电视台文革后第一部电视剧《有这样一个青年》,该片获文化部优秀电视剧奖。同年演出《瞧这一家子》。1982年毕业后到北影厂任演员。她在1983年演出的话剧《真情假意》中扮演姐妹俩,获北影优秀青年演员进步奖;方舒的表演清纯真挚、深刻、细腻。由于在《年轻的朋友》、《勿忘我》、《赤橙黄绿青蓝紫》、《花园街5号》、《悠悠故人情》、《清水湾,淡水湾》等影片中的出色表演,1984年荣获《中国青年报》评选的最受青年喜爱的十大影星称号;1984年再次荣获北影优秀青年演员进步奖;1985年,因在影片《日出》中饰陈白露一角,获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上影厂小百花最佳女主角奖、金鸡奖最佳女演员提名。由于她的出色表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为她拍了《从童星到影星》一片。近年开始商业活动,并参加电视片的拍摄,并担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和妹妹方卉一起主持过《正大综艺》节目。1991年5月22日,方舒驾驶拉达轿车在繁华的北京东长安街上逆向行驶,从侧面撞上了对面来的旅行面包车,致使其锁骨断裂,险些丧命。
1994年,方舒与导演陈国星离异。同年10月10日,她与比自己小10岁的歌星屠洪刚结婚。成为中国演艺界最有名的一对“姐弟恋”,可惜好景不长,两人又于2002年6月5日协议离婚。方舒生有一个女儿。
Ⅸ 老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的扮演者是谁
《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的扮演者是于蓝。
于蓝,原名于佩文,192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1949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白衣战士》。1952年,主演剧情电影《龙须沟》。1959年,在剧情电影《林家铺子》中饰演张寡妇 。1961年,凭借剧情电影《革命家庭》获得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65年,主演剧情电影《烈火中永生》。
(9)电影烈火中永生男女主角扩展阅读:
人物经历
1938年,同窗好友赵书凤的母亲将于蓝原名“于佩文”改名“于蓝”,寓意“希望你们走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 ;随后,经同学介绍,在中共平西抗日根据地做地方工作的负责人黄秋萍的帮助下,跟同学赵路徒步爬越妙峰山,到达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参加抗日工作。
1959年,与谢添、马薇联合主演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林家铺子》,在片中饰演与儿子阿毛相依为命的穷苦张寡妇。
1965年,与赵丹合作主演剧情电影《烈火中永生》,在片中饰演银行高级职员,实为重庆地下党的江竹筠。
1991年5月,在北京召开国际儿童少年影视中心年会,于蓝当选国际儿童少年影视中心新的执委会成员。
1995年,获得中国文化部、广电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世纪奖”优秀女演员奖。
Ⅹ 烈火中永生的幕后制作
本片根据罗广斌、杨益言所著的红色经典小说《红岩》改编;影片以许云峰、江姐的斗争活动为中心,表现出当时艰难的地下革命斗争和严酷的狱中斗争的情景,以及身陷囹圄的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信念和献身精神。
编导们准确地把握了反动派全局性毁灭的命运和在局部范围内的疯狂肆虐所形成的强烈对比的形势特点,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影片还以充满凝重、刚烈、昂然的格调,浮雕般地推出英雄群像:许云峰、江姐、华子良等,与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比,衬托出英雄人物们高崇的思想情操和精神面貌。本片制作严谨、演员阵容庞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红岩》原作是根据重庆解放前夕发生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创作的,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出版后轰动一时。
影片《烈火中永生》是编剧夏衍(署名为周皓)与导演水华继《林家铺子》、《革命家庭》之后的第三次合作。影片结构紧凑,戏剧冲突集中在许云峰、江姐和徐鹏飞等人身上展开,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同时,英雄群像也得到浮雕般的凸显,全片洋溢着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概。
水华是新中国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他的影片《林家铺子》也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他导演风格上简洁严谨、细腻含蓄的特质也同样体现在影片《烈火中永生》当中,同时片中充满了一种强烈的革命激情。虽然是一部歌颂英雄的影片,但导演避开豪言壮语式的表现,注重挖掘生活细节,在真实感人的细节中展现英雄人物的精神风貌。这种刻画人物的细微笔触也使一些了了几笔的次要人物成为颇具光彩、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如在狱中装疯多年的地下工作者华子良、天真可爱、富有正义感的小萝卜头等。
影片演员阵容强大。赵丹在出演许云峰时,努力追求一种即兴式的、真实自然的生活化表演,使这一人物既有内在的英雄气概,又有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感,可以说许云峰是赵丹所创作的银幕形象中最不“过火”、最少“舞台化”痕迹的一个角色。于蓝扮演的江姐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江姐的光彩不仅来自她的宁死不屈,也在于于蓝将女性的温和细腻融入到人物的举手投足之中,这些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中国观众。
项堃扮演的徐鹏飞,将人物对党国的效忠和对共产党人的残忍表现得非常充分,同时又能从人物的心理出发,对徐鹏飞急于求成时的焦躁、最后覆灭前的歇斯底里都做了恰当的处理,避免了反面人物塑造上的脸谱化。
影片完成于“文革”即将来临的1965年,有评论指出在拍摄英雄人物时,该片在影像与光影的运用上存在着意识形态化倾向,使英雄人物有“高大全”的感觉。例如:许云峰、江姐等革命者形象多使用全光,反面人物则多使用舞台式的脚光,并常常处于半明半暗的光影之中;在敌我双方的中、全景中,英雄人物大多占据高处和前景,获得视觉上的优势,在对切镜头中,英雄人物通常是低位仰角拍摄,反面人物多为平位拍摄,造成一高一低的视觉效果,等等。尽管如此,《烈火中永生》仍然是一部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影片。
幕后故事
1965年,王心刚参加了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著名小说《红岩》改编的故事影片《烈火中永生》——以他的相貌是扮演原定的男主角之一成岗的最合适的人选,只是后来这个剧本在有限的时间段里,要以重点突出和表现剧中的女英烈江姐和另外一个男主角许云峰,而把小说中的三个主角之一的成岗给完全删除了。王心刚在影片中扮演的仅是配角刘思扬,待到影片完成之后再几经修改,王心刚的这一配角不但没有“成活”,而且成为没有任何特点的无名难友之一了。
本来一部非常之好的题材,却由于受到外界的严重干扰和“文革”风暴前夜的冲击,而最终本该让王心刚可以在银幕上绽放光彩的又一个英雄形象,就这样被人为地扼杀在摇篮中。
完成于“文革”风暴前夕的《烈火中永生》,也是生不逢时,不合时宜。虽然这部被喻为“红色革命斗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一经面世即在社会上好评如潮,江姐、许云峰、成岗的英雄形象,整整鼓舞和感召了一代有志青年。
可是,把这部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却又被江青等人抓住把柄,他们气势汹汹地质问道:“这部小说是为叛徒歌功颂德和树碑立传。”因为真实事件中的重庆市委书记确实是出卖同志的叛徒,而小说中的同一人物却是正面歌颂的对象,江青等人混淆了文学作品和真实生活中的同一概念和范畴。
该片的编剧夏衍在当时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影片完成书写演员表时,并没有像以往由他编剧的影片那样写上“夏衍”的名字,而是改为人们陌生的“周皓”两个字,把“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同名小说《红岩》改编”的字体也写得很小,并删节了其中的许多已完成的镜头,起初由王心刚扮演的革命者成岗最为合适,但由于要有限的篇幅里去重点突出江姐的形象,而被迫让王心刚改演刘思扬,在经过几次修改之后,最终一向扮演主角的王心刚,成了一个“无名难友”的群众角色。
时隔不久,江青审看影片的事情,让周恩来总理知道了,他立刻抽出时间和该片的主创人员,并邀请有关评论家,再次坐在一起,观看了这部影片。影片放映结束后,他并没有开口,而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观看这部影片的被邀请的评论家们,并不知道江青审看影片的一幕,所以大家各抒胸臆,畅所欲言,认为英雄的性格气质是多种多样,不能千篇一律。与会者一致认为影片很感人,演员表演也很到位。最后,总理站起来爽朗的笑道:“你们胜利了!”总理一句言简意赅的结论,顿时使大家激动地鼓起掌来。
随后,主创人员又按照周总理的建议,增补了江姐、许云峰刑场就义的一场戏,以增加影片的高潮和艺术感染力。但影片的最后以难友们同解放军、游击队在歌乐山下相汇合的大团圆结尾,不但不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显得非常生硬、虚假,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影片的悲壮气氛,使影片逊色很多。
但是,赵丹自己绝对没有想到,这竟是他自1932年从影以来,自己最后一次在银幕上的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