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电影《偷窥》那首英文歌曲叫什么 坐等回答!
片尾共有两首歌, 片子结束便开始的是ENIGMA的CARLY‘S SONG, 是MICHAEL CRETU专门为电影SLIVER(碎片,国内翻译为偷窥)写的一首作品,也收录在ENIGMA的第二张专辑THE CROSS OF CHANGES里,并有了另一个名字,AGE OF LONELINESS (CARLY‘S SONG),编曲也稍有改动.
第二首是UB40翻唱的(I 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
2. 谁知道电影《偷窥》的最后结局啊 男主角是杀人凶手吗
由威廉·鲍德温饰演的男主角希克并不是凶手
希克偷窥的房间不是被莎朗·斯通饰演的卡莉发现的,是他领她去的,不过卡莉怀疑他有问题,关于凶手的事她认为是他在搞鬼,所以她趁他出去的时候找到了一卷录像带,果然,带子里录的是他和被杀女子娜奥米和维达的亲热镜头,他确实是认识她们的
这时他也赶了回来,但是她把他关在了偷窥房间的门外,当时他看上去很像凶手,狂暴地冲进门里,她急忙拿出他的手枪对准他——这时那卷偷窥的录像带一直在播放下去,正好演到了娜奥米被杀的镜头,并且录下了真凶的脸,不是希克
但是希克这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激怒了卡莉,她用手枪把所有的电视屏幕击得粉碎,然后扔下一句“学会做人吧!”就离开了希克的家。影片结束
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的成功不输于《本能》,而且威廉的演技也比他哥哥亚历克精彩,可惜由于与《本能》太过相似,反响平平
莎朗还有一部电影,名字是《梦幻剪刀手》,也是悬疑类影片,内容也很值得一看,不过我一直没淘到碟,十分遗憾
3. 《偷窥》给我们怎样的体验呢
杰弗里·安德森认为《偷窥狂》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以自体反思的形式处理偷窥主题的电影。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自体反思”和“偷窥”成为现代电影的两个重要母题。五十年代有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的《后窗》表述了“偷窥”的主题。六十年代,自体反思的则有让-吕克·戈达尔的《轻蔑》和费德里克·费里尼的《八部半》。《偷窥狂》对两者的结合显示了导演迈克尔·鲍威尔的前瞻性。导演鲍威尔选择的挑战性题材,和前卫的影像形式,也确定了本片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美国著名电影学者乔纳森·罗森波姆称赞道:《偷窥狂》是英国唯一一部“新浪潮”电影。
在1960,英国电影史上出现了一个巧合,两位英国导演执导了两部人物性格相近的电影。一部是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另一部则是鲍威尔的《偷窥狂》。两部影片都引起了英陆观众的厌恶甚至愤怒。尤其是后者,引起了观众和影评界的强烈反对和抵制。有影评家认为:处理《偷窥狂》的唯一让人满意的方式就是铲断胶片,然后就近冲进阴沟,就是这样,它的臭气依然刺鼻。还有人认为:《偷窥狂》是《孟买怪客》以来最臭的英国电影…迫于舆论压力和电影界的抵制,迈克尔·鲍威尔不得不远走澳大利亚。直到后来,马丁·斯科塞斯和弗朗西斯·科波拉等知名导演力挺《偷窥狂》,才得以为本片翻案。同时,由于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在电影学界的广泛应用,《偷窥狂》成为理论家理论实验的经典案例。
4. 求莎朗斯通的电影《偷窥》(《白色猎物》)的百度云盘。
链接:https://pan..com/s/1KUiSneAQJCsJzbhSQNWANw
应该有用
5. 关于“偷窥”的电影评论(要原创的)
关于“偷窥”的几部电影
1. 《偷窥》、《与她在一起》和《楚门的世界》
《偷窥》(Sliver)又名:《银色猎物》,导演:菲利普·诺耶斯 (Phillip Noyce)。本片是性感女星莎朗·斯通(Sharon Stone)继《本能》后又一部情色恐怖片(十八禁),1993年上映后在美国影坛上引起了不少的注目和争议。人们所争论的并不是莎朗·斯通在镜头里的大胆和暴露(她的作风大家早已习惯,而且很美国电影都少不了对人“性”地“探求”),而是电影的主题——偷窥。因为这涉及到每一个人都很敏感的隐私问题。
对一个人生活起居的偷窥,几乎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他/她外在的一切,甚至能够从其生活习惯和爱好中洞察到他/她的一些思想。兵法有云:知彼知己则百战不殆。齐克偷窥到了卡利在浴缸里的那一幕,他知道卡利是寂寞的,所以当他们独处一室的时候,他才会略带挑逗且大胆地对她动手动脚。而卡利在齐克的监视下,就像一个被关在笼子里温驯的小猫,完全地被齐克所征服和控制。
屡屡地征服让齐克获得了一种近乎放肆的优越感,这一点从餐厅里齐克对卡利猥亵地挑逗就足以说明。当一切的试探结束后,齐克公开了自己在密室里的秘密。他很自信地以为自己能够控制住卡利的思想,使她乖乖地跟自己一起“欣赏”他所谓的“肥皂剧”。卡利开始很抵住这种偷窥的行为,可渐渐地她喜欢上了那种知道别人的秘密后所带来的优越感和满足感。然而自己其实也是被偷窥者,这又让她感到恐惧和不安。夹在偷窥与被偷窥之间是很矛盾的一件事——尽管知道被偷窥的感觉很不是滋味,但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偷窥别人的隐私。
相对于卡利的矛盾来讲,齐克似乎显得很是坦然。他不但喜欢偷窥别人的隐私,还很高兴自己的某种隐私被别人看见——当他跟卡利缠绵的时候,卡利说怕被别人看见,而齐克却说:别人偷窥我们跟我们偷窥别人是一样的。这正是我在《偷窥时代》里所讲的“被偷窥者的优越感”。其实在齐克的思想里,他已经把对女人的征服看做是他过人的一种能力,他这么做其实是在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他当然不会拒绝被别人偷窥。
《与她在一起》(导演:埃里克·尼古拉斯)中以偷窥者身上携带的摄像头为电影镜头的叙述方式很特别,显得很有真实感。起初我还以为这是哪个偷窥狂的偷拍视频,看了很久才敢确定这是一部电影。坦白地说,这种近似偷拍的拍摄方式,的确让像我这样的偷窥爱好者过足了瘾,所以在这里要特别推荐给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与她在一起》并不属于惊悚悬疑片的范畴,它比惊悚悬疑片更为厉害的地方是近似真实的“偷拍”镜头——电影开头那段“偷拍”比基尼的镜头就可能是真正的偷拍,怪不得我觉得怎么这么眼熟啊!
跟把偷窥与悬疑式的谋杀混在一起不同的是,《与她在一起》讲述的是一段脆弱的爱恋。道格暗恋艾米,为了更加接近和了解艾米,他偷偷地在艾米的公寓里装了针孔摄像头。于是道格如愿以偿地了解了艾米的一切,包括她的日常生活、生活习惯和业余爱好,当然还有她漂亮的身体。道格在逐渐获得艾米的好感并展开有计划的追求同时,却遭到了艾米的前男友麦克的阻碍和她的闺中密友珍的怀疑。但他不顾一切地破坏了艾米与前男友的复合,还杀掉了珍。道格不惜一切地制造机会去帮助艾米,以此来取得对方的芳心。
可以看得出来,道格对艾米的爱是深刻的,甚至可以说是爱得太过于疯狂,达到了让人觉得变态的地步。而人们之所以觉得道格是变态,是因为他追求女孩子的方式不是送花或者约会,而是偷窥。其实,“暗恋”是一种很微妙的感情,她很神秘也很刺激,因为想要了解和接近对方,所以暗恋者就会有种想偷窥的心理。世界上靠缘分走在一起的情侣很少很少,多数人的爱情都是靠自己“争取”得来的。然而,道格争取爱情的方式未免有点太过火了。
《楚门的世界》里导演彼得·威尔(Peter Weir)把偷窥行为发展到了及至。楚门被电视网络公司收养,在制作人兼导演基斯督的精心策划下,他被安排在一个专门为他而搭建的巨大摄影棚内。摄影棚里除了他以外,其他的所有人都只不过是电视公司雇用来的演员。生活中的人们跟他相处融洽,每一天他都过得很快乐和很美好。然而在他生活的周围却有着上千台针孔摄影机对他的生活进行全天24小时的拍摄,然后向世界几十个国家的观众现场转播。于是全球人们都见证了楚门二十几年的生活和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初恋,第一次接吻,第一次......
在人们都热烈地抗议偷窥行为侵犯个人隐私的时候,导演在《楚门的世界》里用一种纵容的方式让观众来重新思考偷窥这一话题。
偷窥很大程度上都只是很个人的事,可一旦被媒体在商业用途上传播了以后,很快就形成了一种偷窥产业。而这种产业的利润空间是很大的,像电影里那个电台播出的“楚门的世界”这个节目,光收视率就达到了好几亿,再加上广告费那就更不得了了!还有最近的央视节目主持人段暄的走光,就因为媒体的火速传播而闹得热火朝天沸沸扬扬。在这里,媒体似乎扮演着日本歌舞伎町里拉皮条的角色,在他们的作用下,很多心里想“嫖”可是又找不到门路的人都纷纷进入了那个声色场所。
然而,应该反思的不仅仅是“拉皮条”的媒体,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人们为什么热衷于偷窥,我想其中的一个时代因素是这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人们的情绪日益变得浮躁,随之而来的是审美上的疲劳。而文字似乎已经完全丧失了它过去独有的魅力,全社会显然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这是很多人宁可看影视剧而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的至关原因。然而相对于读书来讲,图片或者画面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看懂看透的。于是,在没有多少审美意识的情况下,人们就只好跟着“感觉”走了,而那些越是接近人类本“性”的东西,自然越受到关注和欢迎。
2. 《后窗》和《后窗惊魂》
在电影中,偷窥与谋杀的结合是一件很激动人心的事情。它不仅唤起了人们内心里的偷窥欲,还带着一个使人兴奋的字眼:谋杀。但我认为这两部电影的主题并不专注在偷窥上,它们只不过是为犯罪片找到了另一个诱人的叙述角度而已。
《后窗》是一部很老的电影(1954年8月公映),它由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Hicthcock)导演。无论是从故事的情节发展还是电影的叙述形式来看,《后窗惊魂》都只能算是对《后窗》大同小异地模仿。但如果要选择的话,我会推荐大家看《后窗惊魂》。从技术上来讲,后者比希区柯克时代的摄影技术要先进,像图象的分辨率和清晰度都比前辈的要好很多。而且后者比前者也够“惊魂”(个人看法),导演在道具的运用上更完善更有惊心动魄之感。例如,杀人犯的密室以及里面的杀人工具和令人恐惧的头颅和尸体。
总而言之,《后窗惊魂》比《后窗》多的仅仅是技术上的东西,甚至《后窗》在偷窥的刻画上比《后窗惊魂》要深刻细腻得多,而它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磨灭的。
3. 《全民公敌》和《窃听风暴》
这两部影片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类型的偷窥者——国家安全局。他们可以动用比常人先进千百倍的尖端技术(相对而言),对它的公民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导演用电影的方式向政府提出了质疑,同时也让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应不应该为了政客们所说的“国家安全”,而放弃自己可以保留的隐私?
在学校里,我们都被灌输着这样的思想:集体的意志高于一切,个人主义必须服从于集体的意志。如此说来,个人的隐私在国家安全这个大的利益面前,也就失去了它本应该获得的权益,而变成了微不足道的损害。然而,如果受到侵害的人是你自己的话,那么你还会如此理直气壮地说出那番政治口号么?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在片面强调集体意志的同时,已经侵犯了某些少数人应该获得的权益。
所以,我个人认为:即便是国家以安全利益为由,也不能侵犯公民在法律上的隐私权,甚至如电影里那样为所欲为。
6. 莎朗 斯通主演的电影《偷窥》,扮演男主角的,是哪位
威廉·鲍德温 William Baldwin
星座:双鱼座
传记
威廉·鲍德温于1963年2月21日出生于纽约。在群星璀璨的好莱坞,年轻英俊的威廉·鲍德温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幸运儿。凭借着出色的外形和鲍德温家族的影响,威廉的星路历程可谓十分平坦。在以一部《生逢七月四日》进军影坛后,威廉·鲍德温迅速走红。威廉·鲍德温毕业于纽约大学政治系。他在校时就以其优异的外形担任了模特儿。由于大哥艾力克·鲍德温在演艺圈有些成绩,在他的鼓励下,威廉也走上了演员这条路。1989年他在电视剧《校园杀人犯》中亮相,俊美的外形立刻帮他赢得了不少的观众。同年他又在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影片《生逢七月四日》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影片的大获成功也使威廉·鲍德温开始为人们所注目。1990年他又在影片《内部事务》中扮演了一个腐败的警探,并在影片《别闯阴阳界》中出演了一个放纵情欲的医科学生。在这两部片中,威廉的表现颇为出色。于是在1991年的影片《回火》中他便担任了主角,饰演一位生活在哥哥阴影下的消防队员。在好莱坞,仅靠一副面孔是无法长久地混下去的,威廉十分清楚这一点。因此他在拍片的同时也开始磨练演技,常常向与他合作的演员们学习。而他在《回火》一片中的表现也十分不错,证明了他担当主角的重任。1993年,威廉·鲍德温又在影片《偷窥》中与莎朗·斯通搭档饰演了一个偷窥狂。在迅速走红的同时,威廉也在不断地成长。他越来越注重演技的表现,不愿意只因为他的外表而成为明星,而是希望旁人能把他当一位好演员。随着演技的不断成熟,威廉·鲍德温在影坛上也将会有出色的表现。1995年,威廉又在影片《公平游戏》中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
演员 - 威廉·鲍德温 William Baldwin
1 鱿鱼和鲸 The Squid and the Whale (2005) ..... Ivan
2 新抢钱夫妻 Fun with Dick and Jane (2005) ..... Jack
我爱上流 / 贼坛新人王 / 新贼公贼婆做世界
3 神鬼追缉 Art Heist (2004) ..... Bruce Walker
偷天盗影 Golpe maestro
4 爱上笨男人 You Stupid Man (2002) ..... Brady
5 独眼王 One Eyed King (2001) ..... Frank
6 双重警力 Double Bang (2001) ..... Billy Brennan
7 Relative Values (2000) ..... Don Lucas
8 头号嫌疑犯 Primary Suspect (2000) ..... Christian Box
喋血刑警
9 病毒 Virus (1999) ..... Steve Baker
异形总动员 / 天魔驱人 / 核子大决战
10 吹牛顾客 Bulworth (1998) ..... Constance Bulworth's Lover
选举追缉令1998 / 选举追缉令 Tribulations
11 决裂情缘 Shattered Image (1998) ..... Brian
12 颤栗时刻 Curdled (1996) ..... Paul Guell
留低你个死人头 / 凝聚物
13 烈火奇缘 A Pyromaniac's Love Story (1995) ..... Garet
14 公平游戏 Fair Game (1995) ..... Det. Max Kirkpatrick
超速快感 / 对抗性游戏
15 三个孪孪的心 Three of Hearts (1993) ..... Joe
猎爱高手 / 三颗心
16 偷窥 Sliver (1993) ..... Zeke Hawkins
银色猎物 Sliver - Gier der Augen
17 烈火雄心 Backdraft (1991) ..... Brian McCaffrey
浴火赤子情
18 脉搏探测器 Flatliners (1990) ..... Joe Hurley
别闯阴阳界 / 灵异空间
19 流氓警察 Internal Affairs (1990) ..... Van Stretch
IA.档案 / 内部事务
20 生于七月四日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 ..... Platoon - Vietnam
七月四日诞生
7. 挑战道德底线的5部伦理片,但绝不下作,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含义
1.《冰风暴》 1997
导演: 李安
主演: 凯文·克莱恩 / 琼·艾伦 / 西格妮·韦弗 / 亨利·科泽尼
这部《冰风暴》是李安最被低估的电影,也是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好莱坞电影,他第一次把目光聚焦在美国人身上。
故事发生在一个冰风暴即将来临的晚上,一对濒临离婚的夫妻俩参加了一个“换妻”的酒会。
妻子可以在酒会结束后,任意挑选一把钥匙,与拥有钥匙的男主人尽情“游戏”。
而就在他们“狂欢”时,他们早熟的女儿与邻居俩兄弟也在进行着一场“性”游戏。
屋外冰风暴天气正在肆虐,屋内也即将掀起一场巨大的风暴……
李安在探讨西方家庭伦理道德时,似乎比以往要开放大胆得多。
但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看,美国七十年代正因追求极度自由解放而陷入了新的困境。
正如故事中处于倦怠的家庭寻求新鲜刺激,却让事情的发展失去了控制。
当时,有美国人评价这部电影:“看完让我冷汗直流。”
而李安调教演员的功力也十分了得,电影里的几个小主演后来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好莱坞商业片明星,比如:“蜘蛛侠”和魔戒主人公“佛罗多”。
2.《杰克和露丝的情歌》 2005
导演: 丽贝卡·米勒
主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 / 卡米拉·贝勒 / 凯瑟琳·基纳
这部电影由三获奥斯卡影帝的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而导演则是他的妻子丽贝卡·米勒。
刘易斯当年与丽贝卡一见钟情,抛弃了当时怀着他骨肉的阿佳妮,曾轰动一时。
片名“杰克和露丝的情歌”中的杰克和露丝是一对父女。
他们二人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小岛上生活,自给自足,从不与外人打交道。
只是这种“和谐”(此处很纯洁)的生活被父亲患病即将离世的消息打破。
父亲担心自己死后女儿没有依靠,于是找回了前女友一起生活,想让女儿以后能有个照应。
没想到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女儿深深的嫉妒。
她偷看父亲和女友云雨,甚至用自己的“放荡”行为来报复父亲……
虽然电影的题材听起来有些重口,但影单猫看完却想到了“纯情”这个词。
心思细腻的女导演将父女二人的情感描绘得极其隐晦动人。虽然是禁恋但并不肮脏,很美好。
3.《绝恋》 1996
导演: 迈克尔·温特伯顿
主演: 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 / 凯特·温丝莱特 / 利亚姆·坎宁安
豆瓣评分:8.0
电影改编自世界名著《无名的裘德》,凯特·温丝莱特在这里面有大胆的演出。
故事里的这个裘德一生都处在悲剧中,因为年少的欲望,他娶了一个他不爱的女人。
而他爱的人,又恰好是不被世俗道德所允许——别人的妻子,同时也是自己的表妹。
他和表妹不顾各自的丈夫和妻子,不顾宗教和法律,勇敢的相爱,却也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这个故事有一个让人十分震撼的结局,同时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但又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当你们的爱情自私到伤害其他人的时候,自己必将饱尝这份苦果。
4.《毕业生》 1967
导演: 迈克·尼科尔斯
主演: 安妮·班克罗夫特 / 达斯汀·霍夫曼 / 凯瑟琳·罗斯
1967年,美国经历了越南战争,反战运动,垮掉的一代……全国上下都处在迷茫时期。这时,出现了一部叫《毕业生》的电影。
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迷茫小伙子,他先被风姿绰约的太太诱惑,后来又爱上了太太家年轻貌美的女儿。
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让人从颓废迷茫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拿着优异成绩却拘谨的男孩,立刻燃起了对目标不顾一切的执着。
不管受到来自女孩父母的阻挠,还是女孩的拒绝,都不能让他放弃。
最后,他拉着即将嫁给他人的女孩在奔驰车上狂奔,完成了自己从迷茫到笃定的“毕业”旅程。
这部电影时至今日在好莱坞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迷茫一代的“残酷青春物语”,更是一个躁动时代的缩影。
而本片的主演达斯汀·霍夫曼(《雨人》,好莱坞终身成就奖)也因此一举成名,他饰演了这个男孩从稚嫩到成熟的一系列过程,十分打动人心。
5.《红颜》 2005
导演: 李玉
主演: 刘谊 / 黄兴饶 / 王乙竹 / 李克纯
这部电影曾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的提名,李玉也凭此得到众多专业人士的青睐,获得了后来执导《苹果》《观音山》的机会。
还在上中学的小云因为意外怀孕饱受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
她历经千辛把孩子生下来,却被告知孩子没有呼吸。
十年后,因为一场偷窥,她偶遇了一个十岁男孩,这个男孩天使般的言语走进了她的心。
他们俩之间就像一场纯洁的“姐弟恋”,他帮她洗衣服,买小零食,甚至还和她喝了交杯酒。
她并不知道他是自己多年前“死掉”的儿子,只是静静的享受这份美好……
电影关乎一个十分禁忌的话题:“母子恋”,但电影的重点又不在这里。
它关注的是种种狭隘与偏见之下,女人在社会里的无奈。
除了这个充满灵气的小男孩,电影里的男人都是“路人”,只留下了一个懦弱的背影。
而女人却要一直背负着年轻时的错,悲苦孤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