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苏州美食介绍
1、太湖梅鲚,鲚鱼,体侧扁,腹稍润、尾细长,银白色;体形略扁薄,头尖小而口大,两眼着生于头的前上端,腹部稍阔,尾则细狭,鳞细色白,整体呈窄长的毛竹叶状。
2、太湖白虾,亦称脊尾白虾。素有“太湖白虾甲天下”之说。太湖白虾形状与其它淡水虾别无二致, 白虾色白壳薄,通体透明。
3、苏式糖果,有明货、炒货、软糖、特味4大类150多个品种,如松子糖、粽子糖、花生糖、三色松子软糖、脆松糖、松子南枣糖等。
4、松鼠鱼,此鱼色泽酱红,外脆内嫩,甜酸适口,乾隆食后大为赞赏,松鼠鱼便传扬出名。松鼠鱼以桂鱼作原料。桂鱼肉质细嫩,骨疏刺少,经剞花、油炸后、头大口张,尾部翘起,内似翻毛,形似松鼠,浇上虾仁、笋干、番茄酱卤时还会发出嗤嗤如松鼠的叫声。
5、阳澄湖大闸蟹,又名金爪蟹。产于阳澄湖。蟹身不沾泥,俗称清水大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
㈡ 赞美苏州大学的佳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湖熟,天下足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再游姑苏玉芝观
【唐】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湖熟,天下足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再游姑苏玉芝观 【唐】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湖熟,天下足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再游姑苏玉芝观 【唐】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赞美苏州的诗句
1、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2、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王赓言《游狮子林》
3、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
4、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5、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6、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7、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8、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9、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10、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乾隆《狮子林得句》
11、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
12、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13、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维则《狮子林即景》
14、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15、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16、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17、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18、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1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0、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21、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22、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白居易《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关于苏州的诗句(一)
《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送人游吴》【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正月三日闲行》【唐】 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青玉案》【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关于苏州的诗句(二)
《横塘》【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苏轼的“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作者,宋.林升)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2、《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3、《登阊门闲望》
唐·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4、《正月三日闲行》
唐·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6、《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7、《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8、《把酒对月歌》
明·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9、《陈后宫》
唐·李商隐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㈢ 出身古代文化常识
1.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纪年纪月级日纪时法
纪年法
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
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
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4)纪时法 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 十二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时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时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2.中国古代各种文化常识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
《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
《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3.关于古代文化常识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何谓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
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
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4.介绍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常识】 下列哪个称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注5 古代所称“垂髫”只说女子(十三岁) 古代称20岁的少年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种(炊具) 古语所称“按图索骥”的骥是(良马) 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举考试按顺序排列需要经过(乡试会试院试殿试)注6 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的是(史通) 五岳之说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称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称“阳”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谥号”指的是(帝王所专用的称号) 我国古代四大艺术是指(棋琴画书) 人们所称的“三伏”出现在农历的(六月) 下列属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兴旺”形容家境繁荣,其中六畜指(猪马牛羊犬鸡) 左迁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说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长城修建后关内关外的说法中“关”指的是(山海关) 古代“上元节”是指(元宵节)注10 古代“重阳节”是指(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喝的是(菊花酒) 古语所称“细软”是指(钱财) 凌晨1:00至3:00古代称为(丙夜) 古时的二更相当于现在的(1-3点) 在我国古代,下列哪个时段指现在的19:00-21:00( 黄昏) 我国农历把每月初一称为(晦日) 【工艺建筑】 以下哪个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艺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国古代称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国古代称为“吉金”的是(青铜) 关于白玉的是(水井) 我国被称为“建筑业鼻祖”的是(鲁班) 古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产生了火药爆竹,最初用来( 驱散瘟疫,镇妖避邪) 唐朝著名医生孙思邈曾为四大放明之一(火药)做出过卓越贡献 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铁质量) 最早的手工艺品是(瓷器) 著名的“赵州桥”位于(河北省)。
5.古代文化常识知多少
、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目录辞书 十一、古代军制 1、人的称谓 古代时人的称谓 ·常见称谓 ·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 2、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一览,以及解说 ·古代官职的一览, 详细解说 ·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称谓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3、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星宿名称 ·历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称谓 ·古代地理,称谓 5、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的详细解说 ·科举制度一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6、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 ·风俗礼仪,传统节日,称谓等 7、饮食器用 古代饮食器用 ·古代的饮食与器用 8、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古代音乐文娱 9、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六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目录辞书 十一、古代军制 1、人的称谓 古代时人的称谓 ·常见称谓 ·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 2、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一览,以及解说 ·古代官职的一览, 详细解说 ·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称谓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3、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星宿名称 ·历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称谓 ·古代地理,称谓 5、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的详细解说 ·科举制度一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6、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 ·风俗礼仪,传统节日,称谓等 7、饮食器用 古代饮食器用 ·古代的饮食与器用 8、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古代音乐文娱 9、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六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选】 【古文观止】 【古文辞类纂】 【二十四史】 【史记】 【资治通鉴】 【太平广记】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史书编写方式】 ·文史典籍。
6.古代文化常识中有关年龄的知识有哪些
古代有关年龄的比喻称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岁(男)——龆年;10岁以下――黄口;10岁(女)——髻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志学之年,束发;16岁(女)――碧玉年华;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半百;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77岁——喜寿;80岁――杖朝之年;88岁——米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台,骀)背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頣
人瑞;108岁——茶寿。——常识称谓篇。
7.古代文化常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阁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黄庭坚《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 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 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 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 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 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 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 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 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 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 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春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 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 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
虚危室壁天半阴,奎娄胃宿雨冥冥, 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宿天又阴, 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 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 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霖庭, 毕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 星张翼轸天无雨,角亢二星风雨声,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娄胃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 觜参二宿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 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风雨有严霜, 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 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 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 占卜阴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 掌上轮星天上应,定就乾坤阴与晴。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诗之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柳永《望 海 潮 》 重湖叠山巚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8.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文学的体裁和文章的体裁说略 吴余珍 体裁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本文着重谈谈文学的体裁和文章的体裁。 文学的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 诗歌的特点:凝练地反映生活,有强烈的感 *** 彩,富于想象,构思精巧,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 诗歌的分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按韵律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语言可分为旧体诗、新诗。
我国古代诗歌包括旧体诗、词、曲。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言即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格律极严,句式有五言和七言。词,从篇幅长短来看,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
曲,指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是一种没有说白的韵文形式富于抒情。 我国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用白话写。新诗的格律不像旧体诗那样严格,但诗行有一定的节拍,双数诗行最后一个字一般押韵。
新诗中的自由体新诗更自由,有的甚至不押韵,不用标点。 散文 在古代文学中,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句子排列不整齐的文章,都称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则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即选材广泛自由,表现方法灵活多变,可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但中心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记人记事为中心)和抒情散文(侧重于抒情)。
小说 小说是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和环境。
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肖像、心理活动、行动、语言等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 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 *** 和结局。
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小小说等。 中国的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名清章回小说和“五四”以来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灯光、服饰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剧本乃戏剧作品,亦为戏剧表演的“脚本”,由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舞台指示构成。
剧本的戏剧价值是能够演出,也可以脱离舞台供阅读而具有文学价值。 剧本的特点是: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对话性格化,适于舞台演出。
戏剧的分类:按题材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按作品类型分有悲剧、喜剧、正剧(以严肃的矛盾冲突为主);按结构分有独幕剧、多幕剧;按艺术形式分有话剧、歌剧、舞剧、哑剧、戏剧小品等。 文章的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统称为实用文。
1.记叙文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两类。 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记叙文记叙的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记叙文的种类有:新闻、通讯、传记、回忆录、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 2.说明文 说明文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能等内容的文章。
常见的有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3.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的方式表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类文章。
议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议论文中提出并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叫立论;证明别人的论点是错误的,叫驳论。
4.应用文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用的文体,包括书信、计划、报告、合同、总结、说明书、申请书、证明书、便条、条据(借条、领条、收条)、通知、启事等等。
㈣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烧圆明园
资料(1)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9世纪中期英法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掠夺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向海外殖民扩张,于1840年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万英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外国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国增加鸦片贸易与发展合法贸易存在着矛盾。由于鸦片战争后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对华输入鸦片,中国的白银继续外流,使中国出口茶叶、生丝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无力再多购买英国的工业品,这当然对英国是很不利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既要维护给它带来巨大利益的鸦片贸易,又要扩大对华的工业品销售。这样,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开放更多的商埠,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3年5月,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
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奕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自己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资料(2)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补充:(一个贫穷落后,而有利可图的国家 加上强大而野蛮的国家就会有灾难发生)----。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影片火烧圆明园
故事片。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 香港新昆仑影业有限公司1983年联合摄制。
1852年,出身宦门,颇具姿色的玉兰被选入宫册封为贵人。但因玉兰所属的叶赫那拉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宿怨,而未能得到咸丰帝的注目。玉兰苦思进身之计,终以一曲缠绵哀怨的小调吸引咸丰,进而博取宠幸。以后,聪明伶俐的玉兰,经常伴随在皇帝身旁。一年后,玉兰因生子载淳,被咸丰封为贵妃,在宫内的地位已与皇后相仿。此时,清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起。英、法等八国联军进攻广州、天津,后直达北京,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咸丰采纳懿贵妃主张,命 僧格林沁亲王率兵御敌。八里桥一战 ,清兵败北,参战将士全部阵亡。咸 丰即率嫔妃及大臣肃顺等逃往热河行 宫,留弟弟恭亲王——奕在京与洋 人谈判。热河行宫里,咸丰不理朝政 ,犹自整日寻欢作乐,奏章由懿贵妃 代为批阅。骄横不可一世的英、法联 军欺其昏庸,仗着洋枪洋炮,攻入北 京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 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抢劫 一空,并付之一炬。本片获文化部19 83年优秀影片特别奖。 编剧: 杨村彬、李翰祥 导演: 李翰祥 摄影: 杨林、汤姆森 美术: 宋洪荣 扮演者 剧中人 扮演者 剧中人 刘晓庆 懿贵妃 陈 烨 慈 安 梁家辉 咸 丰 肃 顺 周 洁 丽 妃 张铁林 恭亲王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61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