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谈微电影的产生与分类
浅谈微电影的产生与分类
事实上,微电影这种新兴的电影形态并非无中生有突然就冒出来了。在微电影出现之前,我们也经常能看到类似的电影形态。而且那时候他们有一个质朴的名字“电影短片”。那么“电影短片”究竟是如何蜕变成“微电影”的呢?请往下看。
一、微电影兴起背景
1.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推动
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剧播放平台,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版权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高昂的版权购买费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同时,微电影的灵活性和投资决策的风险都更加可控。
2.微时代电影受众的需求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经济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们显然已跨入了“微时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在“微时代”,媒体的表现因人们消费媒体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当人们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时,我们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大,已经很少有人每天守在电视机前或者泡电影院了,甚至花几个小时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成为一种奢侈。他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观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电影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受年轻观众的青睐。
3.广告营销新阵地的需要
随着中国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自我意识的崛起,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的硬广告,有些浏览器甚至可以直接将这些广告过滤掉。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66 号公路》就让观众在获得电影观赏感受的同时带动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灌输了品牌理念,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使得广告中的系列车型在部分城市出现热销。
4.技术进步让影视制作平民化成为可能
影视拍摄与制作在早期,因为设备的昂贵和操作上的复杂使其使用范围一直限制在专业领域,并无缘用于民用领域。而随着小巧方便,便于携带且价格适中的的DV 摄像机的出现,以及计算机非编系统的普及,影视制作终于走下了神坛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中,目前使用DV 来进行各种影视创作的人群不断扩大,数码影视的创作已经进入到一个平民化,大众化的时代。特别是近几年能拍摄高清短片的单反相机的出现,使得平民化的影像制作在质量上更上了一个台阶,微电影就是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应运而生。虽然在微电影的拍摄制作群体中不乏专业团队,但学生和业余爱好者等草根制作者惜着新技术也能拍出毫不逊色于专业人员的微电影,且这类微电影在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
5.快餐文化导致了人们对砰片化信息的需求
快餐一词出现在西方,指以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代表的快捷食品,有着便捷,节省时间的特点。而快餐文化就是指人们追求通俗,短期流行的,不注重积累和内在文化内涵的文化潮流现象。它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主要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现代化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与消费的,大流行的,短暂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在人们日益增快的生活节奏中,任何冗长的深刻的文化产品的消费都成为了奢侈,人们不再捧着厚厚的书本仔细研读,而更愿意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等新媒体去快速地浏览一些短小简洁的信息,微博渐渐取代了传统博客,微小说的出现也让人们眼前一亮,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形式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亲睐。
6.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让“微”风更盛
随着国内网络环境的整体提升和视频网站、3G 网络的发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发展到4 亿的规模,视频网站急需海量的视频内容,而传统的影视剧版权价格又直线飞涨,相形之下,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题材和时长均适合网民观看的短片则脱颖而出,成为视频网站们的新宠。“限娱令” 、 “限广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广告商从电视台转战到了网络视频行业。面对广告商的亲睐和受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商业微电影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故事情节巧妙融合的特征恰好满足了两方的需求。
此外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达也为微电影的传播创造了快捷和便利,微电影短小的篇幅符合了微博用户快速获取信息的心态,在观看之后用户将优秀的微电影通过微博转发等方式进行分享,更加扩大了影响力。
二、微电影的分类
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微电影很大程度上是指从创意广告片转型出来的更具有故事情节、具有完整的电影结构的传播于社会化网络和新兴的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商业长片。这是狭义上的定义。它一出现就被赋予了商业性质和网络特性,它的出现是互联网视频广告的自然进化,微电影的“微”字甚至来源于微博(MiniBlog)的概念。可以这么说,微电影是传统电影短片碰撞互联网的产物,因此,它是电影短片的一个分支或新名称。以前的电影短片由于其实验性质大多用于学术交流和研究,这可以从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等各大电影节短片单元的奖项设置中看出来。现在的微电影由于引入了商业性元素且占据了主要位置,这使得传统的短片处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因为它们具有同样的电影短片特性,所以如果非要把微电影和短片联系起来,我们只能把微电影像大电影那样分为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传统的实验电影短片)。
刻意划分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不是为了咬文嚼字,两者在拍摄目的、营销策略、发行渠道上都是走着不同的道路。只有认清了作品的定位才能在各个环节做到最优秀。以下拿几部作品举例说明:商业作品管晓杰《青春期》、周拓如《初见》;艺术作品北野6《屌丝和毛》、舒浩仑《少年血》。
1.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的拍摄目的
管晓杰的《青春期》系列及后来的《失乐园》、《女人公敌》都是完完全全的商业微电影,从一开始的编剧策划、制作、出品发行、营销体系都跟院线商业大片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播放渠道由院线换成了互联网。周拓如的《初见》由上戏投资,本意是拍一部指导上戏学生的教学片,但从电影结构和制片模式都属于商业片结构。也是一部没有品牌植入的商业微电影。
北野6的《屌丝和毛》不论是题材上还是在拍摄手法上都完全展示了该片的艺术性,导演在尝试一种表现主义的拍摄手法,寻找一种独特的为“观念”服务的电影语言。这部作品的整个拍摄过程都可以纳入到这个“观念”体系,类似当代艺术中的行为和装置艺术。而舒浩仑的《少年血》则完全是导演对电影结构的研究体现。
2.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的发行渠道
前面我们说,微电影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因此且目前来看,微电影的发行渠道还主要是互联网视频网站及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也有少数基于互联网的电视终端。互联网平台和商业微电影都具有商业性,因此二者结合基本完美的完成了商业价值的传播。艺术类微电影除了传统的发行渠道,虽然也增加了网络渠道但由于缺乏商业价值而往往得不到重视。
3.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的营销策略
商业微电影的营销与大电影或传统视频广告营销路线基本一致,都是通过媒体公关铺面宣传、社会化网络营销、视频网站推荐等手段和渠道完成。对于商业片导演,一般都先拍摄案例通过营销渠道制造爆点获得知名度来增加自己服务品牌主的本钱。从营销手段上都是一样的,只是买单的客户变了而已。
艺术微电影的营销与商业微电影截然不同,因为艺术微电影多为导演传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电影观念,不具备眼见既得的商业价值。因此如果没有品牌客户买单就意味着导演自己要掏腰包。不排除有品牌主赞助艺术微电影,但这种支持并非为了商业利益且不需要回报和转化。艺术微电影的营销既然是传播观念那么就要细分人群,精准的定位受众人群成了其中的关键。《屌丝和毛》的局部成功就得益与这种细分,作为一部稍有政治敏感性的社会题材作品,《屌丝和毛》利用微博渠道在文化类、艺术类、(公知类)小范围传播讨论该片的学术和观念意义,逐渐扩散到各大论坛社区及视频网站。
像大电影生态链一样,艺术微电影作为实验性质为商业微电影提供新的语言和创新,同时也保持着独立的审美和价值。在商业化的当代,我们有时候应该放慢脚步来多多关注艺术微电影的发展和出路。
;❷ 广告植入微电影的方式有哪些怎么能让广告和微电影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1. 产品隐性植入型
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精良的电影画面、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彩的对白音乐,结合网络传播的特性,原创制作的带有强大互动 性和感染力的作品。在注意力碎片化的现状下,这类微电影的显著共性是可以集中网民的注意力,增加观看时间、可玩性和重复观看/使用次数,因此被植入进剧情 或场景的产品所获的曝光量是传统模式的百倍,甚至更多。
代表作品:《上位》
于2月28日以付费观看模式上线,得到众多网友追捧和分享。在片中进行了戏中戏的成功广告植入。自从发布以来,一直占据微电影风云榜前三位。同时,荣登乐视、56、爆米花、PPS、迅雷、暴风影音等各大视频网站,全网点击量超过1亿次。
2. 品牌理念诉求型
以宣传品牌宣扬的理念为核心诉求创意,使用借喻或类比等手法娓娓道来一个剧情完整、画面精致的故事,主题思想完全折 射出品牌理念。例如,红星美凯龙秉持“以家为本”,其品牌微电影《时间门》就是一个揭示“用时间爱家”之人生意义的作品,运用超现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紧 张、悬疑,而又温暖感人的故事。全程无明显LOGO显示,可一个至人肺腑的故事,足以打动受众领会品牌精神。
代表作品:《华贸城微电影》爱情篇、成就篇
ODMC为华茂城量身创意两组故事,一个浪漫,一个温情。摒弃了传统企业品牌片的刻板,以精致曼妙的情节及场景,将华茂成城市综合体的特性展露无遗。整体风格与品牌调性完全统一,时尚、雅致和高端,受众接受程度极高。
3.剧情微电影:
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感同身受的镜头语言、触动内心的台词剧本,引发互动的剧情,甚至包括精彩的原声音乐都是一部优秀剧情微电影不可或缺的因素。网络上脍炙人口的《老男孩》称得上这类剧情作品的代表。不以任何营销为主要目的,重在创作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网络影像作品,
代表作品:《候鸟》
《候鸟》同样选取了一个现实的话题,一个80后普遍的生存状态为切入点:2011年将近有60万人口离开北京,返乡 发展;2012年,北京租房房租同期上涨将近20%。压力充斥着每个人的内心,如天涯热门吐槽:月入1万,在北京还是觉得穷。那么,到底你我是因为什么执 着在北京守候?一个大城市升迁的机会?一份在大城市生活的虚荣?《候鸟》,仅仅希冀能触动我们的内心。自完整版发布网络,便荣登土豆、爱奇艺两大首页焦点推荐,6家门户视频原创频道焦点推荐,14个新浪微博官方及名人大号推荐,全网点击率三个月近百万。
❸ 微电影广告属于影视广告的一种吗
微电影是影视广告下的必然产物,无论微电影在影视界如何的特殊,广告效应也是其最原始的推动力。微电影其实就是一种高级的广告形式,最终的目的在于传播片中若隐若现的广告品牌理念。而微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化的情感表达,正是传递品牌终极理念的绝佳方式。
希望帮到你!
❹ 《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的主题是什么
《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的主题主要是从“爱情”转向“励志”,益达出现了严重的“迷失”。
在微电影广告上尝到甜头的益达公司决定投资制作《酸甜苦辣》微电影广告。由于《酸甜苦辣1》已经对桂纶镁和彭于晏的爱情故事给出了最后注解,最新的微电影广告便抛弃“爱情”转向“励志”,主角也由白百何和郭晓冬代替了桂纶镁和彭子晏,讲述了厨师世家出身的白百何与厨神郭晓冬之间的相遇,和向郭晓冬学习厨艺的“酸甜苦辣”过程。
但是,从“爱情”转向“励志”,益达出现了严重的“迷失”,这种“迷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仓促推出
《酸甜苦辣1》和《酸甜苦辣1》已经将爱情的“酸甜苦辣”演绎得扣人心弦、淋漓尽致,再做微电影,很难在“爱情”上有更大突破,这也是《酸甜苦辣1》推出“励志”主题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无论是爱情主题还是励志主题,都非常适合益达的目标受众。益达的目标受众大多是年轻消费群体,爱情和励志应该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但是,《酸甜苦辣川》却意外“收获”恶评浪潮。
先不论网民对《酸甜苦辣》产生恶评的具体原因,仅从推出时机来看,笔者认为,《酸甜苦辣川》推出过早。益达公司着急推出《酸甜苦辣川》,可能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想延续益达广告在网络上高关注率,保持高知名度和卷入度;二是希望趁热打铁,借《酸甜苦辣》和《酸甜苦辣1》推出益达新产品,保持与目标消费群体的持续沟通。但“借力打力”的初衷并没有带来好的口碑。《酸甜苦辣》和《酸甜苦辣1》不是普通的广告片,它是在网络上引起很大反响的微电影系列广告,产生的持续影响力比普通视频广告要长很多。
❺ 请问你看过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微电影广告是什么名字或者描述剧情都可以,简单附上原因。谢谢!!
韩寒的雀巢广告(男主太帅了) 以及世界为爱而生短片 还有德芙丝滑系列广告(房祖名)
和后来的汤唯 目前在播放的有2个
还有普利司通轮胎的广告,里面有2只小狗那个。原因是——那只狗是表情帝
❻ 商业微电影广告都有什么
于专业制作类型的微电影而言,它多由视频网站和专业影视公司参与制作和传播。视频网站负责宣传和推广,影视公司负责拍摄和拉投资,分工明确,执行力也较高效,风靡一时的《老男孩》便是如此诞生的。
因此,可看出专业团队打造专业水准的精品。从这一方面,专业制作类的微电影方可与的广告公司合作之外,还可以自己设立主题,与社交平台进行相关合作,借助社交平台强大的用户资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微电影中来。
引发一种全民性的观影热潮,让微电影方第一时间对接观众,发展自己的会员粉丝观众,提升交互性,从而以全新的新媒体广告形式去实现盈利。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它是指能够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传播「几分钟到60分钟不等」的影片,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
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几分钟-60分钟)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7-15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2016年微电影行业慢慢转向“微电影+”的新形态、新业态,即网络大电影,又称新媒体电影 。时长超过60分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发行,进行付费点播的影片,支持付费的视频平台有:爱奇艺,PPS,搜狐,乐视,优酷,土豆,腾讯,PPTV,响巢看看,电影网,360影视,中国移动等。
❼ 有哪些广告拍成了微电影,做成了微电影广告的形式
追逐,这是国外某汽车品牌为新发布车型拍摄的微电影。还有泰国的家庭广告短片《为了你,我可以成为“男人”》主要讲述了独自带孩子的母亲,为了努力撑起这个家,伪装成男人样子开出租车。还有新百伦的我的前任是极品,
❽ 微电影的出现给影视广告未来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微电影的出现给影视广告未来发展带来了挑战。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它是指能够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传播「几分钟到60分钟不等」的影片,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几分钟-60分钟)放映。
“微(超短)周期制作(7-15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推动:
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剧播放平台,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版权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高昂的版权购买费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同时,微电影的灵活性和投资决策的风险都更加可控。
❾ 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的营销策略
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的营销策略
新媒体时代给微电影广告营销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巨大挑战与问题。企业营销若要占领社会市场,则需以消费者为导向,注意内容的健康性、创新性;注重传统媒体传播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有机整合;注重企业品牌印象的强化,从而提高微电影广告营销传播效果。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微电影广告特点
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新媒体时代下的微电影广告有更明显的优势。
首先,更低的制作成本,更高的性价比。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传播是效果高而成本低的传播方式,而依靠这一传播方式的微电影广告则降低了制作难度与制作成本,同时其性价比要更高于电视广告。因为在微电影广告中受众可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与,这就为企业营销省去了不少广告费用,强化了传播效果。其次,更准确的消费者定位。在新媒体时代,怎样充分利用广告费,把握消费者需求,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投放广告是十分重要的。尽管电视广告可随电视节目融入千家万户,不管男女老少,不管职业爱好,都能够变成传播对象,却难以变化电视节目已有的大众传播特点,因而电视广告缺乏针对性,对目标消费者分类传播欠缺明确性。而网络视频广告有着更为明确的分类,甚至能借助通过IP地址来了解消费者位置与性别等信息。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我国互联网市场在营销理念上倡导“有效到达”以及“精确定位”,设置了专门机构对受众年龄职业、性别比例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让广告主的营销更为精确。同时,受众可以借助宣传,亦或利用社交平台上的“转播”栏目及时了解微电影内容,自选欣赏。而广告主则可依照观众的需求对消费者品味进行定位,明确广告投放。
另外,更强的互动性强,更及时的反馈,更全面的服务。与电视媒体相比,互联网媒体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为受众创造了“意见平台”,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微电影,并在平台上自由表述自己对广告的意见与想法,还可以搜素自己喜欢的产品信息,并和宣传营销人者进行沟通,这就打破了电视广告的`单向传统与受众被动局面,更适应当前受众的生活方式。此外,具有更新颖的形式。相比于传统轰炸式或说教式广告,微电影广告融合了文字、音视频等要素,有着更精美的制作,既可体现了商品,也体现出了其可观赏性以及艺术性,更能够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增强广告感染力与吸引力,引人入胜。
二、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广告营销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中,互联网既给微电影广告带来了有利条件,也给微电影广告的营销带来不少问题,如病毒式营销。同时,因其形成时间不长,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内容上欠缺创意,降低了其观赏价值;无法权衡商业与艺术比重;不注重品牌形象;投放平台缺乏稳定性与专业性;缺乏有效的监管政策,易导致市场混乱。因此,为了将微电影广告营销做得更好,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
第一、以消费者作导向,注重创意,强化互动。
在新媒体时代,双向式的互动传播系统终将代替传统媒体的单一外向传播。对于信息的发布,除了传媒工作者之外,消费者也可以参与其中,这就提升了顾客地位,使得营销传播工作者还需依照由客户信息处所获取的资料信息对整合营销战略加以改进与调整,实现了双向互动,出现了更丰富的创意内容。在网络整合营销中,我们需要注重和受众的互动。在一般营销中,主要包括评论、转发或者留言等互动方式,而在微电影制作中,我们还可让消费者积极融入到微电影制作中,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动。如在新浪微博中,其广告营销融合了多因素结合,如动漫、微博、游戏、微电影等,可使网友自由参与到微电影游戏互动中,因而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营销效果,可视为网络整合营销之典范。
第二、整合媒体传播,强化营销传播效果。
对于企业营销而言,微电影广告仅仅是营销方式之一,而若要强化营销传播效果,则需整合其它传营销方法,共同服务于品牌推广。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整合营销是企业营销的有效手段。尽管网络整合营销的核心是网络传播,但并不是说摒弃传统销售传播渠道,而需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中心作用,并配合其他媒体与传播工具,这样,给客户及为以及潜在客户创造了良好的网络聚合平台,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权威而统一的品牌与产品信息的了解途径,并给企业和消费者交流、企业了解消费者行为以及营销传播效果评价提供了有效渠道,强化营销传播效果。如《失恋33天》放映后,5天票房则突破了1.6亿,并在双十一当天超过四千万的票房,登上周票房冠军。该影片可获得如此成功,网络整合营销模式是功不可没的。譬如微电影短片预热,引发话题:这部电影的制作方采访了不同城市的年轻人,将其失恋经历影像合集为《失恋物语》的微电影,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以引发网友情感共鸣,甚至不少网友自拍了微电影《失恋物语》,使得“失恋”变为当时的流行话题。其次,利用微博助力:该影片的官方微博设计了“失恋博物馆”,让网友参与其中,贡献其故事与照片,然后管理员将这些故事与照片编号标记,引发网友极大的关注与参与。
第三、广告宣传推广强化品牌印象。
在信息时代,受众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与差异化,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企业品牌也需多元化、丰富化,尤其是在微电影营销过程中,我们更需要重视品牌一致性,保持品牌精神,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以《一触即发》的微电影广告,体现出凯迪拉克“梦想、开拓”、“自由”的品牌,使受众产生共鸣,对其品牌留下深刻印象。
❿ 有什么感动到你的微电影或广告
令我感动或者是令我记忆深刻的一个广告,就是曾经一个小孩儿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妈妈洗脚。如果我记得没有错的话,当初拍这个广告的人就是在家有儿女当中小雨的扮演者,一张非常稚嫩的脸,费劲的端着一盆洗脚水来给妈妈洗脚,这个广告其实目的就是为了体现一种孝心,当初让我自己还是感觉到非常暖心的,而且也非常的窝心。
还有台湾的一个公益广告《奶奶的灯笼》,我们常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常常会在大家的脸上留下痕迹,其实岁月也是一个小偷偷偷的把大好的青春年华给偷走了。人生最温暖的时光,是那段与奶奶在一起的生活,长大以后才开始慢慢理解奶奶的爱是最简单平凡的陪伴,奶奶点亮的不仅仅是一盏灯笼,也是一辈子最珍惜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