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微电影 > 微电影选角导演上位记

微电影选角导演上位记

发布时间:2023-02-14 12:38:17

『壹』 选角导演的技能

选角导演的必备技能

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选角是前期制作中最重要的部分,除了试镜、预演等形式以外,还有剧本圆桌试读等许多方式。选角导演需要哪些必备技能?下面梳理了选角导演的必备技能,供大家参考借鉴。

选角导演的日常工作之一:组织试演

选角导演经常面对种种问题,首先就是要满足工作室、编剧和导演的要求。比如,2006年,编剧兼导演Nancy Meyers写《恋爱假期》的时候,她脑子里已经有了一张四人的演员表:Cameron Diaz, Kate Winslet, Jack Black and 和HughGrant.

Diaz很喜欢这个剧本但已经决定要休假一年,Winslet不想去好莱坞拍戏因为她的孩子们当时在英国上学。Black的行程与电影拍摄日程冲突而Grant拒绝扮演一个和他以往的角色性格太过相似的人物

这个时候就轮到选角导演出场。在Diaz最终同意出演后,他们马上去寻找另一位女主角的扮演者。她需要是个英国人、漂亮风趣而有明星气质。Maggie Gyllenhaal台词功力好但不是英国腔,Minnie Driver虽然是英国人但导演Meyers觉得她并不适合角色。就这样找了几个月之后,Winslet突然表示她现在能来好莱坞,更幸运的是Black的工作行程也发生了改变,这两个人都签下了这部电影。

于是剩下的就是找别人顶替英俊潇洒又风趣的Hugh Grant。于是 Daniel Craig, Robert DowneyJr., Brendan Fraser等将近20位大明星都参加了剧本试读,随着时间逐渐逼近开机日,Meyers终于决定由Jude Law出演。当演员全部定下来之后,这部电影的前景也一片大好。

为角色选到对的演员无疑能使一部电影起死回生,而除此以外选角导演还得干什么?还需要什么样的技能?首先来看看他们的职责好了。

选角导演(性别基本为女)实际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他们为电影、电视剧、戏剧、商业广告甚至MV中的角色寻找合适的演员。此时,工作室、出品人、导演在一头,而演员和经纪公司在另一头——中间的就是选角导演。选角导演通常被戏称为“中间夫人”。业如其名,在整个娱乐界中,这的确是为数不多的'由女性占主导地位的行业之一。

一个选角导演的任务远不止联系演员和经纪公司以及组织试演,他们还会参与电影的前期制作等等一系列工作。大概按照以下顺序:

和制作人、导演甚至编剧见面,弄清楚整个计划的请况。

和制片会计见面,搞清楚片子的预算,以及演员成本。

读剧本,然后为所有的角色做标注。

为有可能参演的演员按照人气高低排个序,这是一开始最重要的一步。

联系这些艺人的机构来判断他们的能力

为制片人和导演提供一个列表,表上排名靠前的演员可能不会被安排试镜

列出主演、其他演员和他们拍摄日程的表格

为可以参演的演员安排试演或者剧本试读

将角色信息提供给经纪公司,并和选角公司讨论每个明星可能出演的机会。

进行试演

根据试演向导演推荐每个角色合适的演员让他们进行最后的筛选

和经纪公司讨价划价,留意演员成本

打电话组织配角的演员面试

在合同签署后,充当导演和演员中间的联络人

为了防止由演员不能履行合同,提前找好替代的演员

这看起来有条不紊,但实际上困难重重。

为了替1939年的《飘》选定一个女主角,该片的选角导演在美国本土的试镜长达三年,而最后斯嘉丽的角色还是被英国女演员Vivien Leigh夺得。

要找一个又能踢足球又能演戏的小姑娘出演《格雷西》,试镜导演面试了几千个女孩儿才挑出了Carly Schroeder。

为了让《地狱男爵》的电影形象尽量地接近漫画,编剧和导演要求:我们的男演员一定要和漫画人物长得像!

对于像《豪斯医生》或者《急诊室的故事》这样的周播剧,选角导演每周要为剧组找到几十个友情客串的演员。

这大概就是选角导演的日常工作。

作为一份最有乐趣的工作,如果你想当选角导演,除了必须“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还得有人际关系和一些运气。你不需要特训,而只需要一些经验、知识和好个性。

知识

为了了解娱乐工业,在大学里学习一下与电影、导演相关的课程是有用的,商业管理也可以。一个选角导演得知道怎么去谈判并且和工会的成员打交道。

戏剧课也是必要的。选角导演KimPetrosky就在《影视界的100种工作》一本书里提到,学习演戏能让你明白拍戏的程序,判断演技高低以及为演员安排一个舒适的试演环境让他们进行发挥。事实上,有些选角导演就是演员出身。

经验

当一个选角导演,通常意味着你们要从产业链的最低端做起,比如说在选角公司做实习,或者当选角导演的助手。从这些工作里,你可以借助和导演的交往慢慢地往上走,记住当你没有能证明你是个成功的选角导演时,就没有制片人、导演或者工作室会愿意聘请你。

如果想寻找高级一些的制片导演或者机构,去美国演员工会的“修理站“公司看看,那是一个专业的选角导演的协会,能提供成员目录,专业术语以及电影制作的许多资料。

网络

和其他的娱乐工作相比,这个工作更注重你到底认识谁。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让你的事业更顺利,你需要他们来帮你做出一个好的选角决定,并且迅速而容易地联系到你所需要的好演员。也就是说,除了要和演员很熟,你还要和经纪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

个性

选角导演是一份“女人活儿”吗?选角导演Juliet Taylor在《美国戏剧界的女人》一书里提出,女人的确更适合这个工作。你需要有好奇心和耐心来了解一个人,还要有判断一个演员是不是能胜任的直觉。


;

『贰』 求cctv1周末影院放过的一部电影

外文名称 I Want to Marry Ryan Banks
更多外文片名:
The Reality of Love.....Asia (English title) / Philippines (cable TV title) (English title) / UK
Famoso y sector.....Spain
Juego de amor.....Argentina (video title)
Qui veut m'épouser?.....France
导演: Sheldon Larry
编剧: Chad Hodge ....(written by)
主演:
杰森·普雷斯利 Jason Priestley ....Ryan Banks
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Todd Doherty
艾玛·考尔菲德 Emma Caulfield ....Charlie Norton
制作人 Proced by:
Ted Bauman ....procer
Howard Braunstein ....executive procer
Joel S. Rice ....executive procer
Michael Jaffe ....procer (uncredited)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Phil Marshall ....(as Philip Marshall)
摄影 Cinematography:Tony Westman
剪辑 Film Editing:Rob Seidenglanz
选角导演 Casting:
Susan Edelman
Jackie Lind
艺术指导 Proction Designer:Stephen Geaghan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Susan Parker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David Chiasson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Trish Flynn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Graham Cairns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Richard Colema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Ian Samoil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影片类型: 喜剧
片长:Argentina:95 min / Brazil:95 min / USA:120 min (including
commercials) 国家/地区: 加拿大 /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级别:Argentina:13 / USA:TV-PG
拍摄日期: 2003年11月17日 - 2003年12月12日
上映
美国 USA 2004年1月18日 意大利 Italy 2005年10月11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6年9月6日......(video premiere)制作公司:
美国广播公司 [美国]
Bauman Proctions Inc. (proction services)
Jaffe/Braunstein Films Ltd. [美国]
WildRice Proctions
发行公司:
ABC Family [美国] (USA) (TV)
美国广播公司 [美国] (USA) (TV)
Gativideo [阿根廷] (2006) (Argentina) (DVD)/(2006) (Argentina) (VHS)
剧情
明星布莱恩最近人气下滑,为了挽救他的事业,身为好友兼经纪人的陶德帮他在电视台开办了一台真人秀节目“我想嫁给布莱恩”,也即先选出几名佳丽,让她们跟布莱恩住在同一屋檐下,而后一边现场拍摄,一边让观众投票,替布莱恩选老婆。其中一位名叫查理的女生原本并不想参加这个节目,但阴差阳错却成了观众最喜欢的选手。然而查理对布莱恩并没有什么感觉,反而爱上了经纪人陶德,这下子节目该如何演下去呢?

『叁』 电影完了后面的演员表的顺序有讲究吗

有讲究。

最上面的是领衔主演。

其次是主演。

然后是一些重要的配角。

再然后是特别演出。

最后就是一些不太重要的配角。

一般影片参与人员顺序:

1-出品发行公司

2-制片制作公司

3-XXX 作品

4-片名

5-主要演员

6-演员

7-选角导演

8-音乐/作曲

9-服装设计

10-联合制片人

11-声音设计

12-剪辑

13-美术

14-摄影指导

15-执行制片人

16-制片人

17-编剧

18-导演

『肆』 求一部欧美电影

中文片名 遗愿清单
英文片名 The Bucket List
更多中文片名 拿命开玩笑,一路玩到挂
更多外文片名
Lusikka nurkkaan .....Finland
Beste kommt zum Schluss, Das .....Germany
影片类型 冒险 / 犯罪 / 喜剧
片长 97分钟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评级 Rated PG-13 for language, including a sexual reference.
级别 Singapore:PG UK:12A Ireland:12A USA:PG-13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罗伯·雷恩 Rob Reiner
编剧 Writer Justin Zackham .....(written by)
演员 Actor
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西恩·海耶斯 Sean Hayes .....Thomas
Beverly Todd .....Virginia Chambers
罗布·莫罗 Rob Morrow .....Dr. Hollins
Alfonso Freeman .....Roger Carter
Serena Reeder .....Rachel
Ian Anthony Dale .....Instructor
Christopher Stapleton .....Kyle
Richard McGonagle .....Board Chairman
Jordan Lund .....Tattoo Artist
Verda Bridges .....Shandra
Roy Vongtama .....Doctor Yang
Rowena King .....Nurse
Jennifer Defrancisco .....Emily
Jonathan Mangum .....Richard
Taylor Ann Thompson .....Granddaughter
Hugh B. Holub .....County Health Director
Angela Gardner .....Female Administrator
Andrea Johnson .....Elizabeth Chambers
Annton Berry Jr. .....Kai
Destiny Brownridge .....Maya
Brian Copeland .....Lee
Noel Gugliemi .....Mechanic
Jonathan Hernandez .....Manny
Dawn Lewis .....Flight Attendant
Karen Maruyama .....Nurse Shing
Amber Mead .....Attractive Woman #1
John O'Brien .....Executive #1
Alex Trebek .....Himself
制作人 Procedby
Frank Capra III .....co-procer
Alan Greisman .....procer
Travis Knox .....executive procer
Neil Meron .....procer
罗伯·雷恩 Rob Reiner .....procer
Jeffrey Stott .....executive procer
Justin Zackham .....executive procer
Craig Zadan .....pro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Music Marc Shaiman
摄影 Cinematography John Schwartzman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 FilmEditing Robert Leighton
选角导演 Casting
Janet Hirshenson
Jane Jenkins
Michelle Lewitt
艺术指导 ProctionDesigner Bill Brzeski
美术设计 ArtDirectionby Jay Pelissier
布景师 SetDecorationby
Robert Greenfield
Mark Tuttle
服装设计 CostumeDesignby Molly Maginnis
视觉特效 VisualEffectsSupervisor Jerry Spivack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Director
Frank Capra III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Eugene Davis .....day player: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tephen W. Moore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William Purple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Brian Relyea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Jody Spilkoma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Alex Daniels .....second unit director
Denise Strong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编辑本段]制作发行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制作公司
Storyline Entertainment [美国]
Two Ton Films
Zadan/Meron
发行公司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Warner Bros. Pictures Co. [美国] ..... (2007) (USA)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阿根廷] ..... (2007) (Argentina)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日本] ..... (2008) (Japan)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荷兰] ..... (2008) (Netherlands) (theatrical)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新加坡] ..... (2008) (Singapore) (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
Ring of Fire Studios
其它公司
Executive Assurance [美国] ..... security
Avon Studio Transport ..... transportation
Central Casting [美国] ..... extras casting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 cranes/dollies
Movie Movers ..... star trailers/trailers
Varèse Sarabande ..... soundtrack
上映日期
美国
USA
2007年12月16日 ..... (Hollywood, California) (premiere)
加拿大
Canada
2007年12月25日 ..... (Toronto)
美国
USA
2007年12月25日
加拿大
Canada
2008年1月11日
美国
USA
2008年1月11日
德国
Germany
2008年1月24日
意大利
Italy
2008年1月25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8年1月31日
西班牙
Spain
2008年2月1日
英国
UK
2008年2月8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8年2月21日
法国
France
2008年2月27日
日本
Japan
2008年3月22日
俄罗斯
Russia
2008年6月5日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人生,就是由一个遗憾、再一个遗憾累加组合而成的,当你最终即将面对死亡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生中,有太多值得尝试的事情,却被你无情地错过了……Edward Cole是一家健康医疗机构的CEO,可是他却发现自己也成为了一名病人,入住到他自己经营的医院里。也许不知道何谓“风水轮流转”,毕生都积极推行“一个房间两张病床,谁也不能搞特殊”的经营理念的爱德华,也只好自讨苦吃地做好和别人共同分享一间病房的打算。但还是不忘记喝他的麝香猫咖啡,一种名贵的黄金之水,并邀请Carter品尝,尽管遭到拒绝。
爱德华在医院的室友Carter Chambers,是一个来自于完全不同的世界的机修工人,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两个人,却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有了交集。卡特虽然出身于工人阶级,而且当了一辈子的技工,其实他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历史老师,只是命运与突发的事件打乱了他的计划……可以想见,这对60多岁的老人最初的时候是多么地合不来,因为身份地位相差的太过悬殊,Carter更是处处表现出了一种谦逊随和的卑微,存在于他们之间的惟一共同点,似乎就只有生命残存的那几个月的时间了。在两人住院期间,病痛折磨着他们。Edward像一个刚来幼儿园的孩子,对医院里的一切都未知。做完化疗的晚饭时间,他还在感叹披萨好得不能再好,深夜却在Carter的预料下,在卫生间呕吐。Edward抱怨着医院的一切,曾经雷厉风行的他不能容忍自己躺在医院。而Carter一家早已经平静地接受了他的癌症,并准备着抗争,特别是他深爱的妻子Virginia——一个做了一辈子护士的女人。日子在无聊地熬,直到有一天,Edward的主治医生告诉他,他只有六个月的生命了。当时,Edawrd正在用特殊的眼镜看球赛;面对医生的遗憾,他只说了一句话:“医生,你挡住了我的视线。”而Edward向医生提的最后一个要求就是知道Carter还有多久的生命。当坏结果一同来临的时候,两个人变成了同一根线上的蚂蚱,曾经不相干的两个人,变成了相依为命的人。Carter甚至不惜代价,和妻子大吵一架,撇下全家,开始了和Edward的旅行。
Carter有一个秘密的小本,上面记录的都是一些他想做却未曾实现过的愿望,他称之为“遗愿清单”。Edward在无意间偷看到了卡特时不时拿出来看看的清单,这个从未有过信仰、从不相信上帝、只相信自己的人,先是对着清单说了一大堆废话,然后自顾自地做出一个决定:与Carter一起跑遍全世界,来实现清单上的愿望……当然,作为一名亿万富翁,Edward有充足的理由将自己的愿望也加到了清单当中。面对Carter“帮助一个陌生人”,“大笑到流泪”,“欣赏最壮丽的风景”等愿望,Edward嗤之以鼻。而他的愿望看来疯狂得多,“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文身”,“跳伞”,“去埃及看金字塔”,“猎狮”。就因为他们共同的愿望,他们穿梭在世界各地——极地冰原,印度,开罗,北京,香港,西藏……
很快,Edward和Carter就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历险,包括从高空中的飞机一跃而出、驾驶着福特野马赛车你追我赶、参观金字塔、参加狩猎远征等等……他们在天空飞翔的时候,Carter在担心自己的保险,而Edward在空中高唱着“I feel in love, I feel I am Flying”。他们在飙车时,Carter驾驶着自己心爱的赛车,漂移,撞击Edward,令Edward激动地大喊:“你激起了我心中的邪恶。”在非洲大草原上,两个人像多年的老朋友,高声唱着“Lions are sleeping tonight”。Edward还主张来一场和舞女的纵夜狂欢,但深爱妻子的Carter却拒绝了这一行为,即使Edward坚持说:“放纵不等于不忠,只是偶然的放松而忆。”当两个人在埃及的时候,坐在高处遥望金字塔,说出了很多秘密。包括Edward唯一的女儿Emily,一个陷于爱情而误解爸爸的任性女强人。她深爱的丈夫打了她两次,Edward作为一个强悍的父亲,启用黑道摆平了女婿,导致女儿对他破口大骂。同样为强人的Edward却对女儿有很深的惧怕,很久没有和女儿联系,只因为女儿说“你在我心中已经死了“。同时Edward说这个就应该算在“欣赏最壮丽的风景”那条,但是Carter还是坚持去他的大山——珠穆朗玛峰。但是喜马拉雅山却没有欢迎他们,他们错过了登山的季节,而下一次在半年后,他们应该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个老朋友因为这个“挫折”,也因为Virginia的电话,而决定将计划暂缓。直到在香港,Carter结识了漂亮的黑人女孩,并拒绝了女孩一夜浪漫的邀请,他突然决定回家。
回去的路上,Carter和Edward不欢而散,只因为Carter私自安排了Edward和女儿的会面。在女儿别墅的门口,Edward发怒了。他认为他不是泛泛之辈,他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样,有人陪着死去才不觉得孤单,他不要像女儿求饶。Edward将自己的清单撕碎,并扬长而去。回家后的Carter和全家幸福地度过最后的日子,而Edward一个人在和方便食品生气,甚至孤单地痛哭。直到有一天,Carter突然的晕倒,癌细胞转移到了脑子,死亡再次逼近了他们。Carter再次病倒,躺在病床上,他拿出了一张纸,上面介绍着麝香猫咖啡的来历。这种昂贵的东西竟然是猫的粪便,两个朋友开始哈哈大笑,直到眼泪流出。Carter拿出自己的清单,把“大笑到流泪”划掉,并把他交给了Edward。两个朋友不舍得分别,但还是分别了。Carter进了手术室,再也没有出来;Edward拿着Carter的信,来到了女儿家,亲吻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他的外孙女。影片此刻对比着拍摄,一边在经受着死亡和离别,一边经历着相认和拥抱,眼泪和笑容的背后,闪烁着生命特殊的光芒。Carter的葬礼上,Edward这种从不出席这种场合的人,做了感人的发言。而这个葬礼结束后,Edward创造了奇迹,于81岁时去世。
影片的结尾,结束在珠穆朗玛峰。Edward的秘书,一个曾经和他老板毫无感情的年轻人,帮助着两位老人完成了他们遗愿清单上最后一个愿望——欣赏最壮丽的风景。当他登顶后,刨开一个铁箱子,放入了Edward的骨灰,与Carter的骨灰并排而放。而装他们骨灰的盒子,竟然是麝香猫咖啡的铁罐,就像他们在泰姬陵外面讨论的那样——Carter不喜欢叫骨灰盒,而喜欢叫罐子。当一切安排妥当,秘书拿出两人的清单,将“欣赏最壮丽的风景”,这条特意为珠穆朗玛峰准备的计划划掉。我在自己的眼泪中,听见Carter的声音:“最后,我们的骨灰埋在了世界的最高峰上,但这是违法的,我相信Edward会喜欢。”
随着清单上的列项一条一条被划去,却有更多的愿望加入进来。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让卡特和爱德华真正明白了生活的含义,他们用时间赋予给他们的洞察力和幽默感,令生命变得彻底地圆满,同时也发现了那个一直隐藏起来的真正自我。生命在快要结束的时候,尽情地绽放,就像麝香猫咖啡罐中的无限。

『伍』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挺老的片子了。赵薇主演一位出租车司机,男主角是日本人。只记得这么多了

夜·上海 名称 夜·上海
外文名称 The Longest Night in Shanghai(2007)
导演:张一白 Yi Zhang
编剧:
张一白 Yi Zhang ....screenplay
山村裕二 Yuji Yamamura
高燕 Yan Gao
主演:
赵薇 Vicki Zhao
本木雅弘(日)Masahiro Motoki
李灿森 Sam Lee
郭品超 Dylan Kuo
选角导演 Casting:Yumiko Kuga
国家/地区:中国/日本
对白语言:粤语/日语/汉语普通话
发行公司:日本电影眼公司
上映日期:2007年6月26日 中国
更多中文片名:《夜。上海》
类型:爱情/剧情
出品人:吕文生、唯敷和彦
出品 :北京激动影业有限公司
【影片剧情】
顶级发型设计师水岛直树(本木雅弘饰)为慈善音乐节的工作来到上海,同行的还有他多年的恋人兼经纪人美帆(西田尚美饰)。他施展超人才华,精心为所有出场歌手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发型。音乐节大获成功。然而水岛却郁郁不乐,工作看似一帆风顺却令他厌烦,更棘手的是与美帆的感情已濒临危机。而眼前还有一位对美帆单相思的河口(冢本高史饰)。面对河口不惜代价追求美帆的身影,水岛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他烦躁万分,恍惚地在街头游荡。他突然察觉自己身无分文,也没带证件。他习以为常地将一切托付给美帆,甚至连住宿饭店的名称也不知道。水岛只能独自在上海的夜幕中徘徊。
正在这时,一辆计程车意外地打断了他的思绪。这是一辆被撞得伤痕累累的车,开车的是一位女司机林夕(赵薇饰)。林夕为自己的莽撞驾驶向水岛道歉。一场奇妙的言语不通的观光旅程开始了。一个感谢对方的热情向导;一个以为钓到一条外国“大鱼”而暗自欢喜。
这时林夕接到东东(郭品超饰)——她梦中情人的电话。听到东东第二天结婚的消息,林夕由惊喜跌入了失望的深渊。在旁目睹一切的水岛,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从林夕痛苦的表情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而这时,音乐节会场因为水岛的失踪闹得沸沸腾腾。美帆和河口、水岛的助理原和翻译小沈,还有广告代理商山冈,都为寻找水岛纷纷涌向夜幕笼罩的上海。
同为失意中人的水岛与林夕,一次偶然的机遇,一个偶然的夜晚,渐渐地,他们将心中掩饰的伤痕、烦恼及空虚袒露给对方,两人的感情融汇到一个交点。超越国界,不需要语言,一个特殊的夜晚开始了……
【赵薇花痴】
片中赵薇扮演的女出租车司机林夕,暗恋郭品超饰演的修理厂工人东东。为了有机会接近东东,林夕经常主动把车子撞坏,好有借口去修理厂见到他。赵薇笑着说:“别人撞坏车,都很沮丧,只有我撞坏车会很开心,因为我可以看到自己暗恋的对象。”
赵薇费尽心思所作的这一切却没有打动帅哥的心,“其实,是我单方面的喜欢郭品超,他已经有女朋友了,而且第二天就要结婚了,可我每次还要像中了魔一样地去找他,觉得能看到他就是一种幸福,一边自己受着煎熬,一边又怕给他带来麻烦,像个花痴一样,自己都会觉得好痴情。”
【故事梗概】
本木雅弘饰演的日本顶级发型设计师,在上海邂逅赵薇扮演的出租车司机,而此时赵薇突然接到自己暗恋的梦中情人郭品超第二天结婚的电话而陷入痛苦中。在出租车狭小的空间里,两个陌生人,用听不懂的语言猜透对方的心事,用呼吸和心跳解读对方的失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样子和自己的心。
“新都市爱情”的延续
电影中,无论是在林夕的出租车内聆听窗外细雨的滴答声,还是林夕用手指在水岛的手心上写出的汉字,都似乎在预示着“浪漫的爱情”就要上演。就在这样一个夜晚,林夕与水岛的身影穿梭于夜色中流光溢彩的外滩、美丽繁华的南京路、走过车来人往的高架桥……除此之外,在电影中,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里,几对恋人的偶遇也在慢慢开始。
这就是《夜。上海》这部电影最浪漫动人的情愫。张一白善于用影像和光影营造浪漫氛围,对于人物也是刻画得极致唯美。在《夜。上海》中,浪漫唯美的爱情是电影的主线,但同时又在其中穿插着轻松的幽默氛围。日本著名演员竹中直人与香港演员李灿森在片中的碰撞是电影幽默的元素。影片中,竹中直人用其特有的无厘头般搞怪表演与李灿森那与生俱来的喜剧脸孔相融合,一个说着拗口的中文,一个讲着蹩脚的日语,两个“活宝”碰撞到一起,不管是片里片外都是调剂气氛的开心果。
【主要人物】
林夕(赵薇 饰)
水岛直树(本木雅弘 饰)
高桥美帆(西田尚美 饰)
小沈(李灿森 饰)
河口(壕本高史 饰)
东东(郭品超 饰)
千寻(竹中直人 饰)
女警官(张馨艺 饰)
原理惠(大壕忍 饰)
【词条尾声】
对于《夜。上海》,用导演张一白的话说,这是一个浪漫与幽默结合的影片,讲的是偶遇与缘分。但它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在《开往春天的地铁》之后,张一白推出的“新都市爱情”类型片的一个风格延续。

『陆』 制裁者的电影《制裁者》

中文片名
制裁者英文片名
The Punisher
更多中文片名
惩罚者
神鬼制裁
复仇
更多外文片名
Castigador,El .....Argentina (video title) / Chile / International (Spanish title)
Justiceiro,O .....Brazil
Karistaja .....Estonia
Punisher - Les liens sang,Le .....Canada (French title)
Punisher - Tuomari .....Finland (TV title)
The punisher (El castigador) .....Spain
Tuomari .....Finland
影片类型
惊悚 / 剧情 / 犯罪
片长
124 分钟
国家/地区
美国 德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评级
Rated R for pervasive brutal violence,language and brief nudity.
级别
Finland:K-18 Argentina:13 Iceland:16 Norway:15 Sweden:15 USA:Unrated USA:R Australia:MA Hong Kong:IIB Ireland:18 Singapore:NC-16 Spain:18 UK:18 Chile:14 Germany:18 New Zealand:R18 Brazil:16 France:-16 Netherlands:16 Mexico:C Canada:18A Singapore:M18 Portugal:M/16 Switzerland:16 Japan:PG-12 Malaysia:18SG Philippines:R-13
制作成本
$33,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
Film & Entertainment VIP Medienfonds 2 GmbH & Co. KG,Film & Entertainment VIP Medienfonds 3 GmbH & Co. KG and Artisan GmbH
拍摄日期
2003年8月2日 - 2003年10月14日 导演
Jonathan Hensleigh
编剧
Jonathan Hensleigh .....(written by) and
Michael France .....(written by)
演员
托马斯·简Thomas Jane .....Frank Castle/The Punisher (as Tom Jane)
约翰·特拉沃塔John Travolta .....Howard Saint
威尔·帕顿Will Patton .....Quentin Glass
丽贝卡·罗梅恩Rebecca Romijn .....Joan (as Rebecca Romijn-Stamos)
本·福斯特Ben Foster .....Spacker Dave
劳拉·赫利Laura Harring .....Livia Saint
萨曼莎·玛西丝Samantha Mathis .....Maria Castle
安东尼·科隆 Antoni Corone .....T.J
制作人
斯坦·李Stan Lee .....executive procer
Ari Arad .....co-procer
Avi Arad .....procer
Anson Downes .....associate procer
Christopher Eberts .....executive procer
Linda Favila .....associate procer
原创音乐
卡尔洛·西利奥托Carlo Siliotto
摄影
Conrad W. Hall
剪辑
Jeff Gullo
Steven Kemper
选角导演
Pam Dixon
艺术指导
Michael Z. Hanan
美术设计
John Dexter
John Hansen
Steve Saklad
Jarik Van Sluijs
布景师
Casey Hallenbeck
服装设计
Lisa Tomczeszyn
视觉特效
Gene Warren Jr.
副导演/助理导演
Steve Battaglia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Christian Clarke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Gianna DeGiulio .....dga trainee
Gary Hymes .....second unit director
Richard Oswal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Marten W. Piccinini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摄影机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洗印厂
DeLuxe
摄制格式
35 mm
制作处理方法
Super 35
洗印格式
35 mm (anamorphic)
胶片长度
3397 m (Switzerland)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制作公司
狮门影业公司Lions Gate Films [美国]
亚提森娱乐 Artisan Entertainment [美国]
Marvel Enterprises [美国]
VIP 3 Medienfonds [德国]
Valhalla Motion Pictures [美国]
发行公司
哥伦比亚三星电影发行公司 Columbia TriStar Film Distributors International [美国] ..... (2004) (non-USA) (all media)
博伟国际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 (2004) (Switzerland) (theatrical)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Columbia Pictures [菲律宾] ..... (2004) (Philippines)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Film Distributors [英国] ..... (2004) (UK)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Film GmbH [德国] ..... (2004) (Germany) (theatrical) (cut version)
Columbia TriStar Films AB [瑞典] ..... (2004) (Sweden)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Films [西班牙] ..... (2004) (Spain)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Films [法国] ..... (2004) (France)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Films [荷兰] ..... (2004) (Netherlands) (theatrical)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 [阿根廷] ..... (2005) (Argentina) (all media)
Columbia TriStar Italia [意大利] ..... (2004) (Italy) (theatrical)
哥伦比亚三星 Columbia TriStar [巴西] ..... (2005) (Brazil) (DVD)
LK-TEL [阿根廷] ..... (2005) (Argentina) (DVD)
Shaw Organisation [新加坡] ..... (Singapore)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日本] ..... (2004) (Japan) (theatrical)
Summit Entertainment [美国] ..... (2004) (Japan) (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
Fantasy II Film Effects [美国] ..... (visual effects)
Howard Anderson Company [美国]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其它公司
Bulgarian Symphony Orchestra [保加利亚] ..... music performed by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国] ..... remote camera systems
Entertainment Clearances Inc. [美国] ..... rights and clearances
Footage Bank [美国] ..... stock footage provided by
Forum Music Village [意大利] ..... music mixed at
Getty Images [美国] ..... stock footage provided by
Kaleidoscope Films Group [美国] ..... titles
SIF 309 Film & Music Proctions [美国] ..... film score recording
Sound Satisfaction [美国] ..... foley facilities
Sud Ovest Records S.r.l. [意大利] ..... music proction
Title House Digital [美国] ..... end titles
Todd-AO Radford [美国] ..... sound mixed at (as Todd-AO Radford Stage S)
Viv Kim Negative Cutting Service Ltd. [美国] ..... negative cutting (as Viv Kim Negative Cutting)
Wilshire Stages [美国] ..... adr recording
Wind-Up Records [美国]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上映日期
加拿大
Canada
2004年4月16日
美国
USA
2004年4月16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4年6月3日
法国
France
2004年6月9日
德国
Germany
2004年6月10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4年6月10日
墨西哥
Mexico
2004年6月11日
瑞典
Sweden
2004年6月30日
意大利
Italy
2004年7月2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4年7月29日
韩国
South Korea
2004年9月10日
荷兰
Netherlands
2004年9月23日
英国
UK
2004年9月24日
巴西
Brazil
2004年10月22日
日本
Japan
2004年11月13日 大号弗兰克·卡斯特(托马斯·简 饰)的惩罚者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而后又为FBI效劳。与死亡玩腻了近身游戏后,卡斯特打算归隐田园,与妻儿玛利亚和威尔共享天伦。但在最后的一次抓捕军火走私的卧底行动中,因局势失控而导致了一名当事青年的意外死亡,青年名叫鲍比·桑特,其父正是富可敌国的商人霍华德·桑特(约翰·特拉沃尔塔饰)。桑特家族表面上显贵光鲜,暗地里则是鸡鸣狗盗,黑恶势力无法无天。痛失爱子使得霍华德出离愤怒,不惜一切代价誓将报复进行到底,于是,卡斯特的家人全部彻底告别了人间,但卡斯特却死里逃生了。
至此,卡斯特的意识中永远烙上了惩罚的字样,他身着战服,从头到脚都武装起来,其明显标志就是展现在黑衣胸前的那个巨大的白色骷髅头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便开始寻找并制裁那些他认为参与杀害他妻儿的相关歹徒。在多次直捣敌营,让罪犯横尸一片后,新闻媒体开始把替天行道、执行黑暗公正的他尊称为惩罚者。
霍华德·桑特开始肝颤了,他深知弗兰克的家底儿:他受过海豹突击队、水下破坏组、远范围侦察等等训练,精通格斗搏击,配备了大量常规武器,有着杰出的战斗记录,他把20年的所学都派上了用场,可以说,兰博啥样他啥样,他有能力与一支部队叫板。
惩罚者针对地下世界实施残酷无情的惩罚行动永不会停止,桑特感到:总有一天他会找来!他招兵买马,时刻准备着。 The Punishment Begins April 16,2004
特拉沃塔的表演极棒,甚至让人生出对桑特的同情。
——《纽约邮报》
一部如漫画书般的动作片。
——BBC
《制裁者》描绘出的是真实的暴力。
——ABOUT·COM
可以说影片中的每个桥段都似曾相识。
——《纽约观察家》
即使是由漫画书改编的,也不至于如此愚蠢。
——《华盛顿时报》
评《惩罚者》:更加刺激火爆的新《第一滴血》
“如此愚笨且不伦不类,影片中的死亡只有乏味,毫无疑问,它是一堆垃圾。”——奥文·格莱伯曼Owen Gleiberman(《娱乐周刊》)
“人类的黑暗内心在电影里一一爆光,值得称赞!”——彼得·切沃斯Peter Travers(《滚石》)
“也许开头20分钟的平淡场面太长了,不过别急,很快,在时尚的画面和光亮的色彩里,暴力复仇上演了。”——姆·莱恩Jim Lane(《萨克拉曼多新闻评论》)
这是部托马斯·简的《第一滴血》。曾经史泰龙在追杀之下,运用在越战中掌握的各个杀人技巧,与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他个人英雄魅力震撼人心。《惩罚者》同样也是,主角弗兰克成为复仇的“惩罚者”之后,从近身搏击、手枪对射、冲锋枪扫射到火箭炮爆破等等,一一将几乎所有个人使用的常规武器都搬了出来,十八般武艺看得人眼花缭乱,复仇和惩罚恶人的快感也就感染了观众。
相比《蜘蛛侠》和《绿巨人》等超过1亿美元预算的漫画英雄电影,《惩罚者》可怜的3千3百万美元似乎只是它们的零头。因为“钱”的原因,《惩罚者》在视觉刺激和动作场景上必然要比漫画巨片逊色不少。
其实,忘记“漫画英雄”这个噱头,把本片看作是一部复仇故事会更有趣。《惩罚者》讲述的,无非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警官,在妻儿被人杀害后,他运用自己以前学会的各种杀人和逃亡本领,开始复仇的故事。这样看这部电影的话,你就能忍受影片开头20分钟没有暴力的沉闷了。 【从漫画到电影】
对于同样由惊奇漫画公司的经典漫画书改编而成的电影,这部由强纳森·汉斯林(Jonathan Hensleigh)自编自导的《制裁者》与同类影片明显有所区别,故事的主人公弗兰克·卡斯特没有超能力,凭借着多年以来的战斗经验和战场技术,他的威力相当于一支军队。作为凭《勇闯夺命岛》、《虎胆龙威3》、《绝世天劫》等经典影片剧本而闻名的强纳森·汉斯林朝导演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影片紧密的叙事结构借鉴于6、70年代的动作片。
1974年2月,“制裁者”弗兰克·卡斯特第一次出现在惊奇漫画出版的《神奇蜘蛛侠》(The Amazing Spider-Man)中,很快,卡斯特开始进入流行文化,成为“反英雄”人物的代表。在“制裁者”问世的5个月后,派拉蒙公司拍摄了同样题材的电影《猛龙怪客》,由动作明星查尔斯·布朗森(Charles Bronson)扮演的影片主人公因妻女的不幸化身神秘英雄,制裁那些罪有应得的恶人。惊奇影片公司的CEO兼制片人阿维·阿拉德(Avi Arad)说:“和电影一样,漫画也同样反映着时代特征,‘制裁者’正是70年代美国人对犯罪和社会问题焦虑的产物。”
从一开始,“制裁者”就是惊奇漫画人物中的另类超级英雄,他没有超自然能力,却是格斗搏击、武器军械和战场战略的行家里手,他有血有肉,和读者一样都是真真正正的人。“制裁者”系列漫画接连推出,一再热卖,到1990年,每个月都会出版三部。近年来,“制裁者”在加思·恩尼(Garth Ennis)和插画师史蒂夫·狄龙(Steve Dillon)的笔下重新复苏,2000年,“制裁者”系列漫画《Welcome Back Frank》再次成为惊奇公司的最畅销单本漫画。
随着近年来《X战警》、《蜘蛛侠》、《超胆侠》和《绿巨人》的票房成功,虽然“制裁者”不是惊奇漫画的典型超级英雄,但惊奇公司仍然认为应该将其搬上大银幕。制片方找到了强纳森·汉斯林,执行制片凯文·菲戈说:“我们全是强纳森的粉丝,我们希望他能执导我们的电影,可是很多拍摄计划都被他回绝了,他很直率,就像弗兰克·卡斯特一样。”
汉斯林用了两小时一口气看完了《Welcome Back Frank》,用他的话来说,那种感觉在职业生涯中是很罕见的,你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他随即拿起电话,告诉惊奇公司自己决定接拍。汉斯林说:“我喜欢复仇故事,复仇故事在美国电影中长盛不衰,而‘制裁者’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给这种类型片带来了新鲜元素,一些附属人物也很可爱。”
在剧本的改编中,汉斯林进一步展开了原著的复仇主题,创造了新人物和新情节。在原著中,弗兰克·卡斯特的家人死于中央公园的一场暴乱,汉斯林构思了更阴暗的情节,卡斯特全家成为了复仇标靶,而复仇的恩怨则源于卡斯特在FBI的工作。卡斯特的怒火还混杂着内疚感,以及得知政府机构无法保护他和家人安全的痛苦。卡斯特愿意服从命令,而且还保持着在部队中被灌输的价值观,暴力有时是正当的。当他意识到作恶者无法得到正义的惩罚时,他决定由自己来维护正义。同时,剧本中还包含着两个并存的复仇故事,即卡斯特和他的对手都在复仇,只是前者的复仇是正直的,而后者的却是邪恶的。
故事中的大反派桑特用违法手段获取了财富和地位,在从毒品和卖淫中谋利的同时,还在插手合法商业,包括汽车销售和经营绅士俱乐部。从某些方面看,桑特是卡斯特的翻版,只是折射在破碎的镜子中,他辛勤工作,以出色的才智称雄业界,是一个专注于家庭的男人。当儿子博比在军火走私中丧生,桑特将不顾一切去进行报复。为了让桑特这个角色丰满生动,汉斯林研究了大量罪犯及其犯罪心理。桑特认为自己的复仇是正直的,但他已经脱离了道德,他相信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却忽视了他的儿子是因违法而死于执法人员之手,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根本没想到自己的行径成为了儿子的榜样,是他将儿子推上绝路。
【关于角色和风格】
在物色演员时,汉斯林看中了托马斯·简,后者在《61*职棒双雄》中的出色表演给汉斯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汉斯林认为简的身上具备每个男人的特质,他外表俊朗,却不是男模式的油头粉面,是一种粗糙的质感,他的表演源于自然流露,而且根本不必费力,即使在很安静的时候,他仍能表达出大量的情感。
从童年开始,托马斯·简就是不折不扣的漫画迷,《制裁者》当然也是他的挚爱,简对能扮演卡斯特非常激动。汉斯林和简在初次会面时就达成了一致,他说:“我和托马斯都决定将卡斯特塑造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我们都喜欢年轻时看过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史蒂夫·麦奎因和查尔斯·布朗森扮演的反英雄角色,那些人物都不善言谈。”
汉斯林请来曾为大卫·芬奇的《战栗空间》掌镜的康拉德·W·霍尔(Conrad W。Hall)在本片中担纲。在筹备阶段,汉斯林和霍尔在一起观看了很多1960年至1978年之间的动作片、犯罪片和西部片,其中包括《警探哈里》、《亡命大煞星》、《独行侠决斗地狱门》、《雌雄大盗》和《教父》等,汉斯林和霍尔从中借鉴了很多那个时代的经典电影语言。
汉斯林和霍尔希望影片的影像风格以真实见长,两人尽量避免使用预先设定的调色板,有时霍尔会使用蓝色调来强调影片的情感主题。霍尔说:“强纳森觉得应该使用场景和自然原有的颜色,最后我们决定既然是黑色故事,那么色调也要阴冷,但一定要优美。”
【魔鬼训练】
影片的正式开拍时间是2003年8月,同年5月,托马斯·简开始接受长达8周的全方位军事训练,为他制定训练计划的是前海豹突击队成员哈利·哈姆弗瑞斯(Harry Humphries),哈姆弗瑞斯是咨询、训练、保安公司GSGI的创建人,该公司由退役及在役军人、特工和执法人员组成,1996年的《勇闯夺命岛》是GSGI参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GSGI的技术顾问麦克·迈洛(Mike Mello)说:“片中的卡斯特是特种兵,他的训练项目相当复杂,他要掌握反游击战术和心理战术,必须接受特殊武器训练,我们教给托马斯的一切技术都是现在真正的特种兵正在使用的。”
在武器训练中,简首先要学会熟练使用执法部门的制式装备科尔特1911型手枪,随后是M-16和M-4自动步枪,最后的项目包括使用枪榴弹发射器。麦克·迈洛主要负责将空手格斗和刀具武器技术传授给简。空手格斗包括跆拳道,来自以色列、日本、菲律宾和巴西的不同战术都要精通。而刀具武器训练针对着很多种类的各式刀具,简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让技术淳熟,最终,简达到了预期水准,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学成。
另外,简还接受了体能训练,他不仅要更有力量和肌肉感十足,而且还要兼顾灵活性和耐力。教练约翰·麦克拉伦说:“我经常把豹子当作典范,因为它是不会浪费能量的动物,而且动作迅捷,并蕴含着极大的力量。”简的体能训练项目包括心肺适能运动训练和力量训练,心肺训练开始是每周3、4次,每次45分钟,后来发展为每周5、6次,每次一到两小时,而力量训练由重量推举和形体训练组成,每次持续90分钟,有时一天要训练两次。
为了达到脂肪含量8%的目标,简按严格的无糖食谱进食了4周,随着拍摄日期的临近,简开始主要摄取流食,并在拍摄期间一直保持每天只吃一顿固体食物。
技术顾问麦克·迈洛感叹说:“我在这行已经工作了8年,和很多人合作过,他们都是工作狂,但能像托马斯·简一样为了一个角色而刻苦得几乎刻薄的人绝无仅有,实在值得称赞。” ·片中没有使用电脑特效,托马斯·简亲自完成了90%的特技镜头。
·影片拍摄只用了52天。
·在拍摄美国银行大楼前面的爆炸场景时,因为剧组没发布公告,于是有数百位民众挂911报警。
·为了拍摄本片,制片方定购了5辆庞蒂亚克GTO。
·丽贝卡·罗梅恩透露在拍摄为托马斯·简缝伤口的一段戏时,她曾因进针过深而穿透了假伤口,托马斯·简的皮肤也被缝了几针。
·为了让故事背景适合当今时代,弗兰克·卡斯特军事履历中的越战被改为海湾战争。
·影片中有一段次要情节后来被删剪,弗兰克·卡斯特发现是他的朋友、FBI同事吉米·维克斯向霍华德·桑特泄露了他的信息,卡斯特后来找到维克斯并杀了他,还伪装出自杀现场的假相。
·拍摄一段搏斗场景时,托马斯·简刺伤了凯文·纳什(Kevin Nash)。
·当吉普车翻滚时,可以看到剧组人员站在背景中。
在拍出电影之前,街机就已经有惩罚者这个游戏了.也是根据同名漫画编的.MD机上也有同一游戏,不过名字叫复仇者. 《制裁者2》简介
本部影片顺承四年前托马斯简《惩罚者》的剧情,上集中,本想彻底从反恐第一线退休且与家人归隐田园的FBI探员弗兰克·卡斯特(雷·史蒂文森饰)最终未能逃脱黑帮疯狂的复仇,不但自己被打成重伤险些丧命,自己的妻儿也成为罪恶的牺牲品。肩负仇恨的弗兰克在康复后选择了黑暗而几近疯狂的复仇之路。但在复仇的过程中,他终于意识到复仇并不是他最终的归宿,更不是目的所在。面对罪恶,复仇终将升华为“惩罚”!在手刃仇人之后,弗兰克变成了这个城市里最为隐秘的“惩罚者”,游离于治安体系之外,凌驾于法律规范之上,是打击猖狂犯罪分子的头号先锋、乱世英雄!很快黑帮老大Billy Russoti(多米尼克·威斯特饰)进入了弗兰克的视野,比利经营着这座城市内的走私生意,手下有着庞大的犯罪体系网。但这对于弗兰克来说只不过是他执行“惩罚”的理由,与此同时比利也开始向惩罚者叫嚣,他不相信这个出没于黑暗中的“疯子”能够撼动他的统治,他逐步吞噬城内各大帮派,发誓要将惩罚者捏死。但很明显他小看了弗兰克,很快比利就败在了弗兰克的手下。伴随着黑帮老大的轰然倒下,黑帮体系网也随之土崩瓦解。弗兰克因此而声名鹊起,一人击溃犯罪网的故事被逐渐传诵为传奇,他那身骷髅制服也成了使罪犯们战栗的死亡标志。
不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比利并没有成为弗兰克的枪下游魂。他竟然幸存了下来!但他的脸已经严重损毁,看上去好似一副混乱至极的拼图。在复仇烈焰的灼烧下,比利正式埋葬了自己,化名为“拼图”(Jigsaw)重出江湖。这时又一个奇怪而恐怖的人物——竖锯出现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与弗兰克很相似,不论是当初坚定的复仇意志,还是绝不留情干净利落的冷血手法,但竖锯的野心可不仅仅限于此,他还要将城内的黑帮一一吞并,自然这些帮派的头目也成了他砧板之肉。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等于协助了弗兰克的工作,但敌人就是敌人!而在弗兰克逐步调查竖锯的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事实的真相远非一般人能够承担。不过对于惩罚者来说,回应暴力的只有更加强大的暴力……

『柒』 导演入门书籍推荐

1、《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由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心语。这本书是涉及这一领域的基础教材,它为业内和业外热爱影视导演专业的人提供一些可资学习的知识与帮助。

2、《经典电影理论导论》

本书是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达德利·安德鲁的经典著作,清晰透彻地挖掘了经典时期主要电影理论的传统与核心。作者是达德利·安德鲁。

3、《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

《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由2010年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卡茨。

4、《导演的摄影课》

《导演的摄影课》由2014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杰奎琳·弗洛斯特,是面向导演和摄影师的UCLA课程。

5、《青年电影手册》

国内第一本以影评、导演对话、电影理论和电影创作与参展指南的专业性图书,以“网聚电影人的力量”为目标,关注新人的成长发展和中国电影商业和艺术方面的新浪潮趋势。现主编为程青松。

6、《拍电影》

《拍电影》是电影大师费里尼的人生自述,他在此书中追忆了自己的似水年华,讲述了对电影的奇思妙想,以及电影与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羁绊。透过他直率幽默的话语和对艺术的个性化解读,我们将在字里行间重新领略迷人的“费里尼风格”。

费里尼是电影史上公认最伟大的天才导演之一,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塔尔科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执导过《甜蜜的生活》《阿玛柯德》《八部半》《大路》《卡比利亚之夜》《浪荡儿》等20世纪最伟大电影,获得过五次奥斯卡金奖和各种电影节大奖。

7、《电影语言的语法》

本书是乌拉圭电影导演丹尼艾尔·阿里洪根据本人创作实践经验编写的电影叙事技巧教程,其专业性、实用性、经典性为全球各影视院校所公认。全书涉及到电影制作中如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关键问题,对两个以上演员对话场面的处理、摄影机位三角形原理的运用、内外反拍等均有详细论述。

全书层次分明,清晰准确,并有近500幅插图贯穿其中,便于读者充分理解和掌握,此外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广岛之恋》、《桂河大桥》,深入揭示其中激动人心的奥秘。

8、《如何指导演员:导演的必修课》

好莱坞明星导师朱迪丝·韦斯顿在书中分享了自己三十余年的授课经验,深入解析了导演和演员在合作当中的心理状态,帮助导演在纷繁的片场保持头脑清醒,向演员提供精确、细致的指导。

本书自出版以来畅销十余年,已译为德、日、西、韩等语言,被世界各大影视类高校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列为指定读物。其介绍的剧本分析方法、排练技巧,从选角到拍摄的一系列准则,不仅对于导演具有指导作用,对于演员及编剧而言也能打开视野、激发灵感。

9、《导演的诞生:我的第一部电影》

这是一本有趣有料、坦率至极的当代导演访谈录,集中关注仅凭第一部独立执导的长片就跻身世界影坛的十位“新人”。他们成长背景、性格志趣、际遇发展各不相同,既有非科班出身且赌上家当的林克莱特,勇闯大制片厂高层过关斩将的门德斯,抛弃会计金饭碗征战宝莱坞的卡普尔,又有两次拿下金棕榈的库斯图里卡,处女作票房在本土超越《泰坦尼克号》的莫迪松,两度在职业巅峰换跑道从此成为“电影节奖项收割机”的伊尼亚里图。

在洛温斯坦的引导下,诸位导演回溯初执导筒时遭遇的种种煎熬,从苦寻资金、演员、拍摄场地,与剧组成员并肩作战,到最终杀青、死磕电影节,向读者敞开了人生中最精疲力竭的一段浴火重生之路。路途中有滑稽,有惨烈,有热血,有锋芒,个中滋味与他们的作品一样精彩。

10、《以眼说话:影像视觉原理及应用》

本书介绍了空间、线条和形状、影调、色彩、运动、节奏等基本视觉元素,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驾驭视觉结构、表达人物情绪、展现故事主题, 进而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影像。

作者布鲁斯布洛克有三十余年的影视行业工作经验和电影教学经验,对影像的视觉结构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认识,该书已被译为5种文字,是电影专业的经典教程。

11、《导演创作完全手册》

本书详细介绍了编、导、摄、美、录各部门职能、合作重点及运作原则,帮助导演规划职业生涯,涵盖了在整个电影创作过程中必须了解的导演方法、拍摄技术、创作思维和判断标准,在逐项分解之后揭示如何使剧组这样一个分工明确的庞大拍摄团队精诚合作,顺利完成导演想要讲述的故事。

本书强调低成本数字制作技术,帮助创作者在有限的预算下保证最好的创造力和专业性。作者非常重视从实践中磨练技能,因此提供了大量需要实际操作的有效评估和练习。这些都能够帮助创作者去发展可信的、有吸引力的故事。自出版以来,本书已经让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读者受益,使他们得以实现自己的艺术想象、制作出扎实的好电影。

12、《电影艺术(影印第10版)》

作者以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方式进行电影“形式”与“风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巨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析电影的元素,说明电影的形式系统(叙事性与非叙事性)及风格系统(摄影、剪辑、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

本书内容宏广,从对电影制作的技术性解说、对构成电影各元素的系统化评介,到电影分析方法的示范、电影史的梗概提要,无不做到深入浅出、思虑缜密而观点周全。第10版更与时俱进地对电影数字化制作、发行和放映进行全面介绍。

13、《大师镜头(第三卷)》

《大师镜头(第三卷)》是《大师镜头》系列的最新力作,作者秉承了该系列深入浅出、图例明晰的写作特点,从摄影机运动、布景设计以及场景调度等方面为读者梳理了100个经典案例,以达到让电影脱颖而出的神奇效果。

《大师镜头》系列前两卷侧重于故事情景设计,而《大师镜头(第三卷)》作为前两卷的升级版,更多的是对片场工作的还原和提炼。每个章节基本上概括了拍摄过程中的某个重要环节,例如镜头的选择、纵深的调度、布景设计、取景与构图等。读者既可以选择通读全书,也可以选择将《大师镜头(第三卷)》本书带在身边,作为技术手册随时进行翻阅。

14、《世界电影史(第二版)》

本书是世界电影的全球通史,是一本被最广泛采用的电影史教程。书籍围绕下述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电影媒介的使用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形成了怎样的规范?电影工业的状况对电影媒介的使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电影媒介的使用上和电影市场中的国际性趋势是怎样出现的?提纲挈领呈 现百余年世界电影脉动的主流,精微处描画重要历史情境的丰富褶皱。

本书作者克里斯汀·汤普森是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传播艺术系的名誉教授。她拥有艾奥瓦大学电影方面的硕士学位以及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电影方面的博士学位。目前她正在研究刘别谦的无声长片。另一位作者大卫·波德维尔是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传播艺术系雅克·勒杜电影研究教授。

15、《电影是什么》

安德烈巴赞一向被人们尊为“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因为巴赞不仅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基础,也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他的《电影是什么?》一书向来被称为“电影的圣经”,50余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电影专业必备书籍和影评写作的实用参考书。

16、《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本书是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历时8年,写下的首部自传性随笔集。作者在书中回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书中不仅汇集了电影大师的哲思与灵光,更讲述了一位导演脚踏实地,从赊账拍片到斩获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的励志旅程。

17、《剪辑之道》

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讲述了默奇剪辑《教父》《对话》《现代启示录》《英国病人》等重量级影片的创作心得。在这些对话中,默奇的剪辑观念、电影观念乃至整体的艺术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跟随其创作轨迹,可以看到他以及同时代的科波拉、

卢卡斯这群有才气的胡子拉碴的年轻人,如何从独立制作起步,成立反好莱坞的西洋镜公司,再创作出《现代启示录》这样的里程碑作品。书中还谈到了文学、音乐乃至易经、梦境等与创作息息相关的“题外话”。无论是电影制作者、影迷还是小说家等其他艺术工作者,或许都能从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8、《好莱坞类型电影》

这是一本类型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建立了其历史与理论基础。本书立足于形式美学、文化研究、产业分析、符号学方法,把电影创作视为工业体系与观众互动的动态过程,探讨类型如何应对人类基本的文化冲突、表达社会共同理想,并随着时代变化而演进。

作者将目光集中在好莱坞黄金年代的西部片、黑帮片、硬汉侦探片、神经喜剧、歌舞片、家庭情节剧六大重要类型,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层层剥开艺术家、资本、观众三股力量间复杂的博弈,揭示特定故事被大众认可、被创作者不断重复或再造的深层机制。书中的经典论断已在影史中得到了验证,对我们认识当今的类型创作与文化也深具启发。

注:以上部分内容引自北京尚影艺来科技官方帐号“美艺尚影电影留学”

『捌』 有部国外电影,主人公一出生的时候是一个老人的样子,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年轻.

ps:如果是新片的话,就是以下这部:本杰明·巴顿奇事,08年11月上映

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2008)

导演:大卫·芬奇
演员:Lance E. Nichols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朱莉娅·奥蒙德 Julia Ormond
杰森·弗莱明 Jason Flemyng
制作人:凯瑟琳·肯尼迪 Kathleen Kennedy
弗兰克·马歇尔 Frank Marshall
摄影:Claudio Miranda
剪辑:Kirk Baxter
选角导演:Laray Mayfield
艺术指导:Donald Graham Burt
美术设计:Tom Reta
布景师:Victor J. Zolfo
服装设师:Jacqueline West
副导演/助理导演:George Bott
Allen Kupetsky
Steve Lonano
Bob Wagner

简介:本片改编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做本杰明·巴顿的怪人。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竟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他1860年降生于美国巴尔的摩,出世那天可怜的老爹罗杰没有感到应有的喜悦——事实上面对头发斑白、满脸老褶、长相明显超过六十却被裹在襁褓里的这个怪胎,罗杰怎么也笑不出来。还好这位好父亲不仅将其抚养长大,还在其适婚年龄为其张罗婚事——当然这时本杰明已经是个50岁老头儿的样貌了。后来本杰明被黛茜迷得神魂颠倒,居然俘获芳心,两人不久便结婚了。之后本杰明越来越年轻,甚至冒充青年人参加西班牙战争,并进了耶鲁大学圆大学梦。最后30岁的儿子提议“在外人面前你应该叫我叔叔”,此时本杰明已形同少年……

相关介绍:多年前的《搏击俱乐部》余威尚存,名导大卫·芬奇又与布莱德·彼得再次携手,被改编的材料轮到“爵士年代”美国文学名家费茨杰拉德著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执笔的是《阿甘正传》的编剧。影片的拍摄计划辗转筹备了14年,其中导演一职曾青睐过朗·霍华德、斯派克·琼斯等大导。除了奇幻的奇人奇事,影片的重心将放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小觑本片的观众须知,它的拍摄花费了1.5亿资金。而这也是男女主角继《巴别塔》后的再次合作,上次对手戏没过瘾的他们这次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共谱恋情。

『玖』 导演选角的技巧和标准

导演选角的技巧和标准

一个人如果想当影视演员,他或她至少应该具备怎样的外形条件才能胜任行业的基本要求——显然,这里只是讲最基础性的“上镜”概念,并不包括某些影视剧人物需要的特型外貌。一直以来,影视剧演员塑造人物成败与否,最首要、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必定是他或她的外在形象。但除了外在形象,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了导演的选角。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导演选角的技巧和标准,欢迎阅读。

一、艺人经纪公司:导演是如何选演员的

首先通过专业的副导演根据剧中人物的要求搜集演员资料,也就是所谓的见组照片和可能的视频资料,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找到相对合适的人选,这里一般也就是根据演员的脸谱和剧中人物的脸谱进行“对号入座”,如果有视频的资料话,就再根据这个目标演员是否上镜和表演水平做一个初步判断,选出想见的目标人选,当然这里说的人选基本是所谓一线之外的,因为一线演员大家都比较熟悉,而且一般他们也比较忙,不怎么会需要见人。

其次是由副导演通过电话的方式找到演员本人或演员的经纪人请演员在适当的时候来剧组见面,也就是常说的“演员见组”,跟参加招聘的大学生接受面试一样,大体是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技术层面的,看其反应以及对表演的一般理解,有时需要的话在征得演员本人同意的时候试戏,试戏也不一定就是试即将要演的戏,有时可能是随意请演员自己表现一下;再一个是非技术层面的,就是聊天和问询,这样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演员的各方面性格特征和个人魅力,看其是否会赢得观众的喜欢,是否能将目标角色扮演好。

再次在面试的时候有时候会现场用DV拍摄部分花絮以供最后定夺的时候参考,这个时候其实对于新人演员来说是很关键的步骤,我想提醒大家,不要以为仅仅是看你的出身门第或仅仅看你的专业方面,更多的时候也会看你的人品,是否积极配合,是否谦虚,是否懂得行业的规矩,守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很多新人演员往往就因为在这个时候给剧组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所以最后落选,毕竟导演看你的时候是会考虑到将来要跟你一起工作很长时间的,大家在基本的做人上如果觉得对方不舒服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最后就是由制片部门跟演员或经纪人谈酬金价格和工作档期,这个环节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对于新人来说,毕竟竞争比较激烈,价格不会是自己希望的那么理想的,这就是所谓市场经济的普遍法则其实,在这里我想提醒有些经纪人,你的演员你希望他有好角色,有好价钱是正常的,但你也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而不是当他是“摇钱树”那样的话搞不好会影响他的发展的。

只有经过了这几个环节后,才能决定是否起用哪个演员。说难其实不难,只要认真对待,好好做人就可以了,如果说难也难,毕竟这不是一个绝对的客观判断,是由人来决定的,他一定有人的心理因素。

二、演员导演具体做什么?演员导演怎样挑选演员?

演员导演(casting director),又称演员副导演,专职为影视剧配合导演创作挑选演员。从主角到配角、从特邀演员到群众演员都是选角组演员导演的工作。剧组不同,人员设置也不同,有的剧组设置两位演员副导演,有的设置一位,再搭配一到两名助理,各有分工。

演员导演可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要找到合适的演员,首先必须熟读剧本,了解制片方和导演对角色要求,选取备选演员,再根据制片方、剧组实际选定演员。

一般剧组选演员,先筹备一段时间,收集演员资料照片;然后根据剧本角色要求看照片挑选备选演员;接着约演员见面,有的剧组还需要试戏;最后从适合演员中根据演员艺术成绩和价位及发展方向综合挑选最终人选。这与以上艺人经纪公司分享的“导演是如何选演员的”流程基本一致。

演员导演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手头自然就有了大量的演员资源,他们自然很了解这些演员的艺术发展轨迹,于是就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给制片方和导演推荐。做一名能找人的演员导演,不难,有一大堆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就行;但不是你打通了明星艺人的电话,人家就买你帐的,不是所有拥有厚厚一本演员电话号码就可以做演员导演的。

做一名有技术含量的演员导演,有难度。要从某演员一大堆各式造型照片中发现其可塑性,安插到合适的位置,需要眼光。例如,当年潘虹主演电影《股疯》,众人大跌眼镜,在人们印象中,潘虹一直是悲剧演员,《苦恼人的笑》、《杜十娘》、《人到中年》、《末代皇后》等等,最终潘虹以主演电影《股疯》赢得金鸡奖和百花奖,足可见选角导演的眼光。

对于演员导演,制片方可能有发行方面的要求,选来的演员要卖座,剧组可能有资金方面的限制,不能超过预算,又要让成片好卖、又要节约成本。;所以,演员排兵布阵要有学问,一线、二线、三线及新人、老艺术家搭配要合理。

目前,更多的剧组是过紧日子的,票房和卖片以及收视压力逼迫他们压缩制作费,大头的演员费用自然首当其冲,所以在一部大型的电影或电视剧中,自然更迫切需要一个懂行的演员导演。

对制片方、剧组、导演来说,最理想的演员导演是能拿演员预算、了解演员市场卖片市场和观众需求、使用明星大腕老艺术家和新人搭配合理、谈价签合同一条龙全拿下、谈定的演员阵容可观、给出预算支出表反馈制作方、最后还能给剧组省钱的演员导演。能做成这样的演员导演也算是他们那些人中的“一线”吧。

三、挑选电影演员和舞台剧演员有哪些区别?

一部电影的思想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方能成为具体的东西。正如环境的因素(音响、时间和形象)是设计出来的一样,在那一环境中活动和对其产生影响的演员也同样可以设计。演员“设计”主要包括挑选演员(分配角色)、设计动作和语调,从而以与影片的思想风格相谐调。一个演员是否富于个性,可以影响一部电影的整个性质。

挑选电影演员不同于挑选舞台剧演员。在舞台剧里,比起在电影中,演员更容易适应他的角色。实际上,使自己变成另一个人的才能,这是对舞台演员起码的要求。例如,一个有才华的三十岁的女演员,可以在舞台上扮演七十岁的老太太而毫无逊色。这是由于舞台演员和观众之间,在美学欣赏时和实际情况中,隔了一段距离,所以在性格刻划和适应性方面可以留有充分的余地。因此,挑选舞台演员时,戏剧才华这一因素(声形训练和戏剧才智)就较之身体和心理上的相似关系更大。既然在舞台上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演员和观众的交流,即使在没有服装、布景和化妆的情况下也可以办到,那么实现这一目的的才华也就是头等重要的了。

然而,在电影中,这种过程一般是反过来的。剧中人物得适应扮演他的演员。观众和电影演员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致没有什么幻觉的余地。在这里,一个三十岁的女演员不论她多么富有才华,要她扮演一个七十的老太太,只有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才能成功,而且也只能偶尔为之。

四、谈谈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和导演选角的标准

因为演员是导演思维最直接的传达者,所以导演必须要理解演员,理解自身与演员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对此有一个贴切的比喻,即心理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我不是从“忏悔式”关系的意味上这样说,而从创作的角度来谈。

在合作默契的时候,治疗师和病人能够协力打造一条通道,通向一个“新”人,在这个世界上更具行动力和存在感的人。在这一意义上,优秀导演和演员也是打造了一条通道(即表演),通向一个新人——影片中的角色。那位人物将使叙事成立,并构建另一种关系——与观众的关系。这些创造性的、引人入胜的关系正是观众亟亟以求的。惟其如此,好演员才收入优厚。同样出于这个原因,不能够把演员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导演自然薪酬微薄。我还要补充一句,演员位于电影摄制的'前线上,他们个人要冒最大的风险,他们的勇气值得观众尊敬,而且,我敢说,值得观众爱戴。在创作影片和实施导演思维的过程中,他们是重要的搭档。

许多导演相信:“选对角色,你作为导演的工作就完成了一半。”这个宣言至多说对了一半。在这个造星计划泛滥的时代,经济上的考量往往跟导演的愿景一样左右着选角。强势的经纪人和选角导演的兴起,把原本摇摆不定的天平压向了为“钱途”而非创作来选角的一端。下文的论述只关乎为创作而选角(请容我说一句,为了维护导演对于片中角色的愿景,他们应该斗争到底)。

选角是拍摄开始之前导演思维的第一次表达——更说明了为什么导演必须在前期制作阶段形成明确的导演思维,在这一阶段,导演思维应立足于剧本阐释。选角过程首重演员的外表。但是演员外表是否符合导演对于角色的愿景,并不及演员在外表与举止上投射出的特质来得重要。我建议,在导演与演员第一次见面以及随后试读剧本时,导演要列出一份选择标准清单,以此来评估演员,比如:

1. 专业性(professionalism)

2. 演员赋予情境的张力(tension)

3. 能量(energy)

4. 魅力(charisma)

5. 性感(sexuality)

要牢记这一观点:导演应该把同样的标准贯彻于随后的试读,以及该演员与其他演员合作的试读。

我们首先谈谈专业性的标准。使用专业性这个词,我指的是按时到场,以专业的态度回应面谈。演员到场是想受雇扮演角色,导演到场是要雇用演员。如果会面无助于达到这两个目标,那就是导演和演员的失职。

第二个标准是演员带给情境的张力。当个性、愿望和机遇融为一体,张力就会显现。演员能够制造多强的张力?演员怎样产生并传达这种张力?张力可以化为能量。作为导演,如果演员无法产生必要的张力,我会忐忑。如果在某种环境(比如试演)下,演员激发的张力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同样会担忧。此处的关键是,不但期望演员有张力,而且希望张力对演员起到正面作用。

第三个标准是能量。好演员知道,不管影片类型为何,能量都是关键。快乐、悲伤、愤怒、机智和魅力都归属于能量范畴。演员能否生成能量场(energy field)?或者他们是否能够吸收周围的能量?看到此处,读者或许会觉得导演要想选角得拿个心理学学位。其实大可不必。但是如果对人有直觉,理解人,明白是什么使人之为人,会很有帮助。

第四个标准是魅力。这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但是它涉及到某种更为特别的东西——信念,强烈的、持之以恒的、而且躬行实践的信念。似乎演员希望观众能够分享他或她的信念。这一信念极其强烈,以至于充溢着灵感、力量,乃至魅惑。拥有魅力的演员具备超群的吸引力,或曰拉力。你的演员有没有魅力呢?

最后,性感。每个好演员心里都明白,他或她的电影表演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诱惑;为了吸引观众,演员必须精擅此道。这一特定的演员有那种磁石般的力量吗?演员能够吸引作为导演的你吗?

这份清单有助于导演决定某个演员是否符合自己对于人物的愿景。通常演员看起来不会与角色如出一辙,但是也许会给角色补充另外的维度。

选角步骤的第二个阶段——演员的试读——也需要凭借上述五点进行筛选,虽然试读本身另有要求,“贯线”(through line)变成了衡量标准。演员打算怎么诠释人物?这种诠释是符合导演的意图,还是有所偏离?有哪些差别?这种诠释是如何成形的?演员是否做出了有意识的努力来创建“贯穿线”?有没有魅力?有没有能量?有没有信念?演员是着意取悦还是存心冒犯?这些都是在角色阐释中生发的问题。不管人物是聪明还是愚蠢,是存心还是无意,导演必须能够看出演员是如何为人物营造诠释、唤起感情的,于是乎导演就知道了,演员已经编织了连系人物的纽带,表演开始生根发芽。

如果演员的诠释与导演的看法不尽一致,问题就转变为演员的诠释是否有趣。如果能够吸引导演的注意,显然就有值得开掘之处。演员可能年纪和外貌都合适,但在试读中却把一切都搞砸了。对于导演来说,试读其实揭示了演员与人物是否有情感共鸣,演员的诠释能否推陈出新。最后,每个演员都想争取到角色,所以在试演中自然不乏欲望和能量。导演的工作就是借助上述五个标准来考察演员的试读和人物诠释是否引人入胜。

试读时的第二层演技测试,是给予挑战,再进行另一个试读。有些导演会规定一个极端的情境——你妈妈刚刚去世,你刚刚接到胰腺癌的诊断书——然后要求演员重新试读这一场景。这样做是为了检验演员的弹性。

演员能否呈现出比上一次试读更丰富的内涵?这一测试可以让导演判断演员的广度。好演员能够给出的诠释范围相当广——滑稽、哀戚、悲惨。这样的挑战是对于角色塑造的热身。演员的弹性反映在他或她对于人物的理解上,可能有别于导演对于人物的认识。这种差别何其有趣,一个人作为演员的广度又是何等迷人!

选角过程的第三层级,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个单独的阶段,也就是让演员与另一个演员、另一个人物配合试读角色。可以应用同样的五个标准来评估这一次试读。人物之间有“化学反应”吗?如果有,这种“化学反应”的本质又是什么?演员是彼此协作还是相互竞争?竞争并不一定是坏事,反而经常妙用无穷。这一次试读和随后与多名演员共同进行的试读能够说明演员可否跟观众建立联系。演员能否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能量、魅力和性感程度协同合作,足以使观众——以及导演——全神贯注,不能自拔。


;

『拾』 一部电影评分能反应一部电影的好坏吗

很大程度上,一部电影的评分可以反映电影的好坏。的确,电影的好坏和评价文学作品一样,是一种主观感受,没有一部电影可以讨好所有观众。拿大家最熟悉的豆瓣电影评分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教父》、《泰坦尼克号》这些经典高分电影下面,同样有人打一星,理由可能很简单:我不喜欢,很无聊看不下去;同理,所谓的烂片可能也是部分人的心中挚爱,《悲伤逆流成河》也能触动部分人柔软的内心。不过,即便是主观感受,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一部电影的评分,不是一言堂,它终究是综合了千千万万看过电影的观众们给出的高分、低分后得出的平均分值,最后的这个评分,在很大程度上就反应了观众的喜好。我也承认,观众的喜好并不能与一部电影的好坏完全对等,但是电影本就是为观众服务的,如果不能赢得大多数观众的喜欢,那它终究是一部短期内「失败」的作品。当然,也不排除这部当下「失败」的作品,可能在几年或是十几年后,突然能被欣赏和喜欢了,甚至被奉为神作,但在这个当下,它就是一部「失败」或是没能成功的电影作品,评分肯定高不到哪里去,只有当它能被观众看懂和欣赏时,评分才有上升的可能性,比如《海上钢琴师》刚出来的时候,观众和市场反应平平,但多年后,它已经成为了各大电影排行榜上的无冕之作,谁都不能说它不是一部好电影。所以,哪怕评分机制在短期内可以受到观众口味和市场趋势的影响,但是长期来看,一部好的电影终究会拿到一个高分。同样,也有当下受到观众和资本追捧的电影,收获了超高人气和票房,也不能说明它是一部好电影,而这一点一定可以从评分上反应出来,比如郭敬明导演的作品,亦或是《上海堡垒》。最后再补充一点,一部电影,从它面向观众的时候开始,它就已经不属于导演了,观众如何解读如何理解电影本身,以及电影想要表达的深意,都不是导演可以左右的,也不能左右,如果在导演的理解里,他的电影有比大部分观众理解的内容更深远的含义,但观众没有感受到,那导演也强加不了给观众,这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其实,从这个角度看,大多数观众打出来的分数,正好能反映出一部电影的好坏。以上。 当然不行了。首先个人口味不同,别人的评价无法完全代表自己;另外,各个平台的评分者有不同立场,甚至存在专业黑或专业捧的职业评论者,他们向以自己的评分左右受众的态度,你觉得可信吗? 答案是否定的:一部评分高的电影并不能说明电影的好坏。现在的电影我把它分为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商业电影大部分都迎合大众口味的欣赏水平以其牟取利益,自然很多人会给予高分评价,但也不否定一部分商业电影的质量。而一般艺术电影表现方式比较独特,一般观众理解不了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说不是大众喜欢的类型,从头到尾看得一头雾水,兴致不高,自然评分就低。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一部好电影应具备哪些因素: 一、电影剧本 回顾过去,不难发现,受观众喜欢的电影往往都是一些能够在剧情上充分抓住观众的电影,一部成功的电影都是从剧本开始的,剧本能真实的展现故事与人物角色,引领观众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潜在主题。 二、电影选角 电影选角也是一部好电影的关键,剧本再好演员不能表达出来也是白搭,好的演员会通过演技来传达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把观众带入故事情景,更容易让观众了解电影的中心思想。 三、电影导演 好的导演对电影至关重要,一部电影的整体风格和品质都由导演把控,好的导演不仅对故事、场景、剪辑要求特别高,这也催生了对美术设计、灯光、人物造型等要求的提高。不仅如此,好的导演能抓住演员的情绪,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与体验能让观众达到共鸣,感受演员的喜、怒、哀、乐、悲、恐、惊。 所以一部好电影,单纯着眼于它的评分还远远不够,至少还要关注这部电影的剧本 、演员、创作技巧和观众的共鸣。 能啊,一般好看的电影评分都高,教育意义或者经典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经历和想法还有兴趣点不一样,所以评分不一,一部电影就像咖啡,需要慢慢品尝,还需要时间的沉淀。 普遍情况下,我们会说豆瓣6分以下是“烂片”,7分(或者7.5分)以上是“值得一看”。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确实是ok的,但并非不存在问题。 第一,你不可以将豆瓣的所有类型片放入同一个评分体系。 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们普遍对超级英雄电影非常宽容——不仅仅是普通观众,影评人亦是——只要不到《雷神1》《美国队长1》那个程度,基本上绝对在7分以上。比如说,上映时同样都是8.2分的《银河护卫队2》和《爱乐之城》,但你应该知道这里面的含金量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一个降了0.1一个升了0.1) 不仅仅是电影类型,地域之间也存在差异。比方说,不得不承认,豆瓣观众对于目前的院线国产电影要求是有些严苛的。(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一部分国产烂片打负分都不足为过。)而我前两天为了科林叔看完的《BJ单身日记》三部曲,这个类型的玛丽苏无逻辑意淫剧情,真的值得统一的7分以上吗?再比如,前段时间看日剧观察下来,事实上对日剧的打分体系也完全不能用作国产剧的范畴,当然这也就包括韩剧英剧美剧,以及英美(主流)电影欧洲(非主流)电影印度电影等等等等。 实际上,地域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以怎样的心态看待这部电影,因为只要是涉及地域,一定程度上就涉及了影片背景国情等等因素。例如《大护法》的8.0分,我们确实承认这部电影存在这样那样的硬伤,同样题材在国外电影中也不乏优秀的案例,但这样一部自分级且带有寓言色彩的反乌托邦(or反极权)国产动画电影打出这样的分数就有一定的道理。同样,《摔跤吧爸爸》9.1分确实有点虚高,但当你结合了印度国情,这样一部带有超前性的有育人意义的电影就值得人们深思和尊敬。 这其中又牵涉到了接下来要讲的几点问题。 第二,受众范围。一千人打分平均下来的9分和十万人打分平均下来的9分含金量一定是不同的。与国剧甚至部分英美剧相比,日剧的受众终究是有局限性的。再比如小众的美剧,单纯的喜好颜值或者基情的观众在小范围内的褒贬,这个高分或低分就都是要被打上问号持保留意见的。再举个例子,比如我男神的《刺客信条》5.4分(五万人评分),另一部差不多烂的《百夫长》6.3分(七千人评分),差了将近1分,但你并不能因此就说前者比后者更烂。实际上我觉得两者叙事同样垃圾的情况下,前者的视效甚至更胜一筹。但问题就在于,《刺客信条》是一部耗资巨大阵容强硬不论国内国外都有着巨大反响的作品,关注这部电影的不仅仅是演员以及编导们的影迷,还有大量原版 游戏 无比忠实的粉丝,他们看电影的角度对电影的预期和要求都是一部小规模上映未引起多少水花的普通B级片(甚至现在只有粉丝会去看的电影)无法比拟的。 第三,说到底,评分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甚至影评人可能也只能说是趋向于客观,而无法完全摒弃主观。我们常常见到一种说法——“多一星为了xxx”“为xxx减一星”。这种情况多见于小众电影,比方说第二点里所讲的为“颜值和基情”打出的高分。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我偶像去年参演的电影,虽然那部电影依旧是妥妥的低分,但短评中不乏“一星给xxx(我偶像)一星给xxx唱的主题曲”…可问题是,他真的值得这一星(即两分)吗?他的演技有多好吗?……所以凭什么呢?就凭粉丝多吗?当然,这些想法,包括我以上对于《BJ单身日记》的想法,这都是我个人的主观想法,并不能代表任何人。归根结底,这是因为豆瓣的观众并非普遍拥有专业知识的影评人,且即便是影评人,也并不百分之百的等于权威,等于标准答案。我也经历过豆瓣5.0的电影我觉得好看,8.9的片子我觉得一般,但我并不因此而怀疑自己的判断。 看电影其实是自我 探索 的过程,分数虽然存在以上的局限性,但确实是接触好电影的捷径。然而当你要对电影真正地有一套自己独特甚至独立的认识见解则是一个没有捷径的过程。 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并没有千篇一律的评判尺度。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第一,评分不能代表一切。现在很多电影网站都开通了评分功能,但是评分仅能代表观看了这部电影的人有部分进行了评分,还有一部分即使是观看了这部电影很可能并未参加评分,我个人就没有评分的习惯。另一方面,没有观看这部电影的人肯定就不会在网站评分了。这就意味着我们所看到的网站上的评分仅代表一部分人的喜好,不具普遍代表性。所以,这部电影是不是优质的电影,和网站评分的高低关键性很小。 第二、一部电影票房的高低也说明不了问题。我们知道一部电影票房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投资这部电影的朋友能从中获利的情况,是获利了还是亏本了。一部电影的票房很高,我们只能说这部电影很受一部人欢迎(这部分人是指购票观影的人),但是并不能就此评判这是一部好的电影。另外一部电影票房高还可能是宣传力度大带来的效果;同理,一部电影的票房很低,我们只能说这部电影不太受观众欢迎,也有可能是宣传不到位造成的,但是不能据此评判这不是一部好的电影。 所以,我们在评判一部电影好坏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两个概念的不同,那就是受欢迎不等于优质,不受欢迎不等于劣质。这是两对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了,也有很多电影评分很高、票房很高同时又是一部好的电影。 综上,评判电影不应该从评分和票房高低作为基本依据,我认为这,更应该从剧本情节、演员专业度,传播的主流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加以考量。 目前是互联网时代,评分高低关系到观众选择看哪一部电影,造成影片好坏错乱。 一、评分受很多因素影响,很难反映电影的真实水平 1.可能有些影片的好坏不是由真实的观众投票决定,是一个个的互联网平台决定的。 2.电影广告宣传力度,也对电影的好坏起到一定的作用。 3.电影的命名及明星的知名度对电影的票房及评分也有一定影响。 4.对于有一些评分不是很高的作品我们都选择不去看,但评分低的就一定是不好的作品吗? 例如:周星驰的作品想必现在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话西游》这部经典的影片了,但是这部电影在刚刚上映的时候收视票房却非常的惨淡,甚至很多人都分不清楚这部剧到底是在讲述喜剧还是在叙述爱情。 由于票房惨淡, 最后星爷的公司也因此而倒闭了。所以评分的标准有很多,就不一一叙述了,主要是根据大众的欣赏水平及 社会 背景来决定的。评分受很多因素影响,很难反映电影的真实水平,比如广告宣传啦,口碑啦,电影名字起得好坏啦,有没有明星啦,还有水军多不多啦,能影响评分的因素太多了。个人觉得前期反应是比较客观的,还得看中期评分 现在电影评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就大众评分而言,豆瓣评分还算是比较能代表电影真实水准的,所以豆瓣评分成为了许多观众,参考影片质量的标准之一。 有网友说,如果不看豆瓣评分,我们还能看什么呢?因为你根本找不到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评分网站。在猫眼评分上,《空天猎》这部影片也就是个不及格的水准,而居然有8.7的高分。《追龙》,《羞羞的铁拳》更是达到九分,《缝纫机乐队》居然也有9.3分。 而在豆瓣评分上《羞羞的铁拳》只有7.5分,《追龙》7.6分,《空天猎》更是只有7.8分。 其实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豆瓣还是imbd或者烂番茄,任何一个评分平台都不可能完全定义一部电影的好坏。只不过豆瓣代表了大众偏专业的看法,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豆瓣,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个大家都公认的评分平台。而且在自媒体时代到来的时候,许多大v就用豆瓣的评分来做标准,来评定一部电影的好坏。不管你是不是专业影评人还是街边卖豆瓣的大叔都可以评分,而且两个人的评分最后都会消化近全部人的评分中,处于平均人头数最后的一个平均分,这种评分机制是越多人评分越公正。 豆瓣评分者真实,平台扎实,不受外界影响。 豆瓣在电影刚刚上映时,就有可能会出现水军刷分的现象,但随着评分人数上升,口碑也会有一个相对公允的体现。最好地方就在于电影评分有一个持续运动和发酵的过程。 近年的评分遭到大量的水军充斥在其中,刷分拉仇恨很多,渐渐被人感觉评分是一种笑话,但例如以前的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等,这些电影在豆瓣的评分是值得相信的,因为这种电影没有利润可赚,没有必要去购买大量的水军去拉低分数。 豆瓣不参与电影发行,而豆瓣影业参与制作的电影又少,豆瓣的售票业务市场占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豆瓣和电影片方基本没有任何利益瓜葛,而豆瓣为了维护自己评分的客观公正,与水军处于对立面,坚决打击水军刷分的行为。毕竟没有一个平台是权威和标准评判,一部电影还需要综合衡量比较好,毕竟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全文

与微电影选角导演上位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