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会火
如果说,近日最火的一部剧是什么,定是《人民的名义》。上到六七十年代,下到九五后,无一不为这部剧吸引。就连我这个准妈妈也是如此,每日必看。
在这个鲜肉刷屏、颜值流量的时代,能出现这么一部好剧,确实又让我在国产电视剧上看到了那么一点点希望。
说句真心话,以往的我很是反感此种题材的正剧,总是觉得会特别的假。而此次,追剧至今,剧中所反映的官场现状、社会现状、底层群众、婚姻现状、教育现状等无一不刺痛着我的眼睛。
正如现实中的中年人会焦虑,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有的人会失落,会负面情绪急剧膨胀,但还是会对生活有那么一点仅存的希望。哭着吃过饭的人,熬过了所有的艰辛,依然能笑着活下去。
而我们,纵使会面临剧中甚至比其更为复杂的社会现实,我们依然会看到那么一点点光明。
一句话说得不错,“能把这些黑暗拍出来,就是光明”。
纵使天下乌鸦一般黑,还是有那么一群庞大的浩然正气存在。我们生活在现实中的人,还真的应该从这部剧中,好好思考下,我们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所生存的现今社会,确实有很多问题。这几年一味的强调的经济发展,结果呢过多的追求物质,所带来的结果是物欲横流、贫富差距大。有钱人操纵着手里的资产,利用资本把控着房价,普通人呢买不起房子。
普通人生不起病,买不起房,与之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问题。而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也确实很浮躁。
眼见这房价越炒越高,刚需客只能干着急。人人声称压力大,要逃离北上广,可是又能逃到哪里?即便真逃了,也未必会拥有想要的生活。
焦虑、盲从、压力感,一个个压迫着中年人的神经。我们究竟要如何生活,才能跟得上他人的步伐?
与之带来的是孩子们的价值观问题。在剧中,有个现象很是明显,这小孩子都知道“男生呢要买兰博基尼,女生呢要嫁豪门”,成年人所关心和在意的,孩子们也相继盲从。
可我们生存的意义,不是物质,更不是金钱买来的奢侈品所带来的享受,也不是旁人眼中的你多么与众不同。
而是,一个人,内心真正的富足感。
奢侈品什么都不是,看穿了,也就是个东西。真正适合你的,是在你力所能及的消费范围内,也就足够了。不盲目,不随从,不以外在物质来判定,内心富足,也便是真的幸福。
至于孩子,决定其一生的绝对不是成绩,而是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孩子的教育,也多半是成年人的价值观所造成的。
把这些都搞明白了,你也就明白,这一生的目的是什么。
挺是感谢《人民的名义》,让我在黑暗中,看到了仅存的光明,也会担其应有的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好好生存下去。
一个有思想见地的家庭主妇。微信公众号:【天亮了】ID:yibao8690
❷ 求人民的名义46-55百度云
http://pan..com/s/1dFpELjF 网络云盘全集免费
❸ 《反贪风暴3》跟《人民的名义》有什么关系
《反贪风暴3》此次给出一句比较有亮点的宣传标语叫做:“反贪,以人民的名义”。所以当很多观众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去年大火的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说起来这部电影还真的和《人民的名义》有些联系。
与前两部相比,此次的故事情节要更为丰富。也如电影的宣传标语所讲一样,反贪以人民的名义。而反贪说到底也是为了人民。伙哥觉得我们也可以将《反贪风暴3》看作是电影版的《人民的名义》,誓要将反贪进行到底!想必这也是此次《反贪风暴3》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吧!
❹ 人民的名义李达康结局和杏枝在一起了吗 扮演者吴刚表情包爆火
《人民的名义》里的田杏枝是李达康的表妹,在李达康家里做事也是拿薪水的,而且作为李达康的妹妹去上访也没说自己和李达康的关系,没有走后门之类的。
李达康的扮演者吴刚。
“吴刚演技那么好,为什么不红?”曾在网上发问的观众现在应该很欣慰:凭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里“达康书记”一角,吴刚一夜之间红成了表情包。这位实力派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提及网友的热情既惊且喜:“现在的网友真的是不得了,特别特别感谢网友。”
❺ 《人民的名义》剧组揭秘拍摄背后的五味杂陈是怎么回事
不动声色,已是云波诡谲;莞尔一笑,竟是绵里藏针”,预告片中的这两句话几乎可以概括《人民的名义》这部剧既紧张又复杂的风格。这部被导演李路称为“职业生涯中最难的电视剧”,因为其剧情的高度还原和深刻揭露,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观众的热议。
实景拍摄真实镜头,年轻化流行元素盛行
陆毅饰演的检察官侯亮[微博]平带领团队办案的过程,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整体叙事线索。正式开拍前一个月,导演李路就带着陆毅等主创团队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体验检察官工作与生活,为该剧开机做准备。编剧周梅森和导演李路都认为反腐剧独特的风格一定要坚守,凡是涉及到公检法和政府部门的细节,都会要求演员严格按照剧本表现。比如,剧中省公安厅厅长向上一级政法委书记怎么汇报工作,市公安局长跟省公安厅长交谈的措辞,不同级别警察的警衔是怎样变化,都要真实。
场景方面,为了贴合政府官员的办公环境,剧组在当地宾馆取景拍摄,家具陈设都需要精心设计,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特征,不同级别官员的言谈举止如何,都经过了考证和研究。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对于细节的考究,还体现在最大程度的实景拍摄上。片中,演员白志迪扮演的陈岩石老人回忆年轻时候入党参军,背上炸药包走上救国战场,就是拍摄这个五分钟的片段,导演李路也用了两天三夜,力求真实。演员许亚军也透露拍高尔夫球场时也是夜戏,完全就是通宵拍完,包括外面的灯光也是真的开着,就是为了力求真实的场景。
为了增加现实质感,吸引年轻观众,李路还在剧中加入很多当下流行元素,如微信和网络直播都成了推进剧情的重要工具;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从“有钱就能任性”演化而来的台词“有权就能任性吗”等等。
❻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这么火
题材。《人民的名义》将主题聚焦在反腐这一点上,正是摸准了时代脉搏,吃准了社情民意。老百姓最痛恨什么?毫无疑问,是官员腐败。官员本是人民公仆,本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是,有些官员,就是要升官发财,就是要政商勾结,就是要作风腐化,就是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导致的结果,是颠覆社会公平,败坏社会风尚,离间干群关系,恶化鱼水生态。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必欲除之而后快。将选材定位于反腐,顺民心合民意。
贪图钱财如此,贪图名利也如此,对于一切身外之物的贪念,只会让你越来越难以满足,继而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失控。但是,人性有阴暗亦有光明。君不见,历史上有梁冀、和珅之巨贪,同时也有包拯、海瑞之清廉。人性固然复杂,贪念固然纠缠,但最重要的,是如何与之相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人性心存希望。世界再威逼利诱,也不可忘记,真正珍贵的幸福,从来不是来源于身外之物。
❼ 《人民的名义》收官,谁才是最大赢家
《人民的名义》收官,没想到他才是最大赢家!
据了解,仅是网络分销这部剧的播出权益,聚力已经收回了前期的购买成本,但并非是以现金方式获得,而是以各平台“换剧”的方式进行,换剧的平均溢价率达到了60%左右。
4月28日,反腐剧王《人民的名义》大结局,根据央视-索福瑞(CSM)公布的数据,单集收视率破8,创下近10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收视最高记录。
据微博“湖南卫视芒果捞”,湖南卫视2017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播出至第22集收视一览,城市网单集高达3.549/11.677%创近年电视剧新高,双网平均破2跃居至年度第一。
盗版利益链:8.8元可买全集!
在更新到一半左右的时候,整部剧全部55集视频突然遭遇提前泄露。《人民的名义》全集高清视频等非法资源,开始在互联网被下载、传播,此外还有不法分子公然在电商平台对该资源进行售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记者在微博搜索相关关键字,成功与多位出售全集的博主取得联系。从他们手中购买全集需要支付单次8.8元的“红包”。此外,他们还提供大量电视剧、电影、综艺资源。
4月13日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人民的名义》更新至28集,微博上一条关于“《人民的名义》全集”的内容出现。10分钟后,小美(化名)在自己的几个影视代理群里发出“人民更新至全集,送审样片!!速发朋友圈!”的消息。一时之间,微博、微信等平台传遍,《人民的名义》版权出现流失。不久后,湖南卫视联合PPTV、金盾影视等出品方,公开发布声明,表示要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实际上,这并不是第一起在更剧版权流失的案例。2015年,《芈月传》在更新期间版权流失;去年,《欢乐颂》也在播放期间版权流失。
据悉,这些代理均来自同一个渠道。他们称自己为影视“代理”,小美是他们的“老大”,目前,其微信代理团队已达2000余人。据了解,支付198元的代理费,即可被拉入“代理群”:被带入的人就成了“代理”的下线,上线为自己的师傅。下线需要将昵称改为“上线+名字”的格式,以便管理,以此类推。而下线支付的198元中,上线只需要给群主发10元红包,剩余费用便可自己留下,收回成本。
在这种简易的商业模式下,影视“代理”群迅速壮大。仅记者加入的10天内,就进入了150个新“代理”。记者与多位“代理”交谈,他们大都是兼职“代理”,学生居多。有的是想花钱买资源自己看,有的则利用传播资源谋取利益。
正式加入之前,上线会交代注意事项:“资源群不能讲话,只有老大发资源,讲话者发红包或踢出群;B群可以交流,定期会有培训。”
在“代理”群的片库里,每天都会更新资源,时不时会有还未完结的片子出现,甚至有多部院线电影,如《速度与激情8》刚上映不久,就出现在了代理资源库内。
4月14日早上七点,一位主要“代理”提醒:“人民微信所有链接秒和谐!不要再问为啥看不了,有问题不能发。有存的互相加网络云发。”她所说的问题是《人民的名义》片方开展的反击,微信和网络云盘均作出反应,分享链接会快速失效。
在此次版权泄露中,微信、微博、网络云是主要传播途径。陈旭华告诉记者,PPTV的舆情监控显示,微信上传播的资源就达到了百万条。
4月14日下午,网络云资源无法分享,“代理”们有些惊慌,但依然有空子可钻。群主此时发来一个视频,视频中用图文展示了如何绕过系统,以及在网络云盘互发资源的详细教程。
相比于自媒体资源号、小网站上传,涉嫌侵权的影视“代理”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团队。如每周五晚上9点都有定期培训,经验丰富的代理传授新“代理”如何在微博上传播资源,如何发微博、刷评论,如何拉客户、招下线等,包括及时删微博、隐藏自己等。
“我们觉得这是罪魁祸首,应该是重点打击这个方面,他们隐蔽在后面,通过民事诉讼很难告到他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军表示。王军曾代理过琼瑶诉于正抄袭一案。
编剧: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版税收入或达230万
周梅森,江苏人,现年61岁,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其主要作品《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小说均被其亲自改编成影视剧,并屡创收视纪录。
2006年,凭借375万年度版税收入,周梅森荣登首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7名。
《人民的名义》是周梅森“潜心八年、六易其稿”的心血之作。这本书自今年1月上市以来,特别是同名电视剧开播后,已先后6次印刷,销量逾76万册。截至4月9日24时,三大电商共收订《人民的名义》8万余册,其中,当当网46727册,京东30346册,亚马逊7683册。
凭借《人民的名义》,周梅森能获得多少版税收入呢?我们不妨来算一算。
版税=书的定价*印数*版税百分数。《人民的名义》定价35.2元(京东),印了76万册,给作者的版税一般作者是8%,知名作家在10%-12%之间,我们就按10%计算,那么最后的版税就是35.2*760000*10%=2675200,也就是说周梅森能拿到的版税是2675200元。不过,这并非其最终收入,还需要刨掉14%的个人税(我国规定作家个人稿费到了800元就要上税),即(2675200-800)*14%=374416元,最终,周梅森能拿到的版税收入为:2675200-374416=2300784元。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报道,1至3月,《人民的名义》图书共发行7万册,呈平稳趋势;3月末至4月初,图书发货量急剧上升,仅4月1日至10日,3次加印达50万册。
而在网易云阅读上,《人民的名义》原著小说的点击量已破1.2亿,评论数千条。同时,网易云阅读平台网络指数与用户活跃度持续上升,在App Store阅读类排名飞速上涨,一度跃居免费榜排名第三和畅销榜排名第六。
截至4月10日,《人民的名义》共销量76万多册。从网络平台获得的最新消息是,截至4月9日24时,三大电商共收订《人民的名义》一书8万多册,其中,当当网46727册,京东30346册,亚马逊7683册。
演员:80位演员总片酬仅4800万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是由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柯蓝、徐光宇、胡静、张凯丽等主演的,剧中云集了80多个演员,其中明星就有40多个。
然而这些老戏骨,所有演员的总片酬却只有4800万元。导演李路透露,老戏骨们看剧本好,给的都是友情价。演员的低片酬也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
前一段时间,小鲜肉片酬拿走影视制作经费大头儿的传闻,不绝于耳。圈内当红演员的片酬动辄一部戏4000万起价,有的甚至达到亿元。
而在这部剧中,高亚麟说演员整体片酬只占了不到一半的制作经费,几乎回到很多年前做剧的水准,四六开,剧中主要演员片酬都是“打了折上折”。
饰演祁同伟的演员许亚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道:对于酬金,因为大家知道就是拍这样一部戏,所以在酬金上面,没有考虑那么多。饰演陆亦可的柯蓝更是透露,连友情价都算不上,应称之为“地板价”。
高亚麟表示,自己和李路做这部戏,参照了《大宅门》和《北平无战事》的经验,尤其是“戏骨云集”这一点。砸下重金建组后,高亚麟开始广发亲情卡,邀请圈中好友来一起托起这部大剧。
凭着私人关系,高亚麟首先邀请张丰毅出演沙瑞金,“第一个邀请并签下合同的就是张丰毅老师。张丰毅当场就拍板决定出演沙瑞金这一角色。然后接着就把陆毅和柯蓝签下来了,因为陆毅和柯蓝是李路导演一早就定下来的。那剩下的就进展非常顺利了。后来我又请了白志迪老师出演陈岩石,因为白老师跟我是一个单位的,也非常顺利。”
高亚麟还承认,为了保证制作,《人民的名义》在演员上的资金投入有限,“大家都是折上折,没有一个人是按市场价。如果都按市场价的话,我觉得这个戏投资必须得翻一倍以上才能做到。”
80多位兢兢业业、认真演戏的老戏骨,演出了一部称霸荧屏、深受观众热爱的影视剧,却只能无奈领到最低片酬,如今影视市场环境下,要拍出一部良心剧只能到这个地步了吗?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❽ 谁知道有没有那个微信公众号可以看电影的,不用钱的
嘿嘿电影院,都是免费的,人民的名义55集都有
❾ 谁抢了《人民的名义》首播资源
谁抢了《人民的名义》首播资源?
最近,《人民的名义》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民的名义》追随,期待,就像我,看了今天的,也在等待明天的,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样子,但是在网上,似乎更能看到卫视看不到的内容,电视还未开播,而在网络上,就已经看到了全集的《人民的名义》。
据《南方日报》报道,近期,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走红,引发全民追剧热潮。目前该剧还未完结,但全集资源竟先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此事引发网友对影视创作版权保护话题的热议。记者调查发现,“泄露版”影片几乎都储存在某门户网站网盘中,通过微信、微博、淘宝等渠道流传。买家付几元钱后,就可以买到网盘链接和提取码,随时可以看到全部资源以及更新剧集。对此,该电视剧制片方回应称,目前已向公安部门报案,将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犯罪行为,保护合法权益。
按说,在人们的期待中,网上更有优势,也有资源,提前看到了《人民的名义》也没有什么不可能,但关键是要来源合法,既要保护版权,也要保护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可《人民的名义》是被卫视买走了版权的,版权是受法律保护的,那么播送优先权更在卫视,即便是播送后,网络上转载,也都是授权,或者说是出了版权费的,而通过网盘获得《人民的名义》的播报权,并非合法,而是盗窃,这种行为等同于强盗,更是偷窃,不但违规,更是违法。
当然,在卫视购买了《人民的名义》后,权利更在于这家电视台,其播送的频次,手头的时段,都应该由其决定,网上无权给予任何人授权,也没有权利提前播报,如果提前播报,就是侵权,更是盗窃,那么《人民的名义》全集遭泄露,虽然来自于网络,更是网盘惹的祸,但是这又是谁给网盘开的锁,解的密码,给的权利,谁又抢了影视剧的资源?
这完全不在于网盘,更不在于观众的期待,而在于掌握着网盘密码的人,正是其看中了这其中的利益,才把网盘的密码通过网络给予了那些掏了小钱的观者,岂不知,给一人的权利,就是给千万人的观看,当一人拿到《人民的名义》播报权后,等于说所有人的都有了机会。
这是抢了《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的资源,让电视台受损,更让大家的利益受损,而且也让影视的原创保护权受损,最后损害的不仅仅是电视台的利益,更是《人民的名义》的原创保护权。
资源既是利益,更是财富,也是权利,人人都有资源,但人人的资源是不一样的,授权后的资源是独家的,而且是受法律保护的,既保护了原创,也保护了利益,而且保护了大家,一旦抢走了这份资源,原创不是原创,让合法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