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能把微电影 磁器口的那首歌 发给我么
请接收,已完成发送.
② 从雾都的雾到帝都的霾是什么歌有一句歌词我不想吃黄焖鸡
我爱重庆。
歌词:
昊HOHO昊:从雾都的雾再到帝都的霾
如果不是为老hustle我来都不得来
我不是挑刺,也不是说北京不好
只是相比之下觉得还是雾都最屌
这里杂酱面很甜,感觉始终差点盐
这里人都黑有钱,路上到处是卡宴
就是空气不太好,天也黑得比较早
出租车最爱跳表,出门基本斗堵到
麻辣烫没得辣,你拿他有锤子法
这里的机遇很多,一样有很多假打
(2)磁器口微电影歌词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首歌《我爱重庆》,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网络的发达和短视频的红火,很多老歌又重新焕发了它的岁月青春。许多老歌以前觉得不好听,现在再细心听起来,却是回味无穷,就像一壶老酒,越久越香,听得懂的人估计都是有故事的人。
本歌歌词中,不乏“五个重庆”、磁器口、洪崖洞等重庆特色的词语,也有美女、火锅等重庆特产。地道的重庆话翻译让听过这首歌的人拍案叫绝,创作这首歌的正是已经返回加拿大的老外John Rodrigues和法国美女celie,他们的中文名字很可爱———翰翰和西丽。
③ 磁器口的主题曲
微电影《磁器口》主题曲
作词:张清
作曲:李波
演唱:李波与重庆孩子
川剧:龙群
琵琶:王裕
歌词
那古老的院落 茶香四溢
宝轮寺的钟声 回荡江边
千年的龙隐镇 早已渐变了传说
码头 还有没有船歌
川流不息的人 熙熙攘攘
麻花和糖关刀 留不住童年
阳光下吊脚楼 剪影成美丽的画
映出最美的天
有缘的人啊 来相会
同饮嘉陵江的水
记住磁器口的美
此地那年 留下手信云笺
曾青涩过的人
最美好的笑颜
醉过的人啊 酒可美
难忘这里的朋友
喜欢古镇的滋味
希望明天 你会来到这里
和我醉在这夜色里
宝善宫的戏台 绕梁余响
青石板的老街 走过岁月
缩影的老重庆 延续着昨日的美
川戏还未唱尽
擦肩而过的人 来来往往
牌坊和龙隐门 锁不住流年
夕阳下老渔船
秀景成长天秋水
吟出 最美的夜
留缘的人啊 再相随
同饮嘉陵江的水
记住磁器口的美
幸福时间 留下蜜语甜言
曾邂逅过的人
最美丽的遇见
爱过的人啊 情可贵
难忘这里的朋友
喜欢古镇的滋味
希望明天 我们还在这里
一起醉在这夜色里
④ 谁有磁器口微电影里面的音乐 mp3的
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⑤ 歌词里面有,哎,哎,哎,什么什么小伙哟………什么歌名啊
《阿妹的情歌》希望可以帮到你
⑥ 瓷器不是磁器口三宝 磁器口名字的由来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磁器口,以出产瓷器而得名。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渐渐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龙隐镇”。现已发现古窑遗址20余处。
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在此中转集散,重庆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码头设店收购。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在重庆作为陪都时期,据统计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全年中商贸最兴旺的是枯水季节(旧历八月至次年四月),码头河坝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码头上万商云集,拥挤不通。除大码头外,还有历史悠久的4家丝厂,一家制呢厂,24兵工厂(现特钢厂),25兵工厂(现嘉陵厂),都设有自己的货运码头。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行商坐商,批零量购,货畅其流。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是米粮帮、木材帮、篾货帮、煤炭帮的地盘。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是铁货街、猪市、鸡鸭蛋市和盐市口。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有事务所,食品糕点业26家,棉纱布业20家,茶馆酒馆116家。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1997年,重庆新发行的一套《最后的回忆》地方磁卡,与解放碑、通远门、临江门并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码头,有“小重庆”之称。
古镇磁器口,从老人们的叙谈中得知,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在小巷穿行,只要发现残墙断垣,向居民打听,准会得到这样的答复:“这里原来是个庙子。”昔日,在这里香会、庙会、花会,以及正月龙灯、清明风筝、端午龙舟、七月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在老百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拜佛请进来。”现在得以保存下来且较完好的只有“宝轮寺”,“宝轮寺”建于唐初,大雄宝殿正梁上刻有“尉迟恭建修”字样。寺地范围较大,由大雄宝殿,至马鞍山,一直到童家桥,都是宝轮寺范围,到处都修建有神殿庙宇,气势恢弘。有僧侣300多人,香火旺盛。此寺毁于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时,把庙宇几乎烧尽,仅存大雄宝殿。后经培修川主殿、观音阁、天王殿及禅房。大雄宝殿的殿柱是约两人合抱的马桑树,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径不过一尺大小。而大雄宝殿的建筑内外结构未用一颗铁钉,且是全木结构。殿中两桩刻有盘龙抱柱,栩栩如生。最奇的是两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但两柱平衡,历时千年之久,全殿无歪斜之影,真可谓天工巧匠,堪称一绝。大雄宝殿佛爷座像前一井,可通嘉陵江河边的“九石缸”,曾有人以鸭投入井内,事后在“九石缸”发现。此井在平时用石鼓盖上的。最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龙隐镇方园三十余华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为界。到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开办了炼钢厂、机修厂,成为四川最早的炼钢基地。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除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之外,偶尔也会到镇中心的茶馆去坐坐,一边品茶,一边与茶客摆摆“龙门阵”,了解民情与社会。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据老人们讲,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穿逗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这更增添了古镇神秘色彩。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更普遍是说书茶馆。坐茶馆的人络绎不绝,座无虚席。卖报的报童:‘卖报,卖报”的喊声不绝于耳。姑娘和大嫂们:“卖瓜子,南瓜子,葵瓜子,卖花生,磁器口的盐花生!”叫卖声清脆响亮。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人事有兴衰,山川有沧桑。
长盛之后的磁器口,自1958年码头移至汉渝路后便开始被冷落了,磁器口过去水陆码头的集散地和中转站的作用,逐渐消失。据说为了保存这片蕴藏丰厚历史和文化的遗迹,拟采取培修和恢复明清建筑风格进行开发,于是古镇再现辉煌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