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电影的特点都是怎样的
微单影的特征如下:迷你性“5分钟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难道这不是很神奇吗”;在这个资讯异常发达,信息传播率极快的年代,这就造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坐下来慢慢欣赏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在这个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微型电影,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影视界大腕的专利,而是大众共同的“宠物”,只要拥有简单的摄影设备和处理工具,每个人都可以做编剧、做导演,只要有兴趣和愿望,每个人都可以做主角、做配音。互动性——美国传播学者沃伦弗曾说:“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商业性: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各种具有视频功能的手持移动设备,如3G手机,手机电视等,具有无线移动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和其它移动视频接收设备)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专业制作商制作或者委托制作、有专业或业余导演和艺人或草根群众参与、以产生话题为目的、适合广告植入、具有某种连续性和后开发潜力)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2. 微电影是什么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几分钟-60分钟)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7-15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它具备电影的所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
2016年微电影行业慢慢转向“微电影+”的新形态、新业态,即网络大电影,又称新媒体电影 。时长超过60分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发行,进行付费点播的影片,目前支持付费的视频平台有:爱奇艺,PPS,搜狐,乐视,优酷,土豆,腾讯,PPTV,响巢看看,电影网,360影视,中国移动等。
(2)微电影的特点和发展情况扩展阅读:
微电影制作流程
一、项目策划
创作者根据创作设想,详细的做出拍摄时间、拍摄内容、拍摄计划、拍摄时会遇到的困难等策划书。确定项目定位、内容、要求、制作精度、时间安排、预算等等。
二、微电影制作团队组建
创作者按照策划书,招集相关专业人才,视情况定是否要进行专业训练。
三、微电影现场拍摄
进行拍摄,做好记录以有后期制作设想。
四、微电影后期制作
拍摄完成后进行后期制作,包括粗剪、配音、特效、精剪等。
五、微电影发布作品
大多数作品是提交至各大视频网站,部分精品也可以交由电影发行公司操作。
3. 微电影的特点
2010年以前,我们称作短片的分别有实拍剧情片、动画剧情片、学生剧情片作业、网络视频。时长一般低于电影。网络短片从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再到天使投资人王利斌出品的惊悚片短片《荒野逃生》《尊严》逐渐变化成“微电影”这个词。
与电影的巨大投资相比,短片不论是在拍摄设备,资金,团队,流程等方面都有较低的要求,适合电影专业院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需求。2009年网上开始有了网络连续剧,网络短片。DV、单反相机等数码产品的诞生扩大了视频的圈子,不少电影爱好者已经不再只是爱好。他们学习剧作、剪辑、导演。随着电影方面教育教学系统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作品诞生于互联网。电视平台的“爱拍电影”“华夏微电影”“幸福微剧场”也会征集一些优秀作品。《一触即发》是源自“微时代”的产物,其剧本来自微小说《一触即发》。剧情通过90秒的“微时间”讲述吴彦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敌手中途突袭,为了将新科技安然转送至安全地带,吴彦祖联手女主角Lisa施展调虎离山等计策,几经周折最终成功达成目标。全片场面宏大,制作精良,也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
中韩微电影节即将举办
2014年是中韩建交22周年,八九月间,将在中国的多个城市开展2014韩国电影展活动,届时将有10余部韩国影片展映。2012年4月为促进中韩影人交流合作由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出资在北京设立的韩国电影中心,2014年7月中韩合拍片项目洽谈会等多种平台和形式,不断拉近着中韩影人的联系。 中韩电影之间的交流不仅于此,近两年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带来大量的人才空缺。1996-2006年是韩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特别是后期特效,3D制作的成熟度高于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庞大的市场份额也吸引着更多的优秀影人来中国发展。 然而,产业成熟度,文化背景,语言等多重障碍导致中韩影人的合作还在试水期,合拍项目的投入也基本不会太大,预计2000万左右。双方需要更多的了解与磨合。 然而,产业成熟度,文化背景,语言等多重障碍导致中韩影人的合作还在试水期,合拍项目的投入也基本不会太大,预计2000万左右。双方需要更多的了解与磨合。然而,产业成熟度,文化背景,语言等多重障碍导致中韩影人的合作还在试水期。第一届中韩微电影节应运而生,本届中韩微电影节是首个专门针对微电影创作,投资,传播的高端品牌活动。首个专为中韩电影爱好者搭建的前期创意创作,中期投资拍摄,后期展示传播的产业链式交互平台。希望其成为2014年韩国中韩合拍片项目洽谈会,韩国影展的预热活动。为还没有机会参与大制作的电影爱好者,找到微电影,MV,广告,甚至后期制作等更多种更短期更便捷的合作交流方式。中韩电影爱好者搭建的前期创意创作,中期投资拍摄,后期展示传播的产业链式交互平台。希望其成为2014年韩国中韩合拍片项目洽谈会,韩国影展的预热活动。
4. 微电影有什么特点
一是微时长放映,一般30秒—300秒;
二是微型制作,投资成本从几万到几十万,准入门槛低,参与者多为草根;
三是微平台播出,大多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视频平台播放,贴近普通大众,普及度更高。多媒体网络、3G 无线上网手机等新技术的应用,更是给了微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发展空间。
5. 微电影的发展历程
2006年。这一年,出现了两个后来非常有名的名字:胡戈、“筷子兄弟”。胡戈的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筷子兄弟”的《男艺妓回忆录》、《祝福你,亲爱的》都创造了疯狂的点击率。很难说,谁是那个微电影的第一个制造者。但从此开始,“小型电影”进入视线。
微电影,又名小型电影,指的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从视觉停留的角度来讲,微电影有其特殊的意义,它能更清楚地让观众记得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故事,而且在长时间内,依然记忆犹新。
2010年初,中国电影集团和优酷网共同推出了“11度青春系列电影”项目,“筷子兄弟”凭借《老男孩》一举成名。
《老男孩》的成功,让许多投资人找上门来。其中,尤以广告客户为多。而沉寂了几年的胡戈也火了起来。2012年1月,为了承接广告,胡戈还专门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巨雷文化传播公司。
由于微电影有“参与性强”、“成本低”、广告植入更灵活等特点,全国各地的传媒公司,广告公司争相开发。很多人都看好它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情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是桔子酒店。2010年底,他们没有投放任何广告,而是仿照正在热播的《让子弹飞》,推出了一部诠释酒店品牌的微电影《让火车叫》。整部片子只有4分51秒,但在一个粉丝量较大的朋友的微博上首发后,效果却出奇的好,一个星期内播放量达40万,转发量超过1万次。桔子,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目前,微电影已普遍被关注和接受,好片也不断出现。诸如《老男孩》《一触即发》《66号公路》《安全感》等等。也有私人开拍微电影,比较有名的就是王东鉴,自《来信》后又推出《交易》。
6. 微电影是什么,怎么发展,创业
“微影”具有“参与性强”、“成本低”、广告植入更灵活等特点。
微影就是现阶段电影的发展趋势,对于长篇大论的电影,那些己经不能满足我们现阶段的需求。微影就是微型短片,适合大家在坐公交、乖地铁、打的士的时候有效利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进行合理放松拍摄。微影就是微型电影,短短几分钟将要表达的剧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使大家的紧张的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您可以去微影网看,简称就是微影网
7. 浅谈微电影的产生与分类
浅谈微电影的产生与分类
事实上,微电影这种新兴的电影形态并非无中生有突然就冒出来了。在微电影出现之前,我们也经常能看到类似的电影形态。而且那时候他们有一个质朴的名字“电影短片”。那么“电影短片”究竟是如何蜕变成“微电影”的呢?请往下看。
一、微电影兴起背景
1.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推动
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剧播放平台,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版权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高昂的版权购买费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同时,微电影的灵活性和投资决策的风险都更加可控。
2.微时代电影受众的需求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经济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们显然已跨入了“微时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在“微时代”,媒体的表现因人们消费媒体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当人们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时,我们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大,已经很少有人每天守在电视机前或者泡电影院了,甚至花几个小时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成为一种奢侈。他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观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电影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受年轻观众的青睐。
3.广告营销新阵地的需要
随着中国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自我意识的崛起,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的硬广告,有些浏览器甚至可以直接将这些广告过滤掉。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66 号公路》就让观众在获得电影观赏感受的同时带动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灌输了品牌理念,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使得广告中的系列车型在部分城市出现热销。
4.技术进步让影视制作平民化成为可能
影视拍摄与制作在早期,因为设备的昂贵和操作上的复杂使其使用范围一直限制在专业领域,并无缘用于民用领域。而随着小巧方便,便于携带且价格适中的的DV 摄像机的出现,以及计算机非编系统的普及,影视制作终于走下了神坛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中,目前使用DV 来进行各种影视创作的人群不断扩大,数码影视的创作已经进入到一个平民化,大众化的时代。特别是近几年能拍摄高清短片的单反相机的出现,使得平民化的影像制作在质量上更上了一个台阶,微电影就是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应运而生。虽然在微电影的拍摄制作群体中不乏专业团队,但学生和业余爱好者等草根制作者惜着新技术也能拍出毫不逊色于专业人员的微电影,且这类微电影在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
5.快餐文化导致了人们对砰片化信息的需求
快餐一词出现在西方,指以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代表的快捷食品,有着便捷,节省时间的特点。而快餐文化就是指人们追求通俗,短期流行的,不注重积累和内在文化内涵的文化潮流现象。它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主要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现代化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与消费的,大流行的,短暂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在人们日益增快的生活节奏中,任何冗长的深刻的文化产品的消费都成为了奢侈,人们不再捧着厚厚的书本仔细研读,而更愿意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等新媒体去快速地浏览一些短小简洁的信息,微博渐渐取代了传统博客,微小说的出现也让人们眼前一亮,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形式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亲睐。
6.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让“微”风更盛
随着国内网络环境的整体提升和视频网站、3G 网络的发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发展到4 亿的规模,视频网站急需海量的视频内容,而传统的影视剧版权价格又直线飞涨,相形之下,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题材和时长均适合网民观看的短片则脱颖而出,成为视频网站们的新宠。“限娱令” 、 “限广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广告商从电视台转战到了网络视频行业。面对广告商的亲睐和受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商业微电影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故事情节巧妙融合的特征恰好满足了两方的需求。
此外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达也为微电影的传播创造了快捷和便利,微电影短小的篇幅符合了微博用户快速获取信息的心态,在观看之后用户将优秀的微电影通过微博转发等方式进行分享,更加扩大了影响力。
二、微电影的分类
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微电影很大程度上是指从创意广告片转型出来的更具有故事情节、具有完整的电影结构的传播于社会化网络和新兴的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商业长片。这是狭义上的定义。它一出现就被赋予了商业性质和网络特性,它的出现是互联网视频广告的自然进化,微电影的“微”字甚至来源于微博(MiniBlog)的概念。可以这么说,微电影是传统电影短片碰撞互联网的产物,因此,它是电影短片的一个分支或新名称。以前的电影短片由于其实验性质大多用于学术交流和研究,这可以从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等各大电影节短片单元的奖项设置中看出来。现在的微电影由于引入了商业性元素且占据了主要位置,这使得传统的短片处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因为它们具有同样的电影短片特性,所以如果非要把微电影和短片联系起来,我们只能把微电影像大电影那样分为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传统的实验电影短片)。
刻意划分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不是为了咬文嚼字,两者在拍摄目的、营销策略、发行渠道上都是走着不同的道路。只有认清了作品的定位才能在各个环节做到最优秀。以下拿几部作品举例说明:商业作品管晓杰《青春期》、周拓如《初见》;艺术作品北野6《屌丝和毛》、舒浩仑《少年血》。
1.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的拍摄目的
管晓杰的《青春期》系列及后来的《失乐园》、《女人公敌》都是完完全全的商业微电影,从一开始的编剧策划、制作、出品发行、营销体系都跟院线商业大片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播放渠道由院线换成了互联网。周拓如的《初见》由上戏投资,本意是拍一部指导上戏学生的教学片,但从电影结构和制片模式都属于商业片结构。也是一部没有品牌植入的商业微电影。
北野6的《屌丝和毛》不论是题材上还是在拍摄手法上都完全展示了该片的艺术性,导演在尝试一种表现主义的拍摄手法,寻找一种独特的为“观念”服务的电影语言。这部作品的整个拍摄过程都可以纳入到这个“观念”体系,类似当代艺术中的行为和装置艺术。而舒浩仑的《少年血》则完全是导演对电影结构的研究体现。
2.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的发行渠道
前面我们说,微电影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因此且目前来看,微电影的发行渠道还主要是互联网视频网站及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也有少数基于互联网的电视终端。互联网平台和商业微电影都具有商业性,因此二者结合基本完美的完成了商业价值的传播。艺术类微电影除了传统的发行渠道,虽然也增加了网络渠道但由于缺乏商业价值而往往得不到重视。
3.商业微电影和艺术微电影的营销策略
商业微电影的营销与大电影或传统视频广告营销路线基本一致,都是通过媒体公关铺面宣传、社会化网络营销、视频网站推荐等手段和渠道完成。对于商业片导演,一般都先拍摄案例通过营销渠道制造爆点获得知名度来增加自己服务品牌主的本钱。从营销手段上都是一样的,只是买单的客户变了而已。
艺术微电影的营销与商业微电影截然不同,因为艺术微电影多为导演传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电影观念,不具备眼见既得的商业价值。因此如果没有品牌客户买单就意味着导演自己要掏腰包。不排除有品牌主赞助艺术微电影,但这种支持并非为了商业利益且不需要回报和转化。艺术微电影的营销既然是传播观念那么就要细分人群,精准的定位受众人群成了其中的关键。《屌丝和毛》的局部成功就得益与这种细分,作为一部稍有政治敏感性的社会题材作品,《屌丝和毛》利用微博渠道在文化类、艺术类、(公知类)小范围传播讨论该片的学术和观念意义,逐渐扩散到各大论坛社区及视频网站。
像大电影生态链一样,艺术微电影作为实验性质为商业微电影提供新的语言和创新,同时也保持着独立的审美和价值。在商业化的当代,我们有时候应该放慢脚步来多多关注艺术微电影的发展和出路。
;8. 中国微电影发展现状
除了盈利模式,业界认为影响微电影发展的因素还有两个:一是行政手段的干预影响,广电总局对于内容的监管会越来越严,进而限制部分作品的推出;二是播出渠道的影响,面对多种播出平台以及众多手持终端,需要统一的视频播出格式,渠道打开了才能是内容顺畅地传播。而在目前获得广泛认同的依然是对微电影内容的关注,唯有创意真正决定微电影的未来。好的电影首先得是个故事,即使用在广告传播和市场营销领域,也要遵循人性特征和时代特征,不要止于场面,而要抵达心灵。针对草根阶层从之前网络影像时代主角变成跟风者,专业制作团队将成为主力军,微电影依靠明星吸引注意力,进而成为明星的“第二战场”这一现象,一部分人认为其注定短命:一是成本高昂,小企业进入不了这个游戏;二是容易审美疲劳,只有剧情,才是微电影的生命所在。
9. 什么是微电影 微电影的特点是什么
1、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它是指能够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传播30-60分钟之内的影片,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几分钟-30分钟)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7-15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2、2010年以前,我们称作短片的分别有实拍剧情片、动画剧情片、学生剧情片作业、网络视频。时长一般低于电影。网络短片从《失爱》、《乐珊之恋》到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再到管晓杰导演的《青春期》系列电影,以及天使投资人王利斌出品的惊悚片短片《荒野逃生》《尊严》逐渐变化成“微电影”这个词。与电影的巨大投资相比,短片不论是在拍摄设备,资金,团队,流程等方面都有较低的要求,适合电影专业院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需求。
10. 微电影的特点都是怎样的
微电影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能在段时间内社会大众的认可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说明微电影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品味。微电影的“微”特征在其制作规模、叙事方式和表达方式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目前来看,微电影的类型主要有文艺微电影、企业形象片和公益微电影等,它们因传播目的的不同而各自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自1895年卢米埃兄弟发明以来,已走过近120年的发展历程。电影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影也出现了小型化和快速化的趋势,这就是微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