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在怡红院长大
我在怡红院长大。
姐姐们都说,我绝对是下一任花魁。
毕竟我五岁时学着怎么魅惑人了。
但我是公主啊。
她们都不知道我是公主,我也没跟旁人提起过,说出去不会有人信的。
1.
投胎那天,我发现自己居然孟婆汤过敏。
孟婆脸都黑了。
她的汤出现质量问题,可是孟婆职业生涯的巨大考验。
我在身上一通胡挠,嚷嚷着要去找阎王告状。
孟婆拉住我:庆伏「别!你不喝汤就是了。带着记忆投胎,岂不美哉?」
确实美。
我威胁孟婆找后门,让我投个好胎。
孟婆不得不妥协。
我出生皇室,投胎在贵妃肚子里,本应是尊贵的公主。
奈何……
我刚一见天,就被稳婆掰开双腿,看了一眼:「是位公主。」
立马有丫鬟抱来一位男婴:「瞎说!娘娘明明为大齐添了位皇子!」
我被白布襁褓裹着带出宫,负责处理掉我的丫鬟心软,没把我扔到乱葬岗,而是丢在了大街上。
他们重男轻女,他们换孩子,他们无耻。
我恨不得俯地长啸。
呜呼!孟婆坑我。
一双涂着鲜红豆蔻的手将我拎了起来。者差弯
三四位穿着花花绿绿的美娇娘围到我身边。
一位佩着大紫花的掀开襁褓看了看:「哟!是个女娃。」
声音娇滴滴的,嗲出我一身鸡皮疙瘩。
「哪家父母这么狠心,把女娃娃扔到咱们怡红院?」
美女姐姐们嬉笑着开些玩笑话,簇拥着将我抱进屋子。
我满脑子只剩三个首闷字,怡!红!院!
投胎是公主,一朝降级到青楼。
我好憋屈,但我能怎么办?
我只不过是个屎尿失禁的大废物罢了。
2.
为了将来不接客,我只好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才华。
我聪明伶俐,识文断字,还会算数,能帮妈妈管账。
本来想展现出我高超的医术的,想想还是算了吧,我才五岁,我还是个小娃娃。
院里的姐姐们都对我特别好,她们给我做好吃的,教我唱歌跳舞,教我怎样打扮自己。
当初那个带着大紫花的,伸手掀开我的襁褓的姐姐叫丁珺,她还教我怎样讨男人欢心。
姐姐们都说,我绝对是下一任的花魁。
毕竟我才五岁就要学着怎么魅惑人,这怎么说都是赢在了起跑线上的。
但我是公主啊。她们都不知道我是公主,我也没跟旁人提起过。
说出去也不会有人信的。
3.
九岁,怡红院终于来了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小姑娘。她父母双亡,是被嫂嫂卖过来的。
她叫丫丫。
她不吃不喝了好多天,也不下床。就一遍一遍地念叨着哥哥会来救她。
几天后妈妈带着好几个姐姐按住丫丫,花魁姐姐端着碗小心细致地给丫丫喂粥。再不吃饭,丫丫就要饿死了。
丫丫抱着花魁姐姐嚎啕大哭,我醋了,花魁姐姐一直都是最喜欢我的。
不过后来跟丫丫成了好朋友,我又不吃她的醋了。
4.
我十岁时,丁珺姐姐被赎走了,被轿子抬走的,她做了大户人家的小妾。
我们都很替她开心,虽只是个妾,但到底不用取悦别的男人了。
5.
十二岁,我开始吟诗作赋,才名远播。
很多人慕名前来,想看看我这个青楼出身的才女长什么样子。
十二岁的小娃娃有什么好看的,无语。
我不过是想向妈妈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不接客也能给院里带来收益。
妈妈看着世俗圆滑,其实她对我们很好。就算是那些年老色衰的姐姐,她也给她们银子,为她们提供衣食住宿。
6.
花魁姐姐有情郎了。
我很喜欢花魁姐姐。她很美,很温柔,爱笑,也很专情。
我没说错,她是青楼女子,但她专情。
她的情郎是位清隽的穷书生。他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凑钱才能买下花魁姐姐的一夜。
花魁姐姐说他每晚什么都不做,摸个手都害羞得红了脸。
但他会给她念诗。
7.
十三岁,我和丫丫上街选购布料的时候,听说丁珺姐姐被打死了。
她只是个妾,被正妻下令打死了丢出门外时,衣不蔽体,浑身鞭伤,连最后的体面都没有。
我们去了那户人家的府门外,没问出丁珺姐姐葬在何处。
她是最会勾引男人的,可最后她将自己托付的男人,连一副薄棺材也没为她备。
丫丫又开始丧了,她总感慨自己的人生,担心自己的未来。
「有什么好担心的?」我总安慰她,「我们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丫丫说过我是个安慰人的小天才。
② 肚兜之美
温暖贴心的保健用品在古老的中国,最著名的内衣要算肚兜了。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818年,《左传》中“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姖,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这里所说的衵服就是近身衣,也是后来的肚兜雏形。
肚兜,伴着几许古典浪漫风情,自古就与香艳有着不解之缘,总会让现代人产生几丝奇思遐想,但事实上,古时候不单是女人穿肚兜,男人和小孩也穿,并且从满四个月开始,每个人几乎一辈子离不开肚兜。而最初系上肚兜,仅是简单出于防寒暖肚、避免受凉、遮挡视线、避免走光的目的, “亵衣”二字足以说明古人隐晦的心态,觉得肚兜是轻薄的、不庄重的。
肚兜—般为菱形,上面结带于颈,左右两根带子,系结于背,下面一角不用带子,正好裹住小腹。秋冬时节人们所用的肚兜,通常为双层,内纳棉絮,以利腹部保暖。肚兜两边常附有大小口袋,口袋有单层和双层,有些口袋上还有袋盖,这些口袋是给小孩装糖果、玩物,给大人放置钥匙、贵重钱财或私密物件的。
老年人所用肚兜多用黑色布料,显得庄重、朴素,里面经常会贮有姜、桂等药材粉末,以防腹疾,属于保健品级别。清代曹庭栋《养生随笔》卷一载:“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办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蒙以丝绵,细针密行,勿令散乱成块,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轻脱。又有以姜桂及麝诸药装入,可治腹部冷痛。”
中青年男女所穿的肚兜常用红色,据说可防鬼魅近身,上面绣有一些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纹样,如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莲花及其他花草鱼虫等;夹层或口袋里常会装上各种香料,这时候的肚兜就兼具了香囊的功用,有些勇女在恩爱之前,还会特意在里面放上些催情香料,以便更为尽兴。若是新婚的夫妇,肚灶码桥兜更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在客家人的婚俗中,出嫁时,新娘肚兜内藏满各种宝贝:历书一本,桔饼两个,冰糖一包,小镜一面,洋银一圆,及铜、银各一个。这些小物品均富有深厚的吉祥涵意——历书是取押煞之意,桔饼则为大吉大利,冰糖代表甜和,小镜意为光明,铜取同心,洋银即团圆。到了洞房之夜,新娘便取出各物并与新郎共食桔饼和冰糖,展望未来的甜蜜生活。
对于成年人,肚兜是贴身不外露的隐私;对于孩子,肚兜则是彰显童真可爱的最好道具,图案常以虎吃五毒、莲(连)生贵子等护生、繁衍主题为内容。在天热时,后脑勺留一撮“长命毛”的孩子,光屁股套一红肚兜,满地乱跑,显得活泼可喜,又能把容易受凉的小肚子保护好。
含蓄私密的情爱信物
肚兜开始让人具有情爱联想,应是从杨贵妃开始,据《唐宋遗史》及《绿窗新语》等书记述,杨贵妃与安禄山私通,两人颇为狂悖,无意之间,安禄山的指甲激动地误伤了贵妃胸乳,贵妃担心被皇帝发觉,于是制肚兜以遮之,没想到唐玄宗见之大为性起,愈加宠爱无边。后宫嫔妃未悉深情,反以为贵妃在玩不肯露乳以诱惑皇上的手段,见皇上果真钟情于此,遂群起效之,成为一时风俗,这股潮流风吹到民间后,满街只见喜穿暴露装和透视衣的唐代女子“长留白雪占胸前”,透明的罗纱下内衣若隐若现,极具风情,极为养眼。
而后的肚兜,越加具有情爱色彩,宋代就变成短到仅能遮住胸部的“抹胸”了,元代干脆称为“合欢襟”,很直白地喻示着男女情爱。这些情色肚兜系列甚至会很直接地绣上春宫图,多为风月场所的女子钟爱之物,明代套色春宫画册《花营锦阵》和《风流绝畅》中有不少性爱场景,其中的女子大多只着抹胸,一痕雪脯,无限春色尽在其间。
如此私密之物,当然也就承载了爱情隐猛信物的重大使命,含蓄的古代文人,也喜欢拐弯抹角地用香艳的肚兜来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空间。《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日,宝钗来到怡红院,正值宝玉午睡,袭人在旁为其绣肚兜——一白绫红里的肚兜上面模陵扎着鸳鸯戏篷的花样。袭人出去后,宝钗见那个红莲绿叶五色鸳鸯的活计实在可爱,不由地拿起针来就替她做,未曾想,却被黛玉撞见……肚兜本乃贴身之物,女子可制作肚兜,悄悄赠予男子,以表达情怀,袭人为宝玉绣肚兜,是做妾的职责所在,而宝钗为宝玉绣肚兜就未免让人产生暖昧的联想,尤其是上面还绣的是鸳鸯戏莲图案,也难怪黛玉撞见后心中会酸酸的,小女儿心思表露无遗。
媚而不俗的情趣时尚
当肚兜所代表的内衣文化发展到今天,已从情色和情爱中延伸出一种新内涵——一情趣,主要用于增加伴侣间的性趣。在一项关于内衣的调查中,有92%的男人认为性感内衣是最具挑逗性的服饰,而这92%的男人中又有73%表示性感内衣是使他们能在长期固定的男女关系中维持性趣的功臣。
记得一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气氛暧昧的卧室里,男人和女人一开始就是激情澎湃,及至除去外衣后,男人却突然没了兴致,因为他看到女人的内衣已破损褪色,女人也觉得无地自容,极为尴尬。此情节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充分说明了内衣在两性关系中的重要使命。于是,各式各样的情趣内衣大行其道,而充满神秘性感元素的肚兜也再度掀起了时尚风潮。暧昧的灯光下,被严密包裹的酥胸,半隐的蜂腰,让人不禁想一探背后的春光,翩然转身,一片裸露的雪背闯入眼中。那一抹充满含蓄的性感,媚而不俗、艳而不妖,简简单单,却又将女性的柔美、性感等各种特质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展示着,就如《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独具风味,这是属于两个人的情调。
肚兜之美,还让它成为了聚光灯下明星们的性感礼服和街头新潮女孩的时髦标志,这一次,是“内衣外穿”的潮流,章子怡在国际电影节上以大红肚兜与雪白肌肤闪亮登场,巩俐、阿Sa、林志玲、孙俪等一众女星也把肚兜当作外套甚至礼服穿着招摇过市,惊鸿一瞥中,春色满眼,香艳无限。
摘自三九养生堂
③ 偌大怡红院,为何小丫鬟们为何个个厌恶晴雯
这些小丫鬟之所以讨厌晴雯,是因为晴雯能够成为大丫鬟肆丛启是沾了父母的光,而且平时又心高气傲、脾气暴躁。读过《红楼梦》的小伙伴对晴雯裂如肯定不会陌生,晴雯堪称是红楼梦所有丫鬟中,容貌最出众的一个,而后来也是由于这个被王夫人赶出了贾府,最后丧命,而晴雯在被赶走的时候除了宝玉和袭人几个大丫鬟之外,没有一个人替晴雯求情,至于原因今天就和大家仔细聊郑胡一聊。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可以明白这些小丫鬟为何不喜欢晴雯了,原本大家都同样是做奴才的,可晴雯却处处比人高一等,而且对着这些小丫鬟也是说打就打、说骂就骂,和温柔随和的袭人相比,晴雯的这些缺点就更加明显了,所以在后来被撵出去的时候,大家都不为她求情。
④ 怡红院电影剧情 怡红院电影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怡红院》是绕着碧桃花,穿过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垣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了门,两边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本芭蕉,那一边是一株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金缕,葩吐丹砂引人进入房内。只见其中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玉的。一槅一槅,或贮书,或设鼎,或安置笔砚,或供设瓶花,或安放盆景。其槅式样,或圆,或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玲珑剔透。倏尔五色纱糊,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如幽户。且满墙皆是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如琴、剑、悬瓶之类,俱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众人都赞:“好精致!难为怎么做的!”贾芸看时,只见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一溜回廊上吊着各色笼子,各色仙禽异鸟。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槅扇,上面悬着一个匾,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进入房内,抬头一看,只见金碧辉煌,文章闪烁。元宵省亲时,元春不喜“香玉”二字(因暗指黛玉),改为“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宝玉因号“怡红公子”。“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清烟。对立东风里。怡红院是宝玉的温柔富贵乡,也是他的主要活动空间。除了那四首四季即事诗外,还有许多比较经典的故事和画面。
⑤ 怎样才放得怡春院里面的电影看
下载这个网站专用的播放软件就可以观看,或者下载用迅雷或其他软件先下载网站上BT种子,再观看。
⑥ 龙争虎斗怡红院-戏如人生
怡红院中的大丫环们争斗不休、各显其能,小丫环们却也毫不逊色。其中最为出彩的莫过于芳官。
芳官原是元春封妃后,贾府为办理省亲仪式而特意买来的家庭用戏子之一,后来发生国丧,家中按礼仪要禁止娱乐活动,所以戏班自行解散。但是多数小戏子不愿离开贾府,因为回去还是要被家人卖掉,或者本身已经无家可归,还不如留在贾府当丫环倒落得衣食无忧。芳官就是这些苦命人之一。红楼十二官解散后归宿如下:
文官,作了贾母丫环;小旦龄官被遣散
正旦芳官,作了宝玉丫环;正旦玉官被遣散
小旦蕊官,作了宝钗丫环;小旦药官早逝
小生藕官,作了黛玉丫环;小生宝官被遣散
大花面葵官,作了湘云丫环;小花面豆官,作了宝琴丫环
老外艾官,作了探春丫环;老旦茄官,作了尤氏丫环
看看这些小戏子们的结果就觉得很有意思。玉官宝官原先经常找怡红院丫环们玩耍,最后却离开了,可能她们还是有家可回的幸运儿。龄官唱得最好,也许她被遣散后有家可回,或者是在恢复自由身后实现与贾蔷的爱情理想?两个大小花脸跟了两个个性一样风风火火充满热情的女主人。探春的个性有男子气概,所以得个老外艾官;尤氏个性比较“面” ,得到个老旦也很合适。黛玉好诗文不好女工,并且是个多愁多病身,小生藕官正配她。小旦蕊官是接替药官的,是藕官的“续弦”,偏偏又分给了宝钗,暗示了宝钗在黛玉死后作为宝玉的“续弦”。至于宝玉,生活起居、性情爱好本来就有些女儿气,正适合芳官这个正旦来陪伴。
芳官以前在演戏上没有太高造诣,所以有关她的故事并不多,倒是进入怡红院后,她才引出了一系列的精彩故事。她被分给了宝玉后,即使是在得宠于宝玉之前。在怡红院大丫头们的眼中也是个很狂妄的家伙。大家都认为这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会唱戏,就自以为很了不起,所以看不起别人的缘故。我倒觉得芳官心里未必是这么想的,她外在的狂妄可能与她出身有关。
戏子这个职业,虽然名声不好听,但实际的生活水平并不低。芳官被买进来,虽然也是作奴才,但并非是象别的丫环那样学习端茶倒水侍候人的。她的工作是唱戏。所以她不需要象晴雯袭人她们那样从小就学着做女工、学习做个柔顺乖巧、能忍气吞声的丫头。她没受过那样的委屈。她要学的是舞蹈、唱腔、背台词,学习做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在台下,虽然只是奴才,但在台上,她可能是小姐、公主、仙女。真正的好演员往往有点戏与生活难以分开的情况,所以芳官在生活中的气质肯定也不会象其他丫环那样低眉顺眼的。戏子为了保养手足的轻灵和身段的优美,平时也不会干粗活,所以芳官不大会做活、会侍候别人。大户人家的戏子的待遇是很好的,她们穿惯了漂亮的定制行头,吃惯了为保养皮肤和嗓子而特定的小灶,所以真作了普通丫环以后,就开始“ 拣衣挑食 ”起来。可能还是不适应这种现实生活吧?
芳官对于自己的丫环身份很长时间都难以适应。她喜欢玩闹,因为“手欠” 还弄坏了宝玉的钟摆;她挑拣吃食,饱饭没吃几天,就连鸭子都嫌起油腻来,好象自己天生就是吃着山珍海味长大的阔小姐;她眼里没活,总要人家吩咐了才去做事。
芳官还不能适应变化了的人际关系,确切说就是不能忍受干娘的虐待。虽然学戏时,也受苦,也挨打,但戏子学戏时挨师傅打是有规矩的,比如脸上腿上手上等都不可以打,主要的惩罚方式还是加练和饿饭等,不象现在的干娘逮哪儿打哪儿。而且原来做戏子时,只要唱得好,不论性格如何人缘如何,都会得到别人的喜爱甚至尊重。现在作了丫环,处处要看别人脸色,会唱戏更被认为是“狂妄”的标志。就因为芳官当过戏子,所以她所犯的大错小错都被人家联系成“戏子”的劣根性。受了干娘的虐待,别人也不同情她,反而说她太狂,她当然会感到不服气。
芳官作为一个小丫环,的确有很多毛病,但结合到她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来看,这些毛病也是情有可原的,并非完全是她自身的过错。而且这些毛病倒也都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她的本性并不坏。她用茉莉粉替换蔷薇硝欺骗贾环,实在是因为蔷薇硝用完了,而且这也是麝月出的主意,她本人并不想“看人下菜”;她顶撞干娘实在是因为不堪虐待;她用糕喂鸟也只是为了跟蝉儿赌气;她唯一一次打群架也是别人闻讯主动来相助,并非是司棋砸柳嫂厨房那样有组织有预谋的群殴;她与赵姨娘争辩时说“ 梅香拜把子 ”,实在也是口不择言地说了实话——别人也不见得就很尊重赵姨娘,只是大家都没有勇气这样说罢了。她所有的“狂妄” 行为都只是出于自我保护不肯吃亏的本能。几年的学戏生涯极大开发了她的智力和魅力潜能,使她显得比别人更伶俐。用刘兰芳的常用语形容就是“机灵鬼儿,透亮奔儿,小精豆子不吃亏儿”。别的丫环挨了打骂、受了委屈,都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气吞声,只有她总是非要跟对方较真、讲理,不肯老老实实服从管教,有时甚至无理也要搅三分。而且她有一说一百无禁忌,加上本身口齿伶俐,常常把对方噎得目瞪口呆恼羞成怒,只好由骂升级为打。她不但在生活中不肯吃亏,就连做游戏输了时,也不肯服输受罚,偏偏她运气又好,总能在这种时刻搬来宝玉作救兵。以致于连麝月这个好脾气的姐姐有时也忍不住要和晴雯联手“以大欺小”,狠狠隔肢她一顿。所以宝玉在芳官被逐时也认为是因为她年幼伶俐,压倒别人所致。说穿了,芳官只是个爱耍小孩脾气、从不掩饰自己的女孩子而已。她并没有什么野心,也不是处心积虑地要欺负别人。她的勇敢好胜主要由于她自幼没有象其他丫环那样受到纯粹奴隶式的压迫。她比别人显得更加抢眼,并不一定是她有意识地抢镜头、抓尖要强,而是因为她本身就比别人更有魅力。可能当过演员的人就是与众不同吧?据说有人在广东的球场上偶遇退休多年的林青霞时,还可以在三米之外感受到她的魅力,说“她的美就象杀气一样,是有放射性的”。然而“不招人妒是庸才”,聪明和魅力也正好造成别人嫉妒她怨恨她的原因,而她自己又年轻幼稚,不懂得锋芒毕露的危险,所以落得受陷被逐的结果。
芳官在怡红院,有时是个可爱的小精灵,有时又是可恶的小捣蛋鬼,让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虽然有很多毛病,她还是得到了主人的另眼相看。她因为受干娘欺负,“ 不平则鸣 ”,引起了宝玉的注意和同情,并且亲自批示要求以袭人为首的大丫环们多照顾她。于是她因祸得福,反而得到了连小红这样的优秀人才都可望不可及的机会,正式登堂入室,成为宝玉的贴身丫环。芳官这么讨人喜欢,关键并不是她比别人更漂亮聪明,可能更多还是因为她与众不同的特殊魅力。
以前贾平凹写过一篇关于女人魅力的文章。他认为女人的魅力不在于漂亮聪明才华等等,而主要是要有“态”。古代的良家妇女在严谨的三从四德封建教育下显得呆板无情趣,所以多数风流才子更愿意去找青楼女子来得到审美的满足。“秦淮八艳” 的故事就是个证明。因为古代大多只有妓女才有机会学习琴棋书画,音乐舞蹈,甚至天文地理。这种教育本身给她们的谈吐和仪态造成的美感,在普通妇女身上是很难找到的。这种“态”,我的理解就是在文化积淀下形成的一种美好的气质和风情。
想来芳官应该是怡红院里最有“态”的丫环了。芳官受过专业的舞蹈和音乐训练,她的形体和身段的仪态在怡红院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她虽然没读过书,但戏文背了不少,昆曲中的优美戏文是足以令黛玉这样的女才子心折的。演员背台词也不可以死记硬背,必须有所理解才可以演好剧中的角色,做到声情并茂。所以,芳官虽然不识字,但心中也有好文章,而且对于剧中人物故事的感受使得她比同龄女孩子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所以宝玉也觉得跟她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另外,她不是从小侍候人长大的,所以她的举止言谈中比别人少了一份谦卑,多了一份自信。在其他丫环面对王夫人的无端指责噤若寒蝉时,只有她敢于面带微笑,为自己辩解。真正的好演员都是在大场面下无所畏惧,越是人多就越是演得尽兴,俗称“人来疯” ,这是作为演员的基本素质,但在普通人看来,就觉得这是轻浮的表现。芳官呆在丫环群中就是显得比别人抢眼、会乍呼。她和宝玉在一起时表现得不太象丫环,倒象宝玉的妹妹或者哥们儿,说起话来也象是商量多于请示。这也是宝玉觉得她与众不同的原因。所以宝玉对她的态度也与众不同,不但处处保护她迁就她,还给她起特别的名字,作特别的打扮,谁知这更引起了他人的嫉妒和非议。
很多人说芳官是“狐狸精”。我觉得倒不见得。通常民间意义上的狐狸精是指专门以勾引男性为能事,喜欢争风吃醋,放荡不堪作风不正的女人。而芳官虽然对宝玉的态度有点不拘小节,但她似乎并不真的想要引诱他如何如何,顶多只是觉得跟宝玉很玩得来罢了。如果宝玉对她特别好,她当然也很得意,甚至有时会“登鼻子上脸”,但也不会因此想到也要加入候补姨娘的队伍中去。她只是希望能和宝玉以及其他小姐妹们永远在一起肆无忌惮地嘻笑玩耍。
芳官虽然跟晴雯有点象,都给人以狂妄的感觉,但她的人缘比晴雯要好得多,可见她并不是个一味自大的人。在戏班里,演员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而共同的悲惨身世也使得她们同病相怜,富有团结精神。所以一听说芳官挨打,藕官蕊官等人立刻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跟赵姨娘大闹了一场。芳官同情藕官蕊官的同性之恋,她们三个似乎也是十二官中最“铁”的朋友。藕官和蕊官不但为了芳官不惜“犯上”殴打赵姨娘,更在芳官被逐后,陪她一起出家,可见她们还真是“阶级情意深似海”。其他丫环之间倒不曾见过这样的感人友谊。芳官本身应该也是个讲义气的人,才得到了这样的回报。她曾自称善饮惠泉酒。海量的女子都有些侠气,还真是这样。
芳官不但跟旧日姐妹们感情好,跟新交们也很要好。她跟晴雯在一起玩得无拘无束,也会睡在袭人身上撒娇说“ 好姐姐,心跳得很。 ” 全然不计较以前这二位姐姐对她“狂妄、可恶” 的评价,也想不到她们对自己好有是多少因为觉得自己可爱,多少是因为看在宝玉的面子上。她的这些可爱的小孩子表现,多半是天性使然而非故意卖弄,只是因为以往受过专业训练,使得她的举止娇态更惹人怜罢了。对于柳家母女的拉拢,她也是投桃报李绝不含糊,再想不到人家是想利用她,以便把柳五儿弄进宝玉房中。也许她也明白对方的用心,但对她来说,一个简单的处世哲学就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所以当柳五儿受冤时,她也为之奔走,向宝玉求助。
芳官在<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出场应该是群芳夜宴时,她“ 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
”非常富于健康自然的美感。大家都说她和宝玉活象孪生兄弟。《红楼梦》中有两个女孩与宝玉相象,一个是男装的湘云,一个是夜妆的芳官,二者都是秉性自然、活泼无忌的女孩子。
夜宴时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宝钗建议芳官唱个戏曲选段。大家都不想听俗气的祝寿歌曲,而是建议她唱一支最拿手的(也势必是她自己最喜欢的) 曲子。作为一个专业的花旦,“狐狸精”芳官最喜欢的不是《牡丹亭》、《西厢记》这些出名的爱情戏剧,而是汤显祖的《邯郸记》。她细细地唱了其中的选段——《赏花时》。这支曲子词句清丽、格调高雅、意境幽远,在群芳夜宴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景唱起,使人在欣赏沉醉之余,心中油然升起一种不能自已的伤感与悲凉。“ 细细地 ”唱,说明她唱得十分投入、认真,这应该是她的拿手好戏了。她最爱表现的,不是男欢女爱多愁善感的怀春小姐,而是何仙姑这样一个看破红尘飘然而去的仙子。这个情节,使我们看到了争强好胜、恃宠而骄、人小鬼大的芳官的另一面——一个冷静飘逸、高雅脱俗的年轻女子。
在她唱完此曲后,宝玉反复念着“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诗,“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这个细节似乎暗示了一点宝玉对她的真实微妙的感情。虽然并没有对她产生爱情,但还是觉得她很可爱,很迷人。宝玉虽然对她非常关心宠爱,但也没有上升到晴、袭的地步。在她被逐时,只说“从此休提起,全当她们死了,不过如此。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有见我怎么样”。此后他只对晴雯有过思念和伤感,对于芳官可是想也没再想过。芳官对于他来说,只是个象小宠物一样可爱的难得的小丫环,可以满足他多种多样的欣赏品味。可是如果一定要失去的话,他也不会觉得特别不舍。
怡红院中只有两个人姓花,一个是袭人,一个是芳官。二者都是花一样的妩媚娇俏的女子,但二者却又完全不同。大花对宝玉的感情是奉献多于索取,小花对宝玉是恰恰相反。她在宝玉身上并没有倾注那么多心血和理想,对他顶多只是一些朦胧的好感而已,所以虽然最后被赶出去了,也不觉得有多么失落。拿得起,也放得下。
芳官的美和不同都来自她特殊的人生经历,她的缺点也主要是戏班生活给她留下的烙印。最终,她还是因为这段经历而被逐,就因为她唱过戏,所以在王夫人眼中就成了想当然的狐狸精。其实,芳官的特点和缺点似乎其他小戏子身上也都具备,只是因为芳官身处怡红院这个龙争虎斗的大环境中,这些特点和缺点也就显得更加突出,所以曹公重点描写她,把她作为十二官转业后生活情况的一个缩影。最终,她们都因为唱过戏,所以集体被逐。反正在王夫人看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芳官的戏剧生涯中看多了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她对于爱情和婚姻并不见得存在多么大的幻想。她的人生态度是对别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自己则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尽情享受现有的欢乐。当王夫人赶她出去时,她虽然也非常委屈,但并不象司棋那样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争取留下(虽然凭宝玉对她的宠爱,也未尝不可一试);也不象晴雯那样气个半死,然后后悔自己以前的作为;更不象金钏那样以自杀这种极端的行为来证明自己不是“狐狸精” 。她是个明戏的人,知道包括宝玉在内,谁也帮不了她,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伤心哀求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并不留恋,也并不难过。毕竟她并没有象晴、袭那样为宝玉付出那么多心血,也没有什么非份之想,所以更谈不上梦想破灭。人家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现实生活中,演员似乎的确对于自己的感情比普通人更加收放自如,这也许就是人们对演员的感情生活难以理解的原因吧?怡红院是个美丽的热闹的舞台。芳官曾经和宝玉以及其他姐妹们亲密配合,在此演绎了一幕幕精彩好戏,也许是逢场作戏,也许是倾情投入,反正最后终于到了好戏散场的时候。一个真正的好演员,哪怕是在被哄下场的情况下也依然能够保持自己谢幕时的风度。芳官算是做到了。
被逐之后,她不愿意被恶毒的干娘随便配给某个不三不四的男人去面对新的不幸,而宁愿出家为尼,“ 抵多少门外即天涯 ”。一个好演员,如果没有真正的好剧本和好舞台,她宁可选择永远罢演。当她明白属于自己的轰轰烈烈一幕已经结束时,她的选择是归于彻底的平淡和清净,一如离尘的何仙姑。
不知她和藕官蕊官的这一追求清净的梦想能否真正实现,她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藕官蕊官跟了地藏庵的圆心。这两个老尼姑其实也就是想骗几个小丫头来使唤罢了。芳官出家后也许又会象智能一样,认识到尼姑庵不过是又一个“牢坑”,于是又发生新的反抗压迫的故事。总之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芳官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平安的平凡的人,真的不容易呢。
⑦ 怡红院中六次与茶相关的故事,还原了怎样的悲伤
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出现于15世纪,可可则是近代才开始流行,茶的历史最久远。茶在中国从古至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茶,在上古时代被当作药引子、祭品、食物,公元八世纪,陆羽的《茶经》诞生了,茶也作为饮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书籍《红楼梦》中也多次提到了茶,讲述了茶的不同的品种、用途、品茶的器具和功效,尤其是主人公贾宝玉的怡红院也有七次很特备的茶话趣闻,茶暗示了怡红院与众姑娘命运的关联。
第一,一碗枫露茶,带走了茜雪除了这些茶,其实有一种云南的茶也怡红院中出现过,这就是普洱茶,也是《红楼梦》中所提到的女儿茶,女儿茶在云南也有很有趣的故事。
《滇南新语》中记载“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茶之号,女儿茶亦芽茶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到十斤为一团,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殉资故名。”意思是,普洱茶中的女儿茶,是广大的女儿们采来卖掉,以攒嫁妆钱,所以称“女儿茶”。
怡红院这一日备着普洱茶是因为宝玉今天过生日,大家吃的很多又比较油腻于是就用普洱茶来解腻。林之孝家的作为贾府的大管家例行检查职责于是就到怡红院来查看,她对宝玉说今日可以吃些普洱茶,晴雯和袭人说正好备着这个茶,就端了一碗出来给林之孝家的尝了。然后林之孝家的就走了,宝玉和众位姑娘们开展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怡红夜宴,这一场欢乐聚会众人抽花签看到了众人的结局和命运,欢乐不假,伤感也是真的。
总之,怡红院中出现的这六次茶,或喜或悲都带着自己的故事,作为上帝视角能够看透他们中间所有的过程,很想要给他们一个提示想要改变所有人悲伤的结局,可是终究力所不及。枫露茶很美却留不住茜雪,宝玉倒得茶很暖手却暖不了袭人已经灰色的心,如果晴雯不喝麝月的茶不做这样傲娇的行为她是不是还有留下来的机会,四儿和小红留在宝玉身边真的未必是最好的结果,黛玉和宝玉的茶缘终究未能得到成全,林之孝家的喝了“女儿茶”却未能守护她们安好。一切的一切因茶起,因茶落,悲伤处处,伤感漫漫,怡红院的六道茶,恰好还原“遗红怨”的悲伤。
⑧ 怡红院的人物名字有哪些
老鸨:怡红散纯院老板娘。
苏莺莺:在怡红院地位很高,却际遇凄苦。
小莲儿:胖妓女,怡红院收费最少的。
锦织:怡红院妓女,但卖笑不卖身。
艳娃:怡红院妓女。
翠娃:怡红院妓女,与赖三少交好。
桂娃:怡红院妓女。
红豆:怡红院妓女。
阿菱:怡红院妓女。
苹儿:怡红院妓女。
小绿:在门口招呼客人的妓女。
小采:在门口招呼客人的妓女。
小蓝:在门口招呼客人的妓女。
小雪:怡红院妓女,新人卜和。
茹茵:怡红院妓女,心仪江家公子。
送茶小妹:苏莺莺的女儿,在怡红院工作但非妓女。
廖知府:常泡怡红院的官员型掘盯。
钱大爷:嫖客,艳娃所侍。
赖三少:与妓女翠娃交好,说过赎回翠娃却迟迟不实行。
胡禄:顾客,喜欢茹茵。
孙公子:顾客。
⑨ 迷宫与镜子——贾宝玉的成长王国怡红院
怡红院是大观园中三个面积最大的居住院落之一,另外两个院落一处是李纨居住的稻香村,一处是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相较于稻香村土黄色的基调,田园式的风格,蘅芜院山石芳草的外部,雪洞式的内部,怡红院的突出特点是——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怡红院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风格呢?让我们回到小说第一回:
当初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心切慕之……,那石央求一僧一道: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一僧一道答应: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
小说开篇这段神话是对贾宝玉先天属性的界定,是贾宝玉的种种异于常人言行为的根源。要充分理解贾宝玉,必须从中小说开篇的神话故事中寻找答案。可惜,多数论者对此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读红楼的心得,确立了三个文本优先的原则。一、文本先于作者。二、文本先于批注。三、文本先于理论。也就是说作者和脂砚斋等批注者尚在文本之后,更何况是某种理论?文本一旦生成,它就具有自己的独立性了,这时候,哪怕是作者,也只能是以读者的身分来阅读,甚至,作者写出的东西和自己的预期相悖。即便是小说中的人物的原型,也只能是以读者的身分来阅读。所以,脂批明凳友也不完全靠得住。用一种文艺理论或者哲学理论去解读小说,当然是可以的,比如王国维用叔本华哲学理论,李劼的用存在主义理论来解读,西方还有学者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解读,虽然能成一家之言,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但终就没有进入文本内核。之所以说没有进入文内核,是因为当你一旦使用某种理论是解读,阅读时必然会按照理论所需去选择、组合、阐释文本,等于是重建了文本,与原文本必然产生距离,而非文本本身。
让我们回到贾宝玉的先天设定,梳理贾宝玉的生命轨迹:首先是补天者,由于无材补天,转而成为失意者,异常悲痛,偶闻人间繁华,心切慕之,遂借助一僧一道的法力,来到人间成为受享者,当体验够了“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后,历劫终了,遂回归本相,成为被度脱者或者说成为参悟者。在这里,说明一个概念,从世俗的角度来说,贾宝玉是在“成长”,从仙界的角度来说,贾宝玉是在“被度脱”,成长即被度脱。
贾宝玉的四个阶段轨迹简述如下:
补天者→失意者→受享者→被度脱者
贾宝玉在人间的十九年正是他生命轨迹的第三、第四阶段,是他受享和被度脱的阶段,这两个阶段如一僧一道所说的,是“乐事”,同时也是“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是“受享”也是“磨难”,在“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痛苦”中,贾宝玉既是激槐在“受享”,也是在“被度脱”,所以第三、第四阶段是无法截然分开的。第三阶段是第四阶段的母体,两者之间是化生关系。
一僧一道把贾宝玉带到了“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脂砚斋在以上四句分别点出“伏长安、伏荣国府、伏大观园、伏绛云轩”,这里的长安是都城的代名词,绛云轩是怡红院未有之前贾宝玉的居室,有了大观园以后,怡红院成为绛云轩的继任者,两者在名称上也是一脉相承,绛云轩之“绛”字,怡红院之“红”同义,都从“红”,即“女儿”上来。如果说这两者之间除了先后顺序以外,还有什么区别,我以为,绛云轩不够独立,怡红院足够独立;绛云轩不够自由,怡红院足够自由;绛云轩没有彰显权力,怡红院彰显了权力。也就是说贾宝玉“温柔富贵乡”的主要场域是“怡红院”。
怡红院外在给人印象是这样的:
院外绕过碧桃花,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就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院内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粗笑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一溜回廊上吊着各色笼子,各色仙禽异鸟。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隔扇,上面悬着一个匾额,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后院是满架的蔷薇、宝相,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有一白石板桥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对岸。贾宝玉在“怡红快绿”一诗中写道: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怡红院的突出特点有两个,一个是“院有嘉卉”,一个是“庭藏良禽”。仅以上语段,有植物:碧桃、竹、柳、芭蕉、海棠、松、蔷薇、宝相等八种植物,宝相是一种植物,要么是一种蔷薇,要么是苹果花的别称,小说中以“满架的”修饰,宝相在这里应该是蔷薇的意思。即便“竹篱”的“竹”不算在内,至少也提到了七种植物,共同构成了色彩明艳、香气迷人的植物世界;“各色仙禽异鸟”连同“仙鹤”构成了飞腾跳跃、鸣声啁啾的动物世界。这个小世界,给人舒适、温暖、有序、高雅、富足的感受。这样一个世界,是怡红院外部的“温柔富贵”特征。
怡红院配备这么多花鸟还有一个原因,我们来读第三十五回这段:这两个婆子在谈论贾宝玉,她们说贾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第五十八回里,贾宝玉看到“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他立刻有了感叹,“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到‘绿叶成阴子满枝’了!”后来,贾宝玉看到一只雀儿飞来,在枝上乱啼,又发了呆性。他想到,“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在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由此我们可知,怡红院的花鸟也是贾宝玉对话的生灵,犹如公冶长能懂鸟语,是贾宝玉“情不情”表现的一个侧面。我们可以对接小说第一回,贾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在太虚幻境是就以甘露之水浇灌绛珠仙草,他这一万物有灵的“齐物”观念,自太虚幻境到人间保持了一致性。也是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贾宝玉看到的人世间“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的广阔性、深刻性就比一般人也就多得多,其“成长”或者说“被度脱”的体验也比一般人更广阔、深刻。
在诸多的植物里,那本芭蕉和那树海棠无疑是浓墨重彩描写的杰出代表,也是院名“怡红快绿”的得名原因。关于西府海棠,贾政介绍这叫“女儿棠”,源自外国之种,但对海棠出于“女儿国”的传闻,贾政并不认可。有专家考证“西府”指关中西部,今宝鸡地区,即便如此,对于阅读实无多大帮助,我们要关注的是作为“意象”出现的海棠,而非海棠本身。小说中写道,宝玉点头说:“大约骚人咏士,以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想因被世间俗恶听了,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意思是,西府海棠呈现女性的曼妙姿态,世人不免望花生义,衍流出附会之谈,万不可当真的。宝玉果然杂学旁收,面对奇花异木,随处侃侃而谈,颇有通达之风。关于匾额,宝玉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不如题作“红香绿玉”,才算两全其美。怡红院“蕉棠两植”,这本无奇异之处,古人追求自然和谐之美,居所多种草木点缀。然而,《红楼梦》的文字精雕细琢,往往小处设伏,出人意料。怡红院成为宝玉的住处,它的一草一木似乎都被赋予特殊的寓意,也造成了《红楼梦》解读陷入无休无止猜谜的怪圈。
比如,有知名学者借这株海棠做了文章,认为它是史湘云的象征,证据呢?就在“寿怡红”一回,湘云掣签时正巧抽出一枝海棠,与怡红院的女儿棠遥相呼应。由此得出结论:湘云对宝玉的意义非同寻常,甚至隐伏八十回后“宝、湘遇合”的故事。
但是,如果“海棠喻湘云”,芭蕉又何指呢?据专家考证,“鹤”也与湘云有关(寒塘渡鹤影、鹤势螂形),此处明文出现“蕉鹤”一额,俨然蕉、鹤并举,为何不是“芭蕉喻湘云”呢?
还有,宝钗后来成为宝玉正妻,按说蕉、棠总有一种和她相关,但宝钗掣签却是一支牡丹,而牡丹在她的居处了无踪迹。黛玉掣出一枝芙蓉,潇湘馆的代表却是竹林。探春掣出一枝杏花,杏花遍植在李纨居住的稻香村,谁能扯清探春、李纨和杏花的“影射关系”?五十八回,宝玉对着一株杏树感慨,自忖“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究竟是他辜负了李纨还是探春?另外,三十七回成立海棠诗社,众人各取一个别号,探春说:“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吧。”芭蕉又成了“探春的象征”。因此,所谓“海棠喻湘云”,貌似合理,实则以偏概全,完全经不起推敲,更无可能成为“宝、湘遇合”的证据。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蕉、棠皆可喻美人。蕉、棠并植于怡红院,意在暗示宝玉“爱红”的习性。我们不能局限于“寿怡红”一回众钗与众花的对应关系,那只是一次席间游戏,也是作者对众钗的一次群体性伏笔。究其本意,并非构建书中“花喻女儿”的具体意象——某种花卉固定指代某一女子。
如果一定要有所指的话,考虑到小说的整体构思,“蕉棠两植”它应该是照应第五回词曲“钗、黛并立”的现象,分别隐指钗、黛二人。芭蕉如果是黛玉的话,证据是潇湘馆也种有芭蕉,宝玉和黛玉之间有手帕传诗,类似于“蕉叶传书”。也有从色彩来分别的,认为黛玉的五行属性是木,主色为“青”,所以,芭蕉指黛玉,但是,宝钗的五行属性是金,主色为“白”,海棠的“白”在哪里?有人说,宝钗不是咏过白海棠吗?但是,在海棠诗社活动中咏白海棠的除了宝钗,女孩子还有探春、黛玉,还有诗疯子史湘云,她还做了两首呢。况且,怡红院中的海棠是“红”色的,与对宝钗的五行设定也不符。
为什么各种解读都很难周全呢?因为,书中以花卉喻群钗,却并无定指。也许某钗主要对应某种花卉,但换一个场景,其对应关系也可发生相应的转移,换句话说,这种指向并不具备唯一性。书中的“花”与“金、玉”一样,属于特殊的文学符号,根据情节需要,有其特指,也可泛指,如同凤姐所说“你也玉我也玉”,有时甚至成为一个群体的象征。
无论是芭蕉还是海棠,都是绿叶红花,都是极美的植物,两者从文化层面很难分开,正好是“蕉棠两植”,难以取舍的象征物,也就是钗黛合一的象征物。这也是贾宝玉内心中艰难的取舍过程,是他“成长”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抉择。
怡红“院中点衬几块山石”,多数研究者认为是贾宝玉前身的“物像”,看似有道理,细推起来还是有疑点的。第一,女娲大神遗弃的是“一块”石头,这里点缀着几块山石,那么,哪一块是女娲遗弃的那一块?或者说,为什么要从一个整体变成若干碎块?第二,一僧一道已经把那块石头变成了宝物——“通灵宝玉”,这块石头伴随贾宝玉出生,是贾宝玉的“内丹”,日夜不得离身。何来又多出一个形体处于怡红院中?进一步推演,更难解释。蘅芜院处于大石环绕之中,岂不是贾宝玉全力在保护薛宝钗?古代庭院,凿池引水,堆土立石,以求自然之趣,这在造园艺术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过多解读,实则无益。对于怡红院的山石没有必要大做文章。
怡红院在大观园中的位置很值得注意。小说中写道:“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这里是哪里?大观园的大门附近,大观园的东南部,沁芳溪流出园子的结束处。以下略作解说。由于文中部分描写稍有矛盾,所以关于大观园的方位布局多有争论,就目前流传最广的两个版本,一个认为怡红院位于西南角,另一个则认为怡红院处于东南角。然而根据文本给出的描述,可以证明怡红院处于东南角,下面是最明显的一处描述:在第十七回,贾政与众人游览大观园时,至怡红院的花障处,见一清溪,贾政便疑惑,问这股水从何而来,贾珍答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庚辰侧批:于怡红总一园之水,是书中大立意。】从那墙下出去。”所以我们可以确定,怡红院位于大观园东南角,其与西南角的潇湘馆最为相近,且都为园中清幽之处。怡红院为什么要安排在这个地方呢?第一,根据“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古人的观念,东南处最为低洼,宝玉处于园中最低处,他是自己“女儿至上”、“女儿至贵”哲学的实践者;第二,地处大观园门口,担当着大观园的保护者,宝玉充当了众女儿的守护者;第三,地处沁芳溪水出园之处,宝玉成为众女儿生命的见证者。因为贾宝玉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沁芳溪水等同于女儿命运之河。
怡红院的主建筑,是“小小五间抱厦”。这个说法比较含混,到底有几间几进呢?比较通行的看法是,房子有两排,第一排是三间,中间开门,第二排是五间,比第一排两侧各多一间,后门可通,两排中间有走廊,成封闭状态。两排房子均为一进。
怡红院内部的第一回描写,以宝玉父子的眼睛来看:
说着,引人进入房内。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槅一槅,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槅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众人都赞:“好精致想头!难为怎么想来!”原来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益发见门子多了。贾珍笑道:“老爷随我来。从这门出去,便是后院,从后院出去,倒比先近了。”说着,又转了两层纱橱锦槅,果得一门出去,院中满架蔷薇,宝相。
第二次大段描写,从刘姥姥眼中看出:刘姥姥便度石过去,顺着石子甬路走去,转了两个弯子,只见有一房门。于是进了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迎了出来。刘姥姥忙笑道:“姑娘们把我丢下来了,要我碰头碰到这里来。”说了,只觉那女孩儿不答。刘姥姥便赶来拉他的手,“咕咚”一声,便撞到板壁上,把头碰的生疼。细瞧了一瞧,原来是一幅画儿。刘姥姥自忖道:“原来画儿有这样活凸出来的。”一面想,一面看,一面又用手摸去,却是一色平的,点头叹了两声。一转身方得了一个小门,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诧异,忙问道:“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亏你找我来。那一位姑娘带你进来的?”他亲家只是笑,不还言。刘姥姥笑道:“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他亲家也不答。便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因说:“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说,一面只管用手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第二类是零星描述,散落在书中各章节中,是对详细描述的补充延伸。第二十六回“(贾芸)抬头一看,只见金碧辉煌,文章闪灼,却看不见宝玉在那里。一回头,只见左边立着一架大穿衣镜,从镜后转出两个一般大的十五六岁的丫头来说……又进一道碧纱厨,只见小小一张填漆床上,悬着大红销金撒花帐子。”第三十六回“宝钗便顺着游廊来至房中,只见外间床上横三竖四,都是丫头们睡觉。转过十锦槅子,来至宝玉的房内。”第三十七回“却见槅子上碟槽空着。那槅子尽上头的一对联珠瓶还没收来呢。”第五十一回:”你把那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上头的划子划上,你的身量比我高些……忽听见晴雯如此说,便自己起身出去,放下镜套,划上消息……只听外间房中十锦格上的自鸣钟当当两声,外间值宿的老嬷嬷嗽了两声。”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蹑足潜踪的进了镜壁一看,只见袭人和一人二人对面都歪在地炕上。”第五十六回“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如今倒在大镜子那里安了一张床。有时放下镜套还好……不如明儿挪进床来是正经。”第五十七回“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
通过这些精彩的室内描述,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怡红院正房的室内空间是如梦如幻、扑朔迷离的,其中最突出的是一个“幻”字,简直是一座迷宫。
之所以说怡红院是迷宫,主要基于下面四个理由:
首先:怡红院的诱惑太多。房子内部的雕板花样品类繁多,各式各样;槅板上古玩珍品、鼎屏书剑,应有尽有;纱绫帷幔,五彩绚丽。如此种种,的确是温柔富贵,但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少年来说,何尝不是充满了的诱惑,诱惑到使人沉迷、不能自拔的境地。
其次,怡红院的脂粉气太重。我们知道怡红院有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碧痕、红玉、四儿、芳官等等至少十几个个性不同、但都美丽可人的女孩子,和这些女孩子脂浓粉香、鬓垂钗亸、莺娇燕嗔、日夜厮守,宝玉虽以呵护者自居,但何尝不是欣赏者。甚至连装饰画都是女孩子,即便这些女孩子没有主动勾引宝玉,宝玉自我的沉迷自是难免。这里上演着人间的各种悲喜剧,例如:第二十五回隔花人远天涯近,第二十六回黛玉独立花阴悲泣,第三十一回晴雯撕扇,第四十四回平儿理妆,第五十二回晴雯补裘,第六十三回夜宴,第七十七回海棠预老等等。这些事件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将成为贾宝玉决定走出怡红院的原因。
第三,室内空间是迷宫。怡红院正房是五间的上房。在这五间正房前又加出三间,称为“抱厦”。这样一来,室内空间就扩大了。颐和园的乐寿堂就是采用的这种建筑手法。怡红院室内各房间之间的分隔,并不是用墙来封死,而是利用雕空玲珑的木板做成各种花罩、槅扇来分隔。房间内部还有暖阁、碧纱橱等分隔,在空间上互相贯穿流通,从而在有限的室内空间中创造出迷幻的空间效果,难怪贾政等“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在这样一个处处都能有风景,处处都有可能的空间里,看似有很多路可供选择,实际上能走出的路是极其有限的,岔道虽多,属于你的永远只有一条。这种房屋构造即象征着,在一个充满诱惑的迷宫里,贾宝玉面对无数的道路选择。
第四,镜子造成了幻像。小说中写道镜子的地方很多,贾政见到了,刘姥姥见到了,贾芸见到了,晴雯和麝月谈到了,宝玉和麝月见到了。小说第五十七回:袭人在旁听他梦中自唤,忙推醒他,笑问道:“宝玉在那里?”此时宝玉虽醒,神意尚恍惚,因向门外指说:“才出去了。”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宝玉向前瞧了一瞧,原是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自己也笑了。早有人捧过漱盂茶卤来,漱了口。麝月道:“怪道老太太常嘱咐说小人屋里不可多有镜子。小人魂不全,有镜子照多了,睡觉惊恐作胡梦。……”镜子的折射使本就是迷宫的怡红院空间增大,更加虚幻迷惑。另一方面,对于小孩子,成长中的宝玉来说镜子增加了幻想,虚虚实实,让人很难分辨,怡红院更加光怪陆离,难以走出。
怡红院的设计既是顽石下凡的“受享”要求的实现,也是宝玉“由色入空”,其色有令人“目盲”的“世间万物”,其色还有令人“心盲”的“多情女儿”,当他把这些都放下的时候,他就具有了所谓“转身、出走”的可能。怡红院的“迷途”和镜子照出的“虚幻”,贾宝玉什么时候能“勘破”这些“幻像”,什么时候就彻底地从“温柔富贵乡”的“色”世界彻底走出,走向回归生命本体的“空”的境界,完成他在人间“历劫”的经历,成为一僧一道的“度脱者”,或者说人世间的“了悟者”。
怡红院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现实意义,是作者为贾宝玉量身打造的成长空间,是贾宝玉先天属性(受享)和后天属性(度脱)的完美结合空间。
⑩ 《红衣小女孩》在哪个平台可以看
该剧于2020年09月13日,在腾讯、爱奇艺、优酷、等平台同步播出。
《红衣小女孩》是威视电影公司2015年推出的一部惊悚恐怖片,由程伟豪执导,简士耕编剧,黄河、许玮甯、刘引商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1998年发生在台湾的灵异事件“红衣小女孩”,讲述了房地产经纪人阿伟因奶奶的离奇失踪,致使他与女友怡君接触到一连串灵异事件的故事。
剧情简介
房产经纪人何志伟(黄河饰)与奶奶(刘引商饰)共同生活,他一心想要买属于自己的房子好跟交往5年的电台DJ女友怡君(许玮宁饰)结婚,而怡君似乎还没有准备好。
一天早上,阿伟发现奶奶离奇失踪了,通过门卫阿坤伯(张柏舟饰)的帮忙,他发现奶奶疑似被一名诡异的红衣小女孩给带走了,这可能与山中传说有关,而危险正在步步靠近着自己。事故的几天后,失魂落魄的奶奶回来了,而阿伟却失踪了,无奈之下怡君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找寻之旅,恐怖的真相也在接近着她。