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什么
《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
发声”的有声片。
电影自问世之初实际上就一直伴随着有声的实验。爱迪生最初发明电影的动机就是以他已发明成功的留声机为主题,试图创造出一种能够与之配合的活动画面。这种“留声机电影”在电影史上也留下过几段“有声电影”的片段。1926年8月,美国华纳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电影——只有音乐片段的《唐璜》;随后,国外的有声短片即传入了中国。至1929年,上海夏令配柯影戏院安装了美国光学发声的放映机,放映了美国有声片《飞行将军》,国外的有声电影开始大举进入中国。
就在国外有声电影正式登陆中国的同时,中国的民族电影企业也开始纷纷研究、摄制自己的有声电影。1929年,天一公司最早开始了有声电影的摄制,其次年年初完成的第一部有声短片《钟声》因遭遇火灾被毁,未能与观众见面。同年,由中国早期电影的开拓者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办的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公司都开始摄制自己的有声电影。
明星公司摄制的第一部有声片是由左翼戏剧家联盟成员洪深编剧的《歌女红牡丹》。影片讲述的是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凌辱,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忍辱负重,克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并终使其幡然悔悟。影片由张石川亲任导演,并由胡蝶、王献斋、夏佩珍、龚稼农等著名影星组成了强大的演员阵容,志在一举成功。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至年底摄制完成,1931年1月,先于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从而成为中国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也称为“机械录音”法和“光学录音”法。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从《唐璜》到《爵士歌王》等早期国外有声电影普遍采用的方法。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是在法国百代唱片协助下摄制的。片中除录制了全部对白之外,并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四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影片在拍摄中采用的是先按照默片的方法拍摄,然后由演员按照银幕上的口型录制台词。由于经验不足,前后经过5次试验方才拍竣,共耗资12万元。影片公映后盛况空前,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并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余周围的事都是“悄然无声”的。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同时,由于影片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毒害,与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吻合,也成为30年代的进步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与《歌女红牡丹》同时开拍的“友联”公司第一部有声片《虞美人》也是采用的腊盘发声技术。但与《歌女红牡丹》相反,《虞美人》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进行表演,其难度明显较“明星”的做法更大,常令演员顾此失彼,白白浪费胶片。《虞美人》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时发生在幕前幕后的故事,它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公演,并以一鸣有声电影公司的名义推出。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公司合制的《雨过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其中《雨过天青》首先于1931年6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同年10月,《歌场春色》在新光大戏院首映,成为第一部在中国本土摄制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片。
『贰』 世界第一部电影是什么类型,来历及拍摄过程和制作人员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产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传入中国的过程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参考资料:http://www.in70.com/zt/ztwz-887.html
『叁』 世界第一首电影歌曲
第一首电影歌曲
阮玲玉、金焰主演的《野草闲花》(1930年摄制)中,有一首《寻兄词》,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它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方法,即将声音录在特制的蜡盘上,然后用一种与放映机同步的唱机为影片配音。
寻兄词:
从军伍,少小离家乡;
念双亲,重返空凄凉。
家成灰,亲墓生春草,
我的妹,流落他方!
风凄凄,雪花又纷飞;
夜色冷,寒鸦觅巢归。
歌声声,我兄能听否?
莽天涯,无家可归!
世界第一,暂时还不太清楚!
『肆』 1927年上映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
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27年上映的《爵士歌王》。
《爵士歌王》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为百老汇明星,却遭到家长的强烈反对。多年后,背井离乡、更名改姓的他终于登上了舞台,在旧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该片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同时也是第一部歌舞片,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于1929年5月16日获得了首届奥斯卡金像奖特别奖以及入围最佳改编剧本奖。
相关信息:
1895年电影诞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伟大的哑巴”。为了弥补这个“哑巴”的缺憾,人们想了种种办法让它“说话”。
刚开始 ,电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时候让配音演员站在幕后说话。这种方法采用了一段时间就被淘汰了。后来,有人又想出一个办法:在电影放映现场进行音乐伴奏。
这个办法比较受欢迎,曾风行了将近三十年,直到有声电影产 生才结束。毕竟这些办法只是弥补了观众的听觉缺憾,从根本上不能解决观众对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问题。于是,有声电影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的需要应时而生了。
『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叫什么名字
《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于1931年上映。《歌女红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洪深编剧,胡蝶、王献斋主演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歌女红牡丹在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陈发祥后,不仅受尽折磨和痛苦,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无怨言终将丈夫感动的故事。红牡丹是坤角名伶,色艺双绝。她从小习演旧戏,所以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长大后,她不幸嫁给了一个无赖丈夫,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她不仅饱受折磨和痛苦,艺术事业也随之衰落。但她恪守三从四德,毫无怨言,终于打动了丈夫。陈发祥是茶园主的弟弟,好吃懒干,婚后无所事事,骄奢淫逸,不知节制。因为没钱挥霍,他强迫红牡丹贩卖自己的女儿不成。失手杀人后被捕入狱。被红牡丹解救出狱。终于悔过自新了。
有声电影指观众既能在银幕上看到画面,又能同时听到剧中人的对白、旁白,以及解说、音乐的一种影片。有声电影是指有声音同步播映的电影,和无声电影相对。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陆』 小猪佩奇的中文配音是谁
小猪佩奇的中文配音是陈奕雯。
陈奕雯,出生于江苏苏州,中国内地配音女演员,毕业于同济大学电视编导专业。2009年,配音个人首部电影《夏天协奏曲》,正式成为配音演员。2012年,在古装玄幻剧《轩辕剑之天之痕》中为小雪配音。
2015年,在仙侠剧《花千骨》中为女主角花千骨配音;同年,完成动画片《小猪佩奇》中文版的配音。2016年,参与古装仙侠剧《青云志》的配音。2017年,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中首次公开亮相。2018年,在古装穿越剧《寻秦记》中为女主角星云配音。
(6)全球第一部中文配音小电影扩展阅读:
小猪佩奇故事内容:
《小猪佩奇》每集长度约5分钟,故事围绕一只名叫佩奇的女孩小猪以及她的家庭和朋友展开。小猪佩奇是一个可爱的小猪。她已经四岁了,与她的妈妈,爸爸,和弟弟乔治生活在一起。
佩奇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玩游戏,打扮的漂亮,度假,以及在小泥坑里快乐的跳上跳下和与小羊苏西乔治一起玩儿,拜访她的爷爷,奶奶,伯父,伯母。故事内容多数环绕日常生活,比如小孩子们参加学前游戏小组(playgroup)、探访祖父母和表亲、在游乐场游玩、踏单车等等。
『柒』 世界第一部电影在几时出现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产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传入中国的过程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求采纳
『捌』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片名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它的主演是谁)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rden Scene》
据IMDB上的权威论证,英国的Louis Le Prince才是真正的世界电影之父,他在1888年就成功在银幕上放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rden Scene》!只有短短2秒钟!却比法国卢米埃尔的《工厂大门》还早3年。
同年他又做出了另一部2秒钟的电影《Traffic Crossing Leeds Bridge》 (1888)!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卢米埃尔的《工厂大门》(1891)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看来大家的观念应该改改了,不是卢米埃尔也不是爱迪生,而是英国的勒普林斯(1842-1890)。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凌辱,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戏曲艺人的生活悲欢,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迫害。除了对白之外,片中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前后经过5次试验,至年底拍竣,耗资12万元旧币,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于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时盛况空前,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它周围事物都是静悄悄的。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与这部影片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片是“友联”公司摄制的《虞美人》。它同样采用腊盘发声技术,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一剧的幕前幕后。两部影片在技术上稍有不同。《歌女红牡丹》是影片拍完后让演员看着画面对口型配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后期配音。《虞美人》则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表演。两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上演。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甚至会出现银幕上男人在张口,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却是女声的笑剧。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公司合制的《雨过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过天青》于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制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一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电影。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有声电影问世后,许多电影公司仍然在继续摄制无声片,这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至1936年,无声片才终于停止拍摄,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得以彻底完成
『玖』 中国第一部配音有声片是如何诞生的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的诞生是以蜡盘片问世的。
明星公司决定摄制有声电影,但由于技术受限,在法国百代唱片公司协助下,完成了蜡盘发音片《歌女红牡丹》的摄制工作。
这部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片,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胡蝶、王吉亭、龚稼农主演。
《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1月完成制作工作,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映。影片采用国语对白,穿插了四段京剧片段,轰动一时。南洋片商以以高出默片十余倍的价格购买了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放映版权,使电影明星一下子“身(声)价百倍”。
『拾』 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1927年是什么电影
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27年上映的《爵士歌王》。
《爵士歌王》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为百老汇明星,却遭到家长的强烈反对。多年后,背井离乡、更名改姓的他终于登上了舞台,在旧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影响
1895年电影诞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伟大的哑巴”。为了弥补这个“哑巴”的缺憾,人们想了种种办法让它“说话”。
刚开始 ,电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时候让配音演员站在幕后说话。这种方法采用了一段时间就被淘汰了。后来,有人又想出一个办法:在电影放映现场进行音乐伴奏。
这个办法比较受欢迎,曾风行了将近三十年,直到有声电影产 生才结束。毕竟这些办法只是弥补了观众的听觉缺憾,从根本上不能解决观众对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问题。于是,有声电影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的需要应时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