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毛从军记》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三毛从军记》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92 彩色片 95分钟
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编导:张建亚(根据张乐平同名漫画改编) 摄影:黄保华 主要演员:贾林(饰三毛) 魏宗万(饰老鬼) 孙飞虎(饰委员长)
本片获1993年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
【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风格特殊的影片,不可能很逻辑地讲述它的故事。它的主要场景、动作、语言是这样的:
一架日本轰炸机飞来,投下无数炸弹,机翼下的中国大地,四处在燃烧。外国军舰炮口下的上海,人流匆匆,一片非常景象。
委员长在发表演讲:“我们要以无数无名的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无名的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
上海街头,三毛挤在人群里。他调笑趾高气扬的日本浪人,扔木拖板无意中砸了胖警察。胖警察追赶三毛,三毛逃跑,撞翻了水果摊,跳上了脚手架,登上了屋顶,又从屋顶掉了下来,被罩在了一张大篷布里……最后被胖警察抓住了。
胖警察拉着三毛,经过征兵站,三毛喊:“老子要当兵!”这样,他就和一个名叫老鬼的人一起当了兵。
三毛在操练,腿抬得不对,被教官打了一棍子。他爬过山梯,吊在半空中,上不上,下不下,狼狈不堪。他练举石锁,举不动,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三毛练打枪,后座力把他震倒,枪弹射向空中,一只野鸭子掉在了他跟前,他喜出望外。三毛练习拼刺刀,向稻草人刺去,用力过猛,连枪带人都穿进了稻草人里。三毛练习扔手榴弹,手榴弹直扔向了他的教官。三毛跟士兵们抢饭吃,结果掉进了空空的大饭桶。
在日本国的一个大厅里,一群文武官员坐在桌子跟前,桌上摆着刀叉。一辆餐车推进来,上面是一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蛋糕。各路官员拿起刀叉切蛋糕,一刀割走了“东三省”。刀叉瓜分“中国”,炸弹飞向中国,坦克在中国土地上“隆隆”轧过。
三毛挖战壕,把土扔到了老鬼脸上。三毛抬木头,却两脚悬空吊在了别人扛着的木头上。三毛抡大锤打木桩,锤头飞出,把一个士兵砸倒在地上。三毛观看“上海名媛名票劳军演出”,满台搔首弄姿,大腿飞舞。一个扮演岳武穆的演员上场,唱“怒发冲冠”,三毛幻觉自己就是岳武穆。三毛在梦幻中与敌人英勇作战,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勋章。
在真正的战场上,敌人的子弹把三毛的钢盔打成了“筛子”,三毛就把它当“莲蓬”,在河里用它打水来洗澡。敌人的炮弹打来,把河里的鱼轰到了岸上,一看,鱼都被烧焦了。三毛参加敢死队,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将炸药捆在两头水牛身上,放它们向敌军冲去。一团爆炸的浓烟过后,他们看见,日本兵正兴高采烈地用刺刀割下牛肉,在火堆上烤来吃。敌人吃饱了牛肉,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鼾睡,我军从芦苇中冲出袭击敌人,于是我军大捷,押着敌人凯旋。
群众夹道欢迎凯旋的国军战士,童子军给三毛献花。委员长来视察,他慷慨陈词,并摸了摸三毛的三根头发。两个少女送上“智勇双全”的锦旗,委员长就跟三毛在锦旗下合影留念,但三毛太矮,只见锦旗,不见三毛。
来了一份调令:“着三毛即日到师部报到,不得有误!”老鬼跟三毛咬耳朵说:“你现在是如日中天,前途无量,大富大贵……”到了师部,三毛趴在地上为师长擦皮鞋;师长太太大呼“三毛”,三毛就跑去接过她扔来的衣服和 *** ;小少爷坐在高脚痰盂上拉屎,他一喊“三毛”,三毛就跑去给他擦 *** 。
师长贪恋 *** ,玩忽职守,贻误战机,被撤职。于是举枪自杀,以谢国人。三毛给师长送葬以后,又回到了战场。
日寇扫荡我村庄,烧杀抢掠。一个鬼子去掏鸡窝,鸡窝里伸出枪口,打倒了鬼子。鸡窝突然立了起来,原来里面是三毛。一群鬼子来追三毛,三毛逃跑,并不断给自己壮胆:“三毛不怕!三毛不怕!”突然一扇窗户打开,一个少女探出头来向三毛挥手:“过来,快过来!”少女和三毛一起打鬼子,用石头弹弓,用跷跷板,用安有机关的像百叶窗一样的楼梯……把鬼子打得呜呼哀哉!
打完了鬼子,三毛幻觉:自己在耕地,少女则一副农妇打扮,坐在织布机前织布,并朝他莞尔一笑。晚上,少女端上油灯,三毛老太爷似地坐在桌子边,吸着长长的旱烟袋。少女怀里,抱着两个小三毛!
三毛被编入了突击队,要空降到敌后去。三毛和老鬼等登上飞机,升空以后,突然遇到日本飞机截击。三毛他们的飞机被打得摇摇晃晃,颠颠倒倒。驾驶员喊:“快跳伞,逃命吧!”三毛从来没跳过伞,很害怕,飞机一斜,把他从舱门“倒”了出去!三毛急速下坠,在空中乱蹬乱抓,突然,伞却打开了。三毛觉得有点悠闲了,正好有几只小鸟从他面前飞过,他一伸手,就抓住了一只小鸟儿。
三毛和老鬼掉到了树林里,被挂在了大树上。树下有两只狼在等待三毛。三毛挣扎着喊:“不要不要,中国狼不咬中国人,有种去咬日本鬼子啊!”一声枪响,一只狼倒地,走出一个日本鬼子。鬼子向三毛射击,打断了吊住三毛的伞绳,三毛从树上掉下来,砸倒了这个鬼子。
三毛和老鬼互相用“咕咕,咕咕”的暗号联系。一队鬼子兵来了,三毛和老鬼就学公鸡叫,学鹅叫,学狗叫、马叫、驴叫……鬼子兵被搞糊涂了,也不甘示弱地学起公鸡叫来!叫了一阵子,三毛和鬼子兵们排起了长队,玩起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一个小胡子鬼子兵当老鹰,三毛当母鸡,护卫着一队小鬼子兵。玩累了,三毛从鬼子兵身上取过两颗手榴弹,夹在 *** 下面学母鸡下蛋。鬼子兵乐疯了。三毛拉响了手榴弹,一声巨响,鬼子兵被炸飞了。
三毛和老鬼依然在树林里叫着“咕咕,咕咕”,以联系后援部队,但此时他们已是破衣烂衫,老鬼已变成电影《白毛女》中那样的“白毛男”了。
银幕上打出字幕:“八年了,别提它了!”
满天礼花,灯泡组成了巨大的“V”字,委员长发表演讲,神采飞扬。三毛光荣复员了,他茫然地,不知该向哪里去。
【鉴赏】
“顽童”张建亚让本片高举儿童片的旗帜走上影坛,电影专家们在权威性的评奖中欣然地给予它“最佳儿童片”的光荣称号,因此,对本片的鉴赏就理应首先以儿童观众的视角和心灵去观察它、感受它。
从儿童观众的角度看来,本片最大的一个优长就在于它较好地吻合了儿童电影的“快乐原则”,适应了儿童观众的游戏心理,具有浓厚的热闹、好玩、情趣盎然等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特色。这是儿童电影最基本的同时又是最难于做好的一个要求。
孩子们天然地喜欢游戏,也天然地知道游戏的基本规则。那就是:在游戏中,一切都是假装的、荒诞的。老鹰和小鸡是假装的,新娘子和新郎官是假装的,解放军和大坏蛋是假装的,打仗和壮烈牺牲当然也都是假装的。这一假装,孩子们就无拘无束啦,就热闹啦,就开心啦。孩子们就喜欢这热闹、这开心。这就是他们生活中最普遍存在着的心理特点之一。为儿童而创作的文艺作品,如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心理特征,往往就能使孩子们喜欢,使他们叫好。
本片正是从头到尾都贯串了这种能适应孩子们的游戏心理的场面和细节——一开始,胖警察追三毛,就像是一场孩子们常玩的老猫逮耗子的游戏,三毛的机灵,胖警察的笨拙,已能逗得孩子们发笑。接着,三毛在练兵场上,抡大锤砸了别人,练石锁摔了自己,扔手榴弹炸了长官,打枪被后座力推倒,竟朝天打下了一只野鸭子,这就更加让孩子们开心了。到了战场上,长官命令士兵把战壕挖得深深的,然后带了板凳去放枪,一旦壕沟丢给了敌人,敌人没有带板凳,就陷入了“灭顶”之境。这种令人捧腹的、恶作剧式的异想天开,正是只有稚嫩的孩子们才能想到做到的“绝招儿”。反“扫荡”中,三毛和那农村姑娘一起,用石头弹弓、跷跷板、活动楼梯之类的“武器”,像玩杂技似地打击鬼子,比起那真枪实弹、血肉横飞的真正的地道战、地雷战来,会更使孩子们觉得可乐,好玩。三毛跳伞空降,在岌岌险境中竟忙里偷闲,随手逮了一只从跟前飞过的小鸟儿玩耍,这真是一处绝妙的吻合了儿童心理的神来之笔。到了敌后树林里,三毛跟鬼子兵比赛学公鸡叫,玩老鹰抓小鸡,这实际上是电影对一场真正的儿童游戏的模仿。孩子们看到拍电影的叔叔阿姨居然也跟自己一样,喜欢胡逗傻闹,自然会乐得哈哈大笑了。此外,三毛幻想当了老太爷,并有了两个小三毛的场面,给师长送葬的场面和细节,“中国狼不咬中国人”之类的语言等等,都极富于儿童游戏的色彩。一部影片有着如许多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构思和艺术把握,就当然会博得孩子们喜欢,令他们手舞足蹈了!
作为儿童文艺作品,在使孩子们觉得好玩、开心的同时,当然也应使孩子们感受到某些具有认识和教育价值的内涵。它不必是真正的历史,不必是真正的现实,但它却可以是真实现实的曲折反射。这种曲折反射经过孩子们头脑的联想和“翻译”,他们就能感受到某种符合客观现实的真谛,从而能对孩子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启迪。本片中,日寇军政大员们瓜分、吞食中国地图形状的蛋糕和日本飞机坦克蹂躏中国国土的场面,三毛给师长当勤务兵的诸多场面和细节等等,都可能使孩子们感受到日寇野蛮侵略中国的情景以及旧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些腐朽侧面。三毛这一可爱、可怜、可悲的形象,也会使孩子们在同情、联想、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不同时代生活现实的认识。
前面说过,本片是一部具有特殊风格的影片。因此,影片放映以后,有些评论者主要不是从儿童片的角度,而是从它的风格的角度去分析评价它,这也是很自然的。论者们有的认为它明显地具有后现代文化倾向,有的则说它是一次后现代主义文体的自觉实验。他们指出其后现代主义特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风格和题材的不协调。它以抗日战争为题材,但却没有去表现战争的残酷、悲壮,而是对战争作了一种游戏化的叙述,因而有时颠覆了我们熟知的因果关系,有时则形成对传统的历史叙述的机智反讽。其次,影片大量使用了后现代主义者所宠爱的滑稽模仿。片中采用了电影《地道战》的立意,京剧《沙家浜》的场面,《白毛女》的造型,以及黄梅戏《牛郎织女》的意境。同时,还把《西班牙斗牛士》、京剧音乐、电子游戏《魂斗罗》的音乐混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模仿,有意识地“破坏”了叙事的真实感,使叙事从一种“历史”代言人变成为一种人为的叙事游戏。此外,影片还采用了后现代主义者常用的类型混杂的文体来拆解叙事常规。如它明明是一部怪诞的虚构之作,但却在片头赫然地写着“本片全无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从而提醒人们意识到叙事规则的人为性。又如影片故意把现在经过排练拍摄下来的场面,经过作旧处理,制造出一种纪录片式的效果,从而暴露了所谓“纪实性”叙事的本质。
除此之外,也有评论者专门从喜剧的角度对它作过分析,称赞了它的生花妙语和睿智的幽默,认为它之精采已不仅是“画龙点睛”,而是已成为一条“遍体长满眼睛的龙”!
一部艺术作品,本来就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鉴赏的,上述的不同角度的分析,当会使对本片的鉴赏更客观、更丰富。
② 电影城南旧事的观后感
导语: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我整理城南旧事电影观后感,以供参考。
城南旧事观后感(一):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我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我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悲哀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本书的每一篇到结尾,主角似乎总是离开英子,像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那个小偷,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当时她才小学毕业呢!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为本书画上句点……
虽然《城南旧事》看后叫人心酸落泪,但是它的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亲情和友爱。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而去,但是作者透过正面的描述和反面的烘托,把每个人物的样貌写得淋漓尽致,性格表露无遗,即使闭上眼睛,他们的影子还盈盈浮现眼前:井边的小伙伴,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藏在草堆里的偷儿,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加上聪明伶俐的英子,组成了作者的写作世界,在这世界里,带着人间温暖的风吹遍了每个角落,吹醒了读者和平的心灵,这是一本散发着芬芳的书,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它能使人从中领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幺,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我。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城南旧事观后感(二):
小时候看过电影《城南旧事》是以一个小姑娘的心里去看的,就像小主人公英子。在英子的眼里,成人的世界充满迷惑与不解。那时看完并没有多大的感触。
前天看完小说版《城南旧事》,很难得,作者写这篇小说时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但是她始终怀着一颗孩子似的心,因此能写出这么优秀的耐人寻味的作品。我以一个妈妈的心态感悟到,教育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原因的,他们透过这些行动了解和感知世界,因此,如果有一个时期孩子突然变得喜欢什么或者厌恶什么,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我们只好好陪伴就能够,如果他们需要我们帮忙自然会告诉我们,如果想自我挑战自我,我们也不必伸出手帮忙。
此刻就一个孩子,我们表现的过于紧张了,眼睛紧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猜测孩子的想法,很遗憾的是,我们已经失去了作为孩童时的心态,因而越看孩子的有时就越理解不了。这就构成了对立,或许能够说是代沟。孩子们经常会说,大人们真奇怪!是的,我们自我都不明白自我是如何变得这么神经兮兮的样貌!我只期望自我和孩子的差距能小一点,我努力持续着那一点点童心,我期望自我能理解孩子的想法,期望能成为孩子的朋友!
城南旧事观后感(三):
看完了这部不明白比我大多少岁的老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部影片有些灰暗的色调,好像映入眼帘的总是灰蒙蒙的一片,心里总是隐隐发酸,但是仔细回想,全篇最出彩的还是那个时代的小人物……
这部影片回忆了童年时期在北京生活的往事,正是上世纪二十年代那段动荡不安的日子。秀珍,小贵子,蹲在草地里的人,宋妈……他们都是那个时代,那条胡同里的小人物,但他们的命运截然不一样,反射出的精神更是大相径庭。秀珍,别人都认为她是个疯子,乱七八糟的胡说着什么,但我认为,她只但是是一个想念孩子的母亲。她想念自我的孩子,每日每夜,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想。一针一线的缝好了新衣新裤,盼望着自我的孩子有一天能出此刻自我的家门口。然而造化弄人,如果不是那块青记,秀珍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胡同里另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就是自我口口声声念叨的“小贵子”。但是,还好,或许是她的诚意感动了上苍,她最后得到了自我的孩子。蹲在草地里的小偷其实也并不太坏,在我看来,他只是个关心弟弟的哥哥。他为了自我优秀的弟弟不惜冒险偷窃以供学费。当他在讲述自我的弟弟时,脸上不由自主流露出骄傲自豪的神情。也愿那个弟弟能成才,报答先他而去的兄长。而宋妈,在我看来,她是个可怜的女人。自我思念多时的一双儿女,死的死,送的送,都因为她那不争气的丈夫。
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小人物的无奈。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身上的好品质并没有被磨灭。但是如今的现代人,为了金钱与权势,宁可放下自我最不能放下的东西,那就是良知。他们在得到的同时,又在不断的失去。
城南旧事观后感(四):
记得着名作家巴尔扎克以前讲过这样一句话:“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由此可见,童年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而在这天,我要向大家讲述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它便是作家林海英的着作——城南旧事。
大家可能已经看过了这一部电影,从中讲述的是英子童年在北京城南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十分感人,打动人心。当然,这一部电影中最能给而留下深刻印象的的任务当然是故事的主人公,英子了。
英子于二十年代末居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她有许多特点,如天真,爱问,善良乐于助人等等。但是在我认为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善良和乐于助人。她的被人称为“疯女人”的邻居秀贞是她来到北京城南所交到的第一个朋友。秀贞以前与一位大学生暗中相爱,并且怀了孩子。但是自从大学生回了老家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秀贞的小女儿小桂子也被家人扔到了城墙下,生死不明。当善良并且乐于助人的英子明白以后,就想要帮忙她。在英子明白妞儿的生世和小桂子十分相似,并且发现妞儿脖子上的胎记时,立刻带她去见秀贞,让她们分离多年俩母女团聚。但是在团聚的第二天,她们就不知去向了。
不但如此,英子还十分同情一位憨厚而善良的小偷,()因为她明白他并非是自愿做带着骂名的小偷的,是因为他要筹齐弟弟的学费,让弟弟上学罢了。但是因为英子的一个失误,将一件证据交给了便衣警察,使得他被巡警抓去,造成了英子童年时的小小悲伤。
这一部电影讲述了作者英子二十年代末的悲伤与快乐,离别与重逢,能使人悄然落泪,期望大家也能去欣赏这一部电影。
城南旧事观后感(五):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城南旧事》。
——电影中的主人公小英子记叙了自我在北京度过的童年时光:她结识了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做朋友,其实她并不疯,只是因为丈夫回老家没有回来,孩子又被他妈送人了,所以悲哀过度。而小英子呢,帮秀贞找到了孩子,但母女俩在回老家的途中双双丧命在火车轮下;小英子而后又结识了一位小偷,他并不坏,只是为了供成绩优异的弟弟上学才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的,但小英子不留意说漏了嘴,让便衣把他抓了个正着,使他锒铛入狱。最后,爸爸因为革命运动操劳过度,撒手人寰,宋妈也被她的丈夫接回了家——英子从此长大了。
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电影的结尾,父亲去世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了。就在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七次枫叶的变换,配着悲伤的音乐,代表着时间一次次的变迁。宋妈走了,小英子也走了,宋妈骑在毛驴上,英子跪在马车上,扭着头,彼此不舍的望着,直至化作模糊的一点,消失在一片悲哀之中。
家人走了,英子父亲的墓并没有冷清,有不少当代进步青年来主动吊唁父亲,在父亲的坟头放上一束花,再郑重的鞠三躬,来表达自我对父亲的尊敬与怀念。可见,当时小英子父亲的信仰与地位,更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英子的父亲只能暗暗地帮忙热血青年们,鼓励他们,支持他们,直至病死。
电影中小偷的主角也让我记忆深刻,那个人(书中代之小偷)在弟弟的毕业典礼上高高兴兴地抚摸着弟弟的头,一副很满足的样貌,弟弟却不明白哥哥供他读书的钱是偷来的。那个人告诉小英子,让她好好学习,不要像自我那样没出息,要干这样的勾当才供得起弟弟读书。其实,从此看出了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学习是为自我而学,并不是为他人而学……
电影看完了,看着眼前划过的演职表,心里想了很多很多,这时,同桌又哼起了那首《离别歌》,曲调中的悲伤又一次涌上了心头……
城南旧事观后感(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凄美的歌声萦绕在耳畔,我轻声问自我:可曾记得那时的完美时光?可曾记得那时的天真梦想?可曾记得那时的真挚约定?城南一角,仍有回忆在感伤……
我的童年,没有门前澄澈的小溪,没有月夜篱下的蛙声,没有夏日老树的荫蔽,也没有金秋丰硕的果实。似乎没有什么可回忆的。直到我看了《城南旧事》。
电影开场,便是极具20世纪的风格。人们穿着厚实的大衣,自顾自地干着手里的活,街上人来人往,一片安宁,在骆驼的铃铛声,店家的叫卖声,搬运工的车轱辘声中,一个浓眉大眼的小姑娘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想必那便是英子。
在英子的童年里,穿插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慈爱的'父母、无微不至的宋妈、懂事的妞儿、苦命的秀贞、蹲在草地里的小偷……每个人物都有他们各自的宿命,他们都深深地留下了那个年代的烙印。或许,从一个孩子的眼里更好地看一个世界,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人情世故、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
《城南旧事》围绕孩子展开,那个年代的孩子,他们会以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他们的眼眸梦幻般明朗。疯子也好,小偷也好,贫穷也好,富裕也好,在孩子眼中都被滤去了浮世悲欢,都被还原成了生命的本来模样。他们或许什么都明白,又什么都不明白。他们,是不属于人间的天使。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暖意。因为这样精致的东西已少见,这样的温厚淳和,这样的纯净淡泊,这样的弥久恒馨……
看《城南旧事》,心变得空灵舒畅,说不上感动,但却已深深地
怀念。
我怀念我的童年,以前在童话里徜徉的畅快,为白雪公主的命运担忧,为丑小鸭变成天鹅而喜悦;
我怀念我的童年,以前依偎在父母怀里的幸福,不管我做错了什么,他们都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我;
我怀念我的童年,以前和小伙伴一齐在阳光下嬉戏玩耍的身影,玩各种各样欢快的游戏,及时满脸尘土也笑嘻嘻;
我怀念我的童年,以前那颗简单自由、无忧无虑的心……
我的童年,或许就要逝去了吧?高楼大厦、键盘鼠标、题海书山,虽没有什么个性的,但也是值得追忆的。将来或许我不会写出如《城南旧事》一般清新秀雅的文章来纪念童年,但我会整理那些回忆,在心里默默珍藏那些永久属于我的故事。
若累了,倦了,我会重温一遍《城南旧事》,还能够做一个有关童年的玫瑰色的梦。
荐评:小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自我童年的快乐,的确是有感而发。感想来源于电影,又不局限于电影,很多学生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要么写成故事、剧情简介;要么写成书评、影评。把自我的感想丢到了一边。这位同学充分写出了自我的感想,语言优美,修辞得当,有可观之处。
城南旧事观后感(七):
叮当叮当——那是什么?哦,骆驼队来了,停在英子家门口。傻傻的英子站在一只骆驼前,边看它咀嚼边学着,嘴巴也一动一动的,歪着头,半眯着眼,还挺津津有味呢!台下,同学们一阵骚动,我们都在内心笑,笑英子的幼稚滑稽,笑英子的天真可爱。影片就从这一幕开始。
(一)熟识秀贞
第一次看到秀贞,英子却在拥抱秀贞的那一刻被宋妈领回了家。英子一步一回头,秀贞也含情脉脉地望着她。渐渐地,趁着玩的当儿,英子也喜欢秀贞。英子是一位胆大细心的孩子,明知秀贞是疯子,还与她接近。在秀贞哭的时候安慰她。在秀贞口里,英子得知秀贞变疯的原因,秀贞的心上人是进步的北方大学生,被警-察抓走下落不明,他们的孩子小桂子出生就被人偷偷扔掉。小英子同情秀贞,就同意帮忙她寻找小桂子。
(二)雨夜送别
当小英子得知“小桂子”就是朝夕相处的玩伴“妞儿”时,她立刻让妞儿和秀贞这对母女团聚。这是孩子一颗火热的心,英子多么乐于助人!在看到秀贞与妞儿团聚拥抱的那一刻,英子笑了,笑得甜甜的——那是帮忙了两个与自我不相干的人得到的快乐的。但是,她们与英子离别得太快。火车烟囱冒出的白烟吞没了整个远景的镜头画面之后,英子望着她们的背影晕倒了。大雨中,画外传来了卖报人的叫喊:瞧一瞧,母女俩被火车压死了。这对于幼小的英子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所以英子病倒了。这含蓄的手法十分耐人寻味。
(三)结识“小偷”
在荒草原里,小英子遇见了和蔼而又憨厚的小偷。萦绕在他俩头上的乌鸦的嘶鸣和噪声似乎就暗示着宿命的杯具。“奔窝窝头供弟弟上学,我不得已才走到这一步……”小偷是好人!但现实社会却逼良为盗。传统的文化教养和不堪负荷的生活压力导致了他精神行为的双重分-裂,使他偷盗别人钱财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苦难。有一个细节,我注意到:当小偷在被警-察抓走之后,与英子对视了几秒钟,然后意味深长又无奈地离去——他是多么期望再多看这完美的世界,看这可爱的小姑娘一眼,但黑暗的社会让一个好人硬生生地逼成了坏人!在小英子含着泪花的眼里,又一个朋友离她而去了!伤感!
(四)家人离去
当善良的小英子内心逐渐浸染着人生的苦楚和忧伤时,她的家庭也遭到了接二连三的不幸。先是小英子的爸爸平静地离去,化作台湾墓地的一方石碑。父亲的墓地里六次红叶叠化的镜头,为离别增添了几分忧伤。之后,宋妈告别了小英子一家,骑上丈夫牵来的小毛驴,回家乡去了。这时,英子趴在马车后座上,含着泪花无限依恋地挥别了她童年时生活的家园和精神巢穴。随着马蹄声的渐行渐远,影片结束,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意味。
第一次观看《城南旧事》,就被里面的情节感染了。我喜欢小英子歪着头,半眯着眼的可爱的模样和她那双会说话会提问的大眼睛,喜欢那首触人心弦而又忧伤的送别歌。林-海音的童年是一首淡雅忧郁的诗,含而不露,含而不伤。而影片里透出的却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相思……。
③ 在家闷得慌这几部汽车电影精彩程度可不输《速度与激情》系列
什么!那个在《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中因车祸而丧生的韩又活过来了?
是的,没错。在前几天公布的《速度与激情9》预告片中,除了出现韩的身影以外,还有一台全新一台Supra也同台登场。而且在演员阵容上,我们依然见到范·迪塞尔继续饰演唐老大,而且导演也继续由执导速激3、4、5、6部的林诣彬导演操刀。
知行有话说
掰掰手指,离2月10日的复工时间还有4天时间。按照一天看两部片子来计算,目测知行君推荐的这几部电影估计也足够了。要是你之前还看过一些特别精彩的汽车电影或者纪录片,记得留言分享给我们,让更多网友也看得到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④ 成功创业者的故事分享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表现,创业活动强度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潜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创业者的 故事 ,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成功创业者的故事篇1:90后 创业故事 —鲍艾乐
两位搭档跟鲍艾乐讲:“如果你不强势,也不可能坐在这里成为三个联合创始人之一。”鲍艾乐不同意他们的措辞:“我只是有不喜欢的就会说出来。”
上线一年之内,拉勾网获得两次融资,估值已经达到1.5亿美元。B轮2500万美元融资完成后,团队没有特意庆祝。“我们开心了一下,就马上投入工作了。公司越大越需要谨慎,融资只是一个新的开始。”鲍艾乐说。
鲍艾乐是拉勾网的联合创始人。她与另两位合伙人——许单单、马德龙一起创办了创业咖啡馆“3W咖啡”,是这三个80后合伙人中唯一的女性。在3W咖啡之后,他们又陆续做了别的项目,拉勾网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他们一共有6个公司,猎头、咖啡、传媒、孵化器、拉勾网和基金。
成为多个公司的合伙人,距离鲍艾乐初 入职 场不到十年。她看似误打误撞却走心用力,害怕迷失、不甘平庸的“野心”让她保持住了心气,用内心反哺 职场 现实。
三个合伙人
鲍艾乐与许单单相识的过程,曾被描述成“在一个腾讯前员工的QQ群里,鲍艾乐两次主动搭讪许单单”。对此,鲍艾乐是有些在意的:“我们都是有些小骄傲的人,真的不是我一再搭讪他。”
事实是,大家在群里认识之后,就再也没联系过。直到许单单发起创办3W咖啡的提议之后,鲍艾乐才主动参与了进来。“是事情选择了人。”鲍艾乐说。
在创业之前,鲍艾乐在搜狐负责 出国 频道;更早时,她在腾讯出国频道、读书频道工作。3W咖啡开始运行之后,100多位股东中的14位组成了执委会参与日常经营,大家用业余时间参与。最终,全职参与进来的只有许单单、马德龙和鲍艾乐。
在3W咖啡,包括之后的系列项目中,三人的分工几乎一脉相承:许单单做过互联网分析师,把握大方向;马德龙主要负责产品;鲍艾乐负责市场、运营等业务拓展和发展外部资源。
“一开始,他们两个说我有点强势。”鲍艾乐说。但后来,两位搭档跟鲍艾乐讲:“如果你不是这样,也不可能坐在这里成为三个联合创始人之一。”这句话让鲍艾乐有些释然,但不同意他们的措辞:“我怎么会是强势呢?我只是有不喜欢的就会说出来。”
采访的会议室外面是拉勾网100多位员工,一个大开间,几乎一眼就能全部望过去。这个办公室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昊海楼的六楼,3W咖啡也在这条街上。三个月前,拉勾网从3W咖啡的三楼搬到昊海楼。一年之内,拉勾网团队已经从初创时的6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00多人。
鲍艾乐最初一点也不喜欢创业这件事,总觉得风险多于机会。早在2008年时就有创业公司要拉她加入,那时鲍艾乐24岁,在腾讯干得还很带劲。“就觉得腾讯是个大平台,太看得上这机会了。虽然腾讯是马化腾的,但是那个时候我老觉得腾讯是我的。”而对于创业,她本能地先选择了远观,“不想让自己走到风险的顶点。”
然而2011年,鲍艾乐还是去创业了,而且还是开了看似离钱远、风险大的咖啡馆。当时,鲍艾乐已经觉得工作不开心了。“我没有那种在创造或者在把握什么东西的感觉。”就在她内心开始焦虑并且对自己有了这种不满的时候,听到许单单提出创建3W咖啡的想法,鲍艾乐决定加入,并成为3W咖啡第一批股东中的一位。“创业不是一个多么深思熟虑的重大选择。当初如果不是创业这件事而是别的工作机会来,我可能也选择了。只是正好来的是创业这件事。”
鲍艾乐在3W咖啡兼职做了半年,那时,14位执委会成员逐渐淡出,只有她和许单单、马德龙留了下来。“那时就是觉得创业咖啡馆这件事会有多种可能性。”鲍艾乐说。三个人决定搏一把,试一试把这个濒临倒闭的咖啡馆救活。2011年底,鲍艾乐、马德龙决定辞职全职加入。“他们觉得做咖啡馆需要一个女孩儿,因为女孩儿可能比较心细一点。”鲍艾乐就这样成为3W咖啡的三位创始人之一。
以前在大公司,鲍艾乐租的房子每月4800块钱。全职加入3W咖啡之后,她每月的工资是5000块钱,几乎只够交房租了。于是,她从单独租住的大房子里搬出来,重新租了一个月租2000块钱的群租房。
要把咖啡馆接着办下去,第一件事就是“活着”,同时争取时间找方向。而鲍艾乐负责的部分成为当时3W的核心收入来源──办活动、卖门票是当时3W诸多尝试中唯一赚钱的生计。鲍艾乐那时几乎天天都在组织活动,每场下来能赚个几千块钱。
正当他们每天费尽心思地想怎么拉人流的时候,3W咖啡的服务员却也在不断流失。三个20多岁的年轻人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自己每天很早就来,也不知道干什么,就一直待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走。
2012年上半年,有媒体报道了许单单,但也为他带来了一些质疑,比如有人认为他虚报年薪,质疑他看盗版书。虽然现在看来,这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插曲,但那时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一天晚上,三个人深夜开车从3W咖啡出来,鲍艾乐坐在车后座上大哭了一场。那次,许单单罕见地给鲍艾乐讲了一个笑话。“其实许单单不适合讲笑话,我们三个里面最适合讲笑话的应该是马德龙,他天性乐天。”鲍艾乐说。
可三个人也有吵僵的时候。鲍艾乐形容自己的个性:“我有不喜欢的就一定要说出来,不会心里想一样,表现出来另外一样。”因为意见分歧,鲍艾乐和马德龙吵到分开坐两张桌子,背对背谁都不理谁;和许单单吵到鲍艾乐觉得自己“情绪几乎失控”。可冷静下来,大家最后总能达成一致。
“3W咖啡最开始有十几个人在操办,到最后只剩下我们三个人在坚持,而且我们三个人也觉得搭档起来还是比较顺利的。争论肯定是有的,但现在已经过了磨合期了。”鲍艾乐说。
在3W咖啡的管理上,三人最终决定,请一个专业的人来打理。于是,他们高薪聘请了前淘宝“双12”的创始人也是互联网行业资深元老来担任咖啡店的CEO,并招纳了酒店管理专业 毕业 的海归来咖啡馆工作。3W咖啡回归咖啡店的定位,逐渐成为互联网圈创业者、投资人交流的场所。
拉勾,个人的野心时代
做3W咖啡时,他们看到了做招聘的可能。在跟很多创业者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创业团队都有一个很大的痛点,就是招人难。想招到质量高的人,他们大多是通过猎头,但是他们又都抱怨猎头很贵。鲍艾乐三人顿时觉得招聘行业是有空间的,于是考虑要怎样系统化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中间,拉勾网拐了一个弯,关系生死。
对拉勾网最初的战略定位,三人都想得比较简单。因为老给朋友介绍人才,他们觉得无非就是把咖啡馆里经手的线下关系迁移到线上而已。LinkedIn的社交关系招聘模式成了他们借鉴的对象,先建立以职业发展为核心的社区,再发展招聘。可做了一个月,发展太慢了,他们觉得社交模式在国内很难走通,可能还没等走到招聘这一步,公司就被耗死了。而且在中国,招聘有很大一部分工作还是在线下完成的。同时,微信、微博已经是很好的社交工具了,拉勾网最初的定位无意中把微信、微博当成竞争对手了。他们决定转换一下思路。
这一转,就转活了。他们首先决定直接做招聘,直奔主题。但招聘领域也并非一片蓝海,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网等都是横亘在拉勾网面前的巨头或新锐,哪一个都比它根基深厚。
拉勾网要怎么做?直接做成工具,把信息当作商品,精准匹配和推送。做什么?专门做互联网方向垂直招聘,先把最熟悉的领域做透。与传统招聘网站不同的是,拉勾网以应聘者为核心设计产品,而不是围着企业的需求转。
鲍艾乐对拉勾网的边界划分非常清晰:“拉勾网目前瞄准的市场目标为年薪在15万~60万的求职群体,他们是目前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基底,占市场绝大部分份额。这一部分,是我们可以取代传统猎头的。但高端人才市场则是拉勾网无法涉足的,还是猎头业的 蛋糕 。”
拉勾网产品设计最大的一个特色是对企业方的系列强制要求:企业在发布职位时必须明确薪酬水平;招聘公司标签中需注明福利待遇以及公司发展阶段和融资状况等;只有求职者自己才能给企业发简历,求职者和企业方一对一直接联系;通过技术手段,要求企业HR必须阅读、回复收到的每一封简历⋯⋯
有了这样的设计,还得有运营中的抵挡诱惑,坚决执行。因为不遵守规则,某电商巨头的招聘信息曾被两次下架过。这些针对求职者的优惠设计,使得拉勾网在一年之内就吸引了100万的用户。而前10万个用户是拉勾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积累的。
在拉勾网上线后的头三个月,他们整天让各种人转微博,招聘微博被转之后就有人投简历,创业公司招人和反馈的速度都很快。这样一来二去,拉钩网在微博上就逐渐传播开来,慢慢产生了口碑,同时也把3W咖啡之前积累的资源和客户都吸收了进来。一直到A轮,拉勾网花的 广告 费不超过10万块钱。
拉勾网融到B轮的时候,鲍艾乐陡然觉得压力更大了。“今天公司已经大了,如果管理层做一个错误的决定,给公司带来的后果会更严重。所以你必须更加谨慎,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判断和决策要更加准确。”她很庆幸拉勾网在最开始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选择只做PC端和微信端,而不是选择全平台地做,包括放弃当时正如火如荼的App端。这有助于他们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集中资源,迅速突破。
“我很怕自己迷失掉”
拉勾网刚刚做了一个年终策划,主题叫“野心时代”。鲍艾乐对“野心”这两个字非常欣赏:“野心的含义,首先是这个人要不甘平庸,不管现在身处什么样的境地;第二层意思就是,确信自己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把一些更好的事情实践出来,敢想敢做。”
鲍艾乐毫不讳言自己是个有“野心”的人。她描述自己很喜欢也很熟悉的一个景象——清晨的早上,太阳即将升起,大街上一片空寂,只有寥寥的几个扫大街的工人。
之前在腾讯、搜狐时,她偶尔加班到清晨,从公司出来,都会经历这样的宁静时刻。“最开始工作的时候,对于在腾讯这样的公司工作还是有一点虚荣心的。”鲍艾乐说。她所指的虚荣心是公司是否够大,品牌是否够响亮。“公司名字一说起来,七大姑八大姨都知道,包括公司前台女生很漂亮,都会让我觉得自豪。”但时间久了,她觉得没新鲜感了。“前台漂不漂亮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她把目光转向自己,希望自己每天都能不一样。“我会去观察所处环境里面最优秀的人是什么样的,促使自己不断地反省和自我迭代。”
她一边敦促自己,渴望成为更好的人,一边时时拿一把尺子衡量自己。这把尺子就是工资和舞台。“我很怕自己迷失掉,这些外在的标杆可以告诉自己今天我几斤几两。同时,我相信在人才市场里,一个人的价值不可能被长期低估。”
她去参加女性创业者的活动时,也会把这种经历和心态分享给现场的职场小姑娘们。“找到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去做到最好。不要自我设限。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恐惧、担心,但选择那个最有挑战性的,武功会长得比较快。”
在公司内部,鲍艾乐不会主动给员工讲这些。“我是老板,我怕他们觉得我在自我标榜,在给他们洗脑。有人选择6点钟下班逛街,我也支持,那是个人的选择。”
但在拉勾网的用人上,鲍艾乐仍然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不能说教,就要首先在选择上把关。这也是从教训中 总结 出的 经验 。在拉勾网团队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一度出现的人员招聘问题,鲍艾乐认为是拉勾发展到现在走过的唯一一段弯路。
因为发展太快,急需人才,拉勾网招聘来的员工一度“又多又杂”。那个时候公司连个HR部门都没有,“招聘来了一些跟创业公司气质不相符的员工”。
在拿到B轮融资之后,许单单就曾表示过他的“恐慌”心理:“A轮的时候觉得我们还是个小公司,B轮的时候真的不太小了,但是你会发现竞争比以前更激烈,无数的小对手开始模仿你。这个时候就要要求团队一直保持创业的状态。”
招来的人不适合创业公司,这给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了中间这一段弯路,拉勾网内部明确了选人的三个标准,鲍艾乐将其概括为:自我驱动、快速执行和结果导向。
鲍艾乐也在给自己定目标。拉勾网现在每周工作6天,她的工作时间也越来越长。另外她不希望这种特别忙乱的生活把自己的灵性消磨掉,所以还是“逼着自己,不管多忙都要看书,希望能够保持一个吸收的状态”。她也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好的特质,就是能够迅速切换状态并专注进去:“我可以秒切。”
成功创业者的故事篇2:90后自主创业故事
崔嘉齐,郑州嘉利福餐饮 企业管理 有限公司总经理。从最初店面做起,两年创业经历,在扎实的实地考察及市场研究基础上,研发出自己的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公司主要以蜜嘉茶饮·甜点为主,目前有六家连锁饮品加盟店,一家甜点加盟店还有很多流动餐车加盟经营点。在开封许昌周口等地也有饮品奶茶加盟店,这个刚起步的创业公司目前已经把市场做到了整个河南。面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提问,90后创业者崔嘉齐说“如果失败的太少,那么成功就不会多,一定要敢于尝试,执行力很重要。”在创业的路上,他一直在尝试,一直坚持,我们来分享这位90后创业者崔嘉齐的创业故事。
他的第一桶金是在十一岁。自小就是好学生的崔嘉齐不仅成绩优异,脑袋也十分灵活,是个不折不扣的“活跃分子”。在学校的一次应付上级检查中,从未开设美术课的他们被要求购齐全套的美术用品,由于以往没有这种需求学校也没有卖这些东西的。他们是全封闭学校,全校三个年级,几千名学生,如果联系商家,都从他这里买应该是一笔不小得收入,而且也解决大家的燃眉之急。当时的他不知哪来的勇气,联系全校各班班长统计名单,一切按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最终的销售额近万元。这次也令他成为学校的“名人”。尝到甜头,崔嘉齐心中萌生了创业念头。
“贵人相助不是运气好,而是天助自助者,机会是等不来的,要自己去创造。”崔嘉齐一直提到了自己的四个恩人,第一个是把自己领进门做现磨豆浆的信阳的付师傅,第二个是在困难时期拉自己一把的郑翔大盘鸡饭店老板郑军伟师傅,第三个是刚刚离开团队的张陆伟,希望他一切顺利。第四个则是现在的合作伙伴唐敬德、邵平园和公司技术总监某大学常教授。贵人相助只是一个说辞,关键是要愿付出、肯努力、勤思考。有了前期积累的经验,也为了证明自己的“不听话”,崔嘉齐信心满满的盘下一家其他品牌的饮品店,自己做了老板,这是他的第一家店。
经过多方面考察,首次创业的崔嘉齐在郑州一所高校附近接手了一家饮品店,由于自己之前学过做豆浆,就计划主营豆浆,把奶茶饮品一类为辅,可是后来因为豆浆不易保鲜,同时又远不如奶茶饮品操作简单,所以最后就决定放弃了豆浆为主的策略,然而当时经营的是其他品牌的加盟店,公司给的原料供货价格较贵,除去工时费、房租以后根本就赚不到钱。既要保证口感又要控制价格,这是一个难题。学习 市场营销 出生的他知道,要生存必须做出特色,走自己的品牌。于是他时常走出去向别人讨教经营策略,也是在这个时候他遇上了给予他技术指导的贵人。
随后他把自己的店面进行重新装修,做起了自己的品牌。由于小店融入90后时尚, 爱好 浪漫的 文化 特点,短短的两个月,就开辟了两家加盟店,这也使得崔嘉齐意识到必须把眼光在放得更远一点。随后他又增添许多花样饮品、甜点、还有张氏香香小吃及老街口香煎豆腐、福世家香饼餐车模式的新增,生意是越做越好,嘉利福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
在回答创业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这一问题时,90后创业者崔嘉齐说——坚持。
“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体现我们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成长就是一个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创业也是一样,只要愿付出、肯努力、勤思考,成功水到渠成。”在创业过程中,这位90后创业者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采访当天他失落的告诉我们自己的一个合伙人要离开了。他说,管理创业型团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是自己步子走的太急,忽视了许多,以后还是要多多 反思 ,多多学习。
成功创业者的故事篇3:府谷90后摄影青年的创业故事
用镜头记录生活,让汗水见证成功。当美好成像的那一瞬间,摄影师的双手肯定是被施了魔法的。要不然,你怎么能看得见美好、时光和幸福呢。下面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位90后的创业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光鲜背后的艰辛吧。
近年来,国内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人;2014年,这一数字达727万人;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49万人。就在就业人数不断刷出新高的时候,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难就业的救世主,所有人都在鼓励年轻人创业,然而自2009年至2014年国内的创业比例由1%逐渐增长到2.9%左右。截止2015年在政策的鼓励之下,大学生创业才有了异常明显的提升!
然而,就在府谷这片热土上生活的一些年轻人却开始为自己的人生打拼,这其中包括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王超。
王超,90后独立摄影人,自主创业者,毕业之后于2015年3月份成立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光线映象,截止目前,近百场婚礼拍摄的高强度重压工作让这个仅有25岁的男孩看起来沉稳且老练的多。
我这个年纪又是男孩子,所以,除了努力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起初学习摄影只是爱好,后来钻进这一行之后发现,这其中的知识值得一个人一生为之而努力,摄影师是学者、是设计师、是旅行达人...你必须时刻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研究摄影技巧、研究每一台机子的功能作用、研究美学、等等,也因此,不管是在大学校园还是暑假,我都在不断的寻找拍摄的机会,哪怕没钱可赚,这成为了我后来走上摄影工作这条路特别珍贵的经历,王超说道!
创业路上不怕吃苦的90后“奋青”
愤青有两种,一种是愤怒的愤,一种是奋斗的奋,显然王超属于后者,工作室承接的所有拍摄事宜都需要自己一个人去完成。绝大多数活动拍摄时间都赶得非常近,头一天晚上拍的片子,第二天早上就必须要,从拍摄到剪辑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所以熬夜成了家常便饭。
“这是近一个月以来,睡得最舒服的一次”10月14日王超在自己的朋友圈这样写道。很难想象一个月没有办法好好休息是一个什么状态,但是在再见到王超的时候,问他,他说:“那个时候在参与拍摄十一那天府谷在线播出的由王向荣老师主演的微电影《爸爸的108张还款单》。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早上7点就要起床,晚上2、3点才能睡觉,奇怪的是那个时候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到片场就兴奋,这是我参与拍摄的第一部微电影,整个团队包括演员、剧本作者、导演再到我的搭档都是非常专业的一个团队,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会不断汲取到新的知识甚至在每一个拍摄会议上都能碰撞出灵感,那种感觉很美好,你能感觉到自己在迅速的成长和进步,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直到这个剧播出以后,整个人才抽离出来然后马上又投入下一个拍摄工作中,不累可能绝大部分原因是源自你几乎没有喊累的时间,我反而很享受这种状态”
很多人需要在梦想和生活之间做选择,尽管选择这一行之后,我也一直在思考,梦想、事业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不用为之烦恼,因为摄影无疑是我的所有。
所有不同的声音都只会让我更强大
在创业的这条道路上遇到最大的问题从来都不是辛苦,而是不理解甚至是非议。当我决定自己成立工作室的那一天起身边的人包括家人都是反对的,他们觉得创业需要承担太大风险不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来的实在,事实上,我觉得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不应该有安不安稳这么一说。因此,这些不支持反而让我更加坚定。
记得拍中秋晚会那一次,因为拍东西你要满场飞么去抓镜头,当时我的机位架在舞台侧旁,我是站着的,后面地上坐了一些人,他们有人走上来拍拍我然后破口大骂,意思是挡着他看表演了,我当时跟他道了歉,因为镜头还不完整,所以也没有办法就此把机位移开,然后就听到后面一群人开始大骂。类似这种情况实在太多太多了,你心理不舒服也好,不能接受也罢,都只能自己去消化,没办法,当然时间长了习惯了也就好了~
当然绝大多数客户还是比较尊重的态度,他们会尽力去满足你的所有拍摄需求,这也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毕竟创业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坦然的接受所有在这条路上遇到的好的或者不好的一切,这都是我必须要承担的,王超说道!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太缺乏坚持和行动能力了,但我们在王超的身上看到了难得的坚韧和踏实,正如他说的虽然这世上有千万条路,但是唯一不断努力这一条是最适合年轻人的,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王超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鼓励所有年轻人,一定要不断坚持并且努力的做自己!
成功创业者的故事相关 文章 :
1. 3个成功创业者的小故事
2. 创业成功故事
3. 成功创业者的小故事
4.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
5. 成功创业者的简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