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非常适合抑郁症患者看的电影
《开心鬼撞粤》,《大话西游》,《唐伯虎点香秋》等电影 搞笑 ,令人愉快开心。
你好,我是一名抑郁症康复者,总结了一些适合抑郁症看的电影,用视频的形式告诉你,可以参考一下。
我的推荐可能会有一些特别,但却是在我极度抑郁的时候带我走出来的一部电影:
《一念无明》
这是一部讲双相障碍(也就是躁郁症)病人的电影,余文乐主演,我看了两遍。
影片由香港的真实新闻事件改编,以一个家庭悲剧描绘了 社会 大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漠视和不友善,讲述了一对怀着沉重愧疚的父子如何面对过去的故事。
剧情不过多阐述,在我观看的过程中,有多数时间是压抑的,而那种压抑会一直引起自己的共鸣。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会不知不觉想要流泪,也会不知不觉有些愤怒,也会随着男主人公的躁狂发作而变得有些兴奋。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容易引起抑郁症病人共鸣的电影,而影片最后会让你觉得一切都过去了,都释然了,生命是伟大的和坚强的,没有什么是不能挺过去的。
PS:如果你是为了自己而提问这个问题,祝你一切顺利。
《绿皮书》《地球上的星星》《海蒂和爷爷》《放牛班的春天》《小淘气尼古拉》《假如爱有天意》《阿甘正传》
我觉得抑郁症患者因该多看一些喜剧类的电影能让她们烦躁不安的情绪大大降低了,还有一些有意义的正能量的电影,能
让她们知道世上还是好人多,正义能战胜邪恶,反映英雄人物的战争军事片,看完后能提起精神,用英雄人物做为抗击病情的榜样,对她们的病好转有帮助!总之不是一些灰暗的,充满刺激和血腥暴力的电影就好!
《当幸福来敲门》,《落叶归根》,请不要放弃希望。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小王子》,大家对这本书应该是很熟悉的,电影《小王子》正是根据这本书来拍摄和制作的,这部电影,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这部电影非常适合茫然和情绪低落的人,这部电影会让你明白什么是爱情,会让你知道你追求的是什么,这部电影看了会让人觉得很治愈。
抑郁症是由于思想或者精神有很大的压力,不能够进行释放而引起的精神方面的疾病。主要症状有:猜疑,厌世,幻觉,悲观等心理,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关键是心理疏导和药物控制,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引起精神分裂症,对于精神方面的疾病不能让患者受到刺激,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太油腻或者刺激,如果不注意就会使疾病难以控制。对于精神病患者只能药物治疗,不可能痊愈。所以现在也没有让精神病患者所看的电影。
多看喜剧片,励志片。
没啥特别的,真得了抑郁症看啥都没用。和平常一样,按自己喜好即可。不要多看压抑的片子就行了。建议出门接触大自然,这个绝对有好处的
⑵ 有哪些适合抑郁症患者看的电影
治愈系的电影和书有帮助,千万不要再看悲剧类现实类的,比如剖析人性和社会黑暗的作品,自己会陷入失望和悲伤中,很久出不来。我有时候会看动画片,感觉也能缓解情绪,推荐几个吧。电影:
《乌云背后的一线幸福》,两个因生活巨变导致精神障碍的两个人互相取暖,终于找到惺惺相惜的同类。
《小森林》夏秋篇和冬春篇,一个姑娘离开都市回到乡村的独自生活,种植瓜果蔬菜,采山间野果制作美食,以及如何与母亲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寿司之神》纪录片,那么多的平凡人固执的坚持初心只为做好一件事。初心永不老。
《水形物语》,一个无法开口的女孩与人鱼的爱情。如果你与世界格格不入,有没有想过是因本就不属于这个世界。
《夏目友人帐》动画片,今年已出剧场版。可以看见鬼怪的人类如何与鬼怪相处,很多感人的瞬间,会让心变的柔软起来。
⑶ 适合抑郁症看的电影推荐
适合抑郁症看的电影推荐?虎臣今天来带大家聊一聊电影,适合抑郁症患者看的电影。关于抑郁症,虎臣不想多说,相信看这篇稿子的人,对抑郁症多多少少都有了解。不过虎臣还是得对新读者说一下,臣自己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且是双相,臣罗列出了五个最适合抑郁症患者看的电影,下面来带大家看一看。
1.《百元之恋》,虎臣第一眼看到这部片面时,以为是个爱情片。但是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样,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女主人公从最开始的颓废,丧,宅,穷。完全被生活所打败,躲在家里逃避现实。后来她勇敢地去面对生活,去挑战生活,即使在最后,她没有成功,但是虎臣认为,她已经成功了。结尾的不成功,恰恰是这部影片最成功,最接近现实的地方。
2.《小王子》,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本书籍,电影也正是根据书籍拍摄的。这部电影,非常适合那些因为感情和迷茫的患者去观看,它会让你明白,什么是爱情,正确的爱情,它会让那些迷茫的人明白,你真正的追求是什么,它会让你回首,你一路走来的经历,让你明白这一切。
3.《搭错车》,这部电影,臣强烈建议那些因为家庭原因导致医院的人观看,并且最好是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看,臣当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直接看哭了。这里我要告诉那些患有抑郁症孩子的家长,你们不仅要带孩子观看,更要在生活中多多的关心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庭,对抑郁症的治愈非常有好处。
4.《自闭历程》,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自闭症患者必看,这部电影讲的主人公自己就患有自闭症,这部电影也是根据这位主人公的自传改编的。自闭症患者一定要去看一看,臣相信,这部电影,会给你有所帮助的,并且会给你力量,让你拥有勇气!
5.《爸,我一定行的》。这部电影,前几天,臣才看完。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国家庭的缩影,臣自己,和电影中的那位主人公就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如果说搭错车更多的是适合年轻人看,那么这部电影,非常适合家长看,臣希望,每一位患者,或者其亲人,最好是父亲,带自己的孩子,一同观看,看完你们会回来谢臣的。
⑷ 为什么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长大,却是为了分离
前天,我焦虑了一天。因为我的《小王子》不见了。我翻遍家里的三个书架,又从客厅找到卧室,甚至连沙发底下都趴下去看过了,都没有寻到那本书的踪影。其实,这本书我是买了两本的,一本准备送给小侄女,当然,她昨天确实来过,昨天过来这里的,只有她们姐弟。可是,现在是两本《小王子》同时不见了!难道她们姐弟一人一本拿走了不成?
气急之余,我想,为什么对这本书这么在意?不就是一本写给小孩子看的童话书嘛!
要说起来,这段时间,我算是连续看了三本写给小孩子的书。一本,就是我在七月末参加短期出家班时,安国法师向我推荐的《爱的教育》,一本是法国的著名短篇童话《小王子》,还有一本,是聂鲁达的《疑问集》。
这三本书中,除了《爱的教育》,《小王子》和《疑问集》都很短。《小王子》只有短短六万字,而疑问集则更短了,仅仅只有三万字,由316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组成74首诗,整本书清新有趣,既童趣盎然,又充满哲理。
当然,虽然它们名义上是写给小孩子的书,但是其实更适合大人看。因为大人往往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小孩子,这三本书,可以让大人们找回童真,重拾那些纯粹的温暖、惊喜、和感动,重新以一种崭新的眼光看这个熟悉得已经厌倦了的世界。这种感觉,就如同在大人的圈子里呆久了,突然出现一个纯真可爱笑声清脆的小天使,你在对上她那双纯真无邪明亮清澈的大眼睛的一刹那,内心瞬间出现的那种柔软的、暖暖的感动。
《爱的教育》,作者亚米契斯,为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同时被各国公认为最富有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是作者在孩童时期,即小学四年级时写就,初中后再将某些细节被充完整、后来再经作者父亲修改过的、以小孩的视角记录下一年级一个学年的日记形式的儿童书,间杂着父母写给他的信。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记录着亲子之爱,师生之情,同窗之谊,家国之恋,文字描绘着人间至常见也至高尚的情感,从头至尾洋溢着温馨的人性之美,那些几乎是人类所有最纯粹、最本真、最完美的情感,书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最真诚、最质朴、最打动人的。是一部孩子和大人都值得一读的爱的经典。
学生爱戴老师,老师爱护学生,人们尊师重教,同窗互相帮助,父母随时观察了解孩子的思想,及时鼓励、引导;儿子懂得孝顺父母,最终帮助父亲改过自新;小小的孩童,在紧要关头,不惜舍已为人;大人之间,不论阶级,互相尊重友爱;退伍士兵退伍还乡,不改对国家的忠诚;多年后登基的一国之君,也不忘旧日士兵的付出;对无意间犯下错误又积极改正的穷人,绅士和学生一起默默守护秘密、善意相助……这些人性之美,常常在不意之间,让我热泪盈眶。
在此之前,我一直怀疑安国法师为何推荐一本儿童书,尤其是对抑郁症病人推荐儿童书,看过之后,我似乎明白了他的心。
释迦牟尼曾说:“慈、悲、喜、舍”都是深奥美妙的心境。修习慈爱以降伏嗔怒,慈爱是无条件地给人欢乐的心量;修习悲心以降伏残忍,悲心是不求回报地替人脱苦的能耐;修习欢喜心以降伏怨恨,这是替人家的成功和幸福而产生的喜悦。修习能舍心以降伏偏执,舍心是对一切事物平等开怀地看待。
而《爱的教育》,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充满了“慈、悲、喜、舍”、给人以清新的生命力和快乐的源泉的、充满力量和爱的书籍。
《小王子》则是一本很受成人欢迎的童话书。关于狐狸与小王子的对话被很多成人奉为经典。狐狸就像个智者,教会小王子如何去爱。或许,在人们心中,都渴望有这样一个智者的存在。
有时候觉得小王子就是个孤独的小孩,身边是一群无趣的面目可憎的大人,只有他自己小小的那方天地,才是他的王国。他在他小小的天地里,不厌其烦地每天清理杂草,以防止猴面包树的幼苗侵占他的王国;每天给花园浇水,给火山除灰,不开心的时候,就去看日落。
但是,因为一朵他生命中独一无二的玫瑰花,一朵他最爱的、但是既骄傲、又虚荣、还爱撒谎的玫瑰花,他伤够了心,离开了他一天看过四十四次日落的王国,离开了他的星球。
我常常觉得,那朵使小王子伤透了心的玫瑰花,那朵促使他决心离开自己心爱的星球,去面对浩瀚宇宙的花,是小王子不得不面对现实、不得不学着长大的契机。也许,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这样一个转折,一个促使你突然告别纯真的童年一下子成长了的契机。有些人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变故,因为环境的变迁,也有些人,仅仅只是因为一个人,一封情书。
小王子遇到的第一个成人,是一个国王。国王就像成人世界里普遍存在的父亲角色,没有多余的领土,没有一个臣民,却骄横自大,唯我独尊。欲强行把小王子留在身边,当小王子为寻找更美好的生活更广阔的世界而毅然离开时,知道阻拦不住,仍然不服输地对着背影大喊:我派你当我的大使。倔强得让人惆怅。
之后,小王子又遇了形形色色的成年人,有只能听到赞扬的话而听不到意见的爱幕虚荣的人、为了忘却喝酒的羞愧却又因为掩饰丑愧而拼命喝酒的走入怪圈的酒鬼、每天忙着算计的商人、还有那古板的点灯人、教条主义者地理学家等等,这样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司空见惯的人,通过小王子的视角表现出来,尤其放大了他们滑稽和荒唐,使人可笑之余,又感到深深的震动。
故事在小王子帮助飞行员找到水,后来又在蛇的帮助下,回到他的星球而结束。黑夜中在无边的沙漠中找到水,只有能透过闭合的蛇皮看到大象、能透过箱子看到绵羊的有着一颗纯真无邪的心灵的小王子,才可能达成。因为,狐狸曾告诉他:“肉眼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
第三本书,是《疑问集》,这本书,由74首短诗,316个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组成。聂鲁达将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成人睿智的经历融为一体,向自然、历史、梦境、人生、人性进行最简洁的质问,简短而趣味十足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国度,使我们对这些平常的事物、或一些生活之外的现象,重新进行哲理性的思考。
为什么巨大的飞机不和它们的子女一同翱翔?
如果我死了却不知情,我要向谁问时间?
法国的春天,从哪儿弄来了那么多的树叶?
为什么树叶会在感觉变黄的时候自杀?
如果所有的黄色都用尽,我们用什么做面包?
烟和云会交谈吗?
为什么云朵那么爱哭,且越哭越快乐?
上学迟到的燕子,会怎么样?
十一月年纪多大?
然而星期四为何不说服自己,出现在星期五之后?
你知道大地在秋天,沉思默想些什么?
我能问谁我来人间,是为了达成何事?
世界上可有任何事物,比雨中静止的火车更忧伤?
……
每一个问题,都让人大笑。大笑之后,又陷入沉思。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许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几个不同的答案。在幼年,在少年,在青年,在中年,在老年。
所以,这本书里,没有答案。
顺便说一句,这本诗集是于聂鲁达死前数月完成,可视为伟大诗人在临终前对生命的巡礼,以抛下的三百一十六个未附答案的疑问,把读者引入迷宫,然后转身悄然离去,留给世间永久的思考。
这三本以儿童的视角奉献给曾经的小孩——现在的成人的书,如果有机会用心一读的话,相信你会有不同的体会。找个合适的时机,让我们的脚步停下来,等一等,重新尝试以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寻回失去的那个自己,未曾不是一种收获。也许,能使你领略到生活的另一种快乐……
最后,分别以《疑问集》和《小王子》里的两句话作结:
“为什么人们花了那么多时间长大,却是为了分离?”
“大人们真是奇怪极了。“
⑸ 抑郁者自述:我开始去菜市场跟人们攀谈;开始坐出租车与司机攀谈
“我开始去菜市场,我不买菜但是我去菜市场,我跟人们攀谈;我开始坐出租车,我不去哪儿,我坐出租车转一圈,跟出租车司机攀谈。我开始还是尽力去接触这个世界......“
他化名大成,一名抑郁者。
在一段不到9分钟的视频中, 他和另两位抑郁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寥寥数语,道尽抑郁症的酸甜苦辣与痛苦挣扎,以及让人感动的生命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因为抑郁症导致的自杀人数,估计可高达100万。对于他们来说,长时间地忍受负面情绪的困扰,影响到行动、人际关系,不好的想法在脑子里飘来飘去,快乐对他们而言已经远到天际了。
这种情况下,死似乎成了能让自己快乐的唯一事情,即便是不快乐,至少能够解脱吧。不快乐和再也不必不快乐之间,也许只能选择后者。
正因如此,我更倾向把抑郁者的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看作是症状而非他们的真实想法。不是因为抑郁至极而产生了自杀的想法,而是穷途末路的必然选择。
大成:
视频中的大成是笑着说完这些的,而这笑的背后却是刻骨的心酸。直到他选择结束生命的那一刻,才又重新获得了掌控感,掌控自己的身体,掌控外界对自己的反应。
抑郁者的一大表现就是身体和心理的无力感,在无力感的侵蚀下,活动量减少、活动范围变小,最后只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这不是懒惰,也不是回避,而是病了。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也许那些为大成鼓掌的人,是表达自己深深的祝福。也许,他们是把自己出院的美好愿望,投射在了大成身上,因为他帮助自己完成了出院的目标。
抗抑郁之路难且长,入院后的持续治疗,出院后的坚持服药,以及对旧习惯的改变,一样都不能少。而这条孤单的路,只有自己内心坚定,才有希望走下去。
抑郁症的复发,往往和个体深处的特质和原来的某些惯性思维有关系。
一个总是从悲观角度看待事物的人,即便是靠药物的帮助走出泥潭,如果不改变看问题的方式,消除心中的不合理信念,也极有可能再次被抑郁侵蚀。
正如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如果不加强锻炼增加抵抗力,即便是每次生病都有药物帮助自己恢复,但仍旧改变不了体弱多病的特点。
走出舒适圈,在抗抑郁的道路上,同样重要。
大成:
电影《一念无明》中,余文乐扮演的躁郁症患者阿东,母亲脾气暴躁,父亲软弱逃避,他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
当他病情稳定后出院时,父亲去接他之前在枕头下藏了一把锤子,因为担心儿子发病伤害到自己。
这些举动,不论是对于抑郁者还是躁郁症而言,都是一种伤害。而影片中唯一对阿东不设防的是一个小孩子。他永远对阿东保持着信任和关心,他不在意阿东的病情和过往,而是和他开心地在屋顶种花、聊天。在阿东最无助的时候,是他隔着墙壁讲小王子的故事给他听。
有时候,陪伴就是最大的支持。
如果我们身边有人患上了抑郁症,我们可以不必说也不必问,只是陪伴着他,就足够了。
大成:
改变很难,但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们无法摆脱社交,充分的社交行为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和帮助。
有很多抑郁者,在与疾病的抗争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稳定关系。只有当这些原有的东西“失而复得”时,一个人才能真正地提高对抑郁症的“抵抗力”。
如一些做儿童厌学治疗的学者所说,想要让孩子摆脱厌学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继续上学。如果用这个思路来理解抑郁症,就是:让你抑郁的,就是你要面对的。
因为抑郁,你回避社交、回避工作、回避亲密关系,当你希望把抑郁症狠狠踢开之时,这些议题你统统要直面。
也许改变很小,但任何一个小的动作,都是帮助你走向光明的动力。
当你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你不敢做、一直回避的事情时,改变就悄悄发生了。
大成:
文|鸵鸟说话
⑹ 失恋后,她得了抑郁症
我的好朋友小z失恋了。
一星期前,她男朋友跟她分手了。
当时,她苦苦哀求对方不要离开,但结果,对方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并拉黑了她所有的联系方式。
失去联系后,她疯狂地找他,也拜托了许多朋友一起帮忙找,但都没有找到,直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遇见了。她欣喜若狂,对方却冷若冰霜,不理不睬。
从此,她再也不提复合的事情,她的生活作息也彻底被打乱,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饭量少的惊人,工作一度无法顺利完成。
这种情况整整持续了2年多,小z也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小z的故事不是个例。 如果留心周围,我们会发现其实有很多人停留在过去的关系里走不出来。
对于置身事外的人却很难理解,不就是失个恋至于吗?
“你早就可以放下了!你这样也太没出息了!” 这是他们周围的人常对他们说的话。
可是,放不下,真的是因为没出息吗?
01
放不下,真的是因为没出息吗?
曾经有人问:失恋后最难熬的是什么时候?
最让我有共鸣的回答是: 晚上睡觉时和早晨起床时的那一瞬间 。
最难熬的可能并不是你和朋友一起喝酒,边哭边把自己灌醉,或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情绪低落和不可抑制的想念。
而恰恰是那一个个瞬间最难熬:
早上习惯性拿起手机却发现没有早安信息的那一刻;
看到好玩的东西想发给对方,却想到我们再也不是那么亲密的时候;
喝醉时很难受,吐也很难受,最难受的却是吐到清醒、清醒的知道自己已经失去对方的那一瞬间。
深以为然。
如果我们对另一个人真心投注过爱和情感,他就成为影响过我们生命的重要他人。
就像《小王子》中那只陪伴在侧、与小王子相互驯养的小狐狸。
所以,要面对一段关系的丧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精神上的痛苦等同于面对一个人的死亡。
正如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中写道:
图片|网络
虽然他仍然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但我们也必须要面对这个人在自己世界里的消失和形式上的死亡。
精神科医生恩格说过: 人因失去所爱形成的心理创伤,其严重程度相当于一个烧伤的人在生理上承受的伤痛。
面对客体的丧失,长久的哀伤会涌起,我们需要时间完成内心的哀悼,慢慢处理伤痛。
哀悼过程中也会激起强烈的愤怒、漫长的抑郁和无力感。
02
为何失恋会导致抑郁症?
正如上文所述,失恋后的人会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负面情绪中。
对于这些负面情绪,不同性格的人处理方式是大相径庭的。于是有些人一笑而过,有些人却钻进死角走不出来。
在人群中,有某类特质的人会更容易长久地陷在过去的关系中,从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这类人也被称之为“易郁体质”。
易郁体质的人有以下3个特点:
思维反刍
思维反刍,就是对所遭受事件的原因、结果和对事件的感受进行的无法控制的重复性负面回想。
简单来说,就是一件事情发生了就过去了,但是易郁体质的人会在脑海里反复把之前的事情倒带。
而且总是偏向于负面的想象,“如果我当初不...他是不是就不会离开我了?”
图片|网络
自我攻击
易郁体质的人有一个特点,特别擅长“找茬”,尤其是找自己的茬。
一件事儿没做好,他们会归因于自己不够好。
他们给自己的评价往往低于周围的人给他们的评价。
失恋后,对方的一句微小的怨言,她就会开始“攻击”自己,“好吧,可能是我不够好”、“我性格太软弱了”......
这些自我攻击行为的背后,源于缺乏自我同情,对自己不够接纳。
在长期的自我攻击下,人就会丧失自我价值感,变得自罪自责,甚至还会导致情感缺失的产生。
丧失视角
丧失视角,就是将注意力聚焦于负面的、坏的一面。
简单来说,就是桌上有半杯水,丧失视角的人会看到半空的杯子,而获得视角的人则会看到半满的杯子。
易郁体质的人在失恋后往往会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并且不断放大消极的思考。
比如“不断提醒自己的人生一片灰暗”,“失恋就代表着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从而变得逃避问题,甚至不敢去追求新的感情。
图片|网络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原生家庭有创伤的人也更有可能在失恋后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可能会让他们在情感上更加依赖伴侣,从而导致无法面对分离带来的强烈挫败感和焦虑,所以会陷入更加漫长的抑郁情绪中。
03
如何快速走出失恋?
1. 允许自己有失恋后的各种“负面”情绪
失恋之后经常出现的两种情绪,一种是巨大的悲伤,一种是愤怒,还有第三种有可能就无奈,一种混合型情绪。
对于这些负面情绪,我们应该允许它们存在。
有些人失恋后,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已经过去了,他们会苦恼于为什么自己还待在这个情绪里面?为什么自己还走不出来……
一般这时他们会选择压抑情绪、强装开心,毕竟失恋之后一直走不出来有时被认为是件不那么光彩的事。
但情绪是你很难用意志控制的,它的到来和离去有着它自己的规律。你越是希望情绪尽早地离开,那么它越会停留在你身上。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你越允许自己充分体验失恋后所浮现出的情绪,那些情绪就越可能放过你。
而你越是压抑它、掩埋它,它可能会纠缠你越久。
一个逃避情绪的人和一个能够接纳自己情绪的人,会有着不同的成长方向。
图片|网络
你越能够接纳或者整合你生命中的负面情绪,就越会获得一种更加立体和完整的人格,同时你的整个生命也会变得更有深度起来。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的最伟大的作品都来自于我们人性中的悲剧性。这些作品包括哲学、文学、其他各类艺术作品。
所以,我觉得负面情绪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人格完整一体有深度,成为你的一个部分。
2. 保持感情的界线
保持情感界线,就是把注意力从对方身上引到自己身上来。
很多失恋的朋友们会经常表示他们的前任对他们很糟糕,甚至是劈腿、讽刺、嘲笑他们,做了很不公平的事情。
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失恋后,我们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你的前任是你所爱过的一个人,这份爱是来自于你,是你由内而外的对Ta产生过爱,而且你实现过这份爱,你和Ta在一起了。
我们可以试着重新梳理这段爱的过程,将这段感情,从酝酿到表达、到付诸实现、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重新经历一遍。
这个过程不用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前任对你的这份爱的反映上,就像一位心理学家说过:
我对你的爱从头到尾都是我的事情,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些对得起这份感情的事情。
3.放下过去,拥抱明天
如果真的出现“哀伤异常”、长时间走不出来,我们可以让自己去经历四个步骤: 面对,表达,处理,放下 。
彻底面对、接纳TA已经成为过往的事实,不去做无谓的抗争,不再想去翻盘和改写结局不再折腾自己;
表达那些没有机会说完的话,尽管TA已经听不到,我们仍然可以借由某种仪式来完成:写完后撕掉的信,被浪花冲走的名字,自己默默完成一个特殊的告别会......
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如果不能独自面对,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让咨询师陪伴自己走过艰难的时光;
最后,做到放下,放过他人,放过自己。
04
写在最后
五月天在歌里唱道:
“生命是场华丽的错觉,时间是贼偷走一切。”
那些看似美好的错觉背后,往往藏着许多扎心的真相。
只有认清了这些错觉之后,人才会变得成熟。
成长是什么?
大概是认清了感情的一些基本事实,少了彷徨,多了一份坚定。
大概是懂得了珍惜,珍惜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人,以及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点亮在看,愿你有认清错觉的能力,也有拥抱真相的勇气。
往后余生,活得清醒明白,过得通透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