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视频宽度和高度一般是多少
一般视频的尺寸是512*384。 标清:512*384、60分钟、300M大小 dvd:640*352、90分钟、400M大小 数字电视:640*480 还有就是800*480、500M到600M 1024*534、700-800M 1280*720、1G以上 全高道清:1920*1080。 (1)微电影视频高度和宽度是多少扩展阅读: 一、计算公式 基本的算法是:码率(kbps)=文件大小(KB)*8/时间(秒),举例,D5碟,容量4.3G,其中考虑到音频的不同格式,算为600M,(故剩余容量为4.3*1024-600=3803.2M),所以视频文件应不大于3.7G。
2. 做微电影的,能在电视和电脑上播放,是宽屏还是标准
选择pal制,25帧的,用标准的就行,其他的可以是默认的。输出的时候可以选择avi格式的输出就行!
3. 我拍了部微电影,1920×1080的,如果上下压黑边,要多宽的
微电影1920×1080,画幅比例是16:9。上下不需要压黑边。
微电影放映在银幕上画面的宽高比大于标准35毫米普通电影画面宽高比(1.375﹕1)的电影,它的画面宽高比一般在1.66﹕1到3﹕1之间﹐银幕宽度在10~20米之间。银幕略作弧形,使观众扩大视野。
此后,35毫米影片除画面外,并要在片孔内侧留出一条记录声音的位置(声带),这样,就只好压缩无声影片的画面面积,将摄影的画面宽高尺寸改为22毫米×16毫米,放映片门为20.9毫米×15.2毫米,即放映在银幕上的画面宽高比改变为1.375:1。
(3)微电影视频高度和宽度是多少扩展阅读:
微电影拍摄技巧:
1、平方向拍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2、由下往上拍摄
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同一种事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3、从上往下拍摄
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用来显示某个场景。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容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
4、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
4. 电影比例是什么
4:3。早期电影的银幕比例为1.33:1(4:3);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电影比例产生电影感的方法
要让影片直观产生「电影感」的方法,就是直接将比例修改为现在流行的2.39:1(宽比高)比例,让16:9的画面产生黑边,例如:有些Youtuber的vlog,很常会 看到一段对白介绍结束后,画面转到由很多空镜头(ex.景物)组成的桥段的时候,上下就会慢慢的跑出黑边来。
看到这边时,我们心中就会知道 ,有好戏可看了,甚至是电玩游戏,常常玩到一个关卡结束,就会跑出剧情的过场画面,这时候上下通常也会跑出黑边来,目的是告知玩家接下来的画面不是 游戏,而是剧情,你要耐心看完。 以上种种例子,皆是利用模仿流行的电影画面比例。
不过,不是每一次产生黑边都是在模仿电影感,有时是为了让画面不要超萤幕,像是早期电视通常为4:3,但为了要播16:9或是2.39:1的格式时 ,就得产生黑边来,避免画面超出萤幕范围,这也就是为何有时看电视时,画面会被整个黑框包围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_视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