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05-08你觉得最经典的电影,介绍一哈。
黄金罗盘
片名:The Golden Compass
译名:黑暗物质:黄金罗盘/黑暗物质三部曲之金罗盘
导演:克里斯·韦茨Chris Weitz
主演: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
类型:动作/奇幻/惊悚/剧情/冒险
片长:113分钟
和大多数魔幻题材作品一样,本片跳出了现实世界的架构,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搭建了一个全新的魔幻世界
观。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让影片看上去更合逻辑,因为整个大背景都给你换了,还能怕出什么纰漏?这无异于一种集裁判和选手于一身的流氓参赛模式。另外这样做也更能引人入胜。对于大体系的题材来说新兴的魔力世界观更是同题材多边产品(游戏、漫画等)的开发基础。不过麻烦的是对于观众来说要想畅通无阻的欣赏影片都得有点预备知识。所以在具体介绍剧情之前笔者还是先简单提几句整个影片的魔幻世界观。
魔幻片的世界观总的说来就是——“一切皆有可能”,这样的介绍似乎颇为找打,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概括了,就这一句。具体说来,当然每部影片都有它各自的不同。而本片的独特之处主要有两点:
一、与现实世界平行的魔幻空间。这点和《哈利·波特》颇为相象,都是以现实的世界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虚构。不同的是现实世界在《哈利·波特》中通过火车站与魔法世界连接着,而本片中现实的元素只是在地理、地名及人情风物上有所体现。
二、灵魂宿主。这是本片尤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在《黑暗物质》的世界体系中,每个人的灵魂和躯体是分开的——灵魂具体现形为一种小动物陪伴在人的身边。每个人因其性格、心志、秉性的不同而拥有着不同的宿主动物。对于小孩子来说,宿主动物也许会随着成长而不断改变,当他们逐渐成年,宿主动物也就会随之慢慢定型。
了解了故事背景,下面就进入剧情。
劳拉是个居住在乔丹大学的小女生,和一群高深的学者居住在一起并没有抹杀她好奇和活泼的天性。劳拉每天不停穿梭于大街小巷,和各色人物谈天说地。不过命中注定她并不是一个平凡的市井女孩,与生俱来的使命旅程终于在她一次偶然偷听后开启了。资深学者所说的存在于Artic平原的奇妙黑暗物质引起了劳拉极大的兴趣,她决定一探究竟,于是冒险的征程就此开始……
② 来篇影评,有点内涵的电影,1000到2000字吧
《搏击俱乐部》
看这部电影时间过得特快,不过也因大卫导演这次玩的得十分过火的臆想把戏,电影里在爱德华开始寻找皮特并在酒店里与皮特谈话晓得自己与皮特是同一个人时,这部影片就注定了有冰火两重天的评论。在得知爱德华与皮特是性格分裂出来的两个人时,看着电影的我和电影里的爱德华对这种事一样目瞪口呆难以接受。估计很多人都会因为这个设定而无法接受。影像上,爱德华是爱德华,皮特是皮特。皮特的泰勒.德顿,很难和爱德华扮演的小白领想像为一体。嘿嘿,但这只是在感观上难以接受罢了。反过来设想,如果《搏击俱乐部》里没有这个设定,爱德华与皮特不是同一个人,这部影片就只能沦为平平的牢骚之作了。在前半部时对爱德华扮演的白领生活的刻划:在舒适的生活里失眠,在无法睡眠时只能不停地每晚搭飞机以求给生活一点变化。影像几乎是在往死里嘲弄白领价层。当爱德华与皮特在飞机上相遇时,就是自残与毁灭的开始。‘搏击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成功运作建立在一个小白领的分裂自残上。
导演把这个很难圆场的故事,用他的镜头语言,表达得完美无缺。在爱德华还没遇上皮特时,他们有一个在机场电梯擦肩而过的镜头。看完电影重新想起这个镜头时有点疑惑。莫非这个互不理睬在人群里的‘擦肩而过’,也是一个臆想影像么?嘿嘿,在心理学上确实存在这种精神分裂后的‘实体虚像’,这个别人感受不到的虚像对已产生心理病变患者的影响不止是在感官上认为是实体,潜意识里也会感觉得到这个‘实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在爱德华搭上飞机开始,他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精神分裂者了。电影在皮特照镜子时,镜头忽然激烈左右晃动起来,在没看到结尾之前,并不知这个晃动镜头的意思。在爱德华意识到皮特和自己是同一个人后,在回忆里重放这个镜头,照在镜子里的居然是爱德华本人。十分有意思。
像我们这一代,生长在中国大陆里的小青年,对这种极度愤世嫉俗的电影几乎是完全没有防疫能力。《猜火车》如是,《两杆老烟枪》如是。和《搏击俱乐部》一样,说出了‘我们都垃圾’的心声,看到了和我们一样麻木不仁的面孔,生活是一坨狗屎,我们是一堆屎蛆。如《搏击俱乐部》那般,自残与精神分裂,绝妙的逃避与反击手段。不过这个过火的臆想,除了让影片整体紧密难分,更令我对影里的人物生出几分妒忌情绪。就算我发疯了,也绝没有这种恣意发泄的机会。‘搏击俱乐部’在电影里如同宗教那般形成体系之后,也在我的心里落地生根。抛下物质与肉体的生活,让精神的空间无限放大之后,享受着没有束缚的自由,静静与爱人携手等待毁灭的到来。存在现实里一切事物都可以在无畏的精神力量发动下成为虚像。这个俱乐部,代表了我的精神家园,我的乌托邦。
禁言,无需向别人表达自己内心有何感觉。这样活着的方式,正是咱大部分人在现实里过着的方式。而‘搏击俱乐部’要会员必须遵守的守则正是:“搏击俱乐部的法则之一,不能谈论搏击俱乐部 ;搏击俱乐部的法则之二,不能谈论搏击俱乐部。搏击俱乐部之三,不能谈论博击俱乐部!”当皮特对会员强调这个‘不许谈论’时,会员们都脸泛微笑。看着居然有种禁言束缚的兴奋。不知导演是否在嘲弄工人阶层在自己的精神领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搏击俱乐部’正是由白领们组成的地下博击会。但无论导演想嘲弄谁,电影里泰勒.德顿说出的对白及他的世界观,让观影的我们感觉自己正借着皮特的口,说着自己由衷的心里话。他所做的一切,对观影者是醐醍灌顶也好,产生共鸣也好,在皮特冷酷的表达中,我们如同蛆虫那般一无是处地在这冰冷眼光里寻找可以躲藏的荫影。无论谁,都不配说自己握有话语权。‘不许谈论’,记住,不许谈论。当谈论正为禁区时,破禁与别人谈论时的快感才会十分剌激,这也是‘搏击俱乐部’越来越庞大的原因。嘿嘿,严禁的那一条,每个人却十分乐意去违犯。电影里的这种心理设计十分有趣,到位。
皮特与爱德华,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皮特的长相是爱德华臆想出来的,也就是说,在影像里出现的皮特,根本就是爱德华一个人认为应该长成这样的皮特。但众人认识的那个皮特,却是爱德华本人。这样说起来很绕,但事实就是,俱乐部会员看到的搏击会精神领袖泰勒.德顿的模样,是爱德华的样子,而爱德华认为泰勒.德顿的模样,是皮特的样子。这样说起来十分简单。但,他俩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人物?这问题又泛复杂了,在搏击俱乐部的会员眼里,只存在着一个人物,他就是泰勒.德顿。他的模样正是爱德华。而爱德华自己本来真实性格的身份,在众人眼里是不存在的。嘿嘿,电影把这个绕脑筋的问题玩得十分尽兴,‘搏击俱乐部’是由爱德华的肉体及皮特的精神组成。在电影里出现的两个人物,咱不可以说谁是不真实存在,也不可以说谁是真实存在的。至少爱德华扮演的小白领至死也不认自己会是泰勒.德顿。只是觉得自己很奇怪罢了。
当明白电影里两个男主角是同一个肉体时,就可以理解‘搏击俱乐部’的意义了。非常明显,在爱德华扮演的小白领晚上失眠搭飞机四处去的时候,已在飞机所到之处建起了一个个‘搏击俱乐部’,每一处地方都有着和他一样,失眠,对物质生活极度厌恶的白领们,通过在搏击会里与每一个人单挑的过程,让肉体的疼痛给麻木的精神打上一注兴奋剂。慢慢地把搏击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当泰勒.德顿的俱乐部在慢慢形成气候时,爱德华在惊叹,皮特这小子正在建立一个军队。在电影里看到‘军队’这个词的出现时,咱观影的诸位难免会把泰勒.德顿的意图与政府联系上。和政府绝没干系,泰勒.德顿的军队。他想毁灭的不止是对方,也是已方。所有物质性的东西,泰勒.德顿都要一一的破坏掉。在结尾时他把自己俱乐部所有的人都召集在爆炸地点,就可以看出了他的意图。不过他对俱乐部帮众的编制方式,确实是用着军队的那一套,每个人都没有名字,只有编号。绝对的服从俱乐部每一个破坏计划,而不是服从泰勒.德顿本人。这样一来,俱乐部的每一个人,都像泰勒.德顿一样,为了自己的精神而战,而不是为了泰勒.德顿本人的意图而战。皮特扮演的泰勒.德顿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说出大家的心声,而不单单只是代表着泰勒.德顿本人。十分有意思的是,泰勒.德顿的对白,也是代表着观影者的心声。绝妙的煸情,天才式对民众的控制。
讽刺与嘲弄,是这部电影的基调,电影在爱德华握着女主角的手,挺着吞枪后仍不死去的肉体歉意十足说“你在我生命最奇怪的时候遇上了我。”在一栋栋知名大厦的倒塌中一起结束时,我们或许会原谅了导演这种往死里来涮的调调,一起记住这个悲情无比,只有女主角一人晓得他存在的爱德华。
我们都不是精神领袖皮特,我们只是那个以为别人知道自己存在着的爱德华。
③ 《真相禁区》是一部怎样的故事片
这是一部比较烧脑的且颇具悬疑色彩的故事片。影片以一辆突然坠桥的红色轿车开头,一桩以家庭情感为导火索的案件由此浮出水面,不过,正当大家深以为真相即将水落石出之际,一连串的意外、反转频频来袭,将剧情推至一个接一个的高潮。而先前那辆坠毁的红色轿车,直到片尾才又出场,可谓为后续情节埋下了厚重的埋伏与悬念。可见,无论编剧还是导演亦或是制作方都为悬疑的制造,气氛的营造做足了功夫。
虽然这是一部悬疑烧脑的心理犯罪片,但剧情的点点滴滴却源自生活真实。男主角因为不可告人的私密与妻子矛盾丛生,夫妻各自为阵,都以为对方出轨在先。而一系列的巧合、突发,则加持了双方的误会与误解。为此,妻子聘请私家侦探只为揭露丈夫真相真面目,并由此陷入一场无法自拔甚至几乎要葬送自我孩子生命的罗生门中。
私家侦探这方,则是草莽二人组,逗比神组合,相互拆台不说,还相互利用,以至于双方差点成为死敌。好在面对共同的目的——勇闯真相禁区,两人理智战胜任性与昏聩,从而联手将真相前的伪面目彻底击碎。揭示真相的过程自然惊险连连,刺激不断。色诱、捉奸、欺骗、谎言、误解、歧视、如假包换、拳脚相加、黑吃黑等多种元素杂糅在一起,让整个剧情缀满了多种画风,而这些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却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影片特别对“巴纳姆”效应给足了解释与呈现,从而揭开了家庭支离,情感破碎的真正真相。若要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巴纳姆效应的负面效应还真的层出不穷,而你我身边的很多人也都受困于巴纳姆效应。从这个角度看,影片虽挂着惊悚悬疑心理犯罪的外衣,看似离你我生活远之又远,其实却非然。
《真相禁区》的看点除了剧情的戏剧张力外还有就是演员的表演。任达华、霍建华、张赫三大老干部不仅刷颜值更是频频斗演技玩攻心,为观众献上了一幕幕精彩大戏。年过六旬的任达华依旧宝刀不老,作为老干部届的骨灰级代表,任达华此次褪去了以往的暗黑杀气,化身逗比话痨,周旋在众人之间,时而呆萌,时而冷酷,时而机警,时而蠢萌,形象多变也是没谁了。霍建华更是突破大大,一人饰演两个角色不说,而且两角色从外形到内心都有云泥之别。一个玩世不恭,狂野不羁,不按常理出牌,堪称野兽刑警。也因此被夺职,变身私家侦探。而霍建华演的另一个角色则是腹黑心理严重甚至到变态的杀人狂魔,俊秀面目下却掩藏着一颗狰狞之心,时时处处叫人不寒而栗。
任达华、霍建华两代老干部亦敌亦友的呆萌神组合在连破棋局的同时也为影片制造了不少笑点。而韩国男神欧巴张赫的加入无疑在两人之间起到了化学作用,三大老干部的交锋鏖斗不仅悦目更是爽心。片中,张赫扮演一名外表冷酷实则自卑甚至有些病态的巴纳姆效应体征者。炫酷的外表下,暗藏着一颗孤寂冷漠的心。他话语不多,但眼神凌厉,体态锋韧,内心矛盾且纠结,直让人看得喘不过气来。在与霍建华、任达华经过若干回合的斗智斗勇斗心计后,他才慢慢走出巴纳姆效应阴影,迎来人生新光景。或许是人设的原因,个人角色张赫在片中的表演是最为出色的。
一部可视性强的电影不仅要有好的剧情,更要有好的阵容,《真相禁区》无疑就是这一类。更弥足的是,任达华、霍建华、张赫这中韩两国的两代老干部,看似没有什么默契,但高潮剧情却将他们有机联结起来,使他们充分发挥了各自神采,吸睛演绎与抓睛剧情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从而使影片生辉熠熠,光彩濯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