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部电影
中文片名
风暴突击者
原片名
Stormbreaker
更多中文片名
旋风任务 .....香港译名
旋风少年特工
风暴克星 .....台湾译名
更多外文片名
Alex Rider: Operation Stormbreaker .....(USA) (new title)
影片类型
动作 / 家庭 / 冒险
片长
93分钟
国家/地区
美国 德国 英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评级
PG for sequences of action violence and some peril
级别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ustralia:M UK:PG USA:PG Finland:K-11 Norway:11 Hong Kong:IIA Philippines:PG-13 Malaysia:U Netherlands:MG6 Ireland:PG Brazil:10 South Africa:PG Taiwan:PG-12
制作成本
£25,000,000 (estimated)
,000,000 (estimated)
拍摄日期
2005年7月3日
出品
英国爱尔曼影业公司
美国韦恩斯坦影业公司
译制版主创
翻译:李红
导演:胡连华
录音:徐弘岩
剪辑:赵淑清
制片:赵新宇
配音演员:
孟令军 胡连华 郭今非 牟迦伦 纪艳芳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发行
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译制
演职员表
导演
杰弗瑞·萨克斯 Geoffrey Sax
编剧
Anthony Horowitz .....novel, story & screenplay
演员
亚历克斯·帕蒂弗 Alex Pettyfer .....Alex Rider
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Ian Rider
米基·洛克 Mickey Rourke .....Darrius Sayle
比尔·奈伊 Bill Nighy .....Alan Blunt
米西·派勒 Missi Pyle .....Nadia Vole
索菲·奥康尼多 Sophie Okonedo .....Mrs. Jones
艾丽西亚·希尔维斯通 Alicia Silverstone .....Jack Starbright
戴米恩·路易斯 Damian Lewis .....Yassen Gregorovich
罗彼·考特拉尼 Robbie Coltrane .....Prime Minister
斯蒂芬·弗雷 Stephen Fry .....Mr. Smithers
理查德·詹姆斯 Richard James .....Vicar
安迪·瑟金斯 Andy Serkis .....Mr. Grin
剧情介绍
14岁的阿历克斯(阿历克斯·派迪弗)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自小父母双亡的他被唯一亲人、当银行经理的叔叔伊恩(伊万·麦克格雷戈)带大,和叔叔的感情十分深厚。一次车祸,伊恩突然去世,英国特工组织--军情六处长官艾伦·布莱特(比尔·奈伊)亲自上门拜访,阿历克斯这才知道叔叔原来是军情六处最优秀的间谍,更是被世上最危险刺客之一杀死。
多国语言、潜水、射击、武术、格斗,极限运动...,原来叔叔教给阿历克斯的,全是帮助他成为未来特工的技巧!在军情六处的布莱特长官和琼斯太太的软硬兼施之下,阿历克斯被招募进特别行动小组,成为超级少年特工。而他的第一个任务对象便是和叔叔的死脱不了干系的亿万富翁达瑞斯·塞勒(米基·洛克)。
居心叵测的塞勒向全英国所有学校都捐赠了高端3D的“风暴突击者”超级电脑,但这慷慨背后却很可能暗藏危机。乔装打扮为电脑游戏迷,阿历克斯潜入了塞勒戒备森严的老巢,果然发现其后另有玄机,而塞勒的目的是灭掉数百万儿童!能不能在一切无法挽回之前拯救所有人?生死恶战即将展开
绝对是这片没错 我看过的 其实挺幼稚 主要是男主角很帅。
❷ 欧洲先锋派电影是什么
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年----1928年)
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 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
代表人物:
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
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
主要贡献:
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
纯电影美学试验:
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
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
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
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 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
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
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曼.雷伊《海之星》1929
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 代表作品 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
现实主义倾向:
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
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
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利用布景 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四、前苏联的蒙太奇学派: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阶级并行,社会与经济
受到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
1、 库里肖夫“实验工作室”普多夫金操作。莫兹尤辛德三个没有表情的特写镜头
2、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拍记录片,反对剧本,演员,摄影棚。但用改变运动速度和奇特摄影角度来观察生活,进行选择的记录,非现实主义的态度。蒙太奇的并列和配合。
3、 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的“奇异演员养成所”
4、 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 《战舰波将金号》1925 敖德萨阶梯
杂耍蒙太奇 后来创作了理性蒙太奇(夸大蒙太奇作用,被否定) 建立蒙太奇理论
5、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母亲》 《圣彼得堡的末日》 《成吉思汗的后代》
强调剧本创作;强调演员的基础作用;(与库里肖夫的“电影模特儿”与爱森斯坦的“类型演员区分开来。)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创立联想蒙太奇。
普多夫金强调镜头的组接,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而爱森斯坦则强调蒙太奇的冲突。
五、记录主义电影的发展
1、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机械主义的记录本性出发。实景拍摄,偷拍,抢拍。后来法国新浪潮运动受其影响创造出记录片和故事片结合的样式。
2、德国抽象派华尔特.鲁特曼《柏林交响曲》1927 受到维尔托夫的影响。
3、20年代末法国先锋派几乎成了记录主义派。阿尔贝托《只有时间》1929 让.维果《尼斯现象》 让.班勒维《章鱼》《海蜇》《水甲虫》将水中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拍出来,如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的画。
4、尤里斯.伊文思 《雨》
5、英国 约翰.格里尔逊《飘往渔船》
6、罗伯特.弗拉哈迪 《北方的纳努克》演员与记录片形式。
7、德国的场面调度,法国的摄影和苏联的蒙太奇剪辑,拍了法国影片《圣女贞德的受难》默片的结束。
第二次先锋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代表作品:
罗西利尼 : 新现实主义与战争关系《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游击队》 《德意志零年》《欧洲51年》 《意大利万岁》
维斯康蒂: 以《沉沦》获得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称号。 《大地在波动》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但后来《受难的人们》《威尼斯之死》则完全追求唯美主义了。
德.西卡: 与柴伐蒂尼的合作(杰出的剧作家)《偷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现实主义作品。 《孩子们注视着我们》《擦鞋童》 使用非正式演员的自由风格。
德.桑迪斯:《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推向另一个高峰。使用摄影棚和正式演员与非正式演员混用,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部分相同。
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1、记录性 2、实景拍摄 3、长镜头的运用 4、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5、结构形式(追求简单朴实的结构) 6、地方方言的运用
新现实主义的继承:脱离现实主义
费里尼:追求浪漫主义《道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最具个性化的作品。剪辑空间跳跃。
安东尼奥尼:模糊现实,强调主人公的主观感知。《奇遇》《放大》《红色沙漠》有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自然色彩随心理的变化。
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五六十年代
新浪潮---作者电影
1958年诞生,特吕弗《淘气鬼》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琪》
1959年幸福年,特吕弗《胡作非为》 1960年高峰 1961年没落年。除戈达尔《如此生活》
“新浪潮”巴赞推崇为精神之父。一、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 二、场面调度的理论。
创作特征:
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共同的东西,但是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新现实主义则是有重大的社会性。
主题:非政治的电影;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
摄影方法:侧重电影的照相性,侧重画面的新鲜感,拒绝功能主义或学究式的画面。
音响:大量的自然音响,真实感
剪辑:长度、节奏。快速剪辑,镜头之间之间衔接。时空跳接。长镜头的使用增加真实感。
从新浪潮后,特吕弗和夏布洛克的长镜头,戈达尔的跳接与快速剪辑。
表演:非职业演员,不知名的演员。
总之对传统的电影语法毫不在意。
左岸派----作家电影
代表作品: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
阿兰.罗伯-格里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玛格丽特.杜尔《音乐》1966《黄太阳》1970
侧重内心的描写。他们是文学和戏剧的革新派。
受到影响:
1、 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表现人的真实。
2、 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伯格森“真觉主义”影响,强调非理性感受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知觉认识社会。
4、 受到布莱希特的影响,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现,以沟通内心的幻想。
主要的特征:
主题:偏爱回忆,遗忘,记忆,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搬上银幕;描写人的责任性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关。《广岛之恋》中。
导演:从记录式的现实主义然后再转向纯精神的现实主义中去。
剪辑:最重要的美学革命。《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百分之七十效果来自剪辑。其一,取消传统电影的间歇法,如化入化除,取消过渡镜头,用跳接对时空,事件的人为压缩;其二,镜头位置的颠倒;其三、镜头的并列运用,先后不衔接甚至对立;其四、循环剪辑,有意识的重复。
音响:左岸派导演比新浪潮修养更高,所以对音乐和音响的细节考虑比较多。
表演:舞台演员充当,有意识拉开人与人的距离,采用间离效果。
摄影:没有统一的风格,但不用谷达尔的肩扛式。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特别是雷乃得推镜头别具特色。
两者的区别:
1、 成分看:新浪潮制作者大都是巴赞《电影杂志》的评论员,由自己走上影坛。左岸派则是左翼作家团体的文人。所以修养要比新浪潮高。
2、 时间看:新浪潮始于50年代末期,左岸派要比它的导演早,雷乃1948年就开始。
3、 年龄上:新浪潮小伙子,而左岸派则是中年了,所以经历与阅历要比前者高
4、 主题和手法: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则是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作者电影多采用第一人称,而作家电影多采用第二,第三人称,甚至混乱人称。而且有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有艺术的假定性远远超过新浪潮。
5、 拍摄地点:前不反映重大历史,所以多在巴黎,而后者在全世界拍摄。
6、 美学追求:新浪潮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感兴趣的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
7、 制作周期:新浪潮以潦草的,半即兴的拍摄,所以周期短,而左岸派则以仔细着摸得方式,周期较长。
8、 影片通过检查:前者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顺利通过(除了戈达尔《小兵士》)
但后者由于背景较为复杂,所以要遇到麻烦。
左岸派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触发观众的的情感与选择,所以左岸派是五六十年代的先锋派。
❸ 一部早期的美国电影:一群人乘潜水艇到海底的生化实验室,途中遇到了巨大的海蜇一样的怪物
《惊爆无底洞》是由Juan Piquer Simón执导,李·艾尔米、雷·韦斯主演的一部影片,上映时间1990年7月26日。
剧情简介:
美国深海勘查潜艇“赛任1号”在一次例行任务中失事,当局命令潜艇设计师(主人公)组织一支由军人和各类科学家构成的小队,乘坐另一艘同型潜艇“赛任2号”下海救援“赛任1号”,成员里面有两个女性,其中一个是潜艇设计师的前妻。
搜索的线索是“赛任1号”上面的一只“黑匣子”。救援队据此潜航到一个非常隐蔽的海沟。途中这艘黄色潜艇被一个巨大的白色不明物体包裹住,艇长用电击法驱走这个怪物。三名潜水员出艇勘查,发现这里的海藻发生过变异,大得出奇。一名潜水员遭隐藏在海藻林间的异形生物突袭而亡,另两名生还者采集了一些变异的海藻后返回潜艇。
潜艇为了躲避变异生物的袭击,进入了海沟内部探险,结果发现海沟最底部有一个巨大空洞,潜艇浮出水面,艇员们穿着如同宇航服的特种防护衣进入这个幽深的洞穴,发现内部竟然有人工开凿的痕迹,里面到处都是变异生物,有的类似巨型蜜蜂,有的类似海蛇和恐龙的杂交体,并且所有的生物身上都带有剧毒。
队员们在留守在潜艇中的通讯指挥员的指示下不断深入,寻找遗失的黑匣子。然而当他们在洞内巡视时,一头异形怪物穿破一名队员的保护罩,进入他的体内,队员们被迫将其击毙。
同时,潜艇上的变异海藻入侵了潜艇上的饮水系统,接触海藻或者饮用了被海藻污染的水,都会被侵蚀逐渐变为海藻的饲料,一个杂役兵因此感染而死。
队员们划着橡皮筏返回潜艇途中,又被水中的异形逐个消灭。
潜艇设计师和两个女队员以及一个男科学家继续在洞中考察。他们发现了一个实验室,在一具干尸面前的电脑上查到了所有的秘密,原来这个海沟是美国政府遗弃的一个研究生物武器的秘密基地,科学家通过生物基因杂交生产出了大量的生物武器,但是不知是何原因试验发生事故,所有的科学家被那些生物杀死,无一幸免。
他们试图炸毁试验基地,不料在一个基因交换室遇到了最可怕的怪物------一个竖挂在墙壁上的多脚海星。在大家用步枪抵抗这个海星的时候,一个男科学家被海星巨大的触手卷走,一个女队员则被海星吸进口中……
任务结束,旧情鸳鸯回到潜艇上,却被一直呆在潜艇中的通讯指挥员截住并吐露实情: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黑匣子,这次行动的真正目的就是取回生物试验的那张资料光盘,所以他才一步步引导队员们接近那个嗜血实验室,而且第一批返回的队员们有两人本来可以免受异形攻击的,也是他从中作祟将舱门反锁,让那两个队员活活的被异形拉进水中……
通讯指挥员实现了自己的全盘计划,把幸存的三人:旧情鸳鸯和艇长关在寄生着变异海藻的船舱内,幸而潜艇设计师把那张要命的光盘留在手中,提出和通讯指挥员合作,将其骗入船舱并被海藻感染而死。
正当幸存者逃离危险之地时,却发现艇长没有跟随他们一起进入逃生舱,艇长告诉他们,刚才制服通讯指挥员时他不小心被海藻感染了,决定牺牲自己毁灭这个秘密基地。
最后,那对夫妻带着光盘乘逃生舱逃离了恐怖深渊,回到陆地上揭露政府的阴谋,而艇长则启动了潜艇的自毁系统,炸毁了海沟的出口,将那些变异生物永远封闭在海底深渊之中。
❹ 介绍一下世界三次电影运动。
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年----1928年)
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 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
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
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
主要贡献:
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
纯电影美学试验:
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
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
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
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 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
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
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曼.雷伊《海之星》1929
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 代表作品 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
现实主义倾向:
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
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
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利用布景 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四、前苏联的蒙太奇学派: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阶级并行,社会与经济
受到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
1、 库里肖夫“实验工作室”普多夫金操作。莫兹尤辛德三个没有表情的特写镜头
2、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拍记录片,反对剧本,演员,摄影棚。但用改变运动速度和奇特摄影角度来观察生活,进行选择的记录,非现实主义的态度。蒙太奇的并列和配合。
3、 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的“奇异演员养成所”
4、 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 《战舰波将金号》1925 敖德萨阶梯
杂耍蒙太奇 后来创作了理性蒙太奇(夸大蒙太奇作用,被否定) 建立蒙太奇理论
5、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母亲》 《圣彼得堡的末日》 《成吉思汗的后代》
强调剧本创作;强调演员的基础作用;(与库里肖夫的“电影模特儿”与爱森斯坦的“类型演员区分开来。)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创立联想蒙太奇。
普多夫金强调镜头的组接,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而爱森斯坦则强调蒙太奇的冲突。
五、记录主义电影的发展
1、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机械主义的记录本性出发。实景拍摄,偷拍,抢拍。后来法国新浪潮运动受其影响创造出记录片和故事片结合的样式。
2、德国抽象派华尔特.鲁特曼《柏林交响曲》1927 受到维尔托夫的影响。
3、20年代末法国先锋派几乎成了记录主义派。阿尔贝托《只有时间》1929 让.维果《尼斯现象》 让.班勒维《章鱼》《海蜇》《水甲虫》将水中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拍出来,如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的画。
4、尤里斯.伊文思 《雨》
5、英国 约翰.格里尔逊《飘往渔船》
6、罗伯特.弗拉哈迪 《北方的纳努克》演员与记录片形式。
7、德国的场面调度,法国的摄影和苏联的蒙太奇剪辑,拍了法国影片《圣女贞德的受难》默片的结束。
第二次先锋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代表作品:
罗西利尼 : 新现实主义与战争关系《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游击队》 《德意志零年》《欧洲51年》 《意大利万岁》
维斯康蒂: 以《沉沦》获得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称号。 《大地在波动》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但后来《受难的人们》《威尼斯之死》则完全追求唯美主义了。
德.西卡: 与柴伐蒂尼的合作(杰出的剧作家)《偷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现实主义作品。 《孩子们注视着我们》《擦鞋童》 使用非正式演员的自由风格。
德.桑迪斯:《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推向另一个高峰。使用摄影棚和正式演员与非正式演员混用,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部分相同。
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1、记录性 2、实景拍摄 3、长镜头的运用 4、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5、结构形式(追求简单朴实的结构) 6、地方方言的运用
新现实主义的继承:脱离现实主义
费里尼:追求浪漫主义《道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最具个性化的作品。剪辑空间跳跃。
安东尼奥尼:模糊现实,强调主人公的主观感知。《奇遇》《放大》《红色沙漠》有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自然色彩随心理的变化。
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五六十年代
新浪潮---作者电影
1958年诞生,特吕弗《淘气鬼》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琪》
1959年幸福年,特吕弗《胡作非为》 1960年高峰 1961年没落年。除戈达尔《如此生活》
“新浪潮”巴赞推崇为精神之父。一、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 二、场面调度的理论。
创作特征:
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共同的东西,但是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新现实主义则是有重大的社会性。
主题:非政治的电影;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
摄影方法:侧重电影的照相性,侧重画面的新鲜感,拒绝功能主义或学究式的画面。
音响:大量的自然音响,真实感
剪辑:长度、节奏。快速剪辑,镜头之间之间衔接。时空跳接。长镜头的使用增加真实感。
从新浪潮后,特吕弗和夏布洛克的长镜头,戈达尔的跳接与快速剪辑。
表演:非职业演员,不知名的演员。
总之对传统的电影语法毫不在意。
左岸派----作家电影
代表作品: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
阿兰.罗伯-格里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玛格丽特.杜尔《音乐》1966《黄太阳》1970
侧重内心的描写。他们是文学和戏剧的革新派。
受到影响:
1、 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表现人的真实。
2、 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伯格森“真觉主义”影响,强调非理性感受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知觉认识社会。
4、 受到布莱希特的影响,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现,以沟通内心的幻想。
主要的特征:
主题:偏爱回忆,遗忘,记忆,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搬上银幕;描写人的责任性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关。《广岛之恋》中。
导演:从记录式的现实主义然后再转向纯精神的现实主义中去。
剪辑:最重要的美学革命。《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百分之七十效果来自剪辑。其一,取消传统电影的间歇法,如化入化除,取消过渡镜头,用跳接对时空,事件的人为压缩;其二,镜头位置的颠倒;其三、镜头的并列运用,先后不衔接甚至对立;其四、循环剪辑,有意识的重复。
音响:左岸派导演比新浪潮修养更高,所以对音乐和音响的细节考虑比较多。
表演:舞台演员充当,有意识拉开人与人的距离,采用间离效果。
摄影:没有统一的风格,但不用谷达尔的肩扛式。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特别是雷乃得推镜头别具特色。
两者的区别:
1、 成分看:新浪潮制作者大都是巴赞《电影杂志》的评论员,由自己走上影坛。左岸派则是左翼作家团体的文人。所以修养要比新浪潮高。
2、 时间看:新浪潮始于50年代末期,左岸派要比它的导演早,雷乃1948年就开始。
3、 年龄上:新浪潮小伙子,而左岸派则是中年了,所以经历与阅历要比前者高
4、 主题和手法: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则是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作者电影多采用第一人称,而作家电影多采用第二,第三人称,甚至混乱人称。而且有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有艺术的假定性远远超过新浪潮。
5、 拍摄地点:前不反映重大历史,所以多在巴黎,而后者在全世界拍摄。
6、 美学追求:新浪潮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感兴趣的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
7、 制作周期:新浪潮以潦草的,半即兴的拍摄,所以周期短,而左岸派则以仔细着摸得方式,周期较长。
8、 影片通过检查:前者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顺利通过(除了戈达尔《小兵士》)
但后者由于背景较为复杂,所以要遇到麻烦。
左岸派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触发观众的的情感与选择,所以左岸派是五六十年代的先锋派。
四、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三十年代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先驱:初期 30年代
雷内.克莱尔:(梦幻的)有声电影的初期《巴黎屋檐下》1930《百万法郎》1932 《七月十四日》1933 四部曲。 《自由属于我们》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喜剧风格影响了卓别林《摩登时代》传送带这场戏。
让.维果:(唯美的)《零分操作》1932 《驳船阿塔朗特号》1934
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 1934---1939 黑色现实主义,揭露社会黑暗
雅克.费戴尔:《大赌博》一个演员配两个角色。《米摩沙公寓》1935 《英勇和狂欢节》1936
叙利恩.杜威维尔:《大卫高尔德》1930 《西班牙殖民地集团》1935 《同心协力》1936
马塞尔.卡尔内:(悲观的)《珍妮》《雾码头》《北方旅店》《太阳升起》《夜间来客》《天国的子女们》
让.雷诺阿:(写实主义大师)《堕胎》《母狗》《布杜落水遇救记》《托尼》与爱森斯坦合作编剧,景深镜头的使用。独立制片的开始。
《大幻灭》和平主义的作品。淡化情节,使作品趋于记录,形成了写实主义风格。声音处理一、四种语言的混合运用;二、影片中的语言和对话同时表明着不同人的身份。三、音乐的处理,主导影片的动机。
《游戏规则》死亡的价值。移动摄影,以及深焦镜头。
诗意现实主义的后期 1939后
让.格里米庸:《为了一分钱的爱情》《皇家华尔兹》《奇怪的威尔多先生》《驳船》《天空属于你们》
雅克.贝盖尔:《古比红手》《安东和安东奈特》《金盔》《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诗意现实主义的贡献:
1、 更新现实的观念。最奇特,最具特色的方面。
2、 景深镜头的运用与确立,他的实践为巴赞的“场面调度”的理论得到了证实,景深镜头的运用,对于“电影本体论”的发展影响很大。
3、 发挥电影中文学的力量。
误识:
1、 忽视电影艺术的视听性。
2、 艺术群体对个体的冲击。
❺ 海洋里的动物读后感,感多一点。
经过了半学期的海洋生物学的学习,使我对海洋生物与大海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丰富了我的海洋知识。并且最后通过观看《海洋》这部科教电影更加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但与此同时我对海洋方面的疑问也更加多了,比如很多的鱼的分类方法,以及在《海洋》这部电影中那么多的蟹,它们为什么会成群结队的去打架?这些都是我不解的地方,现在我就把观看《海洋》这部电影后的粗浅想法说出来,请老师加以纠正! 通过这部电影我直观的看到了许多与课堂有关的生物,数目繁多的鱼虾贝等等。形成了一种与课堂对接的学习方法。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虾贝蟹等,还有很多的鲸鱼,鲨鱼等大型海洋生物,在这些大型生物中有许多的令我不解的地方,比如为什么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只吃比大小得多磷虾而不去吃稍大一点的鱼类呢?以前我一直不知道海蜇是动物还是植物,通过这课的学习我终于知道海蜇就是一种海洋动物,以前只是听说过乌贼会变色,会喷雾而没有在电视上看见过,这次终于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这些过程,以前在药铺里面见过海马,以为海马晒干了才是药铺里那么大,没有想到在这部电影中的海马也只有这么大,而且不是自己移动而随波逐流。总之在学完这海洋生物学后我都海洋的疑问变得更多了,以前对海洋的了解几乎为零,反而没有什么疑问。现在学习了一点皮毛,就觉得海洋果然是博大精深啊,没有被我们发现了解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在大海面前显得是多么的渺小,我们知道的永远比不知道的多。这就是是大海。 从这部电影中我知道了在地球上不仅是我们人类的也是地球上无数的其他物种的。我们没有权利剥夺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权利,反而我们必须保护每一种的野生动物,为此我并且查阅了一些资料,从中我了解到“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从物种灭绝原因方面看,遭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物种自身的原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能是他们自身的进化跟不上时代发展,不适应这个自然界了;也可能是物种的栖息地破坏;或者是由于人类的乱捕滥伐造成的;也可能是环境的污染,自然破坏;但从后面几个原因看都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从以上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对生态已经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使得物种锐减,人类为了自己发展而忽视了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 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的自然不仅仅是有人就行还有更重要的要各种的物种在这个地球上共同的繁荣发展,共同的生长发育。为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这不仅要从国家的立法层面来考虑,更要加强我们每一个人类对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教育。如果让各个物种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将会更多的造福人类。这些价值多是无尽的宝藏,并且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列举了在我国的有价值的物种,在这部名录中列举了兽纲、鸟纲、两栖纲、爬行纲、昆虫纲武大纲数百种的物种。在海洋这一块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很多来保护物种,来保护物种的价值不被破坏。从老师的讲授与查资料获得的信息,物种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等。直接价值如许多的动植物可以入药,它们的皮可以用来做皮具等等。间接价值就比如物种在维持自然界的稳定有积极的作用,很多的昆虫类的动物有净化午睡的作用。还有一些物种的价值现阶段并不被我们人类所知,但我们不能说它们就没有价值这就是物种潜在的价值。让每一种物种都发挥出他们自己最大的价值而又不破坏环境,不影响各类物种的繁衍生息,我们就可以达到一种最佳的生活生产方式。这需要我们不断地从在实践中学习与探索,当对环境产生影响或对别的物种有不利的地方时就应该停止脚步,换一种经济发展的方式。 在这部电影后半部分我亦看到了人类对海洋的践踏,对大海的污染,在大海中随处可见的时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制造的废物与垃圾。还有很多的农作物的茎叶等。在海边建设工厂,将许多的工业废水排放到海里,还有像日本一样把核电站建在海边,在上次的核泄漏中将大量的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德废水放入大海,这都要经过几百年才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这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损害。还有就是人类对海洋生物的随意的过度的捕捞,这些都反应了人类的贪婪,反应了人类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大肆捕捞,杀戮!在这里面最触目惊心的就是捕获鲨鱼的鱼翅时,直接把鲨鱼的鳍给割下来,而把一条活生生的没有鳍鲨鱼给仍进海里,任其自生自灭,我觉得这些太残忍了,也是对大自然资源的浪费!在后半部分里出现了一只海豹,在人类制造的垃圾中游泳,这就是人类的错啊!每每看到这里我就感到人类做得太错了,我们应该好好地反省自己。在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环境的保护,不应该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这样是不值得的。会造成以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里的环境问题,后果是很严重的。 这就是我观看《海洋》后对海洋以及自然的一点浅薄的感想了,不过我知道我现在对大海的了解还是很肤浅的,大还是博大精深的,值得我用一辈子去慢慢了解它,学习它,保护它。用我们所学去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家园。
❻ 电影《汉江怪物》里的怪物是有原型的么
异形吧,女孩的爸爸吃的那个好像是海蜇。他们一家人太厉害了。
❼ 求一部电影名,描述的是一队人在海里,心里有什么恐惧,就会成真。
电影《深海圆疑》
中文名: 深海圆疑
外文名: Sphere
其它译名: 地动天惊
出品公司: Baltimore Pictures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巴瑞·莱文森
编剧: 科特·维莫 迈克尔·克里彻顿
制片人: 巴瑞·莱文森 迈克尔·克里彻顿
主演: 达斯汀·霍夫曼, 莎朗·斯通, 塞缪尔·杰克逊
类型: 惊悚,科幻
片长: 134 min
上映时间: 1998年2月13日
美国政府在南太平洋1000尺的海底,发现一艘已有300年历史的神秘太空船,于是一组顶尖的科学小组受征召前往当地调查,包括了心理学家诺曼古德曼(达斯德·汀霍夫曼 饰)、生物化学家贝丝哈波琳(莎朗史东饰)、以及数学家哈瑞亚当斯(山缪杰克森 饰)。科学小组利用高科技的实验艇,深入海底进行探测,他们进入太空船后,发现了一个“2048年美国制造”的字样,证明了这是一艘未来的太空船,曾经历时空旅行来到此地,船内部有一个巨大而怪异的球状体,当他们先后进入这球状体后,人人都产生了诡异的反应与幻象。此时,一个不明海底生物开始攻击实验艇,使小组与地面失去联络,接二连三的惊骇乱象开始发生
❽ 《生命 Life》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生命 Life》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ovxs7NIDB3nt5RNahQ-FLw
❾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杨帆个人资料
杨帆,这位年轻的90后中国导演,带着勇气与信念骑上挎斗摩托车开始了他的环球旅行,只为寻找和他一样生于1990年10月5日的人,拍摄生于同一天却有着完全不同生活和人生梦想的青年。在他身上可以看到90后青春的肆意招摇,青年的梦想在闪闪发光。就像他说的那样,“我愿做温柔的火光,潇洒地灼伤平庸,点燃世俗;我愿做凯鲁亚克的血液,带着摇滚的肝,勇士的胆,嬉皮浪漫的心,奇迹般重生于世。”
“我的人生不能平凡,所以我的21岁必须精彩。2012年7月我将开启一次挎斗摩托车的环球之旅。同时完成一部大型系列纪录片《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寻访各个国家1990年10月5日与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记录我们彼此梦想闪亮、异彩纷呈的青春故事。”
“年轻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次,我选择不追随,我选择自由地活着。”
翻开杨帆的人生记录,你看不到循规蹈矩的履历:
13岁时退学,从成都骑行2200公里到拉萨;
16岁时拍纪录片,作品获得意大利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提名;
17岁时写书,出版了30万字的文字合集《在黑暗中奔跑》;
18岁时,横渡琼州海峡庆祝自己的成人礼;
20岁时,拍摄了15集纪录片《赛季》,记录了姚明以老板身份接管上海男篮的第一个赛季,在央视播出
“21岁?你可以接着写,他踏上了寻找自己的旅程。”杨帆爽朗地笑。这个大男孩认为,自己真正的人生,开始于13岁,从学校退学。
“是我爸让我退学的。我当时是三好学生,还是班长。所以你可以想象我爸这种非主流的做法,激起的反应有多刺激。”而杨帆的父亲杨波做这一决定的理由相当简单:“我爸觉得男孩子应该参加一个球队,应该在一个有球队的学校里学习,但那会儿学校都抓写作业,体育课都保证不了。还有就是他觉得学校应该做到起码的对学生关爱。”一次学校集会,杨波看到校长在前面用大喇叭讲半天,让学生们捂着耳朵站在那个扩音器前面忍受,就跟杨帆说,咱不上学了。
杨家是一个教师世家,杨波的父母是老师,妹妹现在还是大连一所中学的校长,对让杨帆退学的决定当然不能理解。杨波最终用了一句话说服他们,读书为了什么?考大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活着是为了自己,不是给别人看的。
“我那时候小,觉得退学挺好啊,不用写作业了。老爸就带着我拍片子,他是电视台的导演,去哪开工都带着我,他的意思,这是爷爷奶奶答应我退学的一个底线,将来我有一技之长,饿不死我。”
路 上
“我愿做温柔的火光,潇洒地灼伤平庸,点燃世俗;我愿做凯鲁亚克的血液,带着摇滚的肝,勇士的胆,嬉皮浪漫的心,奇迹般重生于世。”
于是,杨帆真的退了学,那时他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父母忙于工作,他就翻看功课自学。但这样的自习并没有持续太久,在杨帆的小学同学坐在初一教室里上课时,杨波为他策划了一趟骑行苦旅,从成都到拉萨,24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杨帆要和一位姓詹的叔叔并肩骑行,而他的父母开着一辆吉普,手持摄像机拍下这一路的艰险。他们沿途要跨过14条江河,翻阅21座海拔4千米以上的山脉。
“最高的那个峰是雀儿山,5030米,骑不动我们就下车推。整个人已是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了,因为高原反应让你整个脑袋变得很脆弱,也很迟钝。记得登上雀儿山的时候,妈妈就把我抱住了,嚎啕大哭。我就说了一句话,我终于是个男子汉了。”
多年父子成兄弟。从拉萨回来,杨帆成了给父亲打下手的小弟,随父亲拍摄万里大漠和原始森林。转眼3年过去,16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技术合格的电视摄像了。也是在这一年,报纸上一条消息,激发了他的拍摄灵感。
“有一个父亲,每天让他的女儿凌晨两点半起来,完成一个42公里的马拉松。她父亲是希望她成为奥运会冠军。我看到这个新闻以后就有一种共鸣,这种特立独行的背后,肯定是有很多辛酸,很多痛苦,很多挣扎的。同样,在这种特立独行中也充满着一种理想主义。”于是杨帆在父亲的鼓励下,远赴海南开始策划他的处女作,纪录片起名叫《在黑暗中奔跑》。他很喜欢这个名字,以至于后来还用这个名字出了套书。
“凌晨的时候,海口空无一人的马路,两个人从远处慢慢地跑,脚步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正如这父女俩奔向梦想的路。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同是追梦人的杨帆,何尝不是在享受这种孤独呢?
磨 砺
“他的心有35度,比二锅头低一点,粗犷的血管,生猛地跳动,大口饮血,大口吃下伤痛。”
杨帆并不总是一帆风顺。18岁的成人礼就没有成功。
“当时是想办一个比较特别的成人礼,觉得横渡琼州海峡可以算得上是个挑战。”
琼州海峡位于海南岛和广东雷州半岛之间,最窄的地方也有18公里的距离,为了鼓励杨帆,杨波宣布要陪儿子一起挑战。他们在泳池里苦练了3个月,每天能游的距离,从500米起步,最后能游10多公里,理论上杨帆可以下水了。但大海与人造的泳池有着巨大的差别,出现意外似乎在所难免。
“我们从广东的徐闻县下海,游了没有半个小时,身体就感觉到一阵火辣的痛,那是海蜇,本以为偶尔才会有一个,没想到是连续不断地蜇啊,有时候是胳膊,有时候是腿,一个小时后基本上全身都被蜇过了。后来船上的人扔给我们救生服,但是那种无袖的,所以其他裸露的地方还是照蜇不误。那会儿基本上就是每5分钟大叫一声。最致命的一次,一条海蛇划过了我的脸,意识已经很模糊了,那一瞬间。所以游到了第6公里的时候,实在是坚持不了了。”
杨帆的声音里听不出懊恼,甚至还很得意洋洋,海蛇在额头上给他留了疤,到现在依然隐约可见,“帅,”
“我和姚明站一起,也没被他比下去哦,”那是杨帆导演的上一部作品,记录了篮球巨人姚明,接受上海男篮的第一个赛季。在他的镜头里,上海男篮从之前的联赛排名垫底一下子冲进了CBA的半决赛。作为那些漂亮翻身战的见证者,杨帆也好像融入了这支队伍。
纪录片杀青的时候,一米八的杨帆被两米多高的队员们围起来欢呼。
有过那么一段时间,杨帆甚至有点厌倦了记录别人的生活,但一个赛季的相处还是让他在这支球队身上找到了共鸣,“好几场逆转取胜的比赛,最后时刻看着球队反败为胜,我的眼眶都湿润了。到时候片子公映,观众如果注意到比赛尾声镜头微微的晃动,那就对了,”
“我有个拍摄计划表,密密麻麻的格子,写着分镜头和需要的条件环境,做完后每个格子里都打了个OK。这是我的习惯,一目了然。那天姚明看到了,仔仔细细看了那些OK,最后突然握了握我的手。我们一类人,用梦想和努力说话。”。
❿ 求《海蜇》百度网盘无删减完整版在线观看,丽芙·希尔主演的
链接: https://pan..com/s/126s_CH7abNuaZUFNXqQJ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