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驴得水》这部电影
嬉笑怒骂间用荒诞的喜剧色彩所酝酿的悲情,使《驴得水》既能逗人捧腹,更在针砭时弊的同时拷问已人性的盲点,固然电影在形式上有着过重的话剧痕迹,但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剧本夯实,耐人寻味恳切的黑色喜剧。
佳佳在话剧里去了美国。我们本来也想让她去美国,但考证了一下,不可能。因为当时去美国,香港那条路已经去不了了。但是,佳佳又必须给她一个结局,因为佳佳是我们站立场的一个人物(刘露:是比较有希望的人物),所以其他人物,是开放性结局,让你们去猜,但佳佳我们给她一个明确的结局。作为当时的年轻人,如果说要坚持底线、追求理想、民主和正义,代表我不妥协、我要抗争,那就是去延安。
Ⅱ 为什么叫史诗电影
1.电影的内容是根据历史来排的,而且一般是古代宫廷,皇族的,如<亚力山大大帝>
2历史上,史诗电影可说是随着电影的兴起而兴起的,默片时代曾一度涌现了大量史诗片,众多电影大师身体力行,其中格里菲斯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就是史诗片中的不朽之作。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十月》也都颇具史诗电影的格局。而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史诗电影主要是为了抗衡电视的普及而复兴的,当人们被电视所吸引,电影能将人们重新拉回到影院中的,唯有依仗豪华盛大的场面去打争夺战了。事实上,这一时期也正是史诗电影的黄金时代,自1953年首部宽银幕影片《圣袍》诞生以来,地密尔的《十诫》、威廉·惠勒的《宾虚》、库布里克的《斯巴达克斯》、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等一批“重磅炸弹”相继问世,它们大都从圣经和古罗马历史中直接取材,以高成本大明星作号召力,一时来势汹汹。这股史诗片热的余威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其间人们耳熟能详的佳作有科波拉的《教父》和《现代启示录》。
而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史诗电影渐趋式微,佳作更是寥若晨星,人们记得住的恐怕是贝尔托鲁齐的《末代皇帝》,黑泽明的《乱》,此外还有《与狼共舞》和《勇敢的心》,有趣的是执导这两部影片的特斯特纳和梅尔·吉普森分别是演而优则导修成的正果。而到了近几年,拜电脑特效和CG之赐,斯科特的《角斗士》因逼真地再现古罗马昔日的辉煌,使史诗片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至少人们知道,以后拍史诗片再不必劳师动众就可再现千军万马的壮观了。随后出现的吸引全球目光的奇幻史诗片《指环王》,已叫人难以分辨究竟是影片本身还是特效带来了那份震撼。
3给史诗电影定义
史诗电影虽然人人都看过,但对于其认定历来都是争议巨大的,自电影诞生以来,谁也没有为史诗电影的标准下过严格的定义,抑或一个硬指标。这也造成史诗电影认识的困难和概念上的混乱。人们对一部电影具有了宏大的气势和格局,都喜欢冠上史诗字样,例如战争史诗、平民史诗。例如新近上映的《天地英雄》对于本片的属性,就特别难以界定,有人说是武侠片,有人说是动作片,而该片的导演何平却坚持认为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史诗电影。
但是纵观影坛上的经典影片,我们在认定一部史诗片时却似乎没有这样的困难。例如《宾虚》、《阿拉伯的劳伦斯》、《斯巴达克斯》、《日瓦戈医生》都毫无争议地被一致公认为史诗电影中的佳作。即使一些有独创性的影片,认定起来也无多少争议,《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人类对于未来思考的史诗片,而非单纯的科幻片;《巴顿将军》是一部人和战争的史诗片,而非单纯的人物传记片。
这就可见史诗电影并非无章可循,它还是一把有形或无形的标尺。
首先它们必定有史的成份。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历史题材都能成为史诗电影,有人为此确立了一个时间概念,跨度一般不能少于10年,若能横跨几个时代就更好了。影片长度也不能太短,可以三五小时不等,但一般以二小时为宜。在这个长度里浓缩一个时代抑或几个时代的历史或事件,它可以“横的移植”,也可“纵的移植”,可以展现人物群像,也可以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凸现单个人的命运。
它必定是高投入的大制作。电影史上不少片厂往往将史诗电影作为“重磅炮弹”抛出,期望“一片救活一个片厂”,成功的例子便是《十诫》,当年投资1350万美元,却赚了近4300万美元。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重磅炸弹”差点砸了自己饭碗的也大有人在,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63年拍摄的《埃及艳后》,投资为4400万美元,票房仅得2600万美元,使投资该片的福克斯公司赔了个稀里哗啦,几年都未缓过气来。这就可见,史诗电影不是谁想拍就可拍的片种。
翻开奥斯卡的记录,不难发现史诗电影也是小金人的宠儿,除了上面提及的大部分影片外,还有《乱世佳人》、《环游地球80天》、《桂河大桥》、《甘地》、《巴顿将军》等影片均荣膺过最佳影片的桂冠。若论获得提名的影片,则更是不可胜数。这是可以理解的,动作片难登大雅之堂,文艺片也是愈来愈“小众”,而史诗片则兼具大众性和传奇性,再说制作者也是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评委怎么也要投它一票了。
4著名的有:
<圆明园>
《勇敢的心》
《角斗士》
《亚瑟王》
《华氏911》
《阿拉莫之战》
《珍珠港》
《爱国者》
《拯救大兵瑞恩》
《最后的武士》
《边城英烈传》
《现代启示录》
《勇士传奇》
《阿拉伯的劳伦斯》
《西部往事》
《乱》
《黑潮》
《宾虚》
《战狼》
《美国往事》
《匈奴王》
《2001太空漫游》
《英国病人》
《刺杀肯尼迪》
《十诫》
《埃及艳后》
《辛德勒的名单》
《墨西哥风暴》
5强烈推荐看一下这个网页
http://movie.poco.cn/topic/sishi/
6其余网友评论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162439.shtml
Ⅲ 什么是诗化电影
中国电影也已经百年了,但真正具有大师水准的电影导演与作品却很令人遗憾。愚人眼拙,法眼难辩。吾以为费穆是百年中国...费穆凭借《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开始发现费穆,诗化电影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终极价值的探求与把握,当然,诗化电影的许多特征也是后现代语境下所特有的,此时的“诗化电影...也就是诗化电影出现的真正意义。在西方,后现代热潮逐渐褪去之际,是诗化电影的探索为其指明了可能的道路何谓“诗电影”?
是塔可夫斯基那样非叙事、晦涩难“懂”的?
还是如阿巴斯一类隽永散淡的?
不管了~反正任何艺术到了较高的层次都与诗有关。
Ⅳ “诗化的电影”、“戏剧感强的电影”,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电影感
真正的电影语言是风格先于文法而存在的,无客观规律可循。只有这种“诗的语言”才使电影解放了被传统叙事程式扼杀了的表现可能性,重新发掘出那种梦幻的、无秩序的、强悍的和幻觉的特性。
电影的成功(纯商业片除外)取决于创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理解,二者缺一不可。电影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把电影比喻成高山,唯有对生活和艺术有独特热爱的人方可登顶。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分立于创作理念,统一于观众共鸣程度。
冯小刚的电影 ,却也能让大众在笑笑和接受了 导演所表达的。要让大众接受不得选择一个大家能接受的方法吗?贾樟柯已经放言拍《在清朝》。电影商业化,大众艺术化一定是一股趋势。
Ⅳ 世界50部经典电影都是哪些
1.西线无战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美国)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2.马路天使 Street Angel(1937)(中国)
中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经典写照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3.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1939)(美国)
好莱坞“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4.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1940)(美国)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5.公民凯恩 Citizen Kane(1941)(美国)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6.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1942)(美国)
世界电影殿堂中的经典之作
以爱情故事贯穿起来的惊险侦探片
蕴涵着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Spring in a Small Town(1948)(中国)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诗化电影的先河
8.罗生门 Rash?mon(1950)(日本)
挖掘人性丑恶的巅峰之作
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标志着日本的电影艺术进入一个新纪元
9.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美国)
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
电影史上爱情文艺片的典范
温馨浪漫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10.后窗 Rear Window(1954)(美国)
“永远的惊悚大师”的杰出代表作
一则“看电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11.宾虚 Ben-Hur(1959)(美国)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诗巨片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记录
满含着对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1961)(美国)
百年经典的主题与现代艺术的融会贯通
美国“街头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现代都市爱情悲剧
13.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1965)(美国)
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
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14.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美国)
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15.星球大战 Star Wars (1977)(美国)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证 Ningen no sh?mei (1977)(日本)
一部探讨人性、人情、人伦的杰作
世界侦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开拓了悬疑片的社会深度
17.城南旧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1983)(中国)
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18.莫扎特 Amadeus (1984)(美国)
展现一位“并非完人的乐圣”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与恶的冲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经典之作
19.芙蓉镇 Hibiscus Town(1984)(中国)
“电影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
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
发出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20.红高粱 Red Sorghum(1987)(中国)
中国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始
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
21.十诫 Dekalog (1989)(波兰)
欧洲“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作
以探讨当代人的道德困惑为主旨的鸿篇巨制
透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生契约引出满含悲悯和质疑的精神命题
22.悲情城市 Beiqing chengshi (1989)(中国台湾)
当代台湾社会的灰色寓言
都会浮世风景中喑哑的安魂曲
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
23.人鬼情未了(第六感生死恋) Ghost (1990)(美国)
好莱坞道德复兴运动的代表作
一幕杰出的爱情悲剧
体现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24.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美国)
多元化文化观在电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对美国西进运动的深刻反思
好莱坞历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
25.情人 Amant, L' (1992)(法国/英国/越南)
一段让人痛彻心扉的异国之恋
一段大胆、炽烈、郁闷而又无奈的叛逆恋情
一堵无法逾越的经典叹息之墙
26.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美国)
美国社会问题片的经典之作
一部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理分析片
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恐怖片之一
27.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1991)(中国台湾)
锐利的现代感和青春化特征的真实结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夹杂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戏剧
展现与夜色、血腥和猫王的歌声联系在一起的别样的青春
28.霸王别姬 Farewell My Concubine(1993)(中国/香港)
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一部绚烂、令人陶醉的史诗
29.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1993)(美国)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30.真实的谎言 True Lies (1994)(美国)
美国20世纪90年代动作片经典中的经典
特技电影的典范
大陆市场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
31.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1994)(美国)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
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史
32.燃情岁月 Legends of the Fall (1994)(美国)
一幅波澜壮阔的美国西部画卷
一部经典的唯美派电影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话
33.钢琴课(钢琴别恋)The Piano (1993)(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
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细腻地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哑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
34.阳光灿烂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1994)(中国)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意外之喜”
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实描绘
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5.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美国)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
蕴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6.狮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美国)
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
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巅峰之作
37.这个杀手不太冷(终极追杀令/杀手莱昂/杀手里昂) Léon (1994)(法国/美国)
一部偏重于暴力美学的动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问题少女与中年杀手的悲剧之恋
满含绕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七宗罪 Se7en (1995)(美国)
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惊悚片
一幕让人发狂的人生戏剧
一部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警世录
39.勇敢的心 Braveheart (1995)(美国)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
一段缠绵而令人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
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
40.廊桥遗梦(麦迪逊之桥)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1995)(美国)
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伦理片
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
一部本地化思维极强的力作
41.猜火车 Trainspotting (1996)(英国)
一部着眼于社会现实的“问题电影”
另类影片的经典之作
以写实主义的基调展示了现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状态
42.泰坦尼克号 Titanic (1997)(美国)
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
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
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43.美丽人生 Vita è bella, La (1997)(意大利)
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
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
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新、达观,而又生机盎然
44.中央车站 Central do Brasil (1998)(巴西/法国)
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
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温情小品
一段悲悯旋律下的自我救赎之路
45.楚门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美国)
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
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
46.搏击俱乐部(搏击会) Fight Club (1999)(德国/美国)
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纪末的现代启示录
一幕以死亡为主题的黑色喜剧
47.花样年华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香港/法国/泰国)
无法抗拒而又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
一个有关人生的命题、一段互为交织的爱情
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一场苦乐参半的梦
48.一一 Yi yi: A One and a Two... (2000)(台湾/日本)
一部高水准的社会学宝典
世界现状的缩影,充满迷人的奥秘与美感
在冷静观世之余不乏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49.黑暗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 (2000)(丹/德/荷/美/英/法/瑞/芬/冰/挪)
北欧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现实激烈碰撞的质朴而伟大的音乐剧
一首关于执着信念的赞美诗
50.千与千寻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2001)(日本)
自我救赎的英雄史诗
重新审视人类生命力的力作
在人与自然的对决中探寻世人活着的力量和理由
Ⅵ 有没有跟诗词有关的电影
倩女幽魂》
宁采臣重回“寺中殿塔壮丽,然蓬嵩没人,似绝行踪”的兰若寺,途中遇到野狼,为了壮胆,他一边晃着三个灯笼,一边大声念起李太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小倩躲在一旁边偷偷地笑,很快她就爱上了这个书呆子。(有学问就是好,贫穷不是问题,美女就爱读书人!)
后来,在一家野店,他们借着孤灯的微光,共谱一阕诗:“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只可惜,最终“人鬼殊途,阴阳相隔”。
《笑傲江湖》
“问天下英雄,谁不想笑傲江湖?”
在林家染布房,令狐冲一展手中剑,一路华山剑法飘然而出,“会当凌高峰,独览群山小。狂风扫落叶,花落知多少。挺剑数苍穹,枯树盘根老。来到山穷处,回身再一招,举手及问天。”这几句诗与飘逸、轻灵的华山剑法相得益彰。第一句出自杜甫《望岳》诗,咏东岳〈泰山〉一篇,原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二句采用的是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来到山穷处”隐约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淡定。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掏尽,红尘俗世几多娇!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黄沾的词真真是好!
《东方不败》
“葵花在手,江山我有!”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天予大任,赐我神功。日出东方,唯我不败。”东方不败真可谓“雄赳赳,气昂昂”。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令狐冲和小师妹一心想退出江湖,不想再过问江湖小是是非非。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令狐冲夜闯密室,带着不知名的女子穿行山林,在寒风凛冽的山顶,仰颈喝下一口江湖的酒,伴着幽幽的箫声,吟出一首,“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风云再起》
“天地有情尽白发,人间无意了沧桑”。
“天地无尽,星辰有光,日出东方,唯我不败”。但是,问天下英雄,谁又能真正的不败!?
《赌侠II之上海滩赌圣》
话说一日,上海滩的街头一派混战,数十人乱砍,情形危急,这时,我们英俊潇洒的星哥和极其委琐的达叔出现在现场,冷不防一人要与星哥对暗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下句?星哥不假思索回道:低头思故乡。他并骄傲地想到:太简单了,我小学国文可是考了六十几分的啊!哈哈!那人公布答案:应该是——桥断水倒流!靠!
《新龙门客栈》
大漠风沙,儿女情长,刀光剑影,正邪交锋,《新龙门客栈》,好一个江湖险恶情仇地!
金镶玉,一个有内涵的名字,一个复杂的女人,在江湖经历风雨,泼辣风骚,敢说敢做,——端的是“有眼不识金镶玉”!“龙门山有雨,月圆虎下山”周淮安评价她是“金璧生辉玉玲珑”。江湖中人,也有江湖中人的惺惺相惜。
有一首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否更配这部新派古装武侠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唐伯虎点秋香》
电影里说:唐伯虎,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世,故名唐寅,又因属虎,故又名唐伯虎。话说桥上江南四才子诗性大发,各出一句,“山下一群鹅,嘘声赶落河。落河捉鹅一肚饿,吃完回家玩老婆。”厉害厉害!
还有一首:“别人笑我太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佩服佩服!
秋香醉倒。
《方世玉》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方老爷用之来哄苗翠花,方大玉用之来哄雷夫人,方世玉用之来哄雷婷婷,百发百中,到底是何方神圣所写,原来就是李太白的《怨情》一首,果然了得!
还有一首,也是大大有名。一日世玉在书房,摇头晃脑地假装读书,读的正是“春眠不觉晓,出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熟的很,是小学必修课——孟浩然的《春晓》。看来世玉小学都还没有毕业。
《方世玉II之谁与争锋》
陈家洛要世玉去花子那要锦盒,世玉写就一封情书,上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署名:情场浪子方世玉。果然是一流经典的情书,此诗渊源流长,出自孔子的《诗经.国风.关雎》。
Ⅶ 电影《故事中的故事》 到底讲了什么为什么看不懂
《故事中的故事》是一部黑暗童话类型的电影,由三个故事组成,讲述的是欲望与代价。
第一个故事便是总怀不上孩子的皇后渴望孕育胎儿,国王听信巫师的话前往捕杀海豹,虽成功猎杀,自己却葬身海豹之手,后用处女女仆来烹制海豹的心脏,皇后吃下之后当晚便产下一名身患白血病的男婴,与此同时,那名处女也生下与之一模一样的男婴,长大后,血缘的相互吸引让他们成为朋友,皇后难以忍受自己儿子脱离自己的掌控,想将其分开,却在小山洞中被自己的儿子埃利阿斯所杀。这是母爱的悲剧。
每个故事都荒诞离奇,不能用常理来解释,本以为三个故事各不相关,但影片的最后看似圆满的结局将三个国家、不同故事中的人串联在一起,以一个在宫殿顶上走钢丝的人保持平衡为终,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实三个故事并非没有联系,它们都在诉说着人性的荒诞与夸张,每个故事的主人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总会付出代价,代价与欲望这一微妙的关系,最终都会以失衡结束。
Ⅷ 哪一部电影被美国作家吕弗称为诗化电影
法国导演 弗印索瓦·特吕弗 称为诗化电影的是《公民凯恩》。
弗印索瓦·特吕弗说:
好莱坞的财政家们……但在接受纯粹的诗、传说、寓言和神话时,在这里我指的是电影《公民凯恩》时,或许他们会颇感困难。
Ⅸ 哪一部电影被法国导演特吕弗称为“诗化”的电影
下面哪一部电影被法国导演特吕弗称为“诗化”的电影:()
A、《滑动门》
B、《公民凯恩》
C、《罗生门》
D、《重庆森林》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Ⅹ 求老电影《小城之春》的社会背景
小城之春
基本信息
片名:《小城之春》Spring in a Small Town 类型:家庭 / 剧情 片长:100分钟 国家/地区:中国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混音:单声道 制作公司:上海文华影片公司 出品时间:1948年
演职员表
导演:费穆 Mu Fei 编剧:李天济 Tianji Li 演员:石羽 Yu Shi .....Dai Liyan 崔超明 Chaoming Cui .....Lao Huang 韦伟 Wei Wei .....Zhou Yuwen 张鸿眉 Hongmei Zhang .....Meimei 李纬 Wei Li .....Zhang Zhichen] 摄影:李生伟 Shengwei Li 剪辑:韦纯葆 Cunbao Wei
剧情介绍
小城之春
故事发生在抗战胜利后的一座南方小城里。又一个春天到来了,乡绅戴礼言和他的一家——太太周玉纹、妹妹戴秀,还有仆人老黄过着一如平常的日子。礼言在战争中失去了家产,重病缠身,丧失了面对现实的勇气,终日郁郁寡欢。妹妹戴秀倒是开朗活泼,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幻想。面对着家宅破败的局面,太太玉纹与丈夫礼言过着平淡无味的生活,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实则已没有感情可言。 这种沉闷的生活被从外面闯入小城的青年医生章志忱打破了。他是礼言分别8年的朋友,也是玉纹过去的情人,当年他们的感情很好,却被玉纹的母亲拆散了。然而造化弄人,现在玉纹的母亲死了,但她却又有了丈夫。 章志忱住在戴家,为礼言看病。他的到来让玉纹已如止水的心泛起了巨大的波澜,两个人常常背着礼言约会,谈起往日的岁月都唏嘘不已,志忱对玉纹已成他人之妻的现状无可奈何。他们的感情受着“礼义”和“忠信”的束缚,剪不断,理还乱。 礼言的妹妹戴秀喜欢上了志忱,礼言和玉纹谈起了这件事,想让玉纹给妹妹说媒,而自己去跟志忱说,但是玉纹从心底反对此事,拒绝了他的要求。在和志忱谈话时,玉纹向他透露了这件事,志忱也拒绝了。 这天正是戴秀的生日,几个人摆宴庆祝,心情烦闷的志忱和玉纹都喝醉了。礼言通过他们两人的举止,对他们的特殊关系猜到了几分。过后,他经过左思右想,觉得不应该拖累妻子一辈子,于是决定成全他们两个,而自己吞了安眠药想自尽。 经过抢救,礼言重新活了过来。通过这次波折,玉纹也重新认识了自己与丈夫的感情,她选择了与丈夫重新生活,而志忱也决定离开小城。一个春日的早晨,玉纹、礼言,还有妹妹戴秀在城头上为志忱送行,他们目送志忱向外面的世界走去。
幕后制作
回顾影片的拍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它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些成功的探索。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往往写事多于写人写情,而这部影片独辟蹊径,它的人物不多,情节简单,将镜头深入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灵,揭示微妙的情感关系,是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此外,它吸取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借物喻人,以景抒情,富有诗情画意,显示了费穆导演的艺术特色,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影响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第5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田壮壮在蛰伏了8年之后,复出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重拍50年前的这部影片,集结了阿城、李少红、叶锦添等超级幕后班底的新版《小城之春》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在谈及这部电影时,田壮壮说:“旧版的《小城之春》好多人都没看过,但它的光彩在今天依旧闪亮。两部《小城之春》是中国电影人相隔50年的对话,也是50年来关于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延续。”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影史地位
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中国电影界一致公认的经典性作品;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心理写实主义、比较完整的散文结构、诗化电影的先河,“放射出让人目眩心惊的光芒”。 世界一百年电影史上的百部经典名作之一;中国电影九十年的十部经典作品之一。《小城之春》被誉为“中国电影界一致公认的经典性作品”。香港电影评论界将其推选为“有史以来中国最佳电影”,著名导演张艺谋称自己最喜欢的中国电影就是《小城之春》。
名家点评
我最喜欢的片子有一大堆,不能一一列举,就中国的电影而言,我最喜欢1948年的《小城之春》,我觉得这部影片在当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今天看来,觉得还是不能跟它比较。 ——著名导演 张艺谋 关于《小城之春》这部电影,几乎世界上每一个地方,在我能够接触和阅读到的所有文章和评论中,没有不对这部影片的成就感到惊讶,感到很大的震惊,证明这部影片本身的成就是可以肯定的。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当然它已经是一件发生了的事情,可能是过去型,但从电影叙述的过程中看,又好像是现在型。影片以多重的意义和解释体现出其现代性,它的主观和客观永远都交错在一起,这样复杂的叙述方法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部电影中很多的电影语言都显现出极大的张力……我觉得费穆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香港著名影评人、电影导演 舒琪 《小城之春》讲了一个故事,却在多种层面上有不同的意味,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私人化的故事,但在它的影像中处处浸含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境,家国之思无可逃避。影片中所体现的新与旧,道德与情欲,死气沉沉与生命活力之间的对抗更为那个特定的时代做下了意味深长的注脚。 ——影评人娜斯
编辑本段精彩影评
《小城之春》:发现玉纹
影片女主角玉纹的形象确乎挣脱了黑白色和年代久远的银幕之限,七彩斑斓地站在21世纪的观众面前。电影人喜欢说“发现费穆”,而我从观众角度讲,愿意说“发现玉纹”。 可以说,玉纹是一个被伦常礼教束缚住的红颜女子,在她身上体现着国性与知性。玉纹的悲哀是无从回避的:从前的情人的归来掀起了她内心的波澜,而患病的丈夫一直在替自己着想,他是无辜的。从伦理的角度说,玉纹不应当离弃丈夫,欲望只能泯灭。一边是人伦,一边是人欲,玉纹所在的两难处境很容易勾起千千万万中国女人或多或少,或感同身受或耳闻目睹的响应。 在影片里,人伦没有被一昧地批判丑化,人欲也没有被西方笔法描绘得轰轰烈烈,一发不可收拾,而是切合国情、众所周知地曲折隐晦。伦理意识的积淀如此厚重,以至上床也未必能解决得了它,一次越矩的交合算不了冲破茧缚。正因为如此,玉纹采取的听天由命的态度才真正抓住了国人的痛处。 玉纹的形象洋溢着的知性美在国内电影作品里的女人中是罕见的。她的智识首先流露在影片开始部分自言自语里的一丝自嘲和冷笑;知性更指她对自己的悲剧性处境的深刻自知。事实上,她不抱幻想,出走的愿望也并非特别强烈,对自己的命运,她了然于胸。由于了然于胸,她对病榻上的丈夫的坚拒冷感才那么令人不寒而栗,对旧情人的探试、绝弃才那么咄咄逼人,含着一丝不易觉察的捉弄意味。 影片似乎在人伦与人欲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人伦与人欲没有相互剿杀吞噬,两种声音都有理有节地表达了自己,影片显出一种平衡周正的美感,规矩方正与春意荡漾在此互相映衬,互为表里,相安无事,相得益彰。至少,它符合人们在情感上的挫折经验和过着缺乏爱情的婚姻生活的实况。联想到影片的拍摄背景,1948年,国共战争正当如火如荼,而编导置战火纷飞、风雨飘摇的时局世事于不顾,聚焦于一个抽离了党派政治的侵袭滋扰的小城一隅,对巨变前夕的若干中国人进行有如实验室里的显微镜和手术台上的手术刀般的细剥慢嚼,实在需要胆量、注意力和天赋。历史证明,它比那些趋炎附势的影片更有生命力,强上何止千百倍。在历史的这个关口,用这样一个题材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展示自己的全部电影艺术技巧,说出自己关于人伦与人欲的思考,显示对政治的不屑一顾,没有人比费穆的选择更绝妙,也更伟大的了。
《小城之春》:影坛上永不凋谢的奇葩
《小城之春》是我国著名电影导演、艺术家费穆为中国电影艺术宝库贡献的一部极其优美的电影精品,它为我国的电影事业赢得了世界性声誉。影片的突出特征在于以优美、精致的艺术形式,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性情感、道德伦理、民族心理和行为方式。整部影片贯穿着一条情与理的冲突线,然而却以“发乎情止于礼”终结。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从而也就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人生哲学、伦理原则、道德操守,它以集体无意识的自觉行为贯穿于人们的整个人性精神世界。影片正是通过夫妻、情人、朋友、兄妹之间的感情纠葛与矛盾冲突,极富于民族文化个性地揭示了中国人的情感与道德风貌。更加可贵的是,在情感与理义的矛盾冲突上,艺术家分寸得当地把握住了高尚的道德意识与伦理的界线,体现出了一种完美的人格和真挚的人性,这正是本片长久的艺术魅力所在。 《小城之春》从人的内心世界角度,通过情感世界与现实关系的矛盾,揭示了人的道德意识。影片充分肯定了人的精神、情感、人性需求的正当性。但影片中的人物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的知识人士,不论他们在感情上经受多大痛苦,最终总是服从礼义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这是符合中国文化人的做人准则的,因而也是令人信服的。影片在艺术表现上是细腻的、优美的,体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丰富完美的人性美。 《小城之春》是一部风格化比较强的影片。影片中只出现了妻子、丈夫、朋友、妹妹、仆人5个人物,在小城中再未出现其他人影,这样的环境表现,表面看似不真实,然而它正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净化的造型风格。这是为了更突出、更集中、更清晰地体现感情世界的人物关系。影片中多次展现荒凉的小城城头,既含蓄地隐喻当时的时代背景,也烘托着女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使人物的情感与环境浑然一体,产生了一种含蓄幽深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总之,这部影片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堪称一部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