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b站上一部涉及到德国纳粹美军外星人的第一人称恐怖微电影叫什么
记得以前看过,不过印象好模糊,找了一个小时也没找到 有两本类似的,《崛起大导演》《最牛导演》,不知道是不是lz需要的。 又发现本,《大电影时代》,不知道是不是。
『贰』 请问这个电影名字
二战题材微电影《救赎》
一部3分钟的短片,德国导演Andreas Deininger作品。片子在Parallel Lines国际短片大赛中排行第10,讲述二战中一个德国占领的村庄中,一名德国士兵发现了一个犹太小女孩,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这一部片子十分短小,剧情也很简单,犹如一则小小说。短片使用Canon DSLR 5Dmk2拍摄,使用的是Canon EF 24-105mm f4镜头。
『叁』 德国玛堡出了一部微电影,有人知道叫什么吗
太多了,搜索微电影就能看到,幸福59厘米也不错。德国玛堡出的淡吵范确实感人
『肆』 德国有部微电影叫《屌丝女士》,为什么里面的女主角可以称为屌丝呢!屌丝到底指什么意思啊!求解!
屌丝,也写作“吊丝”、“吊死”、“叼丝”,是中国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原用作称呼由农村进入城市的体制外男女年轻人,房子、车对于屌丝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2012年初,“屌丝”用于网络雷霆三巨头吧对李毅吧会员的爱称,该词在中国大陆地区逐渐流行起来,年轻人群体间的语言文化中更被广泛应用。屌丝一词在网上被广泛使用以后,其使用和含义变得更加宽泛,使用者不一定专指以搬砖等为职业的青年男性群体,而成了无女友或收入不高的男青年的自嘲用语。对女性有时候也会使用该词,称为女屌丝
『伍』 两个人的微电影有哪些
1、《再见》
今夏,再见初恋——和娱爱情力作微电影《再见》讲述的是“主人公”是摄影师,在一次婚纱外拍得时候得知拍摄的新娘是自己还没放下的前女友,在剧烈的心痛下面对大海大喊发泄心中的难受后,忍着泪水,微笑的释怀面对并祝福新人。
『陆』 德国微电影调音师里小提琴去叫什么
醉了
『柒』 急求一部僵尸题材微电影名称!!!
那是德国僵屍片: 群魔乱舞
『捌』 屌丝女士的剧情简介
德国搞笑微电影《屌丝女士 KnallerFrauen》 是德国SAT.1电视台每个星期五晚上11点15分播放的一部喜剧小品。由曾六次获得德国喜剧奖的女演员玛缇娜·希尔(Martina Hill)扮演“炸弹妞”,有时是母亲,有时是单身女性,有时是女朋友,有时是行人或是OL,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女性,只不过她们对待人和对事的反应与表现都非常特别。她们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荒诞手段,常常令人捧腹大笑。《屌丝女士》概括下来,可以分为约会、工作、家务、运动、交友、育婴、孩子、父母等多个主题元素,覆盖了现代都市成年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观众无比熟悉的背景之下,该剧抓住某一个值得玩味的点,用夸张的手法对其变形,使其变得荒谬可笑。所以,对于有相同经验的观众来说,屌丝女士虽然是在很夸张地“犯二”,但还是能感同身受。
本剧看点是女主的各种无厘头,神经质动作表演,语言表达并不多。剧中有6位常任配角,两个男性,分别经常扮演女主老公和女主的男朋友。之所以起名叫屌丝女士也是配合广大网友封她的女屌丝和憨豆接班人之名结合而来。
该剧原名《Knaller Frauen》,原意为《疯狂女士》(又称《炸弹妞》),她们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荒诞手段,总是令人捧腹大笑。 在《炸弹妞》中的所有女性都只有一个目的,实现她们日常中最疯狂的想法,或至少尝试去实行……剧中各种荒诞的场合和女性类型没有范围限制。
『玖』 盖章微电影历史背景
盖章微电影历史背景
《辛德勒的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1993年,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带领《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摄制组初抵波兰,就在他们跨进二战期间克拉科夫中营准备安营扎寨之时,突然收到全美犹太人协会从纽约发来的一封急电:"请勿惊扰亡魂,让他们安息吧。"斯皮尔伯格读完这聊聊数语的电文,一言不发。他当即下令摄制组全体人员撤离克拉科夫集中营,转移到几十公里以外,搭置布景拍摄。与此同时,他独自一人离开了摄制组,乘飞机直接飞往纽约。斯皮尔伯格不派代表,不借助电话、电报、电传等迅速方便的现代化通讯工具而横跨大西洋,亲赴纽约向"犹协"致歉,他的谦逊和诚意令"犹协"全体成员无不动容。难怪后来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辛德勒的名单》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国总统克林顿看过此片后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如此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他源于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单》,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促成了他下走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为了方便工作,斯皮尔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兰,可每天14小时紧张的拍摄工作之后,亲人也无法把他从白天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4个月后,影片在波兰封镜,身心疲惫的斯皮尔伯格脸上才终于露出一点笑容。……拍完此片,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决定将个人赢利全部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追问:
抱歉,我问的是电影内容的背景,
回答:
1939年9月,德军在两周内攻占了波兰,纳粹下令波兰全境的犹太人必须集中到指定的城市进行登记,每天有一万多名犹太人从乡村来到克拉科夫。
在克拉科夫的犹太人推举了24名犹太人组成委员会帮助被集中到该城的犹太人解决住宿膳食,分配劳役和排解纷争等问题。
『拾』 德国玛堡还出过什么微电影啊类似淡吵范的
淡吵范是德国玛堡推出的第一部微电影,目前还没有其他的。不过以前的59厘米系列、11度青春等都有类似的佳品,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