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咨询一下杂志《世界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这三刊杂志的都是几月几日出刊。
世界电影:双月刊
电影艺术:双月刊,10月出版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双月刊
⑵ 《虚无的质感》电影艺术•影评
这是我两年前在微信公众号上偶然买下的一本书,至今仍未翻阅完,但还是愿意写下来推荐给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这本书适合没有长时间的阅读时间,并且对电影有兴趣的读者。书名是《虚无的质感》,作者是梅雪风。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杂志盛行的时代。那会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微博,更没有微信公众号。要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最快也是最便宜的方式,便是看书。而杂志,是一种很微妙的读物:它内容是“杂”而不乱且图文并茂的;它的刊登周期决定了它的一定进步性和时效性;同时它还有“广告”作用,堪比一个不会动的“移动电视”。
而众多类型的杂志中,最喜欢的是《电影世界》。它搜集了自电影时代开启以来的所有电影:国内的国际的、不同题材、热门的冷门的……那时候对电影的认识,都是从《电影世界》里了解的。哪怕那时候看电影的条件并不算太好:中学的学习任务繁忙,时间不多;比起现在想看什么打开手机就能看,当时看电影更多是去影音店租借DVD…
大约是觉得带着“剧透”的心情去看,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也能避免将时间、精力和金钱浪费在“烂片”或是“不合口味的片子”上———看影评,是我搜集电影片单的一个很重要的“预习功课”。
而影评人自身的知识涵养和评论的视角的不同,注定了影评本身绝非是“客观公正”的存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电影的理解亦是如此。哪怕是电影的幕后工作人员:导演、编剧、演员等等,他们也无法对电影作品作出统一的评价。因此,在看完一部电影作品后,有时候会因为对故事情节产生了疑惑,有时候是因为对电影主题产生了思考———这时候去翻看影评,在众说纷纭的文字里寻求“解惑”的线索———无论成功与否,都可以为观影画下一个完整的“句点”。
这是我目前接触的,能够将电影内外关联的东西都传达得比较“到位”的一个影评人。他的这本影评合集《虚无的质感》,按作者个人的说法是:
上述语句均摘抄自《虚无的质感》的自序,寥寥数语间,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电影(更准确是对生活)的强烈热爱,因此,每每得空,都会翻阅一下这本书,同时去搜索那些电影来看。具体的影评内容,请大家自行购买书籍欣赏吧。
⑶ 北京电影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一、北京电影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北没手京电影学院是本科院校,该校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二、北京电影学院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专业院校,也是北京市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基桐建设的艺术高校,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历史沿革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该所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办学规模
北京电影学院占地105亩。全日制在校学历生近3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留学生、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及培训生3000人左右。学校正在建设新校区,占地667亩,规划在校全日制学生6000人。
办学特色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学校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电影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体,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北京电影学院以其办学思想科学化、专业架构整体化、教育体系系统化、人才培养精英化、学校功能一体化、实践教学规范化、教学保障现代化的办学优势,在中国电影高等教育领域处于领军地位。经过60余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体系。以此为基础,学校致力于发展适应中国电影强国建设需要的电影教育,培养有所敬畏、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电影工作者。2007年6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2011、2012年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推出的全球25 所最佳电影院校的排名中,我校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三名。
人才队伍
北京电影学院有教职工527人,其中专任教师287人,包括教授59人、副教授120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15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教师中大部分是国内外电影专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或者电影艺术家,具有丰富的电影人才培养、电影技术应用开发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在电影创作、教育和学术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过国内外影视创作的多项大枯锋嫌奖。
学科专业设置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三个一级学科,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文学、导演、摄影、电影学和影视技术等5个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分院及研究生院、基础部和培训中心,共计19个教学实施单位,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创作的院校,电影学学科综合实力领军全国,位列世界前茅。
硬件设施
北京电影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专业教室和专业试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是全国高校唯一获得国际声音权威——杜比公司资格认证的实验室,声音实验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电影学院社会实践横店影视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28万元以上,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艺术创作的需要。
国际交流
北京电影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用国际化办学提升办学水平。1984年成为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的会员学校;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2002年当选为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年会的执行主席。2008年11月,学院成功举办了“2008北京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大会”,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近百所成员院校的200多名院校长及代表出席了大会。学校先后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近30所电影院校建立了电影专业教育、学术研究、教师互访与创作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聘请了38名国内外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电影学术理论研究专家、学者为学校客座教授及兼职教授。学校每年还聘请外籍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学院派出大量教师“走出去”,与各个国家电影院校进行学术访问、专业交流,执行创作、教学和科研合作项目。先后在近十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电影作品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影院校学生合作拍摄纪录片、动画片。“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于2002年由学院教授、著名导演谢飞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得到世界各地影视院校学生和教师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参与,每年都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视院校的近千部影视作品参展,已成为在亚洲举办的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学生电影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7届,是中国最具权威的青年动画作品展示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被称为中国动画短片的“奥斯卡”,参赛作品已从国内扩大到了国外,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我校是首都北京对外留学生教育、教学最有影响力的9所高等院校之一,多次荣获北京市留学生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
学术交流
学校是亚洲电影学术交流的中心,先后开展了学院大讲堂、学院放映厅、校友携片交流、人文讲堂、大师作品回顾展-世界电影大师作品回顾展等各类活动,举办了文学系金字奖、摄影系先力奖、“动画学院奖”、导演系导演奖、表演学院奖、声音学院奖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的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理论家、管理和技术专家等来校任职、讲学、交流。
校园生活
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颇具“电影味”。学校有大学生电视台、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业联盟等优秀学生社团,各系(院)有青年记录影像小组、锐影评团、电影合作社等优秀学生社团。每年举办艺术创作、作品展映、佳作评选、各国电影周、民族电影周、电影音乐会、体育节、校园文化节、校园歌手大赛、艺术院校女生节、首都高校最社团之夜等各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其中校园歌手大赛已经成为首都高校优秀学生活动品牌。学校注重实践教育,构建了以军训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毕业联合作业及毕业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育体系,京城内外,大江南北,处处留下同学们的足迹和思想历程。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刊》、大学生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立体地呈现出一个校园环境优雅、学术氛围浓厚、电影特色突出的大学校园。
育人成就
建校60余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数万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其中有陈强、赵联、庞学勤、于洋、许还山、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李文化、魏铎、沈杰、阿达、吴贻弓、丁荫楠、胡炳榴、陈家林、韦林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王好为、黄蜀芹、广春兰、李前宽、颜学恕、滕文骥、郭宝昌、翟俊杰、韦廉、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张艺谋、黄建新、鲁晓威、尤小刚、顾长卫、张黎、侯咏、赵非、王小列、肖锋、赵小丁、陶经、李少红、胡玫、陈国星、霍建起、尹力、冯小宁、何群、唐国强、寇振海、宋春丽、肖雄、张铁林、刘佳、周里京、方舒、张丰毅、谢园、沈丹萍、王志文、许晴、胡亚捷、蒋雯丽、徐静蕾、黄磊、赵薇、陈坤、何琳、黄晓明、张元、王小帅、贾樟柯、陆川、王全安、余男、柳云龙、袁立、黄渤、姚晨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及电影专业人士。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
研创实力
北京电影学院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根据教学和艺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学院建有电影理论研究所、数字电影技术研究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中日动画漫画研究中心、中国动画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影教育信息情报研究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动画产业年报》、《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编辑部等研究机构。2007年成为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2012年,参与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申报成功北京市2011计划培育项目——中国电影高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能够进行正规的商业电影生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据不完全统计,青年电影制片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电影作品,获得国内外电影奖项77个。其中,《邻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选1999年新中国电影五十年优秀影片五十部;《离开雷锋的日子》、《冲天飞豹》、《秋菊打官司》、《劲舞苍穹》、《大沙暴》、《台湾往事》和《婼玛的十七岁》等获得多项“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创作的影片,多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奖项和国内影视奖项。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所拍摄的一万余部电影作品中,由我校师生校友担任主创的占70%左右。学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多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种国家级重要奖项,获奖影片上百部(次)。教师和毕业生荣获包括奥斯卡、柏林、戛纳、威尼斯、东京等重大国际电影节的多个奖项。
发展远景
自新世纪以来,北京电影学院从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自觉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来培养电影专业人才,明确提出到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当前,学校正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电影强国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推进“5+1”战略,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电影学院而努力奋斗!
北京电影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北京电影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电话
北京电影学院有几个校区
北京电影学院招生办电话 ;
⑷ 私信的剧情介绍
女主人公年轻,漂亮,是典型的职场精英。特殊生活经历下的个性养成,使她爱上微博,迷恋微博,在微博上,她秀出自己种种生活状态,陶醉在个人微博秀场以及粉丝众星捧月的倾慕之中。然而有一天,她收到一封神秘的私信,一切都变了,原本华丽的生活开始充满怀疑与恐惧。是什么让她的微博秀变成可怕的梦魇?是什么让她走到几近精神崩溃的边缘?微博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拟的世界?也许一切都只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的迷途……
凭仗首部《目睹者》引发网络收视狂潮的微电影《微博有鬼》,近日在酷6网发布其三部曲之《私信》预告片及海报。短短80秒的短片中,遍及悬疑、惊悚、猥亵、蹂虐、捆绑与欺侮等场景,配合各种闪回画面的剪辑效果,叫人满腹疑惑、心生猎奇。不时擦过的如“手指向裙底深处游走”以及女主角过于猖獗的镜头,分分秒秒都令观众hold不住。 出品方“灵思网络影视中心”表示,该剧的一大特性是其整体视觉有极端震动的感染力。执掌该剧的是国内小有名气的80后“视觉系”导演金赫。金导特别擅长运用新颖刺激的视听感受和出其不意的镜头言语,驾驭超理想主义的题材。“中国电影艺术历经百年,从我们这一代开端应该尝试更不同的方式‘讲故事’,如今的网络平台也好,技术手腕也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全新表达能够推翻传统”。出品方担任人表示:“如今网络上缺乏极具‘网感’,直击人心的作品。看《私信》,大家就跟着导演享用一段超理想的奇特之旅吧”。不过《私信》80秒的预告片一播出,由于画面充满着血腥暴力,且尺渡过大,也遭致一些争议,有网友质疑,网络视频能否应该像电影一样,推出限制级?对此,金导给出的答案是“手法只是手法,最终还是为《微博有鬼》的立意效劳,我们欢送更多人观看、讨论,当然,18岁以下未成年最好‘长大’再看”。 《私信》的女一号王若伊也是本片的不小亮点,她曾在该片拍摄完毕后透露,这是其荧幕上出演尺度最大的一次,由于“剧本精彩、导演和演员的敬业”,她也不得不豁进来。主创团队也对她的表现给予很高评价。事实上,王若伊自身就是该剧最大看点之一。具有魔鬼身体和天使面孔的若伊行将在台湾推出写真《OOOMAG》,凭仗魅惑妖冶、尺度大胆跃升为新一代 “宅男女神”。
此番加盟国内人气特殊的全球首部微博电影《微博有鬼》,并有打破性演出,王若伊坦言是为本人树立全新形象先行铺路。 据引见,《私信》讲述的是王若伊饰演的时髦杂志社编辑广美,年轻靓丽、气质特殊、聪颖而勤奋,过着令人羡慕的光鲜生活。但是,她的命运却在短短一个月里相持不下,因肉体解体、乱刀伤人,广美不得不进入肉体病院,但是这不过是梦魇的开端,而一切只是缘起于一封发送至广美微博里的私信。到底谁会是将她推向黑暗深渊的罪魁祸首?《微博有鬼》之《私信》将揭开这个谜团。 10月25日,灵思网络影视中心将在酷6网正式首发《微博有鬼》之《私信》。该剧到底会有怎样令血脉喷张热血的劲爆局面..
⑸ 《倭寇的踪迹》好看不怎么感觉怪怪的。看了前面,就不想看后面的了。
说实话,按道理应该让一个明白人给你解释,但我是个很心急的人,所以试试看吧,让你受屈了:
“一点也不好看”,这是同事的评价,也是我磨蹭了近3个月才基本看完的原由吧。(如果没有后来网络恶补,现在也不会有兴趣唠叨了)
导演徐浩峰,也是小说的作者。
徐浩峰
笔名:徐皓峰、nanhe
性别:男
身高:183cm (“高手?”)
职业:教师、作家
工作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所属院系:导演系
主授课程:《视听语言》《导演艺术》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在《电影艺术》杂志发表论文:
《从东西方文化论公民凯恩和罗生门》、《陈凯歌刺秦王》、《网络时代的剑仙 片》、《卧虎藏龙的武打》、《末世的武道——黑则清电影评说》、《张艺谋的英雄》、《天地英雄的形象感》、《张艺谋的淫巧奇技——十面埋伏》、《无极——谁的神话》 、《赤壁的一次“变脸”》、《恍然--梅兰芳》<<网络时代的剑仙>>
虽然没看过他的作品,但从网络上搜索,这是个不走寻常路的梦侠者,对“武侠”二字研究颇深。
综合网上的影评,《倭寇的踪迹》是一部颠覆以往武侠观念的电影。
1 本电影的武术抛弃美学,讲究的实用,用戚家改良倭寇的长刀,可以从技术上击
倒对手,没有行如流水,剑似飞花的写意,有的只求瞬间致敌。实用的东西成为普世
价值是如此的困难,屡被认为洪水猛兽。
2 本电影用反差的手法隐晦了所谓的武林、所谓的高手、所谓的门派、所谓的倭寇
,可能都经不起推敲,江湖的传说仅仅凭主观意淫后的人云亦云罢了。
3 有倭寇让人恨、让人害怕,没有倭寇也会让人寂寞、让人寥落,一旦平静的日子被激发出灵感,所有的细胞都会被打了鸡血。还好是明朝,要赶上现在微博肯定沸沸扬扬了。
4 走是因为尊严,下山也是因为尊严,人活着总要挣扎出个人形。背后被称颂的侠之大者最后是被小三(括弧男小三)逼走的,侠风荡漾、高风亮节,内心深处放不下的是那个几面之交的民村赠水少妇。人本动物,又有谁会明白造神成功后的那份孤独。
5 四大门派的崔话事人,德高望重,办事光明两字先行,谁曾想他内心藏着对权力的欲望,害怕当年的大哥下山影响地位,内心是对“倭寇”是又爱又怕。打败所谓“倭寇”成为权力、名誉的象征,虽然早就明晓这不是真正的倭寇,但机会难得啊。
6 纸做的盔甲竟能不透铁箭,这个很想试试。“内行”和“外行”在电影里面用怪诞幽默的方式游走着,交锋时虚空比画,胜负在看不清的瞬间就决定了。有座头市的骨,又用笑谈的风描述着故事,
7 影响深刻的是那些颜色发灰的沉闷、深邃、清冷的街道和背景,仿佛是人的心路。除了那些红衣服的舞娘和那个像白鬼的裘夫人,全部是清清冷冷的颜色,那个曾经的江湖就如同曾经的世道般——艰难、沧桑。
8 最后四大门派接受了新门派,仿佛是导演的自我安慰,给了世人一点希望。自古英雄难言败,转身离去的背影又有几人会吁唏 。
9 究竟是梦想中的不死武侠,还是现实中的冷漠江湖,谁真、谁假,仿佛只有自醉后方能窥得一二,那就让《倭寇的踪迹》自醉一次吧。
⑹ 关于影视类的学术期刊有哪些可以投稿的不一定是核心期刊…
1、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是电影艺术专业刊物。注重电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中国电影精品和国外电影经典作品的分析,并注重对当代电影作品的研究。
当代电影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90年代世界电影、影片个案分析、电视研究。
2、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绐终走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最前沿,内容涉及影视编导、文学、摄影、美术、表演以及纪录片、动画片、国内外电影美学、文化研究等领域,是进入影视界必读的专业杂志。曾用刊名:中国电影。
电影艺术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电影批评、学术争鸣、史典探问、电影人物、电影语录、长短集、视与听、纪录影像。
3、世界电影:
《世界电影》遵循“洋为中用”的方针,向广大读者翻译介绍外国电影理论,提供国外电影创作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电影工作者提供借鉴。曾用刊名:电影艺术译丛。
世界电影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版块栏目:专题文论、电影剧本、创作问题讨论、经验谈、各国电影概况、新片介绍。
4、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为我国唯一的电影专业高等学院的学报,也是唯一的集电影高等教育与电影理论研究为一体的电影专业理论刊物,其办刊宗旨,注意反映学院教师的教学及学术研究成果,注意追踪反映国内外影视最新创作动态及研究动态,把学报办成国内在知名度和学术水准方面最有影响、对业内人士最具参考价值的电影创作研究与理论刊物之一。力争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始终保持浓厚的时代气息。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获奖情况:2002-2003年度北京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2003-2004年度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优秀学报。
5、电影文学
6、电影新作
7、中国电影市场
⑺ 电影艺术的主要内容
杂志内容涉及影视编导、摄影、录音、美术、表演、剪辑各门类以及纪录片、动画片、国内外电影美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在学术上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以严谨的学风、鲜明的观点、深厚的内容,融东西方文化为一体,成就本刊的一贯学术品位,是进入影视界必读的专业杂志。
收录
《电影艺术》以其在电影学术领域的专业性、权威性,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重要高校列为核心引文期刊,是高校影视学术评价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重要学术文摘杂志的目标刊物。
活动
2006年,在《电影艺术》创刊50周年之际,《电影艺术》推出全新品牌栏目“华语青年影像论坛”。论坛是电影艺术杂志社在全力支持中国电影学术理论建设之外,新开拓出的更切实有效的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实战项目。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主体活动经过不断修改完善,现主要包括论坛开闭幕式、论坛系列峰会、北京电影计划融资会、华语青年影像展等五大环节。论坛自始至终都在观照青年电影人才的培养和发掘,推介华语电影新人,鼓励华语原创作品,为中国电影凝聚更具国际性的新鲜创作力量,并促成更有效的人才建设机制。此外,《电影艺术》沿袭着关注电影本体、关注国内电影、开办研讨会的传统,每年都将召开若干次新片观摩座谈会、学术研讨会,是电影界最活跃的学术媒体,也是了解中国影人、影事、学术研究最新动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