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个手机APP 输入自己想要的文字,就会自动匹配出电影片段,然后自动生成小视频
没有这样的输入法,网络手机输入法只是字体输入工具,小视屏需要自己下载或者制作,去网络搜索一下。
Ⅱ 推荐一些讲诉宇宙..地球怎么形成的电影
你好,这样吧!我推荐给你一些视频的名称,你在网上直接搜索就能观看了,有:《宇宙大爆炸》1-5集,《太阳系报告》1-3集,《霍金的宇宙世界》1-5集,《和霍金一起穿越宇宙》1-4集,《宇宙》1-5集,《太阳系的秘密》1-5集,《另一个地球》1-5集,《美丽的太阳系》1-4集,《地球的秘密》1-5集,《行星》1集,这些视频都是,在网上都能看,你也可以用土豆那可以下载,希望可以帮助你,谢谢…
Ⅲ 影片:名字好像跟石头有关的是一部小电影
电影:《疯狂的石头》
导演/编剧:宁浩
主演: 郭涛 刘桦 黄渤 岳小军
地区:中国
类型:剧情
片长:98分钟
级别:——
上映:2006年6月30日
《疯狂的石头》剧情介绍,故事简介: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现代喜剧,故事由一块在厕所里发现的价值不菲的翡翠而起。 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经济效益特此搞了一个展览,希望卖出天价以改善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局面。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通过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一步步向翡翠逼近。他们在相互拆台的同时,又要共同面对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这一最大的障碍。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换之后,两拨贼被彻底的黑色幽默了一把。
电影《疯狂的石头》主创人员的专访内容
宁浩(导演)
其实剧本的最初想法早在2000年就有了,但在那个阶段与最终完成的版本完全不同。后来确定了作为“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影片之后,影片才正式启动编剧和拍摄计划。
宁浩非常喜欢盖•里奇的电影,更加欣赏其拍摄手法。虽然早期就觉得用盖•里奇的手法拍摄《疯狂的石头》非常合适,但是宁浩却刻意避开,以希望建立一种全新的方式,但是,随着拍摄的进行,宁浩愈发感觉到或许这种拍摄手法是该种类型片的最佳选择。
重庆无疑是影片拍摄地的最佳选择。影片开拍之前,宁浩的选择包括重庆、广州、武汉等几个城市,但是在重庆取景之后,宁浩立刻决定了下来。谈到选择重庆的理由,导演宁浩表示,重庆是一个新兴的大城市,快速的成长导致了其复杂和不确定性。而《疯狂的石头》就好像重庆本身一样,无数伏笔和巧合横空交错,在一个三维空间中伸展成密密麻麻的诸多故事线,彼此结合。
郭涛(包世宏扮演者)
郭涛认为,有《疯狂的石头》这样一部类型电影的上映,绝对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必然需要。
虽然片中并没有很多成名的演员和导演,但是影片的质量已经超出了全体主创人员的预期。郭涛说,在这个中国电影已经高度繁荣的时代,大制作的电影无疑是成功的,更是商业电影的典范,但全是这种影片必然导致市场的单调性,当然也就不足以满足观众的全面性需要。《疯狂的石头》是一种类型完全不同的影片,首先是其能有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基本因素,同时,对于这种类型很特别的影片上映,也是观众能够掏钱进影院看小成本制作影片的一种考验。
包世宏这个角色的追求其实不大,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他所做的只是力所能及的为别人产生一些简单的帮助,这一点与郭涛本人的性格有些相似。
出身话剧演员,郭涛曾经演出过很多风格相近的话剧,此次能够有机会参与这部风格独特的类型化影片的拍摄,郭涛称之为“机会”。在这个剧组里,每个人都充满胆大妄为的奇思妙想,他们更在努力的把这些想法塑造成为现实,他们希望《疯狂的石头》可以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影片,同时,他们也会将这种前所未有的喜剧类型的幽默进行到底。
对于《疯狂的石头》必然受到观众的喜爱,郭涛充满信心。他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观众一定会喜欢。
徐峥(冯董扮演者)
电影《疯狂的石头》中,徐峥一改以往的喜剧形象,首次出演了一个阴谋狠毒、企图霸占工艺品厂土地的房地产商人。除了他本人在片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之外,其首度与宁浩的合作更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巧合。
采访刚一开始,徐峥并没有重点赞扬剧组和影片的本身,相反,他明确的表示说:“我演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冲着导演宁浩来的!”
事实上,徐峥进入这个剧组说来也有点意外。最初,制片人把合作意向和早期剧本发给了陶红,由于徐峥与陶红平常共用一个邮箱的缘故,使得徐峥无意间也看到了这个影片的剧本。刚接触到剧本的时候他感到似曾相识,因为几年前曾经想过要拍摄一部故事情节类似的话剧,当时制片人向他推荐的导演即是宁浩。随后,看过了宁浩导演的电影《香火的故事》之后,宁浩的风格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打下了日后合作的基础。最初决定参加演出的时候并没有确定适合某个角色,但他决定一定要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出。试了几个角色后,还是最终选定出演冯懂这个大反派,试了一些造型后最终选定的戴金丝眼镜的文人形象,外加一点带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以配合片中其他角色的方言。
影片拍摄完成以后,徐峥的评价是“不仅是喜欢,而甚至是一种非常激动的感觉。”他认为,即使在国际上也很少有国家的电影能够实现这种水平的幽默,只有南美和欧洲的极少数影片曾经有过。他认为,影片的剧情组织技巧好而又严密,人物非常个性化,中国从来没有过类似的故事。电影《疯狂的石头》同时富有商业和娱乐价值,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很有味道,也使得作为一个职业演员的徐峥演得很过瘾。去掉程式化的表演对于一个专业演员来说真的很难,能够在轻松娱乐的喜欢与演戏的紧张中找到平衡也不容易。
剧组里的成员都很年轻,他非常羡慕宁浩能在产生出其想法之后得到剧组这群年轻人的集体创作。可能是由于宁浩本人也懂表演的关系,再加上剧组对于选景、调度这些工作都做得很专业,这些也都大大推进了徐峥本人在影片中的发挥。
现在的商业片多了但其实好剧本很少。宁浩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影片很好看,他对电影的了解促使形成了其独到的“讲故事”的方式,“相信在技术和灵感更加成熟之后,他一定可以很快确立自己的风格,迅速成为中国电影界中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徐峥对宁浩和他的电影充满信心。
刘桦(道哥扮演者)
片中道哥、小军和黑皮的搭档戏非常多,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的搭配比例也很大。一般来说,好的非职业演员与职业演员合作非常难,而且是由于职业演员往往演不过非职业演员,非职业演员的特点在于其表演没有刻意设计、完全发自自然。
刘桦表示,导演宁浩智慧的目光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在这个剧组里面最令他佩服的,整个剧组中为了宁浩而来的人也着实不少。所有剧组成员的不断沟通,导演的不断解释和各个部门的协同,使得刘桦的表演效果超出了他本人的想象。
最初,对于这部影片的印象只是一个轮廓,刘桦也只把它当作个普通的工作,这时,导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参加演出,曾经的说法是“不演戏我就没饭吃了”,但是,导演回答我:“哥,你没饭吃了可以去我家,我让我妈给你做,你要做的就是演你应该演的”,一个只有28岁的人能说出这样话,刘桦几乎是无言以对,当时的回答是:“有兄弟你这话,以后对于我不喜欢的角色我绝对不接,只演我喜欢的”。
刘桦认为《疯狂的石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票房成绩。他表示,抛开艺术不谈,电影本身应该是一种商品,电影卖的好、得到更多观众认可才使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电影风格,所谓的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又更要排在后面。一个高高在上的艺术家,如果没有人找你写剧本,没有人找你拍片,那你还谈何艺术?刘桦对于这部影片所能取得的票房成绩同样也是充满期待。有这么一群没有很多经验的聪明人聚在一起,有中国电影为数不多的剧本和导演,一定可以成功。
连晋(麦克扮演者)
作为片中唯一的香港专业演员,连晋在片中扮演了国际大盗麦克。
拍摄电影《疯狂的石头》是连晋第一次跟一个年轻到只有28岁的大陆导演合作,但是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如此顺利。宁浩的要求很高,但是他自己的工作也很努力,并且是有毅力的坚强。
每个创作人的态度都不同,宁浩对于演员,或者角色的幽默都有自己独到的概念,而且控制得非常好。正是由于剧组中的沟通很好,使连晋作为一个香港演员,在拍摄过程中没有出现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对幽默的不同解释。与大陆演员的合作也没有感觉陌生,每个人的工作都非常敬业,也是他遇到的最认真且开心的剧组。
借鉴以往的经验,连晋自己对于角色作了一些动作、语言上的设计以配合塑造人物。拍摄《疯狂的石头》是他第一次在大陆参加全体剧组人员认真谈论的策划会,这种现象在大陆和香港都很少见。香港演员的表演,更多讲究的是在遇到相关情景的时候,预想自己在生活中的反应和心态拼在一起,如果导演不喜欢的话再调整。这次拍摄中的非专业演员很多,但是他们的表演都非常棒,是一种很本色的表演。
岳小军(小军扮演者)
除了在片中出演了一个角色,岳小军更多的是参与了剧本的创作。宁浩有一种非常明确的理念,就是打造一部全新的类型片。宁浩最初的创意来源于一部话剧的脚本,随着全体剧组成员的广泛参与和不断碰撞出的火花,才形成了最终的剧本。
王迅(四眼扮演者)
王迅表示,拍摄这部电影的凝聚力更多的来自于剧组。剧组中的每一个人,情感投入都是很大,所以,大家对于影片的期待也很大,都希望影片进入市场之后能够火起来。
作为专业演员,出名往往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也是身为演员的不得已。
包括《疯狂的石头》在内,宁浩的一系列作品的风格看起来都很突出。相信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后,一定会有很多观众非常喜欢,当然更会有很多观众觉得“很好看”,因为这部影片的个性化非常强。如果这部电影能够得奖,其原因也一定是因为影片的风格独特。
杜杰(摄影指导)
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杜杰除了担任摄影指导本身的工作之外,还在特技设计等环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整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作为摄影师的杜杰非常注重摄影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对于镜头表现力的运用更是重点。在此基础上,摄影师发挥了比以往更多的能动性以为帮助导演更好的展现影片的画面,例如,一些机位的架设方地点、距离等方面都给了不少建议。
影片拍摄的最初阶段,即有了创新视觉风格的设想,而焦点也全不集中在了如何实施上面。真正的拍摄过程中,他始终认为灯光等细节对于塑造气氛的效果非常重要。
影片中有不少特技场面,杜杰认为,评价一位好的特技导演,往往没有定律,其自身素质带来的临场性可能是最重要的。影片《疯狂的石头》的拍摄过程中,包括导演、摄影师等在内的大部分剧组人员,都会主动从现场寻找一些好的感觉,“想到的就努力完成”是这部电影能够成功的关键。
(三宝扮演者)
去年9月拿到剧本之后立刻就看了,等正式到剧组的时候已经看了3遍。我觉得,除了三宝意外,道哥和谢小萌的角色也都很出采。
三宝这个人物的性格与演员本人有60%的相似。这个人物有洁癖、喜欢动手,但这些其实都只是些小毛病,很重要的就是他无条件的崇拜包世宏,意识中“动不动就打,反正自有包爷会解决。”
作为一个非职业演员,第一次跟大腕们合作确实学到不少东西,他们总会有很多提示,尤其是郭涛,几乎每场都在教我。职业演员对于打架、特技这种可能让演员受伤的细节尤其把握得好,比如谢小萌被装在皮箱里,他们踢箱子的声音大得惊人,但里面的演员一点也没有受到伤害,一切都是点到即止,对他们很佩服,这些场面的拍摄与先前的想象完全不同。
印象最深的是在庙里“打四眼”那一场,剧本原来写的是用脚踢,后来改成了跳起来用皮带抽,更能表现人物暴力的一面所以效果非常好,导演也对这个流畅的动作很满意。
要说小,只能说是电影的成本吧,大概三四百万的人民币,是刘德华投资的。现在全国的票房都过了一千多万了,老刘这次赚大发了。
Ⅳ 有哪些特别好的影视作品混剪的小电影
在我的印象当中,有很多特别好的影视作品混剪的小电影,我比较推荐《在心底的那束光》,这个小电影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也会让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
Ⅳ 美洲儿童电影的发展过程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二)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
早期的电影,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它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使人们感到新奇。从《火车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影片,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喜剧片等影片样式。卢米埃尔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纪实性,它直接拍摄真实的生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成为写实自然主义电影风格的开路先锋,形成了电影的纪实性传统。卢米埃尔的生活纪实短片在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但刚起步的困境,并没有影响电影的大势所趋,另一位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应时而出,他使电影从一种纪实性的“活动照相”(亦称运动画面)导向了艺术电影,为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作为机械师,梅里爱制造了一整套机关、机器和舞台道具;作为画家,他制造了无数个布景和服装;作为魔术师,梅里爱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新的特技;作为作家,他不断创造出新的剧本;作为演员,他是他节目中的重要角色;作为导演,他懂得怎样设计和调动一个小剧团。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说:“梅里爱天才的特征,在于有系统地将绝大多数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以场景的化分等等,应用电影上来。”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直到今天还以各种形式保留在电影中。
梅里爱以照相的特技代替了舞台上的机械装置,同样,由于无声电影的需要,梅里爱也特为演员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演技。这种演技虽和哑剧的演技有所不同,但着重夸张,突出手势,因为它非常注意动作,而对面部表情极不重视。影片《灰姑娘》是梅里爱戏剧电影的代表作,这部取材于欧洲著名童话故事的影片,巧妙地运用了诸种特技手法,把南瓜变成车子;把老鼠变成了马车夫,对于特技摄影的开创性运用,是梅里爱对于电影的又一个贡献。
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影片描述了一群身着星相家服装的天文学家到月球上去旅行的奇幻故事。他们来到一座奇怪的机器制造厂,一些漂亮的女海员搬来一个大炮弹状的飞行器,当天文学家坐进去后,他们被反射到了月球。天文学家们从飞行器里出来,欣赏了月球火山口附近平原的奇妙风光;他们还受到了由美女扮演的星神们的欢迎。天黑以后,他们从梦中被冻醒,就钻进了一个大洞窟里,在里面看到了月亮神、巨型蘑菇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几经危险周折,他们又乘炮弹飞行器飞回地球,经过海底奇异的旅行,在一座雕像的揭幕典礼中结束。梅里爱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使电影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影像视听艺术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火车大劫案》第一次使用多场景来构成电影(严格说来它还不算真正的电影,因为那时候没有镜头变化)。鲍特的影片里有了特写,电影史上很有名的镜头就是让手枪对着观众,在影片里已经初步尝试,但是,对这种镜头的美学功能,它的作用还根本没有任何有意识的认识,所以这只是一种自发的开始走向电影艺术的一个阶段。
在无声电影阶段,对电影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苏联的爱森斯坦。
1908年,大卫格里菲斯加入了爱迪生公司,一开始时当演员,后来当导演。从1908年到1912年间,他共导演了大约四百部影片。在《孤独的别墅》中,他创造了“平行蒙太奇”,标志着电影已完全摆脱了舞台剧的束缚,电影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这时期美国出现的布赖顿学派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布赖顿学派的代表威廉保罗在《彼卡德里马戏团的摩托车表演》中成功运用了移动摄影。威廉逊还在《中国教会被焚化》首次成功使用了追逐和救援的戏剧式场面,以划分两头的交切手法造成剧情的渐次紧张,给其后的惊险片特别是美国的 “西部片”开了先河。布赖顿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GA史密士在《祖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中的景象》中,同一场景交替使用了最初的真正的蒙太奇形式,特写和远景相结合手法的交替使用对电影语言的开拓与应用作出了贡献。此外,布赖顿学派的柯林斯和哈桥梁尔分别拍摄了《矿工的生活》与《煤矿爆炸惨案》、《囚犯的越狱》等真正描写现实生活的影片。这一时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城的法国万森市,被誉为“世界电影首都”,拥有“百代”“高蒙”两大电影制片公司。1903至 1909年也因而被称为世界电影史的“百代时期”。
1908年,世界上第二座影城——好莱坞也在拍摄《基度山伯爵》时初具雏形。其时,只不过是摄影师汤马斯伯森斯和导演弗兰西斯鲍格斯共同搭建的一个小小的摄影棚,直到1913年才形成规模。
(三)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
梅里爱在完成他第430部影片之后,于1913年退出影坛,最后惨死在街头。一代巨匠在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之后,就这样靠别了世界。梅里爱的衰落和好莱坞的兴起,标志着电影已告别了它的幼年时期,而进入了成熟期阶段。
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这两部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典基之作,标志着电影成为艺术的起始,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是当时电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两部经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不朽功绩是突破了梅里爱时期戏剧电影若干陈旧的陋习。作为第一人,在拍片时,他让摄影机移动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开创性地使用了“特写”、“圈入”和“切”的手法,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接手段。在梅里爱的特技摄影和英国布赖顿学派对蒙太奇的早期发现的基础上,格里菲斯创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在《一个国家的诞生》里,他充分运用了他发展的特技和蒙太奇语言,影片集中体现了当时欧美电影艺术探索的成果。这部影片在广阔宏伟的历史场景中,较好地发挥了电影艺术时空的跳跃自如的特性,同时体现了蒙太奇多线对比、交替的作用。全片由一千多个镜头组接而成,不同景别的转换使用,灵活多变的摄影技巧,是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的大胆创造。在影片中,近景及特写等不同景别的组合运用,和谐、变换,各得其所。如大远景,他用来表现两军对峙交火的战争场面;特写,他用来表现人物的细部动作。在拍摄三K党信马飞驰的场面时,格里菲斯将摄影机安装在卡车上,追逐奔马进行跟拍,取得了紧张、逼真、生动别致的画面效果。一年后的《党同伐异》也是标志格里菲斯毕生成就的影片,冲破了古典戏剧的“三一律”限制,创造了开拓银幕时间、空间的“多元律”。影片将不同时代的事件加以排比和集中,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又丰富并发展了平行蒙太奇语言。这部精典巨作,以其疏密相间的节奏,溢彩流光的画面,移动摄影的美感,宏伟开阔的大胆构思,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电影成为艺术已有公论;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企业,电影到此时才有了真正的艺术作品。美国喜剧电影大师查尔斯卓别林,也是无声电影时期杰出的电影艺术家。1914年,编导了第一部影片《二十分钟的爱情》。接着,《阵雨之间》又问世,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了流浪的夏尔洛的形象。1917年的《安乐街》里,夏尔洛形象显示了逼人的光辉。《夏尔洛从军记》一片标志着卓别林表演艺术的成熟。1919年,他自己集资建厂,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20年代,他拍摄了一批以《淘金记》为代表的著名影片。卓别林一生有80部喜剧电影作品,其中《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代表作具有永久魅力。卓别林电影的最大特色是: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苏联的著名电影大师谢盖爱森斯坦是无声电影时期为蒙太奇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举世瞩目的重要贡献的杰出代表。 1924年,他导演了第一部影片《罢工》,创造性地使用了杂耍蒙太奇,把沙俄军警屠杀工人镜头和屠杀牲畜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使之交替出现,造成了怵目惊心的隐喻。1905年,他导演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史诗式的无声片《战舰波将金号》,成功地在影片里表现了俄国1905年革命。该片曾多次在国际电影评选中获奖。影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的场面、段落,已成为影响几代电影艺术家的经典性范例。1927年,他还导演了《十月》。 爱森斯坦的贡献在于对蒙太奇理论地阐述和艺术实践,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爱森斯坦的艺术特点在于将格里菲斯创造的平行蒙太奇技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善于运用特写表现事物的内涵;利用镜头的交切形成蒙太奇节奏,揭示人物的内在情绪;充分发挥了蒙太奇的隐喻功能 ,形成“诗电影”的传统。
(四)1927-1945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
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有声电影从问世到推广,大约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原因有认识上的、经济上的和技术上的。特别是一批有名的电影艺术家,留恋无声电影时期的美学原则,过多挑剔了刚问世的有声电影的一些弱点。但是,随着电影艺术家对声音控制运用能力的增强,以及录音设备、技术条件的改善,有声电影才得以正常的发展。
声音进入电影之后,蒙太奇不仅是画面组合,同时也扩展至声画的对位或对立,因而丰富了蒙太奇的内涵手段。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是符合电影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因为有声电影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走向艺术真正发达的时期。1933年以后,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影制作中同期录音得以改为后期录音,电影摄影又变得灵活而富有生气了。同时,蒙太奇理论和手法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在拍摄《逃兵》一片时,就曾用声画对位和对立的配音方法来加强影片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
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彩色电影的问世,标志着电影从诞生发展达到了完善成熟的发展时期,从此电影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五)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呈现多头并进的曲折发展时期。美国电影在战后一段时间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冷遇;战后的苏联及其东欧国家形成四足一方,大体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轨道缓慢发展。艺术创作受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少有突破和进展。这一时期,苏联的一些电影工作者拍摄出了一批有感情冲击力的战争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传记片。如《青年近卫军》、《攻克柏林》、《易北河会师》、《米丘林》、《茹科夫斯基》、《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电影在"解冻文学"的思潮影响下,开始走出僵化的模式。继1957年卡拉托卓夫《雁南飞》以后,苏联电影便出现了再度大发展的局面。西欧的电影大国,如英、法、德、意,构成当时四足并立的另一极。战争留下的阴影和经济困难的制约,西方电影进入特殊的时期,在困难和对手挑战下,不仅没有委缩,反而刺激了西欧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发展。在东方,主要是日本、中国、印度的电影出现了长足的新发展,并先后进入了世界大国之列。日本电影在东方起步较早,二战期间日本电影步入歧途,而战后不久便获得新生。尤其在1950年黑泽明的《罗生门》以后,日本电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印度电影在三十年代开始也有了较好的狭窄的发展。进入本时期后,印度电影因受意大利、法国和苏联电影的影响,逐渐从追求豪华的音乐歌舞片而转向现实。1953年,拉基卡普尔导演的《流浪者》和比麦尔洛埃的《两亩地》等影片标志着印度电影的新面貌。在1955年,印度影片产量达285部,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现在,印度电影每年产量多达700部左右,成为世界电影产量第一大国。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心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电影》杂志反法西斯影评家巴巴罗桑蒂斯和柴蒂尼等。出身于新闻记者和作家的年青导演是他们的响应者,主要包括:德西卡、罗西里尼、维斯康蒂、利萨尼、莫切里尼等。他们要求建立一种现实主义的、大众的和民族的意大利电影。他们的口号是:“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他们十分重视作品的真实,尽可能使场景和细节具有照相性的逼真诚,基本上利用外景和实景拍摄;不大注重讲究文法,不强调蒙太奇剪辑;主张启用非职业演员,演员在表演中可以即兴对话。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罗马11时》、《偷自行车的人》、《游击队》、《警察与小偷》、《大地在波动》、《橄榄树下无和平》、《米兰的奇迹》等。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是取材大都是意大利的真实生活的纪实性写照。新现实主义电影在五十年代中期衰落,但对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是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的。
(六)1960年至今,世界电影从突破创新中走向多样化发展
继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世界电影史上又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第三次革新运动。这次电影运动始于法国,自1959年新浪潮兴起,法国电影出现了一条全新的、有效的打破商业电影垄断制片的道路。新浪潮的口号就是不要大明星,打破明星制度,不要花大价钱拍豪华影片,影片要接近生活等等。这股浪潮蔓延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新浪潮。“新浪潮”电影运动是一个留下较多实绩,在世界电影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电影运动。这次电影运动以反传统为旗帜,以非理性为基本特征,是对戏剧化电影更大的一次冲击。这次电影运动以夏布罗导演的《漂亮的塞尔杰》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吕弗《四百下》,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在戛纳电影节引起轰动为开端。其电影艺术特征是:影片呈现全新风格、意识流和闪回镜头为一些创作人员常运用的表现手段,情节松散,众多生活事件无逻辑地以无技巧手法编辑在一起,表现人物的潜意识活动,缺乏结构上的完整性。
新浪潮后期影片,现实主义完全被抛弃,影片陷入到狂乱、神秘和颓废的泥坑。其非理性、非情节化的倾向愈演愈烈,导致不久就衰落了,但由于声势浩大,且敢于突破创新,所以,在电影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既确立和强化了导演的中心地位,又进一步发掘了电影的特性,丰富了电影的语汇,推动了这一时期电影的全球性的大发展,真正形成了电影题材的多样化、电影样式的丰富化和电影思潮与流派的多样个性化。
这一时期全世界的电影事业出现较大的发展。就连拉丁美洲、远东、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电影都有了可观的发展,而过去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在世界电影史已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段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智利、古巴、玻利维亚等国电影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发展到充斥着整个中南亚电影市场,并影响着整个大陆的局面。所以,本时期世界电影已由过去的四足分立并进变成了全球性大发展。
世界电影发展中有两个名词必须要谈,一是好莱坞,一是奥斯卡。
上文谈到1913年好莱坞电影城初具规模,实际上当1908年摄影师汤马斯伯森斯和导演弗兰西斯鲍格斯来到这儿拍摄《基度山伯爵》时,这里还只是美国西海岸洛杉矶郊外的一个小村,这个小村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之所以被称为好莱坞,意即常青的橡树林。
自1913年建立以来,这里聚集着派拉蒙、米高梅、福斯、环球、华纳等大制片公司,支配着影片的生产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发行,同时,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导演和演员去那里拍片和表演,成为美国繁华的电影城市。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出品的主要基地,据有人统计,生产的影片可以分为75种类型,其中我们较熟悉的有侦破片、西部片、歌舞片、喜剧片、惊险片、科幻片、抒情片,这些制片公司在电影方面大量投资,使电影事业在美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取得了世界电影的霸主地位。
好莱坞摄制的影片完全是以票房价值收入为指导原则,制片人关心的是如何多赚钱,要求“把光打在有钱的地方”,“把镜头对准观众崇拜的面孔”。因此,好莱坞的影片一般都能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这些影片十分讲究戏剧性,编织各种人在各种生活中的各种遭遇,结构紧凑、曲折,人物性格复杂、独特,情节常有误会、巧合;富有传奇、浪漫色彩,具有极大的刺激性和观赏性,能够满足要求娱乐的感官体验和心理需求。
第一部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史根据大仲马的原著改编的无声影片《基督山伯爵》,那是1908年在好莱坞的荒野上搭建的一个简陋的棚子里拍成的。有些人把1913年影城好莱坞的奠基年,这年由派拉蒙公司在好莱坞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摄影棚,并有当时美国东部大导演西帛.地迷尔来此拍摄《通婚着》一片,摄影棚也由此再次扩建,所以人们将这作为好莱坞的诞辰载入史册。
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其间推出了不少传世佳作,如《乱世佳人》、《蝴蝶梦》、《魂断蓝桥》以及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杰作《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这些影片不仅被奉为好莱坞的经典之作,而且也为世界电影史册增添了辉煌的一页;世界观众并由此熟悉了那些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明星:卓别林、鲍嘉、盖博、泰勒、劳伦斯、琼.芳登、英格丽.褒曼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畸形发展,好莱坞也受过种种危机,通货膨胀,制片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及电视业的竞争,观众审美观的改变,一度使好莱坞走向低谷。有的公司因此亏损,有些公司干脆搞多种经营,变摄影棚为旅游、展览区。直到70年代,制片商们采用了欧洲的制片人制度,才使好莱坞走出低谷。同时,制片商还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创造了立体声、宽银幕等电影形式;有的厂家与电视化敌为友,使好莱坞也跻身于电视界,并由此使影视事业走向繁荣。
至于奥斯卡,众所周知,每年的三四月间,太平洋之滨的美国名称洛杉矶音乐中心影星荟萃,他们在这里参加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办的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这一年一度的颁奖盛典,不仅是美国电影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影坛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事情。
在美国,最为著名的电影艺术奖由两种,一是外国记者颁发的金球奖,另一种是奥斯卡金像奖。比较而言,金像奖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因为它是美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一旦独占鳌头,便马上身价百倍,因此,此项大奖的竞争颇为激烈。
为什么金像奖命名为“奥斯卡”呢?这还得从金像的设计说起:金像的造型本由米高梅公司的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木斯构思而成,后由青年雕塑家乔治.斯坦利于1928年完成塑像的制作。这尊金像的主体是一个男人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手中紧握战士的长剑,身长34.5厘米,重3.45公斤,由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因塑像呈金色,故称之为金像奖。得名奥斯卡是在1931年,颁发金像奖之时,说来也纯属偶然:当年颁奖前夕,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在一起评论金像,当时的艺术与科学院的图书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仔细地端详了金像后,情不自禁地叫到:“呀!他看上去真象我的叔叔奥斯卡。”于是,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便称金像为奥斯卡,这个名称也从此闻名全球了。
奥斯卡金像奖诞生至今已有73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美国乃至世界电影事业的飞跃发展。奥斯卡金像奖原定为两年评选一次,自1934年起,扩大到每年一次。最初规模不太大,活动只限于电影界内部,且评选消息只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直到1953年,评奖的全过程才第一次通过电视媒介向全国实况转播,同时还增设了一项外国影片金像奖,至此,奥斯卡奖评选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如今,有了卫星作为传送媒介,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更是家喻户晓。1989年3月30日,在好莱坞举行盛况空前的第61届奥斯卡奖揭晓盛典,主持人当场宣布:世界上有91个国家的十亿观众,包括第一次收看实况转播的前苏联观众通过卫星收看这次颁奖仪式。
总之,从第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电影在技术上是相当完善了,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是已经成熟了。我国的电影理论家邵牧君在《西方电影史概论》一书中提出,电影在其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可以从四个阶段进行研究:
一是形成期(1895年——1927年),从爱迪生、卢米埃尔在美国和法国发明电影之日起,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剪接,从而形成视觉语言的二十多年历史。
二是发展期(1927年——1945年)。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备了电影艺术的一切必要的表现元素。人们对反对无声电影的经验开始了总结,并且在运用音响和色彩方面,在探索电影形象表现潜力方面都展开了认真的研究和实验。
三是成熟期(1945年至今),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在技术上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此后的技术发展不再对艺术表现有重大的影响。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电影这时的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艺术门类了。
Ⅵ 苹果手机照片如何将不同时间的一起生成小电影
第一,打开iPhone手机的相册,在手机最低端home键上方点击“回忆”
iPhone如何将相册照片生成视频影片导出
iPhone如何将相册照片生成视频影片导出
2
第二,回忆中保存有不同时间节点自己在不同地方的照片,如图我们随意选择一份回忆即图中日期点击进去
iPhone如何将相册照片生成视频影片导出
3
第三,在时间地点右方有一个播放符号,点击播放符号进行试观看相册影片,届时手机会自动生成影片播放,
iPhone如何将相册照片生成视频影片导出
4
第四,在这时,如若自己并不满意,自己可如图点击屏幕并点击右下角编辑符号,从新定义编辑该回忆的的字幕、音乐、片长以及自行添加减少照片和视频的个数;完成编辑之后点击右上角“完成”即可
iPhone如何将相册照片生成视频影片导出
iPhone如何将相册照片生成视频影片导出
5
第五,完成重新编辑之后可以再自行浏览一遍,然后确认可以以后点击左下角分享符号进行导出视频影片
iPhone如何将相册照片生成视频影片导出
6
第六,页面变化以后再点击“存储视频”将刚才制作的照片视频以视频的格式进行导出并保存在手机当中
iPhone如何将相册照片生成视频影片导出
iPhone如何将相册照片生成视频影片导出
7
第七,成功导出影片以后,我们可以再次回到相册并点击“相薄”然后在相簿中点击“视频”进行查看影片
iPhone如何将相册照片生成视频影片导出
iPhone如何将相册照片生成视频影片导出
Ⅶ 小电影的小电影的几个显著特征
要想保证“电影品质”,一部“小电影”的投资成本就不会太低。投资方花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企业的形象、产品或服务做广告。
“小电影”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
2010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2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平均每天观看2小时网络视频,甚至超过了看电视的时间——每天1.8小时。
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6.5亿,其中有四成用户使用手机上网,选择用手机“看视频/电视”的手机上网用户比重达到17.4%,且年增长率超过200%。
可以预见,未来的互联网视频播放媒体将对传统的电视媒体形成强烈冲击,并侵蚀大量的广告客户。
电影、电视连续剧、娱乐节目、搞笑视频等内容仍是互联网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小电影”结合了这些内容的精华,以其短小精悍、传播性强的优势,必将在互联网视频领域异军突起,占据重要地位。 1、省广告费:电视广告投放费用甚至是其制作费用的几十倍上百倍,而一部好看的“小电影”却能在互联网上获得网友的义务传播。如果想达到更好的效果,请一个网络营销团队进行推广,推广费用也不会超过制作费用。
2、不受时限,长期有效:电视广告受档期、时间限制,有效期较短;但“小电影”不受时间、周期限制,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随时随意观看。
3、定位更准确,直达有效客户群:上班族、学生等年轻人是网络视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正是普通消费者中最有购买力的一群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喜欢进行网上购物。对于这样的客户群进行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小电影”式推广,效果犹为明显。
4、便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与其他传统的广告形式相比,“小电影”的广告意图更为隐蔽,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客户对企业的反感情绪。在取悦观众的同时,又达到了商业推广的目的,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形象树立。
制作技术和制作理念已经相当成熟
1、 设备普及与传统广告相比,互联网成了“小电影”的主要播放媒体,因而对于影像层次和清晰度的要求大为降低,便宜的设备也能拍出“电影品质”的画面,如佳能的5DII相机
2、 媒体投放宽松
国内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网、六房间等,对用户免费开通视频上传服务,这是“小电影”能得以广泛传播的基础。
3、 受众观看习惯
观看网络视频已经成为大部分网民的生活习惯,他们也乐于在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QQ等平台分享自己喜欢的视频内容。
哪些企业和产品适合拍“小电影”
互联网企业: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团购网等社区网站。
服务行业:风景名胜、旅游景点、酒店、度假村、汽车租赁公司等
产品:汽车、服饰品牌、化妆品、生活用品等
电脑、手机、MP3等电子产品
Ⅷ 想开个小电影院,或者小放映厅,专门放映已经下档的电影和老电影。请问可行吗
可行可行啊~在哪里~在北京的话一定会去捧场
1.版权问题无法避免,查到了基本没跑、因为网上的资源也都注明了禁止公开传播24小时内删除神马的,不过只要管得不太严的地跟当地管理这种的弄好关系就差不多
我知道一个北京放映老电影、经典电影的地方,就是在网上撒广告,老板租了一个二层的店面、一楼做咖啡馆、二楼房间内有放映室,营业执照申请的就是咖啡馆。二层要是真的有查的我作为私人地方弄家庭影院也OK啊,电影资讯神马的老板有个群每天说放什么什么电影啊~差不多就这意思
Ⅸ 小电影的后缀是什么
电影的后缀各个版本的具体含义:
?1、CAM(枪版)
_AM通常是用数码摄像机从电影院盗录。有时会使用小三角架,但大多数时候不可能使用,所以摄像机会抖动。因此我们看到画面通常偏暗人物常常会失真,下方的 字幕时常会出现倾斜。 由于声音是从摄像机自带的话筒录制,所以经常会录到观众的笑声等声音。因为这些因素,图象和声音质量通常都很差。
?2、TS(准枪版)
_S是TELESYNC的缩写。TS与CAM版的标准是相同的。但它使用的是外置音源(一般是影院座椅上为听力不好的人设的耳机孔)这个音源不能保证是好的音源,因为受到很多背景噪音的干扰。TS是在空的影院或是用专业摄像机在投影室录制,所以图象质量可能比CAM好。但画面的起伏很大。论坛上常出现的有一般TS版和经过修复清晰TS版
?3、TC(胶片版)
_C是TELECINE的缩写。TC使用电视电影机从胶片直接数字拷贝。画面质量还不错,但亮度不足,有些昏暗。很多时候制作TC使用的音源来自TS,因此音质很差,但画面质量远好过TS。如果不是太讲究的话TC版还是不错的选择。
?4、DVDSCR(预售版)
_CR是SCREENER的缩写。DVDSCR预览版的或者是测试版的DVD,非正式出版的版本。从预览版 DVD 中获取,通过mpeg-4技术进行高质量压缩的视频格式。能比DVDRip早发布,但画质稍差。(经常有一些不在黑边里在屏幕下方滚动的消息,包含版权和反盗版电话号码 ,会影响观看。)如果没有严格的划分它的画质应与TC版差不多。
?5、R5(俄罗斯5区版)
_砺匏?5区版的DVD,因为配音为俄语,所以需要去寻找英语音轨,R5版本就是一种合成版本(俄5区DVD视频+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英语音轨),R5版本的画质一般都不错,音频部分由于音轨的来源不同,效果有好有差。
?6、HD RIP(高清版)
_DRip 是HDTVRip(高清电视资源压缩)的缩写,是用DivX/XviD/x264等MPEG4压缩技术对HDTV的视频图像进行高质量压缩,然后将视频、音频部分封装成一个.avi或.mkv文件,最后再加上外挂的字幕文件而形成的视频格式。画面清晰度更高。
?7、BD(蓝光版)
_D是Blue Disk的简称,翻译成中文是“蓝光影碟”的意思。就是从蓝光影碟转录的视频和音频,画面清晰度很高。
?8、DVD,HDVD,DVD5,DVD9
_VD的英文全名是Digital Video Disk,即数字视频光盘或数字影盘,它利用MPEG2的压缩技术来储存影像。
?9、HDVD(压缩碟或者经济版DVD)
_DVD俗称压缩碟或者经济版DVD,介质通常为DVD-5(容量4.7G)也有DVD-9的(容量8.5G),采用MPEG-1或MPEG-2编码,由于码流较低,所以每张盘可容纳长达7个小时的视频节目,画质水平略高于或等同于VCD。用于看连续剧最省钱。
?10、VHSRip
_HSRip是从零售版VHS录象带转制,主要是滑冰/体育内容的发布。
Ⅹ 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
正解:1、连续摄影术,2、胶片,3、活动放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